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预混料中烟酸和叶酸的测定方法研究

多维预混料中烟酸和叶酸的测定方法研究

一、多维预混料中烟酸、叶酸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姚静婷[1](2020)在《菜粕及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及草鱼健康及营养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1.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消化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效应研究为了解菜粕替代鱼粉时单宁发挥的作用,配制四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重(39.84±3.09)g的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56天。以含43%鱼粉的实用基础饲料OT0为对照;另设置三个不同的鱼粉用量组,用酪蛋白平衡蛋白质含量,并添加0.25%(OT1),0.75%(OT2)和1.25%(OT3)的水解单宁,使酪蛋白:水解单宁≈菜粕中蛋白含量:菜粕中单宁含量=16.8:1。结果显示,随饲料单宁含量增加,增重率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着下降(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OT2组显着高于OT0及OT1组(P<0.05),对照组中肌肉氨基酸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抗氧化指标中,OT3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对照组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抗氧化指标中,三个单宁组MDA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着下降(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先升后降,与肝脏趋势一致,OT2与OT3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均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先升后降,胃和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显着上升(P<0.05),胃脂肪酶活性显着下降(P<0.05)。OT3组苦味受体T2R1表达量在舌尖和肠道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量OT0组显着高于OT3(P<0.05);驯化前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随单宁含量增加显着下降(P<0.05),驯化8周后,四组实验鱼对OT2饲料的偏好程度均显着高于OT0,OT0饲料高于OT1,OT3组最低(P<0.05)。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水平下,1.25%及以下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无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饲料有节约作用;单宁含量在1.25%时会损伤蛋白质消化及代谢能力,损伤肝脏健康及抗氧化能力;用含有单宁的饲料驯化暗纹东方鲀可显着提高其对单宁含量为0.75%的饲料的偏好程度并提高对苦味的接受能力。2.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为了评价饲料中菜粕(RM)对暗纹东方鲀的影响,配制四组等氮等能饲料,分别含有0、10%、20%及30%的菜粕(OR0、OR10、OR20、0R30,单宁含量与实验1相当),饲喂初重37.93±2.41的暗纹东方鲀56天。结果表明,OR0和OR10的增重率明显高于OR30(P<0.05),饲料系数则呈相反趋势。肝脏中,OR20和OR30的MDA含量和CAT活性显着高于OR0,OR10最低(P<0.05),OR0和OR10的SOD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T-AOC和谷胱甘肽(GSH)含量随菜粕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则显着降低(P<0.05)。血清中CAT、SOD活性及ALB含量随菜粕水平升高而下降(P<0.05),MDA含量和GPT活性升高(P<0.05),OR0及OR10组总蛋白(TP)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OR20和OR30组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肠道中,MDA含量随菜粕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SOD活性先升高,后于OR20组下降(P<0.05)。OR0组和OR10组CAT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后肠OR0组肠皱褶高度高于OR10和OR30组(P<0.05),OR30组组织形态明显受损。肠道中TGFβ1的相对表达水平随菜粕增加显着上调(P<0.05),OR30组IL-1表达量显着高于OR0组(P<0.05),OR20组IL-8表达水平显着高于OR10,OR0及OR30最低(P<0.05),肝脏HSP70则显着下调(P<0.05),OR30组TNFα在肠道中的相对表达高于其他组(P<0.05)。因此,在该实验水平下,20%及以上的菜粕可诱导河豚的氧化应激,破坏后肠结构,引起肠道炎症。3.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为探究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营养代谢的影响,就第二章中的实验鱼进行进一步检测。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肌肉脂质含量随RM水平的增加而显着降低(P<0.05),灰分则呈相反趋势(P<0.05),OR30组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OR30组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OR0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比例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中,GPT活性随RM水平增高而下降(P<0.05),OR0组的GOT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P<0.05)。血清中OR0及OR10组的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显着高于OR20及OR30组(P<0.05)。OR30的尿素氮含量显着高于OR0(P<0.05),OR10和OR20最低。血清中甘油三酸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随RM显着升高(P<0.05)。OR30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高于OR20(P<0.05),OR20组高于OR0,OR10组最低。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显着下降(P<0.05)。胃中OR20的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OR10和OR30(P<0.05),OR0最低,脂肪酶活性下降(P<0.05),蛋白酶活性呈相反趋势(P<0.05)。肝脏中,OR20中脂肪酸合成酶(FAS)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OR0(P<0.05),OR30及OR10最低。OR10中脂蛋白脂酶(LPL)的相对表达低于OR0(P>0.05),OR30显着高于OR20(P<0.05),OR20高于OR10(P<0.05)。肉碱转移酶(CTP1β)的相对表达量OR10显着高于OR30(P<0.05),OR0和OR20最低。肠道中,GDH1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上调(P<0.05)。在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河豚肝脏中,OR0和OR10组间共鉴定出29个差异代谢物,与OR0组相比,OR10中有22个代谢物下调,7个代谢物上调。OR0与OR30组间有57个SDMs,与OR0组相比,OR30中有41个代谢产物下调,16个代谢产物上调。OR10与OR30组间有31个SDMs,与OR10组相比,OR30中有26个代谢产物下调,5个代谢产物上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中,部分标志性代谢物与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相关。说明在该实验水平下,20%及以上含量的菜粕抑制了蛋白质的吸收和生物合成,对脂质吸收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营养物质代谢的改变可能与这几条代谢通路有关:柠檬酸循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4.饲料中水解单宁及菜粕对草鱼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肝胰脏健康的影响为了评价饲料中菜粕对草鱼抗氧化能力和机体健康的影响,及该过程中单宁发挥的作用,配制八组等氮等能饲料,其中四组为半纯化饲料,以酪蛋白及明胶为主要蛋白源,添加0%(GT0),0.75%(GT1),1.25%(GT2)和1.75%(GT3)的水解单宁;另外四组为实用饲料,分别含有0(GR0)、30(GR30)、50(GR50)及70(GR70)的菜粕,且单宁的含量与半纯化饲料组相当。使用八组饲料饲喂草鱼56天后。半纯化组中,各组草鱼之间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无显着差异(P>0.05),GT2组草鱼的摄食率及饲料系数显着高于GT0组(P<0.05)。肝胰脏中,随菜粕含量增加,MDA含量明显升高,后于GT3组下降(P<0.05),GT0和GT1组SOD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T3组CAT活性显着高于GT0组(P<0.05),GT1组T-AOC高于GT0,GT0组高于GT2和GT3组(P<0.05)。血清中SOD活性先升高后于GT3组降低(P<0.05),GOT活性与SOD趋势相反(P<0.05),GT2的GPT活性明显高于GT1(P<0.05),GT0组总抗氧化能力显着高于GT1及GT3,GT2最低(P<0.05)。头肾溶菌酶活性、肠内MDA含量及SOD活性随单宁含量增加显着升高(P<0.05),而肠道及肝胰脏中GPx活性、GSH含量与单宁呈负相关(P<0.05)。添加单宁组后肠皱褶高度明显降低,组织形态学受损。GT0组肠道中IL-8m RNA和Nrf2m RNA的相对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IL-10m RNA的表达随单宁含量增加而上调(P<0.05)。Keap1在GT2组中的相对表达明显高于GT1,GT0最低(P<0.05)。实用组中,存活率和增重率无显着变化(P>0.05),GR70组草鱼的饲料系数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肝胰脏中,GR50组MDA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R70组SOD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R50组CAT活性显着高于GR70,GR0及GR30最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GR50组显着高于GR30,GR0及GR70最低(P<0.05)。GSH含量随RM水平显着降低(P<0.05),GR30组GPx活性显着高于GR0,GR0组高于GR50组,GR70组最低(P<0.05)。血清中SOD活性随菜粕含量增加而升高(P<0.05),T-AOC显着降低(P<0.05),GR70组GPT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R70组GOT活性显着高于GR30组,GR0组最低。在肠道中,草鱼MDA含量和SOD活性随菜粕含量增加显着升高(P>0.05),GPx活性和GSH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在头肾中,GR50和GR70溶菌酶活性明显高于GR0和GR30(P<0.05),ACP活性下降(P<0.05)。GR50及GR70组后肠组织形态受损。GR70组IL-8m RNA在肠道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IL-10m RNA表达量随饲料中菜粕含量增加显着上调(P<0.05),GR0组Nrf2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GR30及GR50(P<0.05)。Keap1在GR30组中的相对表达明显高于GR50,GR50高于GR70,GR0最低(P<0.05)。本研究发现在该实验条件下,50%的菜粕和0.75%的水解单宁可诱导草鱼产生氧化应激,损伤抗氧化能力,破坏后肠结构,引起肠道炎症。5.水解单宁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为探究饲料中可水解单宁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对第四章中用含有0、0.75、1.25、1.75%单宁的半纯化饲料(GT0、GT1、GT2、GT3)饲喂56d的草鱼检测营养指标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GT0和GT3组的肌肉蛋白含量显着高于GT2,GT1组最低(P<0.05),而GT0组的脂质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GT0组肌糖原及肝糖原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T3组肌肉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着高于GT0,GT1及GT2组最低(P<0.05),GT3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T1和GT2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着高于GT0,GT3最低(P<0.05)。随着饲料中单宁水平的升高,肠道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GT0和GT1组的脂肪酶活性显着高于GT2和GT3组(P<0.05)。肝脏GPT活性随单宁水平升高而降低(P<0.05),GT2与GT3组GOT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T2血清TP明显高于GT0和GT1,GT3最低(P<0.05),GT2球蛋白明显高于GT0和GT3,GT1最低(P<0.05),而GT1的白蛋白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T0组尿素氮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随单宁水平显着升高,于GT3组降低(P<0.05),LDL-C含量先升后降(P<0.05),HDL-C显着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单宁含量的增加,肠道TOR m RNA表达显着上调(P<0.05)。在肝脏中,葡萄糖激酶在GT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T2,GT2高于GT0,GT3中的表达最低(P<0.05),而丙酮酸激酶在GT2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T0和GT1,在GT3中最低(P<0.05)。GT3中脂蛋白脂肪酶表达随单宁水平升高而上调,于GT3组下调(P<0.05),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随单宁含量增加而下调(P<0.05)。综上所述,在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该实验水平的草鱼能耐受1.75%的单宁。然而,1.25%的水解单宁影响了蛋白质的消化和代谢,减少脂质沉积,促进了糖类的利用。6.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为探究饲料中可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对第四章中用含有0、30、50、70%菜粕的饲料(GR0、GR30、GR50、GR70)饲喂56d的草鱼检测营养指标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草鱼肌肉灰分及肌糖原含量随菜粕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蛋白及脂肪水平则显着降低(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比例在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GR50组饱和脂肪酸比例低于GR70和RG30组,GR0组最高(P>0.05),GR0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R50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于GR0组,GR0组高于GR30和GR70(P>0.05)。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随菜粕水平显着升高(P<0.05),GR50组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GR70,GR0及GR30最低(P<0.05),而脂肪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肝胰脏中,GOT活性随单宁含量降低,GPT活性显着降低,于GR70组上升(P<0.05),GR0组的肝糖原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血清中,GR50组总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R50及GR70组白蛋白含量显着低于GR0及GR30组(P<0.05),球蛋白水平则相反(P<0.05)。尿素氮含量随菜粕水平显着降低(P<0.05)。甘油三酯含量随菜粕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于GR70组升高(P<0.05),GR30组总胆固醇含量显着高于GR0及GR50,GR70组最低(P<0.05)。GR30的LDL-C含量显着高于GR50,GR0及GR70最低(P<0.05),GR70组HDL-C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肠道中GR0组TOR 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GR70,GR30及GR50最低(P<0.05)。