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87例性传播疾病患者HCV感染状况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孙笠翔,周丹,赵砚,王莉,潘珊,吕娅妮,康续[1](2022)在《2015—2019年辽宁省艾滋病哨点七类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2015—2019年辽宁省艾滋病监测哨点七类人群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为辽宁省艾滋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期对辽宁省男男性行为人群、暗娼、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吸毒者、孕产妇、青年学生、男性流动人口七类人群进行监测,分析该人群基本信息、行为学情况、血清学结果等指标。结果 2015—2019年辽宁省男男性行为人群HIV阳性检出率从7.8%下降至3.5%(χ2=47.090,P<0.01),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历年HIV阳性检出率低于2.0%,其他人群HIV阳性检出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阳性检出率从11.6%降至9.8%(χ2=24.651,P<0.01),吸毒者梅毒阳性检出率由4.8%上升到6.6%(χ2=15.545,P<0.01),男男性行为人群梅毒从2.9%降至2.3%(χ2=55.252,P<0.01),暗娼梅毒阳性检出率由1.8%下降到1.3%(χ2=14.761,P<0.01),其他人群梅毒阳性检出率低于1.0%;吸毒者HCV阳性检出率由15.6%下降至9.2%(χ2=46.076,P<0.01),其他人群HCV阳性检出率均较低。结论男男性行为人群是辽宁省艾滋病流行的重点人群,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梅毒仍处于较高水平,吸毒者中HCV感染率最高。
李娉,彭海珍,李宏,徐旻博,刘庭惠,卢振环[2](2021)在《基于BP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的梅毒早期预警指标的模型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模型和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模型在梅毒早期预警指标上的研究,并进行了合理的验证分析。方法首先收集348例梅毒病例资料,一期38例,二期43例,隐形梅毒267例,其中一期38例中:男24例,女14例;二期43例中:男23例,女20例;隐形病例中:男88例,女179例。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期预警指标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量。最后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和决策树模型,对梅毒早期预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中,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正确率(96.27%,94.35%)、敏感度(0.986,0.912)、约登指数(0.857,0.843)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0.994、0.967)均高于决策树模型。梅毒早期预警指标重要性依次为:男性:最近是否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最近是否与临时性伴侣发生性行为、与同性发生肛交行为。女性性工作者:场所档次偏低、文化程度偏低、艾滋病知识匮乏。结论 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决策树算法模型,可作为梅毒的公共预防的参考依据。
周丹,刘晓楠,孙笠翔,王莉,姚文清[3](2021)在《2015—2019年辽宁省五类人群丙肝监测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015—2019年辽宁省丙肝监测哨点监测人群丙肝病毒(HCV)感染状况,为精准防控丙肝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辽宁省肾透析人群、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计划生育门诊就诊人群、单位体检人群和无偿献血人群5类人群的国家级丙肝监测哨点资料,分析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监测人群HCV抗体阳性率。结果 2015—2019年5个丙肝哨点共监测26 000人,报告HCV抗体阳性61例,阳性率为0.23%。肾透析人群、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计划生育门诊就诊人群、单位体检人群和无偿献血人群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0%、0.70%、0.25%、0.24%和0.14%。2015—2019年肾透析人群、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和无偿献血人群HCV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男性和女性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22%和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95岁组HCV抗体阳性率较高,为1.15%。结论 2015—2019年辽宁省肾透析人群和医院侵入性诊疗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高,建议定期监测老年人群HCV抗体水平。
陶玲玲,程静,李敏[4](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达3个月以上患者39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透析前后对所有患者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比较受试者透析治疗后HCV感染阳性患者(阳性组)与HCV感染阴性组患者(阴性组)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果 392例MHD患者透析治疗后HCV感染20例,丙型肝炎发生率为5.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长、输血次数多、频繁异地透析、肾移植史等因素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输血次数、透析时间长短及频次、肾移植史等因素密切相关。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可明显减少医源性HCV交叉感染的发生。
