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陈旧性心肌梗塞不同收缩功能肺静脉血流频谱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史宏伟,陈鑫,葛亚力,魏海燕,鲍红光,陈宝林,罗中华[1](2011)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吻合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采用二尖瓣与肺静脉血流频谱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OPCABG)吻合远端血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机制。方法 39例ASAⅡ或Ⅲ级,行择期OPCABG手术的患者,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连续心排血量技术监测OPCABG患者术前、吻合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后降支(PDA)、回旋支(Cx)和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的变化。主要指标包括经二尖瓣血流频谱(TMF)的舒张早期充盈波(E波)、舒张晚期充盈波(A波)、E/A比率、E波减速时间;经肺静脉血流频谱(PVF)的收缩波(S波)、舒张期波(D波)、S/D比率、肺静脉逆流波(AR波)和舒张早期左心室内血流播散速度(Vp);面积减少分数(FAC)、HR、MAP、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心排血量指数(CI)等各项指标。结果与术前比,在吻合目标血管期间,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TMF)各时间点A波流速明显加快(P<0.05);E波流速轻度增快,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显着加快(P<0.05);E/A和DT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比,在吻合目标血管期间,经肺静脉血流频谱(PVF)S波和AR波流速无明显变化,D波流速明显减慢(P<0.05或P<0.01),而术后S波、D波与AR波流速明显加快(P<0.01);但S/D始终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比,各时间点血流播散速度(Vp)明显减慢(P<0.01),术后则明显增加(P<0.01)。与术前比,吻合期间和术毕各时点的HR、MAP、PCWP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吻合右冠状动脉后降支(PDA)和回旋支(Cx)时,CVP明显上升(P<0.05);在吻合目标血管期,CI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显着提高(P<0.01),术后FAC则明显增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普遍存在以左心室松弛功能减低为主的舒张功能不全,CABG后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迅速改善,依然存在舒张功能减退;在固定和暴露吻合目标血管期间,可加重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而收缩功能影响较小;目前常规的监测手段解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限,TEE监测可更好解释这种改变。
周炳元[2](2011)在《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评估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可行性及其预后价值》文中指出第一部分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评估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初步研究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评估左室整体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233例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且24h内接受血浆脑钠肽(BNP)检测的住院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参数分为左室收缩功能指标、舒张功能指标、左室重构指标、瓣膜功能指标及肺动脉压力指标,按已发表的指南或建议对上述5方面按其严重程度进行1-3分不等的计分,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加记1分,总分为12分,合计后即得EMPS。再研究EMPS与NYHA分级的关系;EMPS与血浆BNP的相关性;比较EMPS与TEI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1)NYHA分级Ⅰ、Ⅱ、Ⅲ、Ⅳ级的患者分别为37,51,77和38人,另有30人为心功能正常者。(2)EMPS随NYHA分级的增高而增高,NYHA分级Ⅰ、Ⅱ、Ⅲ、Ⅳ级患者的EMPS分别为1.24±1.25,2.98±1.83,5.96±2.38,7.21±1.99,EMPS与正常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3)以EMPS≥2诊断NYHA心功能Ⅱ级以上心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3﹪、89﹪。ROC曲线示曲线下面积为0.94。(4)Spearman相关分析示EMPS与血浆log BNP呈明显正相关(r=0.81,P<0.001),相关性高于Tei指数(r=0.48,P<0.001)及其他超声心动图参数。逐步回归分析示EMPS进入模型能独立预测log BNP。结论:应用EMPS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客观评价其严重程度是可行的。EMPS作为综合评价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个新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第二部分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价值的研究目的:基于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HF)患者的危险分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试图证明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并与血浆脑钠肽(BNP)比较。方法:350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入院,其中181例进入研究。入选病例中,高血压心脏病66例,缺血性心脏病51例,扩张型心肌病34例,肥厚型心脏病12例,瓣膜病13例,限制型心肌病5例,在超声心动图检查的24小时内进行血浆BNP检测。超声心动图参数分为左室收缩功能指标、舒张功能指标、左室重构指标、瓣膜功能指标及肺动脉压力指标,按已发表的指南或建议对上述5方面按其严重程度进行1-3分不等的计分,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加记1分,总分为12分,合计后即得EMPS。患者出院后进行至少12月的随访。随访终点为心衰加重再入院及心源性死亡。结果:在随访的12月内,90例患者因HF加重而再入院,11例因心脏原因而死亡,基于逐步回归分析,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单变量对临床终点的的预测,EMPS(X2=27.37,RR=1.27,P<0.001)和log BNP(X2=7.49,RR=2.02,P<0.001)在所有参数中被证实能独立预测死亡及再入院这一终点事件。基于ROC曲线,EMPS≥4被证实是预测终点的界值,面积下曲线(AUC)=0.88,P<0.01。血浆BNP的界值为303.5 pg/ml,面积下曲线(AUC)=0.8,P<0.01。在高危组(EMP≥4)中,血浆BNP<303.5 pg/ml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NP≥303.5 pg/ml组。结论:来源于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得出的EMPS或许是判断HF患者预后的指标,血浆BNP水平能增加EMPS对HF预后的评估。
