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榄香烯乳淋巴吸收途径对进展期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鸣[1](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戴小军[2](2020)在《运化毒邪方及其有效成分控制胃癌的研究》文中认为引言胃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及生命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位,在我国发病率位居第2位,在江苏扬州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位居第1位。我国胃癌患者处于晚期居多,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佳,治疗手段以化疗为主。但是晚期胃癌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差,加上化疗药物对消化道、骨髓功能、免疫系统、肝脏、肾脏等的毒副反应,患者化疗耐受性差,如何优化化疗的用药,是肿瘤临床医师重要工作。中药复方和化疗药物的联用,可以减毒增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依据胃癌患者运化功能差,对毒邪的转运、排泄、化灭等功能的不畅,运化毒邪方是多年来根据胃癌自身特点所自主创新研发的治疗胃癌的药方(由黄芪、人参、炒白术、炒苡仁、蛇舌草、莪术、龙葵、蒲公英、茯苓、炙甘草组成)。课题在构建中医肿瘤数据样本库、胃癌人源性癌组织移植瘤模型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从临床、细胞、动物水平系统研究了运化毒邪方抗胃癌的作用,及从Claudin-4/VEGF-C/GSK3β信号网络调控初步研究运化毒邪方可能的抗胃癌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了运化毒邪方化学成分,选取活性成分之一人参皂苷Rg3进行抗胃癌研究,并从剂型改造上(VEGFR-3抗体结合人参皂苷Rg3纳米乳剂)提高人参皂甙Rg3“运”的能力,提高“化”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运化思想治疗胃癌。本课题共分为六部分研究内容。第1章:从毒邪治疗胃癌理论架构1.1毒邪理论治疗肿瘤源流及辨治要法从毒邪论治是肿瘤治疗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从毒邪理论治疗肿瘤的源流:秦汉时期是毒邪学说论治肿瘤的萌芽期,晋隋唐宋时期大致构建了毒邪学说的框架,即毒邪的分类、内涵、病因病机特点。明清时期进一步认识到外感疫毒这一因素,现代以来多位医家提出“癌毒”这一概念。恶性肿瘤的治疗应在扶正祛邪的总体治疗原则下,特别重视毒邪这一重要病理因素,根据毒邪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证素、证候特征,病机规律等,阐述了扶正祛毒、清热解毒、理气排毒、祛瘀化毒、化痰散毒、祛风摄毒、泄浊解毒、安邪休毒、灭虫化毒、以毒攻毒等十种抗肿瘤的辨治法则,同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逐步完善从毒邪论治恶性肿瘤的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1.2基于“脾主运化”理论论治胃癌基于经典中医理论及医学科学不断发展,胃癌与“脾主运化”理论存在密切的联系。从脾主运化的理论渊源,脾失运化、毒邪侵犯的胃癌病机,从脾主运化论治胃癌方略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诊治胃癌疗效、改善胃癌预后。第2章 运化毒邪方对进展期胃癌复发转移干预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运化毒邪方干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运化毒邪方干预治疗对胃癌患者血清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以中医肿瘤网页版信息数据库为依托,对中医肿瘤病人信息进行结构化设计,整合患者基本信息、中医临床信息等相关信息,实现在线查询统计功能。选取2016年2月-2019年3月扬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期对照、非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病例纳入中药组和化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运化毒邪方。16例患者血清样本进行衍生化处理,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器分析。结果:经中医药、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治疗后化疗组PR为19例,SD为17例,临床有效率为38.77%,疾病控制率为73.47%;中药组PR为24例,SD为21例,临床有效率为48.98%,疾病控制率为91.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KPS、ECOG评分显着升高,CEA、CA199、CA724水平均显着降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中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干预、年龄、体重、TNM分期、卡氏评分、手术方式等因素与进展期胃癌的无进展生存期相关,中药治疗、手术方式、体重为影响进展期胃癌的生存期的独立性相关因素。运化毒邪方干预胃癌治疗,主要涉及半乳糖代谢通路、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干预L-异亮氨酸、L-丝氨酸、L-亮氨酸、D-半乳糖、蔗糖、3-甲基-2-氧代戊酸的代谢结论:运化毒邪方治疗可以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毒副反应,是进展期胃癌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对胃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影响主要涉及半乳糖代谢通路、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第3章:运化毒邪方对胃癌生长及介导Claudin-4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的作用目的:探讨运化毒邪方对胃癌细胞及胃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瘤生长及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检测对运化毒邪方人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建立胃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TX)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GSK3β、VEGF-C、Claudin-4 蛋白表达,qPCR 检测 GSK3β、VEGF-C、Claudin-4 mRNA 的表达。结果:运化毒邪方1、2、4、8、16、32 mg/mL处理24、48 h,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运化毒邪方3、6 mg/mL 干预 AGS、BGC-803、SGC-7901 细胞 24h 后,运化毒邪方 3、6mg/mL组划痕距离明显降低(P<0.05)。运化毒邪方高剂量组的平均肿瘤体积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并且统计学分析上有明显差异;运化毒邪方低剂量组和运化毒邪方中剂量组的平均肿瘤体积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有降低趋势,但统计学分析上没有明显差异。运化毒邪方高剂量组的平均肿瘤重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并且统计学分析上有明显差异。运化毒邪方干预后AGS、BGC803、SGC7901细胞及肿瘤组织中GSK3β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VEGF-C、Claudin-4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运化毒邪方可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和促进抑癌基因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共同发挥抑制胃癌生长、侵袭力和转移力的作用。第4章: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的运化毒邪方化学成分研究目的:分析运化毒邪方的化学成分,探讨其发挥药效的化学成分。方法:按照运化毒邪方处方中草药比例制备水煎液,采用HPLC-MS联用技术鉴定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结果:运化毒邪方水煎液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到1 12种化学活性成分,其中质谱响应强度大于50000的活性成分共有59种,按质谱响应强度排序依次为:甘草苷、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芒柄花苷、甘草酸、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7-二羟基黄酮、2’,4,4’-三羟基查耳酮、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醇、毛蕊异黄酮、(3R)-2’,3’-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汉黄芩素、樱黄素、芫花素、芒柄花素、人参黄酮忒、芸香苷、绿原酸、人参皂苷Ro、对-香豆酸、人参皂苷Rg7、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g1、珠子参甙F2、珠子参甙F4、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异槲皮苷、东茛菪素、东莨菪内酯、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2、穿心莲内酯、α-檀香醇、木犀草素、蒙花忒、姜黄素、甘草香豆素、咖啡酸、三叶豆甙、人参皂苷R2、人参皂苷F3、竹节皂苷L8、半甘草异黄酮B、柚皮苷、人参皂苷Rb1、白术内酯、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绞股蓝皂苷ⅩⅦ、棕榈酸、十六酸、茯苓新酸G、24-羟基甘草次酸甲酯、人参皂苷Rh4、人参皂苷Rk3、甘草次酸。