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粮中硼元素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朱政奇[1](2021)在《酶解多糖和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和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日粮添加酶解多糖和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生产性能、产肉性能、肉颜色、抗氧化性能、免疫性能、微量元素沉积、维生素储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2析因设计,在不用抗生素的日粮基础上分别为:2种复合微量元素(有机vs无机)×2个酶解多糖水平(日粮不添加vs添加500 mg/kg)。本试验选用体重70 kg左右,健康三元杂交育肥猪160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处理A,日粮添加无机微量元素(IE)且不添加酶解多糖(CS);处理B,在处理A基础上添加酶解多糖500 mg/kg;处理C和处理D,分别在处理A和处理B基础上用复合有机微量元素(OE)替换无机微量元素。试验期8周,试验结束,每个处理随机选6头试验猪屠宰,测定产肉性能、粪便微生物、微量元素沉积、维生素储备、肉色、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和产肉性能比较研究:与添加IE相比,育肥猪日粮添加OE生产性能的影响无差异(P>0.05),显着增加了P1、P3点的背膘厚度,增加了平均背膘厚度、体长和眼肌面积,提高了屠宰率(P<0.05)。与不添加CS相比,育肥猪日粮添加CS 500 mg/kg显着降低了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显着增加了P1-P3点的背膘厚度,提高了平均背膘厚度和屠宰率(P<0.05),有提高体长(P=0.093)和眼肌面积(P<0.055)的趋势。背肌肉色与存放不同时间肉色变化规律比较研究:对背肌肉色研究表明,与添加IE相比,添加OE显着降低了育肥猪背肌存放72h的亮度值(L值)、存放144h的红度值(a值)和存放216h和288h的黄度值(P<0.05),有降低背肌存放144h黄度值的趋势(P=0.054),提高了育肥猪背肌存放24h和72h的肉色综合评分(P<0.05),与不添加CS相比,育肥猪日粮添加CS 500 mg/kg提高了背肌存放24h的红度值、黄度值和肉色综合评分,降低了存放72h的红度值和黄度值(P<0.05)。对存放不同时间背肌肉色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日粮添加无机微量元素的背肌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24h、72h、144h、216h、288h),肉色亮度值(L值)显着降低,肉色综合评分显着提高(P<0.05),并且亮度值和综合评分分别呈线性和二次降低和提高(P<0.01)。日粮添加有机微量元素且不添加酶解多糖的背肌不同存放时间(24h、72h、144h、216h、288h)的肉色亮度值(L值)、红度值(a值)和肉色综合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并且随着背肌存放时间的延长,肉色亮度值呈线性和二次降低(P<0.05),肉色综合评分呈线性和二次增加规律(P<0.01)。日粮同时添加有机微量元素和酶解多糖的背肌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24h、72h、144h、216h、288h),肉色亮度值(L值)和黄度值(b值)显着降低,肉色综合评分显着提高(P<0.01),并且亮度值和黄度值呈线性和二次降低,综合评分呈线性和二次增加(P<0.01)。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性能比较研究:与添加IE相比,添加OE显着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有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趋势(P=0.077)。与添加IE相比,添加OE极显着增加了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06)。与不添加CS相比,育肥猪日粮添加CS 500 mg/kg显着增加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肌肉和肝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沉积比较研究:与添加IE相比,添加OE显着增加了里脊肉的铜、硒元素和后腿肉的铁元素沉积量,提高了肝脏锰和锌元素的沉积(P<0.05)。与不添加CS相比,育肥猪日粮添CS 500 mg/kg提高了肝脏锰和锌元素的沉积(P<0.05)。与添加IE相比,添加OE极显着提高了肝脏VA的储备(P<0.01)。与不添加CS相比,添加CS 500 mg/kg有提高育肥猪肝脏VA储备的趋势(P=0.098)。粪便微生物比较研究:与添加IE相比,添加OE显着增加了育肥猪粪便细菌总数和肠道菌的数量,降低了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有增加厌氧乳酸菌数量的趋势(P=0.087)。与不添加CS相比,育肥猪日粮添加CS 500 mg/kg极显着的增加了厌氧乳酸菌的数量,降低了沙门氏菌的数量(P<0.01)。综上所述:育肥猪日粮添加OE和CS可以改善生产性能、产肉性能和肠道健康,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增加机体微量元素沉积和维生素储备,获得优质猪肉品质。
李世印[2](2021)在《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和育肥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和育肥猪生长发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有机硒在动物生产上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分为以下两个试验。试验一不同硒源及组合对断奶小鼠生长发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日龄相同的断奶昆明雌鼠75只,随机分为五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小鼠),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不添加硒)中添加0.3 mg/kg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0.3 mg/kg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0.3mg/kg酵母硒(Yeast selenium,SY)、0.15 mg/kg硒代蛋氨酸+0.15 mg/kg亚硒酸钠(Se-Met+SS)和0.15 mg/kg酵母硒+0.15 mg/kg亚硒酸钠(SY+SS)的饲粮,试验期为35 d。试验结束当天,采集血液、肝脏、肾脏、心脏和肠道样品,记录各器官重量。试验结果如下:(1)Se-Met组断奶小鼠末重和增重最大,且显着高于其它四组(P<0.05);SY组和SY+SS组断奶小鼠末重和增重显着高于Se-Met+SS组(P<0.05)。(2)Se-Met组、SY组和Se-Met+SS组断奶小鼠肝脏指数显着高于SS组和SY+SS组(P<0.05),Se-Met+SS组和SY+SS组断奶小鼠心脏指数显着高于SS组和SY组(P<0.05);SY+SS组肝脏硒沉积量最大,且显着高于SS组和Se-Met组(P<0.05);Se-Met+SS组肝脏硒沉积量显着高于SS组(P<0.05);Se-Met组、SY组、Se-Met+SS组和SY+SS组心脏硒沉积量显着高于SS组(P<0.05)。(3)Se-Met组和SY组血清MDA含量显着低于SS组,且GSH-Px和T-SOD活性显着高于SS组(P<0.05);Se-Met组、SY组和Se-Met+SS组肝脏MDA含量显着低于SS组,且GSH-Px和T-SOD活性显着高于SS组(P<0.05);Se-Met组和SY组空肠MDA含量显着低于SS组,且Se-Met组GSH-Px和T-SOD活性显着高于SS组(P<0.05)。(4)Se-Met组、SY组、Se-Met+SS组和SY+SS组肝脏GSH-Px1、Nrf2的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SS组,Keap1的m RNA表达量显着低于SS组(P<0.05);Se-Met组空肠GSH-Px1、Nrf2的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SS组,Keap1的m RNA表达量显着低于SS组(P<0.05)。肝脏和空肠免疫组化结果也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有机硒可促进硒在肝脏和心脏的沉积,提高肝脏和小肠抗氧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断奶小鼠生长性能;其中硒代蛋氨酸的作用效果最好。试验二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一结果表明,硒代蛋氨酸是动物优质的有机硒源。本试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探讨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79.2±2.34 kg)和日龄相近(130日龄左右)的“杜×长×大”三元生长育肥猪9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半)。处理一饲喂在基础饲粮(不添加硒)中添加0.3 mg/kg SS的饲粮(SS组);处理二饲喂在基础日粮基础中添加0.3 mg/kg Se-Met(均以硒元素计)的饲粮(Se-Met组)。试验周期为50 d。试验期间,记录猪只每日采食量;试验结束当天,对所有猪只进行称重,且每个处理选取6头猪进行屠宰,采集血清、肝脏、背最长肌和空肠样品,并记录各器官重量,计算脏器指数。试验结果如下:(1)与SS组相比,日粮中添加Se-Met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Se-Met显着提高育肥猪肾脏指数、肺指数、小肠指数和大肠指数(P<0.05)。(3)饲粮中添加Se-Met显着降低育肥猪背腰最长肌滴水损失、剪切力、蒸煮损失、冷冻损失、解冻损失(P<0.05),但显着提高育肥猪背最长肌肉色评分(P<0.05)。(4)饲粮中添加Se-Met显着降低育肥猪血清、肝脏、背最长肌和空肠MDA含量(P<0.05),并显着提高育肥猪血清、肝脏、背最长肌和空肠GSH-Px和SOD活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无机硒相比,饲粮中添加硒代蛋氨酸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但提高育肥猪血清、肝脏、背最长肌和空肠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育肥猪抗氧化能力,并促进器官发育,改善肉品质。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日粮中添加有机硒可提高组织中硒沉积量,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断奶小鼠的生长性能,且硒代蛋氨酸的作用效果最好;(2)饲粮中添加0.3 mg/kg硒代蛋氨酸可提高育肥猪抗氧化能力,促进器官发育,改善肉品质。
