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级火炬计划DMF项目通过验收(论文文献综述)
张沙沙[1](2018)在《TD公司依诺肝素钠美国FDA药品注册项目进度控制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仿制药大国,中国较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而言,其出口比例份额极少。究其原因,仿制药出口量与其市场抢占速度有非常大的关系。中国仿制药厂家在抢占市场时,除去研发技术能力低等问题外,最大的问题存在于注册相关研究及递交工作管理混乱,导致注册递交速度缓慢、递交工作延迟等问题。TD公司作为一家新兴仿制药企业,同样也存在着这些注册递交速度缓慢及递交工作延迟的问题。所以,本文将项目进度管理理念融入药品注册项目中,用以控制及监测药品注册进度。美国FDA是全世界药品监管最为严格的药政机构,其药品监督管理法规及注册法规被世界其他各国药品管理机构认可,并且美国FDA的药品生产场地认证结果被许多国家/区域的药监部门认可,所以对美国仿制药注册项目的研究对仿制药进入美国及其他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前期注册出现递交延迟及收到递交发补的依诺肝素美国FDA注册为研究对象,通过项目管理及项目进度管理的理论,编制科学的TD公司美国FDA依诺肝素钠药品注册项目进度计划,然后对进度控制进行动态控制和监测,并提出实现项目进度控制目标的组织优化、资源保障、技术保障及法规保障等保障措施,从而保证美国FDA依诺肝素钠药品注册项目在预定的时间下顺利完成。本文研究结果不但对TD公司其他注册项目计划及进度管理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同类型仿制药厂家的药品注册项目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郭洪宇[2](2018)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比较与评估:理论与经验分析》文中提出用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是熊彼特时期便提出的理论,至今仍活力不衰。然而,研发利益的溢出效应导致了企业创新活动的正外部性,不尽完善的产权保护体制引发了市场失灵,于是政府希望通过采取一系列创新补贴政策来纠正这一市场失灵。而这些创新补贴的政策效果如何,以及政策在我国不同经济区域是否都能发挥作用,这些问题的解答对政策制定过程和制定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政策绩效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火炬计划项目”立项企业名单,采取倾向得分匹配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找出对照组企业,用双重差分模型提取政策净效应,并用普通最小二乘模型探讨政策效率和机制,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火炬计划项目”在不同经济区域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经验评估和比较。研究发现,“火炬计划项目”确实能够激励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产出,从而增加整体收入和利润水平,然而企业创新产出的显着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带来的必然结果,且该项目的实施效率短期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另外,本文还以上海浦东新区的“科技小巨人”项目为例考察了地方性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对于需要实现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地区而言,为了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治理机制设计良好的地方性科技创新资助项目是可以带来实质成效的。
王刚刚[3](2017)在《R&D补贴信号融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R&D补贴政策设计初衷是通过降低企业的R&D投资风险预期、提升企业创新动力而激励企业对R&D活动更多的投入,解决R&D投入私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水平的市场失灵,这也是目前R&D补贴政策理论设计的主流理论基础。但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企业依靠外部融资进行R&D活动投资,企业在进行R&D活动融资时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融资障碍,在企业R&D活动融资不足背景下,传统R&D补贴政策设计的理论就无法充分解释R&D补贴对企业潜在的激励效应。基于此,本文认为,在融资不足背景下,R&D补贴对企业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R&D补贴对企业的融资效应上,R&D补贴对企业产生外部融资作用具有“双重渠道”:技术认证和监管认证,并且R&D补贴对企业R&D投入潜在的激励效应更多是来自于基于信号融资机制的“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R&D补贴的外部融资效应的产生基于市场投资者对R&D补贴潜在的双重政府信用的认可。在企业申请政府R&D补贴以及到最终决定是否获得补贴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投资者在面临企业R&D信息披露不足时,决策存在很大不同,市场投资者会着重从私人收益最大化角度考虑,而政府则主要从R&D补贴的社会收益角度考虑,政府在面临企业R&D信息披露不足时会组织专家对企业R&D项目进行评估,专家可以帮助政府对优质R&D项目进行相对准确的识别。因此,企业申请政府R&D补贴以及到最终获得补贴的过程,相当于被专家评估并被严格进行技术筛选,获得R&D补贴就相当于向市场投资者传递一个政府信用认证信号:该企业R&D项目是优质的或企业研发能力是值得信任的。其次,获得政府R&D补贴意味着企业会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企业被认为会迫于监管压力将会高质量完成R&D项目,这也会传递给市场投资者利于企业信用的信号。在政府的技术认证和监管认证双重信用认证下,市场投资者给予企业更多的信用融资,政府R&D补贴的外部融资效应被定义为“认证效应”(Certification Effect)。在这样隐性的信用认证过程中,“搭便车者”转变为市场投资者:市场投资者不必承担组织专家对R&D项目进行评估的成本,却可以共享关于企业R&D项目的技术信息,政府实际上充当了一个技术评估的角色。