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58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会芳,刘强[1](2021)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耳鼻喉科治疗的73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使用口服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37例采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纯音气导听阈值及气骨导差值、鼓室导抗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 <0.05);观察组治疗后纯音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A型鼓室导抗图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B型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C型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生1例一过性眩晕,经休息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P> 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6.67%,观察组复发率为5.41%,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的效果显着,能有效抑制鼓室内炎症,恢复咽鼓管通气,提高听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
龚志华,靳贵阳,马小草[2](2021)在《老年患者单耳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单耳分泌性中耳炎(OME)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体检科的158例老年单耳OME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单耳OME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158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51例,未复发10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乳突气化不良、变应性鼻炎比较,差异存有显着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乳突气化不良、变应性鼻炎是老年患者单耳OME复发的影响因素(OR=3.364,95%CI:1.069~4.529;OR=2.594,95%CI:1.051~3.884;OR=10.937,95%CI:2.633~14.687,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乳突气化不良、变应性鼻炎是老年患者单耳OME复发的影响因素,应予以针对性处理。
王梦圆[3](2021)在《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后所致分泌性中耳炎在不同直径的CO2激光鼓膜打孔治疗下的术后效果,根据疗效找出最佳打孔直径范围。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共1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的头颈肿瘤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耳40耳(共23例病例,其中单耳打孔6例,双耳打孔17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40耳平均分为分为D(造孔直径)≤3mm和D>3mm两大组,记为A、B两组,每组各20耳。A、B两组均以患者确诊时鼓室图及打孔术后纯音听阈测定为对照参考,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纯音听阈测定、鼓室图及耳内镜检查,同时请患者协助填写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详细了解临床症状改变差异性,统计术后并发症相关情况。术后随访时用相应吸引器对比造孔大小的变化,同时分别记录术后1、3、6个月鼓膜愈合及未愈合数量,并对每位患者行鼓室图检查。疗效以术后6个月时的复查结果为依据,并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判:(1)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好转,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对照减小>10d B,耳内镜下鼓室内未见积液,引流通畅,打孔边缘清洁、光滑;(2)有效:病史上原有临床症状改善,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对照<10d B,耳内镜下鼓室内少许积液,引流通畅,打孔边缘清洁、光滑;(3)无效:病史上原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出现中耳感染等相应并发症,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无变化或加重,耳内镜下见鼓室内积液,液平面可见,打孔边缘污秽。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耳数×100%。A、B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年龄性别经过组间均衡性检验,无显着性差异。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对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值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估不同打孔直径对头颈肿瘤放疗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是否具有差异性,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手术治疗后有效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估不同打孔直径对头颈肿瘤放疗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是否具有差异性,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A组纯音听阈气骨导差均值明显小于B组(p<0.05),说明A组患者术后听力恢复较B组患者为佳;A、B两组组内相比,A组组内术后气骨导差均值小于术前(p<0.05),说明在A组设定的打孔面积下,术后疗效显着;B组组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均值相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B组设定的打孔面积下,手术无明显疗效(见表4)。(2)术后六个月内,A组患者鼓膜愈合较B组为多(p<0.001,见表5);A、B两组术后六个月鼓膜未闭合患者中,鼓膜直径变小数量A组较B组为多(p<0.001)。(3)A(11例,20耳)、B(12例,20耳)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与35%,A组术后疗效显着(见表6,p<0.05)。(4)A、B两组患者治疗后中耳感染、鼓膜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45%,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5,见表7)。(5)A组手术治疗后患者主观感受明显好转(P<0.001);B组组内术前调查表与术后调查表相比,B组手术治疗后患者主观感受无明显好转;A、B两组患者术后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表分数相比,A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B组(P<0.001)。结论:根据本实验研究,在2mm~4mm的造孔直径范围内,2.5mm≤D(造孔直径)≤3mm时其术后效果较好。
林雯超[4](2020)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抗生素及黏液促排剂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门诊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135例(158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组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2例(50耳):接受药物治疗;常规组45例(53耳):接受药物治疗+鼓膜穿刺术;研究组48例(55耳):接受药物治疗+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经治疗后观察2个月,研究终点时对3组疗效、纯音听阈测试(PTA)、鼓室图变化、有无并发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用药治疗法,安全有效,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及患者接受程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徐斌[5](2020)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气导听阈、气骨导差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100耳)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纳入研究,根据中耳有积液与鼓膜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组,将有中耳积液、鼓膜形态正常的患儿作为对照组[44例(50耳)],将有中耳积液、鼓膜增厚的患儿作为观察组[44例(50耳)],两组患儿皆行腺样体切除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孔鼓膜穿刺抽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行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气导听阈以及气骨导差的变化情况,统计并发症情况,观察鼓室压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气导听阈以及平均气骨导差显着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患儿鼓室压恢复时间长于观察组,鼓室压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2. 