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元杂交母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胡军[1](2019)在《利用贵州从江香猪资源发掘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生猪总产值接近1.3万亿,生猪存栏量居世界首位,近5年年均生猪出栏量约为7亿头。对仔猪实施早期断奶措施是集约化现代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措施具有提高栏舍利用率、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缩短生猪出栏时间和有利于防控母子传播性疾病等优点。然而仔猪早期断奶措施会从营养、环境和心理等方面刺激仔猪,加剧断奶应激的发生,引发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肠道炎症和肠道菌群紊乱等症状,继而导致仔猪发生腹泻甚至死亡。目前,仔猪教槽料中需要添加抗生素来防治早期断奶应激导致的腹泻。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耐药性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禁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研发新型高效的益生菌制剂是减少饲用抗生素使用量的重要突破口。贵州从江香猪是一种中国地方猪,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和肉嫩味美等优良特性。本研究发现与长×大二元杂交商品猪相比,从江香猪具有显着的早期断奶腹泻抗性。那么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哪些特征?其变化规律是什么?长×大二元杂交商品猪与从江香猪肠道内是否存在差异微生物可影响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抗性?其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重要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解析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变化规律,并基于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和微生物组学,利用从江香猪资源筛选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同时也探讨了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调节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实施肠道菌群干预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与重要新资料。主要试验思路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贵州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研究1.通过细菌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两周内肠道细菌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肠道细菌alpha多样性显着降低,24种属水平细菌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而7种属水平细菌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Prevotella copri是从江香猪肠道内丰度最高的细菌。有17种肠道细菌(包括Lactobacillus coleohominis、Lactobacillusfrumenti、Eubacterium hallii Lactobacillus gasseri LA39等)的相对丰度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显着升高。2.通过真菌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两周内肠道真菌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肠道真菌区系多样性变化不显着,2个属水平真菌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而4个属水平真菌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Kazachstania telluris是从江香猪肠道内丰度最高的真菌。有3种肠道真菌(Aspergillus sp.、Aspergillus penicillioides 和 Simplicillium sp.)的相对丰度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显着升高。3.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PICRUSt)预测肠道细菌区系功能,结果表明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其肠道细菌区系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消化吸收、多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B族维生素生物合成等代谢功能显着增强,提示了猪肠道微生物的早期定植对宿主的营养消化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研究发现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的腹泻程度显着低于长X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的腹泻程度,表明从江香猪具有显着的早期断奶腹泻抗性。将从江香猪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长×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肠道内可显着缓解其早期断奶腹泻程度,表明粪便微生物移植可传递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2.细菌16S rD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长×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beta多样性、alpha多样性、细菌区系的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 Cluster of Ortholog Genes(COG)代谢功能(基于PICRUSt预测)及其物种组成(门、纲、目、科和属水平)向从江香猪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特征转变,证明了粪便微生物移植可有效传递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3.通过比较粪便菌液灌服组和生理盐水灌服组仔猪粪便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筛选出5种与腹泻抗性相关的关键候选微生物(L.frumenti、L.gasseri LA39、Butyricicoccuspullicaecorum、E.hallii 和 Blautia hansenii)。4.动物验证试验结果表明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具有显着的抗腹泻功能,进一步分析表明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介导的腹泻抗性依赖于其分泌的gassericin A 细菌素。5.功能试验表明gassericin A可通过宿主Keratin 19(KRT19)蛋白结合在仔猪肠上皮细胞质膜上,并激活胞内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介导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导致环核苷酸水平下调,继而促进肠液吸收相关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发生率。第三部分腹泻抗性相关微生物调节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研究1.早期断奶前进行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显着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并显着降低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的水平,表明L.frumenti可总体上改善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上皮屏障功能。2.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显着增加仔猪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Ocludin和Claudin-1)的表达量,对仔猪肠道黏液蛋白基因表达和杯状细胞数量没有显着影响,可显着增加仔猪血清IgG、肠道sIgA水平和IFN-γ的水平,表明L.frumenti可增强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物理屏障功能和免疫屏障功能,但对化学屏障功能没有显着影响。3.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显着增加仔猪肠道有益微生物(L.frumenti、L.gasseri LA39、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和K.telluris)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有害微生物(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和 Candida humilis)L.frumenti可增强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微生物屏障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区系(尤其细菌区系)发生了显着变化,P.copri和K.telluris分别是丰度最高的肠道细菌和真菌。一些微生物(包括L.coleohomimis、L.frumenti.E.hallii和L.gasseri LA39 等)的相对丰度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显着升高,可能是潜在的有益微生物。2.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具有显着的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功能,作用机制为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分泌的gassericin A细菌素可通过与宿主KRT19蛋白互作结合在仔猪肠上皮细胞质膜上,促进肠液吸收相关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的表达。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总体改善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主要通过增强肠道上皮物理屏障功能、免疫屏障功能和微生物屏障功能。
