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洁净送风天花速度场及抗干扰能力数值模拟分析

医用洁净送风天花速度场及抗干扰能力数值模拟分析

一、医用洁净送风天花的速度场和抗干扰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强[1](2020)在《可重构精确控温气流组织试验平台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可重构精确控温的气流组织试验平台能够为空调系统实现良好的气流组织形式提供可靠的保障。围绕某一气流组织试验平台的建设,针对其可重构和精确控温要求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建设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试验平台各子系统的核心技术分析和研究、系统设计、环境间空调送风方案的模拟验证及方案调整、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系统建设,为后续开展特定空间的气流组织实验提供试验平台基础。气流组织试验平台子系统由气流组织测试间(实验间和环境间)、重构式管网系统、空气流体动力系统及多参数试验平台测控系统组成。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研究了围护结构的重构方法,并设计了用于实验间的便于拆卸和调整的重构模块,同时匹配研究了可灵活调整的实验间送回风系统方案,满足实验间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变换而对其几何特征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工程要求,同时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的气流组织形式。气流组织测试间的环境间为实验间提供温度可控的周边环境,其空间控温精度要求实现监测点温度与设计温度偏差≤±1℃,室内主体区域温度与设计温度的最大偏差≤±2℃。本文采用CFD模拟方法,结合理论分析,对环境间的空调控温方案在设计工况和变负荷工况进行了多种方案的对比仿真研究,得到了较优的空调控温方案,验证了在设计工况和变负荷工况下,通过研究给出的调节措施均能较好控制环境间温度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建设完成的环境间温度实测结果表明达到了精确控温要求。针对气流组织试验平台涉及多参数的测量与控制的特点,结合工程分析研究了对不同参数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在传输上分别采用了无线和有线网络方案。设计开发了基于无线网络的多通道高精度便携式温度采集模块以及模拟室内负荷的热负荷模拟器,采用无线传输的便携式8点温度采集模块(系统集成可达96点)解决了气流组织实验内流场特征变化时温度布点的难题。同时基于Lab VIEW编程环境编写了试验平台测控程序并调试成功,实现了平台的监视和控制调节功能。充分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和计算机数字测控技术,研究解决了气流组织试验平台对温度控制的高精度工程需求,依此建设的气流组织试验平台其控温精度在监测点可控制在±1℃范围。平台的建设工作为后续研究开展气流组织试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条件。

李春阳,樊洪明[2](2019)在《某医院复合DSA手术室的气流组织研究》文中提出为了验证某超大面积复合DSA手术室空调设计方案中风口相对位置是否正确、合理,利用CFD技术对这间手术室内空态工况下的空气流动和分布情况作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设计方案的气流组织,手术区域气流均匀性不好、流线不畅,送风口之间气流扰动大,在手术区域有明显涡流。

甘阳阳[3](2019)在《民居厨房PM2.5污染物数值模拟与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PM2.5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可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厨房烹饪是PM2.5的重要来源,深入研究PM2.5的散发及其运输和分布特征,对有效控制厨房内的PM2.5污染,减少人员暴露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于厨房颗粒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排放特征、油烟散发实测、浓度影响因素分析等,关于厨房内气流组织、温度和PM2.5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对L型厨房内的PM2.5浓度变化规律及其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总结不同烹饪活动对颗粒物的散发和浓度影响,包括烹饪方式、油和燃料等,论述厨房颗粒物污染情况。使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测量了不同烹饪方式下厨房内PM2.5、PM10的质量浓度,分析其增长趋势和平均浓度。第二,根据实测厨房建立模型,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在不同散发量和门窗开闭状态下,研究了厨房内的气流组织、温度分布和PM2.5浓度分布。定量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厨房内和各截面的PM2.5平均浓度。得出了PM2.5散发和运动分布的一般规律。第三,为对厨房PM2.5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提出了空气幕送风方式,以期改善厨房内的气流组织。建立模型,使用数值模拟验证了其对厨房内的PM2.5和热流的控制效果,并对三种射流速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佳射流速度。研究结果表明:(1)煎、炒时的浓度增长最为剧烈,PM2.5、PM10的峰值浓度为1400、1800μg/m3,增长倍数分别约为60倍和30倍。烹饪源散发率对厨房内PM2.5浓度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打开门或窗户会使PM2.5浓度显着降低,原因在于气流组织对PM2.5分布影响很大。(2)空气幕射流气流对烹饪区域产生了很好的包裹效应,可以阻隔PM2.5的扩散和热流的蔓延。运用空气幕送风可使厨房内平均降温1-2℃,PM2.5排除率提高到44-75%。当空气幕射流速度为0.6m/s时,控制效果最佳。

