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必要性论证

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必要性论证

一、关于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论证(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玲[1](2020)在《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为对象,介绍了保护区野生植物的资源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保护对策,以供参考。

陈奕源[2](2019)在《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古镇更新规划策略研究 ——以大连庄河古镇为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容忽视的城市病。特别是在古镇中存在着更为严峻的客观事实,传统风貌受损、功能缺失、交通拥挤问题普遍存在,因开发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积重难返。2015年,由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城市双修”就是针对这类城市问题,寻求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转型发展之路,在新常态下为古镇更新提供了崭新视角。然而我国“城市双修”在古镇更新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较少,如何解决古镇自身发展问题的同时处理好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仍在探索,急需对其更新建设提出建议。本文通过对“城市双修”和城市更新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以及对国内外旧城更新理论研究及实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双修”理念系统的分析与解构,并且选取了国内外成功且对古镇更新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进行了研究。接下来以大连庄河古镇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而研究总结了“城市双修”理念下古镇更新领域在生态环境、土地利用、镇区风貌、文化传承及更新保障等相关策略,并以问题为导向,从普适性角度提出下一步我国“城市双修”古镇更新规划在从休闲格局、功能结构、街巷空间、民俗延续等方面相关建议,最终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希望通过“城市双修”理念下古镇更新策略构建,丰富“城市双修”的理论研究,并以此指导大连庄河古镇更新实践,为我国目前面临的古镇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张振威[3](2013)在《风景公共利益及保护》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归纳并分析了我国损害风景公共利益的典型现象及相关法制、资源战略存在的缺陷,认为公共利益侵害现象的多样性、严重性、普遍性及法律保护的乏力使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损害风景公共利益现象与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缺乏以公共利益为本位的风景价值认知、风景资源国家战略与全方位的法律保护,所以对风景公共利益及保护进行系统化、框架性的理论研究是当务之急。本文综合运动价值分析、公共利益理论与历史方法,论证风景价值的正当性及价值观念的社会化使风景具有公共利益属性。在风景公共利益内容的识别方面,本文对风景公共利益内容的界定定位于宏观层面,根据风景的使用主体(民众)、供给与管制主体(国家)和风景资源客体的三元作用规律,将风景公共利益分为4项内容,也是其保护目标与战略的出发点,以及保护结构的基础:1)国家保护风景资源本体;2)强化资源公益性,保证公众正当使用的权益;3)公民科学认知风景;4)风景资源民主化管理。通过综合经验事实验证、逻辑实证、历史考察、综合、比较等方法,本文归结出以上4项利益的保护结构:1)对于风景资源本体保护,不同国家建立了公共财产的公共信托制度和公物制度,以私有财产限制的国家征收、警察权、保护地役等法律工具作为实施保障,通过多样的保护区系统、人类聚居环境中的土地利用控制来实现;2)对于公众使用风景的正当性,国家保障公民户外游憩权益并提供游憩设施公共服务,设立(风景)进入权作为一种社会权,通过公益性门票价格、价格监管和政府财政投入保证公民在享用风景资源上的经济可承受性;3)对于公民科学认知风景资源,应建立保护区的科学解说教育项目,并在基本教育中加入环境教育,实施与保障风景资源科学研究;4)在公民参与风景资源管理方面,风景信息公开与知情权,公民决策监督权、参与决策权,环境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保证公共参与的途径。此外,本文论述了每项保护结构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制度。最终,本文以对策法学、规范法学与制度比较方法,对我国风景公共利益及保护提出15项风景资源国家战略,以及法制化途径——制定本领域基本法《风景资源法》,并从建构可救济的社会权视角提出风景权,探讨其权利要素。

陈蓉[4](2009)在《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和旅游开发模式,在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生态旅游作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积极开展生态旅游资源分析和评价的研究,建立现代生态旅游理论体系和开发模式,对促进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及旅游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独特,特殊的气候及水文条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资源基础,但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脆弱性。青藏高原环境对我国和世界环境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对青藏高原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价,确定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提出开发的思路和方案,不仅能使高原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将为我国开展生态旅游实践提供参考。本文的正文主要有六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阐述生态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生态旅游开发理论的综述性研究,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在对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基本分类的基础上,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依据。第三部分在对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点、类型特色、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学和地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构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的空间网络体系和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提出了青藏生态旅游开发的竞争合作机制。第四部分提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商品的具体开发设计方案,并对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第五部在生态旅游开发战略和开发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青藏高原的生态旅游资源特征等因素,对青藏高原的生态旅游线路进行了设计。第六部分以加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管理为核心、对构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进行了理论探索。

