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控交换新业务——虚拟专用网(论文文献综述)
程瓯[1](2016)在《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文中认为电信产业是中国近十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电信产业视为自然垄断产业,电信服务的基础性、网络的完整性以及电信运营的规模经济性决定了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1994年,中国联通的进入打破了电信业的垄断,之后中国电信业经历了几次大的拆分,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2008年电信产业融合重组,形成电信、移动和联通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产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变革,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失衡、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己经显现出来,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规制与竞争方面的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后,如何形成均衡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如何进一步完善电信监管机制,为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有效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垄断性较强但又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电信产业来说,单纯用规制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进行分析,都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本文在“SCP”范式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产业的经济特性,将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理论相融合,构建了“政府规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这个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电信产业规制进行研究,结合“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新态势,对电信产业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为我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发展、电信产业政策和规制改革等提出新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理论基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介绍。对相关理论进行考察,在回顾自然垄断理论、规制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分析“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以及局限性。第二部分构建电信产业"R-SCP"理论分析框架,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介绍了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结合电信产业所具有的自然垄断与竞争特性,构建"R-SCP"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内,规制、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都是电信产业的内生变量,规制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同时也受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绩效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运用"R-SCP"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分析不对称规制、“三网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移动通信转售”、手机实名制等产业政策变化以及放松规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结合电信产业几次大的拆分和重组,对各个阶段的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组织及规制的影响,主要是第八章的内容。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以“微信”为例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语音、短信业务的替代作用,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和转型方向,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并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第五部分是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的内容。介绍了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以及产业融合对电信规制的影响,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电信规制与改革经验,对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研究表明,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受到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共同影响,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进一步放松规制,市场机制对电信产业组织的影响将越来越强。但由于电信产业所具有的网络特性,政府规制仍然有必要保持。政府需要改变直接用行政手段参与电信业产业组织调整的状况,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调整,重点关注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塑造和保护。