肝胰脏中,GR50组葡萄糖激酶表达量显着高于GR0及GR30组,GR70最低(P<0.05),GR30组丙酮酸激酶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脂蛋白脂酶相对表达随着菜粕含量的增加显着上调,于GR70组降低(P<0.05)。GR50及GR0组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量显着高于GR30及GR70(P<0.05)。综上所述,30%的菜粕水平对草鱼糖类利用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30%以上的菜粕会影响该规格草鱼对蛋白质的消化和代谢,而50%以下的菜粕对脂肪的利用及减少脂肪沉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7.饲料中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肠道菌群和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为探究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及单宁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使用四组饲料饲喂草鱼56天。其中两组为实用饲料:GR0饲料含有10%鱼粉,GR50饲料含50%菜粕而无鱼粉;另外两组为半纯化饲料,分别添加了0(GT0)和1.25%(GT2)的水解单宁。GR50饲料中的单宁含量与GT2接近。结果表明,GR50组草鱼的增重率显着低于GR0(P<0.05),而GT2组的饲料系数显着高于GT0(P<0.05)。与相应处理组相比,GR50和GT2的肌肉脂质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GR0及GT0组(P<0.05),而肌糖原含量则相反(P<0.05)。GT2组肌肉PUFAs比例明显高于GT0组(P<0.05),GR50组SFAs比例显着低于GR0组(P<0.05)。肠道中,GR50及GT2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脂肪酶活性则相反(P<0.05)。与相应对照组相比,GT2和GR50组肝胰脏中的GOT和GPT的活性显着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而肝糖原和丙二醛含量则相反(P<0.05)。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在GT2和GR50组均显着高于GT0及GR0组(P<0.05)。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肝胰脏中,GT0和GT2组间共鉴定出29个差异代谢物,与GT0相比,GT2组中有23个代谢物下调,6个代谢物上调。GR0与GR50组间鉴定出92个差异代谢物,与GR0相比,GR50中有31个代谢物下调,61个代谢物上调。单宁添加组和菜粕添加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相应对照组,说明肠道环境受到干扰,部分产生消化酶的细菌的丰度增加,可能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综上所述,1.25%的单宁含量不是GR50组草鱼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菜粕可能改善了饲料中油脂的利用,但抑制了蛋白质的代谢;菜粕中的单宁可能是引起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异常的部分原因,水解单宁对糖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但菜粕中所含的单宁似乎比外源性水解单宁添加物具有更复杂的作用。这些营养物质代谢的改变可能与下列代谢通路有关:β-丙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此外,单宁和菜粕可调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发酵饲料中的营养、产生消化酶、调节益生菌等来调节肠道功能。

周莹[2](2020)在《许氏平鲉幼鱼对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需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6,探究其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代谢、抗氧化、转氨酶基因表达水平、肠道菌群及消化等影响,得出许氏平鲉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的需求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摘要1: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B1含量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生长、肝脏酶活和血清生化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维生素B1的需求量。配制7组维生素B1实际含量分别为0.87(对照组)、1.83、2.85、4.72、8.81、16.37和30.64mg/kg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6.35±0.06)g的许氏平鲉幼鱼9周。结果显示,随着维生素B1含量的增加,1)实验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有增长的趋势,但没有显着差异(P>0.05)。2)肝脏转酮醇酶(TKA)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83-30.64 mg/kg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8.81 mg/kg组有最大值;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85-8.81 mg/kg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1.83-30.64 mg/kg组的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维生素B1含量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4.72-30.64 mg/kg组显着高于0.87-2.85 mg/kg组(P<0.05);3)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85-30.64 mg/kg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和1.83 mg/kg组(P<0.05),4.72mg/kg组有最低值。以肝脏转酮醇酶活性、肝脏维生素B1含量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表明,体重36 g的许氏平鲉幼鱼维生素B1的需求量为3.29-5.61 mg/kg饲料。摘要2: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生长、体成分、肝脏酶活、血清生化和转氨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维生素B6的需求量。配制6组维生素B6实际含量分别为2.08(对照组)、3.25、4.16、6.32、10.17和31.14 mg/kg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6.35±0.06)g的许氏平鲉幼鱼9周。结果显示,随着维生素B6含量的增加,1)实验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升高后降低,4.16 mg/kg组达到最高。4.16 mg/kg组脏体比(VSI)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25-10.17 mg/kg组的肝体比(HSI)、肠体比(ISI)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3.25-31.14 mg/kg组的肌肉水分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全鱼、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先升高后降低,4.16-10.17 mg/kg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MDA)先降低后升高,3.25-31.14 mg/kg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维生素B6含量先升高后平稳;3.25-31.14 mg/kg组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血清中,4.16和6.32 mg/kg组的葡萄糖(GLU)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25-31.14 mg/kg组的甘油三酯(TG)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25-31.14 mg/kg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呈上升趋势,对照组有最低值,6.32-31.14mg/kg组差异不显着(P>0.05);6.32-31.14 mg/kg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肝脏的谷草转氨酶(GOT1和GOT2)基因相对表达量先升后降,3.25-31.14 mg/kg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GPT1和GPT2)基因相对表达量先升后降,均在6.32 mg/kg组达到最大值;酪氨酸转氨酶(TAT)基因相对表达量先升后降,4.16-10.17 mg/kg组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丝氨酸转氨酶(Ser C)基因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4.16-31.14 mg/kg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和3.25mg/kg组(P<0.05)。以WGR、肝脏维生素B6含量、GPT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表明,体重36 g的许氏平鲉幼鱼维生素B6的需求量为3.53-6.32 mg/kg饲料。摘要3:本实验以含有不同梯度维生素B6的饲料喂养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技术手段对许氏平鲉幼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丰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胃肠道消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从而研究维生素B6的含量对许氏平鲉幼鱼胃肠道消化能力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分为A、B、C、D、E、F六个组(饲料中所含维生素B6实际含量分别为2.08、3.25、4.16、6.32、10.17和31.14 mg/kg),每组3个重复,共18个样品。研究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有效序列1241940条,可归类于1649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门水平以变形菌门在肠道群落分布中占主要地位,其次还有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Patesci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优势菌属包括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Limn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随着维生素B6含量的增加,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F组的胃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A、B组(P<0.05),D组胃蛋白酶的活性最高。B-F组的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显着高于A组(P<0.05)。肠道菌群的某些菌属(如短波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等)都可以产生蛋白酶、脂肪酶等消化酶,维生素B6含量的增加使其含量也上升,因此增加了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促进了鱼体营养代谢反应的进行。

李扬[3](2019)在《纤维营养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提出日粮纤维是改善母猪肠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重要营养素。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母猪妊娠期一个或两个繁殖周期采用纤维处理,可改善母猪繁殖成绩。但仍有研究发现,妊娠期添加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无显着影响。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点:(1)纤维添加水平。饲粮中纤维添加量过高会降低饲粮的养分消化率,添加过低则效果不显着,因此妊娠期纤维添加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纤维添加时间。研究证实,妊娠期添加纤维,连续处理两胎及以上,可显着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如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但是连续多胎妊娠期添加纤维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3)纤维添加类型。不同纤维原料的不可溶性纤维(ISF)和可溶性纤维(SF)的含量不同,导致饲粮中的ISF/SF比例存在巨大的差异。研究表明,饲粮中的ISF/SF比例可影响养分的消化利用率,这可能是纤维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妊娠期ISF/SF比例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目前报道较少。纤维水平和类型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而妊娠期添加纤维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机理是否与微生物有关,需要进行探究。因此,本论文旨在考察妊娠期添加纤维及ISF/SF比例对母猪连续多胎繁殖性能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纤维营养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可能途径。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试验一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连续三胎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132.34±1.22 kg)、背膘(14.33±0.48 mm)和日龄(232±1 d)相近的新加系LY后备母猪36头。配种后随机分为低纤维组(LF)和高纤维组(HF),每个处理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LF组日粮为典型的玉米-豆粕型饲粮,HF组日粮是在LF组日粮中额外添加22.60 g/kg菊粉和181.60 g/kg纤维素进行配制,并保证两个处理日粮中ISF/SF比例一致(ISF/SF=8.03)。试验进行连续的三个繁殖周期,LF组母猪前三胎妊娠1-89天平均每天摄入224.96 g膳食纤维(DF)、妊娠90-112天平均每天摄入265.80 g DF;HF组母猪前三胎妊娠1-89天平均每天摄入674.89 g DF、90-112天平均每天摄入797.40 g DF。同时,所有母猪在泌乳期饲喂同一泌乳饲粮。各胎次配种当天、妊娠110天、分娩当天和断奶当天对所有母猪进行称重并测定背膘厚,记录母猪连续三个胎次的产仔性能、哺乳性能和泌乳期采食量。记录第一胎分娩前后5天以及第二、三胎妊娠30、60、90和110天粪便形态并评分。第一胎妊娠30、60、90、110天和断奶当天以及第二胎妊娠30、60、90和110天采集母猪粪便样品,用于16S r DNA的测定。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与LF组相比,HF组显着提高第二胎和第三胎总初生窝重和活产窝重(P<0.05)以及前三胎平均总初生窝重和活产窝重(P<0.05);缩短第一胎分娩时长47min(P<0.05);显着提高第二胎和第三胎的胎盘重(P<0.05);第三胎活产仔数提高1.8头(P<0.1),前三胎平均活产仔数提高1.24头(P<0.05);(2)HF组显着提高第一胎母猪泌乳0-14天采食量、仔猪断奶个体重和泌乳0-28天仔猪体增重(P<0.05);显着增加第二胎仔猪断奶个体重和泌乳0-28天仔猪体增重(P<0.05);(3)HF组显着提高母猪第二胎妊娠30、60、90和110天粪样菌群的observed_species指数和chao 1指数(P<0.05),显着改变第一胎和第二胎妊娠期的粪样菌群β多样性(P<0.05),且有改变第一胎断奶当天粪便菌群β多样性的趋势(P<0.10);(4)HF组显着降低母猪第二胎妊娠30天粪便Tenericutes和Actinobacteria菌门以及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Streptococcus和Ruminococcus_1菌属的丰度(P<0.05),显着提高Fibrobacteres菌门以及Lactobacillu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和Lachnospiraceae_AC2044_group菌属的丰度(P<0.05),并且Tenericutes和Ruminococcus_1与第二胎初生窝重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Lactobacillu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和[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 nes_group与第二胎初生窝重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1)连续三胎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可提高母猪第一、二胎断奶窝重以及第二、三胎初生窝重,缩短分娩产程,改善母猪粪便评分;(2)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处理至第二胎,可显着改变母猪妊娠期粪便菌群的种类和多样性;(3)妊娠期增加日粮纤维摄入量改善第二、三胎母猪初生窝重可能与提高了相应胎次妊娠30天Lactobacllius、Eubacterium和Lachnospiraceae等有益菌和纤维降解菌的丰度以及菌群多样性有关。