李凌燕[3](2008)在《超声心动图对舒张功能的评价及与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根据心力衰竭时收缩功能的变化可将心力衰竭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以往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多针对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人群,关于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人群的系统研究资料较少,因此对后者的诊断、临床特征、预后等尚未阐明。近年来,舒张功能障碍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正在日益受到重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约占心力衰竭人群的一半,多见于老年、女性,其患病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其预后凶险程度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相似,但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明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而仅凭经验性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至今尚未统一,关于舒张功能的评价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尽管侵入性心导管检查和非侵入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多普勒超声、组织多普勒等提供了不同的评价舒张功能的方法,但均有一定的限制性。如何准确评价舒张功能仍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脑钠肽(BNP)是利尿钠肽家族的一员,主要由心室心肌细胞合成分泌,具有下调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促进肾脏排尿排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舒张血管平滑肌等生理活性,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则是脑钠肽前体(pro BNP)裂解为BNP过程中产生的氨基端的无生物学活性片段。在心功能受损、心腔内压力增加时BNP、NT-pro BNP分泌均增加。BNP/NT-proBNP水平的升高可客观反映心腔内的压力变化,美国FD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均已认可BNP/NT-pro BNP水平升高作为辅助诊断心力衰竭的客观指标。血生化标志物BNP及NT-pro BNP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地位的确立,为舒张功能障碍的检测提供了另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目的以NT-pro BNP为反映左室充盈压的间接指标,通过研究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中超声心动图舒张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血流速度、肺静脉血流速度、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以及左房容积与血浆NT-pro BN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寻找反映舒张功能最佳的超声心动图舒张功能指标。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入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38例,均存在导致舒张功能异常的基础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在50%以上。所有病例均排除以下临床情况:持续性房颤,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中度以上的二尖瓣返流,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起搏心律,重度肺动脉高压,严重肺部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以及肝硬化腹水。(二)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于晨6时取空腹静脉血,测定NT-pro BNP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NT-pro BNP检测采用Roche公司(瑞士)提供的NT-pro BNP试剂盒,在Roche Elecsys 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检测分析。在取血72小时内由固定的超声医生使用GEVIVID 7(GE公司,美国)或Philips IE33(Philips公司,荷兰)超声心动图诊断仪对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房室内径、左房容积、左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速度、肺静脉血流速度及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各项参数,并计算以体重校正的左房容积和以体表面积校正的左房容积。进行检查的超声医生不知晓病人的NT-pro BNP测定结果。(三)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直线相关分析血浆NT-pro 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各项参数间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8例病例(男性25例,65.8%)的平均年龄为(62.1±13.8)岁,其中合并冠心病的有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有3例,高血压病有18例,糖尿病有7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有16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二尖瓣血流速度及肺静脉血流速度仅在24例(63.2%)获得,其它超声指标(左房室内径、左房容积、左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及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在所有病例中均获得,所有病例的LVEF>50%(均数为67.4±5.0%)。该研究人群中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与LogNT-pro BNP均无显着相关性。对超声心动图指标与LogNT-pro BNP的直线相关分析发现,LVEF、LVEDD、LVESD与LogNT-pro BNP水平无线性相关,二尖瓣血流速度、肺静脉血流速度、E/E’与LogNT-pro BNP不相关,LAD、LAV、LAV/Bw、LAV/BSA、E’、A’、E’/A’均与LogNT-proBNP极显着相关,其中,以LAV/Bw(r=0.687)、LAV/BSA(r=0.652)的相关系数最高(P均<0.0001)。结论在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二尖瓣血流速度及肺静脉血流速度不能准确评估心室舒张功能,左房容积增大可预示左室充盈压的升高且优于舒张期二尖瓣坏运动速度。
张春柳[4](2006)在《超声心动图方法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糖代谢紊乱,可并发多脏器的慢性损害,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自主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且发病年龄小,死亡率高,预后差。糖尿病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且可以使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增高。糖尿病性心肌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易发心衰和心衰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一系列的动物实验、病理和流行病学研究均证实了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存在。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病理改变一般在早期表现为微血管和自律神经病变,在此基础上逐渐发生心肌病和严重的冠心病。糖尿病后期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和猝死,而且可以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CHF发生率。在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可中止或延缓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病理过程,避免严重的CHF和猝死的发生。但是,在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早期患者无明显心脏疾病症状和心脏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不易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存在,许多患者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导致了严重心脏病的发生。