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崔畅[1](2021)在《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离职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经济形势新常态下,金融业同业竞争逐步升级,企业竞争的核心就是对人力资源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了争夺优秀人员的主战场,其占有市场份额被逐步瓜分,而以微信和支付宝为首的的诸多新网贷渠道的出现,更导致了近五年来人员的流失率节节攀升,金融行业正在进行着一次大规模的洗牌。青年员工思维活跃、个性独立、诉求多样,已经逐渐成为国有银行发展的主力军,离职率年轻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邮储银行作为新晋的六大国有银行之一,成立至今只有10余年的历史,而随着招聘制度的完善,通过校园招聘进入邮储银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青年员工队伍规模日渐庞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青年员工流失情况愈演愈烈,如何有效防止青年员工离职,建立一支稳定、科学、高效的队伍将决定着邮储银行未来的发展走向。本文将以邮储银行H分行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青年员工流失现状,分析青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进而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助于邮储银行H分行减少青年员工流失,稳定员工队伍,进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也为其他银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重点对离职青年员工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离职率与其学历高低、工作内容、工作年限、收入情况、婚姻状况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青年员工过高的离职率,一方面增加了银行各项成本支出,另一方面,青年员工已经成为承担银行发展的主要中坚力量,青年员工流失将直接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其次通过对邮储银行H分行人力资源系统离职员工各项信息分析和已离职青年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进而找出症结,发现招聘工作方式单一、职级晋升制度不健全、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福利待遇微薄且宣贯执行不到、员工培训滞后、职业生涯设计不完善、企业文化没有起到正向引导作用、高强度工作导致青年员工幸福指数下降是造成青年员工离职的主要内部原因,加上外部竞争愈加激烈,在内部和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近年来青年员工流失率较高。通过对流失原因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通过改进招聘方式、完善晋升制度、健全激励制度、提升福利待遇做好宣贯执行工作、改进培训方式、完善职业生涯设计、塑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减轻青年员工工作压力等对策来减少青年员工流失。
苏晓嫚[2](2020)在《工商银行YZ分行基层网点转型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伴随着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中小型银行遍地开花,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在新形势下的国内外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取得优势,就必须加速转型的步伐。营业网点作为银行对外的窗口,立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是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阵地,是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资源,也是贯彻普惠金融、服务人民的重要载体。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提升竞争优势,就需紧紧把握其“网点优势”,顺应时代做好网点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的经营活力、发展动力、综合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工商银行连续几年都作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让世界为之瞩目,2015年,工行正式发布e-ICBC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经过两年的发展,在2017年,工行再次宣布e-ICBC 3.0智慧银行战略正式出台,这说明在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和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工行始终坚持推进传统金融服务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而工行YZ分行作为一家二级分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个性化的问题,在内外部多重因素交织下,工行YZ分行省内考核排名都在后列徘徊,市场份额始终无法突破同业(国有银行)第三的排名,竞争发展能力提升缓慢,这就需要从银行最接触客户最贴近市场的源头——基层网点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本文以工行YZ分行为例,利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挖该行基层网点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网点布局滞后、市场份额下降、经营管理低效、人员结构不合理等,并围绕上述问题从渠道建设、营销工作、内部机制、选人用人四个方面行了原因剖析,在进一步总结内外部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得出该行网点转型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当前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的分析与判断,从网点运营、经营、管理、人员等几个方面对该行如何进行网点转型提出对策,其中,网点运营转型对策包括调整优化转型基层网点布局、优化网点岗位劳动组合、畅通行内协作通道;网点经营转型对策包括强化全员产品营销职能、实现网点智慧转型、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网点管理转型对策包括突出网点营销服务职能、完善网点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网点内部管理工作;网点人员转型对策包括加强网点队伍能力建设、完善员工考核管理办法、营造健康企业文化氛围。本文正是从工行YZ分行实际状况出发,通过研究探索其基层网点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该行实践操作的方案。