00%)高于观察组(8.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81. 82%)低于观察组(95. 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张蓉[6](2020)在《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耳内阻塞、胀闷感,听力下降,或伴耳鸣、耳痛。目前SOM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临床大多选择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西医的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整体审察,并结合四诊及病证来治疗疾病,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中医治疗疗效明显。取渊汤出自于《辨证奇闻》,原用其治疗鼻窦炎,后导师结合古代医籍理论和平素门诊诊疗经验,在原方基础上加以炙麻黄、杏仁、甘草和陈皮,用以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使用多年,疗效明显。本课题为评价加味取渊汤和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并运用大鼠模型探索加味取渊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疗效评价: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和中医辨证为风邪外袭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治疗:头孢呋辛酯和欧龙马滴剂,口服头孢呋辛酯片0.25g/次,每日2次;欧龙马滴剂5ml/次,每日3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为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取渊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为2周。分别采用以下指标对患者进行评分:各项临床症状量化评分;疗效评价;纯音听阈测定评价;声导抗检查评价等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中医症候,以此来评估加味取渊汤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血液制成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的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以计算出Th1/Th2,以此分析加味取渊汤免疫调控效果。2.动物模型评价: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结合鼓膜内注射继发方法,建立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建模成功后以头孢呋辛酯灌胃体积1ml/100g及欧龙马滴剂灌胃剂量为1.575ml/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取渊汤,大鼠灌胃体积为1ml/100g,日1次,连续给药14天。模型组不给药,确认造模成功后处死。模型组在处死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于给药后各取得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样本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水通道蛋白-1(AQP-1),并检测IL-4和IFN-γ,以计算出Th1/Th2,以此分析加味取渊汤免疫调控效果。结果:1.临床疗效评价:(1)经过14天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在耳内阻塞、胀闷感,听力下降和耳痛方面,两组均有显着疗效,且治疗组对上述症状改善更为显着。(3)对两组改善纯音听阈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对上述症状改善更为显着;对两组改善声导抗疗效进行比较,两组在改善患者声导抗检查方面无显着差异。(4)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显着改善IL-4、IFN-y和Th1/Th2,且治疗组对于IL-4和Th1/Th2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2.动物模型疗效评价:(1)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SOM大鼠的IL-4、IFN-γ和Th1/Th2表达均有显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大鼠的TNF-α和AQP-1表达量均有显着改善,且治疗组对于TNF-α和AQP-1的调节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1.加味取渊汤联合头孢呋辛酯片和欧龙马滴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着。2.加味取渊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体征,并可降低IL-4,纠正Th1/Th2平衡失衡,改善控制炎症反应,促进黏液排除。3.通过动物模型疗效观察,加味取渊汤可以提高AQP-1、纠正Th1/Th2平衡失衡及降低TNF-α,更显着促进中耳积液吸收,解除中耳黏膜水肿,纠正中耳负压,促进疾病恢复。
李坤军,周汝环,徐明安,张雁冰[7](2019)在《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无创的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和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均行鼻内镜下经咽鼓管内注入地塞米松和氨溴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听力的提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患者总有效率为85.48%,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83.87%,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P>0.05);治疗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74%,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6,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和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改善患者耳闷等症状,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且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效果显着,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牛卫国,谷小宝[8](2019)在《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8月该院耳鼻喉科门诊接收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方便抽取10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53例。对照组实施鼓室穿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两组者患者术后前术后听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显着高于对照组60.38%(χ2=37.826,P=0.000),且并发症发生率5.66%显着低于对照组28.30%(χ2=18.180,P=0.000);气骨导差较对照组改善显着(t=6.120,P=0.000)、气导听阈较对照组改善显着(t=6.260,P=0.000)。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中应用鼓室穿刺联合注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气骨导差、气导听阈,促进听力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黄笑笑[9](2019)在《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单纯腺样体切除术与腺样体切除术加鼓膜穿刺、置管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耳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等项目来综合评价单纯腺样体切除术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10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至1年,根据随访结果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耳部并发症的发生,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月1年在取得患者监护人知情同意情况下行慢性耳病调查量表和慢性中耳炎5项调查量表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及术后耳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耳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CCES评分,术后3月1年较术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单纯组改善效果优于联合组;在次项比较上,单纯组术后活动受限(耳部防止进水)、症状(听力提高,耳溢液等)明显改善,效果优于联合组,但医疗资源占用上两组间改善效果未见明显差异。3.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COM-5评分,术后3月1年较术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单纯组改善效果优于联合组;各次项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且单纯组改善幅度高于联合组。结论: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或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置管术均能有效的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但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能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更值得临床上推广。
