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癌症患者情绪障碍的治疗可提高免疫力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杨洋[1](2021)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拟研发基于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并评估该系统在缓解鼻咽喉手术患者围术期间手术相关不良情绪、失眠、疼痛等心身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1.现况调查。通过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的情绪和人格倾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2.采用德尔菲法制定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选取20位临床护理专家和10位心理学专家分别进行3轮专家咨询形成最终方案。在软件研发人员的帮助下,提供素材和需求,研发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3.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在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患者中的干预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进行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分别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进行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喉癌手术患者(干预组n=40,对照组n=4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6天(T5)分别采集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生存质量等)。FESS患者(干预组n=60,对照组n=6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分别采集主观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客观指标(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近红外光谱等),出院前完成一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在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的差异。4.对FESS患者采集了干预前、干预完成后患者前额叶及颞叶皮层的近红外光谱(fNIRS),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激活及激活程度上的差异。结果:1.对耳鼻喉科入院患者的现况调查发现:在2019年8月~2020年11月之间入院患者参与调查的2294人中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206入,占总调查人数的8.89%,其中轻度不良情绪93人4.05%),中度不良情绪27人(1.18%),重度不良情绪86人(3.75%),有自杀风险的患者55人(2.40%)。存在高风险人格倾向的患者252人(10.99%)。鼻咽喉手术患者中出现不良情绪的人数占比较大。相关分析发现:不良情绪与年龄、性别、是否手术显着相关,比起其他患者,中青年的女性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更高的焦虑情绪。2.cCBT在喉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且干预组的状态焦虑(SAI)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HQ-9)和雅典失眠量表(AIS)得分在T3~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3.cCBT在FESS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SAI得分、AIS得分、VAS得分中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干预组的SAI得分在T2~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AIS得分在T3、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在T3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1)。PHQ-9得分时间*组别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6)。状态焦虑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失眠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和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3和P=0.048)。状态焦虑和失眠缓解率(T1-T2/T3增分率<40%)比较,干预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标中,干预组均在T2时间点显着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稳定。在术前1小时,对照组的皮质醇含量显着高于基线水平(P<0.01)和干预组(P=0.02)。干预完成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除疾病护理项目外(P=0.12),其他均显着高于对照组。4.功能性鼻内镜患者近红外光谱(fNIRS)分析显示:(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和血红蛋白(Oxy-Hb)52个通道(CH)激活程度的比较发现,两组干预后的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低于干预前,干预组激活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后激活程度(Δoxy-Hb)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是CH14、CH18、CH25、CH46、CH47、CH48、CH49。(3)基线水平各通道与症状量表的相关分析显示:与特质焦虑(TAI)相关的通道有CH14、CH25;与状态焦虑(SAI)相关的通道有 CH18、CH26、CH38、CH39、CH46、CH47、CH48、CH49;与失眠(AIS)相关的通道有 CH25、CH26、CH27、CH36、CH37。CCBT干预组中,与SAI减分差(T2-T4)相关的通道有CH46、CH47、CH48、CH49,与AIS减分差(T3-T4)相关的通道有CH25、CH48。(4)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CBT干预后T2至T4的SAI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49(眶额皮质)相对激活变化37%的差异;治疗后T3至T4的AIS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25(背外侧皮质)相对激活变化40%的差异。结论:1.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和自杀风险,以及高风险人格障碍倾向,其中青壮年中手术的女性患者应给予重点关注,老年人的人格障碍倾向比例较高,应注意沟通方式,避免医患冲突。2.喉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容易受到焦虑、抑郁、失眠等困扰,生活质量较差,cCBT可以在术后缓解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失眠、改善生活质量。3.FESS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失眠问题显着,cCBT不仅能改善患者在术前等待间的焦虑情绪以及缓解术后失眠、疼痛,也可以降低术前等待区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稳定术前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cCBT可以影响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局部脑血流,焦虑和失眠的改善与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激活程度有显着相关。但是临床症状的改善是由局部皮质激活引起还是由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导致局部皮质脑血流的增加,需要进一步研究。