王琨[3](2020)在《C银行山东省分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银行山东省分行伴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铿锵步伐,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已经成为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加快了我国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进程和金融企业改革的步伐。当前,在新旧经济交叉互动、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金融科技不断创新应用、金融业改革开放深化、客户需求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大环境下,金融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要求日益迫切。C银行山东省分行如何在当前复杂、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有效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独特的市场价值,适应革命性的环境变化,已经成为全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也对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由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本文的分析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C银行山东省分行为目标展开研究,通过就其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就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了调查研究,并结合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就怎样完善优化银行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建设性方案。首先,本文就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理论研究,以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竞争力现状、竞争优势、竞争力特征、竞争力构成要素等相关概念的比较和识别,探索性界定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和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C银行山东省分行的经营特点和发展现状实施了调查研究,采用重要的财务、信贷、风险、人力、企业文化和创新指标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银行目前在发展上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劣势,从中发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以及目前在经营管理上显露出的行政体系、同业竞争、金融科技、人力资源、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再次,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遴选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指标构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山东省内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以及齐鲁银行等多家当地银行进行实证对比的定量分析,较为全面、深刻地揭示了C银行山东省分行在各个指标上与山东省内5家同业比较的竞争力现状和市场地位,提出需要持续强化C银行山东省分行的市场竞争实力,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发展选择。最后,本文在指标评价分析的基础上,针对C银行山东省分行的竞争力现状,提出C银行山东省分行应着重从公司治理、金融服务、金融科技、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整合能力等六个方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商业银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都必须坚持公司治理、轻型发展、风险控制、金融创新和特色化品牌五个基本点的战略观点。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更好地提升C银行山东省分行的核心竞争力而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也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而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李鉩玥[4](2020)在《F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粤姣[5](2020)在《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商业银行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竞争对手来自国内外,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均面临着剧烈的竞争压力,特别是中国进入世贸之后,此种压力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在国内广阔的市场中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于竞争压力。如果商业银行想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获胜,那么需要依赖的关键要素就是“企业文化”。现代商业银行在技术、系统、人才、营销等方面展开竞争角逐,但归根结底,它们实质上是在文化和思想等方面展开的竞争。具有成功企业文化的商业银行总是成功的。无数成功的商业银行一直证明他们的成功与企业文化紧密相连,可以说优秀的商业银行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是,世界着名的商业银行几乎都是在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商业银行只有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构建完善的文化体系,才能增强商业银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及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出发,首先对当前企业文化内涵的研究现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研究现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以及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从现有的研究发现,学者对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多从主观角度下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因此本文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及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构成分析,引用洋葱模型寻找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关系,得到企业文化既是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又对核心竞争力各个要素有重要影响,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是必然选择。然后本文以ABC银行为例,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上、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视角设计符合ABC银行文化特点的调查问卷,运用信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对ABC银行目前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各个维度得分情况,发现ABC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在4个维度、8个方面的水平情况,发现其目前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最后本文通过对ABC银行个例的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文献资料,深入的分析了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提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发展提供参考。
