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芯片生产可能是水漏斗

北京芯片生产可能是水漏斗

一、北京芯片生产可能是水漏斗(论文文献综述)

汤弘博[1](2019)在《雨量自动监测与雨水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水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地球之所以称为蓝色星球,是因为水占据了全球总表面积的70.8%。但是地球上可以供给陆地生活水量不到1%,其中占0.31%的地下水是大量生活用水的来源。我国西南的云南省和贵州省岩溶水存储极其丰富,但是因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目前地下水的开发效率仍比较低下。在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活动污染与全球变暖影响下,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已经受到严重影响,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刻不容缓。在喀斯特地下水研究中,水同位素是研究降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存储与传输过程的良好示踪剂,需要及时收集降水同位素样品和洞穴滴水同位素样品,分析二者响应,计算降水在地下滞留时间及传播路径与过程。为此本课题设计了一套雨量监测与自动取样系统,再配合另一套洞穴滴水监测系统,能够推算出降雨经过的地质结构。为研究区域地下水补给及其模型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其监测取样部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稍加改进后也能应用于泉水、洼地水、径流水等多种水的自动取样。本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一、对降雨量进行监测,并能长时间工作记录。二、降雨自动取样功能,取样模式分为大雨和小雨模式,需要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设置,大雨模式将整场降雨的取样作为一组样品,通常收集1-3天,期间雨水斗数到达设定值自动换瓶,当一组数据收集完毕后,系统也能自动换瓶;小雨模式下由于降雨量较少,通常设置为10-30天获取一组样品。记录的信息包括收集的雨水斗数、样品的瓶号、雨水的场次、取样的时间等。三、具有GSM短信息功能,能够实时将降雨量信息和自动取样信息传输至终端手机上,以便研究人员及时了解降雨与取样情况。四、利用WIFI模块实现参数设置与监测数据输出功能,省去了在控制板上安装显示屏和按键,进一步降低功耗。五、采用低功耗的电源管理技术,使系统能够在野外长时间工作。本次设计以Cotex-M3芯片中的STM32F103作为系统控制器,其拥有丰富的接口资源,可以满足设计需求。对于降雨量的监测采用高分辨翻斗雨量计,通过控制器的外部中断来实现降雨量监测。参数设置与数据输出采用ESP8266芯片作为WIFI模块,实现上位机与控制器的数据交互。数据存储方面,采用FLASH存储技术,利用板载W25Q64芯片通过SPI串口存储数据,数据读写稳定迅速,且较之SD卡能大幅度降低功耗。GSM短信息传输使用的是技术成熟的SIM800A模块,该模块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且功耗低非常适用于野外环境,且数据发送稳定快速。系统电源部分,采用开关电源,通过对各模块低功耗电源供给设计,实现最低功耗工作。整体机械方面,考虑到密闭性和抗腐蚀性的原因,采用304不锈钢金属盒封闭,并采用分区设计,利用卡榫和螺母完成各区之间的连接和分解。自动取样部分通过光电感应的方式实现换瓶操作,该方式定位精准,功耗低且性能稳定。最后通过设计的分水盘将样品瓶环形放置结构变为5*5矩阵结构,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样品收集效率。经过实验分析测试,以上设定功能均能实现。

朱红宁[2](2018)在《基于手机遥控的采水器研究》文中提出降雨径流采集在环境监测(特别是城市环境监测)、水土保持、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降雨的不确定性以及降雨径流所携带污染负荷的时变性,为了保证所采集的水样本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通常需要对降雨径流进行及时采样。降雨径流采水器作为直接获取(采集)水样本的工具之一,及时、有效地采集到降雨径流水样本对采水器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水样采集工作来说,特别是降雨径流采样工作,研制一款机械化程度高、适应性强、可实现远程遥控功能的无人值守式采水器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本文主要是基于手机遥控的降雨径流采水器的研究。根据降雨径流采样工作的实际需求,设计了采水器的机械结构、电控系统和软件部分。针对采水器电控系统的待机功耗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采水器待机时间的需求分析,设计了一种用于降低电控系统功耗的节能电路。对采水器的防水密封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水的表面张力和压强的关系,并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进行仿真验证,设计了满足防水密封要求的排气孔孔径,以及对采水器进行整体注塑。对采水器进行了室外实地试验,主要是对采水器在实际应用中通信的稳定性与防水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试验验证了基于手机遥控的采水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高园平[3](2018)在《基于模糊规则的地质灾害预报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将地质灾害预报系统应用于地质灾害频发区已成为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地质灾害预报系统存在仪器布设单一,由此带来模型预报不准确的问题。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2006-2020)确定的重点领域中包括了“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确定的优先主题包括“重大灾害的监测预警技术以及综合风险分析评估技术”。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模糊规则的地质灾害预报模型。本文首先分析了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型和泥石流型地质灾害为例,分析了滑坡型地质灾害诱发的主要因素,包括降雨量、滑坡体表面位移、土壤含水率和土压力,泥石流型地质灾害诱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次声、断线、降雨量和泥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地质灾害预报系统,包括滑坡型和泥石流型地质灾害预报系统,滑坡型地质灾害预报系统由无线位移、无线土压力、无线土壤含水率和无线降雨量等采集终端、现场预警终端和中心站组成,泥石流型地质灾害预报系统由无线次声、无线泥位和无线降雨量等采集终端、现场预警终端和中心站组成,为了便于应用和推广,将系统各个终端的硬件集于一体,包括微处理器最小系统、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存储和数据采集接口等电路设计,滑坡型和泥石流型地质灾害软件分开独立设计。