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人小组”式班级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潘志强[1](2018)在《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研究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将班级管理与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即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班主任主导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对比,本文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新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和班级的影响展开了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笔者所在学校的两个班级,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其中重点分析了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管理、自我反思等能力较以往是否有了提高。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式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的时效性没有传统的管理模式高,而且有的小组之间还存在恶性竞争;另外,从轮换制度上来看,细化度不够,导致管理起来出现了漏洞;加之评价体系不够健全,部分同学不愿意配合小组长的管理。而且有的家长担心,这种管理模式会影响组长的成绩。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以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效果,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关于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的优点,笔者进行了如下总结: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共同进步;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有利于班级内部形成和谐、团结的氛围;第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己的班级责任感,进而提高班级的运作水平。
常瑞琴[2](2017)在《浅议班级管理机制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班级管理机制创新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从班级管理机制的基本内涵、现状与问题、创新模式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班级管理机制创新的基本状况,为班级管理提供借鉴,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奠定基础。
韩向忠[3](2014)在《创建和谐班集体 培养集体小主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创建班集体的过程中,没有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班集体,学生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班集体主人。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放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教育,努力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成为现代班集体的主人。"自我管理"并不是说老师什么也不管,也不是让学生想方设法画地为牢,束缚自身,而是指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
宋红琨[4](2014)在《城郊初级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金花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义务教育的推广和深化,城郊(被广泛称为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数量在增长、学校规模在扩大、在校生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多。但当前城郊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生源参差不齐,教育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反映在班级管理上则是班主任疲惫、烦累,班级管理高付出低成效。本文首先将通过文献回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现象出发提出研究的问题,即作为城郊中学的金花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四川省成都市城郊某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对班级管理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城郊中学班级管理对策及措施,如班主任转变视角、观念;系列班级活动引领;开放、整合、利用家长资源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城郊中学的班级管理提出民主科学化班级管理对策,形成系统、具体可操作的模式,以适应班级管理发展趋势的要求和学校发展教育现状的需求,从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最终达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王昊宁[5](2012)在《从“新基础教育”视角看资深教师发展 ——以上海市明强小学为例》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发展问题一直都被世界各国教育学者所广泛重视。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或实证研究,也建立了很多的理论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曾在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教师发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2305条检索结果;但是,以“资深教师”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却只得到了8条检索结果,其中有5条还是以报导、介绍国外相关经验为其内容的;以“资深教师发展”作为关键词来检索时,显示的检索结果数为0。这些数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证明目前的教师发展研究存在着下列局限性:第一,很多研究都是为了解决“新手教师的发展”这一问题而开展的,相比之下,对于“熟练教师”和“资深教师”的发展研究就显得比较少;第二,我国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曾经一度充斥着“拿来主义”的风气,一味地向国外学习,而不甚重视研究和发展基于本国实际的教育学理论,这一状况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有所改善。