廖伯勋[2](2014)在《高职院校现代通信实验系统的规划构建与实训项目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实践教学环节在高等职业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实验实训室是高职院校培训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还是以实验箱等实验仪器为主,这些设备在形态、先进性、稳定性、安全性、操作方式、维护方式等方面跟通信现网的设备有很大的差别。之前已有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使用商用设备来构建通信系统实验实训室,但是随着实际应用的通信系统的迅速发展进步,现有的许多设备已经开始落后,部分设备在实际系统中已被淘汰,继续使用这些设备继续培训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要进行较长的再次培训,才能在通信企业上岗。上述的局面亟待改善。本文研究如何规划和构建一个基于实际商业通信设备,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验实训的现代通信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在设备选型上采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C08程控交换机、光传输Optix155/622H、宽带接入设备MA5600、二层网络交换机QuidwayS2726、三层网络交换机QuidwayS3728等设备,组成包含程控交换平台、光传输平台、宽带接入平台、数据通信平台等四个实验平台。系统实验内容可以涵盖计算机通信基础、路由交换技术、程控交换技术、宽带接入网技术等课程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设备的安装配置与维修维护等通信技术专业的实训课程。可为学生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场所,也可为教师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还针对该实验系统重点设计了“跨越交换机实现VLAN内互通”、“小型企业内部网络规划”、“综合实训项目(宽带接入平台&光传输平台)”、“综合实训项目(程控交换平台&光传输平台)”等四个实验实训项目作为示例,阐述了如何使学生通过这些实训项目得到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末尾还对本实验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例如冗余性不足、与实际系统存在的某些差异等问题。
张莹[3](2013)在《唐山电力企业综合业务数据网改造的建设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大城市地区负荷不断攀升,电网的建设不断加快。随着电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来电力企业的通信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传统的以各业务系统服务的专线传输方式难以全面满足电力通信业务发展的需要。针对唐山市而言,由于中心站设备容量有限,唐山电力通信利用现有的SDH网络,采用MSTP或2M+网桥转换方式,无法满足电力新型IP业务的传输需求,因此唐山市电网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性能安全可靠的综合业务数据平台,才能适应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才能满足电力企业对信息的需求。首先,本文根据唐山电力通信网的现状和业务需求情况,完成了唐山市所属县市地区的数据网的设计,针对电力企业的综合数据业务网的网络关键技术体制进行细致的研究,主要包括一些组网技术:OSPF、BGP、MPLS VPN等。其次,根据唐山市地区的实际光缆情况,设计唐山电力数据网的拓扑结构,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了适合的路由协议,设计了站与站之间的路由器连接的带宽和链路;结合着网络安全性,设计了多协议标记交换和虚拟专用网络。最后,结合工程实施,完成了路由器的硬件安装调试以及路由器的核心软件配置,并根据唐山地区网络的特点进行了相关测试,包括互通性和路由协议测试,搭建了路由器测试平台,针对其服务质量,丢包率,转发时延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测试结果,证明其可以满足网络需求,实现了网络互通性。
张亦苏[4](2012)在《我国实现智能网若干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电信网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中心城市以及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不仅电信网的规模日益扩大,而且逐步建成综合数字网,先后建成分组交换数据网等,基本实现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随着社会进步,特别是交流增多和因特网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电信资费调整自然而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我国实现智能网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吴婵[5](2011)在《智能网发展趋势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传统电话、业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通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希望电信网能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新业务,如手机的预付费业务、固定电话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记帐卡业务等。1981年,美国AT&T公司将用户数据集中存放在网络交换机以外的网络数据库中,以支持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和记帐卡业务,这一实现方法为智能网概念奠定了基础。1984年Bellcore在其IN/1建议中正式提出了智能网一词,并提出了智能业务与基本业务控制相分离的概念。此后,Bellcore制定了关于智能网的一系列计划,使得智能网思想逐渐成熟。智能网一般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业务数据点(SDP)、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业务生成环境(SCE)等几部分组成。目前的智能网包括有线智能网和移动智能网(包括C网和G网)。这两者都有各自的网络结构、遵循的标准和提供与之相应的各类业务。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上有关智能网的技术标准的提出和不断完善,采用智能网方式提供业务特性强、功能全面、灵活多变的业务成为一个趋势。这就要求智能网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提升。因此衍生出了综合智能网和NGN智能网的概念及技术。
武晓明,李宁霄[6](2010)在《辽宁省水文系统虚拟专用电话网的联网优势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利用VPN的方式实现辽宁省水文系统与省中心及各大水库的专网连接。该方案的实施为辽宁省防汛通信网的建设提供了专网、公网相结合的一个新思路。为各市水文局的防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通信保障并节约了通信经费、提高了通信水平。
王海玉[7](2009)在《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程控交换网组网与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防汛抗旱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调度决策的时效性、准确性为目的的非工程措施,已成为重要的减灾手段。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规划的总目标下,
