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九怕十八反”与中医不相容

中医“十九怕十八反”与中医不相容

一、中药的“十九畏与十八反”与中药的配伍禁忌(论文文献综述)

廖星,胡瑞学,陈薇,胡晶,赵晖,许海玉,王永炎[1](2020)在《中医禁忌学对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疗效、减少医疗实践中诊疗风险和差错是中医禁忌学的主要宗旨。因此,中医禁忌学是中医诊疗实践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了解中医禁忌可以有效规避和拦截临床实践中各种已知和未知的风险,可以促进合理用药,可以规范临床医生行为,提高医疗水平,减少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由《中医禁忌学》一书引发,结合当前中药安全性评价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旨在提出中医禁忌学贯穿中医临床诊疗实践过程,"理法方药"皆有禁忌章法可循,守正创新之际,勿忘传承。而基于中医药学禁忌理论,完善现有中成药的说明书、构建医院处方点评系统中中药用药禁忌数据库是当下亟需解决的两个现实且紧迫的问题。

朱嘉静[2](2020)在《基于机器学习的药物不良反应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因药物使用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重视,药物不良反应作为药物安全性研究的重要问题,其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感染性疾病后的第四大死亡因素。全球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伤残或死亡患者达770000例,不仅对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对医疗卫生系统造成巨大资源消耗。中药配伍禁忌和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论文通过设计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中药配伍禁忌关系和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关系,实现中药配伍禁忌和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预测。论文研究工作如下:(1)复杂网络反社区检测能够发现节点间消极关系,中药配伍禁忌可视为中药间的消极关系,鲜见于相同方剂。通过方剂中中药高频共现关系构建中药药对网络,在药对网络中检测中药反社区,实现中药配伍禁忌预测。论文提出两种基于随机块模型的反社区检测算法,通过分析度数和自环因素对随机块模型影响,设计度数随机块模型DBM(Degree stochastic Block Model)和无自环随机块模型NESOM(No s Elf-edge Stochastic bl Ock Model),提出反社区结构评价函数L(C)和Q(C)、反社区结构人工网络DBM-Net(DBM-Network)和NESOM-Net(NESOM-Network)以及反社区检测算法LEOA(Local Expansion Optimization anti-community Algorithm)和NESOM-AC(No s Elf-edge Stochastic bl Ock Model Anti-Community algorithm)。通过引入平衡因子和平衡策略,NESOM-AC算法能检测更平衡的反社区结构,发现反社区中更多消极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人工网络和真实网络中均具有较好性能。(2)针对中药配伍禁忌预测问题,提出基于节点非邻居扩张反社区检测和基于节点度数和内外度比例反社区检测的中药配伍禁忌预测算法:REON(Random non-n Eighboring n Ode expansio N)和ANDERATION(ANti-community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Egree and the RATio between the Inner degree and the Outer degree of a Node)。REON算法计算节点间最短距离,设计节点非邻居扩张策略,选择反模块度最大的节点集合实现反社区检测。通过分析节点度数和内外度比例对反社区检测的影响,发现度数大和内外度比例小的节点在反社区中的位置相对固定,故ANDERATION算法优先考虑度数大且内外度比例小的节点实现启发式反社区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中药药对网络中能检测中药反社区结构,通过中医专家筛选并验证,所检测反社区内能发现已知配伍禁忌和预测潜在配伍禁忌。(3)为更加准确地实现中药配伍禁忌预测,提出基于三元非负矩阵分解的中药配伍禁忌预测模型IHPreten(Incompatible Herb combinations Prediction with herb attributes and their correlation),基于中药功效和性味属性并结合属性间关联关系,通过假设检验验证中药间功效不相似性和性味不相似性与配伍禁忌间的关系,设计属性不相似性正则项和属性监督正则项,构建中药配伍禁忌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寒、凉、平、温、热五个配伍禁忌数据集均有较好预测性能,能实现潜在配伍禁忌的预测。(4)针对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预测,提出基于多任务多属性学习的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预测模型MTMA(Multi-Task Multi-Attribute)和基于依赖性和判别性特征选择的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预测模型DGDFS(Dependence Guided Discriminative Feature Selection)。所提模型采用化学药物分子结构和副作用构建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关系,引入化学药物属性自表示实现分子结构和副作用矩阵的线性重构。为挖掘引起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MTMA模型引入l2,1范数,约束化学药物属性预测矩阵;DGDFS模型基于判别性特征选择策略,对化学药物分子结构和副作用矩阵引入l2,0等式约束,探索引起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的判别性分子子结构和副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针对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数据能取得较好预测性能,能挖掘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的关键分子子结构和副作用。