基于上述R&D补贴政府信用对市场投资者的信号引导理论机制,第一,本文对R&D补贴政策外部融资效应及其激励机制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通过收集中国1831家开展R&D活动上市公司2007年-2014年的R&D补贴数据,基于PSM匹配解决样本选择偏差和政府“优胜劣汰”偏差的优势,对R&D补贴外部融资效应的信号融资机制进行了识别和考察:从中国的样本,基于一维和二维先验分类的“准自然试验”的实证设计很好地识别了R&D补贴对企业的外部融资效应是通过信号融资机制,该信号融资机制的识别和证实对于R&D补贴的外部融资信号融资机制研究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贡献。第二,在R&D补贴政策信号机制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深入考察了作为提供技术认证信号的R&D补贴政策与传统的政治关联信号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对于企业和市场投资者来说,哪类政府信号对于投资者来说更重要。对两类政府信号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拓展了对政治关联与企业融资关系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政府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政策思路和切入点。第三,在R&D补贴政策信号传递机制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R&D补贴激励企业R&D投入的“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该外部激励机制很好解释了企业在融资不足背景下R&D补贴的额外激励效应,证实了融资不足背景下,R&D补贴对企业R&D具有的额外激励效应是基于R&D补贴政策信号机制获得额外的融资,即“非主动性”的外部融资激励机制来实现的,从理论构建和经验数据上进一步完善了R&D补贴整体激励的传导机制。本文对R&D补贴政策的外部融资信号机制的识别、R&D补贴信号与政治关联信号两类政府信号的考察不仅发现了金融市场上来自政府信用的新的信号,并对于其信号作用机制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和经验数据论证,验证了其与传统的来自于政府的另一类信用信号—政治关联信号之间的关系,而且“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的提出弥补了以往单一内部激励机制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普遍确立、金融改革进行背景和信息公开披露不足情形下对现实中R&D补贴政策额外激励效应解释的不足,从R&D补贴政策设计初衷之外的“非主动”、外部激励视角进一步论证了R&D补贴政策对企业R&D活动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在R&D资源配置实现资金、制度、信息新供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张碧[4](2016)在《安徽省生物医药领域火炬计划项目政策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政策是一个国家制定的科技活动的基本原则、准则,确定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完成科技发展任务的具体化措施,是国家总体政策的一部分。火炬计划是在新形势下实施的一项科技政策。火炬计划项目中有一部分属于生物医药的内容。生物医药领域的火炬计划项目是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需要。安徽省正处于加快中部崛起的位置和机遇上,生物医药产业是安徽崛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肥、亳州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安徽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多家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分析了兆科药业公司、济人药业公司、九方制药公司等,并对两地区的火炬计划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比较分析。安徽省在实施生物医药类火炬计划项目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方式不够完善,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欠缺以及火炬计划政策自身问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梳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火炬计划在生物医药领域需要进一步贴合实际,发挥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么红杰[5](2012)在《内蒙古科技规划研究(1958-200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发展规划,是政府对未来科技活动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体现了政府对科技发展前景及科技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战略预期。从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内蒙古一直不间断地分阶段进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与国家已经制订和实施了8个专门的科技发展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内蒙古至今制定和实施了4个科技发展五年计划,3个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对不同时期科技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回顾自治区成立以来内蒙古科技规划编制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自治区成立到改革开放(1947—1978),以“奠定基础,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为目标,迅速建立起了强大的科研基础和完善的科研体系,这期间自治区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三年规划八年设想(1960-1967)纲要》;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改革开放后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着不同的发展特征。