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环境标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产品环境标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中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箫予[1](2021)在《基于发展有机农业的内蒙古兴安盟水环境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机农业是目前对生态系统、动物和人类伤害最小的农业生产方式,被认为是生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更优选择。2002年我国开始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之后逐步推行有机产品的标准制定。目前,国内有机农业产地对地表水灌溉用水的水质要求与生产普通农产品的产地水环境灌溉水质要求相同,但伴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种养业添加剂的普遍施加和工业污染猛增,水体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亟需制定有机农业产地用于灌溉的地表水环境相关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为评价有机农业产地水环境提供决策支撑。兴安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北纬44°14’动植物生长黄金地带,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工业污染少,具备发展有机农业的天然地理优势。调查分析2008~2019年内蒙古兴安盟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通过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初步判断水质整体情况。基于AHP层次分析模型,选取以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和未来生态风险为准则的共计37项水质指标,建立有机农业地表水灌溉水质评价体系。参考美、日、韩及我国等国家农业灌溉用水和地表水水质标准,分析各项指标的急性毒性值和慢性毒性值,以在水质指标中长期暴露产生潜在生态风险的不同,将灌溉水质适宜性灌区划分为极适宜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备选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在解读和借鉴国内相关文献与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兴安盟历年水质状况趋势和实际水质情况,从有机农业地表水灌溉水质评价体系中筛选出11项主要影响兴安盟地表水的水质参数,针对内蒙古兴安盟构建有机农业地表水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的地方性标准和指标体系。基于内蒙古兴安盟主要河流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的地表水水质数据,采用熵权法、赋值和加权平均计算各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同时对水质数据进行单因子指数计算,通过单因子和综合指数结合共同对当地地表水环境进行等级评价及灌区划分。主要结论如下:(1)兴安盟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状况长期较稳定,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浓度值极低,均在安全范围内。整体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Ⅰ~Ⅲ类之间,但部分断面有水质指标超标现象。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初评结果都显示超标因子主要为DO、NH3-N和TP,超标的主要断面为洮儿河的斯力很、八里八断面;归流河贾家街断面和霍林河高力板断面。(2)权重结果表明兴安盟地表水中pH权重值最小、对水质影响最小,DO、Pb两项指标权重值最大、对整体水质影响最大,NH3-N、TP等指标超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企业污染所致,从评价结果来看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与兴安盟地区实际水质情况相符。(3)6条河流、1座水库中,蛟流河水质情况最好,常年保持在地表水Ⅲ类以内,Ⅱ类居多,在有机农业灌溉水质评价体系中属极适宜发展区;绰尔河和察尔森水库水质次之,常年保持在地表水Ⅲ类以内,在有机农业灌溉水质评价体系中达到适宜发展区级别标准;霍林河、归流河水质相对较差,洮儿河水质最差,近十一年中有2年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以DO、NH3-N及TP污染为主。去除或削弱N、P对水质评级结果的影响后,归流河和霍林河水质较好,基本满足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需求。因这三条河流中微生物不活跃、分解有机污染物能力较弱,河流自然水质本底值存在CODMn超标状况,应予以重点关注。(4)各断面中,①流经乌兰浩特市以下的洮儿河斯力很、八里八断面整体水质最差,综合指数分别为41.435和41.357,低于适宜标准的单因子为NH3-N、TP,被划分为有机农业不适宜发展区域;②归流河贾家街断面和霍林河高力板断面综合指数分别为47.706、44.796,部分指标单因子结果低于适宜标准,被划分为有机农业一般适宜区备选发展区域;③察尔森水库西入口、东入口及出口三个断面综合指数分别为51.885、53.381和54.132,低于适宜标准的单因子主要是CODMn,被划分为有机农业一般适宜区备选发展区域;④蛟流河宝泉断面和绰尔河的绰尔河口断面水质最好,综合指数分别为56.274和53.971,所有指标单因子评价结果均在适宜标准以上,被划分为有机农业极适宜发展区域;⑤哈拉哈河大山矿断面水质较好,但因地理因素限制,发展有机农业规模受限。(5)根据有机农业地表水灌溉水质适宜性程度不同,依据农业区划理论和和土地规划理念出发,将兴安盟6大市(旗)细分成发展有机农业功能区、发展工业产业功能区、发展生态景观功能区三大主功能区,以及农业-城区过渡区、城市-生态过渡区和生态-城市过渡区三个过渡区域。有机农业发展核心区(科右中旗-扎赉特旗)以提升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机农业发展为目标,实现有机农业土地连片、集约化利用。工业产业发展核心区(乌兰浩特市)以创新为企业导向,推进清洁生产,提升城市生态化品质。生态景观发展核心区(阿尔山市)充分利用天然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保障生态环境优良发展。

