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剑萍,黄志军,许永华,徐高峰,卞伟钢,张晓艳,陈平[1](2021)在《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或TOMOX方案治疗初始不可切除同时性单纯肝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或TOMOX方案治疗初始不可切除同时性单纯肝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初始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予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3周为1周期)为XELOX-BEV组;30例予贝伐珠单抗联合TOMOX方案(奥沙利铂/雷替曲塞,3周为1周期)为TOMOX-BEV组。每6周评价疗效,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最多完成8周期联合化疗,未达手术标准者予以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或雷替曲塞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可耐受。结果 XELOX-BEV组与TOMOX-BEV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9.1和8.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6和32个月,客观有效率为62.0%和56.7%,疾病控制率为86.0%和80.3%,中位反应时间为3.3和3.5个月,一期R0切除率为8.0%和3.3%,二期R0/R1切除率为14.0%和13.3%,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6.9和6.6个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周围神经毒性及高血压。XELOX-BEV组的手足综合征(24.0%vs 0,P=0.009)、腹泻(46.0%vs 23.3%,P=0.043)及黏膜炎(38.0%vs 16.7%,P=0.044)发生率更高,而TOMOX-BEV组的肝功能异常(40.0%vs 14.0%,P=0.008)发生率更高。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TOMOX方案治疗初始不可切除同时性单纯肝转移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不劣于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安全性可控,可作为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治疗的选择。
单桂芹[2](2021)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和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晚期结直肠癌(CRC)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希罗达及奥沙利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晚期CRC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药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疾病控制率比较,观察组(85.37%)高于对照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2,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46.34%)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更高,CD8+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0、5.924、2.463、3.56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A125、CA199及CEA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55、15.014、6.37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26.83%)低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14,P<0.05)。结论晚期CRC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希罗达及奥沙利铂治疗,近期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可确保治疗安全性。
刘小华[3](2021)在《含雷替曲塞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收集接受二线治疗含雷替曲塞方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临床真实世界条件下观察含雷替曲塞二线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与疗效相关的重要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150例在我院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89例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数据完整并且可评价。89例患者均为使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进展后,二线使用含雷替曲塞方案化疗,收集入选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特征,血液学检验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主要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使用统计软件SPSS 26.0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行Log-rank单因素检验并绘制生存曲线,使用Cox回归模型对单因素有意义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二线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提示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数据完全可评估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9例,经含雷替曲塞二线方案治疗后,首次疗效评价依据RECIST1.1标准。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氟尿嘧啶使用时间、远处转移器官数、CEA、CA199与含雷替曲塞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肠癌PFS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线氟尿嘧啶使用时间是影响含雷替曲塞二线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PFS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时间>6个月是影响含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近期疗效评价结果:其中CR0例,PR20例,SD 48例,PD 21例,ORR(CR+PR)为22.47%,DCR(CR+PR+SD)为76.4%。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34.8%)(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0.3%)、恶心呕吐(28.1%)、腹泻(20.2%)、皮疹(19.1%)、转氨酶升高(19.1%)、周围神经毒性(13.5%)、鼻衄(11.2%)、血小板减少(5.62%)、高血压(5.6%)等。以I-II度不良反应为主,仅2例(2.25%)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1、含雷替曲塞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且毒副反应可耐受。mPFS 达 5.8 个月,ORR 为 22.47%,DCR 为 76.4%。2、一线5-FU使用时间>6个月是影响含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