黎雯霞[8](2004)在《基于程控交换的智能网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基于程控交换的智能网产生的背景、体系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提供的业务 ,并分析了智能网组网方式的优劣
马津[9](2002)在《程控交换新业务——虚拟专用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随着电话初装费的取消及电话的普及,许多中小单位及宾馆等原使用内部交换机的用户纷纷取缔自己的交换机成为电信部门的直接用户,尽管使用比以前方便了许多,但随之来的是通话费用上升,尤其是内部通话较多的单位,较原使用内部交换机时费用上升更为明显。针对这一情况,许多城市的电信部门面向各级单位、公司、宾馆等客户提供了虚拟专用网业务,该业务的最大特点是客户在进行内部通话时可以像使用内部交换机一样不需付费,而单位不用增加设备、内部线路不用作任何改变,对用户而言仅仅只是到电信部门去办一个手续就既可享用内部交换机的功能,又可享用电信部门
林康琴[10](2000)在《智能网(五)》文中研究说明 3 智能网(IN)3.1 基本概念 智能网概念的提出,是围绕着向用户提供各种新的业务,如在国际上使用较多、为众人所熟悉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通常称800号业务)、“信用卡呼叫”业务、“虚拟专用网”业务等,智能网的目标不仅在于今天能向用户提供许多业务,而且着眼于今后也能方便、快速、经济地向用户提供新的业务。因此,智能网为向用户提供新业务采用了一种
二、程控交换新业务——虚拟专用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程控交换新业务——虚拟专用网(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自然垄断理论 |
2.1.1 早期自然垄断理论 |
2.1.2 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
2.1.3 现代自然垄断理论 |
2.2 规制理论 |
2.2.1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 |
2.2.2 规制俘获理论 |
2.2.3 规制经济理论 |
2.3 产业组织理论 |
2.3.1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
2.3.2 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 |
2.3.3 传统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分析 |
2.4 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特性 |
2.4.1 中国电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
2.4.2 电信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变化 |
2.4.3 电信企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3章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新问题 |
3.1 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
3.1.1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初期 |
3.1.2 中国电信业市场拆分重组历程 |
3.2 中国电信产业监管政策演进 |
3.2.1 从垄断到调整市场结构引入竞争 |
3.2.2 从调整市场结构转向规范市场行为 |
3.2.3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市场绩效——成立中国铁塔公司 |
3.3 中国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
3.3.1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业传统商业模式形成挑战 |
3.3.2 “三网融合”政策推进加剧了电信市场竞争 |
3.3.3 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 |
3.3.4 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4章 构建“R-SCP”电信产业分析框架 |
4.1 电信业规制的目标 |
4.2 电信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
4.3 中国电信产业规制的现状 |
4.4 现有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分析 |
4.4.1 “SCP”范式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
4.4.2 规制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
4.5 电信产业组织的研究思路 |
4.5.1 决定电信产业组织变迁的重要因素 |
4.5.2 电信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思路 |
4.6 构建基于规制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 |
4.6.1 “R-SCP”框架的逻辑关系 |
4.6.2 “R-SCP”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适用性 |
第5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5.1 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
5.2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5.3 政府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直接塑造 |
5.3.1 放松进入规制与引入竞争 |
5.3.2 电信纵向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3.3 电信南北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4.1 进入者策略与在位者优势 |
5.4.2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份额和价格的影响 |
5.4.3 不对称规制与联通CDMA手机补贴 |
5.4.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3G/4G牌照发放 |
5.4.5 “单向携号转网”规制政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 企业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1 中国电信的限制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2 中国移动的差异化策略对市场份额的影响 |
5.5.3 中国联通的技术创新行为 |
5.6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
5.6.1 三网融合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
5.6.2 中国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5.6.3 中国广电成为第四大电信运营商影响市场格局 |