杜嘉佳[2](2020)在《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品安全状况取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取决于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水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制度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适用主体主要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但小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之一,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加强对小农户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扩大了小农户农产品的销售市场,逐渐形成“小农户大市场”的情形,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消费者的关系日益密切,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应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制度设计中。同时根据我国土壤污染状况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严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面对日益严重的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产地环境的监管。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意见稿)》第三章以及《农产品产地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制度是由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法律制度、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法律制度、农产品产地环境防治法律制度组成的。但小农户作为特殊的生产主体,同现行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的三项基本制度实施有机对接,仍然存在其法定主体的认定、法律标准的制定、法律责任的明确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造成了针对小农户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制度上的缺位、不到位的窘境。我们试图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视角,就现行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制度如何与小农户实现有机对接开展研究,目的是使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制度能够对小农户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关于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的三项基本制度。

黄丽萍[3](2020)在《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大环境下,作为食品安全重要保障措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显得极为迫切。在福建省,园艺产品产值占比70%以上,在农产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施园艺产品标准化是福建省园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促进了资源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对于增强福建省园艺产品国内与国际竞争力、保障人民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园艺产品在“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走访座谈与案例分析等方式分析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调查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国内和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1)总结介绍了ISO、CAC、FAO等国际主要涉种植业标准化机构;(2)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有机产品发展概况为例,分析发达国家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3)梳理了中国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程;(4)以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为例分析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概况;(5)梳理了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2.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1)无公害园艺农产品在福建省农产品认证中占比最高,随着行业发展,有望成为市场准入标准;(2)绿色园艺产品认证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3)由于有机农产品认证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虽有统一国家标准,但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较为混乱,福建省通过农业行政部门严格认证的有机园艺产品相对较少;(4)福建省地理标志园艺产品登记保护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得到各级政府重视,成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重要途径。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1)为生态农业建设开辟了新路子;(2)促进了省、市、县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形成;(3)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一品一码”的建成。4.遴选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典型案例,分析类型企业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1)提高经济效益;(2)促进生态保护;(3)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高;(4)促进生产装备水平提高;(5)促进产品质量提升;(6)促进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7)提高品牌知名度。5.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对园艺产品质量认证重视度不够;(2)园艺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3)从业人员职业技术知识水平不高;(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5)园艺产品相关标准具有局限性,修订不及时。6.针对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1)高度重视园艺产品质量认证;(2)培育园艺产品品牌,推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3)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知识技能水平;(4)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5)提高园艺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的效率。

孟祥霄,沈亮,黄林芳,熊超,陈士林[4](2018)在《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公害中药材栽培体系是解决中药材农药残留(简称农残)和重金属超标、药材品质下降的技术体系。种植基地作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是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标准缺失,中药材无序种植、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导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较大质疑。该文通过总结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结合中药材种植方法,借鉴已有成熟标准,建立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同时提出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以药材野生分布区、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样点的气候和土壤因子信息为依据,对栽培选地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潜在的无公害中药材生态适宜产区,最终达到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提高药材品质,生产无公害中药材的目的。建立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军幸,王跃华,师荣光,汤晓艳,徐亚平[5](2017)在《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现状及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现行的农产品产地环境类标准涉及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农业用水、农区空气以及农业投入品(农用污泥、农用粉煤灰、畜禽粪便等)等。本文介绍了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和完善现有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的4点建议。