试验二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组和血浆代谢物的影响试验一表明,母猪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提高仔猪初生窝重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本试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利用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技术考察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组和血浆代谢物的影响,探究纤维调控母猪繁殖性能的微生物途径。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第二胎断奶母猪发情配种后,保持原处理不变,在第三胎妊娠30、60、90和110天,每个处理选取8头母猪空腹采血并收粪,用于相关指标分析,其中妊娠30天的母猪血样和粪便样品分别用于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分析;母猪分娩当天,各处理选取6头正常分娩的母猪采集胎盘样品,考察胎盘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1)与LF组相比,HF组显着提高母猪第三胎妊娠30天粪样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VFAs)水平(P<0.05),有提高丙酸水平的趋势(P=0.076);显着提高妊娠60、90和110天粪样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水平(P<0.05);(2)HF组显着提高母猪第三胎妊娠30天和110天血清中血清素浓度以及胎盘血清素和孕酮浓度(P<0.05);显着上调胎盘血清素转运载体(SERT)、血清素受体(5-HT2B和5-HT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细胞色素P450 scc(CYP11A1)、钠偶联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2(Slc38a2)和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的m RNA表达量(P<0.05),下调色氨酸羟化酶-1(TPH1)和印迹基因H19的m RNA表达量(P<0.05);(3)在门水平上,HF组显着降低母猪粪便Firmicutes/Bacteroidetes比值(P<0.05),显着提高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和Fibrobacteria的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显着降低母猪粪便Clostridium和Tuicibacter的丰度(P<0.05),显着提高Prevotella、Oscillibacter、Eubacterium、Alistipes、Faecalibacterium和Fibrobacter的丰度(P<0.05);在种水平上,显着降低Clostridium sp.CAG:452和Clostridium sp.CAG:138的丰度(P<0.05),显着提高Firmicutes bacterium CGA:110、Firmicutes bacterium CGA:555、Prevotella sp.P2-180、Prevotella sp.CAG:279和Firmicutes bacterium CGA:129的丰度(P<0.05);(4)将HF组和LF组粪便微生物的差异基因与KEGG代谢通路第二层级进行对比,发现23种聚类系统存在显着差异(P<0.05);通过KEGG通路富集发现,具有显着差异且相对丰度在前35的通路(P<0.05)主要与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和转运相关;与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CAZy)对比,发现与糖苷水解酶和糖苷转移酶的相关的基因丰度最高,且均在HF组富集(P<0.05);(5)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HF组和LF组第三胎妊娠30天血浆共有39种差异代谢物。将这些差异代谢物与KEGG数据库进行对比后发现,色氨酸代谢通路,苯并恶唑嗪酮生物合成通路,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通路显着改变(P<0.05),其原因是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显着降低第三胎妊娠30天血浆吲哚的浓度(P<0.05);(6)将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发现,Firmicutes bacterium CAG:110与吲哚的合成呈显着性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1)连续三胎在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可提高母猪第三胎妊娠30天粪便中纤维降解菌的丰度,促进VFAs的生成,降低粪便致病菌的丰度;(2)连续三胎在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可能通过提高母猪粪便中VFAs产生菌、Eubacterium和Firmicutes bacterium CAG:110的丰度,提高母猪和胎盘血清素的浓度,改善胎盘的发育和功能,进而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试验三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结肠和胎盘血清素水平的影响试验二发现,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显着提高了母体血清和胎盘血清素的水平。但是,妊娠日粮添加纤维是否会影响母猪结肠血清素的水平目前尚不清楚。试验选取体重和日龄相近的新加系LY后备母猪10头,配种后随机分为2个处理,即无纤维组(NF)和纤维组(F),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头重复1头母猪。NF组采用纯合日粮,F组妊娠期日粮是通过在NF组妊娠期日粮中额外添加菊粉(8.33 g/kg)和纤维素(200g/kg)配制。母猪配种后处理至妊娠106天,采用Zoletile 50静脉麻醉后屠宰取样,记录每头母猪的胎儿数和胎儿重,并采集母猪血样以及结肠和胎盘组织样,考察妊娠期添加纤维对母猪结肠和胎盘血清素水平的影响。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与NF组相比,F组显着提高胎儿总重(P<0.05),但不影响胎儿数(P>0.05);(2)F组显着提高母猪结肠食糜中乙酸、丙酸和总VFAs的浓度(P<0.05),显着提高母猪血清和结肠血清素的浓度以及结肠TPH1的浓度和表达量(P<0.05),显着降低结肠SERT的表达量(P<0.05);(3)F组显着提高胎盘血清素的浓度和SERT的表达量(P<0.05),显着降低胎盘TPH1的浓度和表达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1)纤维处理可促进妊娠母猪结肠TPH1的表达,提高结肠和血清中血清素的水平;无纤处理可促进结肠SERT的表达。(2)纤维处理可促进妊娠母猪胎盘SERT的表达,提高胎盘血清素的水平;而无纤处理可促进胎盘TPH1的表达。试验四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连续四胎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前三个试验结果表明,在妊娠饲粮ISF/SF比例一致的条件下,提高妊娠母猪纤维摄入量,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提高母猪的繁殖成绩。但是妊娠期ISF/SF比例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妊娠饲粮中适宜的ISF/SF目前尚不清楚,并且妊娠期ISF/SF比例能否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目前也尚未有研究报道。本试验选取体重(153.23±1.02 kg)、背膘(15.76±0.34 mm)和日龄(284±1 d)相近的新加系LY后备母猪64头,配种后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妊娠期分别饲喂不同ISF/SF比例的饲粮(T1:3.89、T2:5.59、T3:9.12、T4:12.81),母猪在泌乳期饲喂同一泌乳饲粮,系统考察妊娠期ISF/SF比例对母猪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持续四个连续的繁殖周期。各胎次配种当天、妊娠110天、分娩当天和断奶当天对所有母猪进行称重并测定背膘厚,记录母猪连续四个胎次的产仔性能、哺乳性能和泌乳期采食量。记录第一胎分娩前后5天以及第二、三胎妊娠30、60、90和110天粪便形态并评分。第一、二胎妊娠30、60、90、110天采集母猪粪便样品,用于16S r DNA的测定。采集第三胎妊娠30、60、90和110天血液样品以及分娩当天胎盘样品,用于相关指标的测定。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ISF/SF比例对母猪第一至四胎每一胎的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无显着影响(P>0.05),但T1和T2组的前四胎平均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总初生窝重显着高于T3组(P<0.05),且T2组的平均活产仔数最高;(2)ISF/SF比例对各胎次母猪泌乳期采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日粮纤维比例显着影响第一胎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第一胎时T1组和T2组仔猪断奶重显着高于T4组(P<0.05);(3)ISF/SF比例对第一胎母猪分娩产程无显着影响(P>0.05),但第二胎时T1和T2组的仔猪出生间隔分别比T3组缩短5.25 min和6.44 min(P<0.05),第三胎时T1和T2组的分娩时长分别比T3组缩短98.76 min和97.40 min(P<0.05);(4)第一胎时,T1组母猪妊娠110天粪便乙酸浓度显着高于T3和T4组,T1组总VFAs浓度显着高于T4组(P<0.05);第二胎时,T2组母猪妊娠110天乙酸和总VFAs浓度显着高于T3和T4组(P<0.05);第三胎时,T2组母猪粪样乙酸含量最高且显着高于T4组(P<0.05),T2组母猪血清中血清素浓度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然而日粮纤维比例对胎盘血清素含量和孕酮浓度无显着影响(P>0.05);(5)当ISF/SF=3.89时,初产母猪粪便中纤维降解菌Prevotella的丰度升高(P<0.05);当ISF/SF=5.59时,第二胎母猪粪便中致病菌Streptococcus的丰度降低,有益菌Bifidobacterium和纤维降解菌Prevotella的丰度升高(P<0.05);(6)ISF/SF比例对第一胎和第二胎母猪妊娠30天肠道菌群α多样性影响无显着影响(P>0.05);第一胎妊娠110天时,T1、T2和T3组的chao 1指数显着高于T4组(P<0.05);第二胎妊娠110天时,T4组母猪肠道微生物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显着高于T1组(P<0.05),T1组的chao 1指数有低于T3和T4组的趋势(P<0.10);与第一胎相比,第二胎妊娠110天Ruminococcaceae、Spirochaetaceae、Bacteroidales_S24_7、Lachnospiraceae和Rikenellaceae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P<0.05),Prevotellaceae、Lactobacillaceae、Streptococcaceae和Clostridiaceae_1的丰度显着降低(P<0.05);(7)通过肠道微生物的β多样性分析,第一、二胎妊娠110天T1和T2组母猪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趋于一致,T3和T4组的菌落结构趋向一致,而T1和T2组与T3和T4组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1)在本试验条件下,当ISF/SF=3.89和5.59时,可提高第一胎仔猪的断奶重,并缩短第二胎和第三胎分娩产程,提高母猪第一至四胎平均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总初生窝重;(2)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于初产母猪,当饲粮中ISF/SF=3.89时,有利于纤维降解菌的增殖和VFAs的生成;对于经产母猪,当饲粮中ISF/SF=5.59时,有利于纤维降解菌的增殖和VFAs的生成。这可能与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有关。(3)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中ISF/SF=5.59时,更有利于有益菌Bifidobacterium的增殖。试验五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肠道发育、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四发现,当妊娠期饲粮ISF/SF=3.89和5.59时可显着改善仔猪生长性能,但是其原因尚不清楚。前人研究结果发现,母猪纤维营养可影响后代仔猪的肠道发育和菌群组成,因此,母猪妊娠期饲粮中适宜ISF/SF比例改善仔猪生长性能可能与促进仔猪肠道发育和改变肠道菌群有关。为了验证该假设,于第一胎分娩当天,从试验四T1、T2、T3和T4四个处理中分别选择6头产仔数正常、乳腺发育良好且健康的母猪,每窝选择一头接近该窝平均体重的仔猪于出生后2h内、吃到初乳前,采用Zoletile50肌肉注射麻醉后进行屠宰。各处理对应的后代仔猪编号分别为R1、R2、R3和R4。仔猪屠宰前称重并采集血样,测定血液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仔猪屠宰后,采集肝脏和肠道样品用于指标的测定。结果如下:(1)R3组新生仔猪十二指肠绒隐比(V/C)显着高于R4组(P<0.05),R1和R2组仔猪空肠V/C显着高于R3和R4组(P<0.05);新生仔猪R1组乳糖酶活性显着高于R3和R4组,且R2组显着高于R4组(P<0.05);R4组蔗糖酶活性显着低于其它三组(P=0.021);(2)R1组新生仔猪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着低于R3和R4组,且R2组显着低于R3组(P<0.05);R1和R2组新生仔猪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着高于R4组(P<0.05),R1组和R2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着高于R3和R4组(P<0.05);R1和R2组新生仔猪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高于R4组(P<0.05);R1组仔猪肝脏GSH-Px活性显着高于R3和R4组,且R2组显着高于R3组(P<0.05);(3)R1组仔猪肝脏Nrf2 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R3和R4组(P<0.05),且R2组显着高于R4组(P<0.05);R1和R2组仔猪肝脏HO-1 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R4组(P<0.05);R1和R2组仔猪肝脏NF-κB m RNA表达量显着低于R3和R4组(P<0.05);(4)R1和R2组新生仔猪结肠乙酸、丁酸和总SCFAs的浓度显着高于R3和R4组(P<0.05),并且R1和R2组仔猪结肠丙酸的浓度有高于R3和R4组的趋势(P<0.10);(5)PCo A聚类分析表明,R1和R2具有相似的微生物菌群组成,而R3和R4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组成。R1和R2组仔猪结肠中与纤维降解相关的微生物菌群丰度提高。另外R1和R2组仔猪结肠unidentified_Enter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显着低于R4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母猪妊娠期饲粮中ISF/SF=3.89和5.59时,可提高后代新生仔猪抗氧化能力并降低炎症反应,最终促进其后代的肠道发育,这可能与新生仔猪结肠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提高、有害菌相对丰度降低有关。综上所述,本论文得到以下结论:(1)在本试验条件下,母猪前三胎妊娠1-89天平均每天摄入674.89 g DF、90-112天平均每天摄入797.40 g DF(ISF/SF=8.03),可提高母猪第二胎和第三胎的初生窝重,这主要与增加纤维摄入量提高了妊娠母猪肠道纤维降解菌、Eubacterium和Firmicute bacteria CGA:110的丰度,促进结肠血清素的合成,提高母猪和胎盘血清素的水平,最终改善了胎盘的发育和功能有关。(2)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中ISF/SF=3.89和5.59时,可促进第一胎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并提高母猪前四胎的平均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对于初产母猪,可调整妊娠饲粮中ISF/SF比例为3.89;对于第二至四胎母猪,可调整妊娠饲粮中ISF/SF比例为5.59。(3)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可影响后代新生仔猪肠道菌群的组成,且新生仔猪的肠道菌群群落相似性和母猪的肠道菌群群落相似性一致。