吴金原[2](2019)在《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猪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无公害、无药残的绿色产品的认可已成为必然。但是,养殖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应激危害日益突出,尤其是氧化应激,它会让弱毒变强毒、让饲料利用率变差、让药物的治疗变得无效、让病变的更重,病程加长等,这也给了抗应激技术赋予了新的内涵。本研究选择不同阶段的猪,分别研究了日粮中添加内源性外源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的影响和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目的在于寻找安全、高效、环保的猪绿色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为过氧化氢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对猪的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在研究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时,将200头28日龄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约7kg)、公母各占1/2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过氧化氢酶,试验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15%过氧化氢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平均末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只有试验2组与试验3组差异显着(p<0.05),比对照组高1.66kg、1.68kg。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2组与试验3组差异显着(p<0.05),日增重提高了11.32%、9.43%。试验2组与试验3组料肉低,且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分别降低0.11、0.10。2.在研究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免疫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影响的试验时,选取了24头健康状况良好的、公母各半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照年龄、体重、性别等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头(2公、2母)。试验组为日粮中添加0.1%过氧化氢酶;对照组为基础日粮组,日粮中不添加任何制剂,这两组的基础日粮相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都增加了,极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的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IgG、IgM的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试验组葡萄糖、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蛋白质系数、尿素氮都增加了。极显着提高了葡萄糖、总蛋白、清蛋白、尿素氮含量(P﹤0.01);蛋白质系数极显着提高(P<0.01),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性能。(2)试验组极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同时也极显着提高了空肠的绒毛高度和回肠的绒毛高度(P﹤0.01);也极显着提高了结肠中乳酸菌的含量和降低了大肠杆菌的含量(P﹤0.01);显着提高了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0.01﹤P﹤0.05)。3.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泌乳母猪泌乳性能的影响时。选择了遗传背景、体况和预产期接近的长大二元母猪56头,按胎次、体重和膘情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添加了0.1%的过氧化氢酶组),每组28头母猪。试验期为母猪分娩后21 d。每头母猪带仔78头。并且测量泌乳母猪的泌乳量、奶成分、21日龄背膘厚损失、仔猪体重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等指标。从母猪泌乳期间的背膘损失来说,对照组和试验组差异不显着的(P>0.05),表明母猪日粮中加入过氧化氢酶对母猪的背膘损失没有影响(p>0.05)。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泌乳第10天时乳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5);而乳糖、乳脂的含量则没有显着变化(P>0.05),泌乳第21天时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含量没有显着变化。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可以改善乳成分,提高乳蛋白、乳糖、乳脂产量,进而提高哺乳期仔猪生长性能;试验组母猪血浆T-AOC提高,MDA含量下降(P<0.05),表明过氧化氢酶提高了母猪血浆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了母猪脂质过氧化程度,提高了母猪抵抗氧化损伤的能力;试验开始时,母猪所带仔猪体重,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是仔猪21日龄断奶时,试验组母猪所带仔猪体重显着增加(P<0.05)。4.在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探讨其对怀孕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时,选用了72头怀孕长大母猪,随机分为两组,形成典型对照试验,分别喂给添加了0.1%过氧化氢酶的添加料和没有添加任何过氧化酶制剂的常规料,然后收集怀孕35天活胚数、活胚重、产仔数、健仔数、初生均重等指标数据。结果表明,从排卵数来看,两组没差别,但是总胚胎的存活率A组比B组高14.28%。A组活胚重显着高于B组(P<0.05),A组的可存活胚胎的存活率比B组高21.43%;从平均初生重与平均初生重极差来看,B组优于A组显着差异(P<0.05);A组明显初生窝均匀度差(–0.162kg),平均初生重轻(–0.084kg/头);说明过氧化氢酶能防治母猪群外源性繁殖力低下综合征,通过促进精氨酸内源合成,提高动物窝产仔数和初生重,增强种母猪的繁殖力,清除母猪群毒素干扰状态,持续保持母猪群高PSY水平,解除母猪氧化应激状态,保持后续高水平的MSY,增值原有效益。
周志[3](2019)在《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母猪和仔猪应用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微量元素铁是一种在动物的生长发育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动物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养猪业中,哺乳期仔猪需铁量较大,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妊娠期间在胎儿肝脏中积累的铁是新生儿时期红细胞生成和其它需铁过程中铁元素的主要来源,哺乳期仔猪主要的铁元素摄入来自于母猪乳汁,因此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铁营养状况与仔猪的健康生长密切相关。生产中,养殖业已经广泛使用在饲料中添加额外的铁剂的方法来满足动物的需要,其中以无机铁应用较多,然而无机铁有生物利用率低、易污染环境,对动物消化道刺激大、容易破坏饲料中其它营养成分等缺点,因此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微量元素铁添加剂对于当前养殖业有重要意义。以氨基酸螯合铁为代表的有机铁具有生物学效价高、结构稳定、口服效果好和利于环保等优点,是当前铁添加剂研究的热点。本试验对江苏某猪场的哺乳期仔猪进行了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并研究了在母猪妊娠末期和哺乳期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添加剂对其繁殖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和铁贮的影响,以及对所产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评价不同铁剂对母猪和仔猪的应用效果,寻找出综合效果最佳的铁添加剂。