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文明建设与应用写作振兴(论文文献综述)
彭宏[1](2021)在《论招录文章写作的“法度”——以中国古人的写作理论为借鉴》文中认为从韩愈"法度"说出发,借鉴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的"立主脑""谋篇布势""为事而作""体用为本""贵乎精要""文以明道""深入一境""博观约取"等法度,可帮助参加人事招录考试的人员写出高水平文章。遵循这些法度,也能帮助高校"应用写作"课丰富写作理论、创新教学训练方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郝庆松[2](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干部挂职工作研究 ——以S市为例》文中提出
赵红梅,邓素芳,杨艳君,冀爱青,李洪燕[3](2021)在《干旱胁迫对藜麦幼苗组织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藜麦幼苗不同组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设定不同田间持水量(100%、50%、25%)和不同处理时间(0、48、96 h),分别对藜麦幼苗根、茎、叶组织的解剖结构、脯氨酸含量以及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脯氨酸脱氢酶(PDH)、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100%田间持水量相比,随着田间持水量的降低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根直径、表皮厚度均呈增长趋势,最大分别增加了9.1%和64.9%;茎组织各指标值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髓腔直径最大降低了55.6%;叶片组织各指标值也在25%田间持水量处理96 h后达到最低值;根、茎、叶3种组织中脯氨酸含量及P5CS活性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叶中脯氨酸积累量高于茎和根,叶和茎中PDH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在根中则逐渐升高;根、茎、叶中3种酶活性在不同处理下表现不同,其中叶和茎中3种酶活性在50%田间持水量处理96 h后达到最高,根中3种酶则在25%田间持水量处理96 h后仍维持较高活性。总之,藜麦幼苗可通过增加根粗来抵御一定的干旱胁迫,可通过提高体内脯氨酸含量、P5CS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旱性;且根在干旱下的形态及生理反应不同于叶和茎。本研究为藜麦的抗逆性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肖飞[4](2016)在《申论应试必须把握六大要点》文中研究指明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答好申论试卷,就必须抓住当前申论试卷的一些特点。否则,盲目应试,只能是事倍功半,与公务员考试失之交臂。笔者从研究和辅导申论的角度,对当前申论试卷的一些特点进行归纳,考生要答好申论试卷,必须把握"六大要点"。第一要点:命题方向——紧系"中国梦"从近几年的国考试卷我们就可以看出,申论命题方向明确、意义重大,都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弘扬黄河精神、乡土文化主题之后,
季华[5](2011)在《网络论坛与应用写作教学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为解决传统应用写作教学模式的不足提供了新的方式,本文将网络论坛技术与应用写作教学进行整合,目的是尝试营造一种既能支持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将上述两者进行有效整合,可以避免单一的交流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克服传统应用写作教学模式的不足和缺陷,为应用写作教学中的授、受双方提供一个便捷的互动平台,使他们在不断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从而取得更好的应用写作教学效果。本文在探索网络论坛与应用写作教学多种整合方式的基础上,在网络中尝试建立了用于教学的应用写作论坛,分析了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网络论坛这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方式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有着确实的积极作用。
杜福磊[6](2009)在《新时期30年:现AI写作作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期30年古老而又年轻的写作学科走向了繁荣发展,展开了"八次学术大争鸣",理论研究发生了"八大变革",在写作原理学、文体写作学、写作教育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七种类型三个理论层次"构成的学科理论体系序列;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写作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21世纪的现AI写作作学理论文化建设要全力实现创新发展,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写作文化素质的优势学科。
沈丽萍[7](2007)在《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学探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写作日益成为各行各业及普通民众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应用文写作教学也日益得到了社会和职业学校的普遍重视。但是,职业学校的应用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的应用写作知识贫乏、写作能力欠缺,教材陈旧,教学方法程式化等等,应用文写作教学方面亟待改进和提高。当前已有不少职业学校的教师重视并投入到应用文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一般认为:改革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当务之急。事实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在给予应用写作课程高度重视的同时,应当重点加强教师的教学内涵,从教师的自身素养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安排、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等方面入手,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意与相关课程、知识的衔接,强化能力训练、能力迁移,全面提高应用写作教学的质量,从而拓宽学生基础知识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其拓展学习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杜福磊[8](2007)在《我国写作学建设发展的历程与未来》文中认为研究中国写作理论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发展前景,是建设我国现代先进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我国古代有着丰厚的写作理论文化遗产积淀;新时期古老而又年轻的写作学科走向了繁荣发展,理论研究发生了“八大变革”、展开了“六次学术大争鸣”、形成了“七种类型三个理论层次”构成的学科理论体系序列、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理论成果;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它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21世纪现AI写作作学理论文化建设要着力实现新发展和新突破,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写作文化素质的优势学科。