梁孝平[4](2019)在《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和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维生素包衣的稳定性和在肉鸡上的应用效果。本论文采用2个试验:1)用米糠粕做载体,配制5%预混合饲料,研究包衣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对预混料中维生素含量和存留率的影响,对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2)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研究了维生素包衣对商品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肝脏和血液维生素储备、抗氧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对复合维生素包衣在肉鸡上的生物学利用率进行比较研究。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的比较研究:根据商品肉小鸡的营养需要,配制5%预混合饲料,满足肉鸡需要的钙、磷、氯化胆碱和氨基酸(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载体用米糠粕。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如下处理:处理1,添加复合维生素(不包衣);处理2,添加复合维生素(包衣);处理3,在处理1基础上(不包衣)+复合微量元素(满足肉鸡需要量);处理4,在处理2(包衣)基础上+复合微量元素(满足肉鸡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1)30 d时,包衣维生素组的维生素D含量显着高于不包衣组(P<0.05),维生素B1的含量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提高2.3%;而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和B6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加微量元素组的维生素D和B1含量显着低于不加组(P<0.05),而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和B6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2)60 d时,与不包衣维生素相比,包衣维生素组的VA和VE含量显着提高(P<0.05),而维生素D、B1、B2和B6的含量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相对值比较分析,包衣维生素组的维生素D、B1和B2的含量可分别提高1.80%、1.70%和1.40%。与此同时,加微量元素组的维生素D和E含量显着低于不加组(P<0.05),而维生素A、B1、B2和B6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但相对值比较分析表明,加微量元素后,维生素A、B1、B2和B6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随着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维生素A、D、E、B1、B2和B6等的存留率均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与此同时,包衣维生素30 d和60 d维生素A、D、E、B1、B2和B6等的存留率均显着高于不包衣组(P<0.05);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后,预混料30 d和60 d的维生素A、D、E、B1、B2和B6等的存留率显着降低(P<0.05)。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生素的含量和存留率呈降低趋势,而维生素包衣后,其含量和存留率更高,稳定性更好;而添加微量元素后,维生素的含量和存留率均呈降低趋势,稳定性有所下降。复合维生素包衣对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选用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仔鸡280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处理1:对照组,肉鸡常规日粮,不添加任何维生素;处理2,3分别在处理1基础上添加不包衣复合多维素和包衣复合多维素300 g/t。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不包衣和包衣复合维生素均可显着提高肉鸡21d和42 d的平均体重(P<0.05),提高各阶段肉鸡ADFI和ADG(P<0.05),显着降低F/G和死淘率(P<0.05),提高欧洲指数(P<0.05);同时,与不包衣复合维生素组相比,饲料添加包衣复合维生素可显着提高肉鸡42 d的平均体重(P<0.05),显着提高22-42 d及全阶段(1-42 d)的ADG(P<0.05),降低F/G(P<0.05),提高欧洲指数(P<0.05)。2)与对照组相比,不包衣多维和包衣多维组的腹脂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屠宰性能无显着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不包衣多维组和包衣多维组的胸肌率可分别提高4.18%和2.53%。3)两试验组21 d和42 d的肝脏和血液VA和VD3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包衣多维组21 d的肝脏VA和VD3含量显着高于不包衣多维组(P<0.05),其21 d的血液VD3含量和42 d的血液VA含量显着高于不包衣多维组(P<0.05)。4)两试验组21 d和42 d的T-SOD活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参照近年来肉鸡市场行情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包衣和包衣复合维生素可使经济效益分别提高3.05元/只和3.49元/只;与不包衣维生素组相比,添加包衣复合维生素可提高经济效益0.29元/只。由此可见,日粮添加复合维生素可显着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提高肝脏和血液维生素含量,提高抗氧化性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包衣复合维生素效果更优。综上所述,复合维生素包衣可显着提高维生素的稳定性,并显着提高肉鸡的生物学利用率。

蒋鹏飞[5](2019)在《中国饲用维生素生产、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指出维生素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备的一类营养素,又被人们称作维他命。维生素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是十分重要的,虽然生物体内所需要数量较少,但由于自身不能合成,必须外源补充。近些年来,随着对营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加深了维生素营养作用的认知,随之加大了对维生素的应用研究,发现了维生素的添加对动物的生长潜力以及对动物免疫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因此增长了维生素的需求。本文就中国维生素生产的现状以及维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维生素行业存在产品质量、价格波动过于频繁、行业协作和自律意识不强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等问题,并提出我国维生素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依靠产业环保升级、生产技术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建立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自律。

廖航[6](2018)在《肉鸭饲粮适宜维生素水平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通过考察不同复合维生素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及胸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维生素在肉鸭上的营养生理效应,筛选出肉鸭饲粮适宜的维生素水平,并进一步通过菜籽粕水平作为效应因子来验证维生素水平的适宜性。本论文包括两个试验。试验1:不同维生素组合对肉鸭生产性能及胸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饲粮维生素水平最低为处理一(VA 1925 U/kg;VD3 308U/kg;VE 7.7 mg/kg;VK3 0.385mg/kg;VB2 3.08mg/kg;VB6 1.925/kg mg;泛酸8.47mg/kg;烟酸42.35 mg/kg),最高为处理七(VA 16,500 U/kg;VD3 5,500 U/kg;VE 88mg/kg;VK3 5.5 mg/kg;VB1 3.3 mg/kg;VB2 7.7 mg/kg;VB6 7.7 mg/kg;VB12 0.044mg/kg;泛酸16.5 mg/kg;烟酸42.35 mg/kg;叶酸2.2 mg/kg;生物素0.275 mg/kg;VC110 mg/kg),其余各处理根据低:高两个按(2:8,4:6,5:5,6:4,8:2)比例混合,共计7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肉鸭,试验周期为49 d,分1-14 d、15-35 d和36-49 d三阶段饲养。结果表明,维生素水平线性增加(P<0.05)肉鸭14 d体重,处理六最高,但对35 d和49 d的体重无影响(P>0.05)。随维生素水平增加,15-35 d和1-35 d料肉比线性降低(P<0.05),1-14 d料肉比有线性降低的趋势(P=0.085),但36-49 d料肉比线性增加(P<0.05)且处理二组料肉比最低。饲粮维生素水平对肉鸭35 d和49 d屠宰性能和胸肉品质的各项指标无影响(P>0.05)。但维生素水平线性降低(P<0.05)了35 d和49 d胸肉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与低维生素(处理一)组相比,处理六显着降低(P<0.05)35 d胸肌MDA含量。综合评定其经济效益发现,若肉鸭35 d上市,处理六的经济效益最高,若肉鸭49 d上市,处理二的经济效益最高。从以上结果可看出,肉鸭不同生产阶段维生素需要量不同,1-35 d需要的维生素水平高于36-49 d;肉鸭1-35 d饲粮推荐使用处理六维生素水平,36-49 d推荐使用处理二维生素水平。试验2:肉鸭饲粮适宜维生素水平的验证试验采用2×3双因素设计,饲粮复合维生素添加水平分别为高(试验1处理六维生素水平:VA 13585U/kg;VD3 4462 U/kg;VE 71.94 mg/kg;VK3 4.477 mg/kg;VB1 2.64mg/kg;VB2 6.776 mg/kg;VB6 6.545 mg/kg;VB12 0.035 mg/kg;泛酸14.894 mg/kg;烟酸78.87 mg/kg;叶酸1.76 mg/kg;生物素0.22 mg/kg;VC 88 mg/kg)、低(试验1处理一维生素水平:VA 1925 U/kg;VD3 308 U/kg;VE 7.7 mg/kg;VK3 0.385mg/kg;VB23.08mg/kg;VB6 1.925/kg mg;泛酸8.47 mg/kg;烟酸42.35 mg/kg)两个水平,饲粮菜籽粕(异硫氰酸酯(ITC)和恶唑烷硫酮(OZT)含量分别为466 mg/kg和590 mg/kg)水平分别为5、10和20%,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共672只14日龄健康樱桃谷肉公鸭。试验期为肉鸭15-35日龄,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饲粮高维生素水平显着提高了(P<0.05)肉鸭35 d体重和15-35 d体增重,显着降低了(P<0.05)15-35 d料肉比。20%菜籽粕水平组肉鸭35 d体重,15-35 d体增重,采食量显着低于(P<0.05)5%和10%菜籽粕水平组。饲粮维生素和菜籽粕水平对肉鸭35 d体重,15-35 d体增重和料肉比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在5%和10%菜籽粕水平饲粮中添加高维生素水平能显着提高(P<0.05)肉鸭生产性能,而在20%菜籽粕水平则无效。饲粮高维生素水平显着升高(P<0.05)了肉鸭35 d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饲粮菜籽粕水平显着降低(P<0.05)了肉鸭35 d血清和肝脏SOD活力,20%菜籽粕水平显着增加了(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降低了(P<0.05)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以及提高了(P<0.05)甲状腺指数,甲状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以上结果看出,试验1推荐的适宜维生素水平在菜籽粕用量为5%和10%的饲粮中应用也表现出较优的效果;但当饲粮菜籽粕含量达20%(ITC,OZT分别为93.2 mg/kg,118 mg/kg)时,适宜维生素水平已不能缓解其带来的毒性作用。

叶翔杨[7](2018)在《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文中认为纳米乳又称微乳,是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以适当比例混合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低黏度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其粒径一般介于1200 nm之间。纳米乳技术在食品和药物加工中已广泛应用,而在动物营养方面研究较少,尤其是家兔方面未见报道。本试验根据谷子林等推荐的生长獭兔饲养标准制备了含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并研究其对獭兔生长、免疫、抗氧化性能及其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获得如下新的研究结果:1.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的制备:本试验制备的复合维生素纳米乳为水包油(O/W)型纳米乳,外观澄清透明,淡黄色,略带乳光,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24 nm。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每毫升复合维生素纳米乳中含维生素A 12.01 mg、维生素D 8.12 mg、维生素E 96.35 mg、烟酰胺43.77 mg、维生素B1 2.23 mg、维生素B6 2.04 mg。2.添加复合维生素纳米乳能显着降低生长獭兔的料重比、发病率和死亡率(P<0.05),提高日增重(P>0.05);降低生长獭兔的胸腺指数(P<0.05),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P<0.05);显着提高生长獭兔血液中MDA、SOD和T-AOC抗氧化指标(P<0.05),改善生长獭兔机体的抗氧化性能。3.发现复合维生素纳米乳能极显着提高生长獭兔的回肠绒毛高度(P<0.01),显着降低隐窝深度(P<0.05);显着降低獭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P<0.05),但能够提高菌群中厚壁菌门的丰度(P<0.05),从而提高獭兔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本试验成功制备了獭兔的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在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纳米乳能够提高生长獭兔的生产性能,增强其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同时改善獭兔肠道组织结构和盲肠微生态环境,为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在獭兔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万建美[8](2016)在《蛋氨酸来源和水平对产蛋鸡肝脏蛋氨酸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四个试验评价了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产蛋鸡肝脏蛋氨酸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一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肝脏蛋氨酸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肝脏蛋氨酸代谢及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2×6+1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2种蛋氨酸来源包括DL-2-羟基-4-甲硫基丁酸(DL-2-hydroxyl-4-methylthio-butiric acid,HMTBA)和DL-蛋氨酸(DL-methionine,DLM)和6个蛋氨酸添加水平(0.05%、0.10%、0.15%、0.20%、0.25%和1.00%),另设置一个不添加蛋氨酸的基础饲粮对照组,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共2184只大恒699肉种鸡(30周龄)。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种鸡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P>0.10)。肝脏TG含量与饲粮DLM或HMTBA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着的一次或二次线性关系(P≤0.05)。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血浆E2含量无显着影响(P>0.10)。血浆Met含量随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增加呈一次线性增加(P<0.01),但是饲喂DLM的种鸡血浆Met含量增加幅度更高。血浆Ala含量随着蛋氨酸添加水平的增加而线性增加(DLM,P=0.03;HMTBA,P=0.02)。血浆Tyr(P=0.02)、Val(P=0.03)、Gly(P=0.05)和Ser(P<0.01)含量随饲粮DLM添加水平呈一次线性增加。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血浆Cys、Tau及Cysthi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0.10)。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肝脏ACC、FAS、DAGT2及LPL基因的表达无显着影响(P>0.10)。随饲粮HMTBA添加水平的增加,MAT2A(P=0.06)和ADA(P=0.07)有一次线性增加的趋势。MSR(P=0.09)、MS(P=0.02)、ADA(P=0.08)、SAHH(P=0.08)和MAT2A(P=0.06)的表达量随饲粮HMTBA添加水平增加呈二次线性变化(先降低,后增加)。随饲粮DLM添加水平增加,GNMT(P=0.04)、MSR(P=0.06)和SAHH(P=0.07)表达量呈二次线性变化(先降低,后增加)。肝脏中IL-1β(P=0.04)和IL-10(P=0.05)的表达量随饲粮HMTBA水平增加而线性增加,TNF-α(P=0.08)的表达量也有线性增加的趋势。结论:饲粮中添加高水平的HMTBA可能通过上调MS和MAT2A基因的表达,增加叶酸依赖途径的蛋氨酸再生和依赖SAMe的甲基转移反应,增加肉种鸡肝脏的脂肪含量,上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0及TNF-α的表达,增加发生FLHS的风险。