王威威[4](2018)在《微型室内空气净化器设计及其性能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空气净化器的大量使用,人们对其性能越发关注。目前绝大部分空气净化器着眼于PM2.5的净化,国内净化器研究与生产缺乏对空气中亚微米颗粒和超细微粒的测试及相关标准。本论文以室内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要目标污染物,采用高效滤网、吸附净化技术、负离子和全金属铝网的组合方式研制了一种微型室内空气净化器,并且加入了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室内的颗粒物浓度并对工作模式进行调整。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净化器的净化性能和自控系统进行测试,重点测试和分析了净化器对空气中的亚微米颗粒和超细微粒的净化效率。本文还测试了小米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实验使用Dusttrak测量净化器进、出风口的PM10和PM1.0的质量浓度,使用SMPS(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测量净化器进、出风口的PM1.0和PM0.1的数量浓度,研究处理风量、净化机理和粒径大小对净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净化器处理风量越小,颗粒物粒径越大,净化器的净化效率越高。PM10和PM1.0的计重效率都在94%以上且随处理风量的增加无明显变化;PM1.0和PM0.1计数效率随处理风量增大不断下降,通过分析颗粒物粒径谱发现,粒径在13.140nm和101.8290nm之间的颗粒物净化效率偏低。根据颗粒物的净化效率、净化器处理风量及净化器风机功率计算了净化器的CADR和净化能效,发现本文研制的净化器对PM1.0的净化能效优于小米空气净化器。

曾强辉[5](2018)在《浸没式光刻机浸没单元微环境恒温气浴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浸没式光刻通过在投影物镜和硅片之间填充超纯水并使之形成稳定的浸没流场,从而提高光刻的分辨率。而浸没单元作为浸没式光刻的核心元件,其微环境气体的温控精度和稳定性将影响浸没液体的折射率和粘度,从而影响浸没式光刻机的成像质量。因此浸没式光刻机需要研发保持浸没单元微环境温度稳定性的装置,对浸没单元微环境进行精确地温度控制,从而保证浸没式光刻机的成像质量。本文针对浸没式光刻机浸没单元微环境展开研究,提出了以均匀性气浴稳定浸没单元微环境温度的方法并完成了相应装置的研发工作:(1)微环境气体温度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分析研究。对比研究了直接温控和间接温控两种方案,根据气体温控系统小流量高精度的需求,确定了基于气液热交换的间接温度控制方案,完成了关键元器件选型;在电气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 PLC控制程序设计;完成了微环境恒温气浴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提出温控软件的框架设计,并基于此框架完成了其通信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2)微环境恒温气浴箱体的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完成了送风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多孔板的结构设计。在送风方案基础上进行了气浴箱体的结构设计,CFX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设计的温度场分布、速度场分布情况,最后优选了散流器与双层孔板送风的气浴箱体结构。并对回路中气体的热量损失进行了仿真分析。(3)微环境温控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建立了微环境温控系统相关元器件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研究,针对系统非线性、多时滞、多重扰动的特点,采用了串级控制结构,完成了主、副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串级控制结构下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本气体温度控制系统对外部扰动的较好抑制作用。

郭二宝[6](2017)在《建筑环境微细颗粒物散发源特性及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建筑环境微细颗粒污染物来源出现广泛多样、构成复杂的特点,严重影响建筑环境空气品质和人体健康。建筑环境典型微细颗粒污染物除了所熟知的量大面广的污染物外,还存在着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隐见污染物。实际上,建筑环境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隐见微细颗粒污染物散发源,产生的污染源源强大部分呈周期性或阵发性波动。采用新风稀释理论的传统评价方法缺乏对污染物空间分布和污染源散发不均匀的考虑,对污染源控制风量的计算结果和控制效果评价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而空气龄和颗粒物驻留时间可以用来描述颗粒物的排除能力和排除时间,建筑环境空气龄和颗粒物驻留时间是评价颗粒物污染源控制效果较为科学的指标。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建立任何瞬间建筑环境中污染物浓度与控制通风量方程,得到了污染物控制通风量与源强的解析关联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污染物源强随时间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控制通风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环境微细颗粒污染物散发源分散描述,总结归纳,建立了持续源、周期源和随机阵发源的描述模型。(2)采用基于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建筑环境空气龄和颗粒物驻留时间的数值分析模型。