马洁琼[5](2020)在《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核酸方法建立及应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为科学、有效地预防与控制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HCV(Hepatitis C virus,HCV)及TP(Treponema Pallidum,TP)传播,获知其流行趋势与动态,我国建立了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多年来该系统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975个哨点,每年需进行数十万人份的检测,包括HIV、HCV、TP。现有哨点样本检测采用的是血浆检测法,每年需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采集大量血浆样本,由专人将其运送至实验室,分别对每份样本进行HIV、HCV、TP的检测,同时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阳性血浆样本须长期储存。现行的血浆检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现场采集血浆样本需要大量人力和耗材、样本运输要求高尤其是HIV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必须符合高级别生物安全运输要求、长期积累的阳性血浆样本保存空间难以持续扩大、需要溯源时无法用血浆样本追溯到个体的遗传特征等诸多问题。需要创新研究,建立更加适宜我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与血浆相比,干血/浆斑样本具有采样方便、稳定性好、储存简单、无需冷链运输,可最大限度降低生物安全风险等诸多优势,既往研究已经证实干血/浆斑对监测遗传性疾病是一个有效方法,也有相关研究干血斑检测HIV、HCV和TP的报道。但已有研究检测HIV、HCV、TP的干血斑处理缺乏标化的统一方法,检测每个病原菌时需要分别处理干血斑。为了提高检测效率,需要创新,研究标化干血斑处理方法,一份干血斑一次性标化处理后可检测三种病原菌,不需要分别处理三次干血斑。研究建立更加适宜我国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于提高我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总体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评价及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基于现有商业化试剂盒,通过优化血液采集体积、干血斑洗脱液加样量、干血斑大小、洗脱液体积、洗脱液组分、洗脱温度及洗脱时间等实验参数,建立适宜的应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实验室评价:构建系列实验室评价盘,包括实验室基础盘、实验室干扰盘、实验室精密度盘等,评价应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线性范围、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精密度性等实验室性能指标,并评价干血斑样本稳定性。临床评价:以男同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men,MSM),注射吸毒人群(people who injectdrugs,PWIDs)两类重点人群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男同人群监测哨点、江西省南昌市美沙酮门诊共采集429份血液/血浆配对样本,其中229份为MSM人群样本,200份为PWIDs人群样本。采用已建立的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进行检测。以血浆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临床敏感性与临床特异性,并计算PPV、NPV及Kappa值。策略研究:提出干血斑抗体筛查策略,即直接采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进行HIV、HCV及TP感染的筛查,以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标准,初步探讨其应用效果。2.干浆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与评价方法学建立:基于现有商业化试剂盒,通过优化血浆采集体积、干浆斑大小、洗脱液体积、洗脱液组分、洗脱温度及洗脱时间等实验参数,建立适宜的应用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实验室评价:构建系列实验室评价盘,包括实验室基础盘、实验室干扰盘、实验室精密度盘等,评价应用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线性范围、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精密度性等实验室性能指标,并评价干浆斑样本稳定性。临床评价:以MSM、PWIDs两类重点人群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男同人群监测哨点、江西省南昌市美沙酮门诊共采集329份血液/血浆配对样本,其中129份为MSM人群样本,200份为PWIDs人群样本。采用己建立的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ELISA方法进行检测。以血浆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临床敏感性与临床特异性,并计算PPV、NPV及Kappa值。进一步比较分析一份干血斑与一份干浆斑分别用于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检测性能。3.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核酸方法的建立与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建立和优化应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的核酸方法。