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

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

一、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何永恒,冯国军,刘大军,刘畅,杨晓旭,闫志山[1](2021)在《菜豆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研究》文中指出为明确不同生长类型菜豆花芽分化及生长发育、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以蔓生菜豆‘将军’和矮生菜豆‘热那亚’为材料,比较发育前期菜豆各阶段开始及持续时间,测定绝对生长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光合指标,观察花芽分化规律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热那亚’苗期和花期持续时间分别比‘将军’少15天和10天;‘热那亚’出苗后15天内绝对生长速率是‘将军’的2.14倍,‘将军’的花期是‘热那亚’的2.12倍;‘热那亚’在出苗后15天开始花芽分化,比‘将军’早2~3天,且该品种多数花芽集中在10天完成分化和发育,比‘将军’缩短一半的时间;‘热那亚’花芽分化期蛋白质含量显着低于‘将军’,花期显着高于‘将军’;但‘热那亚’各时期光合指标均显着高于‘将军’。研究发现,矮生菜豆‘热那亚’花芽分化早,花期短,生长速率先高后低,变化速率较快,且光合速率高于同时期蔓生菜豆‘将军’,可为矮生蔓生菜豆合理种植提供参考。

王悦[2](2021)在《生物降解地膜水蒸气阻隔性能改性研究及田间应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地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物质资料之一,但传统聚乙烯(PE)地膜大量应用造成了残膜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降解地膜有望成为绿色替代品。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成膜性能优良,是最适宜制备生物降解地膜的主流材料。然而PBAT的水蒸气阻隔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在农用地膜上的应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本文选取云母纳米填料复合法和聚碳酸亚内酯(PPC)高分子共混法两种改性途径来提高PBAT地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并利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蜡(EVA蜡)解决云母在PBAT中分散性差的问题,制备两种改性生物降解地膜:PBAT/EVA-云母复合地膜、PBAT/PPC共混地膜。同时,对两种改性生物降解地膜进行矮生菜豆田间应用评价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改性云母(EVA-云母)的加入可以增强PBAT地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力学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与其他粒径相比,1250目的EVA-云母对PBAT地膜的改性效果最佳。当1250目的EVA-云母含量为2%时,PBAT/EVA-云母地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最佳,该地膜编号为M2-2。M2-2地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119.87 g/(m2·24h),比PBAT地膜低80.09%。M2-2地膜的拉伸负荷和直角撕裂负荷分别为20.00 N和5.10 N,分别比PBAT地膜高26.82%和2.24%。老化100小时后的M2-2地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拉伸负荷和直角撕裂负荷分别比老化100小时后的PBAT地膜高72.96%、34.51%、6.75%。EVA-云母呈单层片状,表面有EVA蜡包覆,其热稳定性可满足地膜生产的要求。EVA-云母在PBAT基体中的分散性优于云母,可形成更均匀的阻水片层;同时EVA-云母可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促进结晶,提高阻水性较好的结晶区比例,进一步增强PBAT/EVA-云母地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与PBAT地膜相比,PBAT/EVA-云母地膜的微晶尺寸增加156.93%,结晶度提高20.22%。(2)当PPC含量为10%时,PBAT/PPC地膜的综合性能良好,该地膜编号为P2。P2地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386.31 g/(m2·24h),比PBAT地膜低35.85%。P2地膜的拉伸负荷为11.85 N,直角撕裂负荷为3.55 N。老化100小时后的P2地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和直角撕裂负荷分别比老化100小时后的PBAT地膜高47.88%和21.33%。PPC呈球状相分布在PBAT/PPC地膜中,可延长水蒸气在地膜中的扩散路径;同时PPC与PBAT不能完全相容,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促进结晶,提高阻水性较好的结晶区比例,进一步提高PBAT/PPC地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其中P2地膜的结晶度最高,比PBAT地膜高15.88%;其微晶尺寸比PBAT地膜高97.45%。(3)在矮生菜豆田间应用评价试验中,M2-2地膜和P2地膜的降解速度比PBAT地膜慢,其开始降解的时间分别比PBAT地膜延后10天和15天,达到2级降解的时间分别比PBAT地膜延后5天和20天。M2-2地膜和P2地膜在田间降解过程中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始终优于PBAT地膜,且力学性能的降低幅度更小。田间解铺膜后期的M2-2地膜和P2地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分别比PBAT地膜高35.08%和42.42%,其力学性能分别比PBAT地膜高77.38%和30.16%。田间铺膜后期的PBAT地膜、M2-2地膜和P2地膜的力学性能降低幅度分别为69.10%、47.91%和63.76%。M2-2地膜和P2地膜对耕层土壤的增温性能优于PBAT地膜,其土壤积温分别比PBAT地膜高2.42%和2.47%。与PBAT地膜覆盖相比,M2-2地膜和P2地膜覆盖的矮生菜豆幼苗期提前2天,抽蔓期提前9天。铺膜75天时M2-2地膜和P2地膜覆盖的矮生菜豆株高分别比PBAT地膜覆盖高6.13%和9.08%。M2-2地膜和P2地膜覆盖的矮生菜豆单荚重分别比PBAT地膜覆盖高5.65%和6.11%,单株荚数分别比PBAT地膜覆盖高8.11%和8.11%,总产量分别比PBAT地膜覆盖高10.57%和11.43%。与PBAT地膜相比,M2-2地膜和P2地膜可以更好地促进矮生菜豆的生长发育,加快其生育期进程,显着提高矮生菜豆的产量。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纳米填料复合法和高分子共混法制备并筛选得到两种水蒸气阻隔性能良好的改性生物降解地膜:PBAT/2%-1250目EVA-云母复合地膜和PBAT/10%-PPC共混地膜,其水蒸气阻隔性能分别比PBAT地膜高出80.09%和35.85%;阐明提高PBAT地膜水蒸气阻隔性能的改性机理为:分别加入EVA-云母和PPC可增加PBAT地膜中的疏水层并起到异相成核作用提高结晶度,进而降低PBAT地膜的水蒸气透过率;阐明改性生物降解地膜在田间应用中可促进矮生菜豆的生长发育并显着提高其产量。