庞荣丽,王瑞萍,郭琳琳,李君,方金豹,谢汉忠[6](2017)在《中国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是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依据,又是产品认证的前提和基础。本论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标准类别、发展历程、特征分析等方面着手,梳理了中国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探讨了中国现有的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发展较快,经历了数量上"少—多—少"、种类上"单个农产品—农产品大类—综合性种植业农产品"的发展历程,2001年起步,2002年快速发展,2003年至2014年稳定发展,2015年和2016年完成标准整合,整合后的产地环境条件标准没有对环境空气质量设置要求,其技术指标仅包括灌溉水质量和土壤质量。同时指出了现有标准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依据。

李敏,李琴,赵丽娜,王宏洋,蔡木林,朱静,王海燕[7](2016)在《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优化研究与建议》文中提出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在以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核心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根据当时我国土壤环境研究水平并结合土壤环境管理要求而制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化,该标准逐渐暴露出土壤类型和污染物控制项目覆盖面不全,与其他相关标准有部分重复、衔接性差,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适用性差等问题.因而,以该标准为核心的整个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在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和适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在系统梳理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构成及存在问题,分析其他国家和地方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制订方法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壤环境管理需求,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优化方案,主要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修复目标值和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土壤环境污染防控标准体系、土壤相关配套标准体系和土壤环境基础标准体系四大类标准体系组成.此外,基于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污染物土壤环境基准是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系列标准制订的基础.作为环境管理的基础手段,优化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可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和《土壤环境保护法》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根据土壤环境具有地域性强、差异性大的特点,建议尽快出台《土壤环境保护法》,明确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各自的定位与关联,推动制订地方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国家则应集中开展土壤环境基准、标准制订技术规范等相关研究,为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符琳沁[8](2016)在《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制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地环境条件是畜禽安全健康养殖的前提条件,有机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研究有利于有机畜产品的产地环境开展先期适宜性评估和对产地环境进行分级分类,避免生产风险,为有机畜禽养殖认证提供标准依据,确保有机产品质量,促进有机畜禽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技术保障。本文就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问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资料收集法、专家咨询法、比较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对有机畜禽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首先规定了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确定了该标准的主要功能,针对有机畜禽养殖认证的特点,本技术规范主要对象是拟申请有机认证的畜禽养殖场和牧场的产地环境有机认证。有机产地环境认定是通过有机认证的前提条件。(2)确立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中水、土、气的环境质量指标及限值以及监测。通过在对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等不同类型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产地环境标准的对比研究中,分析目前对畜禽养殖产地环境标准中的出现问题以及目前常见有机畜禽养殖方式的产地环境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引用了现行有效的水、土、气等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得出的有机畜禽养殖环境水质量、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的评价项目限值和监测方法。(3)确定有机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应用了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分别对严格控制指标和一般控制指标进行评价。该方法通过单项污染指数法对对水土气环境质量中对有机畜禽健康养殖影响大的污染物进行的严格的把控。对影响相对较小的污染进行统一的综合污染物指数评价。应用该评价方法能够更科学、合理以及全面的对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的适宜性做出评价。从而在进行有机养殖场场地的选择和有机畜禽养殖产地认定时,为决策者提供更合理的建议。

