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四大基金及“国安基金”股市护盘透视(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丹[1](2020)在《中国政府股票市场救助行为研究 ——基于2015年救市行为的分析》文中提出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巨震,为了维护股票市场稳定,中国政府以“国家队”身份、以超过一万亿的资金规模直接入市救助股市。后期又面临大量资金是否和如何退市问题。此次中国“国家队”资金救助股市为世界各国(地区)所关注,也为政治经济学和金融监管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田野实验,本文重点考察和研究这一重大的经验事实。论文分为八章。第一章阐释了政府干预股票市场的国内外现实背景和研究现状,突出了研究意义,介绍了论文的内容结构。第二章对现有关于政府对股票市场干预的相关文献做梳理。从股市危机的特征和政府职能两个方面阐述了政府救助股市的必要性;从文献中总结政府救市策略的目标、具体方式和政策效果,并重点突出股市干预基金的设立及运行效果;进而立足于中国政府股市干预策略,以及中国2015年股市危机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研究缺陷;最后指出政府股市干预策略的退出机制的研究不足。第三章从金融史的角度,以政府救助方式为划分,并遵循重大股市危机发生的时间轴,对20世纪以来历次典型性金融危机中各国(地区)政府救市的经验做比较,尤其集中于政府直接注资股市的策略比较,对比较成功的股市平准基金的运作详细展开,并总结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股市的政府干预策略差异。着眼于中国股市,对中国股市自建立以来的政府干预策略进行梳理,并详细剖析2015年股市危机的救市计划,为中国股市危机的应对措施提供历史经验。第四章对政府入市策略做理论分析,结合中国股市的典型性特征,基于噪声交易模型,分别从股市危机的形成、中国政府救市的目标与策略、入市干预的预期效果等方面,对政府救市资金入市进行理论分析;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入市效应的三个理论假说。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对中国政府救市资金的运行情况和策略效果的实证分析。对救市资金及其后续调整的详细统计是救助策略研究的重要现实依据。第五章首先集中关注2015年中国股市大波动期间,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力的“国家队”救市资金的统计,分别从资金入市的市场背景、资金的筹集规模、入市结构安排、选股原则、后期资金动态调整、等各方面剖析政府此番的注资行动;并对“国家队”各持股成员拆分比较,以完整展示救市资金运行全貌。第六章基于第四章提出的三个理论假说,实证检验中国政府股市救助计划的政策效果,分别从救市资金对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对市场整体层面和被救助对象个体层面的波动性影响、救市资金的影响机制检验等三个方面,对政府此番股市救助策略的实施效果作评价。第七章是政府救助策略的处置问题研究。在政府入市模型的框架之上,退市理论研究探讨了政府退市的目标设定、交易策略、预期效果等,并在两期模型中给出了政府退市的必要条件和持仓调整的操作策略,对中国政府退市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初步的机制设计。本章第二部分基于退市模型的结论,通过对救市资金的投资成本和各期收益水平的核算,指出“国家队”救市资金的退出时机,为退市策略建议提供现实依据。第八章对研究成果做总结,指出本文未来的研究展望;在各国(地区)股市危机救助历史的梳理与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中国政府救市的策略选择及救市资金的后期运行提出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结论:入市方面:政府入市救助的目标是稳定市场,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各方面:政府通过增持股票为市场提供额外的流动性,降低了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政府的股市干预有利于降低市场波动性,并且干预力度越大,个股的收益率波动性越低;降低股票的噪声交易程度是救市资金降低股市波动性风险的主要作用机制。退市方面:国有资金大量滞留股市是有负面作用的,退市是必要的,但是,由于退市的目标比入市实际上更多元,所以退市行为更应该谨慎和有策略。考虑到政府对不同目标的偏好或权衡,其实后危机时期政府救助资金退出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和时机。假定政府的目标只是入市资金的损益平衡,其实2017年底已经出现过全部退出的时机。但是,实际上政府至今还活跃在股市中,说明政府在某些信息优势的情况下,其救助资金的目标函数中可能包含了“投资收益”最大化。如果如此,政府救市资金理论上没有确定的最优退出时间或时机,相机抉择是最优策略。本文的创新或贡献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把政府干预股市的行为分为入市和退市,分别分析,尤其是退市策略分析。因为现实中往往是入市很果断,退市很麻烦,需要特别慎重。政府入市的后处置直接决定了干预政策的有效性,却往往在策略制定和政策效果评价体系中被忽视。