经液相测试,样品中人参皂苷Rg3的含量为 3.67ppm。结论:运化毒邪方含有人参皂苷Rg3等皂苷类31种,黄酮类也有三十多种。第5章:运化毒邪方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人参皂苷Rg3对胃癌生长及Claudin-4/VEGF-C/GSK3β 通路调控作用目的:运化毒邪方主要组成药物之一即为人参,人参皂苷Rg3是中药材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探讨人参皂苷Rg3抗胃肿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对人胃癌细胞(AGS、BGC-803、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建立胃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Western blot、qPCR 检测 Claudin-4/VEGF-C/GSK3β通路蛋白及 mRNA 的表达。结果:人参皂苷Rg3 1、2、4、8、16、32mg/L处理胃癌细胞24、48h,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g3给药24 h后,对SGC-7901、AGS、BGC-803细胞的生长呈明显抑制作用,24h IC50值依次分别为12.48、31.53、13.05mg/mL。4、8mg/L 的人参皂苷 Rg3 干预 BGC-803、AGS、SGC-7901 细胞 24 h后,划痕距离明显降低。应用人参皂苷Rg3高剂量组(20mg/kg)的平均肿瘤重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并且统计学分析上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AGS、BGC-803、SGC-7901细胞经过人参皂苷Rg3 4、8mg/L作用24 h后,荷瘤裸鼠人参皂苷Rg3低、高剂量(10mg/kg、20mg/kg),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AGS、BGC803、SGC7901细胞及肿瘤组织中GSK3β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VEGF-C、Claudin-4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运化毒邪方中有效成分之一人参皂苷Rg3的有抗胃癌作用及对Claudin-4/VEGF-C/GSK3β信号通路有一定调节作用。特别是人参皂苷Rg3对胃癌人源动物模型有抗肿瘤作用,进一步证实人参皂苷Rg3对人体胃癌抑制作用的可靠性。第6章:VEGFR3靶向性纳米人参皂甙Rg3对原位胃癌小鼠移植瘤的影响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VEGFR3靶向性纳米人参皂甙Rg3(VEGFR3-mediatedimmune-nanoemulsion of ginsenoside Rg3,VRIN)对原位胃癌小鼠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了裸鼠原位胃癌模型用红色荧光蛋白(RFP)表达人胃癌细胞系NUGC-4-RFP。用溶媒处理荷瘤小鼠(0.2ml生理盐水,每隔一天,静脉注射),5-FU(20mg/kg,每周一次,静脉注射)和VRIN(每隔一天1 mg/kg,静脉注射)。实时荧光对各组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肿瘤抑制情况。用开放式荧光成像技术评估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RC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C、VEDF-D和VEGFR-3的表达。结果:VRIN和5-FU显着抑制原发性肿瘤的生长(p<0.05)。然而,显着抑制淋巴结转移仅见于VRIN治疗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对比,VRIN治疗可抑制肿瘤中 VEGF-C、VEGF-D、VEGFR-3 的表达(p<0.05);VEGF-D 和VEGFR-3在5-FU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VRIN组和5-FU组均无明显毒性。结论:VEGFR3靶向性纳米人参皂甙Rg3能抑制胃癌生长,通过抑制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降低淋巴转移。研究显示了中医药可有效靶向治疗转移性胃癌。
史亚博,陈婷婷[3](2020)在《榄香烯抗肿瘤药效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目的:对榄香烯抗肿瘤相关药效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度挖掘和拓展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研究榄香烯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结果:榄香烯具有广谱抗癌临床作用,以及在"抗血栓、抑制微血管形成、活血化瘀"等作用。结论:榄香烯及其主要复方分子的抗肿瘤相关药效作用及临床应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拓宽。
张丹[4](2018)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居我国各系统肿瘤发病之首。其中,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肠癌合计占恶性肿瘤前十位死亡总数的构成比达40.75%。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已在临床危急重症领域广泛应用,具有作用迅速、生物应用度高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在治疗肿瘤类疾病方面亦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辅助放化疗治疗的同时发挥着抗癌减毒的重要作用。但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功能多元等情况,且现尚缺乏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之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或相关研究。故而,常出现医务工作者无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选择出中药注射剂的优势品种。鉴于此,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以综合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临床价值。正基于此,本研究以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胰腺癌为切入点,应用网状Meta分析等方法,全面开展中药注射剂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横向综合评价,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研究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中药注射剂在治疗不同消化系统肿瘤(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胰腺癌)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对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基于贝叶斯理论,运用WinBUGS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运用Stata软件对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可视化,绘制网状关系图、曲线下面积概率排序图、漏斗图及聚类分析图等,预测治疗措施疗效及安全性的排序,以甄别中药注射剂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方面的优势品种。2.