与血浆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策略研究:首次提出干血斑HIV/HCV/TP抗体与核酸检测相结合的干血斑筛查策略,即第一步采用一份干血斑进行HIV/HCV/TP抗体检测;第二步采用一份干血斑对HI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IV-1 RNA或HIV-1 DNA检测,对HC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CV RNA检测,对TP抗体阳性样本则再次采用ELISA方法复检,结果以第二步检测结果为准。在此基础上,以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参考标准,初步探讨此干血斑筛查策略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1.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评价及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最适条件为血液收集量为70~100 μL,取全斑,采用500 μL 1‰ Tween20-PBS洗脱液于RT下洗脱4 h,HIV检测时加入样本为(30 μL干血斑洗脱液+70 μL 1‰ Tween20-PBS洗脱液)。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分析特异性良好;不同抗体水平干血斑样本的日间精密度、批内精密度、斑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干血斑样本稳定性良好。临床评价:429份配对样本的结果显示,HIV、HCV、T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26/429)、27.7%(119/429)与 15.0%(64/429);其中,HIV/HCV/TP、HIV/HCV、HIV/TP及HCV/TP合并感染样本分别为2份、2份、4份、9份。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临床特异性均为100%,临床敏感性分别为88.5%(95%CI:0.69~0.97)、98.3%(95%CI:0.93~1.00)、92.2%(95%CI:0.82~0.97);PPV均为100%,NPV 分别为 99.3%、98.3%、92.2%;Kappa 值分别为 0.96、0.99、0.95。策略研究:采用干血斑抗体筛查策略检测HIV、HCV及TP抗体,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相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在HIV检测中,阳性符合率88.5%(23/26),阴性符合率100%(403/403),总符合率为99.3%(426/429);在HCV检测中,阳性符合率 98.3%(117/119),阴性符合率 100%(310/310),总符合率为 99.5%(427/429);在TP检测中,阳性符合率92.2%(59/64),阴性符合率100%(365/365),总符合率为 98.8%(424/429)。2.干浆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与评价方法学建立: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最适条件为血浆收集量为100 μL取全斑,采用500μL 1‰Tween20-PBS于RT下洗脱2 h。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分析特异性良好;不同抗体水平干浆斑样本的日间精密度、批内精密度、斑间精密度的CV均小于15%;干浆斑样本稳定性良好。临床评价:329份配对样本的结果显示,血浆样本中,HIV、HCV、T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0%(10/329)、35.9%(118/329)与 11.2%(37/329)。其中,HIV/HCV/TP、HIV/HCV、HIV/TP及HCV/TP合并感染样本量分别为1份、2份、4份、9份。千浆斑用于HIV/HCV/TP抗体检测的临床敏感性分别为90.0%(95%CI:0.54~0.99)、99.2%(95%CI:0.97~1.00)、86.5%(95%CI:0.70~0.95);临床特异性均为 100%。Kappa值分别为 0.95、0.99、0.92。干血斑与干浆斑检测结果比较分析显示:整体而言,与血浆检测结果为标准,干血斑与干浆斑用于联合检测HIV/HCV/TP的总符合率分别为:HIV抗体检测,干血斑的总符合率为99.4%(327/329),干浆斑的总符合率为99.7%(328/329);HCV抗体检测,干血斑的总符合率为99.4%(327/329),干浆斑的总符合率为99.7%(328/329);TP抗体检测,干血斑的总符合率为98.5%%(324/329),干浆斑的总符合率为98.8%(325/329)。两种样本的HIV/HCV/TP抗体检测结果S/CO比值整体分布相似,S/CO比值分布的中位数与平均值相近。3.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核酸方法的建立与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成功建立了一份干血斑用于HIV RNA/DNA及HCV RNA联合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HIV-1 VL干血斑的检出率为84.4%(27/32);血浆与干血斑HCV VL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98.1%(101/103)。血浆与干血斑样本HIV-1 VL检测相关性r=0.68(n=27,P<0.05)。对于 HCV VL 检测,二者相关性 r=0.61(n=89,P<0.05)。Altman-Bland分析显示:血浆与干血斑中HIV-1 VL检测值平均差异为1.00±1.01 log10 copies/mL;所有干血斑样本HIV-1 VL均在±1.96 SDs范围之内即-0.97~+2.97 log10 copies/mL。针对HCV VL检测,血浆与干血斑样本中VL平均差异为0.15±1.08 log10 copies/mL,94.38%(84/89)样本检测结果在±1.96 SDs 范围内即-1.96~+2.67 log10 copies/mL。采用干血斑进行HIV-1 DNA检测,与血浆HIV-1 RNA检测结果一致且RT-PCR检测性能良好。