将政府救市资金退出问题纳入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干预政策研究中,为救助资金的后续处置机制作出理论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看得见的手”择机撤出救助领域的研究空缺,为全球各市场类型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退市制度设计。探讨救市资金的处置问题的前提是掌握现有资金在市场中的实际运行效果,通过较为细致的核算救市资金自入市以来的成本和各期收益情况,为救市资金的后续处置策略提供现实依据,并为退市策略的机制设计提供政策建议。第二,对政府干预股市行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内生化处理,并设定政府入市的目标函数与退市的目标函数不同:前者是稳定市场,后者的目标函数中是包含投资收益的。鉴于政府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要服务目标的基本属性,结合政府在金融市场中监督和管理的职责,对政府入市的理论研究以稳定股票价格波动为主要的干预目标具有合理性,已有文献也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支持。以本文对2015年政府救市资金的统计研究和实证分析为基础,结合救市资金的筹集渠道、干预效果和资金变动等现实情况,本文对救市资金在后危机时期的处置研究以投资收益最大化为政府退市的目标函数,符合政府干预政策的市场逻辑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把投资收益作为政府重要的干预目标在现有文献中是鲜有的,本文对政府救市资金退市的理论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广到政府对各市场领域的干预行为评估。第三,在经典的噪声交易模型中引入政府行为,在逻辑推演的基础上,总结出三个理论判断,并在实证分析中加以验证。理论上在有政府参与的市场中,政府干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可能通过改变交易噪声实现,这为政府干预的影响机制研究拓展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不足也是三点:第一,在理论分析中,把退市目标简单化处理为“获得投资收益”,确实过于简单和抽象,不符合实际。实际上政府与双重目标即投资收益和稳定市场,甚至有更多的目标,但是,由于确定不同目标之间的权重和构建相应模型太复杂,模型构建超出了我现在的能力,所以,只能以后再深入研究。第二,受数据可得性的局限,在统计分析中,本文采用季度性数据追踪救市资金的持股情况,但是季度性数据难以捕捉政府救市资金的具体交易时点及价格,导致救市资金的成本收益核算可能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除以出资方证券公司的资产账户收益情况为补充外,要反映救市资金的真实收益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第三,在实证分析时,本文仅对政府救市资金的干预效果以流动性和波动性两个标准衡量,并未考虑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对救市资金的作用机制也仅以降低噪声交易渠道解释,指标选择比较简单。
梁洪容[2](2017)在《股市平准基金制度研究》文中提出股市的发展需要稳定,然而非理性的剧烈波动却会不时出现。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股市的异常波动,尤其是股市急速暴跌带来的危机,所以需要研究和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制度,在笔者看来能够对稳定股票市场起到一定的作用,值得加以研究。本文从股市平准基金制度的基本问题出发,明确了基金的性质是非盈利的政策性基金,指出其具有基金规模大、政策性强和以稳定市场为最终目的的三个主要特点,进而指出其两大积极功效在于平抑非理性的价格波动、稳定市场和引导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然后分析了我国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从国外的经验和实践情况、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以及政府的职责三个角度来谈。接着对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四个典型国家或地区股市平准基金制度和实践进行考察。最后重点对我国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制度立法的基础问题和制度建立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股市平准基金在需要之时应先行入市,而后再完善相关立法,可以效仿台湾地区的做法出台相关条例,加以规范。并且要解决好股市平准基金的合法化问题,协调与《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矛盾之处。股市平准基金设立的目的除了平抑股市非理性的剧烈波动、稳定股票市场之外,还是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且其设立能够丰富政府平抑股市波动的方法,提高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股市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股市抵御风险的能力。股市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应以法定为主,主要是财政拨款和市场相关主体的上缴。资金规模要偏大一些,应在总市值的5%-10%比较恰当。关于股市平准基金的运用主体,可以考虑设立一个基金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平准基金的运行和管理。同时,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规范其行为。当股票市场出现受非经济性危机因素影响的剧烈波动,并且这种波动满足一定的涨跌幅指数时,平准基金就该入市运行。在股市平准基金的操作中要平衡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关系,选择对象应集中在影响力较大的成分股和国家重点扶持行业的领头股。在平准基金完成稳定市场的重任之后,应适时启动退出程序,逐步有序地退出基金,并时刻关注股市的后续波动和稳定情况。