宗晓磊,史秀峰,杨铭,周昕,许丽雯[3](2020)在《1020张门急诊芪苈强心胶囊处方专项点评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急诊芪苈强心胶囊的使用情况,以促进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提高处方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我院门急诊使用芪苈强心胶囊的处方1 020张,使用我院自主研发的处方分析系统PA系统,对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以及联合用药等进行专项点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处方合理性。结果:1 020张门急诊芪苈强心胶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172张(占16. 9%);其中,不规范处方2张(占1. 2%),用药不适宜处方76张(占44. 1%),超常处方94张(占54. 7%);不合理处方主要涉及违反使用禁忌,药物选择与诊断、证型不符以及重复用药等问题。结论:门急诊芪苈强心胶囊的临床使用存在一定问题,需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范欣生,段金廒,华浩明,瞿融,钱大玮,尚尔鑫,王崇骏,李文林,郭建明[4](2019)在《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分析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文中指出中药安全性包括配伍禁忌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切。围绕中药配伍禁忌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立足于中医丰富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开展古今文献整理和临床情况系统分析,结合建立适宜于中药配伍禁忌数据挖掘的技术方法以及实验验证,阐释中药配伍禁忌相反关系特点,趋利避害的规避原则,一定配伍环境中反药同方应用特征。文献挖掘-临床分析-实验验证-深化认识的配伍禁忌研究模式与方法对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周桥,付书璠,孙宇洁,朋汤义[5](2019)在《浅析中药配伍“十八反”“十九畏”现代药理学及临床运用进展》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分析各学者利用现代药理学技术得出的成果及其临床应用情况,对中医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进一步认识,从安全、有效性入手,用辩证的眼光分析"十八反"、"十九畏"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为"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蓝娅倩[6](2019)在《备案制下中药制剂的风险及其法律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对中药制剂和西药实施相同的管制措施。中药院内制剂也同西药院内制剂一样,需要已取得制剂资格的医疗机构报主管部门审批,批准后方可着手配制中药院内制剂。然而,这种无差别的批准制度,因审批周期长、费用高且申报材料不符合中药制剂的特征,导致医疗机构不愿意配制中药院内制剂,阻碍了中药院内制剂的发展。由于不少学者专家对中药院内制剂的审批制提出了批评和质疑,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由审批制改为了备案制。然而,这样的变革引起了新的质疑。一方面,有人认为尽管将部分中药制剂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但中药院内制剂的备案手续与原本的审批手续相差无几,并没有从实质上放松管制。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放松事前监管会使中药院内制剂的风险程度增加,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中医药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恐会被严重破坏。引发争议的原因在于,首先,不同主体对中药制剂的风险认知存在差异;其次,我国缺乏对中药制剂风险的明确分级。因此,想要完善备案制下中药制剂风险控制法律体系,首先应明确其风险来源,并对风险程度进行分级,使各主体对不同程度风险的认知达到基本一致的程度。其次应当明确对备案制下中药制剂的法律规制目标,明确控制中药风险与促进中医药发展并重的原则。最后,针对具体的风险规制关键环节,依据规制目标,确立备案制下中药制剂的规制原则,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元规制风险规制模式及其实现路径,辅以合理的责任追究机制来保障风险规制手段的有效实施。