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合与统计分析,包括对中药注射剂的成份、功效、主治和对已发表的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系统评价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中药注射剂治疗胃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共检索到2316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5种中药注射剂,81个RCTs,共597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049例,对照组2929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临床疗效方面,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康艾、香菇多糖注射液与仅用FOLFOX相比,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生存质量方面,FOLFOX化疗方案上联用艾迪、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多糖、康艾、人参多糖、香菇多糖、消癌平、参麦注射液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显着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在不良反应方面,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艾迪、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多糖、康艾、香菇多糖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降低胃癌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艾迪、斑蝥维生素B6、参麦、参芪扶正、得力生、复方苦参、华蟾素、黄芪多糖、康艾、胎盘多肽、香菇多糖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降低胃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FOLFOX化疗方案基础上联用艾迪、参芪扶正、复方苦参、康艾与仅用FOLFOX相比,可以降低胃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共检索到2316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3种中药注射剂,26个RCTs,共215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XELOX化疗方案上联用中药注射剂不能显着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XELOX化疗方案上联用参芪扶正、华蟾素、康艾、鸦胆子油乳、艾迪可以显着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XELOX化疗方案联用复方苦参、香菇多糖、消癌平可以降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ELOX化疗方案联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参芪扶正、康艾、香菇多糖,可以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药注射剂治疗食管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液联合放疗(RT)方案治疗食管癌,共检索到697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2种中药注射剂,55个RCTs,共411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艾迪+RT、斑蝥酸钠维生素B6+RT、复方苦参+RT、华蟾素+RT、黄芪多糖+RT、康艾+RT、榄香烯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质量方面,艾迪+RT、复方苦参+RT、黄芪多糖+RT、康艾+RT、香菇多糖+RT、鸦胆子油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减少方面,艾迪+RT、参芪扶正+RT、复方苦参+RT、康艾+RT、香菇多糖+RT、鸦胆子油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缓解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在放射性食管炎方面,艾迪+RT、复方苦参+RT、黄芪多糖+RT、鸦胆子油乳+RT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减少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中药注射液联合化疗(CT)治疗食管癌,共检索到697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8种中药注射剂,共计29个RCTs,共1967例患者,均为已发表的中文文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复方苦参+CT、华蟾素+CT与仅用化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质量方面,艾迪+CT、参芪扶正+CT、复方苦参+CT、参附+CT与仅用化疗相比,可以显着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减少方面,艾迪+CT、参附+CT、参芪扶正+CT、复方苦参+RT、消癌平+CT与仅用化疗相比与仅用放疗相比,可以显着缓解食管癌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情况。(3)中药注射剂治疗肝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肝动脉栓塞(TACE)化疗治疗肝癌,共检索到2041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3种中药注射剂,105个RCTs,共7683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生存率方面,在TACE基础上联用鸦胆子油乳、华蟾素、艾迪与单纯使用TACE相比,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在TACE基础上联用康莱特、参麦、华蟾素、艾迪与单纯使用TACE相比,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在TACE基础上联用复方苦参、鸦胆子油乳、艾迪、康莱特、康艾、华蟾素、黄芪多糖与仅用TACE相比,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在TACE基础上联用艾迪、复方苦参、鸦胆子油乳、消癌平、康莱特、参麦、参芪扶正、康艾、得力生、华蟾素、黄芪多糖较仅用TACE而言,可以显着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在不良反应方面,TACE基础上联用艾迪、鸦胆子油乳、康莱特、参麦、康艾与仅用TACE相比,可以降低肝癌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在TACE基础上联用艾迪、复方苦参、参麦与仅用TACE相比,可以降低肝癌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药注射剂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共检索到820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12种中药注射剂,60个RCTs,共4849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得力生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优于仅用FOLFOX化疗方案;在生存质量改善方面,得力生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消癌平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康艾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均优于仅用FOLFOX化疗方案。(5)中药注射剂治疗胰腺癌的研究结果对于中药注射剂辅助化疗治疗胰腺癌,共检索到278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9种中药注射剂,22个RCTs,共132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75例,对照组654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在生存质量改善方面的疗效均优于仅用化疗。在降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方面,艾迪联合化疗优于仅用化疗。而在化疗基础上联用中药注射剂不能显着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研究结论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或放疗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方面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化疗或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就中药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而言,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与改善生存质量方面,黄芪多糖联合FOLFOX化疗、康艾注射液联合FOLFOX化疗较其他中药注射剂更具优势;在缓解不良反应方面,黄芪多糖联合FOLFOX化疗、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FOLFOX化疗较其他中药注射剂更具优势;此外,在中药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在治疗胃癌方面,鸦胆子油乳与复方苦参较其他中药注射剂就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与改善生存质量指标上更具优势,香菇多糖就缓解不良反应指标方面较其他中药注射剂更具优势。②在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方面,华蟾素、康艾注射液联合放疗在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复方苦参注射液联用放疗在临床总有效率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同样的,在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研究中,复方苦参注射液联用化疗在临床总有效率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而且,复方苦参联合化疗在缓解白细胞减少与胃肠道反应方面也占优势。③在中药注射剂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研究中,相比其他中药注射液的聚类分析结果,鸦胆子油乳、华蟾素联合TACE在生存率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康莱特、黄芪多糖联合TACE在临床总有效率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参麦联合TACE在不良反应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④相比其他中药注射液的聚类分析结果,消癌平注射液辅助FOLFOX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在临床疗效与生存质量改善的综合排序中占优势。⑤在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研究中,复方苦参、康艾、康莱特注射液联用化疗可以显着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在化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艾迪注射液可以降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