然后分析了山体结构稳定性方程,建立了基于模糊规则的滑坡型地质灾害预报模型,分析了泥石流流速方程,建立了基于模糊规则的泥石流型地质灾害预报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同时采用梯度下降法和神经网络优化了基于模糊规则的滑坡和泥石流预报模型。本文最后以勉县为滑坡型地质灾害研究区,对基于模糊规则滑坡预报模型、基于梯度下降法改进的模糊规则滑坡预报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改进的模糊规则滑坡预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梯度下降法改进的预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高达90%,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模型预测的准确率。同时采用等级预报的方法,从中心站向决策者发布预报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肖斌[4](2018)在《降水自动采样记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发》文中提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在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水资源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全球都面临着缺水的挑战。然而喀斯特地区降雨量并不少,但是基于喀斯特地质结构特点,能够存留并且使用的并不多,因此研究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分布与流向,为寻找新的淡水资源提供科学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较多,水量丰富。本课题主要设计研制了自动取样记录设备即地表降雨监测设备,为研究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因此,本论文设计和研究了地表自然降雨监测记录与自动取样系统,系统设备主要有自动监测和自动取样两大功能。首先雨量自动监测包含雨量传感功能、雨量监测功能、降雨量存储记录功能、读取数据功能、GSM短信息发送功能和工作方式设置功能等。其次自动取样功能主要是通过光耦准确定位和电机的转动配合来实现样品的自动换瓶,包含降雨收集功能、样品瓶给水功能、样品瓶换瓶定位功能、分水器功能、样品收集功能和样品信息储存功能等。能够将雨量传感器收集到的雨水通过分水器,电机转动的定位最后流到样品区的样品瓶保存。这套设备有大雨跟小雨两种模式,通过设置可以人为的将两种模式区分。本文研发设计的自动取样记录系统主要以单片机STM32F103为核心,集成多个功能模块,使用的是开关电源设计,将功耗降到最低,以确保芯片各模块以及电机的供电,2000mAh的电池可供设备使用两到三个星期。主要模块还有大容量的SD卡用来解决采样过程中记录的换瓶信息和环境信息所保存数据,也使保存的水样数据更加精确完整;GSM模块:采用GSM模块无线回传,将采样数据传到研究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更能及时的掌握降雨信息例如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大雨或小雨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每个样品瓶收集的雨量等。

李志辉[5](2017)在《基于多普勒效应的雨量采集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降水是水文和气象观测的关键要素之一,降水的监测及预测对于防汛抗旱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雨量计是测量降水量的重要仪器,其测量的准确度直接决定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传统的虹吸式以及翻斗式雨量计采用人工或半人工的方式,大幅度降低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新型雨量计,从硬件电路设计到软件设计两方面对雨量采集系统进行分析,并对整套系统进行测试,具体工作如下:(1)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分为主控系统的电路原理仿真优化和PCB版图设计。硬件电路主要包括微波发射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采集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电路设计原则是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2)系统软件框架的设计、功能模块的实现以及程序算法的设计。在硬件平台上移植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和实时性,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接着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独立化处理,如采集模块、通信模块等,并介绍每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与设计方案。(3)系统整体测试,分为硬件测试和软件测试。硬件测试主要是测试电路设计的合理性,软件测试主要是测试各功能模块能否正常运行。最后,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整体性能基本达到设计指标。其中:雨量测量范围可达0~4mm/min,测量误差基本小于5%。本课题研发的基于多普勒效应的雨量计,相比于传统的雨量计,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成本低、精度及可靠性高等优点,避免了人工手动操作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刘超[6](2017)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地貌复杂多变,地质灾害频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以降低灾害的影响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防治灾害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预防和降低地质灾害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STM32的远程监测预警终端的软硬件设计、GPRS无线通讯业务,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模型的建立和分级预警等相关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设计了一款远程监测预警终端,提供多个数字接口及模拟接口,能够接收智能传感器上传的各种相关数据信息,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计算,最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GPRS模块)将数据及时准确的上传到监测中心。