策略研究: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与检测核酸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干血斑抗体与核酸相结合筛查策略,其实验流程为:即第一步采用一份干血斑进行HIV/HCV/TP抗体检测;第二步采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核酸方法对HI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IV-1 RNA或HIV-1 DNA检测,对HC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CV RNA检测,对TP抗体阳性样本则再次采用ELISA方法复检,结果以第二步检测结果为准。将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干血斑抗体与核酸筛查策略进行比较,采用干血斑抗体与核酸监测HIV、HCV及TP的总符合率分别为:HIV-1 RNA总符合率为99.3%或HIV-1 DNA总符合率为100%;HCVRNA总符合率为98.6%;TP总符合率为98.8%。研究结论1.本研究标化了干血/浆斑处理方法,优化了实验流程,成功建立了一份干血/浆斑样本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显着缩短了试验流程;并证实所建立方法具有良好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干血斑与干浆斑样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二者检测结果一致性高,可适应于不同检测环境。2.应用一份干血斑联合检测HIV-1 RNA、HIV-1 DNA及HCV RNA,其HIV-1 DNA检测结果与血浆检测结果一致;HIV-1 RNA与HCV RNA检测具有较高检出率。证实一份干血斑可用于HIV-1 DNA、HIV-1 RNA及HCV RNA联合检测。3.本研究将一份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和核酸监测策略应用于艾滋病哨点监测,与现行策略检测结果一致性高,为提升现有哨点样本检测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策略,对建立适宜我国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检测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刘玥[6](2020)在《天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梅毒、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2010-2014年天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HIV、梅毒、HCV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制定天津市艾滋病、梅毒、丙肝等性传播疾病的防控措施,探索科学的干预模式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每年4-6月份首次到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就诊、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男性就诊者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出生年、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民族、最近三个月是否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最近三个月是否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是否注射过毒品、是否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最近一年是否曾被诊断患过性病、最近一年是否接受过干预以及最近一年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本研究采用连续采样方法,样本量每年满400人即止,问卷调查结束后采集被调查者5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HCV抗体检测。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特征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危险行为发生率、HIV感染率、梅毒感染率、HCV感染率的差异进行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HIV感染、梅毒感染及HCV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共调查2000名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平均年龄为(30.7±9.0)岁,户籍所在地以本市为主,民族以汉族为主,婚姻状况以未婚、离异或丧偶为主。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4.1%,由2010年的98%逐年下降至2014年的89.5%,不同年龄、不同户籍、不同民族、不同婚姻状况的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无明显差异(P皆>0.05)。2010-2014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为3.8%,5年来整体呈上升趋势(χ2=12.501,P=0.014);梅毒感染率为6.2%,5年来始终在6%上下波动;HCV感染率为1.7%,不同年份间无明显差异(P>0.05)。