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图书馆的知识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李积君,王凤姣,龚蛟腾[1](2020)在《知识生态视角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图书馆知识服务是知识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转型升级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知识创新战略。行业环境、技术进步、资源变化与创新需求迫切要求图书馆加快服务转型,构建重视动态服务、系统服务、人本服务和流程服务的生态体系。图书馆应当切实担负知识生态服务的功能与使命,诸如推动业态融合探索全域服务、注重知识集成提供专项服务、依托空间再造重塑空间服务、开展多元活动深化实体服务、完善知识网络助推智慧服务。
曹嘉君,王曰芬[2](2018)在《基于数据科学的知识创新服务应用模式构建研究》文中认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知识需求发生变化,现有知识服务模式难以适用于知识创新发展与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需要导入数据科学构建面向知识创新服务的应用模式。本研究在概述知识创新、知识服务、数据科学的基础上,探索知识创新服务的概念与特点及导入数据科学的目的,并分析知识创新服务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而提出知识创新服务模式构建需求及目标,尝试构建基于数据科学的知识创新服务应用模式。研究认为基于数据科学的知识创新服务模式主要应由数据基础层、分析逻辑层和结果展现层三个层面构成。同时,依据知识内容分析、知识创新模式等角度,从四个方面对知识创新服务模式进行阐述。
苏杭[3](2018)在《隐性知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围绕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分析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及关系;针对知识创新的时代需求,探讨了知识服务中启发与显性化隐性知识的重要性;根据知识服务的不足,提出启发和显性化隐性知识的几点策略。
刘宇[4](2018)在《论信息时代下医院图书馆创新服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很多领域都开始与其联系紧密并由此而得到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以其传递信息的快捷、迅速等特点而被人们重视。图书馆作为书籍资料的收藏地,也将信息化技术很好地应用进管理机制当中,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保存医学信息的医院图书馆,需要及时跟上时代发展趋势。
罗方平[5](2017)在《基于教学需求的医院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文章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在教学中发挥的具体作用,阐述了知识创新服务的内涵及特点,并构建了基于教学需求的医院图书馆服务平台,最后提出了医院图书馆提升知识创新服务水平的相关措施。
李立睿[6](2017)在《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泛在知识环境的形成和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对科研用户的知识需求和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用户不再仅仅将研究工具和研究理论作为知识创新的主要突破点,而是从密集型的科学数据中进行知识发现,从而促进知识创新。但是这种知识创新模式更加体现了知识需求的不确定性、跨学科性、专业性以及分散化的特点。因此,这就促使了科研用户对知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知识协同服务作为一种高级化和开放式的创新服务模式也随之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的知识服务而言,知识协同服务作为一种动态化、协作式的知识服务创新模式,整个服务的开展不再只依靠用户的服务请求,而是充分发挥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全以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用户的问题需求之中,从用户需求的产生、分析直到解决进行全程化跟踪和系统化服务,强调了服务人员与用户之间共同参与知识创造和技能拓展的重要性。这一服务模式通过发挥服务双方知识和技能的互补优势,弱化了服务人员的传统服务角色和界限,从而凸显协同式知识创新的重要引领作用。本研究从嵌入式视角出发,对面向科研用户知识协同服务的要素、内涵、过程及效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研究共分为七章,各章节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的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以及嵌入式服务运营模式、面向科研的嵌入式服务实践和知识协同服务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和回顾了嵌入性关系、知识协同服务以及服务效能的理论依据以及相关的研究,总结了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包括嵌入性理论、知识协同、知识学习和知识服务绩效。第三章分析了嵌入性关系、知识协同服务及其服务效能之间的作用关系。梳理了知识协同服务的发展层次过程,主要经历了初级化、中级化和高级化三个阶段,并从多个类别维度比较了知识服务、知识协同与知识协同服务的关系,以此界定了知识协同服务的内涵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知识协同服务的要素、特征和生命周期,其中主要包括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为主体的知识交流活动,揭示了知识协同服务的服务流程与运行机理。