综合污染物控制通风量与源强的关系以及数值模型,对建筑环境微细颗粒污染源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得到影响建筑环境微细颗粒物浓度的主要因素,并对实际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3)根据描述模型探索模型案例,本研究分别以量大面广的香烟燃烧作为持续源的典型代表,隐见污染源隧道风和手术烟雾作为周期源和阵发源的典型代表,试验研究了建筑环境不同源特征的微细颗粒污染源散发特性。ⅰ)以香烟燃烧为例,试验研究了无通风空调系统的密闭室内持续性微细颗粒污染源的散发特性。测试分析了国内外高中低档12种品牌香烟在自由燃烧和吸烟燃烧两种方式下香烟颗粒物的尺度分布和PM2.5浓度变化规律,通过累积量法测试颗粒污染物的源强,发现不同档级香烟燃烧产生的PM2.5的散发累积量具有波动性。ⅱ)以隧道风为例,试验研究了带有通风空调系统的地铁环境周期性微细颗粒污染源的污染特性。采用瞬时法测试分析了轨行区与站台连接入口处PM2.5污染物源散发强度,并得到了地铁站不同单元PM2.5和PM10浓度变化规律、不同地铁站站台PM2.5/PM10比值规律以及地铁环境颗粒物粒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站厅、站台与轨行区PM2.5浓度在监测时段内逐时变化规律相同,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是由车站内部产生,地铁站内颗粒物污染主要为PM2.5细粒子。ⅲ)以手术烟雾为例,试验研究了带有洁净空调系统的手术室阵发性微细颗粒污染源的污染特性。采用瞬时法测试分析了医生呼吸区峰值处手术烟雾PM2.5源强,并得到了监测点手术烟雾颗粒浓度变化及粒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顶部下送的洁净气流的作用,伴随手术过程,外科医生呼吸区PM2.5浓度出现一系列峰值,因受顶部下送的洁净气流影响较弱,电刀产生的细粒子积聚在手术台周围空间,手术烟雾所携带的气溶胶粒径主要集中在0.30.4μm范围。(4)基于建立的建筑环境空气龄和颗粒物驻留时间的数值模型,改进国内现有的室内控烟室和手术室,采用空气龄和颗粒物驻留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对实际控制效果进行了应用评价。运用CFD模拟方法通过具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得到了手术室加装气幕工作参数的最优方案以及显着性影响因子。

邵建敏,张建飞,吴学红[7](2014)在《典型Ⅰ级洁净手术室空调气流组织及细菌浓度分布模拟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以Ⅰ级洁净手术室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手术室内速度场、温度场、湿度场和细菌浓度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手术室洁净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优化了气流组织,提出了手术室设计相对合理的送风参数、气流组织和设备布置形式。可为医院洁净手术室(I级)的空调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张家华[8](2014)在《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沈阳市盛京医院洁净手术室为背景,对净化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建立。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不仅要满足国际标准对手术室压力和空气洁净度的要求,还要满足手术环境对手术室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净化空调系统由新风机组、循环机组和送风管道等部分组成,经过新风机组处理后的新风和手术室回风在循环机组中混合后,再进行过滤、加热和加湿处理后送入手术室。使用表冷器、电加热器和电加湿器在空调机组中实现对空气的加热加湿处理;粗效、中效和高效的三级过滤装置对空气进行过滤使其达到洁净度规定的要求,动力装置风机使空气循环流动。通过监测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参数来控制加热加湿设备,风机变频器和各种阀门,进而实现净化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控制器将监测到的参数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之后再给出相应的指令,驱动被控对象执行操作,最后使系统的运行符合控制要求。控制系统选择西门子S7-200系列PLC作为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实现通信。PLC衔接上位机与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不仅将现场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压差等参数信号上传至上位机,而且将上位机的控制信号向下传递给现场执行器。本设计中采用了上位机双机热备的冗余结构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上位机既可以使操作员实现对现场的监控,也可以使工程师对控制器中的控制程序进行更新升级。研究中首先给出了空调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现场具体工况设计了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控制方式,通过分析系统中控制器监控的现场传感器采集的模拟量和数字量比较总体控制参数及指标,从而完成净化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各模块的设计。包括空调新风机组和循环机组的组成及各功能段实时监控的设计与实现,正负压手术室使用独立循环机组实现空气调节、净化和压差控制,以及通过调节进风阀和排风阀的开度大小实现手术室对压力的特殊要求。本系统对温湿度、压差等参数的控制采用PLC中自带PID控制器的PID控制算法来实现。目前本系统已在沈阳盛京医院投入使用,运行效果良好,达到了设计的所有指标和要求,取得了用户的认可。