6.5%的研究对象最近一年曾被诊断患过性病,其中梅毒既往感染率为3.1%;淋病既往感染率为0.6%;尖锐湿疣既往感染率为1.9%,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8,P=0.022),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2014年27.6%的研究对象最近三个月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34.4%的研究对象最近三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0.9%的研究对象注射过毒品,8.5%的研究对象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暗娼(χ2=15.491,P=0.004)、临时性伴(χ2=83.447,P<0.001)和同性肛交(χ2=13.211,P=0.010)3类危险行为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40-49岁(χ2=10.251,P=0.036)、在婚(χ2=9.562,P=0.023)、近1年未被诊断患过性病者(χ2=10.309,P=0.010)近3个月与暗娼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16-19岁(χ2=32.231,P<0.001)、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χ2=5.312,P=0.021)、最近1年接受过干预者(χ2=12.353,P<0.001)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16-19岁(χ2=19.636,P=0.001)、外省户籍(χ2=38.012,P<0.001)、未婚(χ2=48.657,P<0.001)、最近1年被诊断患过性病(χ2=38.452,P<0.001)、最近1年接受过干预者(χ2=4.897,P=0.027)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比例高于其他人群。2010-2014年天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最近一年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为29.7%;最近一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比例为18.2%,最近一年接受过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提供/交换的比例为2.9%,最近一年接受过同伴教育的比例为5.7%。16~49岁年龄组近3个月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χ2=5.823,P=0.016)、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χ2=14.725,P<0.001)、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χ2=18.577,P<0.001)的比例均明显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OR=7.807,95%CI=4.663~13.071)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年龄在50岁以上(OR=1.311,95%CI=1.081~1.591)、与同性有肛交性行为(OR=2.372,95%CI=1.420~3.961)、最近1年被诊断患过性病(OR=5.312,95%CI=3.329~8.476)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注射过毒品(OR=79.821,95%CI=25.047~254.374)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天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梅毒、HCV感染状况不容乐观,该人群对非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了解较少且存在知行不统一现象。梅毒和尖锐湿疣是天津市需重点关注的两类性病;50岁以上、有性病既往史者是梅毒防控的重点人群;16-19岁、外省户籍、未婚、有性病既往史者是艾滋病、梅毒防控工作应共同关注的人群;注射吸毒者是丙肝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将梅毒控制工作纳入艾滋病防治管理机制中,强调两者联合防控;天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检测比例较低,干预工作开展不到位,应加大艾滋病干预检测力度。
艾克丹·塔西[7](2020)在《新疆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获得新疆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率及分析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6月2015年3月在新疆选择三个地区(乌鲁木齐市、伊宁市、阿克苏市)招募HIV抗体阴性男男性行为人群,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每三个月进行定位随访保持与入组人群的联系无需采血,每六个月进行危险行为调查和HIV抗体检测以及梅毒、HCV的血清检测。结果1.截止2015年3月,队列共纳入1084名男男性行为人群,总观察人时为1250.78人年,随访期间男男性行为者HIV新发感染例数是43例,新发感染率为3.44/100人年。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乌鲁木齐市的MSM人群感染HIV的风险是阿克苏地区的25.62倍(HR=25.62,95%CI=18.7347.02,P<0.001),伊宁市MSM人群感染HIV的风险是阿克苏的4.06倍。(HR=4.06.95CI%=1.1114.11,P=0.033);近六个月拥有5个及以上的性伴感染HIV的风险是拥有少于5个性伴的2.46倍(HR=2.46,95%CI=1.135.36,P=0.023);近六个月同性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是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相比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MSM人群,从未使用安全套的MSM人群感染HIV的风险是2.47倍(HR=2.47.95%CI=1.094.53,P=0.031);感染梅毒的MSM人群较未感染梅毒的人群相比感染HIV的风险是3.71倍(HR=3,71,95%CI=1.638.43,P=0.002);感染HCV的人群较未感染HCV的人群其感染HIV风险是3.20倍(HR=3.20,95%CI=0.8811.61,P=0.045)结论:2010年6月2015年3月,新疆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率是3.44/100人年,低于国内西北部其他地区在2015年时的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率;地区、男性性伴数量、HCV感染、以及梅毒感染都是影响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首府乌鲁木齐市MSM人群感染HIV的风险高于其他地区,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流动大,经济繁荣。MSM群体倾向于藏匿在此地,大都市为MSM人群提供了更多认识同伴的平台以及进行高危性行为的场所,需对乌鲁木齐市MSM人群加强随访管理,及行为干预。在行为学方面需劝阻MSM人群减少性伴数量,提倡MSM人群有固定同伴,减少滥性行为。MSM人群中感染梅毒或HCV时需高度重视生理症状,警惕HIV的感染。