杨鸣[4](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江海军[5](2020)在《杨宇飞教授健脾补肾解毒法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二、我国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五的恶性肿瘤,晚期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目前尚不能治愈,西医治疗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已有研究显示RAS野生型的mCRC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33个月,一项真实世界注册研究表明mCR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14个月。真实世界中具备高龄、机体状况差、经济状况差和治疗意愿不强等特征的患者是西医标准治疗无法覆盖的人群。就诊于中医医院的患者大多是西医标准治疗无法覆盖的人群。中医药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杨宇飞教授结合30余年临床经验提出健脾补肾解毒法治疗mCRC的理念,将健脾补肾解毒法灵活应用于结直肠癌的全程治疗中。在不同治疗方案中,此法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谨守病机的原则不变。在不同患者群体中,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在西医治疗的有效人群中,能发挥协同作用;在西医标准治疗无法覆盖的人群,能发挥主导作用。为了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mCRC的疗效及安全性,开展以下3个临床研究。研究一: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方案临床观察研究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mCRC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杨宇飞主任门诊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这些患者经济条件较差、KPS评分较高。接受健脾补肾解毒方、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死亡或不可耐受的毒性,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4月22日。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CTCAE 5.0版对不良事件进行评价,观察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研究结果:(1)一般特征:共入组3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位年龄59.5岁。(2)疗效结果:一线用药患者PFS未出现,二线用药患者PFS为8.25月,三线用药患者PFS为5.42月。二线用药患者和三线用药患者PFS较现有报道所有延长。既往接受卡培他滨或替吉奥胶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失败患者疗效并不理想。(3)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现有的类似临床研究相比更低,未出现用药相关的死亡。研究结论:(1)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及以后治疗,与现有研究相比,具有出更长的PFS和更好的安全性。(2)对于经济条件较差、KPS评分较高的mCRC患者,该治疗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3)但对既往接受卡培他滨或替吉奥胶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失败患者可能不能从该方案中获益。研究二: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方案临床观察研究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mCRC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杨宇飞教授门诊的接受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这些患者经济条件较好、KPS评分较低。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为Ⅳ期时间、进展时间或死亡时间等信息,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3月1日,主要观察指标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共10例,年龄中位数为64.5岁。(2)疗效结果:入组时处于一线治疗患者PFS为4.70月,处于三线及以上患者PFS为5.61月。该方案的PFS较FRESCO研究中3.71个月的PFS更长。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疗效并不理想。(3)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FRESCO研究相比更低,未出现用药相关死亡。研究结论:(1)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用于mCRC的三线及以后治疗,与FRESCO研究相比,具有出更长的PFS和更好的安全性。(2)对于经济条件较好、KPS评分较低的mCRC患者,该治疗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3)但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可能无法从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方案中获益。研究三: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方案临床观察研究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mCRC的疗效。研究方法:采用前瞻与回顾相结合的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杨宇飞教授门诊的接受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的mCRC患者,这些患者高龄、或只愿接受中医治疗。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3月1日,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为Ⅳ期时间、死亡时间等信息,主要观察指标为Ⅳ期生存期。研究结果:(1)一般特征: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1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81岁;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2)生存期结果:截止到末次随访,该群患者中位Ⅳ期生存期15月,有8例患者(53.3%)存活。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疗效并不理想。研究结论:(1)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一定疗效。(2)对于高龄、或只愿接受中医治疗mCRC患者,该治疗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3)但对于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可能无法从健脾补肾解毒纯中医治疗中获益。对于KPS评分较高、经济条件较差的mCRC患者,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此时健脾补肾以四君子汤加生黄芪合二至丸,加天麻、钩藤、补骨脂、菟丝子;必要时加蛇六谷、蛇莓、白花蛇舌草等。既往接受卡培他滨或替吉奥胶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失败患者可能不能从该方案中获益。对于KPS评分较低、经济条件较好的mCRC患者,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此时健脾补肾以四君子汤加生黄芪合二至丸,加天麻、钩藤、鸡内金、炒谷芽、炒三仙等,必要时加石见穿、鬼箭羽等。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可能无法从该方案中获益。对于高龄、只愿接受中医治疗的mCRC患者,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临床方案或许为理想选择,此时健脾补肾以四君子汤加生黄芪合二至丸,加石见穿、半枝莲、鬼箭羽等,必要时加安替可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平消胶囊等。肿瘤快速进展的患者或许无法从该方案中获益。
