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与处理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与处理

一、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和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谭安辉,柯腾飞[1](2021)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预测术后复发与转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与术后预后相关分析。方法收集恩施州中心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直肠癌患者200例;收集患者病理T、N、M分期、术前CEA值、病灶所在肠管位置、累及肠管长度(CT图像测量)、累及肠圈比例、肠周淋巴结是否阳性、环周切缘是否阳性、距离肛门距离、壁外血管是否受浸润,这几个指标为回顾性收集资料;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复发和转移2个结果,并记录发生复发、转移、死亡时间。研究方法:用Cox多因素相关分析上述几个指标与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2个结果相关分析,并找到预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因素。总生存时间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复发和转移患者,并用Log-Rank检验其差异。结果与术后发生转移相关因素分别为N分期P=0.001;HR=11.22;95%CI(2.55,49.25)、术前CEA值P <0.001,HR=1.00;95%CI(1.002,1.006),这2个因素与术后发生远处转移有相关性;与术后发生局部复发相关的因素为T分期P=0.036;HR=1.726;95%CI(1.03,2.87)、术前CEA值P=0.034;HR=1.00;95%CI(0.99,1.005)。结论 T分期与术后局部复发有显着相关,N分期与术后远处转移有相助相关性。术前T分期能预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术前N分期与CEA能预测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

于科讯,陈子华[2](2021)在《直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及其风险规避》文中研究说明尽管目前手术水平和影像学检查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吻合口漏仍然是肠外科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并且吻合口漏已经成为威胁患者术后生命安全、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吻合口漏的发生涉及多种病理、生理因素的改变,并受机体肠道微生物群、炎症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术前患者肠道准备会改变肠道内微生物种群的种类和数量,术中的吻合方式和出血量等多种因素也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吻合口漏的出现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存在关联性,术中进行的保护性造口能够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联合术前调整患者的营养基础状态和控制炎症因子对避免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3](2021)在《中国直肠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1 概述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随着居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5位[1]。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已成为提高直肠癌治疗效果的基础,而放疗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局部浸润、固定、巨大肿瘤或有广泛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化疗与根治性手术的联合治疗是标准治疗手段;而转移