王洪飞,周俊波,张芳涛[9](2011)在《回风口非对称布置时Ⅰ级手术室动态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介绍了当手术室回风口非对称布置,无影灯采用F 600 mm双母灯布置时,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动态情况下室内的速度、温度以及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

王洪飞[10](2011)在《洁净手术室优化设计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洁净手术室的设立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手术过程中的感染率,而控制术后感染率的关键在于避免手术过程中切口的感染。因此各国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此基础上相继颁布了各自的手术室设计、使用规范,极大的推动了洁净手术室技术的发展。本课题从手术室施工建设实例出发,详细介绍了手术室洁净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及优化措施,并针对其中Ⅰ级手术室回风口不能连续居中对称布置的情况,运用CFD技术模拟相应条件下的室内气流组织状况,提出了优化设计措施以及最佳操作工况,在工程完工后对其进行检测,并且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结果很接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无影灯对于气流组织的影响,模拟了动态情况下的室内参数。模拟结果显示,风速度大小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比较大,手术室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结果均显示,当送风口非对称布置时当送风速度到达0.43m/s时,工作面风速才能达到0.27m/s,略大于送风速度为0.39~0.42m/s工作面风速就能达到的0.27m/s经验值。室内安装无影灯对于局部送风区域的气流组织影响比较大,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无影灯安装高度越高,外形尺寸越小,对下方的气流组织影响越小,当无影灯上表面采用流线型设计时,其下方气流组织明显优于上表面为平面时的气流组织。当无影灯采用流线型设计,外径小于600mm时,其下方明显涡流区的高度小于0.5m,即当无影灯安装高度大于0.5m时,其对工作区的影响比较小。当送风速度为0.43m/s时,局部送风区室内人员散发的颗粒污染物影响范围明显小于周边区,在距离人体15cm左右的地方浓度减小到10粒/L以下,在周边区距离人体50cm左右的地方浓度减小到10粒/L以下,证明局部送风对于保持关键区域的洁净度作用明显。

二、医用洁净送风天花的速度场和抗干扰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用洁净送风天花的速度场和抗干扰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可重构精确控温气流组织试验平台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可重构气流组织试验平台系统
    2.1 气流组织试验平台框架研究
    2.2 实验间重构方法研究
    2.3 空气管网重构方法研究
    2.4 空气流体动力系统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环境间精确控温的气流组织研究
    3.1 环境间控温设计条件
    3.2 环境间气流组织对精确控温影响的研究
    3.3 变负荷工况下环境间控温调节方法研究
    3.4 变空间工况下环境间温度均匀性研究
    3.5 实验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Lab VIEW的多参数试验平台测控系统开发
    4.1 试验平台的测量及控制系统方案研究
    4.2 室内可控热负荷模拟器设计
    4.3 测控系统软件的开发
    4.4 气流组织试验平台及测控系统的试运行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民居厨房PM2.5污染物数值模拟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PM_(2.5)的标准限值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民居厨房颗粒物散发规律与污染分析
    2.1 概述
    2.2 厨房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
    2.3 民居厨房颗粒物散发研究现状
        2.3.1 不同烹饪活动的散发强度差异
        2.3.2 烹饪风格差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厨房PM_(2.5)污染物浓度实测与分析
    3.1 概述
    3.2 实测目标与方法
        3.2.1 测试对象及仪器
        3.2.2 检测方法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值模拟方法及模型建立
    4.1 软件概述
    4.2 数学模型
        4.2.1 流体控制方程
        4.2.2 湍流模型
        4.2.3 颗粒相模型
    4.3 数值模拟过程
    4.4 厨房物理模型
    4.5 网格划分及检验
        4.5.1 网格划分
        4.5.2 网格独立性检验
    4.6 边界条件及颗粒相的设置
        4.6.1 边界条件
        4.6.2 颗粒相设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厨房内PM_(2.5)污染物数值模拟分析
    5.1 引言
    5.2 分析平面
    5.3 烹饪源不同PM_(2.5)散发量的影响
        5.3.1 对厨房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5.3.2 对厨房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5.3.3 对厨房内PM_(2.5)浓度分布的影响
    5.4 门窗开闭状态的影响