因此,基于中国本土教育现实的教师发展研究还有着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第三,教师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发展水平,而资深教师的发展则在其中起着带动和引领的作用,但这个问题由于教育观念、社会环境、相关物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而未能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基于这样的局限性,开展一系列基于本土化视角的教育学研究、尤其是针对资深教师发展的研究就显得迫切而有必要。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领衔开展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是一项为期十五年的、完全扎根于当代中国教育现实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所提出的“人本位”的、“激发人的生命自觉”的观点,对当今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启示意义,并且也将继续影响着未来中国教育学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师发展”亦是该研究中相当重要的、占据核心地位的一块研究内容,研究者们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这两个方面均做了大量的研究,也获取了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资深教师发展”的问题上,相关的论述及成果还比较少。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带来了突破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明强小学——一所“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中的三位资深教师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开展参与式观察、结构式访谈等方式,重现了他们教学、教科研、班级管理等日常教学的场景,并试图通过对现象的还原再现,归纳出“新基础教育”实验中资深教师的发展情况,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发展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也为广西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与启示。
过跃娟[6](2011)在《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学生需要合作的特点,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们提出利用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理论;根据班级管理的发展,研究者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理念。但是相关研究往往都是将合作学习和班级管理分割进行的,这实际上也分割了学生的合作性和主体性。合作性和主体性应该有机的统一于学生个体,因此合作学习的相关理念与班级管理研究也应该统一融合于教育之中。将合作小组的理念和做法运用于学生的班级管理,通过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同伴间的互赖互动,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参考相关合作学习和班级管理的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小学班级的合作小组管理模式。“合作小组”是班级中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形成的,以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行为为主体活动方式的学生组织单位。它是由班主任指导组建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每个小组组由4人组成,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和,通过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自评和反思,共同合作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以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同时对它的评价以各个小组成员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就为主要依据。该模式的运行主要分五部分:“组建——目标——评价——反思——自主”。班级成员在小组组建的基础上,通过“目标”引领、指导各项任务的完成;再通过捆绑式评价及时反馈、监督、反思和调整,达成个体和小组的目标。各个合作小组在“内驱自主管理”的激励下不断通过“定目标”——“评价”——“反思”——“再定目标”——“再评价”——“再反思”的循环往复来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学生合作能力与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在充分的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合作小组班级管理的实际效用出发,设计通过实践研究进行检验,以杭州市时代小学当时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被试,设置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进行为期2年的连续实践操作。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班级被试在学习成绩、综合能力等方面显着高于对照班级,而实验班级的班级管理水平也显着优于对照班级。结合学生、任课老师、家长的访谈,发现无论是管理对象还是参与管理者都对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持认可、肯定的态度。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建构有利于班级管理过程的操作规范、提高管理效率,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自主管理能力。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小学班级模式研究不同于以往从社会学或管理学角度进行的班级管理研究,我们将合作学习作为理论基础把两种研究角度结合起来,发挥合作学习在关注群体动力、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形成团队竞赛、目标激励等做法的作用,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合作意识、自主参与意识,为班级自主管理研究提供一定的新视角。同时,基于两年实践运用,关注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这种模式对学生合作影响的有效性,以达成参与研究的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时,为更多的班级管理者提供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方法借鉴及模式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对小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有较大影响,对小学生的兴趣和目标制定都有积极的作用;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效提高小学班级运作与管理水平;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使学生明确了目标,提高了学生反思意识,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是一种学生、任课老师、家长都认可的班级管理模式。