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一、江苏某猪场哺乳仔猪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在江苏某猪场分别随机选取1日龄、1 1日龄和21日龄的仔猪各100头,采集全血和血清测定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数(RBC)、血清铁(SI)、铁蛋白(Fn)、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AST)指标,评价各日龄仔猪的贫血情况和铁营养水平。该场所有仔猪均在出生后的第3天耳后肌内注射右旋糖苷铁注射液。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未肌注补铁的1日龄仔猪(贫血率为23%),仔猪在补铁后的贫血率逐步降低,11日龄贫血率为13%,21日贫血率为2%;相较于1日龄仔猪,11日龄仔猪的RBC、SI和TSAT显着提高(P<0.05),TIBC显着降低(P<0.05),21 日龄仔猪的 HGB、HCT、RBC、SI、Fn 和 TSAT 显着提高(P<0.05),TIBC显着降低(P<0.05)。以上结果说明了给仔猪肌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仔猪的HGB、RBC和HCT,降低仔猪的贫血率,使机体的铁贮水平得到了提高,但补铁后仍有仔猪贫血发生,并且21日龄仔猪的血红蛋白水平没有达到NRC(2012)的仔猪铁含量充足的标准(HGB>100 g/L),因此该场的仔猪铁营养水平还需要提高以满足仔猪的健康生长需要。二、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的繁殖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和铁贮的影响试验二以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其繁殖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和铁贮的影响。选择共计49头预产期接近、胎次为2~4胎的妊娠后期母猪,分为7个组,每个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头母猪。组1不添加铁剂,为对照组,组2和组3在日粮中分别添加75mg/kg和150mg/kg(以铁计)的甘氨酸亚铁,组4和组5在日粮中分别添加75 mg/kg和150 mg/kg(以铁计)的富马酸亚铁,组6和组7在日粮中分别添加75mg/kg和150mg/kg(以铁计)的硫酸亚铁,试验期为预产期前28天及产后21天,共计49天,母猪分娩当天记录母猪繁殖性能并采集初乳和胎盘样品测定铁含量,分娩当天和分娩后第21天采集母猪血液样品,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能指标。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组4相比,组2、组3和组6显着提升了仔猪的初生重(P<0.05);分娩当天,组3母猪的血红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组3和组5母猪的红细胞压积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组2和组3母猪的血清Fn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分娩后第21天,组3母猪的血清TSAT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和组7(P<0.05);组2、组3和组5的母猪初乳铁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组3显着高于组6(P<0.05);整个试验期,各组母猪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总蛋白(TP)含量、白蛋白(ALB)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无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日粮中添加75 mg/kg的甘氨酸亚铁能有效提升母猪的机体铁贮水平、初乳铁含量和所产仔猪初生重;日粮中添加150 mg/kg的甘氨酸亚铁能有效提升母猪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机体铁贮水平、初乳铁含量和所产仔猪初生重,并且效果优于硫酸亚铁;母猪日粮中添加150 mg/kg的富马酸亚铁能显着提升母猪分娩当天的红细胞压积和初乳铁含量;日粮中添加铁剂对母猪的抗氧化性能没有产生显着影响。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日粮中添加150 mg/kg的甘氨酸亚铁对母猪应用效果最佳。三、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三以试验二的母猪所产仔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其子代仔猪在哺乳期的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期为仔猪的整个哺乳期(出生到断奶共计21天),该场所有仔猪均在出生后的第3天耳后肌内注射右旋糖苷铁注射液补铁。在仔猪出生后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称量体重,计算各组仔猪分别在各个日龄的均重和整个哺乳期的日增重(ADG),仔猪出生当天和出生后第21天采集仔猪全血测定血液生理指标,出生后第21天采集仔猪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指标。试验结果显示:仔猪在1日龄时,组2、组3和组6仔猪的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和组4(P<0.05),组3仔猪的体重显着高于组7(P<0.05);7日龄时,组2、组3和组5仔猪的体重显着高于组4(P<0.05);14日龄时,组2仔猪的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1日龄时,组2和组3仔猪的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组2仔猪的体重显着高于组7(P<0.05)。1日龄时,组3仔猪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1日龄时,组2仔猪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组3仔猪的血清SI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组2仔猪的血清Fn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组2和组3仔猪血清的Fn含量均显着高于组7(P<0.05);组3仔猪的血清TSAT值显着高于组7和对照组(P<0.05);组2和组3的仔猪血清IgG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组2的仔猪的血清IgG含量显着高于组6和组7(P<0.05),各组仔猪血清IgA含量、IgM含量、IL-2含量和TNF-α含量的差异不显着。试验结果说明母猪日粮中添加75 mg/kg和150mg/kg的甘氨酸亚铁,有效提高了仔猪的生长性能、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有效提高了 21日龄时仔猪的铁贮水平;有效提高了 21日龄时仔猪的血清IgG含量,改善了仔猪的免疫性能,并且添加水平为75mg/kg时效果要优于硫酸亚铁组。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三种添加剂中,母猪日粮中添加甘氨酸亚铁对仔猪的应用效果最佳,但不同添加水平之间的效果差异不大。
施再堂[4](2016)在《哺乳期仔猪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文中认为哺乳期仔猪死亡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导致养猪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仔猪在"初生、补饲、断奶"三个关键时期得到精心的照顾,才能获得最高的成活率、理想的断奶窝重和个体重,才能提高养猪效益。文章旨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哺乳期仔猪死亡的原因,提出哺乳仔猪培育的综合技术措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刘建国,惠军来[5](2012)在《母猪生态养殖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指明母猪生态养殖是指遵循猪的生长规律,采用生态技术措施,按照特定模式,严格限制药品投饲或注射以生产优质仔猪的母猪饲养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母猪的选育、科管、防病、用药、环境净化,提出选育优良品种、遵循生长自然规律、分阶段有重点管理、合理谨慎用药、做好环境治理等。
徐志彬,徐向晖[6](2011)在《鸡恶癖发生的原因》文中提出鸡恶癖也称啄癖、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代谢障碍所致的味觉异常综合症。各日龄、品种的鸡均能发生本病,尤以雏鸡、中鸡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和笼养鸡群发病率更高。鸡恶癖一旦出现,很快会蔓延整个鸡群,严重时发病率达80%以上,死亡率达50%。即使激发因素被消
王银钱,刘文科[7](2008)在《特种野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与家猪杂交改良后的一个野猪品种,保持了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特色的优点,又克服了野母猪仅在春季发情和人工圈养环境下不易管理等缺点.杂交野猪肉香味浓,营养丰富.其肉内所含的亚油酸是家猪肉的2.5倍.能增强女性肌肤润色,并有催奶的作用,并对于动脉硬化