石安霞[8](2020)在《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药物预防障碍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对艾滋病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和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服务的需求及其PrEP和PEP使用意愿与使用自我效能,分析阻碍MSM人群利用PrEP和PEP服务的潜在因素,探讨促进MSM人群利用PrEP和PEP服务的对策。方法于2018年6~12月在合肥市、成都市和广州市通过MSM社会组织现场招募、MSM同伴推荐和网络招募三种方式招募年满18周岁、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无保护肛交行为、自我报告HIV阴性或感染状态未知的中国籍男性,知情同意后,经唾液HIV自我检测初筛结果阴性者为本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现场通过手机扫码获取电子问卷并以匿名的方式独立完成问卷填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伴与性行为、HIV检测情况、PrEP/PEP相关知识、既往PrEP/PEP使用经历、对PrEP/PEP使用意愿和使用自我效能、期望的PrEP/PEP服务以及若使用PrEP/PEP服务对其高危行为的潜在影响等。采用频数、百分比及均数±标准差(x±s)进行一般统计描述;使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在上述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直接和间接效应。结果本次共调查符合纳入标准的MSM 622名,年龄范围为18~62岁,平均年龄29.8±8.3岁;调查对象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53.5%;53.7%户籍在调查城市,82.2c未婚,81.4%为同性恋。有12.9%的调查对象曾被确诊过STDs,14.8%从未做过HIV检测。最近6个月内,做过HIV检测者占63.8%;与男性固定性伴和男性偶然或商业性伴发生肛交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者分别占73.0%和46.5%;8.7%有HIV阳性性伴;94.5%通过网络寻找性伴;27.7%使用过Rush等助性剂。经评估,调查对象中分别有67.2%和51.9%对PrEP和PEP有实际需求。听说过PrEP和PEP者分别占比56.3%和72.3%;4.3%和8.0%曾使用过PrEP和PEP;PrEP和PEP相关知识评分分别为5.12±2.50和4.77±2.41,获得满分者分别占20.3%和 10.6%。调查对象报告PrEP和PEP使用意愿低的比例分别为35.4%和32.8%;PrEP和PEP使用自我效能分别为12.7±3.9分和12.7±5.0分,获得满分者分别占21.2%和35.7%。PrEP使用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拥有调查城市户籍者PrEP使用意愿低的可能性是户籍在外地者的2.16倍(OR=2.155,95%CI=1.487~3.122);与广州市的调查对象相比,合肥市和成都市的调查对象PrEP使用意愿低的可能性降低(OR=0.261,95%CI=0.165~0.413 和 OR=0.245,95%CI=0.158~0.381);无 PrEP实际需求和从未使用过PrEP均是PrEP使用意愿低的危险因素(OR=1.466,95%CI=1.001~2.147;OR=7.167,95%CI=2.043~25.147);最近6个月做过HIV检测使PrEP使用意愿低的可能性增加至未检测者的1.61倍(OR=1.613,95%Ci=1.091~2.386)。PEP使用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在调查城市者PEP使用意愿低的可能性是户籍在外地者的1.64倍(OR=1.635,95%CI=1.094~2.444);合肥市和成都市的调查对象PEP使用意愿低的可能性低于广州市的调查对象(OR=0.161,95%CI=0.095~0.272 和 OR=0.205,95%CI=0.128~0.327);从未听说过PEP、从未使用过PEP和最近6个月做过HIV检测均为PEP使用意愿低的危险因素(OR=1.883,95%CI=1.173~3.023;OR=5.116,95%CI=1.971~13.280;OR=1.657,95%CI=1.081~2.540);而PEP知识评分和PEP使用顾虑是PEP使用意愿低的保护因素,其每增加1分,PEP使用意愿低的可能性分别降低0.13倍(OR=0.870,95%CI=0.797~0.950)和 0.05 倍(OR=0.948,95%CI=0.917~0.980)。PrEP使用自我效能相关因素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rEP知识评分和使用顾虑可以促进PrEP使用自我效能,其每增加1分,PrEP使用自我效能分别增加 0.13 倍(OR=1.126,95%CI=1.004~1.264)和 0.09 倍(OR=1.090,95%CI=1.025~1.157)。此外,MSM自我歧视通过PrEP使用顾虑间接影响PrEP使用自我效能,效应系数为0.035;PrEP相关知识和使用顾虑对PrEP使用自我效能均有直接作用,效应系数分别为0.08和0.13。PEP使用自我效能相关因素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在外地者比户籍在调查城市者PEP使用自我效能增加了 1.33倍(OR=2.328,95%CI=1.182~4.589);有PEP实际需求、听说过PEP、有PEP使用经历以及最近6个月未做HIV检测均可促进PEP使用自我效能,分别使其增加了 2.51倍(OR=3.508,95%CI=1.759~6.994)、1.34 倍(OR=2.342,95%CI=1.047~5.233)、4.92 倍(OR=5.924,95%CI=1.768-19.846)和 1.25 倍(OR=2.246,95%CI=1.102~4.577);此外,PEP知识评分每增加1分,PEP使用自我效能增加1.42 倍(OR=2.423,95%CI=2.090~2.807)。调查对象期望获得的PrEP/PEP服务信息类型主要为药物的有效性、副作用、费用和获得途径,分别占比79.7%、78.1%、74.3%和68.0%。期望获取PrEP/PEP服务的途径主要是CDC、MSM社会组织和互联网,各占比75.6%、65.4%和63.8%。结论我国MSM人群对PrEP/PEP服务呈现出实际需求很高,使用意愿、使用自我效能及实际使用率均很低的不平衡状态。PrEP和PEP相关知识不足,对PrEP/PEP效果、副作用和费用的顾虑以及相关社会支持缺乏构成MSM人群使用PrEP/PEP的主要障碍。促进PrEP/PEP使用的策略应包括:通过MSM社会组织和互联网等途径强化宣传以促进MSM人群对PrEP/PEP知识的了解并提高对该服务实际需求的感知;降低使用药物的负担以提高PrEP/PEP可接受性;提供便捷的PrEP/PEP服务以改善服务的可及性。