李云洲[3](2017)在《我国证券市场平准基金制度构建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证券市场平准基金是一国政府为了稳定本国证券市场因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不利影响而产生非理性大幅波动而设立的一类政策性基金。其主要通过对证券市场进行逆向操作的方式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常见手段包括在证券市场非理性暴跌、过度恐慌时买进,在证券市场非理性暴涨、泡沫泛滥时卖出。2015年6月至7月,我国证券市场发生异常波动,在此期间,我国政府动用了财政、金融、行政、司法等多种手段进行护盘“救市”,逐渐使我国证券市场恢复了流动性。在我国证券市场仍时常发生大幅度波动这一现实背景下,对平准基金的探讨对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稳定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讨论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概念及理念问题,包括其含义、特性,以及合理性与必要性。证券市场平准基金具有应急性、单一性、后置性等三个主要特性。对于平准基金的争论,首先,作为政府直接干预的手段,证券市场平准基金在理论上与实践中均具有合理性;其次,平准基金制度属于主要服务于证券市场的非理性巨幅波动的“积极稳定机制”,与我国现有的通常用于维护证券市场的日常稳定的“消极稳定机制”并不矛盾。此外,我国构建平准基金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还包括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稳定和增强证券市场整体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我国此前实践中“改革先行”的做法加重了我国证券市场“政策市”的烙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语境下,我国应当遵循“立法先行”原则。第二章研究证券市场平准基金与我国现行证券法的冲突与协调。第一,对于短线交易规制制度,我国短线交易豁免主体的范围仍显得略为狭窄。考虑到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公益性及运行效率等因素,对平准基金短线交易行为进行规制缺乏公平性,应将平准基金纳入豁免主体的范围之内,并对其排除适用归入权。第二,对于内幕交易规制制度,应当区分平准基金及其相关人员: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运行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并不构成内幕交易行为,但平准基金的相关人员仍应受内幕交易禁止规则的规制。第三,对于操纵市场行为,平准基金的运行与操作并不符合证券法上所禁止的操纵市场行为的构成要件,其目的不是扰乱市场秩序,而恰恰相反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第四,对于股份收购规则,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操作不会侵害“台阶规则”及“强制要约收购规则”所要保护的法益,为保证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有效运行,应对其豁免适用这两个规则。第三章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制度构建。第一,在入市标准方面,我国应采用“非经济标准”,将平准基金介入证券市场的条件限定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干扰而影响投资者信心,导致市场暴涨暴跌的情况下。第二,在资金来源方面,平准基金的资金可以来源于证券交易印花税提成、由券商和机构投资者根据其总股本上缴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由上市公司根据其流通股份的数量上缴一部分资金等方面;且应注意,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配售,或向公众配售等方式,因为其性质、目的等原因,不适合成为我国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方式。第三,在主管部门方面,临时性的“双层制”平准基金管理模式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及现行体制,而“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则是这一管理模式的优选载体。第四,在操作手段方面,我国证券市场平准基金可以从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中选择估值较低、流动性较好的个股作为操作对象。第五,在退出机制方面,可以采用直接出售与发行ETF指数基金相结合的策略,使平准基金完成平准任务后,可以在避免对证券市场造成过大冲击的前提下实现退出。
