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菌生佐治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罗俊成[1](2007)在《浓香型白酒糟醅中芽孢杆菌属细菌的分类鉴定和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白酒的生产以泥窖窖池为基础,窖池中的多种微生物,特别是栖息于酒醅中的微生物左右着酒的产量和品质。细菌是窖池发酵三大菌群之一,浓香型白酒浓郁的香气主要来源于发酵中后期的酯化增香期,而芽孢杆菌在这个时期大量增殖,成为酒醅的主要优势菌群。本研究的酒醅样品取四川某国家名酒厂市内老酒坊窖池,双轮底生产工艺,发酵正常;分析样品为窖池中心糟醅(窖顶以下150-175cm,中心75cm以内)样品,每次取3点混合均匀作为一个分析样品,取样时间为入窖发酵、发酵一周、发酵四周、发酵七周、发酵十周,共5次。首先采用常规的鉴定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把分离到的菌株划分类群:最后,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验证常规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各类群的代表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的流程如下:提取用常规方法鉴定后各类群代表的菌株基因组DNA,利用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16S rDNA,并通过分子克隆等过程测定各类群的代表菌株16S rDNA全序列,最后对测得的序列进行Blast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首先通过细菌形态学特征的观察,检出芽孢杆菌属细菌69株,然后参考生理生化实验分析,将69株菌划分为五大类群。再经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分析,确定样品中芽孢杆菌属细菌有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其中芽孢杆菌其中以地衣芽孢杆菌(30.43%)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7.53%)为主,但优势种群不太明显。最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环状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其他芽孢杆菌在进化上分为不同的支系,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整体来说窖池酒醅中的芽孢杆菌属细菌有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梁启美[2](2005)在《中药源芽孢杆菌的资源发掘及抗霉菌菌株的筛选》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对中药源芽孢杆菌进行了数值分类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立了它们的系统发育地位。同时,本研究进行了抗棉花黄、枯萎病的中药源芽孢杆菌的资源发掘。 从101种中药中分离得到307株芽孢杆菌,并进行了保藏。对全部菌株进行了103表型性状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得到的芽孢杆菌和本实验室齐东梅同学分离得到的503株芽孢杆菌进行了数值分类。结果表明,全部菌株在55%的相似水平上聚在一起;在66%的相似水平上分为两个大群:群Ⅰ和群Ⅱ;在75%的相似水平上又分为7个亚群。亚群1到亚群7的中心菌株分别是B292、B178、V255、B24、B84、V382和V362。 对数值分类亚群1、2、4、5的中心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4株中心菌株菌与芽孢杆菌属各模式种的相似性水平较高,而与其他各属模式种的相似性水平较低。B178、B292和B84以91%的相似水平位于一个大的系统发育分支内。B178与处于同一系统发育分支的Bacillus cereus的相似性达99%。B292与处于同一系统发育分支的各种的相似性达98%,与Bacillus subtilis的相似性达100%。B84以91%的相似水平与这个大的发育分支的芽孢杆菌属的其他菌株聚在一起。B24以89%的相似水平与Bacillus clarkii和Bacillus alcalophilus聚在一起。 从307株中药源芽孢杆菌中筛选得到3株对4种棉花黄、枯萎病原真菌均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B110、B184和B216。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数值分类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三者均为枯草芽孢杆菌。
齐东梅[3](2005)在《药食源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及枯草芽孢杆菌H110抑菌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已有研究者对乳酪、口服药品、极端环境和土壤来源芽孢杆菌进行了分类和资源调查研究,但尚未有对中药源芽孢杆菌进行分类和资源研究的报道。通过分类研究揭示药食源芽孢杆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地位,对深入发掘、保存及合理利用芽孢杆菌种质资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数值分类、16S rDNA全序列分析等分类方法,对分离自中药和食品的芽孢杆菌进行了分类鉴定,掌握它们的表型特征和系统发育学关系,初步建立药食来源的芽孢杆菌菌种资源信息库;同时,筛选出一批对6株病原细菌和7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其中5株有较强抑菌活性,测定了这5株菌的部分蛋白特性。此外,对菌株H110产抑菌蛋白进行纯化和分子量测定,并研究了该菌对苹果梨采后青霉病和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对836株来自255种中药和32种食品的芽孢杆菌菌株进行了104个表型特征的测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分类,结果表明:在75%的相似性水平上,测定菌株被分成7个群。对数值分类聚类群1-7的中心菌株进行了基于16S rDNA全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并与GenBank中的已知菌进行比较,确定了各群的系统发育学地位。将结果与Ash等人1991年所做的芽孢杆菌16s rRNA系统发育图相比较,结果表明,群1、2、3、4、6和7对应的中心菌株H285、H24、H53、H128、V362和V382均位于基因群Group1中;群5的中心菌株H84位于基因群Group2中。 基于16S rDNA序列所做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药食源芽孢杆菌各聚类群隶属丁芽孢杆菌属。群1和群2的中心菌株H285和H24同Bacillus cereus位于一个分支中,它们同Bacillus cereus的相似性分别为93%和92%。