曹玮[2](2021)在《芪蓣六君汤治疗消化道相关癌因性疲乏(脾胃虚弱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的方式,评估芪蓣六君汤方治疗消化道相关癌因性疲乏中脾胃虚弱型的具体疗效,为以后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及治疗方式提供新思路。方法将就诊于我院肿瘤科符合标准(诊断及纳入)的60例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主要以西医常规治疗为主,治疗组为常规治疗+芪蓣六君汤。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疲乏程度、中医证候(脾胃虚弱)、生活质量,以及细胞免疫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1.Piper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分值(总均分)均不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疲乏总均分在治疗后显着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疲乏量表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iper疲乏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0.00%,两组疲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两组疲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卡氏(KPS)评分: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卡氏评分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7%,两组卡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配对t检验,两组卡氏评分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在食少纳呆、大便溏薄、体倦乏力、食后腹胀4个症状的改善情况上,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在食少纳呆、大便溏薄、体倦乏力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食后腹胀方面,P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区别。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63.33%,经秩和检验,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6.两组间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各项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4周治疗后,经检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4+/CD8+三项免疫指标具有显着性差异,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在改善CD3+、CD4+、CD4+/CD8+免疫因子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芪蓣六君汤方治疗消化道相关癌因性疲乏(脾胃虚弱型)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疲乏症状,对于食少纳呆、大便溏薄、体倦乏力等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其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故可对其进行下一步研究,以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李姗姗[3](2021)在《王氏更年汤治疗绝经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王氏更年汤联合替勃龙片治疗绝经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稳定性及安全性,为中西医联合用药提供新的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将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晋中市中医院被诊断为绝经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替勃龙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王氏更年汤治疗。在分组时保证各组患者年龄、病情、病程的平衡性,治疗时间为12周,停药后3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12周后及停药后3月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改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良Kupperman积分、性激素水平(E2、FSH)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病情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轻中重各有6、20、4例;治疗12周后,治疗组轻中重各有30、0、0例,对照组轻中重各有27、3、0例;停药后3月,治疗组轻中重各有30、0、0例,对照组轻中重各有28、2、0例。经统计学检验,P<0.05,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综合临床疗效比较:经改良Kupperman总积分计算出王氏更年汤联合替勃龙片治疗有效率为96.67%,单纯使用替勃龙片治疗有效率为86.67%,两组数据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治疗组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根据中医证候总积分计算出王氏更年汤联合替勃龙片治疗有效率为93.33%,单纯使用替勃龙片治疗有效率为83.33%,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同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在治疗12周后及停药后3月均比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积分下降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期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改良kupperman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2周后及停药后3月kupperman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统计学意义显着(P<0.01);停药后3月两组数据总积分虽较治疗12周后有所增加,但均不超过治疗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同一时期组间相比均有差异(P<0.05)。6.主要症状的改良kupperman单项积分比较: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对于潮热汗出、失眠症状,治疗组分别在治疗12周后及停药后3月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对于感觉异常、泌尿感染症状,两组数据在治疗1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停药后3月,对照组积分回升,治疗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情绪波动症状,两组数据分别在治疗12周后及停药后3月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进行组内比较,对于潮热汗出、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波动和泌尿感染症状,在治疗12周后及停药后3月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药后3月与治疗12周后相比中,对照组在感觉异常、情绪波动及泌尿感染症状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主症积分比较:两组数据同一时期进行组间比较,分别在治疗12周后及停药后3月中医主症积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单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同一时期治疗组疗效及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单项症状组内比较,对于烘热汗出与腰膝酸软,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在治疗12周后、停药后3月,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数据在眩晕耳鸣症状中,治疗12周后积分均比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更明显,而在停药后3月,对照组积分较12周后升高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积分与治疗12周后相比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在少寐多梦症状中,治疗组分别在治疗12周后、停药后3月,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3月积分高于治疗1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性激素E2、FSH水平的比较:同组相比,两组患者血清E2水平分别在治疗12周后比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增高更明显;两组在停药后3月E2水平虽然均比治疗12周后下降,但仍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期两组数据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FSH水平在治疗12周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经过王氏更年汤联合替勃龙片治疗后下调更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停药后3月FSH水平虽然均比治疗12周后升高,但仍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时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9.