张红梅,张玉明,陈华涛,刘晓庆,张智民,崔晓艳,袁星星,顾和平,陈新[3](2018)在《矮生菜豆新品种‘苏菜豆7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苏菜豆7号’是以‘81-6’为母本,以‘丽水红花’为父本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生菜豆新品种。中熟,花紫色,嫩荚扁棍形,荚绿白色。株高52.9 cm左右,平均荚长15.7 cm,宽0.9 cm,平均单荚质量7.5 g。从播种至采收嫩荚50 d。田间对病毒病、叶霉病和根腐病抗性能力强。种子为扁椭圆形,平均千粒重为345.2 g。每667 m2豆荚产量8001 200 kg。适合江苏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露地和大棚栽培。

谈敏,于凯然,贾永林[4](2016)在《宜春市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文中认为比较了8个矮生菜豆品种的生育期、果实主要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品种生育期相差不大,综合考虑荚长、荚宽、荚厚、单荚质量以及产量,无筋绿地豆王综合性状最优,适宜在江西宜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杨海峰,潘美红,薛萍,惠林冲,缪美华,陈振泰[5](2016)在《矮生菜豆新品种无筋1号的选育》文中指出无筋1号是以沙克巴303为母本,以草原1号为父本杂交后经8代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生菜豆新品种。全生育期80.1d(天),花白色,始花节位为第4节。豆荚圆棒形,深绿色,整齐,粗细均匀,无筋,结荚集中,单株荚数29.3,荚长12.3cm,单荚质量5.4g,每667m2平均产量950kg左右。适宜江苏、安徽、山东等地露地种植。

贾永林,谈敏[6](2016)在《宜春地区矮生菜豆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文中认为目前宜春地区矮生菜豆主要栽培模式有塑料大棚早熟栽培、露地栽培以及秋延后设施栽培3种,所用品种由自留种发展到杂交品种,栽培面积以及效益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落花落荚、管理不到位、品种退化、产量偏低等问题,需采取合理的栽培方式和优良品种。

高杰云,马兆伟,李想,陈清[7](2015)在《施肥方式对春玉米||蔬菜条带间作边行效应的影响》文中指出粮菜条带间作系统中作物的种间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条带的边行区域,加强粮菜条带间作系统的中间行与边行区域的作物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差异的研究,对深化条带间作的认识及构建可持续的条带间作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粮菜条带间作体系的蔬菜条带中设置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配施两种施肥方式,对春玉米||(矮生菜豆?秋白菜)的条带间作系统中边行、次边行和中间行的作物产量、干物质累积和分配、根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根系空间分布的测定,研究了粮菜条带间作系统中作物生长的边行竞争效应及施肥方式对边行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方式下,边行春玉米的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显着高于中间行,产量分别比中间行提高58.7%、40.8%;边行蔬菜植株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两种施肥条件下边行、次边行矮生菜豆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单施化肥下的边行、次边行矮生菜豆的产量显着低于中间行,分别比中间行降低49.7%和45.6%。春玉米吐丝期时,边行春玉米的根系下扎深度比中间行深,且呈现偏向蔬菜条带一侧的"偏态"生长。有机无机配施菜田春玉米条带边行区域表层土壤的根长密度、根系质量密度比单施化肥分别提高104.3%、77.5%,边行矮生菜豆根长密度显着降低,且有机无机配施的边行矮生菜豆根系生长受到的抑制最为严重。结合春玉米和蔬菜作物的地上部生长情况分析可以发现,蔬菜条带的有机无机配施加剧了边行春玉米植株与边行蔬菜的竞争程度。边行春玉米的养分吸收优势使得边行区域根区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显着降低。