(2)分析了影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包括降雨量、土壤含水率、泥位变化、温湿度等,并选取相关传感器对其进行监测。(3)在分析了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区域性地质灾害进行预警研究,构建了BP神经网络模型,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判断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划分灾害等级,并据此发布预警信息,做到地质灾害的提前防范。本课题来源于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属于其子课题,同时也是在西安市某科技公司的实际研发项目的资助下开发完成的,并得到实际的应用,最终结果证明系统满足了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李康[7](2017)在《基于Cortex-M3降水自动采样与监测记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乃万物之源,孕育着万物,同样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众所周知,喀斯特地区降雨量并不少,但是基于喀斯特地质结构特点,能够存留并且使用的并不多,因此研究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分布与流向,为寻找新的淡水资源提供科学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我们携手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共同研发喀斯特洞穴水滴滴速监测记录与自动取样设备,地表自然降雨量监测记录与自动取样设备。通过两套设备的相互配合,为探索降水对地下水的贡献以及相关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地表自然降雨监测记录与自动取样设备负责对降雨的监测与记录,洞穴水滴滴速监测记录与自动采样设备负责对洞穴水滴滴速的监测记录与自动取样。当降雨到来时,地表降雨监测记录与自动取样设备会通知实验人员对该降雨点附近洞穴水滴滴速监测与取样,最终通过对两套设备取样的样品比对与数据分析,得出降雨经过何种地质结构,从而对喀斯特地下水分布模型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和精准的数据监测设备。因此,本论文设计和研究了地表自然降雨监测记录与自动取样系统,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有:一、对降雨量,温湿度实施自动监测,并进行长时间详细记录;二、具有GSM短消息功能,能够定时将降雨信息通过短消息方式发送到研究人员的手机,让研究人员及时了解降雨信息;三、系统具有全自动低功耗取样功能,设计有两种取样模式,能够自动识别大雨或小雨模式。大雨模式能够将整场降雨的样品收集下来,并实现自动换瓶;小雨模式能够按照研究人员设定的时间收集降雨样品,并自动记录取样信息,包括样品瓶号、对应的取样模式、取样时间等。还对样品实施与空气和光线的隔离处理,这样才能避免样品水滋生微生物以至改变水的结构。四、低功耗电源管理技术。五、能够方便设置工作模式和获取数据。为了实现系统功能,对于降雨量数据的获取我们采用高分辨率的雨量传感器实现脉冲计数;对于数据的回传,采用工业级稳定的GSMSIM900A模块无线回传数据到实验人员手机终端;对于大小雨模式的转换通过雨量传感器两次翻斗间隔时间差来判断。对于数据的存储记录,采用大容量的SD卡,驱动方式为SDIO方式,数据读写稳定;对于系统的电源,采用开关电源设计,即可做到功耗最小;对于设备的机械设计部分,充分考虑样品水样的纯净性密闭性,采用304不锈钢金属盒封闭。对于机械转动自动换瓶操作,设计了一个机械转动部件呈圆锥体状且底部伸出一个给水管,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机械转动部件实现换瓶操作;在软件设计上,为了使设备工作更稳定,移植了官方实时操作系统ucos-ii,把各个操作划分为任务,实时调度。

贾琳娜[8](2016)在《基于物联网的水情测报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作为生存的自然资源,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命支持,同时也会对人类造成重大的影响。据统计,在我国1951-199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同时,2015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因违规存储大量危险物品引发巨大爆炸,被炸出的巨型大坑在雨后填满了废水。由于对该水域没有任何监测,给现场救援以及安全排查工作造成极大困难。因此,对这种因人为或自然灾害所形成的未知水域及时实施有效的监测也是非常必要的。水情测报系统是一种用于对江河湖泊进行水情灾害监控的系统,与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现有的水情测报系统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位、雨量、流量、蒸发量、含沙量、水温、冰凌等水情数据,利用相应的传感器对被测水域的监测点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通过远程传输,实现对整体水情的实时分析与预测预报。然而,现有水情测报系统在遥测站点的布设方面通常都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1.站网布设的合理性与预报模型的匹配度有很大的关系,当被测水域的地理环境与模型匹配度较低时会严重影响站点位置的合理性;2.当需要架设采集设备的地方距离岸边很远,同时由于客观的地理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所需测量设备难以架设,且所需土建及维护费用较高;3.系统设计中的站网密度不同,经考察我国已建的站网密度多在250-600平方千米/站,控制面积越大,站网布设越稀疏,投入也越大,难以准确控制被测水域的具体范围。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它将是各应用领域未来的智能化发展方向。本系统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应用于各种水情的监测与预报中,通过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以多点移动的方式对被测水域进行水情数据采集。