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及停药后3月分别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妇科彩超、乳腺彩超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王氏更年汤联合替勃龙片在治疗绝经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病情程度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替勃龙片治疗。在改善中医主症方面长期疗效优于替勃龙片,并可有效调节性激素水平,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玉彬[4](2021)在《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探析及对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干预》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相关癌因性疲乏的潜在作用靶点,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2.通过观察生脉注射液干预气阴两虚型胃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中成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借助TCMSP平台、化源网、化学数据库、Drug Bank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及已发表的文献筛选生脉注射液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及蛋白质靶点,使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生脉注射液“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Gen 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Dis Ge NET数据库挖掘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在线软件获得二者的共有靶点。再次使用Venny2.1在线软件获取生脉注射液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制作韦恩图,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11.0获得蛋白互作图,运用Cytoscap e3.8.2软件对蛋白互作图进行拓扑参数计算,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平台对生脉注射液-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构建生脉注射液“有效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对生脉注射液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讨论。2.根据纳排标准,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符合研究要求的住院病例6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疲乏程度、生活质量、中医症状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生脉注射液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经过数据库筛选及文献补充,最终得到生脉注射液有效活性成分64种,其中红参14种,五味子40种,麦冬10种。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红参59个,五味子57个,麦冬36个,合并去重后共得到116个靶点。2.胃癌-癌因性疲乏交集靶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及核心靶点的筛选:利用Venny2.1在线软件获取胃癌-癌因性疲乏交集靶点956个,生脉注射液-疾病交集靶点44个,通过拓扑参数计算,筛选出6个核心靶点:JUN、TNF、IL1B、CASP3、NOS3、PTGS2。3.生脉注射液GO生物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脉注射液参与细胞凋亡途径、细胞增殖、调节激素水平、细胞分化、药物反应、基因表达、蛋白激酶信号传导等20个生物学功能;相关基因靶点富集于细胞外膜、膜筏、突触后膜、细胞质等6种细胞成分;影响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酶结合、血红素结合、激酶结合、核受体活性等15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显着性通路19条,包括肿瘤相关通路、炎性细胞因子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生脉注射液可能是通过扼制肿瘤细胞增殖、促使肿瘤细胞消亡、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控HPA轴功能发挥抗肿瘤、改善癌因性疲乏作用的。4.收集到合格的气阴两虚型胃癌相关癌因性疲乏患者60例,按1:1随机分配原则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经基线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育锻炼情况、临床分期、治疗史及治疗前各量表评分和实验室指标不具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可以进行比较。治疗14天后,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Piper疲乏量表评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卡氏评分、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基础治疗组(P<0.05)。两组在诊治过程中均有一些患者出现了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的轻度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与本研究相关的不良反应与毒副反应,总体安全性较好。研究结论1.生脉注射液具有多个有效成分、多个蛋白质靶点、多条机制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3味中药共包含64种有效成分,有效成分作用靶点116个,参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等不同过程。2.胃癌相关靶点11842个,癌因性疲乏相关靶点1484个,胃癌-癌因性疲乏共有靶点956个,生脉注射液-疾病交集靶点44个,其中核心靶点6个,分别为:JUN、TNF、IL1B、CASP3、NOS3、PTGS2,为生脉注射液治疗癌因性疲乏的可能潜在靶点。3.生脉注射液作用于细胞凋亡途径、调控细胞增殖、调节激素水平、细胞分化、药物反应、基因表达、蛋白激酶信号传导等20个生物学功能;显着富集于细胞外膜、膜筏、突触后膜、细胞质等6种细胞成分中;影响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酶结合、血红素结合、激酶结合、核受体活性等15个分子功能;显着影响肿瘤相关通路、炎性细胞因子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19条信号通路。4.生脉注射液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细胞分裂、增殖,诱使肿瘤细胞死亡等机制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生成、调节相关激素水平、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机制改善疲乏、负面情绪。5.生脉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优于单纯基础治疗,显着降低患者的PF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抑郁状态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可上调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中CD3+、CD3+/CD4+、CD3+/CD8+细胞比例,提高患者免疫功能。7.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可以显着升高患者的WBC水平,发挥减轻骨髓抑制的作用,且无肝肾毒性反应及与本研究有关的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