孙栋[6](2020)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化疗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探究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FOLFOX化疗方案对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评价分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免疫球蛋白变化、生活质量及加味葛根芩连汤对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莱州市中医院肿瘤内科病房收治的结肠癌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补液、护胃、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m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连续观察4个治疗周期,每周期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NK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血清免疫球蛋白IgM、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中医症候积分、KPS评分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细胞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分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gA、IgG、IgM无明显差异(P>0.05),分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均无显着变化(P>0.05),而IgG均显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IgM显着升高,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9.74%VS 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KPS评分改善者9例,稳定者27例,恶化者3例,对照组KPS评分改善者6例,稳定者20例,恶化者12例,观察组KPS评分整体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无明显差异(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EA、CA19-9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CEA、CA19-9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7.两组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对比显示,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泻发生率为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ALT/AST升高、肌酐升高、周围神经损伤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加味葛根芩连汤可以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2.加味葛根芩连汤能提高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毒副作用。3.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mFOLFOX6方案化疗可以提高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的化疗疗效。
田康俊[7](2020)在《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胃癌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胃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也是目前唯一有望治愈胃癌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早期胃癌患者而言。然而,不少胃癌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此时病变已达浆膜下层或是超出浆膜向外浸润至邻近脏器或有远处转移,单纯的手术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因此综合性的辅助化疗是胃癌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化疗药物相关的药物抵抗、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开发多样的药物治疗策略对于胃癌治疗十分必要。目的:综合分析评价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查找雷替曲塞对比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利用RevMan 5.3和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同时收集2013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接受应用含雷替曲塞化疗方案二/三线治疗的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最终共纳入13篇临床对照研究,共8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含雷替曲塞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其他化疗药物组(RR=1.43,95%CI:1.22-1.68,P<0.001)。关于不良反应,雷替曲塞组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肝功能受损、腹泻、恶心、呕吐、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除神经毒性(RR=0.71,95%CI:0.53-0.95,P=0.02)与恶心呕吐(RR=0.66,95%CI:0.49-0.90,P=0.01)外,与其他化疗药物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我院收集45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4.4%,其中食管癌33.3%,胃癌33.3%,十二指肠癌66.7%,结直肠癌62.5%,肝癌0%,胆管癌0%,胰腺癌5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31.1%,消化道症状24.4%,肝功能异常22.2%,心脏毒性8.8%,乏力13.3%等。结论:根据系统评价及临床病例分析的结果显示,雷替曲塞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临床疗效确切,与其他化疗方案相比具有相似或更好的疗效,且产生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病人可以耐受,因此可以作为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种新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项艳,刘央央,王慧玉[8](2019)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采取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采取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与观察组(n=34,采取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两组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及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0.59%(24/34),对照组为52.94%(18/34),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22±0.52)个月,对照组为(8.11±0.43)个月(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