第一阶段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和“面向、依靠”的战略方针,努力破除经济与科技脱节的旧体制,先后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七五(1986-1990)”科技发展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八五”(1991-1995)科技发展规划》。第二个阶段通过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确立“创新、产业化”指导方针,调整科技基础结构,建设区域创新体系。1996年,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条例》;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区的战略目标,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若干政策》。第三个阶段通过探索具有自治区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200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发展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把向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努力作为面向未来的总体策略。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方针,自治区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2006-2020)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五十年来,在国家宏观科技政策的大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事业顺应经济发展背景、科技发展面对的主要矛盾、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以及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的变化,不断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区情,始终以制订、完善、实施科技规划作为科技战略发展的载体,引领科技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实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由“促进”到“支撑”,由“推动”到“引领”的历史性转变。但在科技规划实施过程中,内蒙古仍然存在重设计决策、轻执行评估;重行政指令、轻市场指导;重省市级层面的科技战略、轻旗县级层面等问题。特别是在科技规划实施绩效评估过程中,由于涉及面广、评价原则、方法较难把握、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等原因,虽然内蒙古在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方面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但对于科技发展规划后续的执行、执行过程中的评估、评估之后的改进和动态更新与修正,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来终结则关注不够,尤其是缺少对科技规划整体实施效果的评估,使得花费了很大精力制订的规划在指导科技实践和进步方面发挥的效力有限。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内部辑刊等史料的基础上,开创性地综合回顾与总结了内蒙古科技规划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这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史也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对研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区域科技政策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基于DEA方法对内蒙古科技规划进行绩效评价,建立内蒙古科技规划绩效评估的可行性路径选择与方法模型,为决策层今后树立开展科技规划绩效评价的理念提供了科学论证和方法选择。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而提出通过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明确评估在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科技评估规章制度和系列评估专业规范,加强评估方法的研究;加强科技评估环境建设,系统地研究科技评估的组织管理等措施加快内蒙古科技规划评价体系构建步伐的建议。
浙江禾欣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2010)在《推进节能减排 创建绿色禾欣》文中研究说明浙江禾欣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PU合成革行业产能规模最大、产业链配套最完整的企业。公司现拥有8条湿法、8条干法PU合成革生产线,产品涉及PU合成革整个生产链,包括PU合成革、超细纤维PU合成革
倪志敏,田愉[7](2009)在《2008年甘肃省火炬计划统计分析报告》文中认为以2008年火炬计划统计数据为基础,就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执行情况以及兰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情况中的多项重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科技管理人员、决策者及科研人员研究、了解甘肃省火炬计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王树海[8](2007)在《2006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文中指出国家火炬计划自1988年实施以来,经过18年的发展,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的立项累计达到14884项。尤其是"十五"期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每年立项都在1500项以上,各地方科技部门上报项目的积极性有增无减,体现了企业对高科技项目的投入和参与程度。截止到2006年,正
