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衡枣高速公路东阳渡湘江大桥主桥150m连续梁悬浇施工监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虎[1](2019)在《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及应用》文中提出文章是将A大桥主桥的施工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针对对应的施工环节流程、施工控制技术都展开了全面、详细地探究和分析,以期大桥施工得以顺利的展开,为大桥开通后的正常通车打下扎实的基础。本项施工控制主要的研究结论包括下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挠度控制在全桥施工控制当中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的比较分析就能够知道,各阶段张拉—初张拉和浇筑—初浇筑理论计算值和实际测量值间的偏差是极小的。利用控制参数误差分析和修正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大跨径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模拟施工过程正装分析所得的数据结果是非常精准可靠的。第二:应力控制可以很好地反应出各个施工阶段中预应力的施加实际效果。实测的应力数值表明本桥的预应力张拉是可靠的。通过理论数据值和实际测量数值的比较情况可知,目前桥梁内部应力监控还是比较理想的,是符合相关的设计规范要求的,而且在监控过程中也未曾发现其余的异常状况。第三:绝对标高对成桥线形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于桥梁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承前启后的过度的合理性判定都有影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收缩变化是受到很多方面外界因素的影响。本文在进行实际分析的时候,针对绝对标高和设计标高进行数据对比所得结果表明其基本符合预期是设计要求。
云中亮[2](2018)在《研究高速公路T梁施工监理》文中认为针对高速公路桥梁经常使用的预制T梁上部结构,本文结合贵州省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白腊坎至黔西西段预应力混凝土(PC)连续T梁工程实际情况,分别对施工准备阶段和正式施工阶段的监理重点、内容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为保证T梁施工质量,发挥监理预期奠定良好基础。
张书豪[3](2016)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及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攀枝花干坝塘大桥主桥工程为依托,对其主桥部分四跨连续变截面箱梁进行施工控制,跟踪每个施工环节,以实现其成桥线形和结构内力。通过对攀枝花干坝塘大桥主桥进行施工控制,并结合施工现场的经验,得出如下结论:(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时,由于材料的弹性模量、材料容重、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系数以及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桥梁结构各施工阶段的实际测量值都将会与设计值存在偏差,因此为确保施工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2)根据对各个施工阶段结构的应力和挠度的测量数据的分析,实测应力挠度与理论计算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表明攀枝花干坝塘大桥成桥后的结构线形及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能满足运营要求。(3)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应该应力控制、线性控制等方面着手进行控制,其中又以应力控制为辅,线形控制为主。(4)通过攀枝花干坝塘大桥主桥的施工控制工作,为了解和掌握该类型桥梁的结构行为提供了有益经验。
阿卜杜拉[4](2014)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力学特性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摘要: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作为交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迅速展。在40-200米跨径范围内,无论是从结构受力特性还是经济性角度考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常常成为较理想的桥型。因此,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65m+100m+65m)的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目前的施工技术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及连续梁桥施工技术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计算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调研和论述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状况的包括阿富汗在内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之后简单介绍了该桥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展现了本论文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设计计算理论及分析方法。(2)根据现有设计规范和经验拟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计算模型,计算分析全桥的内力与变形情况,包括悬臂施工阶段时各T构内力和挠度变化情况。