马洁琼,邢文革,蒋岩[9](2019)在《我国HIV HCV及TP的流行现状》文中研究指明艾滋病(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给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描述了国内外HIV、HCV、TP感染现状和不同人群中流行状况,分析了HIV、HCV、TP合并感染流行现状及形成原因,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解决对策,旨在为科学合理制定丙型肝炎、艾滋病与梅毒三种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苏岗宁,陈宇,王思远[10](2019)在《1197例毒品依赖者入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掌握湖南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毒品成瘾依赖者的健康状况,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主要病种及生活行为习惯、吸毒行为特征等,由此探索毒品成瘾者这个特殊群体的易感疾病以及导致这些疾病的可能原因,从而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提高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医疗工作。方法:对某所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收治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问卷调查法。结果:毒品依赖者入所常规实验室、辅助检查总阳性率达96.93%,肝功能、心电图、B超、X线检查的阳性率分别达41%、17.5%、42%、8.7%。其中居前位的病种有丙肝、高血压、梅毒、艾滋病。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躯体状况差,主要病种为传染病。精神障碍作为新型毒品下催生的另一重要疾病,也成为戒毒场所的重要医疗安全隐患。强制戒毒所要不断加强医务力量的建设,严格落实入所体检制度,保存体检证据,制定与当地地方医院双向转诊的技术标准,早发现早治疗,充分保障戒毒人员以及场所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利。
二、387例性传播疾病患者HCV感染状况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87例性传播疾病患者HCV感染状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2015—2019年辽宁省艾滋病哨点七类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七类人群HIV、梅毒和HCV阳性检出率见表1~3 |
2.1.1 男男性行为人群 |
2.1.2 暗娼 |
2.1.3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 |
2.1.4 吸毒者 |
2.1.5 孕产妇 |
2.1.6 青年学生 |
2.1.7 男性流动人口 |
2.2 重点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率趋势 |
2.2.1 HIV |
2.2.2梅毒 |
2.2.3 HCV |
3 讨 论 |
(2)基于BP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的梅毒早期预警指标的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 |
2.2 BP神经网络分析结果 |
2.3 模型的对比 |
3 讨论 |
(3)2015—2019年辽宁省五类人群丙肝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2.1 监测方法 |
1.2.2 HCV抗体检测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五类监测人群基本情况 |
2.2 不同年份监测人群HCV抗体感染状况 |
2.3 不同性别监测人群HCV感染状况 |
2.4 不同年龄监测人群HCV感染状况 |
3 讨论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HCV感染与透析时间及透析次数的关系 |
3.2 HCV感染与输血的关系 |
3.3 HCV感染与异地透析的关系 |
3.4 HCV感染与肾移植的关系 |
(5)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核酸方法建立及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HIV/HCV/TP流行现状、挑战与应对 |
2. 干血/浆斑样本应用于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第一章 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评价及应用策略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章 干浆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章 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核酸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策略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总结 |
创新性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附录1 已发表文章-综述 |
附录2 已发表文章-论着 |
附录3 已发表文章-论着 |
附录4 已发表文章-SCI |
(6)天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梅毒、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问卷 |