科技部火炬中心项目处[9](2001)在《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申报、立项、评审等相关程序》文中研究指明火炬计划项目简介 1、火炬计划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负责组织实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旨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2、火炬计划项目是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炬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级两种,实行国家和地方两级立项和管理。各地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的评审权属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的认定立项权属国家科技部。科
科技部火炬中心项目处[10](2001)在《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申报、立项、评审等相关程序》文中认为 火炬计划项目简介1.火炬计划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负责组织实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旨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2.火炬计划项目是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炬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级两种,实行国家和地方两级立项和管理。
二、国家级火炬计划DMF项目通过验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级火炬计划DMF项目通过验收(论文提纲范文)
(1)TD公司依诺肝素钠美国FDA药品注册项目进度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选题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2.2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概述 |
2.2.1 项目计划基本原理 |
2.2.2 进度控制基本原理 |
2.2.3 项目动态监测基本原理 |
第3章 TD公司依诺肝素钠注册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TD公司基本概况 |
3.2 依诺肝素钠基本概况 |
3.2.1 依诺肝素钠产品情况 |
3.2.2 美国FDA依诺肝素注册情况 |
3.3 TD公司依诺肝素FDA药品注册现状及存在问题 |
3.4 TD公司注册项目引入进度管理的必要性 |
第4章 依诺肝素美国FDA药品注册项目进度计划优化方案 |
4.1 依诺肝素钠注册项目目标及工作分解 |
4.1.1 项目目标 |
4.1.2 项目工作分解 |
4.2 依诺肝素钠注册项目子项目工作分配 |
4.3 依诺肝素钠注册项目子项目工作逻辑关系判断 |
4.4 依诺肝素钠注册项目子项目工作时间估算 |
4.4.1 内部工作时间估算 |
4.4.2 保证外部工作时间估算性准确的措施 |
4.5 甘特图与网络计划编制 |
4.5.1 甘特图编制 |
4.5.2 网络计划图编制 |
4.6 关键路径确认 |
4.7 项目里程碑确认 |
第5章 依诺肝素钠注册项目进度控制方式优化 |
5.1 项目进度计划监测模式 |
5.1.1 子项目达成目标判断依据的设置 |
5.1.2 项目计划进度监测方式 |
5.2 项目进度计划偏差分析方式 |
5.2.1 S形曲线法项目偏差分析 |
5.2.2 挣值分析法 |
5.3 项目进度计划调整 |
第6章 项目进度管理的保障措施 |
6.1 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优化 |
6.2 建立注册项目管理制度 |
6.3 人力及物资资源保障 |
6.4 技术保障 |
6.4.1 工艺方法难点 |
6.4.2 检测或研究难点 |
6.5 法规保障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比较与评估:理论与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科技创新补贴政策定义 |
1.2.2 政策绩效评估结果为正的相关文献 |
1.2.3 政策绩效评估结果为负的相关文献 |
1.2.4 分析政策绩效评估结果不一致原因的相关文献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1.4 本文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理论基础:市场失灵理论 |
2.1 市场失灵的含义 |
2.2 市场失灵的原因 |
2.2.1 公共品 |
2.2.2 外部性 |
2.2.3 垄断、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 |
2.3 创新活动市场失灵的表现 |
2.3.1 创新产品的准公共品属性 |
2.3.2 创新活动的正外部性表现 |
2.4 纠正创新活动市场失灵的手段 |
2.4.1 创新补贴政策 |
2.4.2 产权体系 |
2.4.3 政府直接涉及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演变及现状 |
3.1 中国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演变 |
3.1.1 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发展历程和特点 |
3.1.2 中国科技创新补贴政策实施现状 |
3.2 区域科技创新补贴支出情况 |
3.3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特例介绍 |
3.3.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火炬计划项目”介绍 |
3.3.2 上海市“科技小巨人”政策介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PSM+DID的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绩效评估方法 |
4.1 国内、外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评估现状 |
4.1.1 美、欧、日、韩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评估现状 |
4.1.2 国内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评估现状 |
4.2 PSM方法、DID方法的基本原理 |
4.2.1 PSM方法的基本原理 |
4.2.2 DID方法的基本原理 |
4.3 基于PSM+DID的政策绩效评估方法与框架说明 |
4.3.1 评估方法选择依据 |
4.3.2 PSM模型构建与变量含义说明 |
4.3.3 DID模型构建与变量含义说明 |
4.4 样本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