第6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
6.1 市场行为的影响因素 |
6.1.1 影响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因素 |
6.1.2 规制条件下企业行为特征分析 |
6.1.3 中国电信企业各阶段行为分析 |
6.2 规制与放松规制对电信市场行为的影响 |
6.2.1 规制失效下电信企业的排他性行为 |
6.2.2 不对称规制下的电信市场竞争行为 |
6.2.3 电信企业对规制的突破与放松规制 |
6.3 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以中国联通为例 |
6.3.1 中国联通3G市场定位 |
6.3.2 中国联通3G六统一运营策略 |
6.3.3 中国联通价格行为分析 |
6.3.4 中国联通非价格行为分析 |
6.3.5 中国联通组织调整行为分析 |
6.4 产业政策对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影响 |
6.4.1 “移动通信转售”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
6.4.2 手机实名制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
第7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
7.1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方法 |
7.1.1 产业组织理论对经济绩效的评价内容 |
7.1.2 竞争和规制对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
7.1.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 |
7.2 中国电信产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
7.2.1 完全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年之前) |
7.2.2 双寡头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1998年) |
7.2.3 引入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1999-2001年) |
7.2.4 扩大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2002-2008年) |
7.2.5 电信业重组后的绩效分析(2009年至今) |
7.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总体评价 |
第8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新特征及其规制 |
8.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
8.2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
8.2.1 电信运营商产业主导权丧失 |
8.2.2 电信运营商进一步被管道化 |
8.2.3 移动互联网业务替代传统电信业务——以“微信”为例 |
8.2.4 免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主导 |
8.3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与转型 |
8.3.1 从全业务运营商转向综合信息服务商 |
8.3.2 运营重心从传统语音转向数据应用 |
8.3.3 由纯管道经营向智能管道转型 |
8.4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市场竞争行为 |
8.4.1 开展4G流量价值经营提升市场绩效 |
8.4.2 搭建应用平台与OTT企业合作运营 |
8.4.3 重视应用服务——以移动支付为例 |
8.4.4 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电信产业竞争力 |
8.5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 |
第9章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 |
9.1 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 |
9.2 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 |
9.3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规制的影响 |
9.3.1 电信产业和广电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
9.3.2 相关市场主体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 |
9.3.3 行业监管者维护部门利益以及职责有所差异 |
9.4 外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经验 |
9.4.1 英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
9.4.2 美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
9.4.3 国外电信产业规制与改制的启示 |
9.5 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改革建议 |
9.5.1 产业融合背景下规制重构的保障机制 |
9.5.2 电信产业市场竞争政策的趋势 |
9.5.3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建议 |
9.5.4 中国电信业规制合理化建议 |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
10.1 研究结论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后记 |
(2)高职院校现代通信实验系统的规划构建与实训项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职院校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
1.1.1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通信实训实验室的基本现状 |
1.1.2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实验系统的现状 |
1.2 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内容安排 |
第二章 高职院校通信网络实验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总体需求 |
2.2 通信实验系统的具体需求 |
2.2.1 光传输实验平台 |
2.2.2 程控交换实验平台 |
2.2.3 宽带接入实验平台 |
2.2.4 数据通信实验平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设备选型和规划 |
3.1 设备选型 |
3.1.1 光传输实验平台 |
3.1.2 程控交换实验平台 |
3.1.3 宽带接入实验平台 |
3.1.4 数据通信实验平台 |
3.2 具体规划 |
3.2.1 光传输实验平台 |
3.2.2 程控交换实验平台 |
3.2.3 宽带接入实验平台 |
3.2.4 数据通信实验平台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系统的管理与实验的操作规范设计 |