李宁,李玲玲,李春晓,陈玉欢,李学林[7](2019)在《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为充实中药合理应用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挖掘的方法,以"十八反""十九畏""反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8年8月)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摘录和梳理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相关文献,就其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十八反是中药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该词首载于《蜀本草》一书,是中药"七情"中"相反"的具体体现,且历代本草医籍中记载的十八反中药数量有所不同。十九畏是中药配伍的禁忌之一,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均存在"相恶""相反""相畏"混用的情况,且医家对十九畏的"七情"归属尚存有争议。无论古代本草医籍、现代医案医话、历版《中国药典》还是临床应用相关文献中,均存在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配伍应用。其中,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含十八反药对的成方制剂共8个品种,以川乌/草乌-白及/白蔹居多;收载含十九畏药对的成方制剂共9个品种,以丁香-郁金、肉桂-赤石脂居多。虽有医案或文献指出其可用以治疗危重病证和疑难杂病,且亦有研究初步证实了个别反药/畏药配伍的合理性,但相关研究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且研究证据强度不高、研究证据不充分,故仍有待加强基础研究并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以保证中药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荀培军,黄嬿[8](2018)在《对“十八反”“十九畏”破禁运用的研究和探讨》文中提出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作为中医传统用药配伍禁忌由来已久,对相关理论的态度也是莫衷一是,没有统一见解,临床的破禁使用屡见不鲜,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权衡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验证。本文从物质本身的实验、对动物的毒性实验及人体试验方面研究,阐述破禁运用所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呼吁广大医师破禁配伍时应谨慎,确保安全用药。以及探讨如何合理配伍中药推动方剂学的运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吴景[9](2018)在《吉林省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规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吉林省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管理的现状,通过对中药饮片处方的整理,分析中药饮片处方处方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规范现象,深入剖析造成中药饮片处方不规范现象的原因,研究现行管理制度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实施的效果。立足吉林省区域实际,提出中药饮片处方规范的控制措施,促进中药饮片处方管理与规范的合理化、制度化,控制中药饮片费用不合理增长,为相关部门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文的研究主要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得到处方分析的大方向,进行医疗机构实地考察调研;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利用excel软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处方管理办法》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管理者与专家访谈等方式提出中药饮片处方规范的控制措施。结果:本文主要是立足吉林省区域内,调研中发现调研对象吉林省区域内10家中医院,其中有9家中医医疗机构建立了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制度,并且已经建立了医疗机构内部的处方点评制度,与此同时这九家中医医疗机构已经开展了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在医疗机构内部成立药学理事会,设有专门的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小组。其中有一家二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制定了中药饮品处方管理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但是并未有成立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小组。本研究以某三甲中医医疗机构的中药处方为例开展调查,通过处方的分析,发现存在大处方、费用高等现象,并未严格执行实施相关法规政策。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从吉林省实际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结论:中药饮片处方的不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药饮片的价格,造成了患者使用中药饮片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医药资源的浪费,不合理的用药,严重的会威胁患者的生命。规范的处方,能够有效的促进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使中医药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孙鑫[10](2017)在《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近现代中药学教材探讨中药理论体系的发展演变》文中研究指明中药理论体系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对中药理论的认知结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从古至今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用药,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中药理论体系自《黄帝内经》起源、《神农本草经》形成以来,经过历代的演绎与发展,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范畴和内涵也随之发展演变。