章紫微[6](2020)在《杠杆率监管与商业银行稳定性 ——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银行业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银行业的不稳定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来帮助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借鉴《巴塞尔协议Ⅲ》的杠杆率监管标准,我国监管当局于2011年推出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将杠杆率监管工具纳入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这对于之后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实现金融创新、约束资本监管套利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杠杆率监管背景下,研究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杠杆率监管与商业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杠杆率监管的概念及作用,重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进行了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影响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因素,并结合引入杠杆率监管的理论依据,深入分析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传导路径。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使用我国3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随着杠杆率监管的引入,商业银行增大了其自有资本的持有比例,降低了银行面临的风险程度,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第二,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银行资产质量越差时,引入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增强效果越明显。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分别从监管当局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层面提出建议。监管当局层面:第一,完善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监管有效性;第二,对商业银行杠杆率实行分类监管;第三,加强监管协作,建立穿透式监管标准。商业银行层面:第一,加快金融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二,建立健全自身资本约束和资本补充机制。
刘晓夏[7](2020)在《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我国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且企业经营风险性较大等独有特点,使得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传统商业银行进行融资比较困难。为此,政府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建立科技银行,在此背景下江苏银行(简称JSB)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应运而生。JSB徐州科技支行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徐州当地科创行业发展作出了相应贡献。然而,在经营过程中其短板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制约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以JSB徐州科技支行为代表,希望能在解决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探讨JSB徐州科技支行实现“专业化经营、特色化发展、体系化运作、品牌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国内同类科技支行发展提供相应借鉴与参考。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研究前提下,首先,从微观视角系统分析JSB徐州科技支行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短板;其次,从宏观视角分析JSB徐州科技支行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与技术环境等;再次,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JSB徐州科技支行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通过策略组合选择SO策略和WO策略作为其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科技银行的先进发展经验,研究提出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目标,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JSB徐州科技支行如何利用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技术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口碑、客户定位、产品定位等优势,克服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系列短板,不断拓展市场业务空间。在策略提出过程中,以“有效控制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市场原则”“创新原则”“风控原则”,研究提出JSB徐州科技支行“专业化经营”“特色化发展”“体系化运作”“品牌化管理”的“四化”可持续发展策略。同时,为推动“四化”策略的顺利实施,研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一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设立专职岗位,打造专业化服务;二是依托科技,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有效降低“逆向选择”风险;三是多方平台合作,扩大客户基数,实现风险分摊,提升品牌影响力。