然后通过远距离数据采集读写器采集金属标签中的水情数据,再通过数据传送读写器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和传送,能够及时、快速地将水情数据发送至应用层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本系统依据物联网的分层结构,总体设计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感知层中移动遥测终端的控制芯片外围电路中的复位电路、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串口通信接口电路、时钟电路和电源电路设计。网络层主要通过远距离数据采集读写器具有的GPRS网络实现水情数据的发送。系统应用层中的监控中心软件是在Eclipse平台上采用JAVA语言开发,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系统数据库,具有三维实时显示、水情走势曲线、报表显示、水情预测、预警信息发布、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实验表明,本系统能够通过移动遥测终端实现更加灵活、便捷的水情数据采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完善了水情测报系统的综合功能,为各种水域的水情监控及有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李晨[9](2016)在《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喷头水量分布测试系统》文中认为中国作为农业用水大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节水灌溉刻不容缓。喷灌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手段技术成熟、易于推广、节水效果好、节省劳动力、土地利用率高、适应性强。喷头是喷灌技术的核心,喷头的水量分布性能是评价喷头的主要指标之一。目前,已有的水量分布测试系统的水量分布测试软件和水量数据采集仪器集成度不高、水量采集仪器寿命短、可靠性差等问题仍然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以下创新研究:1.改进了翻斗式雨量筒的信号传感元件。采用霍尔效应传感器替代干簧管,设计了相应的传感器电路模块,克服了雨量传感器的寿命不高、故障隐蔽不易发觉等问题。2.构建了基于ZigBee技术的喷头水量分布性能无线测试平台。由于水量分布试验需要大量的雨量筒进行组网并且雨量筒需要全程电池驱动,所以组网技术必须容量大、可靠性高、成本低廉、功耗低。在分析了当今最流行的几种无线组网技术后,选择采用ZigBee技术作为雨量筒的组网技术。最后基于TI公司的CC2530芯片完成了ZigBee系统硬件的设计。3.分析了ZigBee框架内的物理层、媒体接入层、网络层的工作原理及架构,讨论了ZigBee技术的组网方式和路由协议。水量分布测试系统采用协议栈ZStack-CC2530-2.3.0-1.4.0和IAR7.60A作为开发环境,通过中断程序和串口透传对协议栈进行改写,使用OSAL操作系统对ZigBee程序进行控制,采用树形拓扑结构进行设备组网,避免了一般星型组网可能造成的数据堵塞情况。4.设计了新型喷头水量分布测试软件。软件通过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完成,可以对水量分布试验数据进行采集,并提供了方格布置和径向布置两种采集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配备了三维绘图、数据保存、水量分布均匀度计算和组合喷头预测等功能。生成的三维图像可以任意旋转观察,方便用户从不同角度对喷头水量分布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试验验证,雨量筒测量精度高、丢包率低、灵敏度高,软件操作方便快捷。该系统很好的解决了以往人工测量工作量大和喷头水量分布软件功能不够全面的缺点。为喷头水量分布评价提供了帮助。

关晓阳[10](2016)在《基于高精度滴水传感器洞穴自动采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较为严重,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四分之一左右,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化提速以及人口数量的膨胀,随之产生严重的水域污染,淡水水质恶化的问题。所以,寻找新的淡水资源和研究如何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已刻不容缓。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城市,地下水基本成为他们的唯一性水源。地下水是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质较好、分布广泛、污染少、存储能力较好等多方面的优点均被人们所认可,因此,人们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目前主要是以孔隙水为主,岩溶水、裂隙水为辅。但是,由于不合理开采和严重污染,孔隙水量急剧下降,水质恶化导致可使用的量少之甚少。云南省岩溶分布占全省面积的28.14%,全省129个市区,其中115个有岩溶分布。而大气降水是岩溶水和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云南地处着名的亚洲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偏多;而冬季,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所以,研究岩溶水和裂隙水的分布和污染状况变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研究领域,我国的技术不够成熟,主要是依靠人工收集采样,不仅浪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结果不尽人意。为此,本文设计了地下溶洞水滴自动监测采样系统,此系统的MCU是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LPC1768微控制器,软件是基于C语言的Keil MDK进行编程,硬件是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主要包括电源模块、雨滴检测模块、存储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和按键选择模块等。雨滴检测模块是采用心音采集水滴信号并且经过电路优化使其稳定输出以便于MCU识别和读取。另外,还采用缓存的方式,解决大容量存储问题,同时也利用低功率模式将耗电量降到最低。经过反复的测试,其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水滴检测模块,能够准确稳定的完成溶洞水滴的监测,并结合其他模块实现了自动采样的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地下水监测和采样提供了保障。

二、北京芯片生产可能是水漏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芯片生产可能是水漏斗(论文提纲范文)

(1)雨量自动监测与雨水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构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具体架构