因此探索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心脏异常改变,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变有着重要临床意义。但是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标准,只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糖尿病患者除外其他心脏疾病而出现心脏功能减退时可考虑糖尿病心脏病:实际上只有在未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CHF之前,给予相关的治疗才更为有效,因此早期诊断出糖尿病性心脏病变非常重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脏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超声心动图的多参数检测在发现、诊断及指导治疗早期糖尿病患者心脏功能变化的价值。资料和方法:39例无心脏病症状的中年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及35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在糖尿病患者初次就诊时和系统治疗半年后,进行检测,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二维和M型超声方法检测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室间隔(IVS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脉冲多普勒超声方法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左室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p)、左室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p)、Ep/Ap比值、二尖瓣关闭至开放的时间间隔(a);肺静脉瓣口血流频谱:收缩期肺静脉峰值速度(Sp)、舒张期肺静脉峰值速度(Dp)、心房收缩期肺静脉逆向血流速度(ap);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主动脉瓣开放至关闭的时间间隔(b);测量各项参数,计算Tei指数。所有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1、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年龄、性别、收缩压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重指数、舒张压、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1):治疗后血糖明显得到控制(p<0.01),舒张压及体重指数略低于治疗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1-1.3)。2、糖尿病组LAd、LVDd、IVSd、LVPWd、LV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收缩功能(FS和EF)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治疗前后,LAd、LVDd、IVSd、LVPWd、LVMI、收缩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1-2.3)。3、糖尿病患者二尖瓣血流频谱:Ep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p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Ep/Ap>1,但比值减小,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Ep/Ap比值有所增加,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1-3.3)。糖尿病患者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1);治疗后Tei指数较治疗前缩短(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3.1-3.3)。肺静脉血流频谱: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ap均高于对照组(P<0.01);Dp、Sp有如下变化趋势,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Dp低于正常对照组,Sp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后ap略小于治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1-3.3)。结论:1、在无心脏病临床表现的糖尿病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二维及M型超声方法可以检测出部分左室结构的异常,主要表现是左房的增大及心肌重量指数的增加。2、糖尿病患者早期已存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但常规超声心动图方法检测的Ep、Ap及Ep/Ap比值等参数,缺乏敏感性不易及早发现左室功能的异常。3、心房收缩期肺静脉逆向血流速度(ap)能在早期对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肺静脉血流频谱异常的检出率高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异常的检出率。4、Tei指数可以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Tei指数能敏感、定量的检测出早期糖尿病心脏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早期检测糖尿病心脏病变提供了安全、可靠、无创的新方法。5、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存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收缩功能的损害晚于舒张功能的损害,系统治疗能改善左室功能。因此在糖尿病的早期应采用超声心动图的综合检测方法,重点观察和发现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6、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无创且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糖尿病患者应及早常规进行左心室功能的测定,及早发现心脏功能的异常,及早对早期糖尿病性心脏病作出诊断,以便在进行糖尿病系统治疗的同时,采取措施改善左心室功能,避免严重的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降低糖尿不颊叩牟∷缆省
冷文修[5](2006)在《老年舒张性心衰患者左室舒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定义为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左室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老年人为DHF的主要发病人群。然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技术发现,射血分数正常并不一定代表了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障碍在导致老年DHF症状中所占的地位也受到了质疑。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其N末端前体(N terminal-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检测被证明在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方面有着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在DHF的运用方面尚缺乏资料。我们通过对临床诊断为DHF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BNP及NT-proBNP的检测,用收缩性心力衰竭(systolic heart failure,SHF)和正常老年人进行对照,全面评价DHF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阐明BNP及NT-proBNP在老年DHF时的分泌特点以及它们对DHF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左室射血分数正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DHF患者(n=129人)、2.左室收缩功能不全(LVEF<45%)所致的SHF患者(n=109人)、3.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n=77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M超测量左室室壁厚度、左室内径,用2切面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容积、LVEF;用脉冲多普勒测量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E峰减速时间(decelerating time,DT)、A峰持续时间(A duration,AD),右上肺静脉收缩期S波(PVs)、肺静脉舒张期D波(PVd)、左房收缩逆向a波时间(PVa duration,PVaD);用彩色M型获取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播散速度(early diastolic flow propagation velocity,Vp);用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在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壁、下壁、前壁4处测量心肌长轴方向的收缩期峰速(Sm)、舒张期早期峰速(Em)、舒张晚期峰速(Am)和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 relaxation time,IVRT)等值,计算PvaD-AD、E/Em、E/Vp等参数。超声检查前后12小时内抽取血样,BNP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测定,NT-proBNP浓度