分析研究了不同合拢顺序方案对全桥施工以及运营阶段应力和线形的影响情况,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3年、10年的应力和挠度变形情况,根据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得出了有益的结论。(3)简单阐述了中国铁路桥涵和公路桥涵的温度荷载的规定,还阐述了美国规范、英国规范、澳大利亚规范、新西兰规范、法国规范等对温度荷载模式的规定,结合上述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温度应力与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总结了温度变化下连续梁桥的变化趋势。(4)研究了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支架浇筑法、预制安装法、悬臂施工法、顶推施工法、转体施工法等。主要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悬臂施工技术,包括对悬臂浇筑挂篮施工段、边跨支架现浇段、合拢段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和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支架施工、模板安装、钢筋施工、预应力张拉施工及预应力管道施工等各阶段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介绍。对合拢段的临时锁定的结构措施和施工方法也进行了研究。
匡镇[5](2013)在《带Y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Y墩连续刚构桥造型新颖美观,在普通连续刚构桥的基础上还具有可削减墩顶负弯矩、降低梁高、缩短计算跨径等优点。然而其较复杂的结构形式也对桥梁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内外关于Y墩连续刚构桥的施工工法、施工监控的研究及工程应用较少,Y墩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及Y墩混凝土开裂控制等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本文结合万家丽北路捞刀河大桥工程,对Y型墩连续刚构桥的施工及监控、二次张拉锚具的长期预应力损失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对全桥完成了有限元全过程模拟分析,然后在施工过程中对主梁挠度、控制截面应力等参数进行测试,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对施工进行评估和修正。目前该桥已经有半幅完成合龙,结果表明,监控成功有效。从捞刀河大桥Y型墩的施工难点和重点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一套Y墩施工关键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外撑内拉支撑体系和混凝土分段浇筑技术,并概括总结了这些技术的优点。通过对Y墩的施工全过程受力分析,科学的指导了Y墩的施工,并较好的实现了Y墩的开裂控制和线形控制。为研究二次张拉低回缩竖向预应力锚具的短期和长期预应力损失,对捞刀河大桥上5束竖向预应力筋进行了张拉过程全过程测试,并对其中3束进行了有效预应力长期观测。根据时步法,采用轴向受压柱计算模型,对竖向预应力损失理论值进行了计算,各试验筋长期损失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说明采用二次张拉锚具的竖向预应力长期性能良好。笔者通过对万家丽北路捞刀河大桥施工监控、Y墩开裂控制及竖向预应力监测,分析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应力混凝土Y墩刚构桥施工关键技术。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与思考。
汪琴[6](2013)在《基于多Agent的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大力发展交通基础建设的今天,桥梁建设工程任务艰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以其受力性能好、抗震能力强、造型多变等优点成为众多桥梁设计者的首选桥型。虽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悬臂浇筑施工方法在我国也已逐渐成熟,其造价低、施工速度快、设备少、工序简单、占用较小的桥位空间等诸多优点给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建设带来不少便利,但是在梁桥建设任务重、工期紧和梁桥结构不断创新的背景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悬臂浇筑施工的弱势不得不引起施工控制者的关注。随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跨度增大、墩位增高、平顺性要求越发严格,亟需对梁桥施工中的受力状态、影响因素、施工误差、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加强控制。本文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系统,在充分利用多Agent系统的智能性的基础上,能实现对大跨连续梁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安全和线形等的全面控制,并建立施工控制工作的分布式协同模式,提高了梁桥施工控制的效率。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对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找出梁桥施工系统基于多Agent的优化优势和方法,从而根据多Agent的基本概念,建立大跨连续梁桥多Agent施工控制系统。该系统较传统的施工控制具有明显的智能性,能真正实现梁桥的自适应控制。该系统还包含工程数据库、知识库和施工状态分析模块,大大提高了梁桥施工控制数据处理效率。系统中还提出了梁桥自适应控制与预测控制相结合的施工控制方法,能综合分析影响梁桥施工状态的各种参数因素或非参数因素,增强了施工控制决策的可靠性。(2)在大跨连续梁桥多Agent施工控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多Agent理论和实时控制理论,对梁桥施工控制系统进一步完善,提出基于多Agent的大跨连续梁桥施工实时控制流程。