第二章 总体功能设计分析及关键技术原理
    2.1 系统功能设计
    2.2 自动取样机械模块关键原理
        2.2.1 雨量监测原理
        2.2.2 自动取样原理
    2.3 STM32相关技术关键原理
        2.3.1 外部中断原理
        2.3.2 数据存储相关技术---FLASH-SPI存储
        2.3.3 定时器原理
    2.4 低功耗电源技术原理
第三章 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总体结构组成
    3.2 机械功能设计与实现
        3.2.1 样品区设计与实现
        3.2.2 分水区设计与实现
        3.2.3 定位区设计与实现
        3.2.4 收集区设计与实现
    3.3 系统各功能电路设计与实现
        3.3.1 控制器的选择
        3.3.2 雨量传感电路
        3.3.3 自动取样控制功能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3.3.4 GSM短信息发送功能硬件设计与实现
        3.3.5 数据存储功能设计与实现
        3.3.6 参数设置与监测数据获取功能电路设计与实现
        3.3.7 低功耗电源设计与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MDK5开发环境
    4.2 系统主流程图和各功能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4.3 雨量监测功能软件设计与实现
        4.3.1 方案设计
        4.3.2 设计实现
    4.4 自动取样控制功能软件设计与实现
        4.4.1 方案设计
        4.4.2 设计的实现
    4.5 GSM短信息功能软件设计与实现
        4.5.1 方案设计
        4.5.2 设计的实现
    4.6 数据存储功能软件设计与实现
        4.6.1 方案设计
        4.6.2 设计的实现
    4.7 参数设置与监测数据捕获功能设计与实现
        4.7.1 上位机的设计与实现
        4.7.2 WIFI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分析测试
    5.1 硬件电路板及设备
    5.2 降雨量监测硬件测试
    5.3 降雨自动取样硬件测试
    5.4 工作参数设置与监测数据获取
    5.5 降雨量监测性能测试
    5.6 自动取样性能测试
    5.7 GSM短信息功能测试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手机遥控的采水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降雨径流采样工作的研究难点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文结构
第二章 采水器工作原理与实现
    2.1 引言
    2.2 采水器的工作原理
    2.3 采水器的机械结构
        2.3.1 无动力采样研究
        2.3.2 多通道采样研究
    2.4 采水器的电控系统
        2.4.1 电控系统设计原理
        2.4.2 最小控制系统
        2.4.3 采水器遥控方式的选择
        2.4.4 液位浮球开关选型
        2.4.5 电磁阀驱动电路
        2.4.6 采样瓶液位检测电路
        2.4.7 采水器电控系统PCB实现
    2.5 采水器的软件设计
        2.5.1 软件设计分析
        2.5.2 软件的设计平台
        2.5.3 程序设计
        2.5.4 相关短信指令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采水器电控系统的功耗问题研究
    3.1 引言
    3.2 电控系统的功耗分析
        3.2.1 电池端电压与容量的关系
        3.2.2 锂电池的工作截止电压
        3.2.3 比较实测曲线与拟合曲线
        3.2.4 推导采水器待机时间
    3.3 节能电路设计
        3.3.1 节能电路的节能原理
        3.3.2 节能电路的设计
    3.4 节能电路的PCB实现
    3.5 节能电路的节能性能讨论
        3.5.1 计算采水器的待机时间
        3.5.2 计算采用节能电路时采水器的待机时间
        3.5.3 节能电路的节能性能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水器的防水密封性问题研究
    4.1 引言
    4.2 排气孔孔径大小的研究
        4.2.1 水的表面张力
        4.2.2 气液两相分界面的形状
        4.2.3 排气孔孔径大小计算
        4.2.4 仿真
    4.3 机械结构的防水密封性研究
        4.3.1 注塑模具制作
        4.3.2 采水器的灌封
        4.3.3 采水器灌封实物
    4.4 防水密封性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手机遥控的采水器试验
    5.1 引言
    5.2 采水器室内试验
    5.3 采水器室外试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1 电控系统原理图
    附录2 程序

(3)基于模糊规则的地质灾害预报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课题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地质灾害预报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特点和地质灾害诱发主要的因素
        2.1.1 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特点
        2.1.2 地质灾害诱发的主要因素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地质灾害预报系统设计
    3.1 系统硬件设计
        3.1.1 系统硬件平台整体设计方案
        3.1.2 传感器选型和介绍
        3.1.3 嵌入式微处理器
        3.1.4 微处理器芯片外围电路模块设计
    3.2 系统软件设计
        3.2.1 现场预警终端软件设计
        3.2.2 无线数据采集终端软件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地质灾害预报模型设计
    4.1 地质灾害预报模型的主要研究方法
    4.2 模糊系统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报的可行性
        4.2.1 模糊系统概述
        4.2.2 可行性分析
    4.3 基于模糊规则的滑坡型地质灾害预报模型
        4.3.1 山体结构稳定性研究
        4.3.2 滑坡型地质灾害预报模型的结构设计
        4.3.3 模糊规则库的结构