孙召龙,孙爱国,郭影,张丽娜,王铁[4](2021)在《MRI与DWI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MRI表现,与正常肌肉组织相比较,肿瘤组织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呈低、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imaging,T2WI)呈混杂高信号,DWI呈高亮信号,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明显下降,且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常规MRI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8.5%、86.4%、93.9%、76.0%、0.777、13.6%和11.5%;DWI的分别为98.1%、95.5%、98.1%、95.5%、0.938、4.5%和1.9%。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常规MRI诊断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4,DWI的AUC为0.968,DWI的AUC高于常规MRI。结论:与常规MRI相比,DWI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吉国锋[5](2021)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癌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案。但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由于癌肿浸润广泛,手术无法达到根治性切除,或者手术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局部残留肿瘤细胞和远端转移灶肿瘤细胞在术后继续生长引起肿瘤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手术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全身系统性化疗和放射治疗是预防中晚期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治疗措施。然而考虑到患者术后体质较弱,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期,加之切口愈合等因素,一般至少在术后2~3周方可进行全身化疗和放疗。在这一时期,往往错过了消灭残留肿瘤细胞的最佳时机,而且这个间隙也为肿瘤的复发创造了早期条件。因此,寻找更佳的术后治疗措施来解决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仍是目前临床最亟待解决的术后难题。近年来,多种肿瘤免疫疗法被证实可以有效杀灭肿瘤并可预防肿瘤复发,但在实体瘤治疗方面,肿瘤免疫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如免疫治疗响应性低,免疫药物耐药,非肿瘤靶向分布(on-target but off-tumor),毒副作用大等。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通过在肿瘤内/附近局部缓释免疫药物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难题,而且安全性更高。对于结直肠癌,在肿瘤切除过程中,外科医生有独特的直接接触肿瘤机会,因此,原位(肿瘤切除部位)免疫治疗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术后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策略。近年来基于生物高分子材料的肿瘤局部免疫治疗彰显了巨大治疗潜力,包括可植入支架、可注射水凝胶和原位形成的水凝胶等,这种局部免疫治疗可产生全身抗肿瘤免疫效果,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这种易于装载、可降解和控制缓释特性,使基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的局部免疫疗法成为肿瘤切除术后免疫治疗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和途径。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由4臂氨基聚乙二醇(4-arm poly(ethylene glycol)amine,4臂PEG-NH2)和氧化葡聚糖(oxidized dextran,ODEX)交联得到的支架材料,并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分别装载瑞喹莫德(Resiquimod,R848)和抗OX40抗体(CD134,anti-OX40 antibody,aOX40),制备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目的:借助于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外科医生有独特的直接接触肿瘤机会,设计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以期解决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难题。方法:(1)制备空白植入器件:用不同质量比的4臂PEG-NH2与ODEX交联,通过醛基与氨基的席夫碱反应(Schiff base reaction)形成交联网格的水凝胶,冻干后得到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植入器件。并分别测试不同质量比制备的植入器件的强度和粘附性,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最佳的质量比;(2)植入器件的表征:测试最佳质量比条件下制备的植入器件在体内和体外的降解情况;(3)制备免疫植入器件:将瑞喹莫德(R848)和抗OX40抗体(aOX40)担载到植入器件中,并测试其缓释效果;(4)验证免疫植入器件杀灭残留肿瘤效果:构建BALB/c小白鼠皮下不完全切除肿瘤模型,术中将免疫植入器件埋植到肿瘤切除后的残腔内,监测并记录残留肿瘤生长情况;并分析植入术后第3天和第10天残留肿瘤免疫微环境改变;(5)验证经免疫植入器件治疗后建立的肿瘤特异性免疫记忆效应:皮下不完全切除肿瘤模型中经免疫植入器件治愈的小鼠,再次进行肿瘤复种挑战实验,监测并记录复种肿瘤生长情况;并分析系统性免疫微环境(脾脏)的改变;(6)验证经免疫植入器件治疗后激活了全身系统性免疫反应(远端效应):建立小鼠皮下双侧肿瘤模型,将免疫植入器件埋植入到其中一侧肿瘤腔内,然后监测并记录对侧肿瘤生长情况;并分析对侧肿瘤免疫微环境改变;结果:(1)当4臂PEG-NH2与ODEX的质量比为1:1时,交联形成的植入器件同时拥有较大的强度和较好的组织粘附性;在体外,植入器件降解时间大于9天;在体内,其降解时间大于21天;(2)R848和aOX40抗体被成功装载到植入器件中,并且能够随着植入器件的降解而同步缓慢释放,R848和aOX40抗体的释放时间均长于9天;(3)在皮下不完全切除肿瘤模型中,术中在肿瘤切除残腔中埋入免疫植入器件,可以根除残留肿瘤,而且治疗组所有小鼠在150天的观察期内均无肿瘤复发。残留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第3天,固有免疫被迅速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s,NK细胞)的浸润增多,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活化增强,随后适应性免疫被激活,肿瘤内T细胞浸润数量显着增加(第10天);(4)在小鼠对侧皮下复种肿瘤挑战模型中,结果显示经免疫植入器件治愈的小鼠能抵抗该挑战,再次在对侧皮下种瘤后,所有小鼠均未成瘤;全身系统性免疫分析结果显示:脾脏内记忆T细胞数量显着增多;(5)在构建的小鼠皮下双侧肿瘤模型中,将免疫植入器件植入到其中一侧肿瘤腔后,对侧肿瘤的生长得到了显着的抑制;对侧肿瘤免疫分析结果显示:对侧肿瘤内浸润T细胞数目也显着增多。结论:(1)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并易于操作的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策略和方法,即将合成的治疗性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植入到肿瘤切除腔内,通过协同激活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和免疫记忆效应,有效清除术后残余肿瘤细胞和远端转移灶,并且能够防止术后肿瘤复发;(2)我们设计的生物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被证实是术后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合理选择,这种术后免疫治疗管理更具有特异性、更有效、毒性更小,有着巨大临床转化潜能。