丁嘉汇[10](2019)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运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使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孔鼓膜穿刺抽液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8例(36%),好转15例(30%),无效17例(34%),治疗总有效率为66%(33/50);观察组患者中痊愈24例(48%),好转22例(44%),无效4例(8%),治疗总有效率为92%(46/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有鼓膜穿孔、化脓性中耳炎和听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较好。
二、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5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58例(论文提纲范文)
(1)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断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纯音气导听阈值及气骨导差值比较 |
2.3 两组治疗后鼓室导抗图分型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老年患者单耳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复发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临床特征 见表1 |
2.2复发情况 |
2.3 影响老年患者单耳OME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2 |
2.4 影响老年患者单耳OME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3 |
3 讨论 |
(3)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头颈肿瘤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研究的相关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一般情况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退出标准 |
1.2 治疗方法 |
1.2.1 仪器、设备选择 |
1.2.2 治疗过程 |
1.3 临床观察指标 |
1.3.1 纯音听阈测试(pure tone audiogram,PTA) |
1.3.2 鼓室图变化 |
1.3.3 耳内镜检查 |
1.3.4 主观症状 |
1.4 疗效判定标准[5]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并发症及复发率 |
3 讨论 |
(5)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观察组 |
1.3.2 对照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听阈情况对比 |
2.2 两组鼓室压恢复情况对比 |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
2.4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
3 讨论 |
(6)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认识 |
1.1 现代医学对于SOM病因和病理机制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诊断 |
1.3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治疗 |
2. 中医学对于SOM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于SOM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学对SOM的诊断 |
2.3 中医学对于SOM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观察对象 |
1.2 病例选择 |
1.3 受试者权益保障和知情同意书 |
1.4 伦理审查 |
2. 研究方法 |
2.1 药物及实验仪器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程 |
2.4 观察方法 |
2.5 血清处理及检测 |
2.6 统计学处理 |
3. 数据研究结果 |
3.1 两组组间一般资料分析 |
3.2 治疗前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3.3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
3.4 治疗后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3.5 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分比较 |
3.6 疗效两组间比较 |
4. 不良反应 |
5. 实验指标结果比较 |
5.1 治疗前两组IL-4、IFN-γ比较(Th1/Th2即IFN-γ/IL-4) |
5.2 治疗组治疗前后IL-4、IFN-γ比较 |
5.3 对照组治疗前后IL-4、IFN-γ比较 |
5.4 两组治疗前后Th1/Th2比较 |
5.5 治疗后两组IL-4、IFN-γ比较 |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 |
1. 研究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用药 |
2.2 实验材料 |
2.3 动物模型建立 |
2.4 实验步骤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治疗组和对照组IL-4、IFN-γ和Th1/Th2比较 |
3.2 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和AQP-1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1.1 加味取渊汤组成与分析 |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1.3 对照组药物的使用 |
2. 临床实验结果分析 |
2.1 单项分析 |
2.2 综合疗效分析 |
2.3 血清样本中的Th1/Th2分析 |
3.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
3.1 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
3.2 AQP-1、Th1/Th2和TNF-α比较 |
4. 机制分析 |
5. 总结 |
6. 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7)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
2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
讨论 |
(8)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听力对比 |
3 讨论 |
(9)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2.临床资料 |
2.1 一般资料 |
2.2 手术方法与分组 |
2.3 术后随访各项指标的评估方法及标准 |
3.方法 |
3.1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2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运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1.4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2两组患者并发生发生情况比较 |
3讨论 |
四、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5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评价[J]. 王会芳,刘强. 中国处方药, 2021(05)
- [2]老年患者单耳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J]. 龚志华,靳贵阳,马小草. 西藏医药, 2021(02)
- [3]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D]. 王梦圆.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J]. 林雯超.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0(02)
- [5]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影响[J]. 徐斌. 中国妇幼保健, 2020(07)
- [6]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D]. 张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应用研究[J]. 李坤军,周汝环,徐明安,张雁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9(03)
- [8]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J]. 牛卫国,谷小宝. 中外医疗, 2019(09)
- [9]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的分析[D]. 黄笑笑.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10]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运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丁嘉汇. 中国实用医药,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