1.3 实验室检测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2.3 性病既往感染情况 |
2.4 危险行为情况 |
2.5 艾滋病防治情况 |
2.6 不同年龄组研究对象情况 |
2.7 HI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
2.8 梅毒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
2.9 HC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
3.2 调查对象危险行为情况 |
3.3 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3.4 调查对象HIV、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
3.5 调查对象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
3.6 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情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国内外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现状及干预措施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新疆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3.1 队列随访设计 |
3.2 资料收集 |
3.3 实验室检测 |
3.3.1 实验室的规定及检测物的管理 |
3.3.2 实验室检测策略 |
3.4 队列研究指标的计算 |
4.质量控制 |
4.1 调查员的选择与培训 |
4.2 研究现场数据核查 |
4.3 数据录入及管理 |
5.统计分析方法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比较分析 |
6.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药物预防障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现场 |
2.2 研究对象 |
2.3 调查方法及过程 |
2.4 研究内容 |
2.5 资料管理与分析 |
2.6 伦理标准 |
2.7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其艾滋病药物预防需求 |
3.2 艾滋病药物预防知识与使用经历 |
3.3 艾滋病药物预防的使用意愿及其相关因素 |
3.4 调查对象艾滋病药物预防使用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 |
3.5 调查对象所期望的艾滋病药物预防服务及其潜在的高危行为去抑制化 |
4 讨论 |
4.1 MSM人群HIV感染风险高奠定了对艾滋病药物预防的高需求 |
4.2 MSM人群报告艾滋病药物预防的相关知识和使用率均很低 |
4.3 MSM人群使用艾滋病药物预防的障碍 |
4.4 促进MSM人群进行艾滋病药物预防的对策 |
4.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与科研实践 |
致谢 |
综述 HIV暴露前预防及其在MSM人群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9)我国HIV HCV及TP的流行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HIV HCV TP的感染现状 |
2 不同人群HIV、TP、HCV感染现状 |
3 HIV、HCV、TP合并感染 |
3.1 HIV/HCV合并感染 |
3.2 HIV/TP合并感染 |
3.3 HIV/HCV/TP三重感染 |
(10)1197例毒品依赖者入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吸毒行为特征 |
2.3 性行为特征 |
2.4 入所影像学检查阳性率 |
2.5 入所血液检查阳性率 |
2.6 入所体格检查阳性率 |
2.7 影响调查对象梅毒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
2.8 影响调查对象HCV感染率的单因素分析 |
3 讨论 |
四、387例性传播疾病患者HCV感染状况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2015—2019年辽宁省艾滋病哨点七类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分析[J]. 孙笠翔,周丹,赵砚,王莉,潘珊,吕娅妮,康续. 医学动物防制, 2022(04)
- [2]基于BP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的梅毒早期预警指标的模型构建[J]. 李娉,彭海珍,李宏,徐旻博,刘庭惠,卢振环. 广东医学, 2021(04)
- [3]2015—2019年辽宁省五类人群丙肝监测结果分析[J]. 周丹,刘晓楠,孙笠翔,王莉,姚文清. 预防医学, 2021(04)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陶玲玲,程静,李敏. 实用临床医学, 2021(01)
- [5]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核酸方法建立及应用策略研究[D]. 马洁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2)
- [6]天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梅毒、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玥.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新疆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分析[D]. 艾克丹·塔西.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药物预防障碍与对策研究[D]. 石安霞.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我国HIV HCV及TP的流行现状[J]. 马洁琼,邢文革,蒋岩.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12)
- [10]1197例毒品依赖者入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J]. 苏岗宁,陈宇,王思远.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