范嵩[6](2021)在《直肠癌患者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背景: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但是,术后出现吻合口漏,仍使术者和患者面临的巨大风险。很多术者选择行预防性造口或挽救性造口,以减少出现吻合口漏的风险及出现吻合口漏后的临床症状。术者最初的决定一般是临时性造口,会在吻合口漏风险期度过之后再行造口还纳手术,但并有部分患者的临时性造口不能够按计划还纳。目的:临时性造口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改善吻合口漏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然而,临时性造口1年之内未能还纳,就会有极大的可能性转变为永久性造口,会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造口患者心理健康。本研究通过探讨经腹直肠前切除术临时性造口转变为永久性造口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在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经腹直肠前切除术并临时性造口的直肠癌病例资料。在本研究中,临时性造口包括预防性造口(即经腹直肠切除术的同时行造口手术)和挽救性造口(即接受经腹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而再次行造口)。共235例直肠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6例,女性79例,全组预防性造口218例,挽救性造口17例。回肠末端造口190例,横结肠造口45例。235例临时性造口患者中位随访23(14~44)个月。2020年9月~10月集中进行电话随访,详细了解患者造口是否还纳及未能还纳原因、肿瘤是否复发及远处转移等情况。造口永久化定义为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造口仍无还纳。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其中P<0.05的因素纳入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23(14~44)个月,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12例。235例临时性造口患者中有143例(60.9%)成功还纳,造口还纳时间距造口手术时间平均时间6.9个月,中位数为6(3~15)个月。预防性造口患者成功还纳141例(64.7%),还纳平均时间为6.9(3~15)个月;挽救性造口患者成功还纳2例(11.8%),还纳平均时间为6个月。92例(39.1%)转变为永久性造口。单因素分析显示,导致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可能因素包括术前贫血、腹部手术史、开腹手术、挽救性造口、吻合口漏,术后并发症分级大于2级、横结肠造口、肿瘤病理分期、术后放化疗,术后有局部复发及术后远处转移(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腹部手术史(OR=4.614,95%CI:1.862~11.433,P=0.001)、开腹手术(OR=62.399,95%CI:6.888~564.188,P<0.0001)、术前贫血(OR=11.293,95%CI:2.792~45.672,P=0.001)、术后病理分期(OR=2.017,95%CI:1.312~3.100,P=0.001)、术后放化疗(OR=5.691,95%CI:2.227~14.546,P<0.0001)、远处转移(OR=46.002,95%CI:4.187~505.359,P=0.002)是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腹部手术史、开腹手术、术前贫血,术后病理分期,术后放化疗,术后远处转移的患者,临时性造口有较高的造口永久化风险,临床医师需谨慎评估患者的情况,作出适合患者的治疗决策,以减少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风险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潜在的医疗纠纷。

胡洁蔓[7](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刘壮[8](2021)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直肠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手术、放疗、化疗等一系列治疗方式的应用,直肠癌近远期疗效得到极大改善。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在治疗良恶性病变中减少了手术创伤及相关并发症,其术后快速康复特性得到广泛关注,但对于其直肠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仍有争议。本文旨在分析TEM对比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S)在I期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直肠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2020年12月之前公开发表的有关TEM对比腹腔镜手术治疗I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筛选相关文献,提取有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转移等相关数据,数据处理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结果:本文共纳入16篇临床试验,其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12篇,共纳入患者1229例,其中行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患者579例,腹腔镜手术患者650例。1.手术时间:(MD=-74.34,95%CI=-85.89~-62.79,P<0.00001)、TEM组较LS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MD=-83.62,95%CI=-97.86~-69.39,P<0.00001)TEM组较L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MD=-4.90,95%CI=-14.90~5.09,P=0.34),TEM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较LS组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首次排气时间:(MD=-32.13,95%CI=-36.96~-27.30,P<0.00001)TEM组较LS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MD=-6.17,95%CI=-7.86~-4.49,P<0.00001)TEM组较LS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MD=-3.21,95%CI=-3.35~-3.06,P<0.00001)TEM组较LS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OR=0.30,95%CI=0.20~0.44,P<0.00001)TEM组较L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OR=0.45,95%CI=0.16~1.26,P=0.13)TEM组较LS组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OR=0.45,95%CI=0.22~0.94,P=0.03)TEM组较LS组发生率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OR=0.35,95%CI=0.11~1.08,P=0.07)TEM组较LS组发生率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OR=0.64,95%CI=0.22~1.86,P=0.41)TEM组较LS组发生率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失禁:(OR=0.40,95%CI=0.14~1.12,P=0.08)TEM组较LS组发生率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药物应用:(OR=0.00,95%CI=0.00~0.01,P<0.00001),TEM组较L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障碍:(OR=0.16,95%CI=0.04~0.71,P=0.02),TEM组较L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复发转移:(OR=0.77,95%CI=0.29~2.09,P=0.61)T1直肠癌行TEM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较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治疗后T2直肠癌行TEM较LS组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1)TEM较LS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量、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止痛药应用等围手术期结局有较大优势,直肠癌围术期治疗疗效较好。(2)TEM较LS有较低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TEM能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3)TEM可部分代替LS在I期直肠癌中的应用。