因此,开展对中药理论体系的深层次研究,提炼中药理论体系框架,从总体上把握古今中药理论体系发展演变的脉络,进而总结中药理论体系起源、形成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能够为总结其发生发展规律、探寻中药理论体系的“源”与“流”提供新思路,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中药理论体系形成之初,《黄帝内经》的中药理论思想和《神农本草经》的中药理论体系内容,以及以统编中药学教材为代表的近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内容,提炼三者的中药理论体系框架。随后运用文献学、历史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三者的中药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主要理论模块、所涵盖的概念范畴及药物构成结构进行点对点式地比较研究。通过对比,探寻具有标志性或重大影响的理论演变,并试对其历史节点及演变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梳理中药理论体系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脉络。最后,对中药理论体系起源、形成、演变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深层次原因进行归纳总结。本文第一部分对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黄帝内经》的中药理论进行研究。《黄帝内经》虽记载具体方药不多,但其散见于多个篇章中涉及中药理论的阐发,为系统和完整的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本部分将《黄帝内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素问》《灵枢》原文,对其中的中药理论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从药性理论、配伍原则、服药方法、临证用药法则及十三方用药特点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基于上述内容,初步提炼出《黄帝内经》中药理论核心概念范畴。本文的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神农本草经》中药理论体系的研究。《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早期中药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书中所载的中药学理论知识颇为丰富。本部分立足于《神农本草经》原文,从中药分类方法、药性理论、组方配伍理论、药物制备理论、服药方法理论、临证治疗理论六个方面对其中药理论体系的框架和内涵进行阐发,并初步勾勒出《神农本草经》的中药理论体系框架。本文第三部分是对以近现代中药学教材为代表的近现代中药理论体系的研究。中药学教材发源自民国时期,广泛应用于现代。作为一种独特的中药学理论载体,其中药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所处时代的中药理论体系共识。故本部分以时间为线索,先对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的中药学教材的概况及理论体系特点进行阐发,随后简要介绍建国初期(1949年—1960年)中药学教材理论体系及特点,最后论述本部分的重点内容——1960年后统编中药学教材中药理论体系的概念范畴、内涵、框架结构等基本内容,并对这些内容从1版至9版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基于统编中药学教材的现代中药理论体系框架的基本样貌。本文的第四部分是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现代统编中药学教材中药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主要从中药理论体系和药物构成两个方面进行古今比较。中药理论体系方面的比较,是将古今中药理论体系的概念范畴进行点对点式的对比,发现从古至今内涵产生了变化的概念,并探寻其发生变化的历史节点和原因。药物构成方面的比较,本研究择取中药理论体系形成之初的中药学专着《神农本草经》与现行9版统编教材《中药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聚类分析方法,对二者所收载药物的构成结构和性能分类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探明二者药物组成和结构上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性能分类特点,并尝试分析造成其异同的原因。本文第五部分基于第四部分中药理论体系的比较分析,对中药理论体系的演变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中药理论体系始终处于动态的前进和演变过程,其演变与发展的原因往往是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它受到古代哲学思想及中医思维模式的指导,稳定沿袭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中药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的需求和经验积累的推动作用下持续发展,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也与学科独立和分化等其他因素皆有关系,其研究方向在近现代中西方思想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有所转变。各因素之间共同作用,从而使中药理论体系的理论核心得以稳定沿袭,理论外延得以延伸发展。

二、中药的“十九畏与十八反”与中药的配伍禁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的“十九畏与十八反”与中药的配伍禁忌(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禁忌学对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禁忌学和医学的历史渊源