并根据嵌入性关系与知识协同服务的关系以及知识协同服务与服务效能的关系,提出了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研究模型。第四章对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嵌入式视角下服务人员与科研用户之间知识协同服务的理论模型和相关研究假设,对关系嵌入、用户情景嵌入、服务情景嵌入、认知嵌入、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广度、知识转移深度、知识创造、需求满足和技能拓展变量的操作性测量问项进行了设计,并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的方式获取相应目标对象的实证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得出了嵌入性关系、知识协同服务以及服务效能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的检验结果。第五章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揭示了嵌入式视角下服务人员与科研用户之间知识协同服务及其服务效能的长期演化规律。根据知识协同服务中核心要素及其反馈过程,并结合实证研究的影响因素变量,构建了嵌入式视角下知识协同服务的系统因果关系模型和系统流图模型。通过运用Vensim仿真软件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并以此与知识协同服务实践状况进行对比,对系统流图进行有效性检验。在此基础上,以嵌入性关系的三个维度为视角,分别是关系嵌入、情景嵌入和认知嵌入,通过系统仿真的方式详细分析了不同嵌入模式下,对于知识协同服务及其服务效能的全面作用过程和长期的演化趋势。第六章为对策与建议。根据定性化实证研究和定量化仿真研究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的服务效能提升的措施,主要从关系嵌入、情景嵌入和认知嵌入的三个嵌入式视角进行了深入性的分析,与此同时,根据知识协同服务的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三个活动的特征规律,通过支持不同知识活动的服务融合来推动知识协同服务进程,以此提高创新服务效能。第七章为研究的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并提出了全文研究的不足与后期的拓展方向。
徐晴[7](2016)在《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图书情报学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征,在知识生产、积累与发展过程中,既有对其他学科基础理论、方法论、学术观点及实践的借鉴、引用、移植和整合,也有向外输出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其他学科产生辐射和影响。这种跨越学科边界的知识交流与转移,是学科自身运行和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学科不断转型和创新,提升学术竞争力和学科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本文综合运用图书情报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采用文献调研、演绎推理、文献计量、多元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着力揭示我国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的状况与特征、效果、影响要素及内外部动力作用下的机制问题,研究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含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述评、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创新点,形成整个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第1章,明确跨学科研究、知识转移、跨学科知识转移的概念及内涵。在对跨学科研究与知识转移的关系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二者在方向性、目的性和要素性方面有共通之处,知识转移理论能够作为考察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工具,并对跨学科知识转移进行界定,认为该过程包含知识接收与知识发送两个方面,概念界定为下文奠定了逻辑基础。第2章,以知识转移理论为统领,以变化三角理论、竞合互动理论以及MOA框架理论为基础,构成了本文的理论支撑。知识转移理论是全文研究的指导理论和出发点,为跨学科知识转移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框架;变化三角理论反映了考察跨学科知识转移的三个视角,即外部关注、系统实施和内部动力;竞合互动理论反映了图书情报学与相关学科间的相互竞争又共生互利的关系:MOA框架理论为考察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影响要素提供了具体的研究路径。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其中第3章,第4章从学科组织层面对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进行外在刻画,第5章从研究人员个体层面对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进行内在剖析。第3章,对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状况与特征进行研究。