呙耀宇[9](2021)在《新辅助放化疗和一期手术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中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比较》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以中低位直肠癌居多,其中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生活质量较差。尽管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使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得到了显着的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能否从中获益却未能明确。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和全直肠系膜切除理念的普及以及超低位保肛手术的发展,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但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能否因此得到改善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然而目前尚缺乏新辅助治疗配合不同手术方案对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对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了远期局部复发和无病生存的随访调查,并根据是否接受新辅助治疗、是否行保肛手术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分组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从肿瘤学预后和生活质量方面回答患者能否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的问题。研究目的1、对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或一期手术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在远期肿瘤学预后方面是否存在差异;2、对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或一期手术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术后生活质量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以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住的438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经过筛选后共纳入304例患者,其中197例接受一期手术,107例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根据手术方式对入组患者进行亚组划分,其中接受一期SPS手术的患者共96例,接受一期APR手术的患者共101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行SPS手术的患者共81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行APR手术的患者共26例。通过病案资料、门诊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第5年的局部复发率和无病生存率,同时采用EORTC qlq-C30和CR29评分表给予患者术后第5年的生活质量评分。分类资料组间比较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或单因素ANOVA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的无病生存时间和局部复发时间,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一期手术组和新辅助放化疗组生活质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亚组间生活质量。研究结果一期手术组与n CRT组保肛率具有显着差异(43.7%vs 66.4%,p<0.01),5年局部复发率(15.2%vs.9.4%,p=0.106)和无病生存率(55.8%vs.52.3%,p=0.815)无显着差异。各亚组五年局部复发率(p=0.441)和无病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238)。生活质量评分方面,n CRT组社会功能评分显着低于一期手术组(p=0.034),腹泻(p=0.003)、经济困难(p<0.001)、臀部疼痛(p=0.040)、大便失禁(p=0.041)、排便尴尬(p=0.045)以及男性阳痿(p=0.012)症状评分显着高于一期手术组,而造口护理问题评分较低(p=0.031)。亚组生活质量显示在一期手术亚组间,保肛组躯体形象评分显着高于不保肛组(p<0.001),而便秘(p=0.006)、腹胀(p=0.007)和排便次数增多(p=0.005)症状评分高于不保肛组,皮肤酸痛症状评分更低(p=0.003);新辅助放化疗亚组之间,保肛组的认知功能(p=0.001)和社会功能(p=0.003)均显着低于不保肛组,腹泻(p<0.001)、大便次数增多(p<0.001)和大便失禁(p<0.001)评分显着高于不保肛组。在保肛手术的亚组比较中,n CRT组患者社会功能明显低于一期手术组(p<0.001),且腹泻(p<0.001)、经济困难(p<0.001)、排便尴尬(p=0.005)和女性性交困难(p=0.007)症状评分显着高于一期手术组。此外,一期行APR术患者在腹泻(<0.001)和经济困难(p=0.001)方面均优于新辅助治疗后行保肛手术的患者。一期行保肛术的患者躯体形象功能评分显着高于新辅助治疗后行APR手术的患者(p=0.007),但其排便次数增多的症状较后者更为严重(<0.001)。与一期行APR术的患者相比,接受n CRT治疗后保肛的患者,其大便次数增多(p<0.001)、肛门排气(p=0.002)和大便失禁(p<0.001)的症状更为严重。研究结论新辅助放化疗不能提高患者远期无病生存率,且会显着增加住院治疗费用。尽管新辅助放化疗可以提高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未见显着改善,部分生活质量指标低于一期手术者,其中以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并行保肛手术患者的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相关症状指标加重为主。