陈新,崔晓艳,张红梅,袁星星,陈华涛,顾和平[8](2014)在《矮生菜豆新品种11-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文中指出11-6矮生地豆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矮生菜豆新品种,2013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成果鉴定。该品种具有不需搭架、高产、抗病、品质优等多种优点,适合江苏省及周边地区作保护地或露地栽培。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广大蔬菜研究单位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参考。

李凤兰,雷蕾,孙莉莉,胡国富,李鹤春,胡宝忠[9](2011)在《矮生菜豆叶片的解剖学观察》文中提出本试验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番红-固绿染色法对矮生和蔓生菜豆的叶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为选育优良的矮生菜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矮生菜豆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数大于蔓生品种,且差异极显着。矮生品种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明显小于蔓生品种;而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则大于蔓生品种,叶片主脉维管束木质部导管数目、输水面积、韧皮部截面积均表现出矮生品种小于蔓生品种。因此,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可以用于矮化菜豆的形态指标筛选。

胡延生,孙占武,董丽华[10](2009)在《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文中提出对地油豆王、地油豆、哈菜6号、美国2号、极早生5个品种进行露地春播栽培,通过对其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品质性状、产量、抗病虫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油豆王和地油豆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二、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菜豆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农艺性状测定
        1.2.2 花芽石蜡切片
        1.2.3 光合速率测定
        1.2.4 蛋白质含量测定
        1.2.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菜豆绝对生长速率
    2.2 菜豆苗期、分化期及花期各阶段持续时间
    2.3 菜豆花芽分化的过程及特征
    2.4 蛋白质含量
    2.5 光合速率
3 结论与讨论

(2)生物降解地膜水蒸气阻隔性能改性研究及田间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PBAT地膜结构与水蒸气阻隔性能的关系
        1.2.2 PBAT地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改性方法
        1.2.3 云母、聚碳酸亚丙酯的应用进展
    1.3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纳米填料复合法制备改性生物降解地膜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EVA-云母制备
    2.3 PBAT/EVA-云母地膜的制备
    2.4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2.4.1 水蒸气透过率(WVP)
        2.4.2 力学性能
        2.4.3 抗老化性能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4.6 X-射线衍射图谱(XRD)
        2.4.7 热重分析(TGA)
        2.4.8 示差量热扫描(DSC)
    2.5 结果与讨论
        2.5.1 PBAT/EVA-云母地膜的性能测试
        2.5.2 EVA-云母的微观结构
        2.5.3 PBAT/EVA-云母地膜的微观结构
        2.5.4 PBAT/EVA-云母地膜的热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分子共混法制备改性生物降解地膜
    3.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设备
    3.2 PBAT/PPC地膜的制备
    3.3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3.3.1 水蒸气透过率(WVP)
        3.3.2 力学性能
        3.3.3 抗老化性能
        3.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3.3.6 X-射线衍射图谱(XRD)
        3.3.7 热重分析(TGA)
        3.3.8 示差量热扫描(DSC)
    3.4 结果与讨论
        3.4.1 PBAT/PPC地膜的性能测试
        3.4.2 PBAT/PPC地膜的微观结构
        3.4.3 PBAT/PPC地膜的热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生物降解地膜的田间应用评价
    4.1 试验设计与供试材料
    4.2 观测指标与方法
        4.2.1 田间地膜的降解行为
        4.2.2 田间地膜的性能测试
        4.2.3 田间地膜的结构表征
        4.2.4 耕层土壤温度
        4.2.5 矮生菜豆的生育时期和株高
        4.2.6 矮生菜豆的产量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田间地膜的降解行为
        4.4.2 田间地膜的性能
        4.4.3 田间地膜的微观结构
        4.4.4 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4.4.5 生物降解地膜对矮生菜豆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5.2.1 改性云母对PBAT地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的影响
        5.2.2 PPC对 PBAT地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的影响
        5.2.3 改性生物降解地膜对矮生菜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5.3 研究的创新之处
    5.4 研究的不足之处
    5.5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矮生菜豆新品种‘苏菜豆7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目标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的来源及特性
        2.1.1 母本选育及特性
        2.1.2 父本选育及特性
    2.2 选育经过
3 试验结果
    3.1 丰产性
        3.1.1 品系比较试验
        3.1.2 多点试验
        3.1.3 鉴定试验
    3.2 抗病性
    3.3 品质
4 品种特征特性
5 栽培技术要点