4.1 实验系统的管理控制软件设计 |
4.1.1 程控交换、宽带接入和光传输实验平台的管理控制软件 |
4.1.2 SDH 光传输平台的两种管理控制软件 |
4.1.3 数据通信设备的登陆管理平台设计 |
4.2 操作规范设计 |
4.2.1 教师操作规范 |
4.2.2 学生操作规范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
5.1 跨越交换机实现 VLAN 内互通 |
5.2 小型企业内部网络规划 |
5.3 综合实训项目(宽带接入平台&光传输平台) |
5.4 综合实训项目(程控交换平台&光传输平台) |
5.5 实验系统建设的效果分析 |
5.5.1 数据通信设备的连通性测试 |
5.5.2 实训课程的实际运行情况 |
5.5.3 学生使用效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英文缩写检索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表 |
(3)唐山电力企业综合业务数据网改造的建设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电力企业综合业务数据网研究动态 |
1.2.1 电力通信系统发展动态 |
1.2.2 通信网的发展趋向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唐山电力通信网现状及业务需求分析 |
2.1 唐山电力通信网络现状 |
2.1.1 唐山电力数据网现状 |
2.1.2 唐山通信传输网现状 |
2.2 电力企业数据网的业务需求分析 |
2.2.1 唐山电力企业综合数据业务的具体分区 |
2.2.2 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专用性及其业务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唐山电力综合数据网的组网技术 |
3.1 内部网关协议 OSPF |
3.2 外部网关协议 BGP |
3.3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PLS) |
3.4 多协议标签交换和虚拟专用网络(MPLS VPN)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唐山电力数据网整体设计 |
4.1 统一数据网技术体制 |
4.2 唐山电力数据网拓扑结构的设计 |
4.2.1 唐山电力网络结构的划分原则 |
4.2.2 唐山电力网络结构的实际划分情况 |
4.2.3 数据网中路由器的命名及链路信息 |
4.3 选择路由协议 |
4.3.1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内部路由协议设计 |
4.3.2 唐山迁安地区边界路由协议的设计 |
4.3.3 静态路由的选择 |
4.4 虚拟局域网 VLAN 划分 |
4.5 多协议标签交换和虚拟专用网络的设计 |
4.5.1 虚拟专用网络 VPN 的划分 |
4.5.2 虚拟专用网络 VPN 配置实例 |
4.6 唐山电力数据网的链路及带宽设计 |
4.6.1 链路及带宽设计原则 |
4.6.2 链路带宽需求和选择 |
4.7 网络安全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网的工程实施及性能测试 |
5.1 设备配置 |
5.1.1 华为 NE20E-X6 核心路由器设备配置 |
5.1.2 路由器的端口设计与使用 |
5.2 网络设备安装以及设计思路 |
5.3 网络性能指标及测试 |
5.3.1 网络性能指标 |
5.3.2 路由器测试平台 |
5.3.3 服务质量(QoS)保证测试 |
5.3.4 丢包率测试 |
5.3.5 包转发时延(Latency)测试 |
5.4 路由器的性能测试 |
5.4.1 路由协议测试 |
5.4.2 网络安全性与互通性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智能网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引言 |
1.1.1 智能网的概念 |
1.1.2 智能网的演变和发展状况 |
1.1.3 智能网的功能目标 |
第二章 智能网基本原理 |
2.1 业务平面(SP) |
2.1.1 概述 |
2.2 总功能平面(GFP) |
2.2.1 概述 |
2.2.2 基本呼叫处理BCP |
2.2.3 业务独立构件SIB |
2.2.4 总业务逻辑GSL |
2.3 分布功能模块(DFP) |
2.3.1 功能分布模块模型 |
第三章 智能网的发展现状 |
3.1 有线智能网 |
3.1.1 概述 |
3.1.2 有线智能网的相关标准 |
3.1.3 有线智能网业务简介 |
3.2 移动智能网 |
3.2.1 概述 |
3.2.2 GSM移动智能网 |
3.2.3 CDMA移动智能网 |
第四章 智能网的发展新趋势 |
4.1 传统智能网的技术局限性 |
4.2 UIN综合智能网 |
4.2.1 概述 |
4.2.2 遵循的标准 |
4.2.3 业务简介 |
4.2.4 网络结构 |
4.3 NGN智能网 |
4.3.1 概述 |
4.3.2 业务简介 |
4.3.3 NGN业务的特点 |
4.3.4 NGN业务的渐进发展 |
4.3.5 网络结构 |
4.3.6 典型应用 |
第五章 目前智能网在天津铁通的实际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辽宁省水文系统虚拟专用电话网的联网优势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辽宁省程控交换网现状和发展 |
1.1 目前防汛程控交换网现状 |
1.2 辽宁省水文系统程控交换网的联网需求 |
2 公网电话虚拟专用网 (VPN) 的特点及联网优势 |
2.1 VPN的组成 |
2.2 VPN的特点 |
2.3 利用VPN进行专网联网的优势 |
3 利用VPN实现专网联网的解决方案 |
3.1 VPN联网的必要性 |
3.2 最佳解决方案 |
4 结语 |
(7)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程控交换网组网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体结构 |
二、系统设计与组网 |
(一) 系统设计 |
1、设置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 |
2、PCM终端远程放号 |
3、公网电话虚拟专用网实现 |
4、虚拟专用网与数字程控交换机互连实现 |
(二) 语音业务在专网中的实现方式 |
(三) 信令方式 |
(四) 编号法则 |
三、系统特点 |
四、结束语 |
四、程控交换新业务——虚拟专用网(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D]. 程瓯. 武汉大学, 2016(01)
- [2]高职院校现代通信实验系统的规划构建与实训项目设计[D]. 廖伯勋.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 [3]唐山电力企业综合业务数据网改造的建设与研究[D]. 张莹. 燕山大学, 2013(02)
- [4]我国实现智能网若干问题的探讨[J]. 张亦苏. 无线互联科技, 2012(07)
- [5]智能网发展趋势的研究[D]. 吴婵.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6]辽宁省水文系统虚拟专用电话网的联网优势与实现[J]. 武晓明,李宁霄. 东北水利水电, 2010(03)
- [7]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程控交换网组网与技术[J]. 王海玉. 治淮, 2009(02)
- [8]基于程控交换的智能网技术[J]. 黎雯霞.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 [9]程控交换新业务——虚拟专用网[J]. 马津. 电子世界, 2002(01)
- [10]智能网(五)[J]. 林康琴. 有线电视技术, 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