4.4.1 样本构成与数据来源 |
4.4.2 样本描述性统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绩效评估结果 |
5.1 “火炬计划项目”创新补贴政策绩效评估结果 |
5.1.1 基于PSM+DID的绩效评估结果 |
5.1.2 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进一步讨论 |
5.2 地区性创新补贴政策绩效评估——以浦东新区“科技小巨人工程”为例 |
5.2.1 基于PSM的绩效评估结果 |
5.2.2 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绩效评估结果 |
5.2.3 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绩效表现的传导机制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地方性创新政策工具汇总 |
附录2 “火炬计划项目”样本描述性统计 |
附录3 第四章、第五章实证回归结果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3)R&D补贴信号融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研究框架 |
1.4 可能存在的研究贡献 |
2 理论基础:文献综述和理论构建 |
2.1 R&D补贴直接影响企业创新行为 |
2.2 R&D补贴的间接融资效应—信号认证(Certification Effect) |
2.2.1 补贴政策对企业外部融资困境的缓解效应(Alleviating Effect) |
2.2.2 R&D补贴分配“优胜劣汰”过程与额外缓解效应(Additionality) |
2.2.3 缓解效应机制:信号融资机制的理论和实证检验 |
2.3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渠道:市场第三方信号 |
2.4 外部融资困境改善的另一种渠道:政治关联 |
2.5 R&D补贴信号融资机制的理论探讨 |
2.5.1 模型设定—企业的R&D投入决策 |
2.5.2 信息对称情况下银行的决策 |
2.5.3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银行的决策 |
2.5.4 信息不对称:“优胜劣汰”决策机制与R&D补贴政策的信号融资作用 |
2.6 本章小结 |
3 中国科技政策和R&D支持制度演变 |
3.1 科技创新政策历史演变 |
3.2 R&D资助计划概述 |
3.2.1 国家主导的战略性R&D资助计划 |
3.2.2 政策引导类企业R&D资助计划 |
3.2.3 企业主导型R&D资助计划 |
3.3 本章小结 |
4 R&D补贴政策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研究—基于PSM匹配和CDID的考察 |
4.1 倾向得分匹配(PSM)和CDID的选取—基于样本选择偏差 |
4.1.1 倾向得分匹配(PSM) |
4.1.2 条件双差分(CDID) |
4.2 数据 |
4.3 变量定义 |
4.3.1 结果变量(Outcomes) |
4.3.2 处理变量(Treatment Variables) |
4.3.3 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s) |
4.4 实证结果 |
4.4.1 R&D补贴分配 |
4.4.2 R&D补贴政策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 |
4.4.3 稳健性检验 |
5 融资影响机制—信号机制的检验—基于一维和二维先验分类 |
5.1 高科技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及定义 |
5.2 一维先验分类的融资信号认证机制识别 |
5.3 二维先验分类的信号认证机制识别 |
5.4 信号认证机制:稳健性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6 政府信号的比较:R&D补贴与政治关联 |
6.1 政治关联的信号融资效应:“所有权歧视” |
6.2 变量定义 |
6.3 实证结果 |
6.3.1 政治关联的融资效应 |
6.3.2 外部融资效应的一维先验分类检验:哪类信号更重要? |
6.4 稳健性检验之一:政治关联的重新定义 |
200万门槛设置'>6.5 稳健性检验之二:R&D补贴>200万门槛设置 |
6.6 本章小结 |
7 R&D补贴激励新渠道:“非主动”外部融资激励机制—基于R&D补贴政策信号融资机制 |
7.1 “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 |
7.2 实证检验设计 |
7.2.1 关于数据库 |
7.2.2 变量定义 |
7.3 实证结果 |
7.3.1 政府进行R&D补贴分配的参考因素 |
7.3.2 基准结果—R&D补贴政策的额外激励效应 |
7.3.3 激励机制:“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 |
7.3.4 稳健性检验 |
7.4 本章小结 |
8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
8.1 学术研究总结 |
8.1.1 可能的学术贡献—R&D补贴信号融资机制的理论建立和基于大样本的机制识别 |
8.1.2 政府两类信号的比较 |
8.1.3 “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理论和机制的识别 |
8.2 提升R&D补贴效率的政策设计建议 |
8.2.1 以信号机制为核心推进R&D补贴供给改革 |
8.2.2 以事前科学审核、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线完善R&D补贴审核、监督机制 |
8.2.3 梳理整合R&D补贴政策及其相关财政税收、科技服务类政策,提升政策效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安徽省生物医药领域火炬计划项目政策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理论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理论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主要概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1.3.2 主要创新之处 |
2 生物医药领域火炬计划项目政策 |
2.1 火炬计划概述 |
2.2 火炬计划政策理论分析 |
2.3 生物医药领域火炬计划发展相关政策 |
2.3.1 国家火炬计划政策 |
2.3.2 安徽省火炬计划政策 |
2.4 安徽省近年生物医药类火炬计划项目概况分析 |
3 安徽生物医药火炬计划项目以合肥、亳州为例分析 |
3.1 合肥地区生物医药类火炬计划项目分析 |
3.1.1 兆科药业火炬计划项目实施分析 |
3.1.2 安科生物火炬计划项目实施分析 |
3.2 亳州地区生物医药类火炬计划项目分析 |
3.2.1 安徽九方制药火炬计划项目分析 |
3.2.2 安徽济人药业公司火炬计划项目分析 |
