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精神,更上一层楼

振奋精神,更上一层楼

一、振奋精神 再上层楼(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才[1](2022)在《温暖人心 振奋人心》文中指出2022年1月7日,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会上送给民营企业家三句话。第一句是浙江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一张金名片;第二句是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第三句是民营企业家是浙江的最宝贵资源,最宝贵财富。袁家军的这三句话,?

张晋[2](2021)在《“连三”落户,崂山区做对了什么?》文中提出日前,恒丰理财子公司落户崂山,标志着山东省获批成立的三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均落户崂山。崂山区成为继北京西城区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第二个同时拥有三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区(市),为崂山区做大做强资管版图打开了广阔的空间。金融是崂山区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仅最近一个?

赵晓彤[3](2021)在《《人民日报》中国女排媒介记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莹莹[4](2021)在《郭沫若书法艺术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郭沫若是中国现代着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历史、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影响极其深远,他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作为基础,使其书法艺术也同样能够光彩夺目,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基于这些缘由,本文以郭沫若的书法为研究主线,从书法文化的角度分析郭沫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根据其独特的身份,我们可以看到郭沫若书法思想和风格特征的变化,在论证中把握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郭沫若生平事略,具体研究他在不同时期学习书法的过程,根据其早期、中期、晚期对传统书法进行广泛的学习和思考,相对于传统进行了一次“新变”,终形成自己的风格;第二部分:主要概述郭沫若的书学研究思想,从古汉字研究、碑帖考证、书法文献学、书法考古学这四个方面,展示了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第三部分:本文的重点,具体研究郭沫若书法的艺术特色,主要从笔法、结字、墨法、章法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具体解析出郭沫若书法艺术特色的形成;第四部分:主要概述郭沫若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论述其书法艺术的地位不仅构成对后世的影响,而且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思考及启发。无论在何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学术研究领域,郭沫若对书法艺术一直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事必躬亲,对待学术问题,他认真、虔诚、坦率,具有罕见的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因此,在他涉及的众多领域,都有他自己的总结性文字,如文学创作、历史与古文字研究等,在书学研究和书法创作方面都颇多涉入,为现代书法的延续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叶正荣[5](2020)在《中美毕业演讲语法隐喻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大量研究表明语法隐喻可以用于分析不同种类的语篇。但是以毕业演讲作为语料的语法隐喻研究稍显薄弱。本文以2018-2019年中美高校毕业演讲各10篇作为数据对象,研究语法隐喻在不同语言的毕业演讲中所体现出的类型和分布的异同,并探究了相同点与不同点形成的原因,具体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中美毕业演讲语法隐喻是如何实现的?(2)中美毕业演讲语法隐喻在分布和识别方式上有何异同?(3)语法隐喻在中美毕业演讲中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有哪些?所得结论如下:(1)中美毕业演讲语法隐喻的实现方式有:名词化、动词化、形容词化、介词化、语气隐喻、情态隐喻;(2)中美毕业演讲语法隐喻的异同点具体体现在:在概念隐喻中,名词化和形容词化在双方演讲中都占主要地位,名词化在美国毕业演讲出现的频率更多;美国毕业演讲中概念语法隐喻的识别主要通过词的曲折变化和词的后缀形式来识别,而中国毕业演讲中语法隐喻主要通过语境来识别。在人际隐喻中,显性主观情态和陈述语气实现的命令功能是中美演讲主要实现方式,美国毕业演讲倾向于使用情态化、高量值、否定情态隐喻,然而中国毕业演讲更倾向于意态化、中量值、肯定情态隐喻;在显性主观情态的识别方式上也存在明显不同,美国毕业演讲通过投射小句来识别显性主观情态,而中国毕业演讲只能通过一些特定的词组表达方式来识别。(3)语法隐喻在中美毕业演讲呈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从文化语境层面上美国是低语境文化,而中国是高语境文化;从认知方式层面上,美国演讲者在表征和交流世界经验时,更善于把过程当作事物识解;从语言层面上,与英语相比,汉语语言系统缺乏形态标记来给予和承载一些语法意义,与此同时,语法实现位置也存在差别。由此可见,语法隐喻在语篇构建中具有正式性、简练性、客观性的功能,如果能够正确使用英语的语法隐喻,就可有效解决学生演讲中语言使用不地道的问题。