试验二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商品蛋鸡肝脏蛋氨酸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是考察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商品蛋鸡肝脏蛋氨酸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在2种饲粮营养水平(MN:AMEn,2700 kcal/kg,Dig.Lys 0.66%;LN:AMEn,2580 kcal/kg,Dig.Lys,0.61%)下添加两种不同来源的蛋氨酸(DLM和HMTBA),每种蛋氨酸设置3个添加水平(LN:0、0.091和1%;MN:0、0.113和1%)。将2000只罗曼蛋鸡随机分配到10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在饲喂LN饲粮条件下:与不添加蛋氨酸的对照组相比,添加1%的蛋氨酸显着降低了蛋鸡的采食量和料蛋比(P≤0.05);添加0.091%的蛋氨酸显着增加了蛋重(P≤0.05)。在饲喂MN饲粮条件下:与不添加蛋氨酸的对照组相比,添加1%的蛋氨酸显着降低了采食量(P≤0.05);添加0.113%的蛋氨酸显着增加了蛋重(P≤0.05)。在33-37周龄及28-37周龄阶段,添加蛋氨酸显着提高了蛋重(P≤0.05),但是添加1%的蛋氨酸组的蛋重却显着低于添加0.113%的处理组(P≤0.05)。添加蛋氨酸显着增加了33-37周龄的产蛋量,显着降低了料蛋比(P≤0.05)。在饲喂LN饲粮的条件下: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0.091%的蛋氨酸显着降低了相对肝重(P≤0.05)。在饲喂MN饲粮的条件下: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0.113%或1%的蛋氨酸显着增加了血浆TG含量(P≤0.05)。无论饲粮营养水平如何,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血浆E2含量、肝脏及血浆Hcy含量无显着影响(P>0.10)。在饲喂LN饲粮的条件下:饲喂DLM时血浆Met和Tau含量显着高于饲喂HMTBA的蛋鸡(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随着蛋氨酸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浆Met和Tau含量增加(P≤0.05)。在饲喂MN饲粮的条件下:DLM处理组蛋鸡的血浆Tau含量显着高于HMTBA处理组的蛋鸡(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血浆Met含量随着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添加1%的蛋氨酸显着增加了血浆Tau的含量(P≤0.05)。在饲喂LN饲粮的条件下:与负对照组相比,以HMTBA为来源提供0.091%或1%的蛋氨酸显着增加了GNMT的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1%的蛋氨酸(DLM来源)显着增加了BHMT的相对表达量(P≤0.05)。在饲喂MN饲粮的条件下: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0.113%或1%的蛋氨酸(HMTBA来源)显着增加了ADA的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0.113%的蛋氨酸(HMTBA来源)显着增加了MS的相对表达量(P≤0.05)。不添加蛋氨酸时,饲喂LN饲粮显着增加了BHMT和M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以HMTBA为来源添加1%的蛋氨酸时,饲喂LN饲粮显着增加了SAHH和MTHFR的基因表达(P≤0.05)。添加1%的蛋氨酸(HMTBA来源)时,饲喂LN饲粮显着增加了CEBPβ和AdipoR2的表达量(P≤0.05)。在饲喂LN饲粮的条件下: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1%的蛋氨酸(DLM来源)显着增加TNF-α的相对表达量(P≤0.05)。在饲喂MN饲粮的条件下,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肝脏炎性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着影响(P>0.10)。添加1%蛋氨酸(HMTBA来源)时,饲喂LN饲粮显着增加了INF-α和IL-1γ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1)蛋氨酸缺乏会上调肝脏MS和BHMT基因的表达,增加蛋氨酸再生,但不影响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肝脏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2)以HMTBA为蛋氨酸来源添加1%的蛋氨酸时,饲喂低营养水平的饲粮可能通过上调SAHH和MTHFR基因表达增加叶酸依赖途径的蛋氨酸再生和依赖SAMe的甲基转移反应,上调脂肪合成转录因子CEBPβ表达,促进肝脏脂肪的合成,并上调肝脏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肝脏炎症反应的风险。试验三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肝脏蛋氨酸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是考察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商品蛋鸡肝脏蛋氨酸代谢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在2种饲粮营养水平(同试验二)下设置5种蛋氨酸处理(D:负对照;DLM-R:正对照;HMTBA-R80:相对效价80%;HMTBA-R84:相对效价84%;HMTBA-R88:相对效价88%)。将2000只罗曼蛋鸡随机分配到10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在饲喂LN饲粮条件下:添加DLM或以84%的效价添加HMTBA较负对照组显着增加了33-37周龄及28-37周龄阶段的平均蛋重(P≤0.05)。在饲喂MN饲粮条件下:添加DLM或HMTBA均较负对照组显着增加了平均蛋重(P≤0.05),而各HMTBA添加组与DLM添加组间无显着差异(P>0.10)。在饲喂LN饲粮的条件下: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DLM或HMTBA均显着增加了血浆Met含量(P≤0.05),添加DLM还显着增加了血浆Tau含量(P≤0.05)。在饲喂MN饲粮的条件下: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DLM或以88%的效价添加HMTBA显着增加了血浆Met的含量(P≤0.05);添加DLM或HMTBA对血浆Tau含量无显着影响(P>0.10)。以80%的生物学效价添加HMTBA时,饲喂LN饲粮较MN饲粮显着增加了SREBP1、ACC、LPL和AdipoR1的表达量(P≤0.05),有增加CEBPβ(P=0.07)和AdipoR2(P=0.07)表达量的趋势。在不添加蛋氨酸的情况下,饲喂LN饲粮较MN饲粮显着增加了BHMT和MS基因的表达量(P≤0.05),而以80%的效价添加HMTBA时饲喂LN饲粮较MN饲粮显着增加了SAHH、ADK、BHMT及PEMT的表达量(P≤0.05),有增加MS(P=0.07)、MSR(P=0.06)和MTHFR(P=0.07)表达量的趋势。结论:以88%、84%或80%的生物学效价添加HMTBA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但是以80%生物学效价添加HMTBA时,饲喂低营养水平的饲粮可能会影响肝脏蛋氨酸代谢,并上调肝脏脂肪合成因子CEBPβ和SREBP1的表达,促进肝脏脂肪的合成。试验四自由采食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是考察自由采食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商品蛋鸡生产性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在2种饲粮营养水平(LN:Dig.Lys 0.61%,AMEn 2460 kcal/kg和MN:Dig.Lys 0.67%,AMEn 2700kcal/kg)下设置5种蛋氨酸处理(D:负对照;DLM-R:正对照;HMTBA-R80:相对效价80%;HMTBA-R84:相对效价84%;HMTBA-R88:相对效价88%)。将1500只罗曼蛋鸡随机分配到10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在饲喂LN饲粮的条件下: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DLM或以88%或84%的效价添加HMTBA显着增加了36-41周龄的产蛋率(P≤0.05);添加DLM或HMTBA显着增加子30-35周龄及36-41周龄的采食量(P≤0.05);在30-41周龄,DLM组或以88%或84%的效价添加HMTBA较负对照组显着增加了采食量(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DLM或HMTBA显着增加了平均蛋重、产蛋量(P≤0.05),显着改善了36-41周龄及30-41周龄的料蛋比(P≤0.05)。在饲喂MN饲粮的条件下: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DLM或HMTBA显着增加了产蛋率(36-41周龄)、采食量、平均蛋重、产蛋量(P≤0.05),显着改善了36-41周龄及30-41周龄的料蛋比(P≤0.05)。与DLM组相比,无论饲粮营养水平如何,各HMTBA添加组对生产性能指标的影响均无显着差异(P>0.10)。在饲喂LN饲粮的条件下: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HMTBA显着降低肝脏相对重量(P≤0.05),以80%效价添加HMTBA显着增加了腹脂重(P≤0.05)。与DLM添加组相比,各HMTBA组对各指标的影响无显着差异(P>0.10)。在饲喂MN饲粮的条件下: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DLM或HMTBA对各指标的影响均无显着差异(P>0.10)。与DLM添加组相比,以80%效价添加HMTBA显着增加了肝脏重、腹脂重和腹脂率(P≤0.05)。结论:在自由采食条件下,将HMTBA的相对生物学效价设定为88%、84%或80%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但以80%效价添加HMTBA可能会增加蛋鸡肝脏的脂肪含量。综上所述,对于肉种鸡:以HMTBA为来源添加1%的蛋氨酸可能通过增加MS和MAT2A基因的表达,活化叶酸依赖途径的蛋氨酸再生及依赖SAMe的甲基转移反应,进而增加肉种鸡肝脏的脂肪含量,上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0及TNF-α的表达,增加发生FLHS的风险。对于商品蛋鸡:(1)蛋氨酸缺乏会降低蛋鸡生产性能,并上调肝脏MS和BHMT基因的表达,增加蛋氨酸再生,但不影响脂肪合成调节因子、肝脏脂肪的合成及分解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也不影响肝脏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2)以HMTBA为蛋氨酸来源添加1%的蛋氨酸时,饲喂低营养水平的饲粮可能通过上调SAHH和MTHFR基因增加蛋氨酸再生和蛋氨酸甲基代谢,上调脂肪合成转录因子CEBPβ,调节肝脏脂肪的合成,并上调肝脏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肝脏炎症反应的风险。(3)从产蛋鸡肝脏健康的角度出发,HMTBA相对于DLM的相对生物学效价设置为88%(等质量)更好,在饲喂低营养水平饲粮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蛋鸡肝脏脂肪合成,肝脏炎症反应的风险更低。

孙美玲[9](2016)在《贮存时间、湿度、铜源和添加剂来源对预混料中B族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采用四因素析因设计(2x2x3×7),贮存湿度设定为两个水平,分别是80%和50%;铜源设定为两种,分别是碱式氯化铜和五水硫酸铜;每种维生素添加剂的来源有三种。预混料贮存于恒温恒湿箱内,贮存时间共计六个月,分别在零时刻和每隔30天取样一次,共七个水平,每个处理四个重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烟酰胺三种维生素的含量,取样后六天之内测样完毕。不考虑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统计分析上述四种因素对对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烟酰胺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①贮存时间对维生素B2的稳定性的影响极显着(P=0.000),贮存湿度对维生素B2的稳定性的影响显着(P=0.044),铜源对维生素B2的稳定性影响不显着(P=0.213),添加剂来源对维生素B2的稳定性显着(P=0.000),铜与添加剂来源的交互作用对维生素B2的稳定性影响显着(P=0.014),铜源与时间和添加剂来源的交互作用也对维生素B2的稳定影响极显着(P=0.000),时间湿度铜源和添加剂来源四者的交互作用对维生素B2的稳定性影响显着(P=0.011)②贮存时间对维生素B6的稳定性影响极显着(P=0.000),贮存湿度对维生素B6的稳定性影响极显着(P=0.000),铜源对维生素B6的稳定性影响不显着(P=0.085),添加剂来源对维生素B6的稳定性影响极显着(P=0.000),铜与添加剂来源的交互作用对维生素B6的稳定性影响极显着(P=0.001),铜源时间和添加剂来源的交互作用对维生素B6的稳定性影响极显着(P=0.001)。③贮存时间对烟酰胺的稳定性影响极显着(P=0.000),贮存湿度对烟酰胺的稳定性影响极显着(P=0.000),铜源对烟酰胺的稳定性影响不显着(P=0.092),添加剂来源对烟酰胺的稳定性影响极显着(P=0.000),除了湿度铜源添加剂来源的交互作用对烟酰胺稳定性影响不显着以外,其余交互作用对对烟酰胺稳定性影响均极显着(P<0.01)。结论:①贮存时间、湿度、添加剂来源、时间铜源和添加剂来源的交互作用、时间湿度铜源和添加剂来源的交互作用对维生素B2的稳定性影响显着,铜源对维生素B2稳定性影响不显着,其中A厂的维生素B2的稳定性相对较好。②贮存时间、湿度、添加剂来源、铜源和添加剂来源的交互作用、时间铜源和添加剂来源的交互作用对维生素B6的稳定性影响极显着,铜源对维生素B6的稳定性影响不显着,其中D厂的维生素B6的稳定性相对较好。③贮存时间、湿度和添加剂来源对烟酰胺的稳定性影响极显着,铜源对烟酰胺的稳定性影响不显着,除了湿度铜源和添加剂来源的交互作用对烟酰胺的稳定性影响不显着以外,其余交互作用对烟酰胺的稳定性影响均极显着,其中G厂的烟酰胺的稳定性相对较好。

邢亚东[10](2015)在《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类成分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结合保健食品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工作,重点对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类成分检测方法开展研究,通过对不同剂型样品的系统考察,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含量、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反式维生素A含量及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牛磺酸含量等系列方法,为提升保健食品监督检验效率,补充修订保健食品检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水溶性维生素超高液相色谱仪:Acquity H-Class(Waters),色谱柱:Acquity UPLC HSS T3(2.1×100mm,1.8μm),流动相:A:0.1%三氟乙酸(15%氨水调p H至2.8)-B: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检测波长:225nm(维生素C、烟酸、维生素B1、烟酰胺、泛酸钙)、280nm(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2),柱温:30℃。2.维生素A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D(岛津),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silica(2)(250×4.6mm,5μm),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99.7:0.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5nm,柱温:室温。3.牛磺酸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T(岛津),色谱柱: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5%的氢氧化钠调p H至6.5)=(18:8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30℃。结果1.水溶性维生素最佳线性范围:维生素B1:2.6345131.7257μg/ml(r=0.9999)、维生素B2:3.1752158.76μg/ml(r=0.9999)、维生素B6:2.0426102.1320μg/ml(r=0.9999)、维生素C:4.308215.4μg/ml(r=0.9998)、叶酸:0.19439.71 31μg/ml(r=0.9999)、烟酸:1.950097.5024μg/ml(r=0.9999)、烟酰胺:4.0 36201.8μg/ml(r=0.9999)、泛酸钙:2.028101.4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维生素B1:98.6%、维生素B2:97.8%、维生素B6:98.5%、维生素C:97.3%、叶酸:98.9%、烟酸:98.6%、烟酰胺:97.3%、泛酸钙:98.4%,RSD均<2.5%(n=15)。方法检出限:维生素B1:1.7mg/Kg、维生素B2:2.3mg/Kg、维生素B6:3.6mg/Kg、维生素C:1.8mg/Kg、叶酸:1.7mg/Kg、烟酸:4.5mg/Kg、烟酰胺:0.0.29mg/Kg、泛酸钙:25.9mg/Kg。2.维生素A维生素A在9.27185.33n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RSD为2.4%(n=9),方法检出限为0.9μg/g。3.牛磺酸牛磺酸在4.68446.840μ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6%,RSD为2.1%(n=6),方法检出限为2.1μg/ml。结论1.八种水溶性维生素选择补充维生素类保健食品目前市场上主要流行的剂型(片剂、胶囊剂),分别对9批样品进行系统研究,成功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八种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稳定,将检测时间缩短为15分钟,可有效提高检验效率,为补充维生素类保健食品中多种水溶性维生素测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2.维生素A通过对7批含维生素A的补充维生素类保健食品的研究,针对性地建立了适用于保健食品的简单有效提取方法,进而采用正相高相液相色谱法有效分离维生素A的顺反式构型,准确测定反式维生素A的含量,可有效用于多维片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A的质量控制,为提高和修订补充维生素A类保健食品检测标准提供参考依据。3.牛磺酸选择补充牛磺酸类保健食品目前市场上主要流行的剂型[饮料、口服液、片剂、袋泡茶、胶囊剂(软、硬胶囊)],分别对16批样品进行系统研究,成功建立了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牛磺酸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稳定,可有效用于保健食品中牛磺酸的质量控制,为提高和修订补充牛磺酸类保健食品检测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二、多维预混料中烟酸、叶酸测定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维预混料中烟酸、叶酸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菜粕及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及草鱼健康及营养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菜粕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1 菜粕对鱼类摄食量的影响