3.3 合肥、亳州生物医药类火炬计划项目比较研究 |
3.4 安徽省生物医药火炬计划项目政策实施分析 |
4 安徽省生物医药类火炬计划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
4.1 安徽省生物医药领域火炬计划项目政策实施问题分析 |
4.1.1 政府缺乏对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引导 |
4.1.2 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分散不足缺乏灵活性 |
4.1.3 政府对生物医药火炬计划项目支持方式不足 |
4.1.4 企业在火炬计划项目中创新发展能力欠缺 |
4.2 安徽省在生物医药领域火炬计划项目建议 |
4.2.1 建立专门生物医药成果转化机制 |
4.2.2 建立多元化的火炬计划项目融资体系 |
4.2.3 加强火炬计划项目立项与管理政策支持 |
4.2.4 增强火炬计划项目承担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内蒙古科技规划研究(195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理论层面 |
1.1.2 现实层面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我国宏观科技政策的研究综述 |
1.3.2 科技政策理论研究综述 |
1.3.3 区域科技政策研究综述 |
1.3.4 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综述 |
1.3.5 少数民族科技政策研究综述 |
1.3.6 内蒙古科技规划、政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
第二章 建国初期,内蒙古开始全面规划科技事业 |
2.1 国家确定集中科技资源解决经济建设关键问题的政策 |
2.1.1 “十二年”科技规划 |
2.1.2 《科研工作十四条》和《十年规划》 |
2.2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三年规划八年设想(1960——1967)纲要》 |
2.3 内蒙古自治区《1961——1962年科技发展纲要》和《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 |
第三章 内蒙古科技事业迎来“科学的春天”,科技规划更加注重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
3.1 国家以经济为导向的科技战略确立 |
3.1.1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与《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
3.1.2 以经济为导向的科技战略的确立——迎接新的世界产业革命的挑战 |
3.1.3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3.2 内蒙古科技事业从瘫痪到恢复 |
3.2.1 建国以来自治区召开的第一次科学大会 |
3.2.2 自治区科技工作进入全面快速恢复发展时期 |
第四章 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内蒙古面向经济建设纵深部署三个层次科技计划 |
4.1 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 |
4.1.1 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 |
4.1.2 “科教兴国”战略确立 |
4.2 内蒙古开始实施“八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科技三项改革稳步推进 |
4.2.1 内蒙古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
4.2.2 科研机构事业费管理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拨款制度改革政策 |
4.2.3 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成果丰硕 |
4.2.4 农村牧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
4.2.5 民办科技机构崭露头角,成为科技改革新的“生力军” |
4.3 内蒙古面向经济建设纵深部署3个层次科技计划 |
4.3.1 星火计划与振兴农村经济 |
4.3.2 火炬计划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4.3.3 攻关计划 |
4.3.4 其它相关配套科技计划与政策 |
第五章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内蒙古 |
5.1 国家确立以创新为主线的科技政策 |
5.1.1 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 |
5.1.2 科技人才体系不断完善 |
5.2 科技计划集中集成,六大领域重点突破,自治区全面推进“科教兴区”战略 |
5.3 建立新型科研结构和区域创新体系 |
5.3.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总体框架及科研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出台 |
5.3.2 科研机构转制攻坚战 |
5.3.3 全区技术创新大会 |
5.3.4 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
5.4 新世纪之初科技基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5.4.1 科技生产力布局136程 |
5.4.2 科技计划5226体系 |
5.4.3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从“科教兴区”到“科技强区”转变 |
5.4.4 科技政策规划体系 |
5.4.5 科技投资结构 |
第六章 内蒙古科技发展的经验与反思 |
6.1 内蒙古科技事业五十年(1958-2008)的发展 |
6.2 值得借鉴的几条经验 |
6.2.1 以科技规划引领科技战略发展,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
6.2.2 加快原始创新步伐,充分发挥传统特色产业先发优势 |
6.2.3 通过技术进步重大项目推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 |
6.2.4 全力打造特色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取得显着成效 |
6.2.5 强化高层次引进和培养,实现科技资源的跨区域配置 |
6.3 有待反思的几个问题 |
6.3.1 科技政策与宏观政策关联度大,宏观政策的偏差易致科技政策的盲动 |
6.3.2 科技投入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受到制约 |