对梁桥施工控制系统的施工现场监测、施工仿真分析、施工状态分析、参数识别与施工预测这四个子系统进行Agent分工,建立梁桥施工控制的个体Agent内部结构,并明确各项施工控制工作的流程和协作关系,有利于施工控制系统与施工控制实际操作的结合。提出梁桥施工控制的保证措施,以确保施工控制系统的流畅运行。(3)研究了基于误差修正的施工状态分析方法。对施工现场监测数据建立施工预警分析,在第一时间对梁桥的施工状态进行初步判断,看是否严重超出施工控制范围。在对梁桥施工状态的进一步分析中,提出了梁桥结构变形监测参数和结构应力监测参数的温度效应修正方法和剪力滞效应修正方法,将经过温度修正和剪力滞修正后的结构变形值和应力值与施工仿真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判断梁桥的线形状态和内力状态。基于误差修正的施工状态分析方法较传统的方法更合理,现场的施工监测工作也可不用刻意选择环境温度来进行,减少了施工监测对梁桥正常施工的影响。(4)基于对参数识别与施工预测的常用方法的分析,建立了参数典型相关分析和GRNN的梁桥施工参数识别方法,以及灰色神经网络、遗传神经网络和组合预测模型的施工预测方法。参数典型相关分析能分析出同时对结构应力和结构变形影响显着的设计参数,提高了参数识别的效率。GRNN、灰色神经网络和遗传神经网络都是基本BP神经网络的优化模型,具有更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容错性和鲁棒性。施工组合预测模型在综合几种预测方法的优点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施工预测精度,且在本文的工程实践中其应用效果得到了证实。(5)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在习均大桥的施工控制中初步实现了大跨连续梁桥多Agent施工控制系统,其智能性也有所体现。结合参数识别与施工预测的优化方法,习均大桥的施工控制精度得到了保证,并已成功合龙。
庞志华[7](2008)在《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底崩裂破坏处治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连续刚构桥是目前我国运用较为广泛和成熟的桥型之一。由于设计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引起相关人员足够的重视,部分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在中跨合拢段张拉底板预应力筋时底板发生了崩裂破坏。所以,崩裂破坏原因、应对措施、加固维修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首先,本文对目前我国出现的连续刚构桥梁底崩裂病害情况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从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及桥梁结构受力特性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崩裂破坏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其次,以某实桥为依托,阐述崩裂破坏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和检测结果。根据实际桥梁的损伤情况,建立平面杆系和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原结构复算、损伤前的分析、底板开孔局部分析、底板崩脱后局部分析;从构造角度出发,分析了结构损伤后预应力筋的应力损失和普通钢筋的受力状态;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底板崩裂破坏过程,并得出相应结论。最后,结合检测和计算的分析结果,通过全桥施工仿真计算和各施工阶段的应力比较分析,对所提出的两套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并选用最优的修复方案,同时还对所选方案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钟鸣[8](2008)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裂缝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在近二三十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内外桥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具有抗扭刚度大、整体性好、能承受正负弯距、施工方法成熟且易为工程单位掌握等优点。但是,在已建成的桥梁中,有相当数量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施工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裂缝,严重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对箱梁的计算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列出了箱梁不同部位所产生的各种裂缝,简略分析了出现这些裂缝的成因。2.以成彭立交桥加固维修前的裂缝病害检测报告和静动载试验报告为依据,对该桥存在的主要工程质量问题进行简要论述。3.以成彭立交桥为例,分析得出桥梁主要病害和产生原因。
冯伟琳[9](2007)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对施工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结合现代预测控制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的知识,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灰色施工控制系统以及GM(1,1)模型的建模过程。