以期通过JSB徐州科技支行“四化”发展策略的提出与实施,推动其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佳祺[8](2020)在《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从我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城商行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家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其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都正在发生改变,城商行原有的发展模式、风险特点、业务结构、资源禀赋结构都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快推进城商行转型发展的进程,城商行急需找到有效应对措施。A城商行是一家省级法人银行,有着较强的区域性特点,公司业务发展规模较大、占比重,适宜作为本研究的样本,A城商行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也具有普遍性特点,本研究通过理论与案例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得出的A城商行战略客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对其他城商行发展战略客户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首先,本研究对“全国客户”“大客户”“关键客户”“重点客户”“战略客户”相关概念进行了回顾,结合现实工作中的经验总结,运用政治学当中的“战略伙伴关系”相关研究,我们界定了城市商业银行“战略客户”概念,由于城商行的特殊性,我们所得出的概念也仅仅适用于城市商业银行,具体概念为“在城商行在与客户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双方产生战略协同,达成长期的、互利的、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合作的边际已经超过了业务层面的战略型伙伴关系客户”,这也是本研究的一大理论价值。其次,通过运用SWOT分析框架对A城商行内外部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A城商行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本研究认为虽然存在一定的外部威胁及内部劣势,但是只要充分利用外部机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发展中努力补足短板,未来城商行仍然大有可为,城商行还是应该坚持“增长型战略”,大力发展战略客户。最后,通过前期的基础理论研究及A城商行的案例研究,对A城商行战略客户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问题导向的对策研究,结合本研究的框架理论-4R营销理论,本研究得出了一套完整的案例对策,分为案例对策及保障措施两方面。其中,案例对策具体分为制定战略客户营销发展规划、完善战略客户业务发展模式、战略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措施以及风险防范四个方面,分别对应4R营销理论的关联、反应、关系、回报;保障措施从营销文化建设、管理理念建设及组织机构建设三方面为营销策略提供支撑。
刘爽超[9](2020)在《GD银行绩效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重要构成,其目的在于将部门及员工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实现联系在一起,促进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伴随商业银行竞争的日渐加剧,银行的绩效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以银行发展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好的绩效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从GD银行的内部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分析归纳法,以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作为研究目的,通过分析GD银行的绩效管理,探讨了银行应如何对目前的绩效管理进行进一步地优化,从而建立合理性和可行性的绩效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本文首先整体梳理了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背景和绩效管理的常用方法。接着通过分析GD银行绩效管理的现状,发现该银行绩效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绩效管理目标不明晰;绩效管理执行力较弱;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效果不明显。在GD银行绩效管理方案中,以银行绩效管理的目标体系为指导,运用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重新选取银行的绩效评价指标,并根据银行的现实情况,优化了绩效考核流程、周期及权重,构建了新的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的绩效管理。最后,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GD银行在新的绩效管理下所适用的配套措施。本文通过对GD银行绩效管理的研究,将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银行绩效管理的建设相结合,在展现一般企业绩效管理共性的同时,又反映银行绩效管理的个性。在积极参考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经验的基础下,注重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银行绩效管理的现实状况,充分考虑银行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充实并发展了银行绩效管理的历史经验。论文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了丰富的数据,结合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特点,对GD银行的绩效管理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对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乃至外资银行的绩效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陆蔚莉[10](2020)在《GS银行南昌分行竞争力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竞争是市场经济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银行业间的竞争促使银行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银行业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类新兴银行的崛起,以及银行业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银行业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了解银行同业竞争的市场背景,把握当前银行业的竞争态势,对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描述性分析法、访谈分析法,分析了当前在市场竞争力上,GS银行南昌分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通过在同业规模、同业盈利、渠道品牌、创新能力、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分析,充分解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此根据目前经营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竞争力提升思路和策略。