李利[6](2006)在《房间隔应变率成像技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 应变率成像(SRI)与应变成像(SI)是在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TV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心肌形变为研究对象的超声新技术。其极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和相对不受周围心肌和心脏整体运动影响的特性使得精确反映心动周期内局部心肌的舒缩活动成为可能。心房的“贮存器”、“通道”和“泵血”的功能均伴随着心房肌的形变,在心功能的维持中具有重要意义。心房后负荷的增加如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引起左房容积的增加和排血能力的下降,最终将导致心房功能衰竭。心房功能的评价对这些疾病的病情评估、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以往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或源于心内膜自动边检技术的声学定量(AQ)技术等观测左房容积变化来评价左房功能及左室舒张功能,测量较为烦琐,不能直观反映心房形变。本文应用SRI技术,分别对正常人和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患者的房间隔进行观察和测量,目的在于:(1)探讨房间隔SRI的可行性;(2)系统观察正常人房间隔SRI特点,探讨其和左房功能的关系;(3)应用房间隔SRI技术定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颜如玉,白蓉,吴文海,林荣,戴若竹,吴兵,陈天宝[7](2006)在《多普勒组织成像鉴别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可否鉴别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方法OMI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患者68例,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脉冲多普勒(PWD)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E/A、E峰减速时间(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肺静脉收缩波(S)、舒张波(D)、S/D及心房收缩波(Ar);转换DTI速度模式,测量左室侧壁缘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结果OMI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患者与正常人的年龄和血流频谱E、A、E/A、IRT、D、S/D及二尖瓣环Aa测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DT缩短和S波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肺静脉血流Ar较正常人升高,而二尖瓣环Ea及Ea/Aa较比正常人明显减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DTI检测二尖瓣环Ea及Ea/Aa比值可鉴别OMI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
张瑞红,吴慧敏,李利强[8](2004)在《陈旧性心肌梗塞不同收缩功能肺静脉血流频谱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研究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不同左室收缩功能状态时肺静脉血流频谱的变化。方法 :陈旧性心肌梗塞 83例 ,根据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分为三组 :L VEF>5 0 %者 38例 ,L VEF4 0~ 5 0 %者 2 5例 ,L VEF<4 0 %者 2 0例 ;分别测定肺静脉血流频谱 S及其积分、D及其积分、AR及其积分、S/ D、AR波持续时间与 A波持续时间的比值 (ARd/ Ad) ,二尖瓣血流频谱 E及其积分、A及其积分、E/ A、E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 IRT。结果 :陈旧性心肌梗塞各组 S、AR、ARd/ Ad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着性 ,各组间 S、S/ D、AR、ARd/ Ad、IRT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结论 :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不同左室收缩功能状态时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 ,IRT和二尖瓣血流频谱结合肺静脉血流频谱可更全面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
王学忠,林媛豪,游树荣[9](2002)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变化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分析心功能不全患者限制性充盈 (RF)和非限制性充盈 (NRF)时二尖瓣血流频谱 (MFP)和肺静脉血流频谱 (PVFP)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 4 8例左室收缩功能不全 (L VEF<0 .4 5 )的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和 2 8名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TDE)检测 MFP和 PVFP。结果 :按照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 (E)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 (A)的比值 (E/ A)和 E波减速时间 (DT)将病例组分为 RF组和 NRF组。和对照组比较 ,NRF组 E和 E/ A减小 (P均 <0 .0 1) ,A、肺静脉反向血流 (PA)波与 A波间期之差 (PAd-Ad)、收缩期肺静脉最大血流速度 (S)及其与舒张早期肺静脉最大血流速度 (D)的比值 (S/ D)增大 (P<0 .0 5~0 .0 1) ,DT延长 (P<0 .0 5 ) ,左室舒末内径 (L VD)轻度扩大 (5 1.3± 5 .6 8mm,P<0 .0 5 ) ;RF组 E、 E/ A、 D和PAd- Ad增大 (P<0 .0 5~ 0 .0 0 1) ,A、S、S/ D、SF和 PA减小 (P<0 .0 5~ 0 .0 0 1) ,DT缩短 (P<0 .0 5 ) ,L A(41.6 1± 7.5 6 ) mm和 L VD(6 3.5± 10 .2 9) mm显着扩大 (P均 <0 .0 0 1)。 RF组与 NRF组比较 ,L VEF减低 6 %(P<0 .0 5 ) ,心功能分级 ~ (NYHA)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P<0 .0 0 5 )。结论 :NRF组和 RF组患者的 MFP和 PVFP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较之 NR