高艳华[5](2021)在《升阳益胃汤合三仙汤加减治疗气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癌因性疲乏,即与癌症相关的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它发生快、持续时间长,严重损害肿瘤患者的身体机能并加重其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中对CRF的干预手段有限且效果不够显着。此次临床研究通过观察升阳益胃汤合三仙汤加减治疗气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最终达到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选取2020年05月至2021年0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气虚型CRF患者共6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升阳益胃汤合三仙汤加减的中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中医气虚证候评分、Piper疲乏评分(The 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Chinese Version,RPFS-CV)、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癌症分量表评分(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Cancer30,EORTC QLQ-C30)。把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心率(Heart Rate,H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肌酐(Creatinine,Cr)当作安全指标来观察,观察期间记下不良反应。最后,将所有数据录到SPSS26.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结果1收集2020年05月至2021年01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气虚型CRF患者共60例。观察期间,观察组剔除了1人,对照组剔除、脱落了各1人,所以最终共57人纳入分析。2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及分期、肿瘤确诊时间等资料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观察指标:3.1中医气虚证候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证候总分、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证候总分、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评分方面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5.86%,对照组总有效率31.1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 KPS评分方面,两组KPS评分治疗后均较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KPS评分增加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 Piper疲乏评分方面,两组的疲乏总平均分、行为维度、情感维度、感觉维度、认知维度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 QLQ-C30评分方面,在功能领域方面,观察组在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方面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躯体、角色功能方面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情绪、社会功能方面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躯体、认知、情绪、社会功能方面评分升高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色功能方面评分升高不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要症状领域,观察组在乏力、恶心呕吐、疼痛方面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乏力、疼痛方面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方面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乏力方面评分下降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疼痛方面下降不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项症状领域,观察组在气短、失眠、食欲减退、腹泻方面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便秘、经济困难方面评分治疗前后无显着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气短方面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失眠、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经济困难方面评分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气短、食欲减退、腹泻方面评分下降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失眠、便秘、经济困难方面评分下降不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体生活质量领域,两组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1升阳益胃汤合三仙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改善CRF患者的中医气虚证候和功能活动状态,多维度缓解气虚型CRF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常规治疗。2升阳益胃汤合三仙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对气虚型CRF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朱梦婷[6](2021)在《磁珠耳穴联合中药治疗气血两虚型癌因性疲乏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研究“磁珠耳穴联合中药”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气血两虚型癌因性疲乏(CRF)患者的疲乏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象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为CRF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案。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病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十全大补方加减及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磁珠耳穴贴压治疗。耳穴选取肝、脾、肾、肺、胃、神门、交感穴7个穴位,3-5 d更换新磁珠耳豆至另一侧耳穴,嘱患者每次点压次点压3~5次,每次每穴点压30次,治疗28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8天记录两组疲乏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象等指标,应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及病情资料,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疲乏评分比较:经检验,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感觉及总疲乏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情绪、认知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两组治疗前后情绪、感觉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疲乏评分前后差值有显着差异(P<0.01),而行为、认知评分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经统计,两组均无痊愈病例,治疗组在治疗后显效4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86%;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5.17%,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治疗后神疲懒言、夜寐不安两组疗效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淡无华、自发汗出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症状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外周血象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外周血象各项计数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象各项计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耳廓异常疼痛,2例出现头痛,其中1例因头痛难忍中止治疗,其余3例患者减轻按压力度并减少按压次数后疼痛缓解,未影响治疗。结论“磁珠耳穴联合中药”治疗方案能明显降低气血两虚型CRF患者的疲乏程度,有效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且短期内使用较为安全。