        1.2 菜粕对鱼类消化吸收的影响
        1.3 菜粕对鱼类器官健康的影响
    2.菜粕质量改良技术
    3.植物蛋白开发利用的研究方法
    4.菜粕应用的研究展望
第一章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消化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效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肌肉常规营养测定
        1.3.3 抗氧化指标测定
        1.3.4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测定
        1.3.5 消化酶活性分析
        1.3.6 肝脏HSP70、舌尖及肠道苦味受体T2R1的转录表达
        1.3.7 摄食偏好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生长的影响
        2.2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肌肉组成的影响
        2.3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4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肝脏和血清生化的影响
        2.5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6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抗应激能力和苦味受体表达的影响
        2.7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的影响
    3.讨论
        3.1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的影响
        3.3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消化及代谢的影响
        3.4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肝脏健康及抗氧化的影响
第二章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生化指标测定
        1.3.3 石蜡切片制作
        1.3.4 总RNA提取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1.4 数据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3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后肠组织形态及肠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料中菜粕对河豚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2 饲料中菜粕对河豚肠道健康的影响
第三章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1.3.4 总RNA提取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1.4 肝脏代谢组学分析
        1.4.1 化学试剂及样品前处理
        1.4.2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1.5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肌肉组成的影响
        2.2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3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肠道及肝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的影响
        2.4 肝胰脏差异代谢物比较
        2.5 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分析
    3 讨论
        3.1 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3.2 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脂质代谢的影响
第四章 饲料中水解单宁及菜粕对草鱼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肝胰脏健康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抗氧化指标测定
        1.3.3 石蜡切片制作及染色
        1.3.4 肠道各基因的转录表达
        1.4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饲料中菜粕及单宁对草鱼存活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中菜粕及单宁对草鱼生化指标的影响
        2.3 饲料中菜粕与单宁对草鱼肠道的健康的影响:后肠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3 讨论
        3.1 饲料中菜粕和单宁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3.2 饲料中菜粕和单宁对草鱼肝胰脏健康的影响
        3.3 饲料中菜粕和单宁对草鱼肠道健康的影响
第五章 水解单宁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1.3.4 总RNA提取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1.5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饲料中水解单宁对草鱼肌肉组成的影响
        2.2 饲料中水解单宁对草鱼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3 饲料中水解单宁对草鱼肝脏和肠道中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3 讨论
        3.1 单宁对草鱼蛋白代谢的影响
        3.2 单宁对草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3.3 单宁对草鱼糖类代谢的影响
第六章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1.3.4 总RNA提取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1.4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肌肉组成的影响
        2.2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3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肝脏和肠道中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3 讨论
        3.1 菜粕对草鱼蛋白代谢的影响
        3.2 菜粕对草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3.3 菜粕对草鱼糖类代谢的影响
第七章 饲料中水解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肠道菌群和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1.4 肝脏代谢组学分析
        1.5 肠道菌群检测分析
        1.5.1 DNA抽提
        1.5.2 PCR扩增
        1.5.3 高通量测序
        1.5.4 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2.2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肌肉组成的影响
        2.3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血清、肠道及肝胰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肝胰脏代谢物的影响
        2.5 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分析
        2.6 高通量测序结果和菌群多样性分析
        2.7 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度及差异
        2.8 肠道菌群与饲料的关系
    3 讨论
        3.1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3.2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3.3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3.4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糖类代谢的影响
        3.5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健康的影响
        3.6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代谢通路的影响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许氏平鲉幼鱼对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需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维生素
    1.2 B族维生素
        1.2.1 维生素B_1(硫胺素)
        1.2.2 维生素B_2(核黄素)
        1.2.3 泛酸
        1.2.4 烟酸
        1.2.5 维生素B_6(吡哆醇)
        1.2.6 生物素
        1.2.7 叶酸
        1.2.8 维生素B_12(钴胺素)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展望
第二章 许氏平鲉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_1需求量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设计与饲料制作
        2.1.2 实验用鱼及饲养管理
        2.1.3 样品采集及分析
        2.1.4 指标计算及数据统计
    2.2 结果
        2.2.1 维生素B_1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2.2.2 维生素B_1对许氏平鲉幼鱼鱼体常规成分的影响
        2.2.3 维生素B_1对许氏平鲉幼鱼肝脏酶活及维生素B_1含量的影响
        2.2.4 维生素B_1对许氏平鲉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维生素B_1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形体指标和鱼体常规成分的影响
        2.3.2 维生素B_1对许氏平鲉幼鱼肝脏酶活及维生素B_1含量的影响
        2.3.3 维生素B_1对许氏平鲉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许氏平鲉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_6需求量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设计与饲料制作
        3.1.2 实验用鱼及饲养管理
        3.1.3 样品采集及分析
        3.1.4 指标计算及数据统计
    3.2 结果
        3.2.1 维生素B_6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3.2.2 维生素B_6对许氏平鲉幼鱼鱼体常规成分的影响
        3.2.3 维生素B_6对许氏平鲉幼鱼肝脏酶活及维生素B_6含量的影响
        3.2.4 维生素B_6对许氏平鲉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5 维生素B_6对许氏平鲉幼鱼转氨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维生素B_6含量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的影响
        3.3.2 维生素B_6对许氏平鲉幼鱼鱼体常规成分的影响
        3.3.3 维生素B_6对许氏平鲉幼鱼肝脏维生素B_6含量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3.3.4 维生素B_6对许氏平鲉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5 维生素B_6对许氏平鲉幼鱼肝脏转氨酶活力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维生素B_6对许氏平鲉幼鱼肠道菌群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设计与饲料制作
        4.1.2 实验用鱼及饲养管理
        4.1.3 样品采集及分析
    4.2 结果
        4.2.1 高通量数据统计和OTU Venn图分析
        4.2.2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4.2.3 门、科、属三种分类水平下的群落结构分析
        4.2.4 维生素B_6对许氏平鲉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4.3 讨论
    4.4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纤维营养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日粮纤维的定义及性质
    1.2 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2.1 纤维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2.2 纤维类型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3 纤维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可能机制
        1.3.1 纤维提高妊娠母猪饱腹感,降低刻板行为
        1.3.2 纤维调控母猪繁殖激素的分泌
        1.3.3 纤维对胎盘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1.3.4 纤维对母猪泌乳期采食量的影响
        1.3.5 纤维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1.4 有待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内容
第三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连续三胎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
        1.1 前言
        1.2 试验设计
        1.2.1 试验动物及处理
        1.2.2 试验饲粮
        1.2.3 饲养管理
        1.2.4 样品采集
        1.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6 统计分析
        1.3 结果与分析
        1.3.1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连续三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1.3.2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评分的影响
        1.3.3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血浆激素的影响
        1.3.4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菌群的影响
        1.4 讨论
        1.4.1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连续三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1.4.2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便秘和产程的影响
        1.4.3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菌群的影响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1.5 小结
    试验二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组和血浆代谢物的影响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
        2.2.1 动物的选择及处理
        2.2.2 试验饲粮
        2.2.3 饲养管理