李荣[10](2005)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OPCAB术的冠心病患者48例和健康志愿者35例。于OPCAB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月,应用脉冲波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充盈速度(E)、E峰减速时间(DT)、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充盈速度(A)和E/A比值;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AM)、EM/AM比值、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SM)和位移(DS)及心电图QRS波起始与收缩波起始间期(Q-SM)。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PCAB组E显着减小(P<0.01),E/A比值显着减小(P<0.05),A显着增加(P<0.01),DT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VP显着减小(P<0.05);EM和EM/AM比值显着减小(P<0.01),AM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SM和DS显着减小(P<0.01),Q-SM明显增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LVESVI和EF是VP的重要影响因素(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17,-0.36,0.33,r=-0.16,-0.32,0.34,P<0.05)。OPCAB术前后比较,在未对术前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分级判定的情况下,E、A、E/A比值和DT等指标在OPCAB术前后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而VP于术后1周和术后3月显着增加(P<0.01);根据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程度分级分析后,发现E、A、E/A比值和DT等指标在各组内有不同程度的变化;EM和EM/AM术后1周和术后3月显着增加(P<0.01),AM术后变化无显着性意义(P>0.05),SM和DS于术后1周和术后3月显着增加(P<0.01),Q-SM于术后1周和术后3月显着减小(P<0.01)。结论 OPCAB术可以显着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综合应用脉冲波多普勒测定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彩色M型多普勒测定VP和TDI测定左心室长轴功能能够对OPCAB术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陈旧性心肌梗塞不同收缩功能肺静脉血流频谱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陈旧性心肌梗塞不同收缩功能肺静脉血流频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吻合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麻醉与监测方案 |
三、TEE检测方法和指标 |
1. 观察指标: |
2. 记录参数: |
四、统计学分析 |
结 果 |
1. 一般情况: |
2. 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 (TMF) (表1, 图1~3) : |
3. 经肺静脉血流频谱 (PVF) (表1) : |
4. 血流播散速度 (Vp) (表1) : |
5. 其他指标 (表1) : |
讨 论 |
(2)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评估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可行性及其预后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评估左室整体功能的研究 |
序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对临床预后价值的研究 |
序言 |
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超声心动图对舒张功能的评价及与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二、英文缩略语 |
三、论文 |
前言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四、参考文献 |
五、附录 |
综述 |
致谢 |
(4)超声心动图方法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简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图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老年舒张性心衰患者左室舒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老年DHF患者心肌的舒缩功能障碍-老年DHF与SHF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对比研究 |
目的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老年DHF患者血浆BNPs水平及对BNPs对老年DHF和SHF诊断价值的研究 |
目的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6)房间隔应变率成像技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正文 |
1 正常人房间隔应变率成像特点的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2 房间隔应变率成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下降的应用价值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多普勒组织成像鉴别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仪器和设备 |
3. 研究方法 |
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8)陈旧性心肌梗塞不同收缩功能肺静脉血流频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对象 |
2.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讨 论 |
(9)心功能不全患者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变化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10)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表 |
文献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四、陈旧性心肌梗塞不同收缩功能肺静脉血流频谱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吻合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机制探讨[J]. 史宏伟,陈鑫,葛亚力,魏海燕,鲍红光,陈宝林,罗中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06)
- [2]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评估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可行性及其预后价值[D]. 周炳元. 苏州大学, 2011(06)
- [3]超声心动图对舒张功能的评价及与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比较[D]. 李凌燕. 复旦大学, 2008(04)
- [4]超声心动图方法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D]. 张春柳. 第三军医大学, 2006(04)
- [5]老年舒张性心衰患者左室舒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研究[D]. 冷文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6(09)
- [6]房间隔应变率成像技术的临床研究[D]. 李利. 第四军医大学, 2006(12)
- [7]多普勒组织成像鉴别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J]. 颜如玉,白蓉,吴文海,林荣,戴若竹,吴兵,陈天宝.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6(02)
- [8]陈旧性心肌梗塞不同收缩功能肺静脉血流频谱分析[J]. 张瑞红,吴慧敏,李利强.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01)
- [9]心功能不全患者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变化特点[J]. 王学忠,林媛豪,游树荣.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11)
- [10]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 李荣. 青岛大学, 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