张育伟[7](2021)在《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挖掘》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对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挖掘现代医家治疗癌因性疲乏的选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干预癌因性疲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中有关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纳入随机对照试验、专家经验等文献,将文献中的方剂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方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3项研究,包括2596名受试者,其中观察组1320名,对照组1276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iper疲乏量表评分:总分方面,结果提示:MD=-1.23,95%CI[-1.56,-0.91],P<0.00001,说明观察组的PF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维度评分方面,结果显示:(行为)MD=-1.26,95%CI[-1.57,-0.96],P<0.00001;(情感)MD=-0.97,95%CI[-1.20,-0.73],P<0.00001;(感觉)MD=-0.99,95%CI[-1.24,-0.74],P<0.00001;(认知)MD=-0.74,95%CI[-1.07,-0.41],P<0.0001,说明观察组的PFS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简明疲乏量表评分:结果提示:MD=-0.50,95%CI[-0.77,-0.23],P=0.0003,说明观察组的BF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疲乏程度:根据PFS评分划分等级,结果提示:RR=0.58,95%CI[0.50,0.69],P<0.00001,说明观察组的中重度疲乏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BFI评分划分等级,结果提示:RR=0.52,95%CI[0.43,0.64],P<0.00001,说明观察组的中重度疲乏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率: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评估,结果提示:RR=2.08,95%CI[1.59,2.71],P<0.00001,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PS 评分:结果提示:MD=8.95,95%CI[5.91,11.99],P<0.00001,说明观察组在提高KP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ORTCQLQ-C30评分:总健康状况评分方面,结果提示:SMD=1.37,95%CI[1.19,1.56],P<0.00001,说明观察组在提高总健康状况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疲乏评分方面,结果提示:MD=-20.85,95%CI[-36.28,-5.43],P=0.008,说明观察组在降低疲乏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CD3+检测值方面,结果提示:MD=7.99,95%CI[3.92,12.06],P=0.0001,说明观察组在提高CD3+细胞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检测值方面,结果提示:MD=7.22,95%CI[4.00,10.43],P<0.0001,说明观察组在提高CD4+细胞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检测值方面,结果提示:MD=0.64,95%CI[-1.81,3.09],P=0.61,说明在CD8+细胞水平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比值,结果提示:MD=0.27,95%CI[0.07,0.47],P=0.008,说明观察组在提高CD4+/CD8+比值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K细胞水平,结果提示:MD=3.80,95%CI[0.71,6.90],P=0.02,说明观察组在提高NK细胞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共纳入83篇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文献,涉及处方106首,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1)用药频次较高的前5味药物分别是茯苓、白术、黄芪、当归和陈皮,高频药对主要有白术-茯苓、白术-黄芪、黄芪-茯苓及当归-黄芪等。药物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脾经最多,其次为肺经。(2)聚类分析方面,第1组药物:茯苓、白术、黄芪、甘草、太子参、白花蛇舌草、莪术。第2组药物分为2小组:①陈皮、当归、党参;②炙甘草、熟地黄、白芍、枸杞子、麦冬、地黄、人参、山药、鸡内金、薏苡仁、麦芽、大枣、生姜等。(3)核心药物组合:茯苓、白术、黄芪、当归、陈皮、甘草、党参、炙甘草、太子参、山药、枸杞子、熟地黄、白芍、人参、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研究结论1.Meta分析方面,在结局指标PFS评分、BFI评分、疲乏程度、治疗有效率、KPS评分、EORTC QLQ-C30 评分及免疫功能(CD3+、CD4+、CD4+/CD8+、NK 细胞)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汤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疲乏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但是由于中药的特殊性、研究方法质量欠佳等原因,导致对结果的解释需谨慎,需要更高质量的文献做证据支撑。2.用药规律方面,现代中医治疗CRF以健脾益气、养血滋阴为主,注重从脾论治,兼顾肺肾,适时祛邪,常配伍活血行气、祛湿化痰、解毒散结之品,以达到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多用性味平和之品,并注重日常调护,以提高临床疗效。
袁超[8](2021)在《调神针法治疗脾虚型卵巢癌癌因性疲乏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卵巢癌癌因性疲乏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调神针法对其临床疗效。运用量表多维评估其疲乏症状、生活质量、抑郁情绪,从多方面了解针灸对其临床作用,为癌因性疲乏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从广东省中医院妇科、肿瘤科住院部及门诊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针灸组各30人。对照组以化疗为主,配合基础支持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针灸治疗,4次/化疗周期,共观察2个周期。以简明疲乏量表评分及多维度疲乏量表为主要结局指标,以生活质量量表、抑郁症筛查量表及实验室指标作为次要结局指标,在化疗前及第二程化疗结束后评估,并及时记录不良反应,多方面评估针灸治疗对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治疗以及拟接受化疗方案等方面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疲乏:两组在简明疲乏量表评分上,治疗后,对照组评分升高,针灸组评分下降,两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得分及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维疲乏量表评分上,对照组组内比较,体力疲劳、精神疲劳、动力下降及一般性疲劳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提示化疗可以多维度地加重患者的疲乏症状;针灸组内比较,在一般性疲劳、精神疲劳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提示针灸可缓解精神疲乏相关症状(P<0.05),并在一般性疲乏维度上,针刺组疲乏增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灸可缓解化疗期间疲乏症状。3.生活质量:总体生活质量方面,对照组经过化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灸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4.抑郁:本研究中,针灸组与对照组有部分患者伴有轻-中度抑郁症状,针灸治疗后,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调神针法可以缓解卵巢癌癌因性疲乏患者化疗过程中疲乏加重情况,对其整体生活质量有改善作用,对CRF患者伴有的轻-中度抑郁症状有改善作用。