跨学科引证是跨学科知识转移的重要表现形式,本章采用引文分析,在知识接受和知识发送两个视角中考察了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状况,从转移规模、转移分布、转移主体、转移情景(外部动力要素)几个方面揭示其特征,研究表明,(1)跨学科知识接收和知识发送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跨学科研究越来越活跃;(2)跨学科知识转移非均衡性特征明显,高度发散与高度聚合现象并存,产生有效吸收和辐射的学科数量并不多;(3)跨学科转移以双向互惠为主,主要发生在近邻学科,即同处社会科学领域的软-应用学科之间,对技术型、应用型知识的需求及辐射强烈;(4)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的外部动力要素包含知识距离、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第4章,对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效果进行研究,侧重于知识引进效果的分析。以CSSCI建库以来,持续被“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收录的期刊所载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主题聚类、关键词与时间维度的关联以及外部学科实例,揭示了图书情报学通过理论借鉴和方法移植,促进了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第5章,对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立足于研究人员个体作为知识接收方,引入MOA(动机-机会-能力)分析框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影响因素的识别,提出相关假设,并通过调查问卷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MOA框架理论适用于跨学科知识转移领域研究,除兴趣动机外,动机、机会、能力三个维度的要素与跨学科知识转移行为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跨学科知识转移行为主要受到学习倾向、交互能力、知识转移组织等因素的影响,实证研究为后文构建跨学科知识转移促进机制提供了现实依据。第四部分为应用研究。如何促进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是研究的落脚点,针对组织层面的外部动力要素,提出要从战略上重视和研究学科整体发展规划;针对个体层面的内部动力要素,如何激发动机、提升能力和创造机会是切入点,提出要建设跨学科知识转移开放环境、构建和完善知识转移激励机制、营造跨学科知识转移文化氛围。第五部分为研究总结及展望。归纳全文研究结论,指出研究不足,对后续研究着力点进行展望。研究在多学科的理论指导下,揭示我国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的现状、特征及效果,探索知识转移的内外部动力要素及其作用原理与影响,以激发动机、提升能力、创造机会为切入点,构建跨学科知识转移促进机制。研究对推动我国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交流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孙彤[8](2016)在《以知识的信息(KBI)为视角论医院图书馆精准化学科服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知识信息(KBI)为视角,通过国内外医院图书馆学科服务对比,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基于KBI的精准化学科服务模式来完善医院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期为未来医院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梁嘉艳[9](2015)在《论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图书馆的知识创新服务》文中研究说明知识创新服务作为一种新颖的服务模式引起医院图书馆界的高度重视。笔者对知识创新服务做出诠释,阐明教学医院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的特点,分析医院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个性化服务理念、强化馆员综合素质、引导用户需求等方面打造适合教学医院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的策略。
储节旺,孙晓宁[10](2012)在《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发文量、来源期刊、高被引文献、核心作者群、核心研究机构、基金资助情况和研究主题7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二、医院图书馆的知识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图书馆的知识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知识生态视角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知识生态视角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的紧迫性 |
1.1 行业环境挑战图书馆服务地位 |
1.2 技术进步拓展图书馆服务边界 |
1.3 资源多样改变图书馆服务方式 |
1.4 创新需求推动图书馆服务变革 |
2 知识生态视角下图书馆服务转型趋势 |
2.1 由静态服务到动态服务 |
2.2 由孤立服务到系统服务 |
2.3 由物本服务到人本服务 |
2.4 由结果服务到流程服务 |
3 知识生态视角下图书馆服务转型路径 |
3.1 业态融合探索全域服务 |
3.2 知识集成提供专项服务 |
3.3 空间再造重塑空间服务 |
3.4 多元活动深化实体服务 |
3.5 知识网络助推智慧服务 |
4 结语 |
(2)基于数据科学的知识创新服务应用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知识创新服务与数据科学概述 |
2.1 知识创新与知识服务 |
1) 知识创新及其特征 |
2) 知识服务及其特征 |
2.2 知识创新服务及其特征 |
2.3 数据科学、特征及其应用 |
3 大数据背景下知识创新服务模式研究现状与构建的需求及目标 |
3.1 知识创新服务模式的研究现状 |
3.2 知识创新服务模式构建的需求 |
3.3 数据科学导入到知识创新服务模式构建中的应用思路及其目标 |
4 基于数据科学的知识创新服务应用模式的体系架构与实现形式 |