缪斯斯[4](2016)在《境外救市基金的经验与启示》文中认为2015年年中,我国股市出现了罕见的剧烈异常波动。为应对股市暴跌,中国人民银行以多种形式给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的支持,形成了"证券金融公司+央行流动性"的中国版平准基金,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平稳地运作和退出救市资金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报告通过梳理研究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境外市场救市基金运作、效果和退出机制,希冀为中国版平准基金的运营带来一些经验借鉴。
钟正生[5](2015)在《救市之后的“退市考”》文中研究表明救市资金应该何时退出?怎样退出?退出后股市怎么走?从历史经验看,在股市危机时,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都采用了平准基金的方式救市。从历史经验看,在股市危机时,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都采用了平准基金的方式救市。韩国的股市稳定基金韩国平准基金参与救市,第一次从1990年成立稳定基金到1996年解散,耗时6年;第二次从2003年到2007年,耗时4年。1990年中期,韩国证券市场大幅下跌。韩国政府为长治久安计,决定设
陈彦廷[6](2014)在《论证券交易所得税制之宪法界限》文中指出目次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税捐优惠之宪法概念第三章证券交易所得免税之立法沿革及合宪性第四章因证券交易所得免税所引起之实务相关争议问题第五章证券交易所得复课之宪法界限第六章代结论——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所得免税立法论之探讨暨新版草案解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论文背景我国台湾地区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对外有美国信贷危机、欧洲债务风暴,建筑在资本主义下的秩序,以及人们对于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由华尔街延伸至全世界的社会崩坏,告诉我们未来不容天真的乐观,特别是由资本主义所建构的虚拟市场,随着信用无限制膨胀,进而泡沫
陈彦廷[7](2014)在《论证券交易所得税制之宪法界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次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税捐优惠之宪法概念第三章证券交易所得免税之立法沿革及合宪性第四章因证券交易所得免税所引起之实务相关争议问题第五章证券交易所得复课之宪法界限第六章代结论——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所得免税立法论之探讨暨新版草案解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论文背景我国台湾地区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对外有美国信贷危机、欧洲债务风暴,建筑在资本主义下的秩序,以及人们对于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由华尔街延伸至全世界的社会崩坏,告诉我们未来不容天真的乐观,
杨元辉[8](2013)在《台湾个人股票投资策略及案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台湾股票市场投资为研究封象,主要研究个人投资策略.本文首先研究分析成功投资者成功的阴键因素、台湾股票投资瑕境及封人投资者之缺点分析.接着根据成功投资者成功的关键因素及个人投资者之缺点提出解泱封策,根据解泱封策提出了「退休金投资策略」与「薪资投资策略」并举例验证投资策略,最後再以寅例验证策略之可行性.本文研究发现:首先是股票「价值回归」理论之「基本价值」之估算并不容易,且为—估计值,遂提出「均值回归」理输,只计算「价格均值」相封筒罩易行.接着提出「船闸理论」以强化投资者之心理建设.在「退休金投资策略」之「匾间点投资法」之寅隙案例第4.6.2.2节「台达电退休金投资策略区间点投资法案例分析」中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之可能年利润率在22.8%到30.8%速速高於世界各国之公债利润率.
王志诚[9](2010)在《金融安全网之理论建构:因应金融危机之常态性及临时性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壹:前言我国台湾地区为小型且高度开放之经济体,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之威胁时,应如何采取有效之抑制及解决措施,以杜绝其蔓延及重建金融市场,实为政府必须面对之严厉挑战。我国台湾地区过