卢耀[5](2004)在《关于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论证》文中认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洮河林区,总面积479534 6hm2,森林覆盖率44 72%。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也是甘南重要的水源涵养林,目前保护形势严峻。论证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持续发挥"洮河天然水库"功能,涵养水源;保护恢复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论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论证(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野生植物资源
    1.1 保护植物
    1.2 资源植物及国家规定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植物资源
    1.3 主要造林树种
2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3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对策

(2)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古镇更新规划策略研究 ——以大连庄河古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镇化速度迅猛发展
        1.1.2 生态污染的积重难返
        1.1.3 古镇旅游迎来新机遇
        1.1.4 新常态规划思维转变
    1.2 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特色古镇
        1.3.2 城市双修
        1.3.3 “城市双修”与城市更新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综述
    2.1 “城市双修”理念概况
        2.1.1 “城市双修”理念的发展背景
        2.1.2 “城市双修”理念的概念由来
    2.2 “城市双修”相关理论研究
        2.2.1 拼贴城市理论
        2.2.2 织补城市理论
        2.2.3 城市触媒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3.1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与理论综述
        2.3.2 我国城市更新实践与理论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双修”优秀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取
    3.2 生态与城市双赢的美国高线公园更新
        3.2.1 项目更新背景
        3.2.2 “历时保护更新”融合新旧建筑
        3.2.3 “植筑融合”恢复基地自然生境
    3.3 商业与文化共促的哈克雪庭院群改造
        3.3.1 项目更新背景
        3.3.2 多元功能混合恢复街区活力
        3.3.3 公众参与全程贯穿更新改造
    3.4 自然游憩格局建设的三亚临春河整治
        3.4.1 项目更新背景
        3.4.2 三级廊道构建的游憩综合体
        3.4.3 低干预湿地系统的生态设计
    3.5 分级保护系统构建的四川川主寺修复
        3.5.1 项目更新背景
        3.5.2 建筑分级更新重塑古镇风貌
        3.5.3 空间尺度改造丰富街巷趣味
    3.6 国内外“双修”案例更新策略总结分析
第四章 大连庄河古镇更新基础分析
    4.1 庄河城市概述
        4.1.1 基地地理区位
        4.1.2 上位总体规划
        4.1.3 古镇历史沿革
    4.2 古镇更新基础分析
        4.2.1 市域生态格局
        4.2.2 市政基础设施
        4.2.3 辽南建筑特征
        4.2.4 地域文化印记
    4.3 庄河古镇“城市双修”的必要性分析
        4.3.1 古镇更新与城市发展的联系
        4.3.2 古镇更新与生态修复的联系
    4.4 庄河古镇更新SWOT分析
        4.4.1 百年文化沉淀:地域资源得天独厚
        4.4.2 新旧两城断层:区位影响老街复兴
        4.4.3 历史价值挖掘:列为重点保护遗产
        4.4.4 绿化景观缺失:生态修复刻不容缓
第五章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大连庄河古镇更新策略探索
    5.1 庄河古镇更新总体框架
        5.1.1 庄河古镇“城市双修”目标
        5.1.2 庄河古镇“城市双修”原则
        5.1.3 庄河古镇“城市双修”框架
    5.2 古镇生态修复策略
        5.2.1 低影响雨水系统修复
        5.2.2 游憩意向综合体运营
        5.2.3 植筑融合微绿化改造
    5.3 古镇功能结构优化策略
        5.3.1 完善“步行友好”的街巷尺度
        5.3.2 激活“一轴三带”多元功能区
        5.3.3 全面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标准
    5.4 古镇空间肌理延续策略
        5.4.1 历史建筑分级保护
        5.4.2 古镇风貌分区管控
        5.4.3 空间要素分类整治
    5.5 古镇地域文化复兴策略
        5.5.1 地域新老文化织补
        5.5.2 人文社区网络构建
    5.6 更新实施保障策略
        5.6.1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
        5.6.2 发挥法律规范作用
第六章 对我国古镇“城市双修”发展建设的建议
    6.1 以生态恢复为导向,维育古镇滨水休闲格局
    6.2 以整体提升为导向,系统完善镇区功能结构
    6.3 以适类应对为导向,分级修复传统街巷空间
    6.4 以激活文脉为导向,延续地域特色民风民俗
    6.5 以社会公平为导向,建立多元机构多方参与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与创新
        7.1.1 结论
        7.1.2 创新
    7.2 不足与展望
        7.2.1 不足
        7.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片目录