杨晗[9](2021)在《穴位埋线对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对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栓塞综合征(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PES)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受试对象均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收集,经PASS 15估算研究所需样本量为70例,用SPSS 25.0产生随机数字,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和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内科常规治疗)2组。对照组给以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以足三里、内关、期门、中脘为主穴,并根据证型不同辨证加穴,气滞证加用肝俞,血瘀证加用膈俞,湿热证加用大椎,脾虚证加用脾俞,阴虚证加用三阴交。内科治疗在TACE术后时常规进行,穴位埋线在PES出现时治疗1次。本研究以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为主要结局指标,以临床症状(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疲劳、发热、情绪、活动)改善、生活质量评分、肝功能指标(AST、ALT)、甲胎蛋白(AFP)作为次要结局指标,并设不良事件记录等安全性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症状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干预第1至5天及2周后评价,生活质量评分在干预前、干预第3、5天及2周后评价,实验室指标则在前基础上增加TACE术前评价节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70例,每组各35例,除去脱落、剔除病例数共8例,最终纳入有效病例数62例,每组各31例。1.基线资料:两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肝癌病程、乙肝病史、既往TACE史、BCLC肝癌分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治疗前结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两组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呈现下降趋势;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3%,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5天后及2周随访时疗效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在不同时点进行证候积分对比,在干预4天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症状:治疗后两组PES相关症状(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疲劳和情绪、活动)较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呈现下降趋势,干预后发热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在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劳症状存在显着差异(P<0.05),恶心呕吐、发热症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情绪和活动上,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两组卡氏(KPS)评分及体力状况(ZPS)评分较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KPS评分呈上升趋势,ZPS评分呈下降趋势;治疗后,两组间KP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5天后ZPS评分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实验室指标:ALT、AST:两组内TACE术后ALT、AST呈升高趋势,峰值在第3天,第3天与术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后呈下降趋势,干预5天后ALT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第5天ALT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2周随访时AST可恢复至术前水平,2周后AST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FP:组内TACE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可提高PES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缓解PES症状(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劳),改善情绪,有助于活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肝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沈逸豪[10](2021)在《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药联合TACE及单纯TACE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实体瘤大小、生化指标、生存质量、不良反应的影响,探讨中医联合TACE治疗PLC的价值。丰富肝癌TACE术后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住院的病人中符合观察条件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方案,术后给予护肝、护胃、抗感染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1月后比较患者实体瘤大小、卡氏评分(KPS)、中医症候评分、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实体瘤大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KPS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提升优于对照组(p<0.05)。3.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4.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在人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持续时间上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5.在肿瘤标志物方面,两组甲胎蛋白(AFP)值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6.在肝功能方面,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有下降(p<0.05),白蛋白(ALB)均有上升,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ALT、AST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TBIL、ALB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能降低AFP活性,联合方剂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能加强治疗效果,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改善肝功能。但对于患者减小实体瘤大小,增加白蛋白、降低胆红素无明显临床价值。中医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式值得探讨及推广。
二、癌症患者情绪障碍的治疗可提高免疫力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癌症患者情绪障碍的治疗可提高免疫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横断面调查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研究过程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分析 |