谢恬,李铖璐,王淑玲,曾昭武,王芬,赵荣[5](2014)在《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基础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榄香烯(elemene)是从天然中药姜科植物莪术、郁金提取分离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其化学名为1-甲基-1-乙烯基-2,4-二异丙基环己烷,分子式C15H24,分子量为204.35。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莪术消症散结、破血止痛,治疗症瘕积聚的记载。榄香烯脂质体(elemene liposome)注射液和口服乳由大连金港药业研发生产,该制剂由大豆磷脂、胆固
谢恬,李铖璐,王淑玲,曾昭武,朱琦[6](2013)在《榄香烯脂质体靶向抗癌天然药物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榄香烯(Elemene)是从天然中药姜科植物莪术、郁金提取分离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其化学名为1-甲基-1-乙烯基-2,4-二异丙基环己烷,分子式C15H24,分子量为204.35。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莪术消症散结、破血止痛,治疗症瘕积聚的记载。
李潇[7](2011)在《榄香烯联合热疗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基础和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热度敏感性存在着差异,这一差异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帮助。基于这一原理,微波热疗已成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与放、化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并在缓解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榄香烯注射液是从姜科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温郁金(莪术)的根茎中提取精制而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榄香烯注射液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杀伤效果,并在参与免疫调节、诱导细胞凋亡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效果。榄香烯注射液临床应用发现,其对中晚期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无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并在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方面具有优势。基于上述,我们提出了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微波热疗的综合措施治疗消化道中晚期恶性肿瘤,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方面可能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临床思路。目的验证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微波热疗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特色优势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以生活质量量表QLQ-C30、疼痛NRS评分、T.细胞亚群及血凝检测为观察指标。从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筛选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榄香烯注射液+微波热疗)、对照组(微波热疗),两组比例为1:1,全部病例连续治疗15天为1疗程。于治疗的第1、8、15天采集可供临床评价的各种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用方差齐性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有效性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有效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①治疗组第1天与第8天相比,生活质量评分在疼痛症状领域积分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与第15天相比,生活质量评分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领域积分上升,疼痛、疲乏、食欲丧失症状领域积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1天与第15天相比,生活质量评分在总体健康状况领域积分上升,疼痛症状领域、食欲丧失症状领域积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第8天生活质量评分在疼痛症状领域积分下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生活质量评分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疲倦症状领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疼痛NR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T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凝指标的FIB/D-D检测值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微波热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疗效肯定,低毒,安全,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尤其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有一定优势。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黄金[8](2011)在《胃癌手术前后及榄香烯干预对细胞周期蛋白质cyclinD1、p16、p27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胃癌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cyclinD1、p16、p27差异并进一步探索榄香烯围手术期应用后对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p27的影响。方法:将入院确诊且准备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术前用榄香烯干预治疗组,一组为单纯手术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榄香烯干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p27的表达;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或t’检验比较各组间cyclinD1、p16、p27指标有无差别,p<0.05表示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果:单纯手术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p27的表达在手术前后均存在差异性(p<0.05),其中cyclinD1、p16手术后均低于手术前,p27手术后高于手术前;榄香烯干预治疗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27的表达在手术前、后存在差异性(p<0.05),其中cyclinD1的表达手术后低于手术前,p27的表达手术后高于手术前;而p16的表达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榄香烯干预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均存在差异性(p<0.05),其中cyclinD1的表达术后榄香烯干预治疗组低于单纯手术组,p16的表达榄香烯干预治疗组高于单纯手术组;p27的表达在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 0.05)。结论:单纯手术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均下调,此表达特征有可能是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模式。榄香烯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的下调速度较单纯手术加快了,外周血淋巴细胞p16蛋白的下调被扼制了。因此榄香烯围手术期用药,有可能通过这一机制产生扼制进展期手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问题。p27对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榄香烯干预治疗无应答。