        4.3.4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4.3.5 模糊规则库的建立
        4.3.6 解模糊器和推理机
        4.3.7 滑坡预报等级
        4.3.8 滑坡预报模型的仿真
    4.4 基于模糊规则的泥石流型地质灾害预报模型
        4.4.1 泥石流流速的动力学方程
        4.4.2 泥石流型地质灾害预报模型的结构设计
        4.4.3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4.4.4 模糊规则库的建立
        4.4.5 泥石流预报模型的仿真
    4.5 基于GD-模糊规则的地质灾害预报模型
        4.5.1 梯度下降法
        4.5.2 梯度下降法优化模糊规则模型
    4.6 基于BPANN-模糊规则的地质灾害预报模型
        4.6.1 BP神经网络
        4.6.2 BP神经网络优化模糊规则模型
    4.7 本章小结
5 实验和仿真验证
    5.1 模型应用
        5.1.1 研究区概况
        5.1.2 样本数据的选取
        5.1.3 模型验证和结果分析
    5.2 预报信息发布
        5.2.1 数据库管理
        5.2.2 信息发布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4)降水自动采样记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国际研究现状及发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课题来源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总体功能结构分析及其关键技术原理
    2.1 总体功能结构分析
    2.2 STM32F103微控制器相关技术原理
        2.2.1 结构与功能
        2.2.2 中断技术原理
    2.3 STM32F103SD卡接口驱动原理
    2.4 操作系统平台搭建技术
        2.4.1 U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内核
        2.4.2 UCOS-II体系结构
        2.4.3 UCOS-II移植到STM32F103平台
    2.5 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6 电源部分设计
第三章 系统硬件功能的设计与研发
    3.1 硬件结构功能
    3.2 机械装置设计与实现
        3.2.1 样品收集层
        3.2.2 电机分水层
        3.2.3 分水器
        3.2.4 漏斗盘的设计实现
        3.2.5 定位盘
        3.2.6 集水器的设计
        3.2.7 顶盖
    3.3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3.4 定位功能电路
    3.5 SD卡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6 GSM短消息提示功能电路设计
    3.7 雨量传感器的脉冲监测电路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4.2 主线程及流程图
    4.3 子程序功能及设计
    4.4 GSM短消息工作机制
    4.5 雨量传感器计数代码解析
    4.6 温度湿度传感器数据获取代码解析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
    5.1 硬件电路板及设备
    5.2 系统功能性测试
        5.2.1 上位机参数设定
        5.2.2 短消息提示功能验证
        5.2.3 SD卡数据存储功能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多普勒效应的雨量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设计指标
    1.4 论文组织
第二章 雷达测量降水原理
    2.1 多普勒效应
    2.2 降水估测原理
    2.3 常用测量降水量方法
        2.3.1 Z-I关系法
        2.3.2 实时校准法
        2.3.3 多普勒频移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雨量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系统架构设计
    3.2 系统硬件设计
        3.2.1 微波发射模块
        3.2.2 系统核心控制模块
        3.2.3 电源模块
        3.2.4 采集模块
        3.2.5 通信模块
    3.3 PCB版图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雨量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4.2 软件设计和μC/OS-Ⅱ操作系统
        4.2.1 软件设计架构图
        4.2.2 μC/OS-II操作系统简介
    4.3 μC/OS-Ⅱ移植
        4.3.1 INCLUDE.H和OS_CFG.H文件
        4.3.2 OS_CPU.H文件
        4.3.3 OS_CPU_C.C文件
        4.3.4 OS_CPU_A.ASM文件
    4.4 数据测量
    4.5 数据采集和串口模块驱动设计
        4.5.1 数据采集模块驱动设计
        4.5.2 串口模块驱动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硬件测试
        5.1.1 信号处理模块
        5.1.2 通信模块
        5.1.3 采集模块
    5.2 软件测试
        5.2.1 移植代码测试
        5.2.2 串口通信测试
    5.3 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6)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5 论文结构安排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则和依据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2.5 无线通信方式选择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平台整体设计方案
    3.2 传感器选择与介绍
        3.2.1 雨量采集传感器
        3.2.2 土壤含水率传感器
        3.2.3 泥位计传感器
        3.2.4 接触式断线传感器
    3.3 嵌入式微处理器
        3.3.1 主芯片STM32F103ZET6
        3.3.2 最小系统设计
    3.4 外围硬件功能模块设计
        3.4.1 电源模块设计
        3.4.2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3.4.3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4.4 GPRS无线通信模块设计