6.3.3 研究开发能力仍然不高,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
6.3.4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受制约 |
6.3.5 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严重制约创新能力的发挥 |
6.3.6 科技创新制度与环境不健全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
6.4 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
6.4.1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宏观体系 |
6.4.2 在加大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研发平台和产业化载体的升级工作 |
6.4.3 推动激励自主创新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
6.4.4 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
6.4.5 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 |
6.4.6 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大科技观,整体推动科技资源向农村牧区延伸 |
第七章 内蒙古科技规划绩效评价 |
7.1 科技评价综述 |
7.1.1 科技评价的范畴和主要方法 |
7.1.2 我国科技评价的发展 |
7.2 内蒙古科技评价现状 |
7.3 以“十一五”为例,基于DEA方法对内蒙古科技规划进行绩效评价 |
7.3.1 决策单元的界定与评价指标的选择 |
7.3.2 样本归集 |
7.3.3 样本运算及分析 |
7.4 内蒙古科技规划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 |
7.4.1 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明确评估在管理中的作用 |
7.4.2 加强对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健全科技评估专业规范 |
7.4.3 系统研究科技评估的组织管理,统筹科技评估环境建设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2008年甘肃省火炬计划统计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2008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概述 |
1.1 按技术领域分类 |
1.2 按技术来源分类 |
1.3 按承担企业类型划分 |
1.4 按地区分类 |
2 2008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执行情况 |
2.1 计划进度情况 |
2.2 资金落实及支出情况 |
2.3 经济效益情况 |
2.4 技术标准情况 |
2.5 实际参加人员情况 |
2.6 知识产权情况 |
3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发展情况 |
4 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分类统计分析 |
4.1 技术产业分布情况 |
4.2 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
4.3 企业注册类型分布情况 |
5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人力资源情况 |
6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科技项目活动情况 |
6.1 各项经费情况 |
6.2 科技活动人员 |
6.3 研究与实验发展 (R&D) 人员 |
7 2008年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情况 |
8 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情况 |
8.1 大学科技园 |
8.2 科技企业孵化器 |
9 结语 |
(8)2006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执行情况 |
1. 火炬计划项目的进展情况 |
2. 产品采用的技术标准 |
3. 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情况 |
二、项目资金到位及支出情况 |
1. 到位资金情况 |
2.2006年项目经费支出情况 |
三、火炬计划项目的综合发展状况 |
1. 按技术领域分类 |
2. 按单位性质分类 |
3. 按技术来源分类 |
4. 按收入规模分类 |
四、火炬计划项目知识产权分布情况 |
四、国家级火炬计划DMF项目通过验收(论文参考文献)
- [1]TD公司依诺肝素钠美国FDA药品注册项目进度控制研究[D]. 张沙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2]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比较与评估:理论与经验分析[D]. 郭洪宇.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3]R&D补贴信号融资机制研究[D]. 王刚刚.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4]安徽省生物医药领域火炬计划项目政策实施研究[D]. 张碧.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0)
- [5]内蒙古科技规划研究(1958-2008)[D]. 么红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07)
- [6]推进节能减排 创建绿色禾欣[J]. 浙江禾欣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绿色中国, 2010(20)
- [7]2008年甘肃省火炬计划统计分析报告[J]. 倪志敏,田愉. 甘肃科技, 2009(23)
- [8]2006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执行情况[J]. 王树海. 中国科技产业, 2007(08)
- [9]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申报、立项、评审等相关程序[J]. 科技部火炬中心项目处. 新材料产业, 2001(11)
- [10]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申报、立项、评审等相关程序[J]. 科技部火炬中心项目处. 中外科技信息,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