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单概述了研究课题的意义和背景,整理了国内外商业银行竞争力有关理论,明确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框架,阐述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是概念和理论部分,介绍了竞争力的源起、内涵与特征,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涵义、表现和作用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的简要概述。第三部分为GS银行南昌分行的现状分析,通过引入GS银行南昌分行的发展历史,对GS银行南昌分行目前的竞争力要素进行简要分析。第四部分为GS银行南昌分行市场竞争优劣势分析,主要是对GS银行南昌分行从市场规模、盈利能力、渠道品牌、风险防控四个方面竞争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从利润增长后劲、经营管理方式、客户维护深度、创新步伐四方面进行了劣势分析;同时从经营转型、业务经营结构、业务拓展潜能、组织成本管理、人员素质五方面进行劣势成因分析。第五部分是对提升GS银行南昌分行竞争力的举措,结合GS银行南昌分行经营现状和问题,提出提升GS银行南昌分行竞争力的策略。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总括。研究表明,GS银行南昌分行在竞争力问题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利润增长后劲不足;二是经营管理相较粗放;三是客户维护缺乏深度;四是创新步伐略显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1)经营转型速度现瓶颈;(2)业务经营结构显单一;(3)业务拓展潜能欠挖掘;(4)组织成本管理缺活力;(5)人员综合素质待提升。基于上述原因,建议通过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最佳路径培育和演化来对竞争力的提升进行优化。总体上说,就是要基于该行当前面临的发展压力,面对新的环境形势,在完全发挥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多方面对竞争力进行优化。一是加快经营转型;二是深化经营发展;三是增加经营效益;四是提升经营效率;五是防控经营风险。随着“新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潜力释放,通过优化提升GS银行的竞争能力,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当前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更加圆满地实现全行未来的战略和经营目标。
二、国有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离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路线图 |
1.5 创新点 |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相关研究 |
2.1.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2.1.3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述 |
2.2 基本理论概述与概念界定 |
2.2.1 青年员工的概念 |
2.2.2 激励的概念 |
2.2.3 双因素激励理论 |
2.2.4 员工流失概念 |
2.2.5 普莱斯模型 |
2.2.6 目标一致理论 |
3 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流失现状及影响 |
3.1 邮储银行H分行人力资源结构 |
3.2 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流失现状分析 |
3.2.1 邮储银行H分行离职青年员工年龄结构 |
3.2.2 邮储银行H分行离职青年员工性别结构 |
3.2.3 邮储银行H分行离职青年员工婚姻状况 |
3.2.4 邮储银行H分行离职青年员工学历结构 |
3.2.5 邮储银行H分行离职青年员工月收入情况 |
3.2.6 邮储银行H分行离职青年员工作年限 |
3.2.7 邮储银行H分行离职青年员工岗位分布情况 |
3.2.8 邮储银行H分行离职青年员工所在机构分布情况 |
3.3 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流失情况的问卷调查 |
3.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3.4 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流失现状小结 |
3.5 青年员工流失产生的影响 |
3.5.1 增加成本 |
3.5.2 客户资源的流失 |
3.5.3 降低工作效率 |
3.5.4 降低员工凝聚力 |
3.5.5 对银行声誉造成影响 |
3.5.6 队伍建设断层 |
4 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
4.1 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流失的外部原因 |
4.1.1 新兴金融形态的冲击 |
4.1.2 地区金融同业的竞争 |
4.1.3 青年员工离职个人成本低 |
4.1.4 青年员工思维活跃、职业需求多样,忠诚度不高 |
4.2 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流失的内部原因 |
4.2.1 招聘工作不够完善 |
4.2.2 晋升方式单一、不通畅 |
4.2.3 薪酬制度不完善,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 |
4.2.4 福利待遇宣贯、执行不到位 |
4.2.5 员工培训工作滞后 |
4.2.6 职业生涯设计不完善 |
4.2.7 企业文化没有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
4.2.8 高强度工作导致青年员工幸福指数下降 |
5 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流失解决对策 |
5.1 完善招聘体系 |
5.1.1 丰富招聘形式 |
5.1.2 增强招聘岗位针对性 |
5.2 拓宽青年员工晋升渠道 |
5.2.1 开展职级晋升、薪档晋级工作 |
5.2.2 建立并明确基层管理人员选拔机制 |
5.2.3 建立基层单位与机关单位双向交流机制 |
5.2.4 建立邮储银行H分行后备干部储存机制 |
5.2.5 建立邮储银行H分行非管理岗位干部选拔机制 |
5.3 健全激励制度 |
5.3.1 提高网点基层青年员工各项待遇 |
5.3.2 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指标 |
5.3.3 落实绩效监管机制 |
5.3.4 加大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 |
5.4 提升保险福利,加强政策宣贯 |
5.5 改进培训方式,转变员工观念 |
5.6 完善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设计 |
5.7 塑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
5.7.1 增强企业文化认同感 |
5.7.2 丰富企业协会文化建设 |
5.7.3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
5.8 减轻青年员工工作压力 |
5.8.1 优化业务流程 |
5.8.2 充分保障青年职工休息时间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2)工商银行YZ分行基层网点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和思路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 |
1.6 主要创新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银行网点概念 |
2.1.2 银行网点转型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资源基础理论 |