        3.4.5 显示模块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与STM32固件库
    4.2 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
    4.3 STemWin图形库和GUI(图形用户界面)工具
    4.4 软件程序设计
        4.4.1 监测终端软件主程序设计
        4.4.2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4.4.3 土壤含水率采集子程序设计
        4.4.4 雨量监测软件设计
        4.4.5 温度采集子程序
        4.4.6 液晶屏显示子程序
    4.5 上位机软件设计
        4.5.1 上位机用户软件功能作用
        4.5.2 软件开发总体设计
        4.5.3 软件系统流程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地灾监测预警算法研究
    5.1 灾害预警等级划分
    5.2 人工神经网络
    5.3 BP神经网络模型
        5.3.1 BP神经网络原理
        5.3.2 S型激励函数
        5.3.3 网络参数计算
        5.3.5 BP算法实现
    5.4 BP神经网络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5.4.1 BP网络模型的建立
        5.4.2 数据处理
        5.4.3 建立BP神经网络的注意事项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与调试
    6.1 远程监测终端测试
    6.2 数据采集及显示测试
    6.3 GPRS模块与上位机通信测试
    6.4 地质灾害预警模型验证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7)基于Cortex-M3降水自动采样与监测记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原理
    2.1 微控制器的选择理论依据
    2.2 STM32微控制器要点技术处理
        2.2.1 STM32F103系列中断技术原理
        2.2.2 STM32F103 SD卡接口驱动原理
    2.3 操作系统平台搭建技术
        2.3.1 U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内核
        2.3.2 UCOS-Ⅱ体系结构
        2.3.3 UCOS-Ⅱ移植到STM32F103平台
    2.4 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技术
    2.5 电源部分设计
        2.5.1 开关的电源的种类
        2.5.2 开关电源技术原理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及机械装置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
    3.2 取样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
        3.2.1 取样装置总体结构
        3.2.2 机械转子部件设计
        3.2.3 分水器的设计
        3.2.4 漏斗盘的设计
        3.2.5 定位盘的设计
    3.3 雨量传感器的脉冲监测电路
    3.4 系统电源设计
    3.5 样品瓶定位功能电路设计
    3.6 GSM短消息提示功能电路设计
        3.6.1 GSM简介
        3.6.2 GSM电路设计
    3.7 SD卡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4.2 主线程及流程图
    4.3 SD卡数据存储要点
    4.4 GSM短消息工作机制
    4.5 雨量传感器计数代码解析
    4.6 温湿度传感器数据获取代码解析
第五章 实验测试与分析
    5.1 硬件电路板及设备
    5.2 系统功能性测试
        5.2.1 上位机参数设定
        5.2.2 短消息提示功能验证
        5.2.3 SD卡数据存储功能
    5.3 系统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物联网的水情测报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情测报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2.1 水情测报系统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1.2.2 水情测报系统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1.2.3 现有水情测报系统问题分析
    1.3 本文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物联网技术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分析应用
    2.1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研究
        2.1.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2.1.2 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
    2.2 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及特点
        2.2.1 物联网的总体架构
        2.2.2 物联网的特点
    2.3 物联网关键技术
        2.3.1 传感器技术
        2.3.2 RFID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2 系统特点及功能介绍
        3.2.1 系统特点介绍
        3.2.2 系统功能介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移动遥测终端硬件选型
        4.1.1 移动遥测终端控制芯片
        4.1.2 传感器设备选型
    4.2 移动遥测终端电路设计
        4.2.1 移动遥测终端总体设计
        4.2.2 移动遥测终端控制电路总体设计
        4.2.3 复位电路
        4.2.4 信号调理电路
        4.2.5 模数转换电路
        4.2.6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4.2.7 时钟电路
        4.2.8 电源电路
    4.3 RFID技术硬件分析
        4.3.1 远距离RFID射频标签
        4.3.2 远距离数据传送读写器与采集读写器
    4.4 RFID技术应用原理及方案设计