附录 B 表格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风景公共利益及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南京“紫金山观景台”案引发的思考
    1.2 议题产生的现实基础
        1.2.1 损害风景公共利益典型现象及保护不力的原因
        1.2.2 保护不力的其它深层原因
        1.2.3 风景公共利益保护不力的实质
    1.3 议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第2章 风景的价值与公共利益
    2.1 风景价值论
        2.1.1 价值与真理
        2.1.2 风景价值的类型
    2.2 风景价值向风景公共利益转化
        2.2.1 公共利益概念、内涵与内容判断
        2.2.2 价值正当性与价值主体社会化使风景表现出公共利益属性
        2.2.3 风景公共利益内容识别
    2.3 风景公共利益的保护结构与法律途径
        2.3.1 风景公共利益的保护结构
        2.3.2 风景公共利益的法律保护
    2.4 我国风景公共利益保护的战略构想
        2.4.1 我国正处于风景公共利益保护的战略机遇期
        2.4.2 实施风景利益保护国家战略的必要性与应然性
    2.5 小结
第3章 国家保护风景资源本体
    3.1 国家管制风景资源本体的法理基础
        3.1.1 治权所包含的国家征收权与警察权
        3.1.2 公物制度——公共信托理论与公物法理论
        3.1.3 对私有财产权的经济法控制——保护地役
    3.2 风景资源保护区体系制度特征——以美国为例
    3.3 人类聚居环境中的土地利用控制
        3.3.1 遵循生态原则的城市区划制度——城市生态基本控制线
        3.3.2 兼顾审美质量的城市建设法治实践
    3.4 我国风景资源本体保护现状
    3.5 我国风景资源本体保护的战略
        3.5.1 统筹风景资源的勘察、评估与资源信息建设
        3.5.2 确立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制度
        3.5.3 完善风景资源保护地体系化建设
        3.5.4 加强城市土地利用中的风景质量控制
        3.5.5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对风景资源质量的控制
        3.5.6 风景园林师执业注册制度
    3.6 小结
第4章 公民使用风景资源的正当性
    4.1 风景使用行为的正当性——户外游憩行为及其制度保障
        4.1.1 户外游憩作为公共利益的理论基础
        4.1.2 户外游憩资源供给的法制保障——以美国为例
    4.2 保障正当使用风景的基本权利——进入权
        4.2.1 进入权产生的制度基础及其实质
        4.2.2 英国创建公民乡村进入权
        4.2.3 挪威进入权的法律保障
    4.3 国家控制公民享用风景资源的经济可承受性
    4.4 我国保护公民正当使用风景资源现状
    4.5 我国加强风景资源社会公益性的战略
        4.5.1 转变以旅游经济为重的发展观,强化以人为本的游憩行为
        4.5.2 确立风景资源国家所有权并建立风景公物制度
        4.5.3 确立风景进入权为一种法定权利
        4.5.4 加大政府经济投入,保障风景资源管理的正常运行
    4.6 小结
第5章 公民科学认知风景资源
    5.1 风景资源的科学解说教育
        5.1.1 科学解说是一种法定义务或职能
        5.1.2 科学解说(scientific presentation)制度
        5.1.3 青少年通识教育
    5.2 风景资源科学研究是风景公共利益实现的必要途径
    5.3 我国公民对风景的科学认知的现状
    5.4 我国公民对风景的科学认知战略
        5.4.1 重视发挥风景资源的教育功能
        5.4.2 加强政府的政策研究职能
        5.4.3 鼓励社会科研,完善制度保障
    5.5 小结
第6章 公民参与风景资源管理
    6.1 风景资源信息公开——知情权的实质性保障
        6.1.1 信息公开的由来与历史
        6.1.2 风景资源管理信息公开的内容与特征
        6.1.3 政府的信息公开基础设施建设
    6.2 决策监督权、参与决策权
        6.2.1 法律对公众参与的明确规定——以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为例
        6.2.2 行政部门的政策及制度设计——以美国和新西兰保护地规划为例
    6.3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风景资源行政侵害的司法救济
        6.3.1 环境损害司法救济的新途径——环境公益诉讼
        6.3.2 诉讼制度的三个台阶——环境美学品质纳入公益诉讼
    6.4 我国公民参与风景资源管理现状
    6.5 我国公民参与风景资源管理战略
        6.5.1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扩大受案范围
        6.5.2 加强行政管理信息公开的范围与深度,完善知情权的保障
    6.6 小结
第7章 实现风景公共利益的立法途径
    7.1 制定风景资源保护基本法——《风景资源法》立法建议
        7.1.1 风景资源法的目的与功能
        7.1.2 风景资源法框架的体系化及对其它法律的制度需求
    7.2 实现风景公共利益的社会权——风景权
        7.2.1 风景权利要素
        7.2.2 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权利形态的风景权——与环境权关系辨析
    7.3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创新点与局限性
        8.2.1 创新点
        8.2.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摩尔(Roger L.Moore)和翟沃(B.L.Driver)的游憩效益分类
附录 B 我国风景园林相关法律法规对风景权的相关规定
附录 C 保护地役实例——《保护弗农山风景地役契约》(Scenic Easement Protecting Mount Vernon)
附录 D 城市景观立法例——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城市法典》相关内容摘录
附录 E 《风景资源法》建议稿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动态
        1.2.2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本文研究地域