群3和群4的中心菌株H53和H128同Bacillus vallismortis、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聚在一起。群6和群7的中心菌株V382和V362同Bacillus subtilis位于一个分支中,它们同Bacillus subtilis的相似性分别为93%和96%。位于Group2的中心菌株H84,同Bacillus fusiformis和Sporosarcina globispora聚在一个分支中,同这两个种的相似性分别为97%和90%。 以7株植物病原真菌作为指示菌,筛选出29株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其中以H110抑菌活性最强。枯草芽孢杆菌H110产粗蛋白经SephadexTM G-75柱层析后,得到两个蛋白峰,峰Ⅰ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峰Ⅱ基本无活性。采用SDS-PAGE变性电泳检测到活性蛋白H110-Ⅰ有两条蛋白带,分子质量分别为50kD和29kD。以H110为生防菌株,测定了它对苹果梨青霉病和黑斑病的抑制效果。该菌的4种处理(培养液、滤液、菌悬液和蛋白粗提液)对这两种真菌病害均有抑制作用,防病效果是由菌体和胞外抗菌蛋白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抗菌蛋白。
杨馨[4](2002)在《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
王云峰,王红英,赵卫东[5](2000)在《促菌生佐治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促菌生对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的 6 8例患儿 ,随机分为促菌生治疗组 37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促菌生口服。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 3d治愈率 (分别为 86 .49%、94.5 9% )比对照组 (分别为 5 4.84%、70 .97% )显着提高 (X2 =8.39,X2 =6 .94,均 P<0 .0 1) ;治疗组治愈天数 (2 .17± 0 .6 0 ) d比对照组 (3.5 1± 0 .79) d明显缩短 (t=7.88,P<0 .0 1)。结论 促菌生治疗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 ,疗效满意。
二、促菌生佐治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促菌生佐治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浓香型白酒糟醅中芽孢杆菌属细菌的分类鉴定和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1 芽孢杆菌分类的历史 |
2 芽孢杆菌的分类现状 |
2.1 现有芽孢杆菌属概况 |
2.2 芽孢杆菌属 |
2.3 芽孢杆菌分类方法由传统分类向多相分类演变 |
3 芽孢杆菌的系统发育 |
4 芽孢杆菌分类鉴定研究概况 |
5 芽孢杆菌分类鉴定的方法 |
5.1 分类鉴定特征的选择 |
5.2 表型的方法 |
5.3 遗传学方法 |
6 芽孢杆菌的资源发掘与实际应用 |
6.1 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6.2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6.3 在食品加工和保鲜中的应用 |
6.4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6.5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6.6 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
6.7 在环保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菌株的分离纯化和分类 |
1 实验材料 |
1.1 菌株来源 |
1.2 主要培养基 |
1.3 主要生理生化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菌株的分离纯化和保存 |
2.2 菌株形态特征的观察 |
2.3 菌株主要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芽孢杆菌的来源 |
3.2 芽孢杆菌的分离 |
3.3 菌株类群的划分 |
第二章 浓香型白酒糟醅中芽孢杆菌属细菌16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 |
1 材料与设备 |
1.1 分析材料 |
1.2 主要设备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芽孢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2.2 16S rDNA片段的PCR扩增及纯化 |
2.3 PCR产物的克隆 |
2.4 16S rDNA片段的序列测定 |
2.5 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总DNA的提取 |
3.2 16S rDNA片段的PCR扩增及纯化 |
3.3 PCR产物的克隆 |
3.4 序列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果简介 |
(2)中药源芽孢杆菌的资源发掘及抗霉菌菌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芽孢杆菌的特征应用 |
1.2 芽孢杆菌分类的历史及现状 |
1.3 细菌分类方法 |
1.4 芽孢杆菌资源的研究进展 |
1.5 棉花黄、枯萎病防治研究现状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中药源芽孢杆菌的分离及保藏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3 结论 |
第三章 中药源芽孢杆菌的性状测定和数值分类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3 结论 |
第四章 中心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结论 |
第五章 抗棉花黄、枯萎病的中药源芽孢杆菌的资源发掘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3 结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药食源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及枯草芽孢杆菌H110抑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芽孢杆菌分类的历史 |
1.2 芽孢杆菌的分类现状 |
1.2.1 现有芽孢杆菌(bacilli)属概况 |
1.2.2 芽孢杆菌属和从中分离出的新属 |
1.2.3 非芽孢杆菌属分离的新属 |
1.2.4 芽孢杆菌分类方法由传统分类向多相分类演变 |
1.3 芽孢杆菌的系统发育 |
1.4 芽孢杆菌分类鉴定研究概况 |
1.5 芽孢杆菌分类鉴定的方法 |