郑素凌[6](2019)在《论政论专题片的政治思想表达 ——以“喜迎十九大”系列政论专题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亟需在政党建设上寻求突破,以赢得民心,巩固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革新,带领中国走向新时代发展的道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政治传播也开始了更加深刻的视觉化转向。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为了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大国外交、从严治党、经济发展、强军兴国和治国理政上得到的经验和成就,透过影片方式兑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向人民许下的诺言,寻求政治认同,巩固执政地位,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喜迎十九大”系列政论专题片。本文借鉴批判性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分析思维,对这一系列政论专题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时代的治国理政思想从专题片的诞生之初就对专题片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政论专题片的思想内涵、创作手法、传播方式和再现内容,都服务于党的十九大召开前的政治宣传。全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全面而具体地再现在公众面前,巩固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政论专题片一改往日政治传播由上至下的命令语气,转而以先抑后扬、从个体切入且积极参与到跨屏传播的话语策略参与到话语时间的过程中,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策略从原来较为强硬的政治劝服转向寻求公众的政治认同,从而巩固政党权力的合法性。每一部政论专题片都论证了一个小的政治话题,而这七部政论专题片同时也组成了一个更加庞大而全面的话语体系,从开篇到分观点论述,再到总结展望,这七部政论专题片很好的利用了文本间性,向公众展示了一副庞大的改革画卷,积极地传递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内涵,也为中国的政治传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肖新平[7](2019)在《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文中指出本研究聚焦于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与考核实效之间的偏差问题或曰考核制度为何难以全面落实和取得预期或理想的效果。针对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进行实地研究与组织文化的分析,结合政府组织发展趋势及基层公务员自身的时代特征及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文化特质,提出提升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有效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获取有关资料,以X市政务中心及该市N部门的考核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叙事分析、文本分析、个案分析、跨学科研究以及比较、归纳等。缘起于美国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主要借用与学习了西方企业管理的经验做法,主张用企业家精神改革公共部门与重塑政府。诚然,这种做法有其现实的效用与价值,然而这一理论源于企业管理、产生自美国而本身无法摆脱固有的企业文化与美国文化特质。由于公私部门性质与中美国家文化的差异,以重塑政府与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绩效考核应用于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双重的“组织文化不适应”,即与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及国家宏观组织文化的不匹配、不契合,并产生经验借鉴、接受与阐释过程的变异与误读等认知偏差,从而导致考核制度难以取得预期与应有的实效。本研究从公私部门的组织文化差异与中西国家宏观组织文化即国家文化差异两种视角进行比较研究,力求对于我国基层公务员考核进行比较客观、全面、系统、深入的组织文化解读与阐释。研究价值: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整合沙因与霍夫斯泰德的组织文化理论并将其变通作为论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问题存在从组织文化的三个层面进行阐释,同时对于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工具与理论来源即新公共管理及绩效管理进行分析;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以个案分析为视角考察2007-2017年十年间X市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发展、演变及其问题的根源,提出建设适应中国公务员考核管理的组织文化的对策建议,如优化公务员考核管理的总体设计、深化对人性向善管理假设的认知、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务员管理价值导向、提高公务员对考核的知情参与及自我管理、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组织文化建设等,这些建议有助于深化各方对于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认知,并为今后各地基层公务员的考核管理提供启示、经验借鉴以及具体的改进举措,更好促进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实效的提升。研究主要创新点:1.理论创新。鉴于沙因与霍夫斯泰德组织文化理论彼此的相似相容与互补性,将他们加以整合、变通应用,沙因组织文化三个层次基础上,将潜在基本假设层面与国家文化维度对应,并鉴于中国传统社会建立在差序格局与熟人社会基础上人际关系对于考核的重要影响,将性别维度替换为特殊主义维度,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2.阐释创新。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特质在于其任务与职责的公共性,这决定了其所追求的信念与价值观;同时,论证了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文化特质在于集体主义的文化倾向,核心是中和思想。3.考核理念的创新。提出人性向善的管理假设与四类人性假设及“去考核”、“考核替代”、“公务员自我管理”等。4.考核举措创新。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三级分类管理;德能勤绩廉考核指标具体内容的细化;考核中公务员合法权益的维护与救济;讨论领导与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的规范管理;X市考核经验与启示。研究结论:本文研究了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制度的实践及问题,得出考核制度之所以难以取得预期与应有实效的原因在于:借鉴企业管理做法的外来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应用于中国公务员考核时遭遇了双重的文化不适应,即公私部门组织文化与中西方国家文化的本质差异导致的对于该理论的理念与考核工具接受与阐释过程的变异、误读与认知偏差。公共部门工作职责与任务的公共性决定了其所信奉的信念与价值观与新公共管理主张的竞争、效率、成本、收益、顾客导向等价值理念及理性经济人假设等共享文化假设的不匹配;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文化特质在于中国国家文化的集体主义倾向。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与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集体主义的生活与生产方式,集体生活与劳作需要家族成员协作与家长的统领,产生了尊卑与亲疏的差序格局,进而形成高权力距离、特殊主义以及长期导向等国家文化特点。