王磊[10](2010)在《我国推出股市平准基金的不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分析了海外股市平准基金操作概况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结合我国的股市现状,分析了我国推出股市平准基金所面临的问题,得出我国不应推出股市平准基金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二、台湾四大基金及“国安基金”股市护盘透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四大基金及“国安基金”股市护盘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政府股票市场救助行为研究 ——基于2015年救市行为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创新 |
1.3 论文的主要不足之处 |
1.4 研究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政府救助股市的必要性研究 |
2.1.1 股市危机的特征 |
2.1.2 政府干预股票市场的利弊之争 |
2.2 政府救市政策的方式及政策效应的评价 |
2.2.1 政府干预政策的目标及方式划分 |
2.2.2 股市平准基金的设立 |
2.2.3 政府干预股市的政策效应 |
2.3 中国政府干预股票市场行为研究总结 |
2.3.1 中国政府干预股市的必要性研究 |
2.3.2 中国政府历次干预股市的方式及影响分析 |
2.3.3 2015年中国股市崩盘的成因分析 |
2.3.4 中国政府救市行为的理论研究与不足 |
2.3.5 中国政府救市行为的实证研究与不足 |
2.4 政府股市干预策略的处置理论探究 |
2.4.1 政府干预措施退市的必要性 |
2.4.2 政府干预措施的退出困境 |
2.4.3 中国政府救市行动的后处置研究进展 |
2.5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各国(地区)政府股市救助政策的比较 |
3.1 自由放任走向积极干预的美国股市 |
3.1.1 “黑色星期四”:自由放任主义 |
3.1.2 “黑色星期一”:建立熔断机制 |
3.1.3 2000年互联网泡沫:交易制度改革 |
3.1.4 2008年金融危机:不良资产救助计划 |
3.1.5 2020年股市崩盘:无限量量化宽松 |
3.2 股市平准基金盛行的亚洲市场 |
3.2.1 日本经济泡沫与非传统货币政策 |
3.2.2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政府注资 |
3.2.3 俄罗斯金融危机与政府借贷 |
3.2.4 1998年中国香港金融危机与盈富基金 |
3.2.5 中国台湾股市危机与股市平准基金 |
3.3 中国大陆的股市干预史 |
3.3.1 中国2015年以前的历次股市干预 |
3.3.2 2015年中国政府救市计划简介 |
3.3.3 中国政府的股市干预措施总结 |
3.4 各国(地区)政府救市政策对比 |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政府入市的理论分析 |
4.1 噪声交易模型在中国股市的适用性 |
4.2 入市模型基本假设 |
4.3 无政府干预的市场均衡 |
4.4 政府股市干预的行为及其目标 |
4.5 政府干预下的市场均衡 |
4.6 政府入市效应的理论假说 |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政府救市资金运行的统计分析 |
5.1 救市资金持股统计 |
5.1.1 持股规模 |
5.1.2 持股结构 |
5.2 救市资金动态追踪 |
5.2.1 持股规模变动 |
5.2.2 持股结构调整 |
5.3 救市资金持股指数编制 |
5.3.1 指数计算说明 |
5.3.2 救市资金整体持股指数 |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政府救市效果的实证检验 |
6.1 救市资金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
6.1.1 流动性衡量及假设 |
6.1.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6.1.3 变量说明及样本描述性统计 |
6.1.4 DID流动性实证结果 |
6.1.5 稳健性检验 |
6.2 救市资金对市场整体波动性的影响 |
6.2.1 模型设定及假设 |
6.2.2 样本描述性统计 |
6.2.3 序列平稳性检验 |
6.2.4 GARCH模型检验结果 |
6.3 救市资金对个股波动性的影响 |
6.3.1 模型设定及假设 |
6.3.2 样本描述性统计 |
6.3.3 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检验结果 |
6.3.4 GMM稳健性检验 |
6.4 救市资金的影响机制分析 |
6.4.1 噪声交易的量化 |
6.4.2 噪声交易机制检验 |
小结 |
第七章 中国政府股市救助资金退出策略(后处置)研究 |
7.1 中国政府退市策略的理论研究 |
7.1.1 退市模型设定 |
7.1.2 定义均衡策略 |
7.1.3 退市均衡策略求解 |
7.1.4 两期模型下的政府退市策略设计 |
7.1.5 政府退市模型的政策含义 |
7.2 救市资金退市的现实依据 |
7.2.1 收益率估算方法 |
7.2.2 救市资金初始成本核算 |
7.2.3 救市资金累计收益率核算 |
7.2.4 救市资金与A股股指收益比较 |
7.2.5 救市资金收益横向比较 |
小结 |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股市平准基金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第2章 股市平准基金制度的基本问题 |
2.1 股市平准基金的界定 |
2.1.1 平准基金的界定 |
2.1.2 股市平准基金的界定 |
2.2 股市平准基金的性质 |
2.3 股市平准基金的特点 |
2.4 股市平准基金的功能 |
第3章 我国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制度的必要性 |