通过建立的连续梁桥结构计算模型,对施工各阶段的位移和内力进行计算,利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对桥梁悬臂施工控制的重要环节——立模标高计算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影响结构线形控制的诸因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一般采用悬臂法施工,为了确保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使成桥后的结构线形及应力符合设计要求以及连续梁桥结构在营运阶段的安全,对桥梁的施工控制技术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新安江大桥桥梁施工控制的实践,证明了灰色施工控制系统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崔学武[10](2007)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蓬勃发展,目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悬臂拼装、悬臂浇筑、简支变连续和顶推法。对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技术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整个工程的造价等问题。因此,在桥梁施工中,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法,正确地进行施工预测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与灰色模型的控制,为灰色控制,它以系统行为数据为采集信息,按新陈代谢原理,建立GM(1,1)模型,用所建的模型预测系统行为的发展,即预测未来的行为数据,然后将行为预测值与行为给定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系统的超前控制值,这种控制行为称为灰色预测控制。这种控制方法具有实时性好、较强的适应性,同时方法简单,精确度高,还可进行多变量控制等特点。 本论文以衡阳东阳渡湘江大桥为工程实例,首先采用ANSYS有限元模型模拟悬臂施工过程,进行前进分析计算,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进行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为施工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其次应用灰色预测控制系统对施工各阶段立模标高进行了有效的预测。
二、衡枣高速公路东阳渡湘江大桥主桥150m连续梁悬浇施工监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衡枣高速公路东阳渡湘江大桥主桥150m连续梁悬浇施工监理(论文提纲范文)
(1)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施工控制的内容和发展趋势 |
1.2.1 施工控制的内容 |
1.2.2 桥梁施工控制的发展趋势 |
1.3 影响施工控制的因素 |
1.4 监控方法研究评述 |
第二章 结构分析原理与方法 |
2.1 结构分析特点 |
2.2 前进分析 |
2.2.1 原理与方法 |
2.2.2 徐变、收缩计算分析 |
2.3 倒退分析 |
2.3.1 倒退分析 |
2.3.2 徐变倒退分析 |
第三章 施工控制模型与现场监测系统 |
3.1 工程概况 |
3.1.1 设计标准 |
3.1.2 主梁结构 |
3.2 施工控制方法与最优控制计算 |
3.2.1 控制计算模型的建立 |
3.2.2 最优控制理论的采用 |
3.3 施工监测系统 |
3.3.1 概述 |
3.3.2 挠度监测方法 |
3.3.3 应力监测 |
3.3.4 温度监测 |
3.3.5 设计参数测定 |
第四章 施工控制的实现与结果 |
4.1 施工控制的实现 |
4.1.1 控制流程 |
4.1.2 控制系统 |
4.1.3 参数调整 |
4.1.4 实桥施工控制 |
4.2 施工控制的结果 |
4.2.1 零号块标高观测 |
4.2.2 预抛高控制成果 |
4.2.3 挠度控制结果 |
4.2.4 高程控制成果 |
4.2.5 应力控制结果 |
4.2.6 温度控制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研究高速公路T梁施工监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施工阶段监理 |
1.1 钢筋施工 |
1.2 钢绞线施工 |
1.3 模板施工 |
1.4 灌注施工 |
1.5 张拉施工 |
1.6 压浆施工 |
2 结束语 |
(3)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
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 |
1.2.1 大跨度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的重要性 |
1.2.2 现阶段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基本原则 |
1.3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研究发展与现状 |
1.4 本论文的工程背景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理论与基本原理 |
2.1 施工控制的目的 |
2.2 施工控制的原则 |
2.3 施工控制的结构分析方法 |
2.3.1 结构有限元计算理论 |
2.3.2 结构计算方法 |
2.4 施工控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
2.4.1 结构参数 |
2.4.2 施工工艺 |
2.4.3 施工监测 |
2.4.4 结构计算分析模型 |
2.4.5 温度变化 |
2.4.6 材料收缩、徐变 |
2.5 施工控制系统和组织结构 |
2.5.1 建立施工监控、监测的控制体系 |
2.5.2 施工监控、监测的组织体系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方法和内容 |
3.1 施工控制的方法 |
3.1.1 开环控制法 |
3.1.2 闭环控制法 |
3.1.3 最大宽容度法 |
3.1.4 自适应控制法 |
3.2 施工控制的现场测试 |
3.2.1 实际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 |
3.2.2 实际施工中的荷载参数 |
3.2.3 实际截面几何参数 |
3.2.4 挂篮刚度 |
3.2.5 实际环境参数 |
3.3 施工控制的内容 |
3.3.1 应力监测 |
3.3.2 线形监测 |
3.3.3 物理测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施工控制的计算预测、误差分析、调整和信息传递体系 |
4.1 施工控制的计算预测、误差分析和调整 |
4.1.1 施工控制初期的设计复核计算 |