孙博,曾晓文[8](2019)在《中国芯传奇》文中提出第一章情缘花开1袁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罗伯特·墨菲教授的办公室。秘书告诉他,罗伯特在斯坦福大学的纪念教堂里。他走进了教堂,看到罗伯特正坐在那儿沉思冥想,便悄悄坐到了他后排的位置上。过了一会儿,罗伯特转过头来,袁焜立即做了自我介绍。罗伯特50多岁年

邹文武[9](2019)在《恪尽职守 不忘教育初心 勇于担当 牢记历史使命——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举旗定向、引领复兴、开辟时代、开启征程、凝聚意志、催人奋进、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人民期盼已久的盛事,令人鼓舞,使人振奋。习近

史秀洋[10](2018)在《三国人物在北宋词中的接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宋文人首次将三国题材引入“词”这一文学创作领域。所谓三国人物,指的是主要人生轨迹处在三国时期,或参与了三国重大历史事件的人物。据笔者统计,北宋词中涉及三国人物及事典的作品有172首,相关人物共计52位,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有阮籍、嵇康、刘伶、周瑜、曹植、曹丕、孔融、何晏、曹操、阮咸等。北宋词中的三国人物主要集中在君主、辅弼、文士这三种类型。在对君主形象的阐释中,于曹操则展现了其复杂多变的个性特征,既有“雄”一面,也有“奸”的一面;对于孙权与刘备,则分别突出了其威勇过人的个性气质与志在天下的自觉担当。在对辅弼形象的阐释中,周瑜主要突出了其赏音顾曲的风流雅事;对诸葛亮则从智谋、功业、君臣关系等多个方面予以褒扬,塑造了完美无瑕的良臣典范。之于文士形象中的竹林七贤,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个性迥异、特点鲜明之处:嵇康、刘伶颓然而醉、嗜酒放达,阮籍、阮咸蔑视礼法、行为骇俗,向秀、王戎则重情适性、本真自然。北宋词对三国人物的接受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总体说来,北宋词人对文人雅士多有吟咏,而涉及各路英豪的词作数量却相对较少,并且关注较多的仍是三国英雄们的风流雅事、逸史趣闻。对于三国人物,北宋词更加侧重对其个性气质的歌咏,而不是历史功绩的评说。词人们吟咏、接受三国人物的目的,极具时代性与功利性:或借以点缀太平,描绘宴饮游赏之乐;或聊以自况,诉说仕途偃蹇之慨;或比拟他人,极尽夸饰溢美之词;或抒写艳思,刻画男欢女爱之情;或描摹物态,增加内韵灵性之美。北宋词对三国人物接受面貌的形成原因有:注重享乐、宴饮成风的社会习尚,党争迭起、变动不居的政治局势,三教合流、佛道大兴的思想氛围以及柔婉近情、直抒心曲的词体特征。