潘成竹[7](2008)在《构建“自主管理”的班级工作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问题的提出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辛苦的代名词,班级事务事事负责,唯恐学生办事不周。而班级工作效果不佳,班
张登峰[8](2002)在《“四人小组”式班级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校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尝试“四人小组”的运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特作以介绍,以飨同仁。一、科学编定座位,合理组建小组“四人小组”即以前后两桌四位同学为单位组成一小组,全班共十多个小组。班级编定座位前要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
二、“四人小组”式班级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人小组”式班级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言 |
一、研究的背景 |
(一) 乡镇学校班级管理的困难 |
(二) 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
(三) 合作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
(四) 合作是本校教育发展与学生发展的需要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的目的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班级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
(二) 国外班级管理研究概况 |
(三) 国内班级管理研究概况 |
四、概念界定 |
(一) 班级管理 |
(二)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 |
五、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问卷调查法 |
(三) 访谈法 |
第二章 当前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
一、本校班级管理现状调查 |
(一) 调查设计及实施 |
(二) 数据整理与分析 |
二、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存在的问题 |
(二) 问题的成因 |
第三章 基于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 |
一、基于小组合作的管理模式分析 |
二、基于小组合作的管理模式的实施 |
(一) 组建异质的固定分组,布置合作的位置环境 |
(二) 民主制定、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
三、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构成捆绑式评价 |
第四章 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效果 |
一、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效果 |
二、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过程所取得的成效 |
(一)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
(二) 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
(三) 促进学业进步 |
(四) 班级整体管理更有成效 |
三、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班级管理,降低了时效性 |
(二) 小组长的轮换制度不够完善 |
(三) 小组间存在着恶性竞争的问题 |
(四) 评价体系有些单一 |
(五) 个别学生对于小组长的管理不够满意 |
(六) 有部分教师和家长担心这种管理模式会影响小组长的成绩 |
第五章 提升初中班级小组合作式管理模式效果的对策 |
一、将传统管理与小组合作式管理相结合 |
二、发挥合作学习和自主管理的结合优势 |
三、强化目标管理 |
四、优化学生的成就动机 |
五、关注学生的促进性互动 |
六、体现班级管理的整合性 |
(一) 管理组织机构多元整合 |
(二) 管理内容全面融合 |
(三) 管理资源有效联合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浅议班级管理机制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班级管理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
二、班级管理机制的创新 |
(3)创建和谐班集体 培养集体小主人(论文提纲范文)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
二.正确认识自我, 共同确定班级目标 |
1、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 |
2、让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 |
三.多发现闪光点, 人人争当班级小主人 |
四.采用激励考核机制, 共创和谐班集体 |
(4)城郊初级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金花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方案 |
1.5 研究的必要性 |
2 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与管理 |
2.2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与管理 |
2.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管理 |
2.4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管理 |
3 金花中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 |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调查结果 |
4 金花中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学校原因 |
4.2 班主任原因 |
4.3 家庭原因 |
5 金花中学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对策 |
5.1 更新班主任视角观念 |
5.2 开展系列班级活动 |
5.3 形成有效的家校合作体系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从“新基础教育”视角看资深教师发展 ——以上海市明强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基于对个人成长经历的反思 |
(二) 基于对学校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发展的关注 |
(三) 基于对资深教师发展特殊性的思考 |
(四) 基于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一) 叙事研究的定义 |
(二) 叙事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意义 |
(三) 叙事研究的合法性 |
(四) 叙事研究方法对于本研究的价值 |
四、核心概念 |
(一) 新基础教育 |
(二)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
(三) 教师发展 |