4.1 知识融合支撑的知识内容分析和动态集成的知识创新服务 |
4.2 语义关联整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专题化和智能化知识创新服务 |
4.3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交融转化的知识创新服务 |
4.4 知识融合和发现集成的知识呈现与知识导航服务 |
5 结语 |
(3)隐性知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及关系 |
1.1 显性知识的概念 |
1.2 隐性知识的概念 |
1.3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 |
2 图书馆启发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意义 |
2.1 隐性知识是读者对知识服务的根本需求 |
2.2 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源泉 |
3 知识服务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 |
3.1 注重知识服务馆员个体隐性知识的积累与启发 |
3.1.1 知识服务馆员要把工作经验的积累制度化、常态化 |
3.1.2 把馆员之间业务交流日常化 |
3.2 注重读者隐性知识的启发与显性化 |
3.2.1注重对关键知识服务对象的长期连续性服务跟踪 |
3.2.2 注重与知识服务对象的交流沟通 |
3.3 注重对知识服务馆员的知识及服务培训 |
4 结语 |
(4)论信息时代下医院图书馆创新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 医院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的特点 |
1.1 个性化 |
1.2 针对性 |
1.3 必要性 |
2 当前医院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
2.1 图书馆内容整合缺乏系统性 |
2.2 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
2.3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足 |
3 信息时代下医院图书馆创新服务对策 |
3.1 构建医院图书馆创客空间, 创新服务模式 |
3.2 搭建医院图书馆行业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 |
3.3 体现医院图书馆的针对性特色服务 |
3.4 提供主动化服务 |
3.5 实行咨询服务首问责任制 |
3.6 开展远程信息系统 |
4 结语 |
(5)基于教学需求的医院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医院图书馆在教学中的作用 |
3 医院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的特点 |
4 基于教学需求的医院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 |
4.1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
4.2 知识咨询服务系统设计 |
4.3 页面的设计 |
5 医院图书馆提升知识创新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 |
5.1 强化医院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理念 |
5.2 重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
5.3 重视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 建立特色数据信息库 |
6 结语 |
(6)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嵌入式服务发展及其运营模式研究 |
1.2.2 面向科研的嵌入式服务应用实践 |
1.2.3 知识协同服务的研究现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嵌入性理论 |
2.2 知识协同 |
2.3 知识学习 |
2.4 知识服务绩效 |
2.5 本章小结 |
3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要素分析与研究模型 |
3.1 知识协同服务的发展与内涵 |
3.1.1 知识协同服务的发展层次 |
3.1.2 知识协同服务的内涵界定 |
3.2 知识协同服务的过程 |
3.2.1 知识协同服务的要素分析 |
3.2.2 知识协同服务的特征分析 |
3.2.3 知识协同服务的生命周期过程 |
3.3 嵌入性关系与知识协同服务 |
3.3.1 关系嵌入与知识协同服务 |
3.3.2 情景嵌入与知识协同服务 |
3.3.3 认知嵌入与知识协同服务 |
3.4 知识协同服务与服务效能 |
3.5 研究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4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理论模型构建与检验 |
4.1 理论模型 |
4.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4.3 变量测度与量表设计 |
4.3.1 嵌入性关系测度量表 |
4.3.2 知识协同服务测度量表 |
4.3.3 服务效能测度量表 |
4.4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5 数据分析与信效度检验 |
4.5.1 项目区别度分析 |
4.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5.3 信度和效度检验 |
4.6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
4.7 实证结果分析 |
4.7.1 嵌入性关系对知识协同服务的影响关系分析 |
4.7.2 知识协同服务对服务效能的影响关系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5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演化趋势仿真分析 |