杨红星[9](2005)在《汉语应用文模式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在汉语应用写作领域,对应用文模式化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未形成系统、完善、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参考借鉴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见解及论述的方法,对汉语应用文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关于应用文模式化的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状况进行一番梳理、反思和总结,并结合现实,以若干应用文实例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应用写作基本原理为指导,对目前常用应用文尤其是一些常用公文文体模式进行个案分析,总结若干文体的结构规律,建立它们基本的科学的写作模式,使之发挥出应有的实践价值。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重点从理论上探究汉语应用丈模式的内在原理,也即为什么能够概括总结出这样一些常规模式,它们有什么内在依据?从写作原理和思维学的角度来深入分析、归纳模式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最后,指出并预测,汉语应用文的模式化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必然选择,它是伴随着电脑及互联网的出现而衍生出来的有别于以往旧模式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由于要和电脑相结合从而带上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这一点来看,现代汉语应用文的模式化不仅是应用文文体自身内在特点的规定,而且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师圣媛[10](2004)在《第八届全国应用写作学术研讨会在北海召开》文中提出 为了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促进应用写作更好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中国应用写作研究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写作学会主办、北海市委党校承办,于2003年10月17日-20日在北海市召开了第八次全国应用写作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杜福磊教授主持,会长洪威雷教授致开幕词,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广西写作学会会长陈学璞教授代表总会致贺词。来自十多个省市的72位应用写作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重点围绕三个文明建设对应用写作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应用写作研究和教学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用写作教学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何有效地将
二、三个文明建设与应用写作振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个文明建设与应用写作振兴(论文提纲范文)
(1)论招录文章写作的“法度”——以中国古人的写作理论为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主脑” |
二、“谋篇布势” |
三、“为事而作”“体用为本”与“贵乎精要” |
四、“高出一头”“深入一境”与“博观约取” |
五、高校“应用写作”课对“法度”的借鉴 |
(3)干旱胁迫对藜麦幼苗组织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2.1 藜麦幼苗的培育 |
1.2.2 干旱处理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藜麦幼苗根、茎、叶组织结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2.1.1 根组织结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2.1.2 茎组织结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2.1.3 叶片组织结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2.2 干旱胁迫对藜麦幼苗脯氨酸含量及脯氨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2.3 干旱胁迫对藜麦幼苗不同组织抗逆性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5)网络论坛与应用写作教学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网络论坛与应用写作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 |
2.1 关于选题 |
2.2 关于网络论坛的认识 |
2.3 研究过程中对网络论坛的定位 |
2.4 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三章 网络论坛与应用写作教学整合的优势 |
3.1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3.2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3.3 增强教学中的交互性 |
3.4 提高教学者的教学效率 |
第四章 网络论坛与应用写作教学模式的设计构想 |
4.1 功能定位 |
4.2 角色定位 |
4.3 整合设计的示例和效果 |
4.4 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
第五章 网络论坛整合应用写作教学模式的问题及思考 |
5.1 应用写作论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5.2 针对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
结论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6)新时期30年:现AI写作作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AI写作作学的昨天——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新时期走向繁荣发展 |
(一) 新时期现AI写作作学科建设的主要成就 |
1.先后展开了八次学术大争鸣, 不断推进写作理论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
2.学科理论研究发生了“八大变革” |
3.形成了由“七种类型”“三个理论层次”构成的现AI写作作学理论体系序列 |
4.建构了“纵向横向立体交叉基础理论体系框架”, 实现了由“术”到“学”的学科理论建构 |
(二) 现AI写作作学形成发展时期 (20世纪80-90年代) 的主要理论成果 |
(三) 现AI写作作学全面发展繁荣时期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的主要理论成果 |
1.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
2.写作训练操作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
3.文学文体写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
4.实用 (包括应用) 写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
二、现AI写作作学的今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
(一)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对写作学价值取向与社会功能作用产生着新的挑战与影响 |
(二) 电脑写作和网络文本传播的工具性变革, 对传统写作观念和写作方式与手段产生挑战和影响 |
(三) 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新决策, 对写作理论研究与现AI写作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
(四) “四化”建设、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写作学科的发展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
(五) 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对现AI写作作教育与写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
三、现AI写作作学的明天——抓住发展机遇、着力实现新发展和新突破、全力提升学科形象 |
(一) 学科核心理论建设要确立更为规范、统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范畴体系, 进一步提高其科学性 |
(二) 学科基础理论建设的研究要进一步取得新突破 |
一是学科理论的定位研究。 |
二是学科理论的定性研究。 |
三是学科理论的定序研究。 |
四是学科理论的定向研究。 |
(三) 加强对电脑写作操作应用技术的研究、促进运用电脑写作的普及 |
(四) 写作教学改革重点是推进写作素质教育 |
(五) 要着力做好写作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
