一、“人造假花”火鹤与花烛(论文文献综述)
祁伟[1](2016)在《红掌离体化学诱变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掌(Anthurium andraeaum)为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因其花色丰富、花叶形态独特、花期持久,被广泛应用于切花材料与盆栽观赏,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近年来,随着红掌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红掌品种的多样化需求日趋明显。为了创新红掌种质、丰富育种素材,本研究以秋水仙素和甲基磺酸乙酯(EMS)为诱变剂,以红掌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了2种诱变剂对红掌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的影响及其诱变效应,并对诱变材料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红掌多倍体离体诱导。分别以添加0.2、0.3、0.45 g/L(W/V)秋水仙素的液体培养基诱变处理红掌愈伤组织3、6、9、14 d,以获得多倍体植株。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最佳处理组合为浓度0.3 g/L、处理时间9 d,再生苗变异率可达60%。在获得的再生苗群体中发现了9种不同类型的形态变异,其中加倍植株具有株型矮小、茎秆粗壮、叶片小而厚实、叶色浓绿、生长缓慢等特征。2、红掌多倍体植株的倍性鉴定。采用压片法对根尖进行染色体计数鉴定,从变异植株中检测到了四倍体细胞,其染色体数为2n=4x=60;而对照植株为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30。在流式细胞仪(FCM)的倍性鉴定试验中,核提取液筛选结果表明,WPB缓冲液和Tris·MgCl2缓冲液均适合红掌FCM的细胞核提取,细胞核提取的数目多,变异系数小;染色体计数为四倍体的红掌植株在相对荧光强度180处和相对荧光强度约360处均出现一个单峰,而二倍体仅在相对荧光强度180处出现一个单峰,说明这些含四倍体细胞的再生苗为混倍体。3、红掌EMS离体诱变。采用浓度分别为0.2、0.4、0.6%的EMS对红掌愈伤组织诱变处理12、24、36 h,以期获得遗传变异的突变体材料。结果表明,EMS处理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较大,部分愈伤组织褐化或致死,且与处理强度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红掌愈伤组织以EMS 0.6%、处理12 h为宜,其致死率接近半致死剂量。再生苗表型变异较多,本试验共得到13株表型变异的再生苗。4、红掌EMS诱变植株的RAPD检测。选择48株经EMS诱变的再生苗为供试材料,以未处理植株为对照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RAPD谱带大小为100bp-2000 bp,12个引物共扩增55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4.6条,多态性条带21条,多态率为38%。RAPD结果表明,与对照植株相比,经过EMS诱变处理的再生苗存在DNA多态性差异,再生苗发生了遗传变异。
周丽丽[2](2012)在《红掌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为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因其花叶形态奇特,花期持久,常作为切花材料;盆栽品种株型优美,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广泛应用于室内花卉的装饰。由于红掌传统的繁殖方法很难满足花卉市场的需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常应用于红掌种苗的大量生产。本研究以4种优良的盆栽红掌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试管苗的继代增殖、生根移栽等四个培养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主要取得了以下实验结果:1.红掌初代培养结果表明,在叶片、叶柄、侧芽、花序及佛焰苞片几种材料中,叶片与叶柄的培养效果较好;选取叶片与叶柄作为外植体时,用0.1%HgCl2处理5min灭菌效果较好;取叶片为外植体时,以展叶5-8d、不含主脉的幼嫩叶片为宜,取叶柄为外植体时,以未展开叶、形态学上端的部位为宜;在1/2MS基本培养基、添加抗褐化剂PVP300mg/L的培养基上,能有效降低培养叶片的褐化率;黑暗培养与光照12h/d相比,在叶片和叶柄的褐化率方面未见显着差异,但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颜色不同,前者诱导产生黄色愈伤组织,转移至光照培养条件下能够转变为绿色。2.红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浓度组合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主要因子。细胞分裂素与2,4-D的互作效应强于NAA、IBA,细胞分裂素ZT、TDZ与2,4-D的组合显着强于6-BA;在附加6-BA2.0mg/L与2,4-D0.2mg/L的培养基上,初代培养虽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但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严重,且未见不定芽的分化,在附加ZT2.0mg/L、TDZ4.0m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状态都比较好。3.