4.1.2 施工进程中施工模拟的结构实时分析 |
4.1.3 施工控制计算参数的实时识别、修正 |
4.1.4 测试数据的组织管理及分析评价工作 |
4.1.5 其它施工控制计算工作 |
4.2 施工控制信息传递体系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干坝塘连续梁桥计算模型及设计复核 |
5.1 工程概况 |
5.2 施工控制初期的设计复核计算 |
5.2.1 计算依据 |
5.2.2 计算荷载参数 |
5.2.3 结构材料参数 |
5.3 主桥计算模型 |
5.4 计算内容及控制条件 |
5.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5.5.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
5.5.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5.5.3 持久状况构件应力验算 |
5.5.4 施工过程中构件应力验算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干坝塘连续梁桥的控制及分析评价 |
6.1 主梁预拱度及立模标高的控制 |
6.2 桥跨合龙的控制 |
6.3 施工过程控制截面应力的控制 |
6.4 关于气温及日照温差的影响 |
6.5 成桥状态的控制 |
6.6 干坝塘大桥主桥施工控制技术结论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4)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力学特性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发展概述 |
1.2 国内外梁桥的发展现状 |
1.2.1 阿富汗梁桥的发展 |
1.2.2 中国梁桥的发展 |
1.2.3 其他国家梁桥的发展阶段 |
1.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特点 |
1.4 梁桥的发展趋势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计算分析 |
2.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分析 |
2.1.1 恒载内力计算分析 |
2.1.2 结构活载内力计算分析 |
2.1.3 内力组合计算分析 |
2.1.4 预应力筋的配筋和应力计算分析 |
2.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空间计算分析 |
2.2.1 箱梁空间计算分析方法 |
2.2.2 有限元计算分析的基本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力学性能的分析 |
3.1 依托工程方案设计 |
3.1.1 方案选择的优势 |
3.1.2 主要尺寸拟定的依据 |
3.1.3 材料强度 |
3.1.4 桥梁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3.2 悬臂施工过程的应力和变形分析 |
3.2.1 施工阶段应力状况分析 |
3.2.2 施工阶段线形变化分析研究 |
3.2.3 施工阶段各节段端点挠度变化 |
3.2.4 全桥设计预拱度的计算分析 |
3.3 全桥合拢顺序研究分析 |
3.3.1 合龙方案次序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2 收缩徐变三年后应力和挠度的影响分析 |
3.3.3 收缩徐变十年后应力和挠度的影响分析 |
3.3.4 运营阶段应力和挠度影响分析 |
3.3.5 合拢方案分析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温度应力与变形研究 |
4.1 温度应力与变形的理论基础 |
4.2 中国和其它各国温度应力与变形的计算模式比较分析 |
4.2.1 中国几种规范的温度荷载图式对比分析 |
4.2.2 美国规范的温度荷载图式规定 |
4.2.3 英国规范的温度荷载图式规定 |
4.2.4 澳大利亚规范的温度荷载图式规定 |
4.2.5 新西兰规范的温度荷载图式规定 |
4.2.6 法国规范的温度荷载图式规定 |
4.3 温度应力计算与分析 |
4.4 温度变形计算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5.1 梁桥的施工方法其特点 |
5.1.1 支架浇筑法 |
5.1.2 预制安装法 |
5.1.3 悬臂施工法 |
5.1.4 顶推施工法 |
5.1.5 转体施工法 |
5.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悬臂施工技术研究 |
5.2.1 悬臂浇筑施工工艺流程 |
5.2.2 零号块施工法 |
5.2.3 挂篮安装及行走方法和步骤 |
5.2.4 混凝土浇筑与预应力张拉的施工技术分析 |
5.2.5 悬臂浇筑施工的监测与控制 |
5.2.6 合龙段施工方法 |
5.2.7 结构体系转换的施工方法 |
5.2.8 桥梁结构施工控制的方法 |
5.3 边跨支架现浇段施工技术方法研究 |
5.3.1 边跨现浇施工工艺流程 |
5.3.2 边跨支架施工方法 |
5.3.3 模板、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工程 |
5.4 合拢段施工技术的方法研究 |
5.4.1 合拢段施工要点 |
5.4.2 合拢段临时锁定的结构设计措施 |
5.4.3 合拢段施工方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带Y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研究现状 |
1.3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 Y 墩连续刚构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1.4 钢绞线竖向预应力损失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捞刀河大桥施工监控 |
2.1 概述 |
2.2 工程概况 |
2.3 施工监控的目的、意义及目标 |
2.3.1 施工监控的目的 |
2.3.2 施工监控的意义 |
2.3.3 施工监控的目标 |
2.4 施工监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2.4.1 施工监控的基本原理 |
2.4.2 控制方法——大跨桥梁施工的“灰色”控制系统 |
2.4.3 大跨桥梁施工的灰色预测控制系统简介 |