虎千力[3](2021)在《饲粮铜、铁、锌、锰添加模式对仔猪营养过程的影响》文中指出饲料原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在饲料配制过程多被忽略,加之动物体对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很低,因此无法利用的微量元素通过粪便等排放到水体和土壤中导致土壤和水体矿物元素富集污染等问题。在全球畜牧业的扩大和集中发展的趋势下,为响应国家环保型畜牧业发展,需要合理的微量元素添加模式。本试验通过饲粮中加入不同添加模式的铜、铁、锌和锰,分析其对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量元素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等的影响。为以生长性能为检测标准的仔猪饲粮微量元素使用和环保养殖提供数据依据。本试验分为两个部分。试验一微量元素不同添加模式对仔猪生长性能及粪污微量元素排泄的影响本试验选取56日龄PIC商品猪400头,随机分为4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在配制饲粮前,先对试验饲料原料和配制完成的试验基础饲粮进行取样并测定其微量元素铜、铁、锌和锰元素的浓度。通过饲料原料微量元素测量值与试验添加模式水平进行对比计算,得到如下方案:对照组仅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外源铜、铁、锌和锰,BD组);试验组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65-2004,IS组);丹麦营养需要标准(SEGES,第26版,2018,DS组)和商业习用饲粮水平(CD组)配置饲粮(以基础饲粮中实测铜、铁、锌、锰含量占标准推荐量倍数最大者为标准,将其余3种元素按此倍数以硫酸盐形式补齐)。其中:IS组饲喂在BD组基础上添加4.76、85.29、95.05和0 mg/kg铜、铁、锌和锰的试验饲粮;DS组饲喂在BD组基础上添加4.76、130.29、85.05和35.99 mg/kg铜、铁、锌和锰的试验饲粮;CD组饲喂在BD组基础上添加104.76、90.29、85.05和49.99 mg/kg铜、铁、锌和锰的试验饲粮。预饲期饲喂BD组饲粮7天,试验期28天。结果显示:1)与BD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肉比、腹泻率、死淘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2)仔猪69日龄时,与BD组相比,CD组粪中铜、铁和锰元素的浓度显着升高(P<0.05);DS组粪中铁和锰元素的浓度显着升高(P<0.05);IS组粪中铁元素的浓度显着升高(P<0.05)。83日龄时,与BD组相比,其处理组粪中锌元素的浓度显着升高(P<0.05);CD组粪中铜和锰元素的浓度显着升高(P<0.05);DS组粪中铜、铁、锌和锰元素的浓度显着升高(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不同模式铜、铁、锌和锰添加未对仔猪的生产性能、腹泻率、死淘率和器官指数产生影响,仅饲喂基础饲粮减少微量元素的使用并降低粪污污染。试验二微量元素不同添加模式对仔猪微量元素吸收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在仔猪69日龄和83日龄进行屠宰采样,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并采集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样品。旨在研究饲粮不同微量元素添加模式下,仔猪血清及各组织微量元素沉积情况、十二指肠和空肠金属离子转运载体mRNA表达量及肝脏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1)试验组血清中铜、铁、锌和锰元素浓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基础饲粮组肝脏中各微量元素浓度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均为最低。2)仔猪69日龄时:与BD组相比,试验组十二指肠ZnT5、ZIP1、DMT1、FPN1、MT mRNA表达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空肠ZnT5、ZIP1、Ctr1、DMT1、FPN1、MT mRNA表达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83日龄时:与BD组相比,试验组十二指肠和空肠ZnT5、ZIP1、Ctr1、DMT1、FPN1、MT mRNA表达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3)仔猪69及83日龄时,与BD组相比,试验组肝脏Cu Zn-SOD和Mn-SOD mRNA表达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高剂量微量元素,会显着提高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但对肠道微量矿物元素转运载体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量并无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未添加外源微量元素,可以维持56-83日龄仔猪生长性能,且可降低粪中微量元素的排放,减少微量元素资源的浪费,有助于环保型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陈晓帅[4](2021)在《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以及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稻谷部分副产物的饲料营养价值和在鹅饲粮中的应用,并重点研究了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的促生长机制,以期为稻谷副产物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1.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仔鹅饲粮中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米糠粕的营养成分,通过代谢试验(强饲法)测定了米糠粕的鹅代谢能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结合28~70日龄肉用仔鹅的饲养试验,综合评定了米糠粕的营养价值。饲养试验选取300只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Ⅰ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Ⅱ、Ⅲ、Ⅵ、Ⅴ组分别使用10%、20%、30%和40%的米糠粕配制的饲粮。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米糠粕的总能为15.37 MJ/kg,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9.66%、16.56%、1.47%、7.57%、10.62%、0.99%和1.86%。米糠粕在鹅中的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分别为8.17 MJ/kg和8.95 MJ/kg。鹅对米糠粕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 37.50%、54.80%、47.94%、31.00%、28.93%和 23.00%。(2)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饲粮中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3)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胸肌率(P<0.05);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4)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和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20%、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腺胃指数(p<0.05)。(5)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血清抗氧化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在本试验的条件下,为了避免米糠粕对鹅产生负面影响,建议饲粮中使用的米糠粕含量不超过20%。2.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法测定了碎米的营养成分,并结合28~70日龄扬州鹅仔鹅的饲养试验,研究了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28~70日龄扬州鹅的影响。饲养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24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基础饲粮),BR25、BR50、BR75和BR100组分别使用25%、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玉米。结果表明:(1)本试验所用碎米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7.59%、8.13%、1.79%、0.36%、0.01%和 0.07%;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27%、0.15%、0.65%、0.21%、0.18%、0.31%、0.70%、0.41%和0.40%。(2)饲粮中使用50%和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42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42~56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饲粮中使用25%的碎米替代玉米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 42~56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56~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3)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脚蹼和喙颜色的评分(评分越高,颜色越黄)(P<0.05);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腿肌的pH值(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5)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70日龄鹅的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着影响,但是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会降低鹅的采食量、裸皮颜色和肝脏、脂肪的颜色。