2.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3 流程再造理论 |
第3章 工行YZ分行基层网点发展现状及转型必要性分析 |
3.1 基层网点发展现状 |
3.1.1 基层网点渠道分布 |
3.1.2 基层网点人员结构 |
3.1.3 基层网点经营概况 |
3.1.4 基层网点管理情况 |
3.2 工行YZ分行基层网点转型必要性分析 |
3.2.1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3.2.2 紧跟城市建设步伐的需要 |
3.2.3 积极应对同业竞争的需要 |
3.2.4 提升银行利润的需要 |
第4章 工行YZ分行基层网点转型SWOT分析 |
4.1 基层网点转型SWOT分析 |
4.1.1 优势分析 |
4.1.2 劣势分析 |
4.1.3 机会分析 |
4.1.4 威胁分析 |
4.2 基层网点转型的战略选择 |
4.3 基层网点转型目标 |
第5章 工行YZ分行基层网点转型对策 |
5.1 网点构建转型对策 |
5.1.1 调整优化基层网点布局 |
5.1.2 优化网点岗位劳动组合 |
5.1.3 畅通行内协作通道 |
5.2 网点经营转型对策 |
5.2.1 强化产品营销功能 |
5.2.2 实现网点智慧转型 |
5.2.3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
5.3 网点管理转型对策 |
5.3.1 突出员工营销服务职能 |
5.3.2 完善网点考核评价机制 |
5.3.3 加强网点内部管理工作 |
5.4 网点人员转型对策 |
5.4.1 加强网点队伍能力建设 |
5.4.2 完善员工考核管理办法 |
5.4.3 营造健康企业文化氛围 |
第6章 工行YZ分行基层网点转型实施保障 |
6.1 工行YZ分行网点转型的实施步骤 |
6.1.1 网点转型的准备阶段 |
6.1.2 网点转型的试点阶段 |
6.1.3 网点转型的推广阶段 |
6.1.4 网点转型的后评阶段 |
6.2 工行YZ分行网点转型的保障措施 |
6.2.1 资源综合支持 |
6.2.2 上级政策引导 |
6.2.3 先进科技支撑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C银行山东省分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现状 |
1.2.2 国外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5.1 本文的创新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
2.1.1 资源要素 |
2.1.2 能力要素 |
2.1.3 环境要素 |
2.2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2.3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2.3.1 层次分析法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三章 C银行山东省分行核心竞争力建设现状分析 |
3.1 简介 |
3.2 发展概况 |
3.3 金融服务现状 |
3.4 金融创新现状 |
3.5 信贷规模现状 |
3.6 核心竞争力优势分析 |
3.6.1 资本优势 |
3.6.2 人才优势 |
3.6.3 企业文化及群众基础优势 |
3.7 核心竞争力劣势分析 |
3.7.1 行政化体系过重 |
3.7.2 同业竞争冲击 |
3.7.3 银行安全状况存在风险隐患 |
3.7.4 人力资源建设不足及专业人才缺失 |
3.7.5 产品创新及竞争力不足 |
3.7.6 金融科技应用缺乏 |
第四章 核心竞争力评价分析 |
4.1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评价指标选择 |
4.1.2 评价指标介绍 |
4.1.3 评测指标分析 |
4.2 指标权重确定 |
4.2.1 指标权重的计算 |
4.2.2 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 |
4.3 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C银行山东省分行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 |
5.1 加强公司治理能力建设 |
5.1.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5.1.2 创新行政管理模式 |
5.1.3 加强内部控制 |
5.1.4 提高盈利能力 |
5.2 加快传统金融服务转型 |
5.2.1 由传统网点向零售网点转型 |
5.2.2 丰富金融服务内容 |
5.2.3 创新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
5.2.4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
5.2.5 加快智慧银行建设推进工作 |
5.3 深化金融科技应用 |
5.3.1 优化互联网渠道建设 |
5.3.2 推进移动金融、网络金融产品创新 |
5.3.3 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 |
5.4 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
5.4.1 建设人才培养体系 |
5.4.2 优化薪酬分配制度 |
5.4.3 提高人才利用率,组建专家队伍 |
5.5 风险控制管理 |
5.6 整合能力建设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文化的内涵研究现状 |
2.2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
2.3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
2.4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现状 |
第3章 企业文化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关系的理论分析 |
3.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构成 |
3.2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分析 |
3.3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分析 |
3.3.1 基于洋葱模型分析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 |
3.3.2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作用 |
第4章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实证分析 |
4.1 ABC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
4.2 ABC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调查问卷分析 |
4.3 ABC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因子分析 |
4.3.1 信度分析 |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3 因子模型设计 |
4.3.4 因子得分分析 |
第5章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
5.1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5.2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测度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杠杆率监管与商业银行稳定性 ——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资本充足率监管不足研究 |
1.2.2 杠杆率监管有效性研究 |
1.2.3 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1.4.2 本文存在的不足 |