呕心呕吐、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相比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更为显着,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叶斯斯[9](2019)在《结直肠癌和胃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以医院为基础的注册登记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依托专业数据库,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结直肠癌和胃癌的注册登记研究,全面收集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连续性资料,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分析获得结直肠癌和胃癌诊治与防控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建立符合我国临床实际的结直肠癌和胃癌规范化诊疗方案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的文献数据库、指南数据库及权威学术组织的网站,了解目前国内外结直肠癌和胃癌的治疗争议及各指南之间的差异,结合肿瘤内科学科特色及专家意见,确定注册登记研究目的。基于研究目的,建成一套用于存储和分析结直肠癌和胃癌患者数据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全部数据录入完成后,根据各研究目的不同,在数据库内进行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每个研究目的形成一个独立的统计模块。数据整理完成后应用SPSS 23.0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分别建立了结直肠癌和胃癌的专业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包含一般资料、发病与确诊、手术资料、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姑息治疗、随访记录7个表单。截止至2018年7月,结直肠癌和胃癌数据库分别登记了 1341例和967例患者的连续性资料;②结直肠癌家族史与<5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密切相关;③在无高危因素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与单纯手术的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29.8个月和27.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④在有高危因素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未见在辅助治疗中应用联合方案或单药方案的预后差异(P>0.05);⑤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应用XELOX或FOLFOX足量化疗至少4个月后序贯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对DFS无影响(P=0.65);⑥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中,先手术或先化疗对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无影响(P>0.05);⑦接受了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结束后,行维持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6.8个月,较无维持治疗组的11个月明显延长(HR(95%Cl):0.5(0.3-0.9),P=0.04);⑧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中,联合局部治疗的患者的中位PFS为9.5个月,远长于无局部治疗组的5.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95%Cl):0.4(0.3-0.7),P<0.001);⑨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中,于一线治疗前或在一线化疗2个月后、4个月后及6个月后行局部治疗,一线PFS无差异(P=0.29);⑩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一线治疗稳定后,行局部治疗后未继续治疗组的中位PFS为7.9个月,继续治疗组的中位PFS为11.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95%Cl):3.5(2.1-5.9),P<0.001);11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治疗稳定时行局部治疗后未继续全身治疗,PFS为1.9个月,而一线治疗进展时行局部治疗后未行全身治疗,PFS为1.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12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中,氟尿嘧啶类单药、贝伐珠单抗单药、西妥昔单抗单药、贝伐珠单抗+氟尿嘧啶类及西妥昔单抗+氟尿嘧啶类单药5种一线维持治疗方案对一线PFS的影响无差异(P=0.86);13页线治疗最佳疗效(P=0.035)及是否联合局部治疗(P=0.046)是影响晚期结直肠癌一线维持治疗疗效的因素;14与一线化疗开始距维持治疗时间<4个月及在4-6个月之间的两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相比,一线化疗开始距维持治疗的时间≥6个月的患者一线PFS显着延长(P<0.001);15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维持治疗进展后,继续沿用一线方案或更换为二线方案,再次进展时间未见差异(P>0.05);16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既往含奥沙利铂方案及含伊立替康方案治疗失败后在三线化疗中再引入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中位PFS分别为3.5个月和3.1个月,缓解率和控制率均不理想。17在晚期结直肠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中,以雷替曲塞为基础的方案中位PFS为3.1个月,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4%为51.3%,联合不同的化疗或靶向药物对中位PFS无改善,且联合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18在晚期结直肠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中,以阿帕替尼为基础的方案中位PFS为3.5个月,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为69.4%。阿帕替尼与氟尿嘧啶类单药的联合方案的中位PFS较阿帕替尼单药延长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个月vs.2.3个月,P=0.012);19与第7版相比,第8版AJCC/UICC胃癌TNM分期系统明显拉大了ⅢA期、ⅢB期及ⅢC期之间的生存差距(P<0.001)。以第8版分期为基础的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和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06和0.646,优于以第7版分期为基础的预测模型;20在Ⅱ期及Ⅲ期胃癌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6个的患者与淋巴结清扫数目<16个的患者相比,生存无明显差异(P>0.05)。当淋巴结清扫数目≥25个,Ⅱ期及Ⅲ期胃癌患者的DFS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可淋巴结切除数目扩大到至少30个以上时,未能增加Ⅱ期胃癌患者DFS的获益(P=0.414),但可进一步改善Ⅲ期胃癌患者的DFS(P=0.003);21在淋巴结清扫数目<16个的胃癌患者中,不同的淋巴结转移率与DFS无明显相关性(P=0.13)。但在淋巴结清扫数目≥16个的患者中,随着淋巴结转移率的升高,中位DFS显着缩短(P<0.001),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率是淋巴结清扫数目≥16个的胃癌患者根治术的独立预后因素;22在胃癌的辅助治疗中,XELOX方案组的中位DFS为15.8个月,较SOX方案组的8.7个月明显延长(P=0.002),在多因素分析中,XELOX方案组仍显示出明显的生存优势;23一线应用阿帕替尼为基础的治疗晚期胃癌,中位PFS为4.5个月。