在本试验的条件下,28~70日龄鹅的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的最佳替代量为75%。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19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玉米高蛋白质组、玉米低蛋白质组、碎米高蛋白质组、碎米低蛋白质组;高蛋白组饲粮的能蛋比为72.7,低蛋白质饲粮的能蛋比为85.8),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饲喂鹅碎米低蛋白质饲粮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提高了 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3)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胸肌的黄度值(P<0.05)。(4)不同处理组之间70日龄鹅的脏器指数、肠道长度、肠道重量、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差异(P>0.05)。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盲肠中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碎米低蛋白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处理组。在属水平上,碎米低蛋白组的罗姆布茨菌属丰度最高。(2)通过LEfSe分析,4个处理组一共检测到7种具有统计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其中碎米低蛋白组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球菌科影响最大。(3)与之前的生长性能结合分析,表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通过提高厚壁菌门丰度、罗姆布茨菌属水平和消化链球菌科水平提高了鹅的生长性能。5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食糜代谢组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十二指肠和盲肠食糜代谢组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盐酸硫胺素、泛酸、鸟苷酸、肾上腺素、L-胱硫醚、烟酸、乙酰羟色胺、肌酸、4-酮维生素A、原卟啉、次黄嘌呤、亚油酸、焦磷酸盐、葵酸、月桂酸、芥子酸等16种代谢产物;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牛磺胆酸、胆绿素、雌三醇、肌肽、柑橘查尔酮、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硫酸牛磺胆酸盐、孕烯醇酮、胆红素、柠檬酸等12种代谢产物。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维生素、氨基酸、脂类、和胆固醇代谢的变化。参与维生素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盐酸硫胺素、泛酸、烟酸、4-酮维生素A;参与氨基酸代谢的物质中上调的代谢物包括L-胱硫醚、乙酰羟色胺、肌酸,下调的代谢物有肌肽;参与脂类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亚油酸、葵酸、月桂酸和芥子酸;参与胆固醇代谢的物质均为下调的代谢物,包括牛磺胆酸、雌三醇、硫酸牛磺胆酸盐、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孕烯醇酮和胆红素。此外,参与核苷酸代谢的物质有鸟苷酸和次黄嘌呤,均为上调代谢物;参与能量代谢的物质包括焦磷酸盐(上调)和柠檬酸(下调)。(2)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硫鸟嘌呤和庚二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核苷酸代谢和维生素代谢,其中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代谢产物中上调的代谢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下调的代谢物为硫鸟嘌呤。参与维生素代谢的下调代谢物为庚二酸。(3)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硫胺素代谢、泛酸和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维生素消化和吸收、嘌呤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视黄醇代谢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牛磺酸与低牛磺酸代谢、胆汁分泌、胆固醇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卵巢类固醇生成、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4)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咖啡因代谢和嘌呤代谢;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生物素代谢。(5)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邻甲酚、黄曲霉毒素M1、尸胺、4-酮维生素A和磷酰乙醇胺;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鸟嘌呤、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氨基酸、胆固醇和核苷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尸胺和4-酮维生素A;参与胆固醇代谢的下调代谢物有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下调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和鸟嘌呤。此外,碎米低蛋白饲粮还引起了脂类代谢产物磷酰乙醇胺的上调。(6)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羟脯氨酸;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L-抗坏血酸、吲哚、脱氧鸟苷、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这些代谢产物参与的代谢通路为氨基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羟脯氨酸,下调的代谢产物有吲哚、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此外,碎米低蛋白组饲粮还引起了维生素代谢产物L-抗坏血酸的下调和核苷酸代谢产物脱氧鸟苷的下调。(7)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赖氨酸降解、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和鞘脂信号通路;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类固醇生物合成、固醇酮的合成和分泌、固醇酮调节的钠离子重新吸收、类固醇生物合成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8)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维生素消化和吸收、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和吸收、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米糠粕是一种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在饲粮中使用不超过20%的米糠粕对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和肠道组织形态不会产生负面影响。(2)碎米的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其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比玉米的含量高。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生长性能、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均无不良影响,并且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还能降低鹅的料重比。(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提高仔鹅的生长性能,其原因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增加盲肠厚壁菌门、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菌科的丰度有关。(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引起十二指肠和盲肠氨基酸、脂类、核苷酸和胆固醇等代谢途径的改变,这也是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提高仔鹅生长性能的重要原因。