张红英[8](2007)在《3种植物多糖抗猪蓝耳病病毒及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猪蓝耳病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PRRS)是由猪蓝耳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流产、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呼吸障碍为特征的高度传染性疾病。PRRSV感染导致猪免疫功能低下,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增加。目前PRRS几乎遍及世界各养猪国家,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使用PRRSV疫苗进行免疫预防。PRRSV弱毒苗免疫效果较好,但本身存在散毒危险,灭活苗虽然安全性较高,但由于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不完全,导致免疫效率不高,且PRRSV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可能会导致染毒猪长期持续性感染。因此提高疫苗免疫的保护性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作用是防制PRRSV感染的关键。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病毒等功能。本文选用板蓝根多糖(IRPS)、黄芪多糖(APS)和山药多糖(CYPS)分别进行了体外、体内抗病毒作用及免疫试验;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研究了其对PRRSV的免疫调节作用,初步揭示了3种植物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为PRRSV疫苗免疫增强剂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1.采用现代的微波处理与传统的水煎醇沉相结合的方法从板蓝根、黄芪、山药中提取植物多糖,并用观察细胞病变(CPE)和中性红法研究了它们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和山药多糖的提取率(g·kg-1)分别为59.1、37.4和53.6,糖含量(%)分别为56.7、65.8和73.5。APS对PRRSV感染具有显着的阻断作用(在0.391 mg·mL-1~0.049 mg·mL-1),在较高浓度时具有显着的直接杀灭作用(P<0.05)。IRPS对PRRSV感染具有显着的阻断作用(在0.196 mg·mL-1~0.024mg·mL-1安全浓度范围内)和直接杀灭作用(在较高浓度,P<0.05)。CYPS在高浓度区(0.196mg·mL-1~0.098 mg·mL-1)可以有效阻断PRRSV对细胞的感染作用,对PRRSV无直接杀灭作用。表明这3种植物多糖均可阻断PRRSV对Marc-145细胞的感染,但对侵入细胞后的PRRSV无抑制作用。2.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及溶血空斑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的3种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证实3种植物多糖均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溶血空斑及溶血素水平。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和山药多糖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最佳剂量分别为20 mg·kg-1、30 mg·kg-1和50 mg·kg-1。3.以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和山药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分别与PRRSV灭活苗、弱毒苗联合免疫仔猪,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猪血清中抗PRRSV抗体水平,结果发现,同一种多糖对不同类型的疫苗免疫增强作用不同,其效果和剂量密切相关。板蓝根多糖高剂量对PRRSV灭活苗、弱毒苗均能提高免疫抗体水平;低剂量板蓝根多糖能提高PRRSV灭活苗、降低PRRSV弱毒苗免疫抗体水平。黄芪多糖能显着提高PRRSV灭活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高剂量的效果较好;与PRRSV弱毒苗同时使用,能抑制PRRSV抗体产生,其抑制作用和剂量密切相关,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特别是在免疫的早期。山药多糖可显着提高PRRSV灭活苗免疫抗体水平,以低剂量效果较好,山药多糖与弱毒苗同时使用,会降低PRRSV抗体的水平。4.研究了板蓝根多糖、山药多糖和黄芪多糖对体外培养的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分泌一氧化氮(NO)、IL-2、IL-4和IFN-γ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多糖体外均能促进猪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黄芪多糖、山药多糖均能显着促进猪脾淋巴细胞NO的合成;板蓝根多糖高剂量抑制NO的合成,低剂量促进NO的合成。3种多糖均可提高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量,其中板蓝根多糖效果最好;3种多糖均有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L-4的功效,且黄芪多糖效果最好;3种多糖对IL-2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这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揭示了多糖免疫调节的机制。5.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3种多糖对PRRSV疫苗免疫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发现3种多糖和PRRSV灭活苗联合使用,均能促进猪CD3+细胞的增殖,其中以山药多糖和板蓝根多糖效果较好;3种多糖对CD4+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山药多糖低剂量组(CYPSL)、山药多糖高剂量组(CYPSH)和黄芪多糖高剂量组(APSH)效果较好;3种多糖均能促进猪CD8+细胞的增殖,其中以板蓝根多糖和山药多糖效果较好。3种多糖分别和PRRS弱毒苗联合使用,对猪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的影响不显着;免疫早期可促进猪外周血CD8+细胞的增殖,其中以板蓝根多糖和黄芪多糖效果较好。多糖和不同类型疫苗联合使用,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不同。6.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3种多糖分别与PRRSV弱毒苗联合使用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FN-γ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黄芪多糖和山药多糖与PRRSV弱毒苗联合使用在免疫的早期会抑制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FN-γmRNA的表达,而板蓝根多糖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FN-γmRNA表达的影响和剂量密切相关,高剂量可以提高表达而低剂量则抑制表达。这从核酸分子水平揭示了多糖免疫调节的机制。
董海燕,汪春乾[9](2007)在《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文中认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营养、饲养管理、热应激和疾病等。选留优秀后备种猪,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及时淘汰性能低的母猪,严格控制各类疾病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王清义[10](2005)在《淮南猪种质特性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研究河南地方优良猪种——淮南猪的种质特性,为淮南猪的保种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从1998-2004年在河南省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和光山县良种猪繁育场对淮南猪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繁殖、生长发育、肥育性能、肉质、生理生化常值、染色体组型、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适应性、行为特性和杂交利用等专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出了淮南猪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制定了综合选择指数,并在淮南猪选育中应用,受到良好效果。 一、淮南猪的主要种质特性 1.繁殖性能 淮南猪性成熟早,小母猪出现明显发情征兆的平均日龄为116.5±9.16天,体重为22.59±2.35kg,发情周期为20天,发情持续时间76.68h,妊娠期114.5天,情期受胎率达90%以上,母猪有效乳头数为16.164±1.42个。小公猪于82.45±5.06日龄开始出现性反应爬跨,体重为14.79±0.95kg。淮南猪繁殖力较强,平均窝产仔数13.48±2.42头,产活仔数12.344-2.08头,初生重0.994±0.16kg,初生窝重12.15±2.01kg,断奶头数10.98±1.60头。母猪泌乳性能好,母性强,哺育率89%。根据综合繁殖性能表现,淮南猪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属于繁殖性能较高的品种。 2.生长发育淮南猪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等指标在3月龄以前公母猪无明显差异,4月龄以后母猪的体重和体尺逐渐大于公猪。后备猪6月龄公猪体重41.28±3.23kg,母猪体重45.08±3.86kg;公猪体长88.37±4.2cm,母猪体长90.69±4.36cm;公猪体高51.73±3.94cm,母猪体高53.04±4.42cm。增重高峰公猪在151~180日龄,母猪在211~240日龄。胴体组织的早熟顺位为骨—皮—肉—脂,体躯各段的早熟顺位是蹄—头—腰—腿臀—颈胸。其体型大小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居中等。 3.育肥性能与胴体品质育肥期日增重375.182±40.26g,屠宰率为70.738%,瘦肉率为49.075%,眼肌面积23.328±3.752cm2,含脂率为33.50%,与多数地方猪种含脂率相当。育肥猪适宜屠宰体重90kg左右,适宜屠宰期8月龄,饲料转化率3.84:1。淮南猪肉质优良,肉色3.5为正常鲜红色,大理石纹3.5,肌肉脂肪分布为理想分布,PH值6.3~6.5属正常范围,无PSE肉。 4.生理生化常值10项正常生理指标均在国内外报道的正常的范围以内,性别间无显着差异(P>0.05)。