在联合治疗方面,阿帕替尼联合紫杉类可获得较高的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方案耐受性稍差,但仍可控。结论:①对于有肿瘤家族史,尤其是结直肠癌家族史的青中年人,应提高警惕,更早地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②无高危因素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不能从术后辅助治疗中获益;③对于有高危因素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推荐行辅助化疗,但加用奥沙利铂可能并不能增加生存获益;④Ⅲ期结直肠癌行至少4个月XELOX或FOLFOX辅助化疗后,可序贯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在无生存损失的同时可减少毒副作用的累积;⑤先手术或先化疗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都是可选择的治疗策略;⑥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结束后,行维持治疗可延长PFS;⑦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单纯局部治疗的疗效有限,治疗应以全身治疗为主,局部治疗后应继续全身治疗或进行维持治疗,尽可能最大化患者的生存;⑧一线治疗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并在肿瘤稳定后行局部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更适合进行维持治疗;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维持治疗不宜过早进行,至少应在标准治疗6个月后再开始;⑩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维持治疗进展后,没有必要立刻应用二线治疗药物,沿用一线联合方案和靶向药物也是可取的治疗策略;11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含奥沙利铂方案及含伊立替康方案治疗失败后在三线化疗中再引入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的疗效不佳;12在三线或三线以上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以雷替曲塞为基础的方案可使超过50%的患者获益,但雷替曲塞联合化疗不能增加患者的生存获益,反而会带来额外的副作用;13阿帕替尼联合低毒的化疗药物治疗三线或三线以上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理想,可在进一步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14第8版分期系统在评估我国胃癌患者的预后能力上明显优于第7版分期系统,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性;15对于Ⅱ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在25个左右较为合适,不强求过度清扫,而对于Ⅲ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应在30个以上;16淋巴结转移率可有助于更好地指导胃癌的治疗和判断预后;17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应用XELOX方案可明显延长患者的DFS,应作首选推荐;18一线应用阿帕替尼为基础的治疗展示了一定的疗效,对于无法耐受双药或三药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可考虑阿帕替尼+紫杉类的方案。
乔迁[10](2019)在《结直肠癌一线化疗药物选择的观察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对真实世界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1、以奥沙利铂为主的辅助化疗后发生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再应用以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能否获益;2、比较以奥沙利铂为主的辅助化疗后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再应用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与以伊立替康为主化疗的优劣。研究方法1、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以奥沙利铂为基础辅助化疗后复发转移一线应用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1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观察其一线再用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时间。2、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以奥沙利铂为基础辅助化疗后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根据一线应用化疗药物分为奥沙利铂组和伊立替康组,其中奥沙利铂组47例,伊立替康组10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一线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研究结果1、18例患者中17例患者参与疗效评价,其中PR 3例,SD 12例,PD 2例,总有效率17.7%,疾病控制率88.2%,中位PFS 5.5个月(1.67个月-18.43个月)。1例因过敏停药,1例因肠梗阻停药,Ⅰ-Ⅱ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5.6%,Ⅲ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6%,Ⅰ-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50%,I度神经毒性发生率为5.6%,Ⅰ度肝损伤发生率为5.6%。2、在一线综合治疗中,奥沙利铂组有效率为32.6%,疾病控制率为89.1%,中件PFS 8.3个月(1.2个月-59.57个月);伊立替康组有效率为35.6%,疾病控制率为92%,中位PFS 8.53个月(1.67个月-52.77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组在脱发发生率明显高于奥沙利铂组(11.8%VS 0%,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分化程度和是否行二次手术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亚组分析中,奥沙利铂组中单纯化疗组与联合靶向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6.7%和50%,伊立替康组中单纯化疗组与联合靶向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9.5%和46.7%(P<0.05)。奥沙利铂亚组中单纯化疗组与联合靶向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73个月和8.6个月,伊立替康亚组中单纯化疗组与联合靶向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7.73个月和8.6个月(P>0.05)。结 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在以奥沙利铂为主的辅助化疗后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再单独应用奥沙利铂仍然有效,但单用化疗有效率很低,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在一线综合治疗中,奥沙利铂组相比于伊立替康组在有效率和PFS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而在不良反应方面相对较轻。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分化程度和是否行二次手术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在亚组分析中,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在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化疗,而在PFS方面化疗联合靶向组虽较单纯化疗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或TOMOX方案治疗初始不可切除同时性单纯肝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案 |