1.5.1 分类鉴定特征的选择 |
1.5.2 表型的方法 |
1.5.3 遗传学方法 |
1.6 芽孢杆菌抗菌蛋白的研究现状 |
1.6.1 细菌素 |
1.6.2 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 |
1.6.3 其它抗菌蛋白 |
1.6.4 芽孢杆菌抗菌蛋白的生防作用 |
1.7 芽孢杆菌的资源发掘与实际应用 |
1.7.1 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1.7.2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1.7.3 在食品加工和保鲜中的应用 |
1.7.4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1.7.5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1.7.6 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
1.7.7 在环保中的应用 |
1.8 立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
1.8.1 立题背景 |
1.8.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菌株来源 |
2.2.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2.2.3 培养基 |
2.2.4 芽孢杆菌的分离 |
2.2.5 菌株的纯化和保存 |
2.2.6 革兰氏染色 |
2.2.7 菌体形态特征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芽孢杆菌的来源 |
2.3.2 芽孢杆菌的分离 |
2.3.3 芽孢杆菌的菌落形态 |
2.3.4 革兰氏染色结果及菌体形态 |
2.4 讨论 |
2.4.1 芽孢杆菌的来源 |
2.4.2 需氧芽孢杆菌的分离 |
2.4.3 革兰氏染色 |
第三章 表型性状分析和数值分类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材料 |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3.2.3 方法 |
3.3 实验结果处理 |
3.3.1 性状编码 |
3.3.2 相似性计算 |
3.3.3 相关性分析 |
3.3.4 聚类方法 |
3.3.5 表观群中心菌株的确定 |
3.3.6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供试芽孢杆菌对盐、碱性条件和温度的耐受性 |
3.4.2 供试芽孢杆菌对染料、化学试剂和抗生素的抗性 |
3.4.3 供试芽孢杆菌的全同性状 |
3.4.4 数值分类结果分析 |
3.4.5 中心菌株的确定 |
3.4.6 药食源芽孢杆菌数值分类聚类群的性状描述 |
3.4.7 鉴别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3.4.8 数值分类聚类群的鉴别特征 |
3.5 讨论 |
第四章 药食源芽孢杆菌聚类群的系统发育分析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菌株 |
4.2.2 模板的制备 |
4.2.3 PCR扩增及测序 |
4.3 分析与讨论 |
4.3.1 各菌群中心菌株的16S rDNA全序列测定结果 |
4.3.2 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序列相似性比较 |
4.3.3 芽孢杆菌聚类群与中药和食品的关系 |
第五章 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抗菌蛋白特性 |
5.1 前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材料 |
5.2.2 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抑制肠道致病菌芽孢杆菌的筛选 |
5.3.2 拮抗病原真菌芽孢杆菌的筛选 |
5.3.3 拮抗芽孢杆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
5.3.4 拮抗芽孢杆菌蛋白粗提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
5.3.5 蛋白粗提液对温度和蛋白酶的稳定性 |
5.3.6 H110产抗菌蛋白的纯化 |
5.3.7 活性蛋白H110-Ⅰ的分子量 |
5.4 讨论 |
第六章 芽孢杆菌H110对苹果梨采后青霉病和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
6.1 前言 |
6.2 材料和方法 |
6.2.1 拮抗芽孢杆菌H110的鉴定 |
6.2.2 拮抗菌H110及处理液的制备 |
6.2.3 H110的抑菌谱测定 |
6.2.4 H110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6.2.5 H110对梨采后青霉病和黑斑病的抑制作用 |
6.2.6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芽孢杆菌H110的鉴定 |
6.3.2 拮抗芽孢杆菌H110的抑菌作用 |
6.3.3 拮抗芽孢杆菌H110对青霉和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6.3.4 芽孢杆菌H110对苹果梨青霉、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
6.4 讨论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实验中所用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附录2 芽孢杆菌菌株表型特征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促菌生佐治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 果 |
2.1 疗效判定标准 |
2.2 治疗结果 |
3 讨 论 |
四、促菌生佐治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浓香型白酒糟醅中芽孢杆菌属细菌的分类鉴定和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D]. 罗俊成. 四川大学, 2007(05)
- [2]中药源芽孢杆菌的资源发掘及抗霉菌菌株的筛选[D]. 梁启美.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3]药食源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及枯草芽孢杆菌H110抑菌特性研究[D]. 齐东梅.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4]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J]. 杨馨. 儿科药学, 2002(01)
- [5]促菌生佐治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疗效观察[J]. 王云峰,王红英,赵卫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