11项血液生化指标中,有5项在后备猪(2月龄)育肥猪(6月龄)和成年种猪存在组间差异(P<0.05或P<0.01=。所有生化指标在公母两性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 5.适应性 淮南猪适应性好,表现为对当地气候有较好的适应性,耐粗饲能力强。通过对比试验,淮南猪在粗纤维含量达9%~12%高粗纤维日粮条件下能保持正常生长。通过对气候因子分析,极度高温和低温对母猪繁殖性能有不良影响,正常年度冬季气温对淮南猪重要繁殖性状影响不大。湿度、降水量对淮南猪繁殖性状影响不大。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淮南猪的616份血清进行了猪瘟和口蹄疫抗体水平的检测,猪瘟免役合格率为82.60%,口蹄疫免役合格率为77.89%,跟踪检测20组猪瘟、口蹄疫母源抗体,结果显示,断奶前仔猪的猪瘟、口蹄疫抗体水平与对应母猪保持一致,断奶后20~30日,其抗体水平逐步衰减至免疫保护临界线上。 6.染色体组型淮南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为2n=38。Ag-NORs和C带存在多态性。 7.经济性状的遗传特性淮南猪繁殖性状中除总乳头数达中等遗传力外,其它性状均属于低遗传力。所有估测值均在国内外猪种估测范围之间,但高于国外猪种与我国地方猪种接近。总产仔数等8个繁殖性状的重复力都属于低重复力,繁殖性能间窝性状的相关都较强,窝性状与个体性状(如初生头重,断奶头重)存在负的遗传相关,乳头性状与繁殖性状存在一定相关。6月龄体长、体高、胸围、管围的遗传力为中等遗传力,2月龄和6月龄遗传力较低。2月龄和6月龄重与各性状间均有较高的正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月同体性状多数达到中等遗传力以上,肥育期日增重与胭体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几乎都是负值;月同体长与胭体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强正相关。 8.杂交优势以淮南猪为母本无论是二元杂交还是三元杂交都有较好的杂种优势。与杜洛克,长白和大白进行二元杂交,杜淮组是二元杂交的最佳组合。该组合体重达90kg时,日增重442.449,屠宰率72.15%,瘦肉率59.13%,饲料转化率3.58:1。利用淮南母猪与长白,杜洛克进行三元杂交,体重达90kg时平均日增重557.5鲍,瘦肉率59.97%,屠宰率72.14%,饲料转化率3 .40:1。二、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特性利用研究 1.制定了淮南猪断奶窝重综合选择指数制定了以断奶窝重(y)为直接选择性状,断奶头数(x4)和断奶个体重(xs)作为辅助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公式为: I=o.1408y一o.9649x4一l.5579x5 2.提出了评定母猪繁殖力的方法指数公式为:y二y一6.1003(x一9.4286)I=4.6053xl+o.4832y (1)(2)l为繁殖力指数,x为断奶头数,xl为产活仔数,y为校正断奶窝重,y为断奶窝重 3.制定了6月龄体重综合选择指数公式为: I=O.OZOly一0.O108xz+o.0173x2I为选择指数,y为6月龄体重,xl为体长,xZ为胸围 4.建立了淮南猪瘦肉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公式为: y== 1 .9162+0.0717x一+0.3993x2+0.0937x3y瘦肉量估计值,xl月同体长,xZ为后腿重,x3为眼肌面积关
二、二元杂交母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元杂交母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贵州从江香猪资源发掘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仔猪早期断奶措施的优缺点 |
2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因素和功能 |
2.1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 |
2.2 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
2.3 肠道微生物的功能 |
3 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 |
3.1 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的定义、步骤和应用 |
3.2 猪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的潜力及注意事项 |
4 益生菌制剂 |
4.1 益生菌制剂的定义及分类 |
4.2 益生菌制剂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
4.3 益生菌制剂防治腹泻的研究进展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贵州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从江香猪肠道细菌16S rD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测序数据分析 |
3.2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
3.3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细菌区系物种组成的变化规律 |
3.4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真菌区系物种组成的变化规律 |
3.5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细菌区系功能的变化规律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贵州从江香猪比长×大二元杂交商品猪有更强的早期断奶腹泻抗性 |
3.2 将从江香猪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长×大二元杂交仔猪肠道内可显着缓解长×大二元杂交仔猪的腹泻程度 |
3.3 细菌16S rD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高通量测序深度分析 |
3.4 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beta多样性和alpha多样性发生转变 |
3.5 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仔猪肠道细菌区系的COG和KEGG代谢功能发生转变 |
3.6 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仔猪肠道细菌区系的物种组成(门、纲、目、科和属水平)发生转变 |
3.7 微生物种水平分析筛选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 |
3.8 灌服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可显着缓解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程度 |
3.9 Gassericin A对于L.gasseri LA39介导的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是必需的 |
3.10 Gassericin A可结合在早期断奶仔猪空肠上皮细胞和IPEC-J2细胞质膜上 |
3.11 Gassericin A处理可显着增加IPEC-J2细胞肠液吸收相关蛋白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表达 |
3.12 Gassericin A可显着增加早期断奶仔猪和无菌小鼠的空肠上皮细胞肠液吸收相关蛋白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表达 |
3.13 Gassericin A通过与IPEC-J2细胞质膜上的KRT19蛋白互作来调节肠液分泌与吸收 |
3.14 Gassericin A通过激活细胞内mTOR介导的PDEs活性来调节IPEC-J2细胞的肠液吸收和分泌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腹泻抗性相关微生物调节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灌服 L.frumenti可显着改善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上皮屏障功能 |
3.2 L.frumenti对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上皮物理、化学和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 |
3.3 L.frumenti对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2)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猪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前言 |
2 氧化应激 |
2.1 氧化应激的概念 |
2.2 氧化应激的发生及抗氧化系统 |
2.3 氧化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
3 过氧化氢酶 |
3.1 过氧化氢酶的分子结构 |
3.2 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
3.3 过氧化氢酶制剂 |
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4.1 国外研究动态 |
4.2 国内研究动态 |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日粮与试验设计 |
2.3 试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
2.4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腹泻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腹泻率的影响 |
5 结论 |
第三章 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免疫性能和肠道结构形态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
2.2.1 试验设计 |
2.2.2 饲养管理 |