二、振奋精神 再上层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振奋精神 再上层楼(论文提纲范文)

(1)温暖人心 振奋人心(论文提纲范文)

王永昌 十二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杭商传媒智库专家
吴晓波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杭商传媒智库专家
陈妙林 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
陈越孟 浙商创投董事长
郭占恒 浙江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杭商传媒智库专家
胡宏伟 澎湃新闻副总编辑、杭商传媒智库专家
刘 亭 浙江省发改委原副主任、杭商传媒智库专家
兰建平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丁列明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范 渊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田 宁 盘石集团董事局主席
周德文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杭商传媒智库专家
杨轶清 浙商博物馆馆长、杭商传媒智库专家
方能斌 胜达集团董事局主席
孙国祥 三江控股集团董事长
邵 斌 浙江兴悦控股集团董事长
郑晓峰 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

(2)“连三”落户,崂山区做对了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理财子公司“连三”落户,成为全国“第二区”
金融生态的崂山探索
深研“财富管理”,期待“再上层楼”

(4)郭沫若书法艺术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郭沫若生平事略概述
    (一)民国时期书法的背景
    (二)郭沫若的学书历程
        1.童蒙时期——追汉兼颜
        2.青年时期——融颜参魏
        3.中晚年时期——绚烂之极
    (三)郭沫若的文化底蕴
二、郭沫若书学思想研究
    (一)以史为证的古汉字研究
    (二)熔今铸古的碑帖考证
    (三)艺文贯通的书法文献学
    (四)不名一格的书法考古学
三、郭沫若书法艺术特色
    (一)尖利俊俏的笔法
    (二)欹侧取势的结字
    (三)豪放雄劲的墨法
    (四)错落有致的章法
四.郭沫若书法艺术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启示
    (一)郭沫若书法艺术的历史价值
    (二)郭沫若的书法地位
    (三)郭沫若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中美毕业演讲语法隐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Classificat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2.1.1 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
        2.1.2 Interpers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
    2.2 Studies on Grammatical Metaphor Abroad
    2.3 Studies on Grammatical Metaphor at Home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Data Sources
    3.3 Research Procedures
    3.4 Sample Analysis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ommencement Speeches
    4.1 Ways to Realize Grammatical Metaphor
        4.1.1 Nominalization
        4.1.2 Adjectivization
        4.1.3 Verbalization
        4.1.4 Prepositionalization
        4.1.5 Metaphor of Mood and Metaphor of Modality
    4.2 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
        4.2.1 Similarities of 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
        4.2.2 Differences of 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
    4.3 Interpers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
        4.3.1 Similarities of Interpers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
        4.3.2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
    4.4 The Causes for Difference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ommencement Speeches
        4.4.1 Contextual Factors
        4.4.2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Styles
        4.4.3 Language Factors
    4.5 Discussions and Summary
        4.5.1 Discussions
        4.5.2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6)论政论专题片的政治思想表达 ——以“喜迎十九大”系列政论专题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关键概念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2.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革新
    2.1 .以人民为中心诠释党的根本执政理念
    2.2 .从严治党成为全党上下的重点部署
    2.3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3.政论专题片的社会文化流动
    3.1 .孕育专题片生成的社会条件
    3.2 .支持专题片扩散的传播环境
    3.3 .政论专题片带来的反向影响
4.政论片促进治国理政思想传播的话语实践
    4.1 .推动专题片传播的话语策略
    4.2 .传递专题片意义的表现手法
    4.3 .表征不同话语的话语主体
5.政论片表征治国理政思想的文本实践
    5.1 .视觉模态文本:具象再现,补充语言
    5.2 .听觉模态文本:营造真实,渲染情绪
    5.3 .文字模态文本:引导内容,彰显情态
6.政论片充实意义表征效果的文本间性
    6.1 .语篇共享论述逻辑
    6.2 .语篇主题相互呼应
7.总结与反思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对象界定
        二、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价值及方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价值
        四、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已有文献研究统计分析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作用与成效
        三、我国公务员考核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
        四、我国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存在原因的研究
        五、改进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建议及其问题
        六、古今中外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启示与借鉴
    第四节 理论基础:组织文化相关理论
        一、文化与组织文化的概念
        二、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
        三、霍夫斯泰德的组织文化理论
        四、应用理论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五、本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内容框架