(六) 现AI写作作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全力提高学科地位、提升学科形象 |
1.始终坚持创新的学术精神 |
2.不断加强写作教师与学术队伍的建设 |
3.努力追求创新的学术成果精品 |
(七) 全力做好写作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的设置与研究生培养工作 |
(7)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加强应用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
(一) 应用写作的历史回顾 |
(二) 应用写作的现实需求 |
二、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 |
(一) 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师的能力亟待提高 |
(二) 职业学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令人担忧 |
(三) 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材内容陈旧 |
三、优化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学的策略 |
(一) 提升教师内涵,促进专业成长 |
(二) 更新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发展 |
(三) 活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后记 |
详细摘要 |
(8)我国写作学建设发展的历程与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写作学——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新时期走向繁荣发展 |
(一) 中国写作学的发展历程 |
(二) 新时期现AI写作作学科建设的主要成就 |
1.学科理论研究发生了“八大变革” |
2.理论研究进程中展开了六次学术大争鸣, 不断推进了写作理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
3.现AI写作作学形成了由“七种类型三个理论层次”构成的理论体系序列 |
4.建构了纵横交叉双向理论体系框架, 实现了由“术”到“学” (学科;专科、本科、硕士课程序列) 的理论建构 |
(三) 现AI写作作学形成发展时期 (20世纪80—90年代) 的主要理论成果 |
(四) 现AI写作作学全面发展繁荣时期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的主要理论成果 |
1.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
2.写作训练操作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
3.现AI写作作学领域文学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
4.实用 (包括应用) 写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
二、现AI写作作学——21世纪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
(一)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对写作学价值取向与社会功能作用产生着新的挑战与影响 |
(二) 电脑写作和网络文本传播的工具性变革, 对传统写作观念和写作方式与手段发生着挑战和影响 |
(三) 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新决策, 对写作教学理论研究与现AI写作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
(四) “四化”建设、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写作学科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为紧迫的新任务 |
(五) 和谐社会的建构和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建立, 对现AI写作作文化建设和写作教育与现AI写作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
三、现AI写作作学的未来——21世纪着力实现新发展和新突破、塑造崭新的学科形象 |
(一) 学科核心理论建设要确立科学、统一、规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范畴体系, 进一步提高其科学性 |
(二) 学科基础理论建设的研究要进一步取得新突破 |
(三) 加强对电脑写作学的研究、发展这一新兴分支学科理论 |
(四) 21世纪写作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
(五) 21世纪现AI写作作学建设发展的重点是着力提高学科地位、塑造崭新的学科形象 |
1.始终坚持创新的学术精神 |
2.不断加强学术队伍建设 |
3.努力追求创新的学术精品 |
4.成长造就理论权威 |
5.全力做好写作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的设置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
(9)汉语应用文模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模式与应用文模式化 |
1.2 汉语应用文的模式化及其创新性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欲解决的问题 |
第二章 应用文模式化历史回顾与当前研究状况 |
2.1 应用文模式化历史回顾 |
2.2 应用文模式化的当前研究状况 |
2.3 应用文模式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三章 常用公文文体模式个案分析 |
3.1 通知模式个案分析 |
3.2 请示模式个案分析 |
3.3 报告模式个案分析 |
3.4 计划模式个案分析 |
3.5 总结模式个案分析 |
3.6 述职报告模式个案分析 |
第四章 常用日常应用文体模式个案分析 |
4.1 求职信模式个案分析 |
4.2 感谢信模式个案分析 |
4.3 慰问信模式个案分析 |
4.4 欢迎词模式个案分析 |
4.5 答谢词模式个案分析 |
第五章 汉语应用文模式化必要性分析 |
5.1 汉语应用文模式化是其走向国际化的必要前提 |
5.2 汉语应用文模式化是其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条件 |
5.3 汉语应用文模式化是其运行快捷化的有效途径 |
5.4 汉语应用文模式化是其达到大众化的有力手段 |
第六章 汉语应用文模式化可能性分析 |
6.1 汉语应用文的表意化是其模式化的主观条件 |
6.2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应用文模式化的客观条件 |
6.3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是应用文模式化的物质基础 |
第七章 结语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四、三个文明建设与应用写作振兴(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招录文章写作的“法度”——以中国古人的写作理论为借鉴[J]. 彭宏. 写作, 2021(05)
- [2]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干部挂职工作研究 ——以S市为例[D]. 郝庆松.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3]干旱胁迫对藜麦幼苗组织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赵红梅,邓素芳,杨艳君,冀爱青,李洪燕. 核农学报, 2021(06)
- [4]申论应试必须把握六大要点[J]. 肖飞. 应用写作, 2016(01)
- [5]网络论坛与应用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 季华. 长春理工大学, 2011(04)
- [6]新时期30年:现AI写作作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J]. 杜福磊.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7]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学探究[D]. 沈丽萍. 苏州大学, 2007(11)
- [8]我国写作学建设发展的历程与未来[J]. 杜福磊.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 [9]汉语应用文模式化研究[D]. 杨红星. 长春理工大学, 2005(11)
- [10]第八届全国应用写作学术研讨会在北海召开[J]. 师圣媛. 秘书,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