        5.4.1 对厨房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5.4.2 对厨房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5.4.3 对厨房内PM_(2.5)浓度分布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空气幕对厨房内PM_(2.5)污染物的控制研究
    6.1 引言
    6.2 空气幕送风系统
    6.3 不同空气幕射流速度的影响
        6.3.1 对厨房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6.3.2 对厨房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6.3.3 对厨房内PM_(2.5)浓度分布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微型室内空气净化器设计及其性能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室内空气污染物分类、来源及危害
        1.2.2 空气净化技术研究现状
        1.2.3 空气净化器发展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净化器设计
    2.1 微型室内空气净化器设计要求
    2.2 净化技术的选用
    2.3 净化器内部风道及结构设计
        2.3.1 净化器风道设计
        2.3.2 净化器内部结构设计
        2.3.3 金属网结构对负离子流的影响
    2.4 净化器测控系统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净化器的自控系统设计
    3.1 系统硬件设计
        3.1.1 传感器的设计
        3.1.2 单片机的选用
        3.1.3 液晶显示屏的选用
        3.1.4 风机驱动电路
        3.1.5 继电器的选用
        3.1.6 净化器系统硬件电路
    3.2 系统软件设计
        3.2.1 系统软件整体架构
        3.2.2 风机驱动程序
        3.2.3 液晶屏显示程序
    3.3 本章小结
4 实验测试装置及仪器介绍
    4.1 实验测量仪器
    4.2 净化性能测试装置
        4.2.1 颗粒物一次通过实验装置
        4.2.2 封闭室内应用实验装置
    4.3 实验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净化器性能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自控控系统测试结果
    5.2 颗粒物一次通过实验结果及分析
        5.2.1 PM_(10)和PM_(1.0)的质量浓度测试
        5.2.2 PM_(1.0)和PM_(0.1)的数量浓度测试
        5.2.3 对照试验
    5.3 封闭室内应用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浸没式光刻机浸没单元微环境恒温气浴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集成电路与光刻技术
        1.1.2 微环境恒温气浴概述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浸没单元微环境恒温气浴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功能需求分析
        2.1.2 性能需求指标
        2.1.3 换气流量的确定
    2.2 方案设计
    2.3 关键元器件选型
        2.3.1 液体温控器
        2.3.2 气液热交换器
        2.3.3 气体流量控制器
        2.3.4 液体流量控制器
        2.3.5 温度传感器
        2.3.6 气体质量流量计
        2.3.7 其他元器件的选型
    2.4 微环境恒温气浴系统的电气设计
        2.4.1 PLC的程序设计
        2.4.2 元件电源与功率
        2.4.3 电路设计
    2.5 微环境恒温气浴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
        2.5.1 整体机柜的设计
        2.5.2 执行元件的连接结构设计
        2.5.3 上层电气结构设计
    2.6 温控系统软件设计
        2.6.1 温控软件框架
        2.6.2 温控软件的通讯设计
        2.6.3 温控软件流程
        2.6.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2.6.5 数据库实现
    2.7 本章小结
3 微环境气浴箱结构设计与优化
    3.1 送风系统的选择
    3.2 孔板送风的设计
        3.2.1 气流流型
        3.2.2 送风速度
        3.2.3 稳压层高度
        3.2.4 孔板开口面积及孔口尺寸
    3.3 微环境气浴箱体材料的选择
    3.4 微环境气浴箱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分析
    3.5 微环境气浴箱体温度均匀性仿真
        3.5.1 CFD技术与CFX
        3.5.2 微环境气浴箱体气体的CFD模型
        3.5.3 基于solidworks的三维模型的构建
        3.5.4 计算网格分析
        3.5.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5.6 CFD仿真结果后处理
        3.5.7 气体回路中热量损失的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微环境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设计及仿真测试
    4.1 温控系统的数学建模
        4.1.1 换热器的模型
        4.1.2 帕尔贴温控器的数学模型
        4.1.3 微环境温度控制箱数学模型
    4.2 微环境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设计
        4.2.1 单闭环控制结构
        4.2.2 串级控制结构
        4.2.3 主副PID控制器参数整定