刘永衡[9](2010)在《从线粒体介导的失巢凋亡途径探讨健脾益肾冲剂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胃癌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病死率居各类恶性肿瘤中第1位,在老年人群中病死率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寻找有效治疗胃癌的药物和方法是目前抗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医药疗法是胃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对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健脾益肾冲剂是导师在长期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经验和多年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在实际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本课题正是在导师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NO.30600839)为依托开展的,研究工作从动物实验、细胞实验延伸至临床,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TUNEL、AV/PI、Realtime RT-PCR.免疫组化(IHC)等技术,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深入探讨了健脾益肾冲剂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1.健脾益肾冲剂是导师在长期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经验和多年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其可以抑制实验动物复发瘤的生长,推迟肺转移的发生,还可以减少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其中最高复发瘤抑制率为术后10天时(63.87%),最高肺转移抑制率为术后5天时(40%)2.采用TUNEL法和AV/PI双染色两种方法,测定615小鼠复发灶、转移灶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证实健脾益肾冲剂具有诱导615小鼠前胃癌肺转移灶和复发灶中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转移灶和复发灶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4.88±2.56%和9.53±0.26%,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从而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其防治复发转移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3.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Cytc、Smac、Omi/HtrA2和XIAP的表达在其肿瘤细胞凋亡中的变化规律,证实健脾益肾冲剂可以促进术后复发转移小鼠模型肺转移灶中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 3、CytC、Smac和Omi/HtrA2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P<0.05),而对于凋亡抑制蛋白XIAP则影响不大(与模型组相比P>0.05)。说明健脾益肾冲剂可能通过上调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中caspase9、caspase 3和CytC、Smac、Omi/HtrA2的表达,起到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这可能是健脾益肾冲剂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这一结论也为中药复方防治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4.采用RT-PCR技术,测定615小鼠复发灶、转移灶肿瘤组织中caspase9、3和Cytc、Smac、Omi/HtrA2、XIAP等凋亡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进一步证明了健脾益肾冲剂具有促进术后复发转移小鼠模型肺转移灶中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 3、CytC、Smac和Omi/HtrA2表达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免疫组化方法得到的结果相一致。同时健脾益肾冲剂对凋亡途径中多个蛋白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也为验证中药复方的多靶点效应增添了实验依据。5.采用poly-HEMA包被的六孔板建立了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803细胞系和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系的失巢模型,通过改良的转瓶琼脂培养法建立了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803细胞系和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系的肿瘤多细胞球体(MTS)模型。两种模型分别较好地模拟了肿瘤细胞的失巢状态和体内生长状态。6.采用MTT法证实了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系及BGC-823细胞系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而且与空白大鼠血清抑制率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排除了大鼠血清成分对药效的干扰。并通过对不同浓度的血清抑制率的观测,确定了后续实验中将要采取的含药血清浓度和化疗药物浓度。含药血清干预浓度为15%血清浓度,DDP的干预浓度为1μg/ml。(实验中采用的大鼠血清药理学方法参照《中药含药血清体外实验操作参考规程(草案)》)7.通过AV/PI双染色法检测了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失巢及多细胞球体模型的促凋亡作用,证实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系及BGC-823细胞系失巢模型及多细胞球体(MTS)模型生长均具有诱导凋亡作用(与空白大鼠血清组相比P<0.05),凋亡率与作用时间成正比,且中药的促凋亡作用对胃癌的这两种细胞株之间不具有差异(两者相比者P>0.05)。8.使用FCM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MTS)模型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证实健脾益肾冲剂含药血清可明显降低两种模型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其降低程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比。说明健脾益肾冲剂可以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这可能是其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9.使用比色法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MTS)模型caspase3、caspase9活性的影响,观察到在两种模型中均能活化和诱导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其相对活性大鼠含药血清组均高于空白血清组,P<0.05)。进一步证明健脾益肾冲剂可以通过促进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和表达,使其参与凋亡的启动和执行,从而启动caspase蛋白酶级联切割过程,进而启动线粒体介导的凋亡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本研究为中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提供了科学依据。10.健脾益肾冲剂可以显着提高胃癌术后患者血清抑制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增殖的能力。服用健脾益肾冲剂后患者血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服用前(对肿瘤细胞抑制率由10%左右提高至40%-5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也有意义(P<0.05)。这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研究患者病理状态下中药复方含药血清的作用,是血清药理学方法学上的有益尝试,其结果是否更加真实反映患者血清移行成分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理论创新:本研究提出“保护失巢凋亡是防治胃癌转移的重要机制”这一工作假说,以荷瘤小鼠术后转移动物模型和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失巢模型及多细胞球体培养模型为载体,通过线粒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探讨健脾益肾冲剂保护胃癌转移过程中失巢凋亡的分子机制,验证了该假说的客观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医扶正祛邪抗肿瘤复发转移理论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方法创新:本研究引入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MTS)培养模型,进行失巢凋亡及中药复方研究,经检索查新,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3.指标创新:将线粒体凋亡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调控因子Smac、Omi/HtrA2和XIAP与胃癌的复发与转移紧密联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目前在胃癌防治研究领域还鲜有报道。