2 中医药禁忌学的产生和发展
3 药物安全评价成为主流医学禁忌的重点内容
4 中医药禁忌学与中药安全性评价
    4.1 中医药禁忌学对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启示
        4.1.1 单味药性(气)味的禁忌
        4.1.2 方剂使用禁忌
        (1)中药饮片组方
        (2)中成药
        (3)服药时机和方法的禁忌
        (4)中药服用后的调护禁忌
        (5)中西医药联合使用禁忌
        4.1.3 特殊人群用药禁忌
        4.1.4 服药食忌内容
    4.2 开展基础和机制研究落实中药禁忌内容
    4.3 开展真实世界安全性监测研究完善说明书安全性内容
    4.4 结合处方点评构建中药、西药联用禁忌数据库
5 小结

(2)基于机器学习的药物不良反应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药不良反应
        1.2.2 化学药物不良反应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基础知识
    2.1 药物不良反应
        2.1.1 中药配伍禁忌
        2.1.2 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
    2.2 机器学习
        2.2.1 非负矩阵分解
        2.2.2 多任务学习
        2.2.3 特征选择
    2.3 社区检测
        2.3.1 模块度
        2.3.2 随机块模型
        2.3.3 人工网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随机块模型的反社区检测
    3.1 基于度数随机块模型的反社区检测算法
        3.1.1 度数随机块模型的反社区定义
        3.1.2 度数随机块模型
        3.1.3 基于度数随机块模型的人工网络
        3.1.4 LEOA算法设计
        3.1.5 实验与结果分析
    3.2 基于无自环随机块模型的平衡反社区检测算法
        3.2.1 无自环随机块模型的反社区定义
        3.2.2 无自环随机块模型
        3.2.3 平衡因子
        3.2.4 基于无自环随机块模型的平衡人工网络
        3.2.5 NESOM-AC算法设计
        3.2.6 实验与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药配伍禁忌预测
    4.1 基于节点非邻居扩张反社区检测的中药配伍禁忌预测模型
        4.1.1 节点非邻居扩张
        4.1.2 最短距离计算
        4.1.3 反模块度
        4.1.4 REON算法设计
        4.1.5 实验与结果分析
    4.2 基于节点度数和内外度比例反社区检测的中药配伍禁忌预测模型
        4.2.1 节点度数对反社区检测影响分析
        4.2.2 节点内外度比例对反社区检测影响分析
        4.2.3 ANDERATION算法设计
        4.2.4 实验与结果分析
    4.3 基于三元非负矩阵分解的中药配伍禁忌预测模型
        4.3.1 中药配伍禁忌问题建模
        4.3.2 属性不相似性与中药配伍禁忌关系分析
        4.3.3 属性监督正则项
        4.3.4 IHPreten模型设计
        4.3.5 IHPreten模型优化
        4.3.6 实验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预测
    5.1 基于多任务多属性学习的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预测模型
        5.1.1 MTMA基础模型
        5.1.2 化学药物属性自表示
        5.1.3 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关键因素挖掘
        5.1.4 MTMA模型优化
        5.1.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 基于依赖性和判别性特征选择的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预测模型
        5.2.1 DGDFS基础模型
        5.2.2 属性与化学药物间不良反应依赖性
        5.2.3 分子结构和副作用间依赖性
        5.2.4 化学药物属性自表示
        5.2.5 DGDFS模型优化
        5.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1020张门急诊芪苈强心胶囊处方专项点评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2.1不合理处方类型分布
    2.2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
    2.3处方疾病诊断分布
    2.4处方联合用药
3讨论
    3.1适应证
    3.2药物相互作用
    3.3用药建议

(4)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分析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配伍禁忌认识发展
    1.1 配伍禁忌认识发展及趋利避害
    1.2 十八反毒效之间的复杂关系
2 十八反相反药同方应用现象及配伍环境
    2.1 反药同方配伍相对集中于部分药项
    2.2 十八反同方应用
    2.3 十八反同方配伍
3 适宜于中医药特点的配伍禁忌数据挖掘方法和预警系统

(6)备案制下中药制剂的风险及其法律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关于中药制剂审批制和备案制的争议
    第一节 中药制剂审批制的源起
        一、中药制剂审批制的背景
        二、中药制剂审批制的弊端
    第二节 关于备案制的适用范围及其争议
        一、对部分中药制剂采用备案制规制的目的
        二、关于中药制剂备案制的争议
第二章 备案制下中药制剂的风险类型分析
    第一节 中药风险的类型
        一、药材毒性与处方风险