    4.3 控制效果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6)建筑环境微细颗粒物散发源特性及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3.2 理论研究与试验研究
        1.3.3 控制技术研究
        1.3.4 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建筑环境微细颗粒物散发源的分类
    2.1 污染物控制通风量与源强的关系解析
    2.2 建筑环境微细颗粒物散发源的分类
    2.3 周期性微细颗粒物源案例分析
    2.4 建筑环境颗粒物浓度的表征
    2.5 建筑环境颗粒物源控制效果的评价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建筑环境空气龄与颗粒物驻留时间的数值分析模型
    3.1 建筑环境空气龄与颗粒物驻留时间
        3.1.1 空气龄
        3.1.2 颗粒物驻留时间
    3.2 基本控制方程
    3.3 湍流模型
    3.4 多相流模型
    3.5 流体中悬浮颗粒运动时的受力
    3.6 建筑环境空气龄与颗粒物驻留时间的数值模型
        3.6.1 物理模型
        3.6.2 模型的简化假设条件
        3.6.3 计算模型
        3.6.4 网格划分
        3.6.5 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
        3.6.6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3.6.7 数值模拟结果综合分析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持续性微细颗粒物源散发特性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法与材料
        4.1.1 试验房间
        4.1.2 研究的香烟产品及分析仪器
        4.1.3 试验步骤
        4.1.4 数据处理方法
        4.1.5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自由燃烧和吸烟燃烧方式下的粒径分布
        4.2.2 自由燃烧和吸烟燃烧方式下PM2.5浓度的增长
        4.2.3 累积量法源强的测试分析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周期性微细颗粒物源污染特性的试验研究
    5.1 试验部分
        5.1.1 采样地点及时间
        5.1.2 采样仪器与质量保证
        5.1.3 评价标准
        5.1.4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M_(2.5)和PM_(10)浓度监测结果与分析
        5.2.2 PM_(2.5)和PM_(10)浓度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
        5.2.3 瞬时法周期性源强测试分析
        5.2.4 PM_(2.5)/PM_(10)比值比较分析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阵发性微细颗粒物源污染特性的试验研究
    6.1 试验部分
        6.1.1 采样点布置
        6.1.2 监测仪器
        6.1.3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监测点手术烟雾颗粒浓度变化及粒径分布
        6.2.2 瞬时法点源源强测试分析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建筑环境典型微细颗粒物源控制技术研究
    7.1 点源热羽流理论
    7.2 室内控烟室烟雾的控制
        7.2.1 控烟室数值计算模型
        7.2.2 控烟室加装均流孔板前后控制效果对比分析
    7.3 手术室手术烟雾的控制
        7.3.1 手术室物理模型
        7.3.2 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
        7.3.3 气幕射流理论
        7.3.4 正交试验设计及分析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7)典型Ⅰ级洁净手术室空调气流组织及细菌浓度分布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本理论
2 模型建立及参数设定
    2.1 模型建立
    2.2 数值模型
    2.3 边界条件设置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8)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1 手术室空调对控制感染的作用
        1.1.2 手术室空调对控制传染的作用
    1.2 国内外洁净手术室发展概况
        1.2.1 国外洁净手术室发展概况
        1.2.2 国内的医院标准和手术室设计研究现状
    1.3 课题内容及本文所做的工作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论文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2章 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及基本功能
    2.1 手术室空气处理的基本方式
    2.2 净化空调系统的基本模式
    2.3 空调机组各功能段介绍
    2.4 净化空调过滤器
    2.5 空调系统模型的建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硬件技术与系统设计
    3.1 现场总线技术
    3.2 PROFIBUS协议
    3.3 可编程控制器(PLC)
    3.4 WinCC组态软件
    3.5 净化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5.1 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总体功能