连梦冉[5](2021)在《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种公猪生长性能与氮排泄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发酵豆粕具有提高适口性,改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功效,并可降低粪便有机化合物以及尿中氨氮含量,其对粪便无机化合物排放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在检测豆粕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基础上,以种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发酵豆粕对其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氮磷及臭气排放的影响,并采用16S rDNA测序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对粪便菌群的影响及其与氮磷等排泄物的相关性,以期通过饲料发酵方式作为源头减排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平均体重为83kg左右的杜洛克种公猪180头,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处理一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处理二用16.81%发酵豆粕等氮全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试验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豆粕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及菌群变化豆粕发酵后,粗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其中酸溶蛋白含量增加了 2.6倍;精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和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丝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着增加(P<0.05);双向电泳结果显示,大分子(28~45kDa)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小分子(16~28kDa)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5)。高通量测序表明,发酵使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显着提高(P<0.05);在门水平,发酵豆粕菌群以厚壁菌门、蓝藻细菌、拟杆菌门等为主;属水平,以乳酸菌属、片球菌属和蓝藻细菌属为优势菌;其中厚壁菌门、乳酸杆菌属、片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相对丰度显着提高(P<0.05),弧菌目和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2.发酵豆粕对猪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发酵豆粕组ADG相比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两组间F/G、ADFI无明显差异(P>0.05)。发酵豆粕组的干物质、粗蛋白和磷的表观消化率相比对照组均显着提高(P<0.05),而两组间的钙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无明显变化(P>0.05)。3.发酵豆粕对猪氨气、硫化氢及氮磷排放的影响发酵豆粕使粪便氨气排放显着降低了 22.0%(P<0.05),而硫化氢排放量无显着变化(P>0.05);粪便氮、磷含量分别降低了 11.6%和9.3%(P<0.05)。4.发酵豆粕对粪便菌群的影响高通量测序显示,发酵豆粕组粪便菌群多样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门水平,粪便菌群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等为主;属水平,以普雷沃氏菌属、乳酸杆菌属为主;其中Oribacterium、沙特尔沃思氏菌和CandidatusStoquefichus相对丰度显着提高(P<0.05),而链球菌属、膝状假单胞菌、严格梭菌属和UCG-002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5.粪便菌群与氨气、硫化氢、粪氮、及粪磷的关联分析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表明,粪便中RikenellaceaeRC9gutgro up和Prevotellaceae 相对丰度与硫化氢排放量呈正相关;粪便中沙特尔沃思氏菌和Candidatus Stoquefichus相对丰度与氨气排放量、粪氮和粪磷含量均呈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1)豆粕发酵后,粗蛋白质、小分子蛋白、氨基酸和有益菌含量提高,菌群多样性增加,厚壁菌门、乳酸杆菌属、片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相对丰度提高;(2)发酵豆粕能提高猪日增重和养分表观消化率,降低粪便氮磷钙的排放,减少猪舍氨气浓度;(3)发酵豆粕可降低粪便链球菌和严格梭菌属百分比,提高Oribacterium、沙特尔沃思氏菌和CandidatusStoquefichus的丰度,降低链球菌属、膝状假单胞菌、严格梭菌属和UCG-002丰度;(4)粪便中沙特尔沃思氏菌和CandidatusStoquefichus相对丰度与粪便中氨气排放量、粪氮和粪磷含量均呈负相关。结果提示,发酵豆粕能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减少粪便中氮磷含量,降低粪便中参与臭味物质产生的链球菌和严格梭菌属丰度,减少氨气排放。
沈文娟,王朝风,吴国芳,王磊,韩启春,薛星星,许发芳[6](2020)在《日粮纤维对猪生长性能、营养代谢及肠道生理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日粮纤维作为饲料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猪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都有积极作用,日粮纤维对猪只采食量、饲料利用率及肠道健康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日粮纤维对猪只生长性能、营养利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今后探究猪只对饲料中日粮纤维的利用提供参考。
王丽,叶翔杨,温晓鹿,杨雪芬,高开国,蒋宗勇[7](2020)在《猪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我国是生猪养殖与猪肉消费大国,多年来猪肉总产量和人均猪肉占有量居世界首位。由于人们对猪肉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猪营养研究也经历了从最初营养需要的研究,到通过营养技术调控猪肉品质、肠道健康、繁殖性能和免疫等方面的转变。随着研究模型、组学技术、功能性分子营养以及肠道健康等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生猪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生猪相关营养调控技术,包括母猪、公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求(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常量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等),生产性能与营养调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精准饲喂技术等多个方面,以期为今后生猪营养调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陈磊[8](2020)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喀斯特地区植被盖度降低,水土流失速率加快,基岩大面积裸漏,生态系逆向演替趋势严峻且难以挽回,石漠化与生态系统的破坏愈演愈烈。林草优化配置与猪的健康养殖是草地畜牧业的关键部分,是解决石漠化地区农户生存压力的有效方式。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业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缓解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社会经济矛盾、人地矛盾、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失业率。采用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相结合的现代绿色生态产业模式,及精确的技术监测手段是高效治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重要举措。依据有关自然地理学、生物学、土壤学、农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生态学、营养学等原理,以生态修复理论、生态养殖理论、耦合效应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于2017-2020年以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混农林业示范区或研究区和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产业示范区或研究区为研究区,采用文献分析法、室内与室外实验分析法、综合分析法、调查分析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筛选适宜的经济林和牧草进行不同比例的单播与混播,研究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的机理,机制,技术及示范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林草优化配置过程中牧草鲜草及干草产量变化特征,筛选石漠化地区牧草产量最高的林草优化配置方式。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在核桃林基础上选取满足适地条件与健康养猪的牧草最优配置方式: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鸭茅进行单播与混播的配置试验。鲜草产量最高的是白三叶+黑麦草(3:2)组合,为9458.2kg/hm2,最低的是白三叶+黑麦草(2:3)组合,仅为6716.5 kg/hm2,干草产量最高的是鸭茅,为2452.1 kg/hm2,最低的是白三叶,为1177.7kg/hm2。花江基于石漠化自然背景及原有经济林(李子树),选取适宜牧草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进行单播与混播的配置试验,鲜草产量最高的是金荞麦,为60446kg/hm2,最低的是紫花苜蓿,为10858kg/hm2。干草产量最高的是金荞麦,为9083.73 kg/hm2,最低的是紫花苜蓿+菊苣(3:2),为1530.8 kg/hm2。(2)不同林草优化配置方式下牧草养分存在显着性差异。核桃树下3种牧草不同播种方式之间的营养成分差异显着,白三叶的水分(Moisture)、粗蛋白(CP)、木质素(Lignin)、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钾(K)、磷(P)、钙(Ca)含量显着高于于其他牧草(P<0.05),而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合(P<0.05),说明其营养价值较好。三种混播方式下组合之间差异性不显着(P<0.05)。