庞斌[10](2010)在《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模型淋巴管生长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淋巴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影响术后复发及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常有淋巴管的增生和扩张,表明淋巴管生成在肿瘤淋巴转移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导师魏品康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在总结前人理论基础上,构建胃癌“痰证学说”,认为“痰”是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关键物质基础,因此提出“消痰散结”作为胃癌的核心治则,创立“消痰散结方”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疗效。我科前期研究发现消痰散结方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抑制肿瘤增殖,预防肿瘤复发、转移,但该方对于胃癌淋巴转移这一重要转移途径研究尚未深入,故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复制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胃癌淋巴管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消痰散结方在防治胃癌淋巴转移方面的作用机理。目的通过复制建立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转移情况,计算抑瘤率,并通过运用EnVision、RT-PCR等方法,检测消痰散结方对肿瘤组织中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和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消痰散结方在防治肿瘤淋巴转移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经传代后生长良好的人胃癌MKN-45细胞瘤株,将其移植到BALB/C裸小鼠胃大弯近胃窦旁,建立裸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定期观察裸鼠全身情况和腹部瘤块生长特征,待动物出现衰竭征象时处死,解剖观察移植瘤局部生长情况。2.40只BALB/C雄性裸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5-Fu组、榄香烯组和消痰散结方组,术后48h后给予不同的干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4ml灌胃,1/日;5-Fu稀释液0.2ml腹腔注射(60mg.kg-1.w-1),1/周×3周:榄香烯稀释液0.4ml (2.5mg/ml)灌胃,1/日;消痰散结方0.4ml灌胃,1/日;给药时间为期6周,定期观察裸鼠全身情况、体重变化和腹部体征。3.第6周实验结束时,麻醉后牺牲、解剖实验动物,观察移植瘤局部生长情况及周围组织转移情况,剥取瘤组织,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行HE染色,对肿瘤进行病理诊断。4.取瘤组织,行EnVision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分析和比较肿瘤组织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的表达,计数LMVD,分析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的情况。5.取瘤组织抽提总mRNA,逆转录合成cDNA行RT-PCR检测,从mRNA水平检测和比较VEGF-C,VEGF-D和VEGFR-3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1.成功建立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瘤模型。移植术后10天左右左上腹部可扪及直径约为5mm左右质地较硬的结节,随后结节逐渐增大,6周时部分荷瘤鼠出现消瘦、行动迟缓等衰竭症状,原位移植瘤突起于腹壁,质硬,部分动物瘤体突出至皮下,瘤块透壁可见,解剖后可见胃壁上有灰白色鱼肉状的肿瘤组织,呈实质性,膨胀性生长,有包膜,表面多呈椭圆形结节状,高低不平,质地较硬,粘膜下有血管走行,胃被包绕在瘤块中。部分原位瘤与肝、脾及腹壁粘连。裸鼠移植瘤原位成瘤率100%,HE染色证实为低分化腺癌。2.各组动物均可观察到腹腔淋巴结肿大,其中5-Fu组,榄香烯组,消痰散结方组出现淋巴结转移比率分别为60%,40%,40%,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90%。3.消痰散结方对MKN-45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情况表明:5-Fu组,榄香烯组,消痰散结方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6.5%、51.0%,57.1%。5-Fu组,榄香烯组,消痰散结方组的平均瘤重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消痰散结方组平均瘤重与5-Fu组,榄香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组平均瘤重与榄香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消痰散结方对移植瘤组织中VEGF-C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1)消痰散结方对移植瘤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消痰散结方组、5-Fu组、榄香烯组均可明显降低VEGF-C的阳性表达(P<0.01),三组药物之间互相比较:消痰散结方组与榄香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痰散结方组、榄香烯组与5-Fu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消痰散结方对移植瘤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的影响:在VEGF-C mRNA的表达上消痰散结方组、5-Fu组、榄香烯组的cDNA扩增条带面积灰度值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下调,(P<0.05),三组药物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消痰散结方对移植瘤组织中VEGF-D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1)消痰散结方对移植瘤组织中VEGF-D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消痰散结方组、5-Fu组、榄香烯组均可明显降低VEGF-D的阳性表达(P<0.01),三组药物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消痰散结方对移植瘤组织中VEGF-D mRNA表达的影响:在VEGF-D mRNA的表达上消痰散结方组、5-Fu组、榄香烯组的cDNA扩增条带面积灰度值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下调,(P<0.05),三组药物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消痰散结方对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1)消痰散结方对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消痰散结方组、5-Fu组、榄香烯组均可降低VEGF-3的阳性表达(P<0.05),消痰散结方组与5-Fu组、榄香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消痰散结方对移植瘤组织中VEGFR-3 mRNA表达的影响:在VEGFR-3 mRNA的表达上消痰散结方组、5-Fu组、榄香烯组的cDNA扩增条带面积灰度值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下调(P<0.05),三组药物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消痰散结方对移植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的影响:各组LMVD值计数分别为生理盐水组17.43±1.79,5-Fu组13.33±2.71,榄香烯组10.20±3.64,消痰散结方组12.23±3.2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消痰散结方组、5-Fu组、榄香烯组均可明显降低移植瘤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P<0.05),三组药物之间互相比较:消痰散结方组与5-Fu组、榄香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瘤增殖和转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消痰散结方可明显降低移植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可能是其抑制肿瘤淋巴转移的作用途径;3.消痰散结方能够不同程度地下调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二、榄香烯乳淋巴吸收途径对进展期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榄香烯乳淋巴吸收途径对进展期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