3.1 我国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制度的有关争议 |
3.2 我国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制度的必要性 |
第4章 典型国家(地区)股市平准基金制度及实践考察 |
4.1 典型国家(地区)股市平准基金立法情况概述 |
4.2 典型国家(地区)股市平准基金的实践运用 |
4.2.1 香港股市平准基金的运用 |
4.2.2 台湾股市平准基金的运用 |
4.2.3 日本股市平准基金的运用 |
4.2.4 韩国股市平准基金的运用 |
4.3 典型国家(地区)股市平准基金实践经验总结 |
第5章 我国股市平准基金立法的基础问题 |
5.1 股市平准基金是该先入市还是先立法 |
5.2 股市平准基金的立法层次 |
5.3 股市平准基金的合法化问题 |
第6章 我国股市平准基金制度建立的主要内容 |
6.1 股市平准基金设立的目的 |
6.2 股市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 |
6.3 股市平准基金的资金规模 |
6.4 股市平准基金的运用主体 |
6.5 股市平准基金的入市标准 |
6.6 股市平准基金的操作运行 |
6.7 股市平准基金的退出机制 |
6.8 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我国证券市场平准基金制度构建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主要创新 |
第一章 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概念及理念问题:利弊权衡 |
第一节 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概念 |
一、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含义 |
二、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特性 |
第二节 关于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争论与思辨 |
一、关于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合理性 |
二、关于我国证券市场现行稳定机制的充足性 |
第三节 我国构建平准基金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
一、平准基金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意义 |
二、我国“改革先行”的现状和“立法先行”的要求 |
第二章 证券市场平准基金与我国证券法:冲突与协调 |
第一节 证券市场平准基金与“短线交易规制制度” |
一、短线交易规制制度与平准基金的冲突 |
二、协调之道:豁免与排除 |
第二节 证券市场平准基金与“内幕交易规制制度” |
一、内幕交易规制制度与平准基金的冲突 |
二、协调之道:区分平准基金本身及相关人员 |
第三节 证券市场平准基金与“操纵市场” |
一、操纵市场规制制度与平准基金的冲突 |
二、协调之道:不构成“操纵市场行为” |
第四节 证券市场平准基金与“股份收购规则” |
一、股份收购规则与平准基金的冲突 |
二、协调之道:豁免与排除 |
第三章 我国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制度构建:域外经验与中国设想 |
第一节 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入市标准 |
一、入市标准的分类 |
二、我国入市标准的选择:非经济标准 |
第二节 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 |
一、资金来源的方案 |
二、我国资金来源的选择: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 |
第三节 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主管部门 |
一、主管部门的设立模式及组成模式 |
二、我国主管部门的选择:临时性双层制 |
第四节 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操作手段及退出机制 |
一、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操作手段及对象 |
二、证券市场平准基金的退出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境外救市基金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银行救市基金 |
(一)救市基金设立:注资银行,提供流动性 |
(二)救市基金效果:市场恐慌缓解,股指反弹回升 |
(三)救市基金退出:出售股票,成功退出,历时4年 |
二、日本股市平准基金 |
(一)平准基金建立:多次入市,成为常态化手段 |
(二)平准基金效果:难以调整内部经济结构和抵御外部冲击 |
(三)平准基金退出:基金解散,捐助财团,平均历时9年 |
三、韩国股市稳定基金 |
(一)平准基金建立:韩交所为主要出资参与机构 |
(二)平准基金效果:配合其他救市政策才能精准发力,事半功倍 |
(三)平准基金退出:上涨行情出售基金,平均历时5年 |
四、中国台湾国安基金 |
(一)国安基金建立:常态性金融稳定机制,护盘多为政治考虑 |
(二)国安基金效果:运营不力,长期亏损 |
(三)国安基金退出:卖出基金,扭转亏损,平均历时7年 |
五、中国香港外汇基金 |
(一)外汇基金设立:博弈对冲基金,维护汇市与股市 |
(二)外汇基金效果:港股唯一接盘者,成功粉碎境外做空 |
(三)外汇基金退出:成立盈富基金,完成港股转交,历时4年 |