5.1 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5.1.1 系统过程分析 |
5.1.2 系统边界的界定和基本假设 |
5.1.3 因果关系模型 |
5.2 基于逐枝建模法的系统流图模型 |
5.2.1 建立流位流率系 |
5.2.2 基于逐枝建模法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
5.2.3 面向流率基本入树模型的等价流图模型 |
5.3 系统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5.3.1 流位流率变量的仿真结果与有效性检验 |
5.3.2 主要辅助变量的仿真结果与有效性检验 |
5.4 系统模型灵敏度与仿真结果应用分析 |
5.4.1 关系嵌入的灵敏度及其对知识协同服务的影响 |
5.4.2 情景嵌入的灵敏度及其对知识协同服务的影响 |
5.4.3 认知嵌入的灵敏度及其对知识协同服务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发展对策与建议 |
6.1 强调关系嵌入模式的多样化 |
6.2 突出情景嵌入模式的动态化 |
6.3 促进认知嵌入模式的深度化 |
6.4 实现知识协同服务不同阶段的服务融合化 |
6.5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总结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2.1 理论价值启示 |
7.2.2 实践价值启示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仿真方程 |
硕博连读期间的科研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7)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0.1.1 选题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0.2.1 知识转移研究现状 |
0.2.2 跨学科知识转移研究现状 |
0.2.3 述评 |
0.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0.3.1 研究目标 |
0.3.2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0.3.3 研究方法 |
0.3.4 本文主要贡献 |
1 跨学科知识转移概念界定 |
1.1 跨学科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
1.1.1 学科 |
1.1.2 跨学科 |
1.1.3 跨学科研究 |
1.2 知识转移 |
1.3 跨学科知识转移的内涵 |
1.3.1 跨学科研究与知识转移的关系 |
1.3.2 跨学科知识转移的内涵及特点 |
1.3.3 跨学科知识转移要素 |
1.3.4 跨学科知识转移动力 |
2 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知识转移理论 |
2.1.1 信息网络视角中的知识转移理论 |
2.1.2 社会关系视角中的知识转移理论 |
2.1.3 社会认知视角中的知识转移理论 |
2.1.4 知识转移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
2.2 变化三角理论 |
2.3 竞合理论 |
2.4 动机-机会-能力(MOA)框架理论 |
3 我国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状况与特征 |
3.1 相关界定 |
3.1.1 供体学科与受体学科 |
3.1.2 知识转移宽度与知识转移深度 |
3.1.3 亲缘学科 |
3.2 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规模 |
3.2.1 知识存量 |
3.2.2 知识流量 |
3.3 知识接收视角中的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 |
3.3.1 知识转移宽度与深度 |
3.3.2 图书情报学供体学科识别与分布 |
3.3.3 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接收特征 |
3.4 知识发送视角中的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 |
3.4.1 知识转移宽度与深度 |
3.4.2 图书情报学受体学科识别与分布 |
3.4.3 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发送特征 |
3.5 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亲缘学科类别 |
3.5.1 学科分类框架 |
3.5.2 图书情报学亲缘学科类别分析 |
3.6 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外部动力 |
4 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效果 |
4.1 基于学科研究主题演化的观察 |
4.1.1 数据来源 |
4.1.2 方法与过程 |
4.1.3 研究主题分析 |
4.1.4 研究主题演化 |
4.2 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实践 |
4.2.1 图书情报学引进计算机科学知识 |
4.2.2 图书情报学引进新闻传播学知识 |
4.3 讨论与分析 |
4.3.1 注重学术积累与前沿拓展 |
4.3.2 理论借鉴与学科体系的完善 |
4.3.3 方法移植与研究思路的创新 |
5 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影响要素识别与验证 |
5.1 影响要素识别 |
5.1.1 跨学科知识转移影响要素的MOA框架 |
5.1.2 动机(M)维度的影响要素识别 |
5.1.3 机会(O)维度的影响要素识别 |
5.1.4 能力(A)维度的影响要素识别 |
5.1.5 习惯域对跨学科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 |
5.2 影响要素理论框架及假设 |
5.3 实证研究过程 |
5.3.1 问卷测量条款 |
5.3.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5.3.3 样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