        4.4.1 RFID技术应用原理
        4.4.2 RFID技术方案设计
    4.5 系统通信
    4.6 移动遥测终端程序设计
    4.7 硬件设备安装及防雷处理
        4.7.1 硬件设备安装
        4.7.2 硬件设备防雷处理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监控中心软件
        5.1.1 软件开发平台及开发语言
        5.1.2 监控中心软件功能介绍
    5.2 三维实时显示功能的实现
    5.3 报表显示
    5.4 水情走势曲线
    5.5 预警信息发布
    5.6 历史数据查询
    5.7 监控中心软件数据处理过程
    5.8 系统数据库
        5.8.1 数据库的选用
        5.8.2 数据库的建立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的运行测试
    6.1 移动遥测终端运行测试
    6.2 监控中心软件运行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喷头水量分布测试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雨量筒研究现状及问题
        1.2.2 水量分布软件研究现状及问题
    1.3 无线组网技术
        1.3.1 GSM/GPRS技术
        1.3.2 蓝牙技术
        1.3.3 Wi-Fi技术
        1.3.4 ZigBee技术
        1.3.5 无线组网技术对比与选择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小结
第二章 ZigBee技术基本原理
    2.1 ZigBee概述
    2.2 ZigBee协议
        2.2.1ZigBee协议架构
        2.2.2 物理层
        2.2.3 媒体接入控制层
        2.2.4 网络层
    2.3 小结
第三章 喷头水量分布测试系统设计
    3.1 水量分布测试概况
    3.2 无线雨量筒硬件设计
        3.2.1 供电模块电路设计
        3.2.2 传感器模块设计
        3.2.3 ZigBee无线模块设计
    3.3 无线雨量筒关键程序
        3.3.1 Z-stack协议栈简介
        3.3.2 OSAL运行机制
        3.3.3 无线雨量筒软件设计
    3.4 水量分布测试软件
        3.4.1 软件需求分析
        3.4.2 软件语言平台
        3.4.3 软件概况
        3.4.4 串口通讯模块
        3.4.5 实时绘图模块
        3.4.6 数据处理模块
        3.4.7 用户管理模块
        3.4.8 软件移植
    3.5 小结
第四章 喷头水量分布试验测试
    4.1 测试环境
    4.2 雨量筒测试
    4.3 喷头水量分布测试系统试验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A 串口通讯程序
    附录B 三角形组合绘图程序

(10)基于高精度滴水传感器洞穴自动采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课题来源
    1.4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分布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结构分布
第二章 系统关键的技术原理
    2.1 MCU选型及其技术原理
        2.1.1 LPC1768简介
        2.1.2 LPC1768特性
        2.1.3 LPC1768常用功能介绍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构架设计
    3.2 高精度滴水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3.2.1 传感方法和核心传感器的选择
        3.2.2 高精度水滴传感器装置结构的研究和设计
        3.2.3 水滴传感器的处理电路设计
    3.3 实时时钟部分
    3.4 USB存储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3.4.1 系统缓存模块
        3.4.2 USB存储模块设计
    3.5 其余部分电路设计
        3.5.1 红外光电开关
        3.5.2 电机与电磁阀控制电路
        3.5.3 控制面板电路
    3.6 电源模块
    3.7 采样机械装置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
    4.2 主程序设计
    4.3 子程序设计
        4.3.1 雨滴中断子程序
        4.3.2 取样中断子程序设计
        4.3.3 显示中断子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数据及分析
    5.1 系统电路板设计
    5.2 水滴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北京芯片生产可能是水漏斗(论文参考文献)

  • [1]雨量自动监测与雨水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汤弘博. 云南大学, 2019(03)
  • [2]基于手机遥控的采水器研究[D]. 朱红宁. 长春理工大学, 2018(01)
  • [3]基于模糊规则的地质灾害预报模型研究[D]. 高园平.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6)
  • [4]降水自动采样记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发[D]. 肖斌. 云南大学, 2018(01)
  • [5]基于多普勒效应的雨量采集系统设计[D]. 李志辉. 东南大学, 2017(04)
  • [6]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刘超.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6)
  • [7]基于Cortex-M3降水自动采样与监测记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康. 云南大学, 2017(05)
  • [8]基于物联网的水情测报系统[D]. 贾琳娜.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9]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喷头水量分布测试系统[D]. 李晨. 江苏大学, 2016(09)
  • [10]基于高精度滴水传感器洞穴自动采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关晓阳. 云南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北京芯片生产可能是水漏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