1. 前言 |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运化毒邪方及其有效成分控制胃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1章 从毒邪治疗胃癌理论架构 |
1.1 毒邪理论治疗肿瘤源流及辨治要法 |
1.1.1 毒邪理论治疗肿瘤源流 |
1.1.2 毒邪理论辨治肿瘤要法 |
1.1.2.1 扶正祛毒 |
1.1.2.2 清热解毒 |
1.1.2.3 理气排毒 |
1.1.2.4 祛瘀化毒 |
1.1.2.5 化痰散毒 |
1.1.2.6 祛风摄毒 |
1.1.2.7 泄浊解毒 |
1.1.2.8 安邪休毒 |
1.1.2.9 灭虫化毒 |
1.1.2.10 以毒攻毒 |
1.1.3 小结 |
参考文献 |
1.2 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胃癌论治 |
1.2.1 “脾主运化”藏象理论的渊源 |
1.2.2 胃癌重要病机——脾失运化,正虚毒犯 |
1.2.3 从“脾主运化”论治胃癌方略 |
1.2.3.1 固本祛毒 |
1.2.3.2 运化食毒 |
1.2.3.3 运化痰毒 |
1.2.3.4 运气化毒 |
1.2.3.5 其他 |
1.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运化毒邪方对进展期胃癌复发转移干预的临床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一般资料 |
2.1.2 中医肿瘤样本库构建 |
2.1.3 研究方法及分组 |
2.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2.1.5 观察指标 |
2.1.6 不良反应观察 |
2.1.7 随访方式 |
2.1.8 试验监管 |
2.1.9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数据库构建情况 |
2.2.2 病例资料分析描述 |
2.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4 两组KPS、ECOG评分和血清肿瘤标记物比较 |
2.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2.2.6 两组一年生存率比较 |
2.2.7 单因素分析 |
2.2.8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
2.2.9 两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比较 |
2.2.10 两组血清代谢组学比较 |
2.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运化毒邪方对胃癌生长及介导CLAUDIN-4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的作用 |
3.1 材料 |
3.1.1 药物 |
3.1.2 细胞株 |
3.1.3 主要试剂 |
3.1.4 临床标本 |
3.1.5 实验动物 |
3.1.6 仪器 |
3.2 方法 |
3.2.1 人胃癌细胞培养 |
3.2.2 MTT比色法检测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3.2.3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 |
3.2.4 建立PDTX模型 |
3.2.5 动物分组及给药 |
3.2.6 肿瘤体积及质量测定 |
3.2.7 Western blot检测GSK3β,VEGF-C,Claudin-4蛋白表达 |
3.2.8 qPCR检测GSK3β,VEGF-C,Claudin-4 mRNA的表达 |
3.2.9 统计学处理 |
3.3 结果 |
3.3.1 对AGS、BGC-803、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2 对AGS、BGC803、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3.3.3 PDTX模型成瘤情况 |
3.3.4 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
3.3.5 对Claudin-4,VEGF-C,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6 对Claudin-4、VEGF-C、GSK3βmRNA表达的影响 |
3.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的运化毒邪方化学成分研究 |
4.1 仪器与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色谱条件 |
4.2.2 质谱条件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运化毒邪方化学活性成分检测 |
4.3.2 运化毒邪方化学活性成分之一人参皂苷Rg3质谱图信息 |
4.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5章 运化毒邪方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人参皂苷RG3对胃癌生长及CLAUDIN-4/VEGF-C/GSK3B通路调控作用 |
5.1 材料 |
5.1.1 药物 |
5.1.2 细胞株 |
5.1.3 主要试剂 |
5.1.4 临床标本 |
5.1.5 实验动物 |
5.1.6 仪器 |
5.2 方法 |
5.2.1 人胃癌细胞培养 |
5.2.2 MTT比色法检测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5.2.3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 |
5.2.4 建立PDTX模型 |
5.2.5 动物分组及绘药 |
5.2.6 肿瘤体积及质量测定 |
5.2.7 Western blot检测GSK3β、VEGF-C、Claudin-4蛋白表达 |
5.2.8 qPCR检测GSK3β、VEGF-C、Claudin-4 mRNA的表达 |
5.2.9 统计学处理 |
5.3 结果 |
5.3.1 对AGS、BGC-803、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
5.3.2 对BGC803、AGS、SGC7901细胞迁移力的影响 |
5.3.3 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
5.3.4 对Claudin-4/VEGF-C/GSK3β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
5.3.5 对Claudin-4/VEGF-C/GSK3β通路mRNA表达的影响 |
5.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6章 VEGFR3靶向性纳米人参皂甙RG3对原位胃癌小鼠移植瘤的影响 |
6.1 材料 |
6.1.1 药物 |
6.1.2 细胞株 |
6.1.3 主要试剂 |
6.1.4 实验动物 |
6.1.5 仪器 |
6.2 方法 |
6.2.1 人胃癌细胞培养 |
6.2.2 胃癌裸鼠原位荧光移植模型的建立 |
6.2.3 动物给药及动态观察 |
6.2.4 免疫组化检测 |
6.2.5 RT-PCR检测基因表达 |
6.2.6 统计学处理 |
6.3 结果 |
6.3.1 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
6.3.2 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
6.3.3 对VEGF-C/VEDF-D/VEGFR-3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
6.3.4 对VEGF-C/VEDF-D/VEGFR-3通路mRNA表达的影响 |
6.3.5 对体重和毒性观察 |
6.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综述 肿瘤毒邪论治研宄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榄香烯抗肿瘤药效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榄香烯抗肿瘤药效作用研究进展 |
1.1 对肿瘤细胞多重耐药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
1.2 对肿瘤相关蛋白、基因、酶活性的影响 |
1.3 对肿瘤免疫与转移的影响 |
2 抗肿瘤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
2.1 榄香烯抗肿瘤相关系统评价研究进展 |
2.2 榄香烯抗肿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3 结论及展望 |
(4)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认识 |
综述二 中药注射剂治疗肿瘤类疾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下所示 |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网状Meta分析 |
一、中药注射剂治疗胃癌的网状Meta分析 |
(一) 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 中药注射剂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中药注射剂治疗食管癌的网状Meta分析 |