(4)宜春市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2.2 果实性状比较
    2.3 产量比较
3 小结

(5)矮生菜豆新品种无筋1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1.2 区域试验
        2.1.3 生产示范
    2.2 豆荚性状
    2.3 抗病性
3 品种特征特性
4 栽培技术要点

(6)宜春地区矮生菜豆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论文提纲范文)

1 宜春地区矮生菜豆生产现状
2 宜春地区矮生菜豆主要栽培模式
    2.1 露地栽培
    2.2 塑料大棚早熟栽培
3 宜春地区矮生菜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3.1 播种育苗
    3.2 适时定植
    3.3 苗期肥水管理
    3.4 病虫害防治
    3.5 及时采收
4 宜春地区矮生菜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粗放
    4.2 科技投入不足
    4.3 产业化程度低
5 适宜宜春地区的矮生菜豆潜力品种介绍

(7)施肥方式对春玉米||蔬菜条带间作边行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设计
    1.3样品采集及处理
    1.4测定指标及方法
    1.5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施肥处理对条带间作的不同行作物产量及干物质量的影响
    2.2春玉米||矮生菜豆间作体系的根系生长与分布
    2.3春玉米||蔬菜条带间作系统的根区土壤速效养分分布
3讨论
4结论

(8)矮生菜豆新品种11-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育过程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产量方面
    2.2 品质方面
    2.3 抗病性
    2.4 主要农艺性状
    2.5 综合评价
3 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2-3]
    3.1 忌豆茬
    3.2 平整土地, 施足底肥
    3.3 播种期
    3.4 播种方法
    3.5 科学管理, 运筹水肥
        3.5.1 苗期
        3.5.2 开花结荚期
    3.6 防治病虫, 提高品质
4 新品种及栽培技术推广情况

(9)矮生菜豆叶片的解剖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矮生品种和蔓生品种叶表皮的差别
    2.2 矮生品种和蔓生品种叶肉的差别
    2.3 矮生品种和蔓生品种叶脉的差别
3 结论与讨论

(10)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品种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育期比较见表1。
    3.2 植物学性状比较见表2。
    3.3 品质性状比较见表3。
        3.3.1 维生素C含量
        3.3.2 可溶性糖含量
        3.3.3 纤维素含量
        3.3.4 蛋白质含量
        3.3.5 外观品质
    3.4 产量比较见表4。
    3.5 抗病虫性调查见表5。
4 结论

四、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菜豆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研究[J]. 何永恒,冯国军,刘大军,刘畅,杨晓旭,闫志山. 中国农学通报, 2021(28)
  • [2]生物降解地膜水蒸气阻隔性能改性研究及田间应用评价[D]. 王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矮生菜豆新品种‘苏菜豆7号’的选育[J]. 张红梅,张玉明,陈华涛,刘晓庆,张智民,崔晓艳,袁星星,顾和平,陈新. 中国瓜菜, 2018(05)
  • [4]宜春市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J]. 谈敏,于凯然,贾永林. 长江蔬菜, 2016(20)
  • [5]矮生菜豆新品种无筋1号的选育[J]. 杨海峰,潘美红,薛萍,惠林冲,缪美华,陈振泰. 中国蔬菜, 2016(10)
  • [6]宜春地区矮生菜豆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 贾永林,谈敏. 长江蔬菜, 2016(17)
  • [7]施肥方式对春玉米||蔬菜条带间作边行效应的影响[J]. 高杰云,马兆伟,李想,陈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12)
  • [8]矮生菜豆新品种11-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陈新,崔晓艳,张红梅,袁星星,陈华涛,顾和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4(11)
  • [9]矮生菜豆叶片的解剖学观察[J]. 李凤兰,雷蕾,孙莉莉,胡国富,李鹤春,胡宝忠.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3)
  • [10]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J]. 胡延生,孙占武,董丽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9(04)

标签:;  ;  ;  

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