(四) 资深教师 |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 “新基础教育”概述 |
(二)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
(三) 教师发展研究 |
六、研究过程 |
(一) 前期准备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三) 进入现场 |
(四) 收集信息和资料的方式 |
第1章 千年古镇上的百年老校——明强小学概况 |
一、七宝镇概况 |
二、明强小学概况 |
(一) 明强小学的发展历程 |
(二) 校园文化氛围 |
(三) 师资队伍概况 |
(四) 周边社区环境及生源状况 |
三、研究对象概况 |
(一) L老师 |
(二) Y老师 |
(三) J老师 |
四、调研手记 |
第2章 论资深教师的教学——从“技术”到“艺术” |
一、L老师的转变 |
(一) 探索“引导-启发”式语文教学方法 |
(二) 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灵感 |
(三) 向家长“取经” |
(四) 调研手记:资深教师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 |
二、Y老师的探索 |
(一) 充满探索的数学课堂 |
(二) 错误是教学的风向标 |
(三) 向年轻人学习 |
(四) 调研手记:“观念”的更替是教师发展质变的关键 |
三、J老师的创造 |
(一) 从“艺术生”到“孩子王” |
(二) 让想象和创造在美的世界中翱翔 |
(三) 调研手记:如何从教学中获得幸福和愉悦? |
第3章 论资深教师的班级管理——从“独裁者”到“协调者” |
一、L老师的进步 |
(一) 来自“皮大王”的挑战 |
(二) “班级岗位制”与传统班干部编制的碰撞 |
(三) 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方式 |
二、Y老师的碰撞 |
(一) 从“抵触”到“绥靖”的转变 |
(二) 尝试跳出“经验”的局限 |
三、J老师的尝试 |
(一) “孩子王”的秘诀 |
(二) 尊重孩子的意愿 |
四、调研手记:管理·观念·发展 |
第4章 论资深教师的职后教育与科研——从“教书匠”到“思想者” |
一、鼓励资深教师发展的学校制度 |
(一) 为资深教师“度身定制”发展规划 |
(二) 开展针对资深教师群体的教研培训活动 |
(三) 鼓励资深教师自主发展 |
二、从“教书匠”发展为“研究者” |
(一) “教书匠”的烦恼 |
(二) 尝试成为“研究型教师” |
三、为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而发展 |
(一) 既是教师,又是设计师 |
(二) 正视自己的缺点 |
(三) 不拘于学科范围的教师发展 |
四、调研手记:请为资深教师打开更多的发展空间 |
第5章 论资深教师的发展——从“资深教师”到“幸福教师” |
一、资深教师的发展目标 |
(一) 资深教师与专家型教师 |
(二) 资深教师与研究型教师 |
(三) 资深教师与反思型教师 |
(四) 资深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 |
二、教师发展的终极目标——幸福教师 |
(一) 什么是“幸福教师”? |
(二) “幸福教师”的标准是什么? |
(三) 如何成为“幸福教师”? |
三、本研究所获得的成果 |
(一) 资深教师的发展内容与方法 |
(二) 教师发展的独特性 |
(三) 教师发展个案研究的成果推广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 |
后记 |
(6)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1.1.2 合作学习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研究热点 |
1.1.3 班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1.2.1 班级管理 |
1.2.2 模式 |
1.3 理论基础 |
1.4 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综述 |
1.4.1 基于小组的班级组织形式 |
1.4.2 突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
1.4.3 关注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意识培养 |
1.5 研究方法与拟解决的问题 |
1.5.1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5.2 拟解决的问题 |
2 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
2.1 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提出 |
2.2 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
2.2.1 组建异质的固定分组,布置合作的位置环境 |
2.2.2 确定班级制度,明确目标保障合作 |
2.2.3 实施捆绑式评价,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双管齐下 |
2.2.4 借助评估表,自我反思改善合作行为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业成绩比较 |
3.2 实验班与对照班“每周三项评比”得分比较 |
3.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获奖得分比较 |
4 合作小组模式有效运用的条件分析 |
4.1 发挥合作学习和自主管理的结合优势 |
4.2 强化目标管理 |
4.3 优化学生的成就动机 |
4.4 关注学生的促进性互动 |
4.5 体现班级管理的整合性 |
4.5.1 管理组织机构多元整合 |
4.5.2 管理内容全面融合 |
4.5.3 管理资源有效联合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构建“自主管理”的班级工作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自主管理实施的途径 |
1. 共同制定计划,自我约束 |
2. 竞聘工作岗位,自我管理 |
3. 自行组织实施,自我发展 |
4. 自查互查结合,自我监控 |
5. 引导学生总结,自我评价 |
三、对自主管理的反思 |
1.“自主管理”与“加强指导”的关系 |
2. 自主管理必须舍弃“完美主义”思想 |
3. 自主管理应树立榜样 |
4. 自主管理应注重差异 |
(8)“四人小组”式班级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编定座位, 合理组建小组 |
二、开展组内互相合作和组间竞争 |
三、建立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积极竞争的激励机制 |
四、“四人小组”式班级管理初见效果 |
五、班主任今后的工作重点 |
四、“四人小组”式班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研究[D]. 潘志强. 苏州大学, 2018(04)
- [2]浅议班级管理机制创新[J]. 常瑞琴.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7(02)
- [3]创建和谐班集体 培养集体小主人[J]. 韩向忠. 文学教育(下), 2014(08)
- [4]城郊初级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金花中学为例[D]. 宋红琨.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1)
- [5]从“新基础教育”视角看资深教师发展 ——以上海市明强小学为例[D]. 王昊宁. 广西师范大学, 2012(09)
- [6]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D]. 过跃娟. 杭州师范大学, 2011(01)
- [7]构建“自主管理”的班级工作模式[J]. 潘成竹. 网络科技时代, 2008(07)
- [8]“四人小组”式班级管理[J]. 张登峰. 班主任之友,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