2.3 试验指标和测定方法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免疫性能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
3.3 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
3.4 断奶仔猪结肠内容物微生物含量和pH |
4 讨论 |
4.1 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断奶仔猪免疫性能的影响 |
4.2 对十二指肠的影响 |
4.3 对空肠的影响 |
4.4 对回肠的影响 |
4.5 对结肠微生物及pH的影响 |
5 结论 |
第四章 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泌乳母猪泌乳性能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动物和设计 |
2.3 试验日粮组成 |
2.4 饲养管理 |
2.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5.1 母猪的泌乳量测定 |
2.5.2 母猪背膘厚测定 |
2.5.3 母猪乳成分测定 |
2.5.4 血浆抗氧化指标测定 |
2.6 数据统计与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添加过氧化氢酶对泌乳母猪背膘损失的影响 |
3.2 添加过氧化氢酶对长大二元杂交哺乳母猪泌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
3.3 添加过氧化氢酶对哺乳母猪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4 添加过氧化氢酶对哺乳仔猪体重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哺乳母猪泌乳性能的影响 |
4.2 过氧化氢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
5 结论 |
第五章 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怀孕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动物与设计 |
2.3 基础日粮的组成与营养水平 |
2.4 主要测定指标 |
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胚胎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3.3 其他指标 |
3.4 经济效益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母猪和仔猪应用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与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微量元素铁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
1 微量元素铁的生理功能 |
1.1 合成血红蛋白运输氧 |
1.2 合成肌红蛋白发挥氧储存的功能 |
1.3 构成机体必需的酶而发挥多种生理作用 |
1.4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
1.5 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 |
1.6 铁的毒性 |
2 微量元素铁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和代谢 |
2.1 微量元素铁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转运 |
2.2 微量元素铁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
3 猪对微量元素铁的需要量 |
4 影响动物对铁吸收的因素 |
4.1 动物的年龄和种类 |
4.2 动物胃肠道的健康 |
4.3 铁的来源和性质 |
4.4 机体内铁的状态 |
5 铁的缺乏与过量 |
5.1 缺铁性贫血 |
5.2 铁过量引起的动物铁中毒 |
第二章 铁添加剂在猪生产上的应用进展 |
1 第1代铁添加剂 |
1.1 第1代铁添加剂的特点 |
1.2 第1代铁添加剂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
2 第2代铁添加剂 |
2.1 第2代铁添加剂的特点 |
2.2 第2代铁添加剂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
3 第3代铁添加剂 |
3.1 第3代铁添加剂的特点 |
3.2 第3代铁添加剂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江苏某猪场哺乳仔猪缺铁性贫血的调查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和仪器 |
1.2 调查方法和测定指标 |
1.3 仔猪缺铁性贫血的判定标准 |
1.4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日龄仔猪的贫血率 |
2.2 不同日龄仔猪的血液红细胞指标测定结果 |
2.3 不同日龄仔猪的血清SI、Fn、TIBC和TSAT测定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的繁殖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和铁贮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1.2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
1.4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2 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母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添加剂对母猪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4 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母猪铁贮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母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母猪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4 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母猪铁贮的影响 |
第五章 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1.2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1.4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仔猪免疫性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添加剂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仔猪免疫性能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4)哺乳期仔猪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哺乳期仔猪死亡的原因分析 |
1.1 冻死、饿死 |
1.2 压死、踩死 |
1.3 病死 |
1.4 其它原因死亡 |
2 哺乳仔猪培育的综合技术措施 |
2.1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
2.2 “抓三食、过三关” |
2.3 疾病控制 |
2.4 防止僵猪 |
3分析与讨论 |
3.1 在养猪生产中, 仔猪年龄越小, 死亡率越高, 尤其出生后7日内为最多,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所以, 加强初生仔猪7天内的保温、防压护理, 这是第一个关键时期。从出生后10~25 d, 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 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 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 营养需要量不断增加, 应及时喂料。 |
(5)母猪生态养殖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合理选育 |
2 科学饲管 |
2.1 养好后备猪 |
2.1.1 限饲科管、保证体质。 |
2.1.2 注意查情、适时配种。 |
2.2 养好妊娠母猪 |
2.2.1 单圈饲养。 |
2.2.2 合理饲养。 |
2.2.3 适当运动。 |
2.2.4 控制小环境。 |
2.3 养好哺乳母猪 |
2.3.1 分娩前的准备, 在母猪分娩前8~10天准备好产舍。 |
2.3.2 分娩期护理, 做好接产准备, 接产人员消毒手臂, 剪短指甲, 戴上消毒手套。 |
2.3.3 产后护理, 母猪产后0. |
2.3.4 断奶前调整, 仔猪断奶前3~5天, 逐渐减少母猪精料和多汁料的喂量。 |
3 疾病防治 |
3.1 重视传染病免疫 |
3.2 抓好常见病治疗 |
3.3 杜绝寄生虫病发生 |
4 谨慎用药 |
5 环境净化 |
(6)鸡恶癖发生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 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 |
2 饲养管理不当 |
3 患有寄生虫病 |
4 其他因素 |
(8)3种植物多糖抗猪蓝耳病病毒及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植物多糖的免疫增强和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
一、植物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 |
1.多糖对免疫器官的作用 |
2.多糖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
3.多糖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4.多糖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影响 |