冀宏杰,张怀志,龙怀玉,岳现录[9](2015)在《我国不同产品认证体系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地环境对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而直接的作用,不同作物类型、不同质量管理体系都对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提出了不同要求。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标准的分布状况、环境要素检测指标体系以及检测指标的限值3个方面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对普通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产品产地环境的要求,明确了3种体系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指标的异同。结果表明: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标准数量最多,涉及农作物门类齐全,标准级别系列完备,绿色食品标准较少,有机产品尚无专门针对产地环境的标准,而是采用一般农产品标准;对产地环境要求的严格程度比较而言,绿色食品最高,无公害食品次之,有机产品/一般农产品最低;进一步对环境3要素的比较结果显示,3种体系对土壤质量的要求差异最大,灌溉水质量次之,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差异最小。探讨了当前标准制定中存在的检测指标名称和单位不统一、不同标准间的衔接性差以及有机产品产地环境等问题,以期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有机产品产地环境优势区域划分以及各类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杨晓霞,龚久平,柴勇,张雪梅[10](2014)在《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农业的集约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造成农产品普遍污染,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威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存的产地环境标准覆盖指标少,科学性及实用性不强,统一性差是造成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农业投入品管理技术落后,相关环境法规体系不完善、衔接性差导致产地环境污染不能得到有效地遏制。因此,加强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研究,改革我国现行的标准的制定、审核及实施方式;建立农用化学投入品的科学施用与管理技术体系亦迫在眉睫;应完善现有的农产品产地安全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完善行政管理网络,加强相关不同管理部门的沟通,从而在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发展有机农业的内蒙古兴安盟水环境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机农业研究现状
        1.2.2 地表水水质评价研究现状
        1.2.3 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内蒙古兴安盟主要河流水环境现状及评价
    2.1 区域概述
        2.1.1 内蒙古兴安盟地理位置
        2.1.2 气候水文特征
        2.1.3 主要河流概况
    2.2 兴安盟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调研
        2.2.1 调研断面布设
        2.2.2 采样与检测
    2.3 内蒙古兴安盟水质现状评价
        2.3.1 兴安盟水质总体状况
        2.3.2 兴安盟各断面水质指标单因子评价结果
        2.3.3 兴安盟各断面水质指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
        2.3.4 关键指标实测值月变化分析
    2.4 涉水工农业污染源调研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3.1 有机农业及灌溉水质的关系
        3.1.1 有机农业较常规农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3.1.2 有机农业的发展
        3.1.3 灌溉用水水质对有机农业的影响
    3.2 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原则与模型选择
        3.2.1 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适宜性内涵
        3.2.2 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原则
        3.2.3 评价模型的选择
    3.3 有机农业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指标选择
        3.3.1 各国产地水环境标准监测指标
        3.3.2 灌溉水质指标选取
    3.4 指标及标准值的确定依据
        3.4.1 基本指标项目类指标
        3.4.2 保护人类健康类指标
        3.4.3 保护生态环境类指标
    3.5 有机农业地表水灌溉水质适宜性评价体系阈值的确定
    3.6 权重的确定
        3.6.1 指标数值预处理
        3.6.2 指标的无量纲化
        3.6.3 权重方法的确定
    3.7 水质综合指数与单因子评价
        3.7.1 水质综合指数的确定
        3.7.2 单因子评价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兴安盟发展有机农业的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4.1 针对兴安盟有机农业灌溉用水指标选取与权重计算
        4.1.1 水质指标选取
        4.1.2 权重计算结果
    4.2 洮儿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2.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2.2 综合指数结果
        4.2.3 综合评价分析
    4.3 归流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3.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3.2 综合指数结果
        4.3.3 综合评价分析
    4.4 霍林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4.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4.2 综合指数结果
        4.4.3 综合评价分析
    4.5 蛟流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5.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5.2 综合指数结果
        4.5.3 综合评价分析
    4.6 绰尔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6.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6.2 综合指数结果
        4.6.3 综合评价分析
    4.7 哈拉哈河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7.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7.2 综合指数结果
        4.7.3 综合评价分析
    4.8 察尔森水库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4.8.1 单因子评价结果
        4.8.2 综合指数结果
        4.8.3 综合评价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兴安盟发展有机农业水环境片区规划与管理建议
    5.1 兴安盟地域空间发展规划策略及思路
    5.2 主功能区及其过渡区域的规划建议
    5.3 有机农业区划的综合治理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
        1.4.1 研究主体创新
        1.4.2 研究客体创新
第2章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制度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小农户
        2.1.2 农产品产地环境
        2.1.3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2.2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2.2.1 稳步推进原则
        2.2.2 预防为主原则
        2.2.3 综合利用原则
    2.3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分析
        2.3.1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污染源分析
        2.3.2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制度分析
第3章 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规范及制度分析
    3.1 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主要法律规范及制度
        3.1.1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主要法律规范