5.3.4 信度与效度分析 |
5.3.5 知识转移行为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5.3.6 各因素协同作用对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 |
5.4 影响要素的讨论 |
6 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促进机制 |
6.1 设计跨学科发展战略机制 |
6.1.1 明确学科发展环境 |
6.1.2 加强学科理论建设 |
6.2 建立跨学科知识转移开放机制 |
6.2.1 面向宽广的信息职业 |
6.2.2 发展多元化的研究队伍 |
6.2.3 寻求多领域的应用与合作 |
6.2.4 保持跨界和聚焦的平衡 |
6.3 构建跨学科知识转移激励机制 |
6.3.1 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的制度化 |
6.3.2 发挥学术成果跨学科评议激励作用 |
6.4 完善跨学科知识转移交流机制 |
6.4.1 引导跨学科交流意愿 |
6.4.2 丰富跨学科交流渠道 |
6.4.3 设跨学科交流环境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博期间相关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8)以知识的信息(KBI)为视角论医院图书馆精准化学科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 学科服务的精准化 |
2 从KBI视角论精准化学科服务 |
2.1 KBI是学科服务的核心 |
2.2 KBI是学科服务的升华 |
2.3 KBI在精准化学科服务的体现 |
3 国内外精准化学科服务模式比较 |
3.1 学科制度的进程 |
3.2 学科服务的职责 |
3.3 学科服务的条件 |
4 基于KBI的医院图书馆精准化学科服务模式构建 |
4.1 服务模式整体框架 |
4.2 服务模式细化框架 |
5 医院图书馆精准化学科服务实现策略 |
5.1 确定精准化学科服务目标 |
5.2 提出精准化学科服务方法 |
6 讨论与总结 |
(9)论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图书馆的知识创新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知识创新服务的诠释 |
1.1知识创新服务是用户目标驱动的服务 |
1.2知识创新服务是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 |
1.3知识创新服务是面向解决方案的服务 |
1.4知识创新服务是面向增值服务的服务 |
2教学医院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的特点 |
2.1知识创新服务具有个性化 |
2.2知识创新服务具有针对性 |
2.3知识创新服务具有必要性 |
3教学医院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 |
3.1知识创新服务具备起步的基础 |
3.2知识创新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水平处于较低的层面 |
4教学医院图书馆提高知识创新服务水平的对策 |
4.1加强个性化服务理念的建设 |
4.2重视学科馆员的建设 |
4.3加强对用户信息需求方向的研究 |
4.5加强服务反馈工作和用户培训工作 |
5结语 |
(10)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年度发文量分析 |
2 来源期刊分析 |
3 高被引文献分析 |
4 核心作者群分析 |
5 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
6 基金资助概况分析 |
7 研究主题分析 |
7.1 图书馆知识管理基本理论 |
7.2 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
7.3 各种类型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
7.3.1 高校图书馆 |
7.3.2 数字图书馆 |
7.3.3 医学图书馆 |
7.3.4 医院图书馆 |
7.4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
四、医院图书馆的知识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知识生态视角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J]. 李积君,王凤姣,龚蛟腾. 图书馆, 2020(07)
- [2]基于数据科学的知识创新服务应用模式构建研究[J]. 曹嘉君,王曰芬. 情报学报, 2018(10)
- [3]隐性知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策略研究[J]. 苏杭. 医学信息, 2018(20)
- [4]论信息时代下医院图书馆创新服务[J]. 刘宇. 科技创新导报, 2018(09)
- [5]基于教学需求的医院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研究[J]. 罗方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07)
- [6]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研究[D]. 李立睿. 武汉大学, 2017(06)
- [7]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转移研究[D]. 徐晴. 武汉大学, 2016(02)
- [8]以知识的信息(KBI)为视角论医院图书馆精准化学科服务[J]. 孙彤.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6(09)
- [9]论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图书馆的知识创新服务[J]. 梁嘉艳. 现代医院, 2015(04)
- [10]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 储节旺,孙晓宁.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