第二章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个案
    第一节 X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考核管理
        一、X市政务中心相关情况介绍
        二、X市政务中心的考核管理
        三、X市政务中心考核过程诸要素
        四、X市政务中心考核制度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节 X市N局的考核管理
        一、X市N局相关情况介绍
        二、X市N局的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
        三、X市N局的晋升考核
        四、X市的其他考核
    第三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中的问责
        一、四类问责的案例
        二、对不负责任现象的态度的调查
    本章小结: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中的矛盾性
第三章 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现实效果
    第一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基层公务员考核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三、基层公务员考核规定与考核实践的差距
    第二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启示
        一、考核制度的持续改进至关重要
        二、考核奖惩与问责的得当公正至关重要
        三、行政审批局的模式需辩证全面看待
        四、人事绩效考核管理需审慎引入第三方评估
        五、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其他启示
    本章小结: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整体设计的思考
第四章 公私比较:信念与价值观对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影响
    第一节 对新公共管理考核管理理念的认知与接受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观念与理论的来源
        二、如何看待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绩效考核工具
        三、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理念的差异与联系
        四、中国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考核工具的接受与认知偏差
    第二节 公私部门考核管理价值理念追求的差异
        一、强调竞争与协作协同的差异
        二、顾客导向与公共治理导向的差异
        三、效率、成本、收益与多重价值目标的差异
        四、绩效结果导向与公共事务的被动性、延续性的差异
        五、领导者及奖惩激励的权限、结果差异
        小结:绩效考核问题存在有其必然性
    第三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原则要求与具体操作间的偏差
        一、考核要素的客观公正与有效合理问题
        二、考核实施中的公平与合理问题
        三、业绩评比的可测量性与可比性问题
        四、考核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五、小结:应对基层公务员考核的“表现主义”
    第四节 公私部门组织文化的本质差异:公共性及其体现
        一、公务员任务职责的多样性与公共责任问责之难
        二、公务员社会角色与自我形象的公共性
        三、公共部门内部人际关系的公共性
        四、公务员管理经验与领导艺术的必要性
        五、公私部门组织文化差异的根源
    本章小结:新公共管理理念与公共部门价值追寻的貌合神离
第五章 中西比较:共享文化假设对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影响
    第一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存在的国家文化阐释
        一、集体主义倾向与考核的竞争评比
        二、特殊主义的中和与考核的客观公正
        三、长期导向与人际关系的克制隐忍
        四、高权力距离倾向与领导的重要作用
        五、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与考核结果的测评
        六、小结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传播与接受的变异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适用的“美国情境”
        二、管理者与理论家自带的文化特性
        三、理论在中国接受的文化土壤
        四、变异: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实际效果
    第三节 问题根源:考核指导理念与国家文化的不匹配
        一、中西方国家文化的比较
        二、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的根源
        三、中国国家文化的特质:集体主义文化
    本章小结:共享潜在基本假设对于民族认知模式的塑造
第六章 建设适应中国公务员考核管理的组织文化
    第一节 优化公务员考核管理制度的总体设计
        一、客观辩证认识考核的作用与功能
        二、整体全面认识考核的宗旨与价值
        三、科学规范考核分类
        四、系统设计考核指标各要素
    第二节 深化对人性向善管理假设与理念的认知
        一、人性的复杂与变化
        二、人性层次与比例的差异和人性假设
        三、应有的管理潜在假设:人性可变与人性向善
        四、人性假设与灰度管理
    第三节 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务员管理的价值与观念
        一、现代管理要求以人为本的赋能型组织
        二、组织成员期待以人为本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三、基层公务员权益维护需要以人为本的组织的强力支持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制度的精细化与人性化
    第四节 提高公务员对考核管理的知情、参与和自我管理
        一、职工主动建言及其实效
        二、适度适时授权职工参与
        三、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感
        四、基层公务员的需求特性与考核激励效果的有限性
    第五节 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政府组织文化建设
        一、客观认识传统文化与基层公务员考核的关系
        二、行政组织文化的特征与重要作用
        三、传统优秀文化的契合传承与转化应用
    本章小结:提升考核管理有效性需要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公务员考核实效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合力
    第二节 组织文化对公务员考核实效的双重影响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问题存在的原因
        二、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的组织文化阐释
        三、理论的传播——接受与阐释——变异
        四、结论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三节 未来中国公务员考核管理
        一、未来我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未来公务员个体职业发展的需求
        三、中国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发展的趋势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9)恪尽职守 不忘教育初心 勇于担当 牢记历史使命——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九大精神是促进个人修为再上层楼的强心剂
二、十九大精神是促进本职工作再创佳绩的催化剂
三、十九大精神是促进教育事业再立新功的助推器