        3.1.2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主要法律制度
    3.2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法律制度
        3.2.1 监测制度法定主体
        3.2.2 监测制度法定标准
        3.2.3 监测制度法律责任
    3.3 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法律制度
        3.3.1 禁止生产区制度法定主体
        3.3.2 禁止生产区制度法定标准
        3.3.3 禁止生产区制度法律责任
    3.4 农产品产地环境防治法律制度
        3.4.1 防治制度法定主体
        3.4.2 防治制度法定标准
        3.4.3 防治制度法律责任
第4章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制度面临小农户的新挑战
    4.1 小农户及其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特点
        4.1.1 小农户生产模式特点
        4.1.2 小农户经营规模特点
        4.1.3 小农户产地环境的特点
    4.2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法律制度对接小农户面临的挑战
        4.2.1 监测制度法定主体单一
        4.2.2 监测制度法定标准缺失
        4.2.3 监测制度法律责任不完善
    4.3 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法律制度对接小农户面临的新挑战
        4.3.1 禁止生产区制度法定主体单一
        4.3.2 禁止生产区制度法定标准缺失
        4.3.3 禁止生产区制度法律责任不完善
    4.4 农产品产地环境防治法律制度对接小农户面临的挑战
        4.4.1 防治制度法定主体防治难
        4.4.2 防治制度法定标准实行难
        4.4.3 防治制度法律责任承担难
第5章 针对小农户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制度完善建议
    5.1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保障
        5.1.1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的人才保障
        5.1.2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的技术保障
        5.1.3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的政策保障
    5.2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建议
        5.2.1 明确法定主体的权利义务
        5.2.2 完善监测制度的法定标准
        5.2.3 明确监测制度的法律责任
        5.2.4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法律制度的建议
    5.3 小农户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建议
        5.3.1 明确法定主体的权利义务
        5.3.2 完善禁止生产区制度的法定标准
        5.3.3 明确禁止生产区制度的法律责任
        5.3.4 小农户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法律制度的建议
    5.4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建议
        5.4.1 明确法定主体的权利义务
        5.4.2 完善防治制度的法定标准
        5.4.3 明确防治制度的法律责任
        5.4.4 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防治法律制度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调查背景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标准与园艺产品标准
        2.2 标准化与园艺产品标准化
        2.3 无公害农产品定义
        2.4 绿色食品定义
        2.5 有机产品定义
        2.6 农产品地理标志定义
        2.7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定义
    3 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1 国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1.1 国际主要涉种植业的标准化组织介绍
        1.2 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2 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2.1 我国标准化发展历程
        2.2 我国园艺产品标准化概况
    3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
        3.1 盲目发展阶段
        3.2 萌芽阶段
        3.3 逐步提升阶段
        3.4 快速提升阶段
第三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调查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方案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内容
    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
    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2.1 绿色食品认证
        2.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现状
    3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3.1 有机农产品认证
        3.2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现状
    4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化体系现状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4.2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情况
    5 福建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现状
    6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四章 典型案例分析
    1 无公害农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成效
        1.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2 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2.1 绿色食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2.2 绿色标准化生产成效
        2.3 绿色食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 有机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3.1 有机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3.2 有机标准化生产的成效
        3.3 有机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业协会主导型)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主要做法
        4.2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总体成效
        4.3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标准化生产中存在问题
    5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政府主导型)
    6 各类型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特点
第五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的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及指标分析
    1.1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发展历程
    1.2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特征分析
        1.2.1 灌溉水质量技术指标分析
        1.2.2 土壤环境质量技术指标分析
        1.2.3 环境空气质量技术指标分析
2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建立
    2.1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建立原则
    2.2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灌溉水的质量标准
    2.3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土壤的质量标准
    2.4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环境空气的质量标准
3 优质中药材产地区划
    3.1 药材生态因子阈值的确定
    3.2 中药材全球产地区划
4 讨论与展望