李子树下3种牧草不同播种方式之间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播紫花苜蓿的Moisture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牧草(P<0.05),而干物质(DM),Ash,CP,Ca,ADF的含量显着高于菊苣、金荞麦、以及紫花苜蓿+菊苣三种混播方式下的含量(P<0.05)。三种混播中,紫花苜蓿含量越高则CP含量越高,三种混播方式下紫花苜蓿+菊苣(2:3)的整体效果与其它2种混播相比较差。(3)在石漠化地区通过利用天然草地、人工建植草地来“以草养猪”,促进石漠化脆弱生境的改善,同时兼顾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户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地区“以草养猪”在1-2年内可显着提高农户可支配收入,该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良天然草质资源及进行人工草地建植的立地气候生境,“以草养猪”具有巨大的潜力优势和可观的市场前景效益。林草有机结合优化配置形成不同的模式,为林农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带动农、林、牧、副及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归根结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4)林草优化配置中不同牧草组合对猪的日增重及增重成本具有不同响应,示范效果明显。潜在-轻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财万生猪养殖示范点,猪的增重成本由大到小为对照组7(3.72元/kg)>试验组3(2.89元/kg)>试验组6(2.85元/kg)>试验组2(2.81元/kg)>试验组4(2.77元/kg)>试验组1(2.72元/kg)>试验组5(2.71元/kg)。从经济效益和增重成本看,对照组7的增重成本最高,试验组5的增重成本最低,较对照组7饲料成本可节约96.63元,平均每头猪可节约16.11元,增重成本可节约1.01元/kg。中度-强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任万松生猪养殖示范点,猪的增重成本由大到小为对照组7(3.83元/kg)>试验组1(2.90元/kg)>试验组6(2.84元/kg)>试验组3(2.83元/kg)>试验组2(2.81元/kg)>试验组4(2.77元/kg)>试验组5(2.74元/kg)。从经济效益和增重成本看,对照组7的增重成本最高,试验组5的增重成本最低,较对照组7饲料成本可节约96.25元,平均每头猪可节约16.04元,增重成本可节约1.06元/kg。(5)基于不同石漠化背景实施针对性的林草优化配置方式,对石漠化植被恢复、林草群落生态稳定性、水源涵养、保水保肥等均具有正向作用。以草养猪能改善林草生态系统,促进植被生长,并能改善猪肉风味与品质,通过林草优化配置的混播牧草来饲喂猪,其饲料消耗率降低了33%,猪的出栏成活率保持在96%左右,农户可支配收入显着提高。在喀斯特生态畜牧业推进中应提高林草资源利用率,结合天然林与人工草地建值,构建“牧草资源为辅+饲料为主”的现代健康养猪饲用生产格局。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可以推进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与区域经济质的飞跃,对贫困县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价值。未来要整合现有林草资源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的健康养猪,构建健康养猪品牌效应。
邵子芮[9](2020)在《富锗发酵中药制剂用于肥猪生产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猪肉品质、血液指标、免疫力、抗氧化性能、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日龄相近、体重87.38±0.6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阉猪,随机分配为2个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0.5%富锗发酵中药制剂)。每个处理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预饲期7 d,共试验49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富锗发酵中药制剂:(1)生长与屠宰性能方面:肥猪的平均日增重显着提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降低(P<0.05),从而料重比极显着降低(P<0.01);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显着(P<0.05)和极显着(P<0.01)提高;平均背膘厚度显着降低(P<0.05),眼肌面积显着提高(P<0.05),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提高肥猪的生长性能,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肥猪的屠宰性能。(2)猪肉品质方面:肥猪肉中的锗含量提高了 75%,为0.21 mg/kg(P<0.01);肥猪肉的蒸煮损失和离心失水率显着降低(P<0.05);在贮藏的第4d、7d和1 1 d,猪肉pH均显着降低(P<0.05);在贮藏第11 d,TVBN含量显着降低(P<0.05)。猪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显着提高(P<0.05),风味氨基酸总量极显着提高(P<0.01),饱和脂肪酸总量和肉豆蔻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亚油酸含量显着提高(P<0.05)。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可以提高猪肉锗含量、系水力,提高猪肉的新鲜度,延长猪肉的保质期,改善猪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改善猪肉品质。(3)抗氧化性能:血清中T-AOC、CAT含量显着降低(P<0.05)和SOD、GSH-Px 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猪肉中 T-AOC、CAT、GSH-Px和SOD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MDA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提高肥猪的抗氧化力。(4)血液指标:血清中LDL、VLDL、TC、UREA、INS、SS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TP、ALB、GH、IGF-1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GLB、HDL、T3含量显着升高(P<0.05),TG、T4含量显着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可促进甲状腺活动,促进T4向T3的转化,提高机体内脂肪代谢的利用率,从而促进肥猪的生长发育。(5)免疫抗体:血清中IgA显着提高(P<0.05)和IgG、IgM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血清中ACTH和COR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提高肥猪对应激的耐受力,提高了肥猪的免疫力。(6)环保与经济效益方面:肥猪粪便中氮(N)和磷(P)含量分别降低了 6.42%和22.5%(P<0.05)。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有效减少肥猪粪便氮磷的排泄。肥猪的日粮单价提高了 0.09元,增加了 3.64%;头均增重收入提高了 74.71元,增加了 6.58%;头均增重耗料降低了 12.6kg;头均饲料成本降低了 17.77元,减少了 4.47%;头均获利高出92.49元,提高了 13.06%。这表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可以有效提高肥猪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在肥猪日粮中添加0.5%的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有效的提高肥猪的生长性能、猪肉品质以及猪肉中锗的沉积,提高了肥猪的免疫力和抗氧化性能,降低了肥猪粪便中的N、P排泄量,有效提高了肥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李晓东[10](2020)在《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肉质及肠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旨在研究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肉质相关基因表达量及盲肠菌群多样性分析等的影响。试验选取80头平均体重在39.87±2.1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共4组,每组20头,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负离子中药硒锗组合制剂,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酵母硒锗制剂,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负离子中药制剂。试验期共90天,包括预饲期10天,正式期80天。试验开始前记录猪初始体重,试验结束后,对猪进行称重,并采集饲料样、粪样、肉样、血样等,进行猪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相关基因表达量、菌群多样性及经济效益等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性能:(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FW、ADG、ADFI呈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试验I、Ⅲ组料肉比呈显着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DM、EE、CP消化率呈显着提高(P<0.05),其中试验I组DM消化率达极显着水平(P<0.01),且试验I组DM消化率显着高于试验Ⅱ、Ⅲ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Ⅲ组背膘厚呈极显着降低(P<0.01),试验Ⅱ组背膘厚呈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瘦肉率、眼肌面积呈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试验Ⅰ组瘦肉率显着高于试验Ⅱ、Ⅲ组(P<0.05)。