2.2 信效度检验 |
2.3 不良情绪及人格倾向现况分析 |
2.4 人口统计学差异比较 |
2.5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
2.6 多重线性回归 |
3 讨论 |
3.1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情绪体验和人格倾向评估情况 |
3.2 不同人口学资料与不良情绪和人格倾向的相关因素分析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部分 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的制定 |
1 理论背景 |
1.1 认知神经科学基础 |
1.2 心理学理论-认知治疗理论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过程 |
4.1 围绕研究主题建立干预的概念框架及初步方案 |
4.2 最终方案确定过程 |
5 结果 |
5.1 围术期心身调节系统干预方案的内容简介 |
5.2 基于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 |
第三部分 cCBT对喉肿瘤切除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研究方法 |
1.4 干预措施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比较 |
2.2 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2.3 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失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SAI、PHQ-9、AIS和FACT-H&N得分的趋势比较图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cCBT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工具 |
1.4 干预措施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 |
2.2 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症状的影响 |
2.3 干预对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
2.4 两组患者测评指标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比较 |
2.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状态焦虑和失眠阳性率比较 |
2.6 两组患者缓解焦虑、失眠的有效率比较 |
2.7 两组之间Cor和ACTH含量比较 |
2.8 术前皮质醇与状态焦虑变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
2.9 两组干预后满意度调查比较 |
3 讨论 |
第五部分 cCBT对FESS患者大脑皮质的影响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fNIRS检查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比较 |
2.2 干预前后52个通道中是否激活比较 |
2.3 两组激活程度的比较 |
2.4 临床变量与通道激活的相关性 |
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局限性 |
4 研究成果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在躯体疾病患者心身干预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芪蓣六君汤治疗消化道相关癌因性疲乏(脾胃虚弱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分析 |
2.疗效分析 |
讨论 |
1.立论依据 |
2.中西医对CRF的认识 |
3.消化道相关CRF的病机特点 |
4.导师对消化道相关CRF的认识及治疗思路 |
5.芪蓣六君汤组方原理及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6.疗效分析 |
7.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综述 癌因性疲乏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人体功能状况卡式评分表 |
附表3:中医证候评分表 |
附表4 |
附表5 疗效统计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王氏更年汤治疗绝经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绝经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探析及对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探析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生脉注射液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潜在机制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生脉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干预气阴两虚型胃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案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结果 |
7 小结 |
讨论 |
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2 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依据 |
3 生脉注射液改善CRF可能的机制 |
4 生脉注射液干预气阴两虚型胃癌CRF患者的研究结果分析 |
5 安全性分析 |
6 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癌因性疲乏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升阳益胃汤合三仙汤加减治疗气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观察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计算 |
2.2 随机分组 |
2.3 分组治疗方法 |
2.4 不良事件处理 |
2.5 量表质量控制 |
2.6 观察指标 |
2.7 安全指标 |
2.8 统计学方法 |
2.9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最终入选情况 |
3.2 一般资料比较 |
3.3 疗效观察指标 |
3.4 安全性指标 |
4 小结 |
讨论 |
1 选题意义 |
2 导师韩金凤主任医师对CRF的认识 |
3 升阳益胃汤合三仙汤的组方分析 |
4 升阳益胃汤合三仙汤的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研究结果分析及讨论 |
5.1 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
5.2 中医气虚证候积分 |
5.3 KPS评分 |
5.4 Piper疲乏评分 |
5.5 QLQ-C30生活质量评分 |
5.6 安全性评价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癌因性疲乏的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磁珠耳穴联合中药治疗气血两虚型癌因性疲乏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癌因性疲乏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CRF发病因素 |
2. CRF的发病机制 |
3. CRF的治疗现状 |
4.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CRF病因病机 |
2. CRF的中医辨证分型 |
3. 中医干预CRF的手段 |
4.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方案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评定标准 |
6. 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 |
7.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入组情况 |
2. 基线情况 |
3. 治疗前两组指标对比 |
4. 治疗效果资料 |
5.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癌因性疲乏病因病机探讨及治疗方法确立 |
2. 磁珠耳穴治疗癌因性疲乏机理探讨 |
3. 十全大补方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机理探讨 |
4. 治疗结果分析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临床试验流程图 |
附录2 Piper疲乏修订量表 |