5.多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6.多糖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7.多糖对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 |
7.1 对cAMP、cGMP信息系统的影响 |
7.2 对一氧化氮的影响 |
7.3 对钙离子转导的影响 |
二、植物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
1.体内抗病毒作用 |
2.体外抗病毒作用 |
第二章 猪蓝耳病病毒研究进展 |
一、病原学特性 |
1 PRRSV一般特性 |
2 PRRSV基因组结构 |
3 PRRSV的抗原性 |
二、流行病学 |
1 流行情况 |
2 流行病学特点 |
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四、诊断方法 |
1 抗原检测 |
2 血清学抗体检测 |
五、PRRSV免疫学研究 |
1 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
2 体液免疫 |
3 细胞免疫 |
4 免疫抑制 |
六、PRRS的防制 |
第二部分 3种植物多糖抗PRRSV及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
第三章 3种植物多糖的提取及抗PRRSV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药材 |
1.1.2 细胞株与毒株 |
1.1.3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1.1.3.1 提取多糖用试剂 |
1.1.3.2 细胞培养用试剂 |
1.1.4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山药多糖的提取 |
1.2.2 板蓝根、黄芪多糖的提取 |
1.2.3 多糖含量的测定 |
1.2.3.1 标准曲线的制作 |
1.2.3.2 含量测定 |
1.2.4 3种植物多糖在Marc-145细胞上安全浓度测定 |
1.2.5 PRRSV毒力测定-TCID_(50) |
1.2.6 植物多糖对PRRSV的阻断作用测定 |
1.2.7 植物多糖对PRRSV抑制作用的测定 |
1.2.8 植物多糖对PRRSV的直接杀灭作用测定 |
1.2.9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3种植物多糖的提取率和净含量 |
2.2 3种植物多糖在Marc-145细胞上安全浓度测定结果 |
2.3 3种植物多糖对PRRSV的阻断作用测定结果 |
2.4 3种植物多糖对PRRSV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 |
2.5 3种植物多糖对PRRSV的直接杀灭作用测定结果 |
3 讨论 |
3.1 多糖的提取、测定方法 |
3.2 多糖的抗PRRSV作用 |
第四章 3种植物多糖的最佳免疫剂量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植物多糖 |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1.3 动物及分组处理 |
1.4 溶血素的测定 |
1.5 溶血空斑的测定 |
1.6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溶血素和溶血空斑的变化 |
2.2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 |
3 讨论 |
3.1 3种多糖对小鼠溶血素及溶血空斑形成的影响 |
3.2 3种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的影响 |
3.3 3种多糖的免疫剂量 |
第五章 3种植物多糖对PRRSV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
一、植物多糖对PRRSV灭活苗免疫抗体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植物多糖 |
1.1.2 疫苗 |
1.1.3 试验动物 |
1.1.4 PRRSV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 |
1.2 方法 |
1.2.1 动物分组接种 |
1.2.2 血样采集 |
1.2.3 血清ELISA抗体检测 |
1.2.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灭活苗免疫猪血清中的ELISA抗体测定结果 |
3 小结和讨论 |
3.1 多糖对PRRSV灭活疫苗免疫抗体的影响 |
3.2 多糖剂量对灭活苗抗体水平的影响 |
3.3 PRRSV灭活苗抗体产生规律 |
二、植物多糖对PRRS弱毒苗免疫抗体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植物多糖 |
1.1.2 疫苗 |
1.1.3 试验动物 |
1.1.4 PRRSV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 |
1.2 方法 |
1.2.1 动物分组接种 |
1.2.2 血样采集 |
1.2.3 血清ELISA抗体检测 |
1.2.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PRRSV弱毒苗免疫猪血清中的ELISA抗体测定结果 |
3.小结和讨论 |
3.1 多糖剂量对PRRSV弱毒苗抗体水平的影响 |
3.2 多糖对PRRSV弱毒苗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
3.3 PRRSV弱毒苗免疫抗体产生规律 |
3.4 同一多糖对不同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
第六章 植物多糖对培养的猪淋巴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和NO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药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猪脾脏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
1.2.2 淋巴细胞培养及检测 |
1.2.3 淋巴细胞分泌NO、NOS和诱导型NOS(iNOS)含量的测定 |
1.2.3.1 NO含量的测定 |
1.2.3.2 NOS和诱导型NOS(iNOS)含量的测定 |
1.2.4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测定 |
1.2.4.1 猪淋巴细胞分泌IL-2含量的测定 |
1.2.4.2 猪淋巴细胞分泌IL-4含量的测定 |
1.2.4.3 猪淋巴细胞分泌IFN-γ含量的测定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2.1.1 板蓝根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2.1.2 山药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2.1.3 黄芪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 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淋巴细胞分泌NO以及NOS、iNOS活力的影响 |
2.3 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淋巴细胞分泌IL-2的影响 |
2.4 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淋巴细胞分泌IL-4的影响 |
2.5 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3.2 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淋巴细胞分泌NO的影响 |
3.3 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3.3.1 黄芪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3.3.2 板蓝根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3.3.3 山药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3.4 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方法 |
第七章 3种植物多糖对PRRSV疫苗免疫猪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一、3种植物多糖对PRRSV灭活苗免疫猪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植物多糖 |
1.1.2 疫苗 |
1.1.3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 |
1.1.4 试验动物分组免疫 |
1.2 方法 |
1.2.1 血样采集 |
1.2.2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对外周血CD3~+淋巴细胞的影响 |
2.2 对外周血CD4~+淋巴细胞的影响 |
2.3 对外周血CD8~+淋巴细胞的影响 |
2.4 对外周血CD4~+/CD8~+比值的影响 |
3.小结和讨论 |
3.1 多糖对接种PRRSV灭活苗时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
3.2 猪的T淋巴细胞亚群 |
二、3种植物多糖对PRRSV弱毒苗免疫猪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植物多糖 |
1.1.2 疫苗 |
1.1.3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 |
1.1.4 试验动物分组 |
1.2 方法 |
1.2.1 血样采集 |
1.2.2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对外周血CD3~+淋巴细胞的影响 |
2.2 对外周血CD4~+淋巴细胞的影响 |
2.3 对外周血CD8~+淋巴细胞的影响 |
2.4 对外周血CD4~+/CD8~+比值的影响 |
2.5 弱毒疫苗免疫组与非免疫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
3 小结和讨论 |
3.1 多糖对PRRSV弱毒苗免疫猪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3.2 PRRSV弱毒苗免疫组与非免疫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