肉品质方面:(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猪肉中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且试验Ⅰ组粗蛋白含量呈显着高于试验Ⅱ、Ⅲ组(P<0.05);试验Ⅰ组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硒含量、锗含量分别显着、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试验Ⅱ组无差异(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猪肉蒸煮失水率、离心失水率、剪切力均呈显着或极显着低(P<0.05;P<0.01)。(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滴水损失、PH、TVBN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贮藏中后期,对颜色变化的影响主要在贮藏前期。(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呈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Ⅲ组试验各组PUFA含量呈极显着提高(P<0.01),试验Ⅱ组PUFA含量呈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组UFA含量呈极显着提高(P<0.01)。肉品质相关基因:(8)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中H-FABP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Ⅱ组FABP4显着降低(P<0.05),试验各组ACSL1、MyoG、MyoD1均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试验Ⅰ组MSTN显着降低(P<0.05),试验Ⅰ、Ⅲ组AMPD1显着升高。血液指标方面:(9)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CHO、TG、LDL均呈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HDL呈极显着提高,试验Ⅰ组达极显着水平,且试验Ⅰ组显着高于试验Ⅱ、Ⅲ组(P<0.05)。(1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Ⅲ组TP显着提高(P<0.05),试验各组GLO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试验各组BUN显着降低(P<0.05)。(1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GH、IGF-1、T3、T4含量显着提高(P<0.05),S.S含量显着降低(P<0.05)。(12)试验各组IgG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CAT、SOD、T-AOC含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MDA含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且试验Ⅰ组T-AOC含量显着高于试验Ⅱ、Ⅲ组(P<0.05)。肠道结构及菌群:(1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Ⅲ组猪各小肠肠段中的绒毛高度均显着或极显着提高(P<0.05;P<0.01),试验Ⅱ组仅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Ⅱ组V/C值呈显着提高(P<0.05)。(15)试验各组直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各组大肠杆菌数量显着降低(P<0.05)。(1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变形菌门显着降低(P<0.05),试验Ⅰ组达极显着水平(P<0.01),试验各组乳杆菌属显着提高(P<0.05),试验Ⅰ组达极显着水平(P<0.01);试验各组志贺氏菌属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OUT、ACE显着升高(P<0.05),试验各组Shannon值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P<0.01),试验Ⅰ组Simpson值显着降低(P<0.05)。环保与经济效益:(17)试验Ⅰ组的N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显着低于试验Ⅱ、Ⅲ组(P<0.05),试验各组P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18)相较于对照组,试验各组头均盈利分别提高了 79.68、50.00、56.99元,试验Ⅰ组相较于试验Ⅱ、Ⅲ组分别提高了 29.68、22.69 元。综上所述,负离子中药硒锗组合制剂、硒锗制剂、负离子中药制剂可显着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浪费;增加猪肉的产出,增加瘦肉占比量,明显改善猪肉的风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优化生长育肥猪肠道的菌群结构,提高盲肠菌群多样性,提高肠道的健康水平;增加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并且在本试验中,负离子中药硒锗组合制剂在提高瘦肉率、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猪肉风味以及提高养殖者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能力要优于硒锗制剂、负离子中药制剂。因此,在生长育肥猪的养殖过程中推荐添加负离子中药硒锗组合制剂。
二、日粮中硼元素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粮中硼元素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酶解多糖和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和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寡二糖微量元素的简介 |
1.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功能 |
1.2.1 改善繁殖性能 |
1.2.2 改善肉品质 |
1.2.3 减少微量元素流失 |
1.2.4 其他作用 |
1.3 酶解多糖的简介 |
1.4 酶解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
1.4.1 凝集病原菌 |
1.4.2 增殖有益菌 |
1.4.3 吸附霉菌毒素 |
1.4.4 免疫调节 |
1.4.5 预防隐孢子虫 |
1.4.6 改善肠道结构形态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动物与设计 |
2.3 试验日粮 |
2.4 饲养管理 |
2.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5.1 生产性能的测定 |
2.5.2 产肉性能的测定 |
2.5.3 肉色的测定 |
2.5.4 血样的采集与处理 |
2.5.5 血清抗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2.5.6 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测定 |
2.5.7 肌肉和肝脏微量元素储量的测定 |
2.5.8 肌肉和肝脏维生素储量的测定 |
2.5.9 粪便微生物的测定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酶解多糖和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产肉性能的影响 |
3.1.1 生产性能比较分析 |
3.1.2 产肉性能比较分析 |
3.2 酶解多糖和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肉颜色的影响 |
3.2.1 背肌不同存放时间肉色L值比较分析 |
3.2.2 背肌不同存放时间肉色a值比较分析 |
3.2.3 背肌不同存放时间肉色b值比较分析 |
3.2.4 背肌不同存放时间肉色综合评分比较分析 |
3.2.5 背肌存放不同时间肉色变化规律比较分析 |
3.3 酶解多糖和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血清抗氧化和免疫力的影响 |
3.3.1 血清抗氧化比较分析 |
3.3.2 血清免疫力比较分析 |
3.4 酶解多糖和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肌肉及肝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沉积的影响 |
3.4.1 肌肉微量元素沉积比较分析 |
3.4.2 肝脏微量元素沉积比较分析 |
3.4.3 肌肉和肝脏维生素储备比较分析 |
3.5 酶解多糖和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酶解多糖和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产肉性能的影响 |
4.2 酶解多糖和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肉颜色的影响 |
4.3 酶解多糖和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血清抗氧化和免疫力的影响 |
4.4 酶解多糖和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肌肉及肝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沉积的影响 |
4.5 酶解多糖和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
5 结论 |
6 创新点 |
7 后续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和育肥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硒的分布 |
1.2 硒的摄入量与健康 |
1.3 硒的吸收代谢途径 |
1.4 硒的生物学功能 |
1.4.1 硒的抗氧化作用 |
1.4.2 硒的免疫作用 |
1.4.3 硒的促生长作用 |
1.5 硒在畜禽生产的应用 |
1.5.1 硒与单胃动物 |
1.5.2 硒与反刍动物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7 本研究的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日粮组成 |
2.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2 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2.1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 |