        2.2.4 样品采集
        2.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6 统计分析
        2.3 试验结果
        2.3.1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血液指标的影响
        2.3.2 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2.3.3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血清中血清素水平的影响
        2.3.4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粪便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2.3.5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胎盘激素水平的影响
        2.3.6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胎盘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3.7 粪便宏基因组学分析
        2.3.8 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关联性分析
        2.4 讨论
        2.4.1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粪便微生物种类和功能的影响
        2.4.2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胎盘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2.4.3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微生物途径
        2.5 结论
    试验三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结肠和胎盘血清素水平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动物的选择及处理
        3.2.2 试验饲粮
        3.2.3 饲养管理
        3.2.4 样品采集
        3.2.5 指标测定
        3.2.6 统计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日粮纤维对母猪胎儿数和胎儿总重的影响
        3.3.2 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结肠食糜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
        3.3.3 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血清素浓度的影响
        3.3.4 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结肠TPH1和SERT表达量的影响
        3.3.5 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胎盘TPH1和SERT表达量的影响
        3.4 讨论
        3.5 结论
    试验四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连续四胎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动物选择及处理
        4.2.2 试验饲粮
        4.2.3 饲养管理
        4.2.4 样品采集
        4.2.5 指标测定
        4.2.6 统计分析
        4.3 试验结果
        4.3.1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连续四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4.3.2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粪便评分的影响
        4.3.3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4.3.4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粪便VFAs的影响
        4.3.5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胎盘激素水平的影响
        4.3.6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胎盘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3.7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粪便菌群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连续四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4.4.2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分娩产程的影响
        4.4.3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4.5 小结
    试验五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肠道发育、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5.1 引言
        5.2 试验设计
        5.2.1 动物选择及处理
        5.2.2 饲养管理
        5.2.3 样品采集
        5.2.4 指标测定
        5.2.5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
        5.3.2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
        5.3.3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肠道酶活的影响
        5.3.4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炎症因子的影响
        5.3.5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猪血浆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3.6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肝脏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3.7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结肠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5.3.8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结肠微生物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四章 总体讨论和结论
    4.1 总体讨论
        4.1.1 妊娠期日粮纤维水平和比例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1.2 妊娠期日粮纤维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微生物途径
        4.1.3 母体纤维营养对后代肠道菌群的影响
    4.2 全文结论
    4.3 创新点
    4.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和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维生素的种类及营养特点
        1.1.1 维生素A
        1.1.2 维生素D
        1.1.3 维生素E
        1.1.4 维生素K
        1.1.5 维生素B族
        1.1.6 维生素C
    1.2 维生素的稳定性
    1.3 维生素包衣技术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1.4 测定指标
        2.1.5 数据分析
    2.2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2.2.3 日粮配方
        2.2.4 测定指标
        2.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3.1.1 复合维生素含量比较分析
        3.1.2 复合维生素含量存留率分析
    3.2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
        3.2.1 肉鸡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
        3.2.2 肉鸡屠宰性能的比较分析
        3.2.3 包衣复合维生素对商品肉鸡肝脏和血液维生素储备的影响
        3.2.4 包衣复合维生素对商品肉鸡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5 经济效益分析
4 讨论
    4.1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4.1.1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4.1.2 复合维生素含量存留率分析
    4.2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影响
        4.2.1 肉鸡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
        4.2.2 肉鸡屠宰性能的比较分析
        4.2.3 包衣复合维生素对商品肉鸡肝脏和血液维生素储备的影响
        4.2.4 包衣复合维生素对商品肉鸡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2.5 经济效益分析
5 总体结论和创新点
    5.1 总体结论
    5.2 创新点
    5.3 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饲用维生素生产、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单体维生素及饲用维生素产业的概况
    2.1 我国维生素产业的发展概况
        2.1.1 我国维生素产业发展历程
        2.1.2 我国维生素生产概况
        2.1.3 我国维生素的应用概况
    2.2 我国维生素产业的现状
        2.2.1 维生素A产业的现状
        2.2.2 维生素D3 产业的现状
        2.2.3 维生素E产业的现状
        2.2.4 维生素K3 产业的现状
        2.2.5 维生素B1 产业的现状
        2.2.6 维生素B2 产业的现状
        2.2.7 维生素B6 产业的现状
        2.2.8 胆碱及其盐产业的现状
        2.2.9 泛酸钙产业的现状
        2.2.10 生物素产业的现状
        2.2.11 叶酸产业的现状
        2.2.12 维生素C产业的现状
    2.3 各维生素品种的竞争格局
    2.4 我国维生素市场的发展趋势
    2.5 我国维生素饲料添加剂发展的重要意义
    2.6 我国维生素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发展概况
    2.7 我国饲用维生素市场分析
        2.7.1 我国饲用维生素的质量分析
        2.7.2 我国饲用维生素的应用分析
        2.7.3 我国饲用维生素行业的技术服务分析
        2.7.4 我国饲用维生素的用户状况分析
        2.7.5 我国饲用维生素预混料生产企业分析
    2.8 小结
第3章 我国饲用维生素生产及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3.1 饲用维生素生产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3.1.1 维生素A
        3.1.2 维生素D
        3.1.3 维生素E
        3.1.4 维生素K
        3.1.5 维生素C
        3.1.6 其余水溶性维生素
    3.2 饲用维生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2.1 饲料加工和储存影响维生素保留率
        3.2.2 饲用维生素配制不精准
    3.3 解决措施
        3.3.1 优化加工工艺
        3.3.2 超量添加易损性维生素
        3.3.3 载体与稀释剂的正确选择
        3.3.4 优化维生素预混料配方设计
        3.3.5 改善和优化贮存环境
    3.4 我国饲用维生素存在的机遇
    3.5 我国饲用维生素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6 对我国维生素饲料添加剂工业发展的建议
    3.7 小结
第4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6)肉鸭饲粮适宜维生素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肉鸭维生素营养研究现状
        1.1 维生素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1.2 维生素水平对肉鸭机体健康的影响
        1.2.1 维生素对肉鸭机体抗氧化的影响
        1.2.2 维生素对肉鸭免疫功能的影响
        1.3 肉鸭维生素需要量及影响因素
        1.3.1 肉鸭维生素推荐量
        1.3.2 影响肉鸭维生素推荐量的影响因素
    2 菜籽粕在肉鸭饲粮中的应用研究
    3 存在的问题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1 本研究的目的
        4.2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1 饲粮不同维生素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及胸肉品质的影响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设计
        1.1.2 试验饲粮
        1.1.3 饲养管理
        1.2 考察指标及方法
        1.2.1 生产性能
        1.2.2 屠宰性能
        1.2.3 胸肉品质
        1.2.4 胸肌MDA含量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4 结果与分析
        1.4.1 生产性能
        1.4.2 屠宰性能
        1.4.3 胸肉品质
        1.4.4 胸肌MDA含量
        1.4.5 经济效益
        1.5 讨论
        1.5.1 饲粮维生素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1.5.2 饲粮维生素水平对肉鸭胸肉品质及MDA含量的影响
        1.6 小结
    试验2 肉鸭饲粮适宜维生素水平的验证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
        2.1.2 试验饲粮
        2.1.3 饲养管理
        2.2 考察指标及方法
        2.2.1 生产性能
        2.2.2 样品的采集
        2.2.3 抗氧化状态
        2.2.4 血液生化指标
        2.2.5 甲状腺与肝脏组织形态观察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生产性能
        2.4.2 抗氧化状态
        2.4.3 血液生化指标
        2.4.4 靶器官指数和组织病理观察
        2.5 讨论
        2.5.1 维生素及菜籽粕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2.5.2 维生素及菜籽粕对肉鸭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5.3 不同维生素水平及菜籽粕对肉鸭肝脏和甲状腺健康的影响
        2.6 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论
    3.1 全文讨论
    3.2 全文结论
    3.3 下一步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维生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1.1.1 脂溶性维生素
        1.1.2 水溶性维生素
        1.1.3 维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2 饲料加工和贮存对维生素的影响
        1.2.1 原料加工和储存对饲料中维生素的影响
        1.2.2 配合饲料加工对维生素的影响
        1.2.3 贮存对饲料中维生素的影响
    1.3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
        1.3.1 纳米乳的结构类型
        1.3.2 纳米乳的处方组成
        1.3.3 纳米乳的制备方法
        1.3.4 纳米乳的优点与应用
    1.4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的制备及品质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3.1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的制备
        2.3.2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中维生素的品质鉴定
    2.4 小结
第三章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生长獭兔生长、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与药品
        3.1.2 试验设计
        3.1.3 基础日粮
        3.1.4 饲养管理