2.4.4 预测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及算法 |
2.4.5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
2.4.6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灰色预测控制系统 |
2.5 施工监控的内容 |
2.5.1 施工循环内的主要工况 |
2.5.2 施工监测的主要内容 |
2.5.3 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 |
2.5.4 测点布置 |
2.5.5 施工监控注意事项 |
2.6 理论运行轨迹计算 |
2.6.1 位移计算结果 |
2.6.2 应力计算结果 |
2.7 施工监控结果 |
2.7.1 位移监控结果 |
2.7.2 应力监控结果 |
2.7.3 监控结果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Y 型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3.1 概述 |
3.2 捞刀河大桥 Y 型墩概况 |
3.3 Y 型墩施工关键技术介绍 |
3.3.1 “外撑内拉”支撑体系 |
3.3.2 混凝土分段浇筑技术 |
3.3.3 技术优点概述 |
3.4 外撑内拉支撑体系有限元计算分析 |
3.4.1 模型的建立 |
3.4.2 外部支架强度与刚度验算 |
3.4.3 内拉系统施工阶段拉力调整量的有限元分析 |
3.5 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测 |
3.5.1 监测内容与测点布置 |
3.5.2 监测结果及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竖向预应力筋短期和长期损失观测 |
4.1 概述 |
4.2 张拉过程及预应力短期损失测试 |
4.2.1 测点选取及测试装置 |
4.2.2 预应力张拉及短期测试过程 |
4.2.3 短期测试结果 |
4.2.4 一次张拉锚圈口摩阻损失分析 |
4.2.5 锚固回缩损失分析 |
4.3 预应力长期损失测试及结果分析 |
4.3.1 预应力长期损失实测结果 |
4.3.2 预应力长期损失理论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多Agent的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
1.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的特点 |
1.1.3 大跨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的重要性 |
1.1.4 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基本方法 |
1.1.5 现阶段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基本原则 |
1.2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研究发展与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1 现有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系统的不足 |
1.3.2 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研究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基于多Agent的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系统模型 |
2.1 引言 |
2.2 Agent的概念 |
2.2.1 Agent的定义 |
2.2.2 个体Agent基本结构 |
2.2.3 多Agent的动态协调 |
2.2.4 多Agent系统的工作机理 |
2.3 大跨连续梁桥多Agent施工控制系统模型 |
2.3.1 大跨连续梁桥施工现场监测主要程序 |
2.3.2 大跨连续梁桥施工状态偏差分析 |
2.3.3 基于多Agent的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系统模型结构 |
2.4 大跨连续梁桥施工多Agent实时控制流程 |
2.4.1 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Agent分工 |
2.4.2 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个体Agent内部结构 |
2.4.3 基于多Agent大跨连续梁桥施工实时控制流程 |
2.5 施工控制保证措施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误差修正的施工状态分析 |
3.1 施工预警分析 |
3.2 梁桥施工中的温度效应分析 |
3.2.1 混凝土连续梁桥温度场的影响因素 |
3.2.2 温度场计算方法 |
3.2.3 温差应力计算理论 |
3.2.4 施工阶段温度效应分析 |
3.2.5 施工控制的温度影响控制 |
3.2.6 温度效应分析Agent内部结构 |
3.3 梁桥施工中的剪力滞效应分析 |
3.3.1 剪力滞效应的概念 |
3.3.2 剪力滞分析意义 |
3.3.3 剪力滞效应分析理论和方法 |
3.3.4 施工阶段的剪力滞效应分析 |
3.3.5 剪力滞效应分析Agent内部结构 |
3.4 基于误差修正的结构变形分析 |
3.4.1 结构变形分析方法 |
3.4.2 结构变形分析Agent内部结构 |
3.5 基于误差修正的结构应力分析 |
3.5.1 测量数据修正 |
3.5.2 结构应力分析Agent内部结构 |
3.6 本章小结 |
4 参数识别与施工预测方法优化 |
4.1 概述 |
4.1.1 常用方法简介 |
4.1.2 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
4.1.3 本文建立分析方法的思路 |
4.2 参数识别方法优化 |
4.2.1 参数典型相关分析 |
4.2.2 基于GRNN参数识别 |
4.3 施工状态预测方法优化 |
4.3.1 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方法 |
4.3.2 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预测方法 |
4.3.3 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4.3.4 基于组合预测的施工预测方法 |
4.4 施工调整 |
4.4.1 结构允许偏差范围 |