2.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2.2.3 日粮组成 |
2.2.4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
3.1.1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2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器官指数的影响 |
3.1.3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组织硒沉积量的影响 |
3.1.4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1.5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组织GSH-Px1 分布的影响 |
3.1.6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组织Nrf2 分布的影响 |
3.1.7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组织Keap1 分布的影响 |
3.1.8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组织GSH-Px1、Nrf2和Keap1 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2 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2.1 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2 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胴体率、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3 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背腰最长肌肉品质的影响 |
3.2.4 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的作用 |
4.1.1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
4.1.2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器官指数的影响 |
4.1.3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各组织硒沉积量的影响 |
4.1.4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血清、肝脏和空肠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4.1.5 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GSH-Px1、Nrf2和Keap1 mRNA表达量和分布的影响 |
4.2 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的作用 |
4.2.1 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2 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胴体率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4.2.3 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
4.2.4 硒代蛋氨酸对育肥猪血清和组织抗氧化的影响 |
5 结论及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后续研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饲粮铜、铁、锌、锰添加模式对仔猪营养过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微量元素生物学功能 |
1.1.1 微量元素生物学功能概述 |
1.1.2 铜的生物学功能 |
1.1.3 铁的生物学功能 |
1.1.4 锌的生物学功能 |
1.1.5 锰的生物学功能 |
1.2 微量元素需要量研究 |
1.2.1 微量元素需要量 |
1.2.2 微量元素过量的危害 |
1.3 微量元素在肠道的吸收机制 |
1.3.1 铜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
1.3.2 铁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
1.3.3 锌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
1.3.4 锰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
1.4 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周转及贮存 |
1.5 饲粮添加微量元素研究进展 |
1.5.1 饲料微量元素组成 |
1.5.2 畜禽饲粮中微量元素添加研究 |
1.5.3 微量元素组合式研究进展 |
1.6 存在问题及研究内容 |
1.6.1 存在问题 |
1.6.2 研究内容 |
1.6.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微量元素不同添加模式对仔猪生长性能及粪污微量元素排泄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
2.1.3 试验饲粮 |
2.1.4 饲养管理 |
2.2 试验指标及样品采集 |
2.2.1 饲料原料微量元素分析 |
2.2.2 生长性能 |
2.2.3 饲粮和粪中微量元素浓度分析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4 结果 |
2.4.1 饲料原料和各处理组饲粮中微量元素浓度分析 |
2.4.2 饲粮微量元素不同添加模式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4.3 饲粮微量元素不同添加模式对仔猪粪便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
2.4.4 仔猪粪便微量元素浓度与其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浓度间的回归分析 |
2.5 讨论 |
2.5.1 饲料原料和各处理组饲粮中微量元素浓度分析 |
2.5.2 饲粮微量元素不同添加模式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5.3 饲粮微量元素不同添加模式对仔猪粪便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
2.6 小结 |
第三章 微量元素不同添加模式对仔猪微量元素吸收、代谢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
3.2 试验指标及样品采集 |
3.2.1 血清和肝脏中微量元素浓度测定 |
3.2.2 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中金属转运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 |
3.2.3 肝脏金属相关抗氧化蛋白mRNA表达 |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结果 |
3.4.1 饲粮微量元素不同添加模式对仔猪器官重量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
3.4.2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仔猪血清和肝脏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
3.4.2.1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仔猪血清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
3.4.2.2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仔猪肝脏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
3.4.3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中金属转运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4.3.1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十二指肠和空肠ZIP1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3.2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十二指肠和空肠ZnT5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3.3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十二指肠和空肠Ctr1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3.4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十二指肠和空肠DMT1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3.5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十二指肠和空肠FPN1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3.6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十二指肠和空肠MT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4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仔猪肝脏金属相关抗氧化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
3.4.4.1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肝脏CuZ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4.2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肝脏M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 |
3.5 讨论 |