第八章 3种植物多糖对PRRSV免疫猪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mRNA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多糖与PRRSV疫苗 |
1.2 主要试剂 |
1.3 琼脂糖电泳用溶液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1.5 实验动物分组 |
1.6 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分离 |
1.7 总RNA的提取 |
1.8 cDNA的合成(反转录) |
1.9 PCR引物的设计 |
1.10 RT-PCR |
1.11 定量方法 |
1.12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RNA纯度测定 |
2.2 基因的扩增 |
2.3 IFN-γmRNA表达量的变化 |
3 小结与讨论 |
3.1 RT-FQ-PCR方法 |
3.1.1 RT-FO-PCR分类 |
3.1.2 RT-FQ-PCR的定量方法 |
3.2 PRRSV弱毒疫苗免疫对IFN-γmRNA表达的影响 |
3.3 多糖对IFN-γmRNA表达的影响 |
3.4 IFN-γmRNA的表达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论文研究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 |
(9)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因素 |
1.1 遗传因素 |
1.1.1 公母猪品种 |
1.1.3 染色体畸变及其他遗传因素 |
1.2 营养因素 |
1.2.1 维生素 |
1.2.1.1 维生素A及其前体β-胡萝卜素 |
1.2.1.2 叶酸 |
1.2.1.3 核黄素 |
1.2.1.4 维生素E |
1.2.1.5 生物素 |
1.2.1.6 胆碱 |
1.2.1.7 泛酸 |
1.2.1.8 维生素C |
1.2.2 微量元素 |
1.2.2.1 铁 |
1.2.2.2 铬 |
1.2.2.3 硒 |
1.2.3 能量 |
1.2.4 左旋肉碱 |
1.3 饲养管理方面的因素 |
1.4 热应激 |
1.5 繁殖障碍疾病 |
1.5.1 蓝耳病 |
1.5.2 细小病毒病 |
1.5.3 伪狂犬病 |
1.5.4 流行性乙型脑炎 |
1.6 胎次 |
2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措施 |
2.1 选留 (购) 优秀的后备种猪 |
2.1.1 种公猪的选留 (购) |
2.1.2 种母猪的选留 (购) |
2.2 及时淘汰性能低的母猪 |
2.3 保持良好的胎次结构 |
2.4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
2.4.1 后备母猪 |
2.4.1.1 饲养 |
2.4.1.2 管理 |
2.4.1.3 初配月龄及初配体况 |
2.4.2 妊娠母猪 |
2.4.2.1 妊娠前期 |
2.4.2.2 妊娠中期 |
2.4.2.3 妊娠后期 |
2.5 适时配种 |
2.6 缩短产仔间隔 |
2.6.1 仔猪早期断奶 |
2.6.2 仔猪寄养 |
2.6.3 诱导发情 |
2.7 加强环境控制 |
2.8 严格控制各类疾病 |
2.9 合理利用种公猪 |
2.9.1 正确确定种公猪的初配年龄 |
2.9.2 合理确定种公猪的使用强度 |
2.9.3 保证公猪合理的日粮 |
2.9.4 适当运动 |
2.9.5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
(10)淮南猪种质特性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世界性猪种资源危机及国外猪种种质特性的研究与利用 |
1.1 世界性猪种资源危机 |
1.2 国外猪种的种质特性及对我国猪种的影响 |
2 我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的研究与利用概况 |
2.1 我国地方猪种资源概况 |
2.2.我国地方猪种资源的发掘 |
2.3 我国地方猪种资源的评估 |
2.4.我国地方猪种类型及种质特性 |
2.5 我国地方猪种质特性的研究现状 |
3 淮南猪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
3.1 淮南猪的品种地位 |
3.2 产区自然条件 |
3.3 品种形成历史 |
3.4 淮南猪部分种质特性 |
3.5 淮南猪种质的研究与保护现状 |
第二章 淮南猪繁殖、生长与肥育性能的研究 |
1 淮南猪繁殖性能的测定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与结论 |
2 淮南猪生长与肥育性能的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2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淮南猪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 |
1 淮南猪繁殖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与结论 |
2 淮南猪生长发育与胴体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淮南猪染色体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染色体记数 |
2.3 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 |
2.4 C带带型 |
3 讨论 |
3.1 家猪染色体组型的标准化问题 |
3.2 Ag-NORs的多态性 |
3.3 C带多态性 |
第五章 淮南猪的适应性研究 |
1 淮南猪血液生理生化常值的测定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与结论 |
2 淮南猪耐粗饲性饲养试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2.2.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与结论 |
3 气候生态因子对淮南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4 淮南猪猪瘟、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5 淮南猪肌肉寄生虫病调查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第六章 淮南猪行为特性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自然生态条件 |
1.2 试验场地 |
1.3 淮南猪性行为特性的研究 |
1.4 淮南猪分娩行为特性的研究 |
1.5 淮南猪哺乳期若干行为特性的研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淮南猪的性行为 |
2.2 淮南猪的分娩行为 |
2.3 淮南猪哺乳期若干行为特性 |
第七章 淮南猪肉质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八章 淮南猪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二元杂交试验猪的选择与编组 |
1.2 三元杂交试验猪的选择与编组 |
1.3 试验时间 |
1.4 饲养管理 |
1.5 称重 |
1.6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二元杂交效果 |
2.2 三元杂交效果 |
3 讨论与结论 |
3.1 最佳杂交组合 |
3.2 杂交效果的评价 |
第九章 淮南猪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利用的研究 |
1 淮南猪断奶窝重综合选择指数的制定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与结论 |
2 淮南猪六月龄体重综合选择指数的制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2.结果与分析 |
3 评定母猪繁殖力方法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与结论 |
4 淮南猪肥育与胴体性状的聚类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与结论 |
5 应用多元回归方程和列线图估测淮南猪瘦肉量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回归方程的建立 |
5.3 多元回归方程的验证 |
5.4 估测瘦肉量的列线图 |
5.5 结论与讨论 |
第十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二元杂交母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贵州从江香猪资源发掘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胡军.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2]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对猪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D]. 吴金原.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3]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铁剂对母猪和仔猪应用效果的研究[D]. 周志.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哺乳期仔猪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施再堂. 畜禽业, 2016(02)
- [5]母猪生态养殖的几个问题[J]. 刘建国,惠军来.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06)
- [6]鸡恶癖发生的原因[J]. 徐志彬,徐向晖. 养殖技术顾问, 2011(07)
- [7]特种野猪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A]. 王银钱,刘文科. 冀农杯2008“绿色奥运”科技论文集, 2008
- [8]3种植物多糖抗猪蓝耳病病毒及免疫增强作用研究[D]. 张红英. 河南农业大学, 2007(03)
- [9]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 董海燕,汪春乾. 现代畜牧兽医, 2007(02)
- [10]淮南猪种质特性的研究与应用[D]. 王清义.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