        二、非批量生产导致统一标准困难
        三、部分条件下缺少药理毒理试验信息要求
    第二节 类型化中药风险的法律意义
        一、有利于明确风险来源
        二、有利于针对不同强度匹配不同类型的规制工具
        三、为建立风险规制制度提供指引
第三章 备案制下中药制剂的法律规制目标
    第一节 控制中药风险
        一、界定中药制剂风险级别
        二、细化“可接受的风险”的范围
    第二节 平衡中药风险控制与中医药行业发展
        一、中西药合并规制对我国中医药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放松规制对于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意义
        三、平衡中医药风险控制与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 适用于备案制下中药制剂的风险控制模式探讨
    第一节 不同风险控制模式的比较
        一、政府规制与自我规制
        二、介于传统政府规制和自我规制之间的元规制
    第二节 元规制应用于备案制下中药制剂领域的优越性
        一、兼顾专业性与强制性
        二、节约规制成本
        三、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第三节 元规制的实现路径
        一、由中药专业人士完善毒性药材分级制度
        二、建立处方互审制度
        三、建立药品使用追溯制度
        四、建立行政机构测评制度
    第四节 建立合理的责任追究机制
        一、建立多主体联动的信息监督与处罚机制
        二、建立其他针对性处罚机制
结论及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
    2.1 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
    2.2 中药十八反的临床应用情况
3 中药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
    3.1 中药十九畏的历史沿革
    3.2 中药十九畏的临床应用情况
4 结语

(8)对“十八反”“十九畏”破禁运用的研究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物质基础讨论破禁使用的研究
    1.1 毒性成分增加。
    1.2 成分作用相反:
    1.3 有效成分减少:
2 基于动物实验讨论破禁使用所产生的毒性
    2.1 抑制毒性成分代谢增加毒性。
    2.2 可转化致癌物和毒物。
    2.3 毒副作用明显。
    2.4 有效作用的抵消。
3 对人体试验的考察
4 探讨内容

(9)吉林省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念
        1.1.1 处方
        1.1.2 合理用药
        1.1.3 合理化的处方
    1.2 处方分析内容
        1.2.1 处方用名
        1.2.2 药物剂量
        1.2.3 有毒药物剂量
        1.2.4 特殊用法
        1.2.5 配伍禁忌
        1.2.6 药味数量
        1.2.7 计量单位
        1.2.8 用药方法
        1.2.9 医保要求
        1.2.10 其他
    1.3 传统中药处方评价方法
    1.4 中药电子处方
        1.4.1 中药电子处方评价内容
        1.4.2 中药电子处方评价方法
        1.4.3 中药电子处方的利与弊
    1.5 中药处方评价标准
第二章 结果统计
    2.1 处方点评工作调研
    2.2 医疗机构3055 张处方分析
        2.2.1 中药饮片处方的科室分布
        2.2.2 处方中患者性别分布
        2.2.3 各科处方、药味数/单方剂数、价格/单方统计表
        2.2.4 中药饮片处方临床诊断不规范统计结果
        2.2.5 不规范处方概况分析
        2.2.6 中药饮片处方单味药超量使用情况统计结果
        2.2.7 超量用药前10 味药物统计分析
        2.2.8 特殊用法不合格分析
        2.2.9 同一疾病在不同科室用药及所开剂数不同
第三章 结果讨论
    3.1 选择临床科室作为统计对象
    3.2 诊断与用药不符或者诊断不全
    3.3 超剂量用药问题
    3.4 处方脚注问题
    3.5 处方特殊用法问题
    3.6 配伍禁忌问题
    3.7 毒性饮片使用问题
    3.8 药师审核处方的能力
第四章 背景原因分析
    4.1 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导致处方的不规范
        4.1.1 中药材的产地和采收季节
        4.1.2 中药饮片生产炮制的影响
        4.1.3 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
    4.2 医疗机构逐利行为和中药饮片的不合理使用
    4.3 药师队伍建设缓慢
    4.4 医疗保险制度的差异
    4.5 医疗机构自身的补偿机制
第五章 建议与措施
    5.1 加强管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
        5.1.1 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GAP的管理建设
        5.1.2 规范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严格要求GMP实施情况
        5.1.3 进一步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建立统一的炮制标准
    5.2 完善电子处方,设立医嘱警示
    5.3 重视临床药师在用药规范上的作用
        5.3.1 重视医疗机构内中药师的培养
        5.3.2 完善处方审核系统,改变处方审核方式
        5.3.3 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5.3.4 加强药剂科与医务科的合作
    5.4 提升药物使用咨询服务
    5.5 从医疗机构自身做起