        3.1.5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3.2.2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生长獭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3.2.3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生长獭兔血液抗氧化指标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饮水添加复合维生素对獭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 饮水添加复合维生素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3.3.3 饮水添加复合维生素对动物血液抗氧化指标含量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生长獭兔肠道结构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与药品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獭兔回肠、蚓突显微结构观察
        4.2.2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獭兔回肠、蚓突形态结构的影响
        4.2.3 OTUs聚类及物种注释结果
        4.2.4 α-多样性分析
        4.2.5 β-多样品比较分析
    4.3 讨论
        4.3.1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生长獭兔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4.3.2 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生长獭兔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主要仪器设备
    附录二 肠道组织切片制作方法
致谢
作者简介

(8)蛋氨酸来源和水平对产蛋鸡肝脏蛋氨酸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产蛋期蛋鸡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及雌激素的调节作用
    2 蛋氨酸与肝脏脂质代谢的关系
        2.1 蛋氨酸代谢与肝脏健康
        2.2 SAMe与DAN甲基化、葡萄糖及脂肪酸代谢
        2.3 Hcy与炎性细胞因子和脂肪肝
    3 蛋氨酸来源和水平与肝脏脂质代谢
        3.1 饲粮蛋氨酸水平与肝脏脂质代谢的关系
        3.2 饲粮蛋氨酸来源与肝脏脂质代谢的关系
    4 喂料方式及采食量与肝脏脂质代谢
第二部分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内容及目的与意义
        2.1 本研究的目的
        2.2 本研究的意义
    3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肝脏蛋氨酸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1 引言
        2 试验设计与处理设置
        3 材料与方法
        3.1 动物与饲粮
        3.2 指标与检测方法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4.3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肝脏指数、肝脏甘油三酯(TG)及血浆E2含量的影响
        4.4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5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4.6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4.7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肝脏中含硫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4.8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肝脏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 讨论
        5.1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5.2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5.3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肝脏蛋氨酸代谢的影响
        5.4 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肉种鸡肝脏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影响
        6 结论
    试验二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商品蛋鸡肝脏蛋氨酸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1 引言
        2 试验设计与处理设置
        3 材料与方法
        3.1 动物与饲粮
        3.2 指标与检测方法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养分摄入量的影响
        4.3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次品蛋率的影响
        4.4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4.5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肝脏指数、肝脏甘油三酯、血浆甘油三酯及血浆E2含量的影响
        4.6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肝脏及血浆Hcy含量的影响
        4.7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8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肝脏蛋氨酸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4.9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4.10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肝脏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
        5 讨论
        5.1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5.2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5.3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肝脏蛋氨酸代谢的影响
        5.4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及蛋氨酸来源和添加水平对蛋鸡肝脏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6 结论
    试验三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肝脏蛋氨酸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1 引言
        2 试验设计与处理设置
        3 材料与方法
        3.1 动物与饲粮
        3.2 指标与检测方法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养分摄入量的影响
        4.3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次品蛋率的影响
        4.4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4.5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肝脏指数、肝脏甘油三酯、血浆甘油三酯及血浆E2含量的影响
        4.6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肝脏及血浆Hcy含量的影响
        4.7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8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4.9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肝脏蛋氨酸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4.10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肝脏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
        5 讨论
        5.1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5.2 限饲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肝脏蛋氨酸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6 结论
    试验四 自由采食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1 引言
        2 试验设计与处理设置
        3 材料与方法
        3.1 动物与饲粮
        3.2 指标与检测方法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自由采食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自由采食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各周龄生产性能的影响
        4.3 自由采食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养分摄入量的影响
        4.4 自由采食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次品蛋率的影响
        4.5 自由采食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蛋品质的影响
        4.6 自由采食条件下饲粮营养水平和HMTBA生物学效价对肝脏指数、肝脏甘油三酯、血浆甘油三酯含量、腹脂率及血浆E2含量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第四部分 全文讨论与结论
    1 全文讨论
    2 全文结论
        2.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9)贮存时间、湿度、铜源和添加剂来源对预混料中B族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维生素B_2、维生素B_6和烟酰胺的特征
        1.1.1 维生素B_2的特征
        1.1.2 维生素B_6的特征
        1.1.3 烟酰胺的特征
    1.2 国内外对维生素的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1.2.1 贮存时间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
        1.2.2 贮存湿度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
        1.2.3 贮存温度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
        1.2.4 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
        1.2.5 氯化胆碱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
        1.2.6 饲料的加工工艺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
        1.2.7 其他因素
    1.3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预混料的配制
        2.2.1 配置设备
        2.2.2 维生素原料
        2.2.3 预混料的配置与存放
    2.3 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2.3.1 试验原理
        2.3.2 试验仪器
        2.3.3 试验试剂
        2.3.4 色谱条件
        2.3.5 标准溶液的制备
        2.3.6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7 液相色谱的使用步骤
    2.4 结果计算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维生素B_2的稳定性研究结果
    3.2 维生素B_6的稳定性研究结果
    3.3 烟酰胺的稳定性研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维生素B_2的稳定性影响因素
    4.2 维生素B_6的稳定性影响因素
    4.3 烟酰胺的稳定性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10)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类成分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立题依据
    2.维生素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3.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八种水溶性维生素的UPLC测定方法研究
    1. 仪器及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2 色谱条件
        2.3 波长选择
        2.4 供试品溶液制备
        2.5 系统适用性实验
        2.6 线性与线性范围考察
        2.7 重复性实验
        2.8 稳定性实验
        2.9 加样回收实验
        2.10 检出限及定量限考察
        2.11 样品测定
    3.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维生素A的N-HPLC测定方法研究
    1.仪器与试药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配制
        2.2 色谱条件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系统适用性实验
        2.5 线性与线性范围考察
        2.6 重复性实验
        2.7 稳定性实验
        2.8 加样回收实验
        2.9 检出限与定量限考察
        2.10 样品测定
        2.11 正、反相测定结果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保健食品中牛磺酸测定方法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2 波长选择
        2.3 色谱条件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 牛磺酸衍生反应条件优化
        2.6 系统适用性实验
        2.7 线性与线性范围考察
        2.8 重复性实验
        2.9 稳定性实验
        2.10 加样回收实验
        2.11 检出限与定量限考察
        2.12 样品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多维预混料中烟酸、叶酸测定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菜粕及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及草鱼健康及营养代谢的影响[D]. 姚静婷.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2]许氏平鲉幼鱼对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需求的研究[D]. 周莹.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3]纤维营养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D]. 李扬.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4]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和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D]. 梁孝平.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5]中国饲用维生素生产、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D]. 蒋鹏飞. 集美大学, 2019(08)
  • [6]肉鸭饲粮适宜维生素水平的研究[D]. 廖航.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7]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D]. 叶翔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8]蛋氨酸来源和水平对产蛋鸡肝脏蛋氨酸及脂质代谢的影响[D]. 万建美.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3)
  • [9]贮存时间、湿度、铜源和添加剂来源对预混料中B族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D]. 孙美玲.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10]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类成分检测方法研究[D]. 邢亚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多维预混料中烟酸和叶酸的测定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