(一) 中药注射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 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中药注射剂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中药注射剂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肠癌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五、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基础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莪术抗肿瘤作用的中医理论 |
2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3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4 抑制肿瘤远处转移 |
4.1抑制肿瘤细胞浸润、转移 |
4.2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
5 榄香烯脂质体联合化疗、放疗协同增效作用 |
5.1化疗协同作用 |
5.2逆转肿瘤细胞耐药 |
5.3放疗增敏作用 |
6 激活抗肿瘤免疫 |
7 结语和展望 |
(6)榄香烯脂质体靶向抗癌天然药物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榄香烯脂质体临床应用研究 |
1.榄香烯脂质体治疗肺癌: |
2.榄香烯脂质体治疗脑肿瘤: |
3.榄香烯脂质体治疗肝癌: |
4.榄香烯脂质体治疗癌性胸腹水: |
5.榄香烯脂质体治疗骨肿瘤: |
6.榄香烯脂质体治疗胃癌: |
7.榄香烯脂质体治疗食管癌: |
8.榄香烯脂质体治疗胰腺癌: |
9.榄香烯脂质体治疗白血病: |
10.榄香烯脂质体治疗膀胱癌: |
11.榄香烯脂质体妇科肿瘤: |
12.榄香烯脂质体其他临床应用 |
(1) 围手术期使用: |
(2) 榄香烯脂质体口服治疗消化道肿瘤: |
二、结语和展望 |
(7)榄香烯联合热疗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综述一 榄香烯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微波热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观测指标 |
5 统计学处理 |
诊疗标准 |
1 诊断标准 |
2 疗效评价 |
结果 |
1 入组情况 |
2 基线资料 |
3 治疗结果分析 |
讨论 |
1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微波热疗治疗癌性疼痛 |
2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微波热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3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微波热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
4 结论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胃癌手术前后及榄香烯干预对细胞周期蛋白质cyclinD1、p16、p27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榄香烯治疗恶性肿瘤机制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从线粒体介导的失巢凋亡途径探讨健脾益肾冲剂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
胃癌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三 |
本课题相关研究背景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
动物实验一 健脾益肾冲剂对前胃癌615小鼠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动物实验二 TUNEL法和AV/PI法测定615小鼠复发灶和转移灶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动物实验三 免疫组化法检测615小鼠肺转移灶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动物实验四 RT-PCR法检测615小鼠复发灶、转移灶肿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mRNA表达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动物实验研究小结 |
第二部分 细胞实验 |
细胞实验一 建立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失巢模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二 建立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模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三 MTT法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系及BGC823细胞系的抑制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四 AV/PI法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失巢及多细胞球体模型的促凋亡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五 FCM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MTS)模型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六 比色法检测大鼠含药(健脾益肾冲剂)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多细胞球体(MTS)模型caspase3、caspase9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细胞实验小结 |
第三部分 临床实验 |
关于胃癌患者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临床实验小结 |
结语 |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模型淋巴管生长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第一部分: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瘤生长、转移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第二部分: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及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第三部分: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瘤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 mRNA表达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第四部分:讨论 |
结论 |
本实验的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及其受体3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
四、榄香烯乳淋巴吸收途径对进展期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运化毒邪方及其有效成分控制胃癌的研究[D]. 戴小军. 扬州大学, 2020
- [3]榄香烯抗肿瘤药效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史亚博,陈婷婷. 中医临床研究, 2020(18)
- [4]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评价研究[D]. 张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0)
- [5]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基础研究进展[J]. 谢恬,李铖璐,王淑玲,曾昭武,王芬,赵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04)
- [6]榄香烯脂质体靶向抗癌天然药物临床研究进展[J]. 谢恬,李铖璐,王淑玲,曾昭武,朱琦.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01)
- [7]榄香烯联合热疗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D]. 李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8]胃癌手术前后及榄香烯干预对细胞周期蛋白质cyclinD1、p16、p27的比较研究[D]. 黄金. 山西医科大学, 2011(08)
- [9]从线粒体介导的失巢凋亡途径探讨健脾益肾冲剂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D]. 刘永衡.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10)
- [10]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模型淋巴管生长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 庞斌. 第二军医大学,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