(10)三国人物在北宋词中的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三国人物”界定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北宋词中的主要三国人物形象
    第一节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接受概况
    第二节 北宋词中的主要三国人物形象
        一、君主形象——曹操、孙权、刘备
        二、辅弼形象——周瑜、诸葛亮
        三、文士形象——竹林七贤
第二章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的接受特点
    第一节 接受对象:多文人雅士,少英雄豪杰
    第二节 接受主题:多逸闻趣事,少征战历史
    第三节 接受角度:重个人气度,轻历史功绩
第三章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的接受目的
    第一节 点缀太平:宴饮游赏之乐
    第二节 自伤身世:仕途偃蹇之慨
    第三节 比拟他人:夸饰溢美之词
    第四节 抒写艳思:男欢女爱之情
    第五节 描摹物态:体物寄怀之语
第四章 北宋词对三国人物接受面貌之成因
    第一节 社会风气:崇尚享乐,宴饮成风
    第二节 政治局势:党争迭起,变动不居
    第三节 思想氛围:三教合流,佛老盛行
    第四节 词体特征:柔婉近情,漫抒心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北宋词中涉及三国人物词句情况统计表
    附录二:不同三国人物涉及词作情况统计表
    附录三:疑似北宋三国词句统计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振奋精神 再上层楼(论文参考文献)

  • [1]温暖人心 振奋人心[N]. 马晓才. 企业家日报, 2022
  • [2]“连三”落户,崂山区做对了什么?[N]. 张晋. 青岛日报, 2021
  • [3]《人民日报》中国女排媒介记忆研究[D]. 赵晓彤.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郭沫若书法艺术创作研究[D]. 李莹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中美毕业演讲语法隐喻对比研究[D]. 叶正荣.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4)
  • [6]论政论专题片的政治思想表达 ——以“喜迎十九大”系列政论专题片为例[D]. 郑素凌. 暨南大学, 2019(02)
  • [7]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D]. 肖新平.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8]中国芯传奇[J]. 孙博,曾晓文. 百花洲, 2019(02)
  • [9]恪尽职守 不忘教育初心 勇于担当 牢记历史使命——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J]. 邹文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1)
  • [10]三国人物在北宋词中的接受研究[D]. 史秀洋. 陕西理工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振奋精神,更上一层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