红掌品种及外植体(叶片、叶柄)不同,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及再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红掌品种SAM、SST的植株再生能力强于SDM、SHG,其中品种SAM、SDM、SHG的叶片再生能力强于叶柄,品种SST的叶柄再生能力强于叶片;品种SAM、SST的叶片与叶柄在1/2MS+TDZ4.0mg/L+2,4-D0.2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效果最好,品种SDM、SHG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适宜的培养基是1/2MS+ZT2.0mg/L+2,4-D0.2mg/L,叶柄只产生愈伤组织,而无不定芽的分化。4.在试管苗继代增殖培养阶段,以2-4芽带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培养效果较好,繁殖系数可达14.4,株高为2.98cm;在1/2MS+6-BA1.0mg/L+NAA0.3mg/L或IBA0.3mg/L培养基上,试管苗生长状态良好;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试管苗对激素条件的要求有所降低,适当降低蔗糖浓度也不会影响增殖培养效果。5.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试管苗生长势有所下降,使用有机添加物CH100mg/L或者YE50mg/L,有利于促进试管苗的生长。在生根培养阶段,1/2MS+NAA0.1mg/L为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再生小植株生长旺盛。
刘炳仑[3](2002)在《“人造假花”火鹤与花烛》文中指出 火鹤(Anthurium scherzeri-anum)与花烛(A.andraeanum)同属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观赏花卉。该属植物原产热带美洲,约有200多个品种,由于它们观赏价值颇高,很快传至欧洲,后世界各国纷纷引种栽植,并培育出许多不同花形花色的品系。目前在夏威夷、哥伦比亚、荷兰、新加坡等地栽培较多,我国于70年代后期才开始引种栽培,但发展也很迅速。
二、“人造假花”火鹤与花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造假花”火鹤与花烛(论文提纲范文)
(1)红掌离体化学诱变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化学诱变育种概述 |
1.1.1 化学诱变育种的发展历程 |
1.1.2 化学诱变剂种类 |
1.1.3 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 |
1.1.4 植物离体化学诱变技术 |
1.2 秋水仙素诱变技术及其育种研究进展 |
1.2.1 多倍体植株的特点 |
1.2.2 染色体多倍化诱变剂 |
1.2.3 秋水仙素的诱变机理 |
1.2.4 多倍体鉴定方法 |
1.2.5 秋水仙素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
1.3 EMS诱变技术及其育种研究进展 |
1.3.1 点突变化学诱变剂EMS |
1.3.2 EMS的诱变机理 |
1.3.3 EMS诱导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
1.3.4 EMS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
1.4 红掌化学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
1.4.1 红掌离体化学诱变的基础品种 |
1.4.2 红掌秋水仙素诱变方法 |
1.4.3 红掌多倍体鉴定方法 |
1.4.4 红掌EMS诱变及突变体鉴定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秋水仙素对红掌愈伤组织诱变效应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植物材料 |
2.1.2 试剂与仪器 |
2.1.3 秋水仙素诱变处理方法 |
2.1.4 愈伤组织生长和不定芽分化的调查 |
2.1.5 再生苗的形态学观察 |
2.1.6 染色体观察 |
2.1.7 流式细胞仪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秋水仙素处理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2.2.2 秋水仙素处理对再生苗多倍体的诱导 |
2.2.3 红掌诱变再生苗倍性的染色体鉴定结果 |
2.2.4 红掌诱变再生苗倍性的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 |
2.3 讨论 |
2.3.1 红掌多倍体诱变材料和方法的选择 |
2.3.2 秋水仙素对红掌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及多倍化效应的影响 |
2.3.3 红掌多倍体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
2.3.4 红掌离体诱变再生苗中混倍体的分离 |
第三章 EMS对红掌愈伤组织诱变效应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植物材料 |
3.1.2 试剂与仪器 |
3.1.3 EMS诱变处理方法 |
3.1.4 愈伤组织生长和不定芽诱导的调查 |
3.1.5 再生苗的形态学观察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EMS处理对红掌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3.2.2 EMS处理对红掌愈伤组织存活的影响 |
3.2.3 EMS处理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3.2.4 EMS处理对再生苗生长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红掌EMS诱变适用材料的选择 |
3.3.2 EMS与红掌愈伤组织增殖和分化的关系 |
3.3.3 EMS与红掌再生苗形态变异的关系 |
3.3.4 EMS离体诱变处理技术的优化 |
第四章 红掌EMS诱变植株的RAPD检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植物材料 |