李婧[10](2020)在《超声内镜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监测的前瞻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超声内镜(EUS)、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粪便隐血试验(FOB)和血肿瘤学指标(CEA)发现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准确率,以评估直肠超声内镜在监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普外科的直肠癌术后患者。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直肠癌手术病理分期及手术方式、既往病史(肠血吸虫病、肠息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进行记录。所有纳入研究的直肠癌术后患者均由有3年以上EUS检查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完成,分别在术后6月,9月,12月及18月行直肠超声内镜检查,同时完善MRI、CT、FOB和血CEA检查,比较直肠超声内镜与MRI、CT、FOB、血CEA在判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方面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415例患者,总共有14例(3.37%)患者出现术后局部复发,其中位时间为10.8±5.0(3-18)个月,高峰期为术后6-12个月,具体复发部位为肠壁12例,肠壁及肠壁外结节2例,有5例患者合并了远处转移(盆腔转移3例,肝脏转移1例,肝和骨转移1例)。直肠超声内镜对直肠癌局部复发的检出率高达100%,高于MRI、CT、FOB和血CEA的检出率。与EUS相比,MRI、CT、FOB和血CEA对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8%(X2=6.087,P=0.014)、50.0%(X2=9.333,P=0.002)、14.2%(X2=1,P=0.000)、14.2%(X2=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US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CT、FOB和血CEA,建议将EUS作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在监测术后远处转移方面,MRI、CT 优于 EUS。

二、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和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和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2)直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及其风险规避(论文提纲范文)

1 AL的定义及流行病学分析
    1.1 AL的概念及目前研究现状
    1.2 AL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
2 诱发AL的危险因素
    2.1 炎症因素
    2.2 手术因素
    2.3 患者基础因素
3 预防AL的措施
4 AL与肿瘤局部复发和总体生存率的关系
5 针对AL预防和治疗的新见解
6 结语

(4)MRI与DWI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 扫描方法及参数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症状及指征分析
    2.2 MRI检查
    2.3 病理学检查
    2.4 MRI和DWI的诊断价值分析
3 讨论