2 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2.1 杠杆率监管的概念及作用 |
2.1.1 杠杆率监管的概念 |
2.1.2 杠杆率监管的作用 |
2.2 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发展历程 |
2.3 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现状分析 |
2.3.1 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发展现状 |
2.3.2 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存在的问题 |
3 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商业银行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
3.1.1 商业银行稳定性的概念 |
3.1.2 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3.2 引入杠杆率监管的理论依据 |
3.2.1 银行监管理论 |
3.2.2 银行杠杆率监管理论 |
3.3 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传导路径 |
3.3.1 抑制商业银行高杠杆经营的动力 |
3.3.2 补充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实力 |
3.3.3 调整表内外风险资产规模及结构 |
4 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4.1 提出假设 |
4.2 实证分析模型 |
4.2.1 变量选择 |
4.2.2 样本及数据选取 |
4.3 样本数据的检验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1 单位根检验 |
4.3.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 实证模型的构建与结果分析 |
4.4.1 模型选择 |
4.4.2 实证分析结果 |
4.4.3 稳健性检验 |
4.4.4 进一步讨论: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交互项 |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监管当局层面 |
5.2.2 商业银行层面 |
参考文献 |
(7)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2.1 科技银行 |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
2.3 科技金融 |
2.4 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5 战略管理理论 |
2.6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JSB徐州科技支行发展现状研究 |
3.1 基本情况 |
3.2 市场地位 |
3.3 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 |
3.4 产品创新 |
3.5 管理及考核模式 |
3.6 资产质量 |
4 JSB徐州科技支行宏观环境分析(PEST) |
4.1 政治环境 |
4.2 经济环境 |
4.3 社会环境 |
4.4 技术环境 |
4.5 小结 |
5 JSB徐州科技支行发展SWOT分析 |
5.1 优势 |
5.2 劣势 |
5.3 机遇 |
5.4 威胁 |
5.5 组合策略 |
5.6 JSB徐州科技支行发展策略选择 |
6 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提出 |
6.1 国内外科技银行发展经验分析 |
6.2 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提出 |
7 JSB徐州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保障 |
7.1 加强支行团队建设 |
7.2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7.3 强合作、扩基数、树品牌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3 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 |
1.3.1 “战略客户”概念的界定 |
1.3.2 “战略客户营销”的相关研究 |
1.3.3 “内部营销理论”在战略客户营销中的运用 |
1.3.4 “4R营销理论”在战略客户营销中的运用 |
1.4 论文的结构 |
1.5 论文的贡献 |
2 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现状 |
2.1 A城商行简介 |
2.1.1 A城商行概况 |
2.1.2 A城商行发展历程 |
2.2 A城商行“战略客户”概况 |
2.3 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的现状 |
2.3.1 战略客户发展稳定 |
2.3.2 大力发展创新业务 |
2.3.3 推行客户经理制度 |
3 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A城商行“战略客户”发展战略选择分析 |
3.1.1 A城商行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3.1.2 A城商行发展内部情况分析 |
3.1.3 A城商行SWOT分析矩阵 |
3.1.4 基于SWOT矩阵的战略选择分析 |
3.1.5 “增长型战略”的作用分析 |
3.2 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问题及原因 |
3.2.1 营销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2.2 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2.3 客户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2.4 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 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的改进策略 |
4.1 制定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发展规划 |
4.1.1 管好存量,做好增量 |
4.1.2 重视短期,兼顾长期 |
4.1.3 提质增效,品牌战略 |
4.1.4 加大投入,拥抱科技 |
4.2 转变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发展模式 |
4.2.1 从单一信贷关系到全方位战略合作 |
4.2.2 从传统的业务合作到创新业务的融合 |
4.2.3 从单一引资向“引资引智”协同发展 |
4.3 优化A城商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措施 |
4.3.1 专业能力,队伍建设 |
4.3.2 分类管理,分层对接 |
4.3.3 牵头营销,整合资源 |
4.3.4 专项政策,考核导向 |
4.3.5 团队管理,绩效考核 |
4.3.6 名单管理,优胜劣汰 |
4.4 完善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的风控措施 |
4.4.1 树立正确发展观 |
4.4.2 严防集中度风险 |
4.4.3 合规体系建设 |
5 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改进策略的保障措施 |
5.1 营销文化建设 |
5.2 管理理念建设 |
5.3 组织机构建设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GD银行绩效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绩效管理 |
2.1.1 绩效管理的含义 |
2.1.2 绩效管理的职能 |
2.2 绩效管理中常用的手段 |
2.2.1 360度绩效评估法 |
2.2.2 经济增加值评估法 |
2.2.3 平衡计分卡 |