4.1.2 试剂与仪器 |
4.1.3 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 |
4.1.4 随机引物及筛选 |
4.1.5 RAPD反应与电泳检测 |
4.1.6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红掌再生苗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质量分析 |
4.2.2 EMS离体诱变再生苗的RAPD分析 |
4.2.3 EMS离体诱变再生苗与对照之间的相似性分析 |
4.3 讨论 |
4.3.1 影响红掌EMS离体诱变效应的因素分析 |
4.3.2 EMS诱变的形态变异与RAPD差异性的关系 |
4.3.3 红掌EMS诱变植株RAPD检测效果 |
第五章 结论 |
5.1 全文结论 |
5.2 特色与创新点 |
5.3 存在问题及今后课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2)红掌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红掌生物学特性 |
1.1.1 形态特征 |
1.1.2 生长发育及栽培技术 |
1.2 红掌品种资源及生产前景分析 |
1.2.1 品种资源分析 |
1.2.2 生产前景分析 |
1.3 红掌繁殖技术 |
1.3.1 传统繁殖技术 |
1.3.2 组织培养繁殖技术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红掌初代培养及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外植体处理方法 |
2.1.3 外植体种类 |
2.1.4 外植体生长发育状态 |
2.1.5 外植体部位 |
2.1.6 基本培养基种类 |
2.1.7 抗褐化剂 |
2.1.8 植物激素种类与浓度配比 |
2.1.9 光照条件 |
2.1.10 培养条件 |
2.1.11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红掌外植体的选择及处理方法 |
2.2.2 外植体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2.3 外植体生长状态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2.4 外植体不同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2.5 基本培养基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2.6 抗褐化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2.7 激素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2.8 红掌不同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能力的差异 |
2.2.9 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红掌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 |
2.3.2 红掌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问题 |
2.3.3 激素条件对红掌初代培养愈伤诱导的影响 |
2.3.4 不同品种间初代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潜能的差异 |
第三章 红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及不定芽分化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植物材料 |
3.1.2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及不定芽分化的比较试验 |
3.1.4 培养条件 |
3.1.5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培养基成分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3.2.2 愈伤组织块大小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3.2.3 红掌不同品种间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能力的差异 |
3.3 讨论 |
3.3.1 激素条件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3.3.2 不同品种间不定芽分化能力的差异 |
第四章 试管苗增殖培养与生根诱导技术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试管苗增殖培养 |
4.1.3 试管苗生根培养 |
4.1.4 驯化与移栽 |
4.1.5 数据整理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试管苗增殖培养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
4.2.2 植物激素对试管苗生根培养的影响 |
4.2.3 驯化与移栽关键技术研究 |
4.3 讨论 |
4.3.1 试管苗继代增殖培养条件优化 |
4.3.2 生根培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人造假花”火鹤与花烛(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掌离体化学诱变技术的研究[D]. 祁伟. 苏州大学, 2016(02)
- [2]红掌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D]. 周丽丽. 苏州大学, 2012(03)
- [3]“人造假花”火鹤与花烛[J]. 刘炳仑.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