(5)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
    2.2 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2.3 结直肠癌的诊查现状
    2.4 结直肠癌的治疗现状
    2.5 基于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免疫治疗新策略
    2.6 总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化学及生物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系及培养条件
        3.2.2 动物实验
        3.2.3 细胞复苏
        3.2.4 细胞传代
        3.2.5 细胞冻存
        3.2.6 氧化葡聚糖(ODEX)的合成
        3.2.7 4臂PEG-NH_2的合成
        3.2.8 免疫植入器件的合成
        3.2.9 植入器件的流变试验和拉伸试验
        3.2.10 组织相容性实验和细胞毒性(MTT)实验
        3.2.11 植入器件的体外和体内降解分析
        3.2.12 免疫植入器件中R848和IgG的体外释放
        3.2.13 体内抗肿瘤实验
        3.2.14 外科手术和免疫植入器件的植入
        3.2.15 肿瘤组织和血清中细胞因子分析
        3.2.16 细胞流式分析
        3.2.17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免疫植入器件的合成和表征
    4.2 免疫植入器件用于术后免疫治疗效果
    4.3 治疗后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
    4.4 对远端肿瘤的抑制作用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直肠癌患者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第3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与标准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诊断标准
    3.2 一般资料
    3.3 手术操作方法
    3.4 随访方法
    3.5 观察指标
    3.6 分类标准
        3.6.1 TNM分组的标准
        3.6.2 ASA的分组标准
        3.6.3 贫血的分组标准
        3.6.4 术前白蛋白水平的分组标准
        3.6.5 Clavien-Dindo分级标准
    3.7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与患者因素的关系
        4.2.1 性别
        4.2.2 年龄
        4.2.3 BMI
        4.2.4 糖尿病史
        4.2.5 术前贫血
        4.2.6 术前白蛋白水平
        4.2.7 吸烟史
        4.2.8 腹部手术史
        4.2.9 高血压病史
    4.3 与肿瘤因素的关系
        4.3.1 肿瘤的位置
        4.3.2 病理分期
        4.3.3 术后化疗
        4.3.4 局部复发
        4.3.5 远处转移
        4.3.6 术前梗阻
        4.3.7 新辅助
    4.4 手术因素
        4.4.1 化疗药灌洗
        4.4.2 手术方式
        4.4.3 造口的时期
        4.4.4 造口的位置
        4.4.5 吻合口漏
        4.4.6 Clavien-Dindo分级
        4.4.7 ASA分级
    4.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5.1 腹部手术
        4.5.2 术前贫血
        4.5.3 手术类型
        4.5.4 造口时期
        4.5.5 横结肠造口
        4.5.6 吻合口漏
        4.5.7 病理分期
        4.5.8 术后化疗
        4.5.9 局部复发
        4.5.10 远处转移
        4.5.11 Clavien-Dindo
第5章 讨论
    5.1 患者因素关系
        5.1.1 性别
        5.1.2 年龄
        5.1.3 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
        5.1.4 低白蛋血症、BMI
        5.1.5 糖尿病
        5.1.6 腹部手术史
    5.2 肿瘤因素关系
        5.2.1 肿瘤的位置
        5.2.2 术后病理分期
        5.2.3 术后放化疗
        5.2.4 术后局部复发
        5.2.5 远处转移
        5.2.6 术前梗阻
        5.2.7 新辅助治疗
    5.3 手术因素的关系
        5.3.1 术中化疗药灌洗
        5.3.2 手术方式
        5.3.3 造口的时期
        5.3.4 造口位置
        5.3.5 吻合口漏
    5.4 其他因素
    5.5 不足和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相关理论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患者需求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结果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结果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3.1 研究目的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4.1 研究目的
        3.4.2 研究方法
        3.4.3 研究结果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5.1 研究目的
        3.5.2 研究方法
        3.5.3 研究结果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3.6.1 研究目的
        3.6.2 研究方法
        3.6.3 研究结果
    3.7 讨论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方法
        5.2.3 评价指标
        5.2.4 资料收集
        5.2.5 质量控制
        5.2.6 伦理许可
        5.2.7 统计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失访情况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5.4 讨论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8)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直肠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质量评价
    1.4 数据提取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
    2.2 文献基本特征
    2.3 文献评价质量
    2.4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新辅助放化疗和一期手术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中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一节 资料收集
    第二节 实验方法
    第三节 主要技术路线
    第四节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一节 基本资料分析
    第二节 预后分析
    第三节 生活质量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第一节 讨论
    第二节 结论
第五章 不足、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超声内镜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监测的前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病例资料收集
    2.诊断标准
    3.超声内镜和操作方法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术时的基本资料
    2.直肠癌术后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内镜在直肠癌分期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附录
致谢

四、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和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预测术后复发与转移[J]. 谭安辉,柯腾飞.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12)
  • [2]直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及其风险规避[J]. 于科讯,陈子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9)
  • [3]中国直肠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J].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1(07)
  • [4]MRI与DWI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诊断价值[J]. 孙召龙,孙爱国,郭影,张丽娜,王铁. 肿瘤影像学, 2021(03)
  • [5]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研究[D]. 吉国锋. 吉林大学, 2021(01)
  • [6]直肠癌患者临时性造口永久化的危险因素分析[D]. 范嵩. 吉林大学, 2021(01)
  • [7]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8]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直肠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 刘壮.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9]新辅助放化疗和一期手术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中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比较[D]. 呙耀宇. 中山大学, 2021(07)
  • [10]超声内镜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监测的前瞻性研究[D]. 李婧. 苏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与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