4.4.2 参数识别与施工预测的关系 |
4.4.3 施工调整原则 |
4.5 本章小结 |
5 实例工程应用分析 |
5.1 工程简介 |
5.2 施工控制过程 |
5.2.1 准备工作 |
5.2.2 系统实现及应用 |
5.2.3 施工控制计算细节 |
5.2.4 恶劣天气环境下的施工控制 |
5.3 施工控制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7)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底崩裂破坏处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预应力连续刚构发展状况 |
1.1.1 连续刚构的特点 |
1.1.2 连续刚构的发展状况 |
1.2 国内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底崩裂破坏综述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底崩裂破坏分析及对策 |
2.1 箱梁底板崩裂原因分析 |
2.1.1 力学机理分析 |
2.1.2 有限元数值模拟 |
2.1.3 设计和施工原因分析 |
2.2 箱梁底板崩裂破坏防治措施 |
2.2.1 设计方面的防治措施 |
2.2.2 施工方面的防治措施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底崩裂事故的处理 |
3.1 崩裂事故的预警与处置方案 |
3.2 某桥崩裂事故的调查分析 |
3.2.1 现场施工情况 |
3.2.2 外观检查和测试情况 |
3.3 崩裂箱梁原结构复算 |
3.3.1 结构复算依据 |
3.3.2 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 |
3.3.3 损伤前后各工况计算 |
3.3.4 结构复算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底崩裂加固方案比选 |
4.1 加固设计原则 |
4.2 加固方案设计 |
4.2.1 加固方案拟定 |
4.2.2 分析计算 |
4.2.3 方案综合比选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底崩裂修复施工组织设计 |
5.1 工程概况 |
5.2 施工总体安排 |
5.3 施工方案 |
5.3.1 主要工序施工工艺 |
5.3.2 施工步骤 |
5.3.3 重点、难点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案 |
5.4 施工保证措施 |
5.4.1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5.4.2 工期保证措施 |
5.5 冬季施工保温防护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8)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裂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预应力连续箱梁桥的结构特征 |
1.3 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裂缝的机理分析 |
2.1 裂缝和挠度的基本概念和成因 |
2.2 箱梁裂缝的分类及其产生原因 |
2.2.1 顶板裂缝 |
2.2.2 腹板裂缝 |
2.2.3 底板裂缝 |
2.2.4 横隔板裂缝 |
2.2.5 齿板预应力曲线段和锚固区裂缝 |
2.3 收缩和徐变、预应力以及施工的影响 |
2.4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原则 |
第3章 箱梁裂缝成因分析 |
3.1 箱梁裂缝成因分析 |
3.1.1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
3.1.2 截面尺寸 |
3.1.3 箱梁高度 |
3.1.4 腹板厚度 |
3.1.5 温度应力 |
3.1.6 孔跨布置 |
3.1.7 基础不均匀沉降 |
3.1.8 剪力滞效应 |
3.1.9 箱梁畸变 |
3.1.10 混凝土材料性能 |
3.1.11 非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
3.1.12 钢筋锈蚀 |
3.1.13 冻胀大气 |
3.1.14 混凝土收缩 |
3.1.15 施工工艺 |
3.2 小结 |
第4章 成彭立交桥的荷载试验及病害成因分析 |
4.1 工程背景 |
4.2 检测和试验目的及依据 |
4.2.1 检测和试验目的 |
4.2.2 检测和试验依据 |
4.3 静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1 应力测试结果 |
4.3.2 挠度测试结果 |
4.4 动载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1 自振特性 |
4.4.2 S主线试验跨跨中截面动应变影响线 |
4.5 激振试验 |
4.6 成彭立交桥主要病害及原因分析 |
第5章 评估计算 |
5.1 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
5.2 评估方法 |
5.3 S主线评估计算 |
5.4 B匝道评估计算 |
5.5 C主线评估计算 |
5.6 A匝道评估计算 |
5.7 分析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
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现状 |
1.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及特点 |
1.4 施工控制的重要性 |
1.5 我国桥梁施工控制的现状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桥梁施工控制技术方法和体系 |
2.1 施工控制的目的和内容 |
2.2 施工控制的方法和原则 |
2.3 桥梁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方法 |
2.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方法 |
2.5 施工控制系统与组织机构建立 |
2.6 影响施工控制效果的因素 |
2.7 施工监测 |
2.8 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监测 |
第三章 桥梁施工控制误差调整理论及参数识别 |
3.1 桥梁施工控制误差调整理论 |
3.2 参数识别与修正 |