2.2.4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 |
2.3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理论 |
2.3.1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定义 |
2.3.2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对象和范围 |
第3章 GD银行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3.1 GD银行简介 |
3.2 GD银行现有绩效管理概述 |
3.2.1 绩效管理的目的及对象 |
3.2.2 绩效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 |
3.2.3 绩效管理内容 |
第4章 GD银行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对GD银行绩效管理的问卷调查 |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4.2.1 绩效管理目标不明晰 |
4.2.2 绩效管理执行力较弱 |
4.2.3 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 |
4.2.4 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效果不明显 |
4.3 原因分析 |
4.3.1 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意识薄弱 |
4.3.2 短期经营目标制约长期发展 |
4.3.3 绩效管理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
第5章 GD银行绩效管理的优化对策 |
5.1 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5.1.1 绩效管理优化的基本原则 |
5.1.2 绩效管理优化的总体目标 |
5.2 绩效管理优化的设计方案 |
5.2.1 绩效考核参与主体的优化 |
5.2.2 绩效考核执行合力的优化 |
5.2.3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优化 |
5.2.4 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效果不明显的优化 |
第6章 GD银行绩效管理优化实施的配套措施 |
6.1 提高管理者重视程度 |
6.2 完善员工成长体系 |
6.3 完善薪酬体系设计 |
6.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GS银行南昌分行竞争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竞争力的源起、内涵与特征 |
2.1.1 竞争力的源起与内涵 |
2.1.2 竞争力的发展 |
2.1.3 竞争力的特征 |
2.2 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 |
2.2.1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涵义 |
2.2.2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表现 |
2.2.3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作用 |
2.2.4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要素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资源基础论 |
2.3.2 “树型”理论 |
2.3.3 核心能力理论 |
第3章 GS银行南昌分行的现状分析 |
3.1 GS银行南昌分行概况 |
3.1.1 GS银行南昌分行简介 |
3.1.2 GS银行南昌分行现状 |
3.2 GS银行南昌分行竞争力要素分析 |
3.2.1 GS银行南昌分行市场占比分析 |
3.2.2 GS银行南昌分行盈利能力分析 |
3.2.3 GS银行南昌分行经营效率分析 |
3.2.4 GS银行南昌分行风险控制分析 |
3.2.5 GS银行南昌分行创新能力分析 |
3.3 行内访谈 |
3.3.1 访谈内容设计 |
3.3.2 访谈基本情况 |
3.3.3 访谈内容分析 |
第4章 GS银行南昌分行市场竞争优劣势分析 |
4.1 GS银行南昌分行市场竞争优势 |
4.1.1 市场规模总体趋强 |
4.1.2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
4.1.3 渠道品牌口碑优质 |
4.1.4 风险防控成效明显 |
4.2 GS银行南昌分行市场竞争劣势 |
4.2.1 利润增长后劲不足 |
4.2.2 经营管理相较粗放 |
4.2.3 客户维护缺乏深度 |
4.2.4 创新步伐略显滞后 |
4.3 GS银行南昌分行市场竞争处于劣势的原因分析 |
4.3.1 经营转型速度现瓶颈 |
4.3.2 业务经营结构显单一 |
4.3.3 业务拓展潜能欠挖掘 |
4.3.4 组织成本管理缺活力 |
4.3.5 人员综合素质待提升 |
第5章 GS银行南昌分行竞争力提升举措 |
5.1 加快经营转型 |
5.1.1 转变经营理念 |
5.1.2 优化经营模式 |
5.1.3 完善经营机制 |
5.2 深化经营发展 |
5.2.1 全面提升大零售业务发展速度和竞争能力,确保同业领先位置 |
5.2.2 积极拓展优质对公市场和重点客户,扞卫信贷大行地位 |
5.2.3 加快拓展普惠金融业务 |
5.3 增加经营效益 |
5.3.1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
5.3.2 加强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全面成本管理 |
5.3.3 控制好资产质量 |
5.4 提升经营效率 |
5.4.1 提高财务费用使用效率 |
5.4.2 提高负债成本管理效率 |
5.4.3 提高渠道资源营运效率 |
5.4.4 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
5.5 防控经营风险 |
5.5.1 加强风险和内控文化建设 |
5.5.2 全面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
5.5.3 抓实抓牢内控案防生命线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后记 |
四、国有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邮储银行H分行青年员工离职问题研究[D]. 崔畅.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2]工商银行YZ分行基层网点转型研究[D]. 苏晓嫚. 扬州大学, 2020(05)
- [3]C银行山东省分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D]. 王琨. 西南大学, 2020(05)
- [4]F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研究[D]. 李鉩玥. 东南大学, 2020
- [5]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王粤姣. 山东大学, 2020(05)
- [6]杠杆率监管与商业银行稳定性 ——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D]. 章紫微. 浙江大学, 2020(02)
- [7]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科技支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D]. 刘晓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A城商行战略客户营销策略研究[D]. 陈佳祺.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9]GD银行绩效管理优化研究[D]. 刘爽超.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10]GS银行南昌分行竞争力问题研究[D]. 陆蔚莉.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