1.3 观察指标 |
1.3.1 疗效评价 |
1.3.2 毒副反应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疗效 |
2.2 毒副反应 |
3 讨 论 |
(2)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和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 |
2.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对比 |
2.3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
3 讨论 |
(3)含雷替曲塞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5 疗效评价 |
2.6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总体资料分析 |
3.1.1 远期疗效分析 |
3.1.2 近期疗效分析 |
3.1.3 单因素生存分析 |
3.1.4 多因素生存分析 |
3.2 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人群生存分析 |
3.2.1 76例使用贝伐珠单抗组人群PFS临床资料及单因素分析 |
3.2.2 使用贝伐珠单抗组人群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 |
3.3 雷替曲塞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4)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
1. 前言 |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杨宇飞教授健脾补肾解毒法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晚期结直肠癌内科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背景 |
参考文献 |
研究一: 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胶囊治疗方案临床观察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健脾补肾解毒法联合呋喹替尼治疗方案临床观察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健脾补肾解毒法纯中医治疗方案临床观察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总结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化疗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对比 |
2.2 治疗前后免疫细胞功能对比 |
2.3 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对比 |
2.4 中医症候对比 |
2.5 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 |
2.6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对比 |
2.7 治疗安全性对比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结肠癌治疗的研究 |
1.1 手术治疗 |
1.2 化学药物治疗 |
2 中医对老年中晚期结肠癌的认识 |
3 加味葛根芩连汤的组方分析及相关研究 |
3.1 方药组成 |
3.2 方药配伍意义 |
4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提高结肠癌术后患者化疗疗效 |
5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改善结肠癌术后患者CD3+、CD4+、GD4+/CD8+、NK细胞水平 |
6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改善结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7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资料与方法 |
1 系统评价文献资料的筛选标准 |
1.1 研究类型 |
1.2 入组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检索策略 |
3 文献的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 |
4 临床资料收集与治疗方法 |
4.1 临床资料 |
4.2 纳入标准 |
4.3 排除标准 |
4.4 治疗方法 |
4.5 观察指标 |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 发表偏倚 |
7 统计分析 |
二 Meta分析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研究的临床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
3 Meta分析结果 |
3.1 客观有效率 |
3.2 远期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评价 |
4 发表偏倚 |
5 敏感性分析 |
三 临床病例分析结果 |
1 临床病例一般资料 |
2 临床疗效评估 |
3 不良反应评估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雷替曲塞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评价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率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9)结直肠癌和胃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以医院为基础的注册登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真实世界研究概况 |
2 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治现状 |
第一部分 胃癌和结直肠癌专业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
1 确定注册研究目的及制定研究入组标准 |
2 患者信息采集模块 |
2.1 建立表单及表单内字段 |
2.2 各表单间的关联 |
2.3 各表单的结构与组成 |
2.3.1 一般资料表单内容 |
2.3.2 发病与确诊表单内容 |
2.3.3 手术资料表单内容 |
2.3.4 新辅助治疗表单内容 |
2.3.5 术后辅助治疗表单内容 |
2.3.6 姑息化疗表单内容 |
2.3.7 随访记录表单内容 |
3 数据库的功能介绍 |
3.1 创建、修改和删除字段及表单功能 |
3.2 数据录入、删除及修改功能 |
3.3 数据查询功能 |
3.4 数据提取及导出功能 |
3.5 变量编码功能 |
3.6 数据备份功能 |
4 数据质量控制 |
4.1 录入数据前准备 |
4.2 数据收集 |
4.3 数据清理和整合 |
5 数据库操作展示 |
6 讨论 |
第二部分 结直肠癌的注册登记研究 |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5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筛选标准 |
1.1.2 结直肠术后辅助治疗规范化研究筛选标准 |
1.1.2.1 “无高危因素的Ⅱ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与预后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标准 |
1.1.2.2 “有高危因素的Ⅱ期结直肠癌术后联合或单药辅助化疗与预后的关系”筛选标准 |
1.1.2.3 “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应用XELOX或FOLFOX序贯卡培他滨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筛选标准 |
1.1.3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规范化研究筛选标准 |
1.1.3.1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不同治疗模式疗效的探讨”筛选标准 |
1.1.3.2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围手术期结束后的维持治疗探索”筛选标准 |
1.1.4 结直肠癌一线及二线治疗规范 |
1.1.4.1 “探讨化疗与局部治疗的联合最佳模式”筛选标准 |
1.1.4.2 “维持治疗适合人群及最佳时机的探讨”筛选标准 |