3.2.1 待辨参数的确定 |
3.2.2 参数的识别 |
3.2.3 参数敏感性分析 |
3.3 误差调整方法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灰色系统理论在桥梁施工控制中的应用 |
4.1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4.1.1 GM模型的机理和特点 |
4.1.2 灰色关联分析 |
4.1.3 数据生成 |
4.2 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 |
4.2.1 GM(1,1)模型 |
4.2.2 GM(1,1)模型的精度检验 |
4.2.3 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误差来源 |
4.3 灰色系统理论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的应用 |
第五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实例 |
5.1 工程概况 |
5.2 新安江大桥结构内力分析 |
5.3 新安江大桥监测系统 |
5.3.1 箱梁挠度监测 |
5.3.2 应力监测 |
5.3.3 温度场观测 |
5.3.4 观测时间与分工 |
5.4 施工节段立模标高的确定 |
5.5 参数识别与实施调控 |
5.5.1 参数识别 |
5.5.2 影响参数的预测及调控的方法 |
5.6 线形控制实施及结果 |
5.7 应力控制实施及结果 |
5.8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绪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10)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连续梁施工控制方法综述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 |
2.1 引言 |
2.2 建模方法 |
2.2.1 等效荷载法 |
2.2.2 实体力筋法 |
2.3 ANSYS中钢筋混凝土单元介绍 |
2.3.1 SOLID65单元 |
2.3.2 LINK8简介 |
2.4 小结 |
第三章 灰色预测控制系统 |
3.1 概述 |
3.2 预测控制的基本理论 |
3.2.1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
3.2.2 预测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 |
3.3 预测模型的建立 |
3.3.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3.3.2 灰色理论中几个重要的定义和命题 |
3.3.3 灰色模型(Gray Model)的建立 |
3.4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过程参考轨迹的确定 |
3.4.1 参考轨迹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
3.4.2 前进分析法 |
3.4.3 立模标高理论值的确定 |
3.5 参数识别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 |
4.1 概述 |
4.2 衡阳东阳渡湘江大桥工程概况 |
4.3 衡阳东阳渡湘江大桥施工控制的内容、目的与原则 |
4.3.1 施工控制的目的与内容 |
4.3.2 施工控制的原则 |
4.4 衡阳东阳渡湘江大桥施工控制计算分析 |
4.5 立模标高的预测 |
4.5.1 立模标高的分项预测 |
4.5.2 立模标高的直接预测 |
4.6 施工检测 |
4.6.1 变形测试 |
4.6.2 应力应变测试 |
4.7 施工控制的实施 |
4.7.1 灰色预测控制系统示意图 |
4.7.2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流程图 |
4.7.3 施工控制的具体实施过程 |
4.8 灰色预测控制系统的应用 |
4.8.1 立模标高的分项预测 |
4.8.2 立模标高的直接预测 |
4.9 衡阳东阳渡湘江大桥主桥的控制结果 |
4.9.1 挠度、标高分析与控制 |
4.9.2 内力分析与控制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衡枣高速公路东阳渡湘江大桥主桥150m连续梁悬浇施工监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及应用[D]. 杨虎. 长安大学, 2019(07)
- [2]研究高速公路T梁施工监理[J]. 云中亮.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8(09)
- [3]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及工艺研究[D]. 张书豪.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7)
- [4]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力学特性与关键技术研究[D]. 阿卜杜拉.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3)
- [5]带Y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关键技术研究[D]. 匡镇. 湖南大学, 2013(05)
- [6]基于多Agent的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汪琴. 武汉大学, 2013(10)
- [7]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底崩裂破坏处治方法研究[D]. 庞志华. 长安大学, 2008(08)
- [8]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裂缝研究[D]. 钟鸣. 西南交通大学, 2008(12)
- [9]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研究[D]. 冯伟琳.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5)
- [10]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D]. 崔学武. 同济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