    5.6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5.7 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务工作者收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近现代中药学教材探讨中药理论体系的发展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神农本草经》现代研究进展
    2 中药理论现代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黄帝内经》中药理论研究
    1 《黄帝内经》中药理论内容
        1.1 药性理论
        1.2 配伍原则
        1.3 服药方法
        1.4 临证用药法则
        1.5 《黄帝内经》十三方用药特点
    2 《黄帝内经》中药理论核心概念范畴
第二部分 《神农本草经》中药理论体系研究
    1 《神农本草经》中药理论体系内容
        1.1 中药分类方法
        1.2 药性理论
        1.3 组方配伍理论
        1.4 药物制备理论
        1.5 用药方法理论
        1.6 临证治疗理论
    2 《神农本草经》中药理论体系框架
第三部分 近现代中药学教材中药理论体系研究
    1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中药学教材理论体系特点
        1.1 民国时期中药学教材基本概况
        1.2 民国时期中药学教材理论体系特点
    2 建国初期(1949年—1960年)中药学教材沿革及特点
    3 统编中药学教材中药理论体系
        3.1 统编中药学教材概况
        3.2 统编中药学教材中药理论体系概念范畴及内涵的演变
        3.3 统编中药学教材中药理论体系结构的演变
    4 统编中药学教材的中药理论体系框架
第四部分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与现代中药学教材中药理论体系比较研究
    1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与统编中药学教材中药理论体系的比较
        1.1 中药分类方法的比较
        1.2 中药药性理论的比较
        1.3 中药配伍理论的比较
        1.4 中药效用的比较
        1.5 中药制备理论的比较
        1.6 用药禁忌理论的比较
        1.7 服药方法理论的比较
    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本草经》与统编中药学教材药物属性和性能构成的聚类分析与比较
        2.1 《本草经》和现代中药学教材中药性能特征数据库的建立
        2.2 方法及步骤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第五部分 中药理论体系的演变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古代哲学思想及中医思维模式指导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 《内经》《本草经》中药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沿袭使中药理论体系得以稳定表达
    3 临床实践需求和经验积累推动中药理论体系的发展
    4 中西方思想文化交融影响近现代中药理论的研究方向
    5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对中药理论体系发展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中药的“十九畏与十八反”与中药的配伍禁忌(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禁忌学对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启示[J]. 廖星,胡瑞学,陈薇,胡晶,赵晖,许海玉,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0)
  • [2]基于机器学习的药物不良反应关键问题研究[D]. 朱嘉静.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3]1020张门急诊芪苈强心胶囊处方专项点评与分析[J]. 宗晓磊,史秀峰,杨铭,周昕,许丽雯.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03)
  • [4]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分析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J]. 范欣生,段金廒,华浩明,瞿融,钱大玮,尚尔鑫,王崇骏,李文林,郭建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5)
  • [5]浅析中药配伍“十八反”“十九畏”现代药理学及临床运用进展[J]. 周桥,付书璠,孙宇洁,朋汤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66)
  • [6]备案制下中药制剂的风险及其法律控制研究[D]. 蓝娅倩. 深圳大学, 2019(12)
  • [7]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探析[J]. 李宁,李玲玲,李春晓,陈玉欢,李学林. 中国药房, 2019(04)
  • [8]对“十八反”“十九畏”破禁运用的研究和探讨[J]. 荀培军,黄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48)
  • [9]吉林省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规范研究[D]. 吴景.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03)
  • [10]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近现代中药学教材探讨中药理论体系的发展演变[D]. 孙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中医“十九怕十八反”与中医不相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