第二章 相关概念辨析及生态旅游的内涵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生态旅游与替代性旅游
        2.1.2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
        2.1.3 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
        2.1.4 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
        2.1.5 生态旅游与探险旅游
    2.2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2.2.1 生态旅游的概念
        2.2.2 生态旅游的内涵
    2.3 生态旅游系统
        2.3.1 旅游系统
        2.3.2 生态旅游系统
第三章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
    3.1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
        3.1.1 青藏高原基本地貌特征
        3.1.2 青藏高原气候特征
        3.1.3 青藏高原水文基本状况
        3.1.4 青藏高原物种及主要生态系统
    3.2 青藏高原人文环境
    3.3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
        3.3.1 青藏高原生态资源分类
        3.3.2 青藏高原生态资源特点
第四章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战略
    4.1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
        4.1.1 理论基础
        4.1.2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空间网络体系
    4.2 青藏生态旅游形象探讨
        4.2.1 基本理论
        4.2.2 青藏生态旅游形象探讨
    4.3 基于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形象的青藏生态旅游竞争与合作
        4.3.1 青藏生态旅游竞争与合作现状
        4.3.2 青藏生态旅游竞争与合作策略
第五章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设计
    5.1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5.1.1 生态旅游产品的概念
        5.1.2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
    5.2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
        5.2.1 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概念及意义
        5.2.2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选择
    5.3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商品设计
        5.3.1 生态旅游商品的概念
        5.3.2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和问题
        5.3.3 青藏高原旅游商品开发思路
    5.4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线路设计
        5.4.1 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理论
        5.4.2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线路设计
第六章 青海高原生态旅游管理
    6.1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6.2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管理
        6.2.1 生态旅游行业管理
        6.2.2 生态旅游区管理
        6.2.3 生态旅游者管理
第七章 结论与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研究生就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5)关于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论证(论文提纲范文)

1 洮河林区基本概况
    1.1 自然条件
    1.2 社会经济条件
    1.3 野生动物资源
    1.4 野生植物资源
2 洮河林区森林资源保护的形势严峻
3 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 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
    4.1 发挥“洮河天然水库”功能, 涵养水源
    4.2 保护并恢复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4.3 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四、关于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论证(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 李红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8)
  • [2]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古镇更新规划策略研究 ——以大连庄河古镇为例[D]. 陈奕源.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3]风景公共利益及保护[D]. 张振威. 清华大学, 2013(07)
  • [4]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 陈蓉. 青海师范大学, 2009(11)
  • [5]关于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论证[J]. 卢耀. 林业调查规划, 2004(04)

标签:;  ;  ;  ;  ;  

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必要性论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