        3.5.2 自动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3.6 净化空调系统控制方式设计
        3.6.1 净化空调系统构成
        3.6.2 空调机组基本控制策略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手术室净化空调控制系统实现
    4.1 总体控制参数和指标研究
        4.1.1 新风机组中I/O点及控制方法
        4.1.2 循环机组中I/O点及控制方法
    4.2 净化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
        4.2.1 新风机组的监控实现
        4.2.2 循环机组的监控实现
        4.2.3 负压手术室环境建立
        4.2.4 变风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4.2.5 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4.2.6 空调机组中各参数自动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4.3 双机设备冗余技术
    4.4 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运行与特点分析
        4.4.1 PLC控制方式的实现
        4.4.2 控制系统变风量控制模型研究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回风口非对称布置时Ⅰ级手术室动态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手术室模型建立
2 数学模型建立
3 模拟结果
    3.1 速度场
    3.2 温度分布
    3.3 污染物浓度分布
4 结论

(10)洁净手术室优化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洁净室技术的发展历程
        1.2.1 起步阶段
        1.2.2 发展阶段
        1.2.3 洁净室技术发展现状
        1.2.4 我国洁净手术室发展历程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课题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室内模拟理论基础
    2.1 洁净室内气流模拟的物理模型
    2.2 洁净室内气流组织模拟的数学模型
        2.2.1 控制方程
        2.2.2 方程的封闭
        2.2.3 方程的离散求解
第三章 基于CFD技术的洁净手术室气流组织优化设计
    3.1 洁净手术室通风系统设计
        3.1.1 手术室概况
        3.1.2 手术室平面布局设计
        3.1.3 空调冷热负荷
        3.1.4 空调机组配置
        3.1.5 空调送风装置
        3.1.6 空调自控系统
    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Ⅰ级手术室静态工况分析
    4.1 实体手术室数值模拟
        4.1.1 手术室简介
        4.1.2 手术室模型建立
        4.1.3 模拟结果分析
    4.2 手术室检测实验
        4.2.1 手术室尺寸及检测设备
        4.2.2 检测方法
        4.2.3 检测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洁净手术室气流组织的CFD模拟
    5.1 洁净手术部气流组织的影响因素
        5.1.1 送风方式的影响
        5.1.2 室内障碍物得影响
        5.1.3 诱导现象
    5.2 无影灯对室内气流的影响
        5.2.1 不同无影灯外形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5.2.2 不同无影灯安装高度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5.2.3 不同尺寸无影灯即双灯布置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5.3 手术室动态特性模拟
        5.3.1 模拟工况
        5.3.2 模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四、医用洁净送风天花的速度场和抗干扰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可重构精确控温气流组织试验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 王志强.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2]某医院复合DSA手术室的气流组织研究[A]. 李春阳,樊洪明. 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 2019
  • [3]民居厨房PM2.5污染物数值模拟与控制研究[D]. 甘阳阳. 广东工业大学, 2019
  • [4]微型室内空气净化器设计及其性能的实验研究[D]. 王威威.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1)
  • [5]浸没式光刻机浸没单元微环境恒温气浴技术的研究[D]. 曾强辉. 浙江大学, 2018(08)
  • [6]建筑环境微细颗粒物散发源特性及控制技术的研究[D]. 郭二宝. 东华大学, 2017(06)
  • [7]典型Ⅰ级洁净手术室空调气流组织及细菌浓度分布模拟与优化[J]. 邵建敏,张建飞,吴学红. 热科学与技术, 2014(04)
  • [8]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家华. 东北大学, 2014(06)
  • [9]回风口非对称布置时Ⅰ级手术室动态特性的研究[J]. 王洪飞,周俊波,张芳涛.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11(03)
  • [10]洁净手术室优化设计及研究[D]. 王洪飞.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医用洁净送风天花速度场及抗干扰能力数值模拟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