(5)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发展现状
    (一) 产地环境基本要求
    (二) 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三) 产地空气环境质量要求
    (四) 灌溉水环境质量要求
二、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标准归口部门多, 容易造成重复甚至冲突
    (二) 部分标准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不强
    (三) 部分标准过于老旧,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 标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
三、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发展建议
    (一) 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业产地环境标准
    (二) 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
    (三) 紧紧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完善农业产地环境标准
    (四) 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农业产地环境标准

(6)中国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中国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发展历程
    1.1 起步阶段
    1.2 快速发展阶段
    1.3 稳定发展阶段
    1.4 整合阶段
2 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特征分析
    2.1 基本特征
    2.2 技术指标特征
        2.2.1 灌溉水技术指标分析
        2.2.2 土壤环境技术指标分析
3 现有标准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3.1 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标准整合的意义
    3.2 现有标准没有对环境空气质量设置要求
    3.3 现有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7)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优化研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现状
    1.1 国外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及标准现状
    1.2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及标准现状
        1.2.1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管理现状
        1.2.2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现状
2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发挥的作用与发展需求
    2.1 进一步提高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完整性
    2.2 进一步加强土壤环保标准体系的系统性
    2.3 进一步提升土壤环保标准体系的适用性
    2.4 更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3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优化建议
    3.1 基本思路
        3.1.1 区域环境特点及土壤特性
        3.1.2 土壤环境保护
        3.1.3 土地利用方式
        3.1.4 土壤污染防控
    3.2 优化建议
    3.3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优化方案
        3.3.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3.3.1. 1 土壤环境背景值
        3.3.1. 2 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3.3.1. 3 土壤修复值
        3.3.1. 4 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技术指南
        3.3.2 土壤污染防控标准体系
        3.3.3 相关配套标准体系
        3.3.4 土壤基础环境标准体系
4 结论与建议

(8)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常规畜禽养殖与有机畜禽养殖
        1.2 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1.3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概况
        1.4 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标准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之产地环境条件比较研究
    1 我国不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之产地环境条件
        1.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
        1.2 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名称特征
    2 我国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检测指标体系研究
        2.1 空气质量
        2.2 水质量
        2.3 土壤环境质量
    3 我国对不同类型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限值特征
        3.1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标限值特征
        3.2 产地环境水质量指标限值特征
        3.3 产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限值特征
    4 讨论
        4.1 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与常规畜禽养殖产地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4.2 畜禽产地环境标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够强
        4.3 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的标准引用
第三章 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研究
    1 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分析
        1.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环境指标限值
        1.5 污染物监测要求
        1.6 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
    2 实证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特色之处
    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9)我国不同产品认证体系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1.1标准的收集
    1.2评价指标与具体标准的选择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不同管理体系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分布状况与命名特征
        2.1.1产地环境标准的分布状况
        2.1.2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命名特征
    2.2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检测指标
        2.2.1空气质量
        2.2.2灌溉水质量
        2.2.3土壤环境质量
    2.3我国对不同类型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限值
3讨论
    3.1关于标准表达的统一性与衔接性问题
    3.2关于有机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
4结论

(10)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农产品污染的主要特征
2 我国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现状
    2.1 土壤污染加剧
    2.2 灌溉水污染严重
    2.3 大气环境日益恶化
3 我国产地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3.1 土壤环境标准
    3.2 农业灌溉水质量标准与地表水质量标准
    3.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4 产地环境评价方法
4 存在的问题
    4.1 标准
    4.2 法规体系问题
5 对策建议

四、中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发展有机农业的内蒙古兴安盟水环境评价研究[D]. 张箫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小农户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杜嘉佳.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D]. 黄丽萍.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4]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探讨[J]. 孟祥霄,沈亮,黄林芳,熊超,陈士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23)
  • [5]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现状及发展研究[J]. 李军幸,王跃华,师荣光,汤晓艳,徐亚平.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7(06)
  • [6]中国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J]. 庞荣丽,王瑞萍,郭琳琳,李君,方金豹,谢汉忠.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3)
  • [7]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优化研究与建议[J]. 李敏,李琴,赵丽娜,王宏洋,蔡木林,朱静,王海燕. 环境科学研究, 2016(12)
  • [8]有机畜禽养殖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制定研究[D]. 符琳沁.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9]我国不同产品认证体系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比较[J]. 冀宏杰,张怀志,龙怀玉,岳现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05)
  • [10]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杨晓霞,龚久平,柴勇,张雪梅. 南方农业, 2014(28)

标签:;  ;  ;  ;  ;  

我国农产品环境标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