附录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癌因性疲乏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癌因性疲乏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
2 癌因性疲乏的病因 |
3 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 |
4 常用评估工具 |
5 西医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名溯源 |
2 病因病机 |
3 证型分布 |
4 中医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
研究一: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有效性的Meta分析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研究二: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调神针法治疗脾虚型卵巢癌癌因性疲乏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癌因性疲乏的现代医学研究 |
1.1.1 定义 |
1.1.2 流行病学 |
1.1.3 病因 |
1.1.4 发病机制 |
1.1.5 诊断、筛查及评估 |
1.1.6 治疗 |
1.1.7 小结 |
1.2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学研究 |
1.2.1 病名溯源 |
1.2.2 病因病机 |
1.2.3 中药治疗 |
1.2.4 针灸治疗 |
1.2.5 其他治疗 |
1.2.6 小结 |
1.3 调神针法与疲劳 |
1.3.1 “神”与疲乏 |
1.3.2 调神针法之“治神” |
1.3.3 调神针法临床经验 |
1.3.4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病例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退出、脱落及失访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本含量估算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观察指标 |
2.2.4 统计学分析 |
2.2.5 技术路线图 |
2.3 结果 |
2.3.1 基本资料 |
2.3.2 简明疲乏量表评分(BFI) |
2.3.3 治疗前后多维疲乏量表(MFI-20)评分 |
2.3.4 治疗前后EORTC QLQ-C30生活质量评分 |
2.3.5 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 |
2.3.6 实验室指标 |
2.3.7 中医证型 |
2.3.8 不良反应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3.1 研究意义 |
3.2 方案设计依据 |
3.2.1 病种选择 |
3.2.2 针刺方案选择 |
3.3 研究结果简析 |
3.3.1 疲乏 |
3.3.2 生活质量 |
3.3.3 抑郁量表 |
3.3.4 实验室指标 |
3.4 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 |
3.4.1 疲乏 |
3.4.2 生活质量 |
3.4.3 抑郁 |
3.4.4 实验室指标 |
3.5 结论 |
3.6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穴位埋线对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肝癌及栓塞后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
一、肝癌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
二、肝癌治疗 |
三、栓塞后综合征的研究 |
四、小结 |
第二节 传统医学对肝癌及栓塞后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
一、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
二、中医对栓塞后综合征的认识 |
三、中医药治疗栓塞后综合征 |
四、小结 |
第三节 针灸疗法治疗栓塞后综合征的信息挖掘 |
一、疗法种类 |
二、取穴规律 |
三、结局指标 |
四、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及排除标准 |
四、脱落、剔除与中止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样本量估算 |
二、随机分组方案 |
三、盲法实施 |
四、试验方案 |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主要结局指标 |
三、次要结局指标 |
四、安全性指标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穴位埋线的作用机制 |
一、穴位埋线的源流 |
二、穴位埋线治疗相关疾病 |
三、穴位埋线治疗PES的可能机制 |
第二节 选穴依据 |
一、传统针灸学角度 |
二、现阶段研究 |
第三节 结果分析 |
一、中医证候积分 |
二、典型症状评价 |
三、生活质量 |
四、实验室指标 |
五、安全性指标 |
第四节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猷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案 |
2.1 分组方案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观察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结果 |
1.一般资料结果比较 |
1.1 性别分布情况 |
1.2 年龄分布情况 |
1.3 肝癌分期分布情况 |
2.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
2.1 实体瘤大小情况比较 |
2.2 卡式功能情况比较 |
2.3 中医临床症候情况比较 |
2.4 不良分应情况比较 |
2.5 肿瘤标志物(AFP)情况比较 |
2.6 肝功能情况比较 |
3.安全性指标比较 |
3.1 一般生命体征比较 |
3.2 心电图比较 |
3.3 血液分析比较 |
3.4 肾功能比较 |
讨论与分析 |
1.讨论 |
1.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
1.2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
1.3 现代医学对TACE的认识 |
1.4 中医对TACE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
1.5 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的立方依据 |
1.6 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的方义解析 |
1.7 现代药理分析 |
2.结果分析 |
2.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
2.2 疗效结果分析 |
2.3 安全性指标分析 |
3.不足与展望 |
3.1 不足 |
3.2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Karnofsky评分标准 |
附录二 中医临床症候评分表 |
文献综述 中医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癌症患者情绪障碍的治疗可提高免疫力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D]. 杨洋.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芪蓣六君汤治疗消化道相关癌因性疲乏(脾胃虚弱型)临床观察[D]. 曹玮.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王氏更年汤治疗绝经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 李姗姗.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探析及对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干预[D]. 刘玉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升阳益胃汤合三仙汤加减治疗气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D]. 高艳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磁珠耳穴联合中药治疗气血两虚型癌因性疲乏临床研究[D]. 朱梦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挖掘[D]. 张育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调神针法治疗脾虚型卵巢癌癌因性疲乏临床疗效观察[D]. 袁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9]穴位埋线对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D]. 杨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10]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D]. 沈逸豪.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