1.1.5 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的探索性研究 |
1.1.5.1 “既往含奥沙利铂方案及含伊立替康方案治疗失败后在三线化疗中再引入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的疗效观察”筛选标准 |
1.1.5.2 “雷替曲塞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的疗效评价”筛选标准 |
1.1.5.3 “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的疗效评价”筛选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3 结果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2.1 全部患者临床资料概况 |
2.1.1 患者表单完成概况 |
2.1.2 基线资料描述 |
2.1.3 治疗信息概况 |
2.2 5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
2.2.2 5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
2.3 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规范 |
2.3.1 无高危因素的Ⅱ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与预后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
2.3.2 有高危因素的Ⅱ期结直肠癌术后联合或单药化疗与预后的关系 |
2.3.3 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应用XELOX或FOLFOX序贯卡培他滨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
2.4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规范 |
2.4.1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不同治疗模式疗效的探讨 |
2.4.2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围手术期结束后的维持治疗探索 |
2.5 结直肠癌一线及二线治疗规范 |
2.5.1 一线及二线治疗概况 |
2.5.2 探讨化疗与局部治疗联合的最佳模式 |
2.5.2.1 一线治疗中局部治疗的最佳时机 |
2.5.2.2 结直肠癌病情稳定时,行局部治疗后是否需要继续全身治疗的探讨 |
2.5.2.3 探讨局部治疗的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 |
2.5.3 维持治疗适合人群的筛选及最佳时机的探讨 |
2.5.3.1 影响一线维持治疗疗效因素的探讨 |
2.5.3.2 一线维持治疗最佳时机的探讨 |
2.5.3.3 维持治疗进展后治疗策略的探讨 |
2.6 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的探索性研究 |
2.6.1 三线及四线治疗概况 |
2.6.2 既往含奥沙利铂方案及含伊立替康方案治疗失败后在三线化疗中再引入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的疗效观察 |
2.6.3 雷替曲塞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的疗效评价 |
2.6.4 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的疗效评价 |
讨论 |
第三部分 胃癌的注册登记研究 |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分析”筛选标准 |
1.1.2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筛选标准 |
1.1.3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应用于胃癌辅助化疗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标准 |
1.1.4 “阿帕替尼联合或不联合化疗治疗一线及一线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筛选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3 结果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2.1 全部患者临床资料概况 |
2.1.1 患者表单完成概况 |
2.1.2 基线资料描述 |
2.1.3 治疗信息概况 |
2.2 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分析 |
2.3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的规范化 |
2.3.1 比较第7版与第8版AJCC/UICC胃癌TNM分期系统对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
2.3.2 淋巴结清扫数目与胃癌DFS的关系 |
2.3.3 淋巴结转移率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
2.4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应用于胃癌辅助化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
2.5 阿帕替尼联合或不联合化疗治疗一线及一线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10)结直肠癌一线化疗药物选择的观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结直肠癌患者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后一线再应用以奥沙利铂的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结直肠癌患者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后复发转移一线应用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的比较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本研究创新点 |
本研究局限性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四、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或TOMOX方案治疗初始不可切除同时性单纯肝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J]. 李剑萍,黄志军,许永华,徐高峰,卞伟钢,张晓艳,陈平. 中国临床研究, 2021(12)
- [2]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和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J]. 单桂芹. 系统医学, 2021(23)
- [3]含雷替曲塞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D]. 刘小华. 南昌大学, 2021(09)
- [4]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杨宇飞教授健脾补肾解毒法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江海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化疗改善湿热蕴结型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D]. 孙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雷替曲塞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D]. 田康俊. 苏州大学, 2020(02)
- [8]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J]. 项艳,刘央央,王慧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9(17)
- [9]结直肠癌和胃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以医院为基础的注册登记研究[D]. 叶斯斯.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10]结直肠癌一线化疗药物选择的观察性研究[D]. 乔迁.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