六、总结与启示 |
(一)境外救市基金实践总结 |
(二)对中国版救市基金的启示 |
(8)台湾个人股票投资策略及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 |
1.4 研究的框架 |
1.5 研究的创新 |
2 研究文献综述 |
2.1 坚持价值投资的巴菲特之投资研究 |
2.1.1 精挑细选理论 |
2.1.2 追寻企业长久的持续赢利能力 |
2.1.3 像企业分析师一样去投资 |
2.1.4 集中投资 |
2.2 风险投资大师索罗斯之投资研究 |
2.2.1 投资最优秀和最劣质的股票 |
2.2.2 先求生存再求财富 |
2.2.3 利用市场之变化趋势 |
2.2.4 运用盛衰理论,把握荣枯相继时机 |
2.3 彼得·林区投资理念之研究 |
2.3.1 充分调查研究 |
2.3.2 损失管理 |
2.3.3 分批买入、分批卖出 |
2.3.4 等待最佳时机进行股票买入、卖出 |
2.4 李统毅之400美金我翻了一万倍的研究分析 |
2.4.1 一流资讯收集分析、基本面分析 |
2.4.2 设立止损点 |
2.4.3 投资交易前计画好入场价、出场价、止损点与止盈点 |
2.5 胡立阳之股票投资100招之研究 |
2.5.1 基本分析与技衍分析 |
2.5.2 停损设定 |
2.5.3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 |
2.5.4 停利设定 |
2.6 本章小结 |
3 台湾股市投资环境 |
3.1 台湾股票市场的特徵 |
3.1.1 「浅碟型」特徵 |
3.1.2 暴起暴落的不稳定特性 |
3.1.3 政府干预股市 |
3.1.4 股市产业结构 |
3.2 台湾股票集中市场交易制度介绍 |
3.2.1 一般交易 |
3.2.2 权证逐笔交易 |
3.2.3 台湾存托凭证盘中暂停及恢复交易 |
3.2.4 盘後定价交易 |
3.2.5 零股交易 |
3.2.6 钜额交易 |
3.2.7 其他之交易方式 |
3.3 对於个人投资者之研究 |
3.3.1 讯息不对称 |
3.3.2 羊群效应 |
3.3.3 缺乏计划 |
3.4 本章小结 |
4 个人股票投资策略研究 |
4.1 均值回归 |
4.2 船闸理论 |
4.3 建立投资战略:停损、停利、目标价 |
4.4 楼械式操作策略 |
4.5 投资策略 |
4.5.1 退休金投资策略 |
4.5.2 薪资投资策略 |
5 宏达电和台达电的案例分析 |
5.1 宏达电案例分析 |
5.1.1 宏达电退休金投资策略--固定资产额投资法 |
5.1.2 宏达电退休金投资策略--区间点投资法 |
5.1.3 宏达电薪资投资策略--定期定额投资法 |
5.1.4 本节小结 |
5.2 台达电案例分析 |
5.2.1 台达电退休金投资策略--固定资产额投资法 |
5.2.2 台达电退休金投资策略--区间点投资法 |
5.2.3 台达电薪资投资策略一定期定股投资法 |
5.2.4 台达电薪资投资策略--定期定额投资法 |
5.2.5 台达电薪资投资策略--定期定值(增值)投资法 |
5.2.6 本节小结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7 参考文献 |
附录1:定期定额投资法低价位投入数据表 |
附录2:定期定额投资法高价位投入数据表 |
附录3:宏达电相关讯息与交易资料 |
附录4:台达电相关讯息与交易资料 |
8 致谢 |
(10)我国推出股市平准基金的不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定义 |
2 海外股市平准基金简介 |
2.1 日本股市安定基金 |
2.2 韩国证券安全基金 |
2.3 香港赢富基金 |
2.4 台湾国安基金 |
3 海外股市平准基金对我国的启示 |
3.1 平准基金操作的目的必须是熨平非经济因素对股市形成的冲击 |
3.2 基金规模要适度 |
3.3 进出市场时机要合理 |
3.4 调控只具有短期效应 |
4 我国推出股市平准基金所面临的问题 |
4.1 平准基金的入市是否影响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 |
4.2 平准基金是该先“入市”, 还是先“立法” |
4.3 资金的规模及来源 |
4.4 基金的操作 |
4.4.1 入市时机的选择问题。 |
4.4.2 如何防范寻租行为。 |
4.4.3 如何释放手中的“官股”。 |
4.5 基金业绩的评估 |
5 结论及对策 |
5.1 结论 |
5.2 对策 |
5.2.1 稳步推出金融衍生产品。 |
5.2.2 改进新股发行制度。 |
5.2.3 建立强制分红制度。 |
5.2.4 改善和加强监管。 |
5.2.5 加强投资者教育。 |
四、台湾四大基金及“国安基金”股市护盘透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政府股票市场救助行为研究 ——基于2015年救市行为的分析[D]. 王晓丹. 山东大学, 2020(02)
- [2]股市平准基金制度研究[D]. 梁洪容. 河北大学, 2017(10)
- [3]我国证券市场平准基金制度构建法律问题研究[D]. 李云洲. 华东政法大学, 2017(07)
- [4]境外救市基金的经验与启示[J]. 缪斯斯. 公司金融研究, 2016(Z1)
- [5]救市之后的“退市考”[J]. 钟正生. 商周刊, 2015(16)
- [6]论证券交易所得税制之宪法界限[J]. 陈彦廷. 财税法论丛, 2014(00)
- [7]论证券交易所得税制之宪法界限[A]. 陈彦廷. 财税法论丛(第14卷), 2014
- [8]台湾个人股票投资策略及案例研究[D]. 杨元辉.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6)
- [9]金融安全网之理论建构:因应金融危机之常态性及临时性机制[J]. 王志诚. 商事法论集, 2010(Z1)
- [10]我国推出股市平准基金的不可行性分析[J]. 王磊.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