3.5.1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中金属转运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5.1.1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铁和锰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3.5.1.2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锌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3.5.1.3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铜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3.5.2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仔猪血清和肝脏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
3.5.2.1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仔猪血清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
3.5.2.2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仔猪肝脏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
3.5.3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仔猪器官重量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
3.5.4 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仔猪肝脏金属相关抗氧化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
3.6 小结 |
第四章 总体结论与建议 |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组织中总RNA提取及质量分析 |
附录2 相对定量试验方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稻谷概述 |
1.1.1 稻谷的起源 |
1.1.2 稻谷的分类 |
1.1.3 全球稻谷的生产情况 |
1.1.4 全球稻谷的贸易情况 |
1.1.5 我国稻谷的生产及贸易情况 |
1.2 稻谷副产物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1.2.1 稻壳 |
1.2.2 米糠 |
1.2.3 米糠油 |
1.2.4 米糠粕 |
1.2.5 碎米 |
1.3 低蛋白饲粮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1.3.1 饲粮中添加过量蛋白质的弊端 |
1.3.2 畜禽饲粮中降低蛋白质水平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
2.1.2 试验设计 |
2.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2.1.4 饲养管理 |
2.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
2.2.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2.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2.2.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2.2.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2.2.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2.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
2.3.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2.3.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2.3.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2.3.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
3.1.2 试验设计 |
3.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3.1.4 饲养管理 |
3.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碎米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
3.2.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3.2.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
3.2.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3.2.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3.2.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3.2.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碎米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
3.3.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3.3.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
3.3.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3.3.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3.3.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和检测方法 |
4.1.2 试验设计 |
4.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生长性能 |
4.2.2 体尺性状 |
4.2.3 血清生化指标 |
4.2.4 裸皮颜色评分 |
4.2.5 屠宰性能 |
4.2.6 脏器指数 |
4.2.7 肉品质 |
4.2.8 肠道组织形态 |
4.2.9 肠道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 |
4.3 讨论 |
4.3.1 生长性能 |
4.3.2 体尺性状 |
4.3.3 血清生化指标 |
4.3.4 裸皮颜色评分 |
4.3.5 屠宰性能 |
4.3.6 脏器指数 |
4.3.7 肉品质 |
4.3.8 肠道组织形态 |
4.3.9 肠道相对长度和重量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生物信息分析 |
5.2 α多样性分析 |
5.2.1 alpha多样性指数 |
5.2.2 物种多样性稀释曲线和物种累积箱型图 |
5.3 OTU聚类和物种注释 |
5.3.1 基于OTU的花瓣图和Venn图 |
5.3.2 70日龄仔鹅盲肠门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
5.3.3 70日龄仔鹅盲肠属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
5.4 β多样性分析 |
5.4.1 PCoA分析 |
5.4.2 LEfSe分析 |
5.5 讨论 |
5.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代谢组的影响 |
第一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十二指肠代谢组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食糜代谢组学分析 |
6.1.3 代谢物的鉴定 |
6.2 数据分析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QC样本相关分析 |
6.3.2 样本PCA分析 |
6.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
6.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
6.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
6.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
6.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
6.3.8 KEGG富集分析 |
6.4 小结 |
第二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代谢组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2 数据分析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QC样本相关分析 |
7.3.2 样本PCA分析 |
7.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
7.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
7.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
7.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
7.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
7.3.8 KEGG富集分析 |
7.4 讨论 |
7.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种公猪生长性能与氮排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豆粕的概述 |
1.2 发酵饲料的概述 |
1.3 猪舍粪污的来源及主要成分 |
1.4 发酵豆粕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和试验动物 |
2.2 饲养试验 |
2.3 消化试验 |
2.4 样品收集与保存 |
2.5 指标测定 |
2.5.1 豆粕发酵前后营养成分测定 |
2.5.2 豆粕发酵前后小分子蛋白的检测 |
2.5.3 养分表观消化率测定 |
2.5.4 粪便氮、磷含量的测定 |
2.5.5 粪便氨气和硫化氢含量的测定 |
2.5.6 豆粕和粪样菌群16S rDNA测序 |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豆粕发酵前后营养物质的变化 |
3.1.1 豆粕发酵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 |
3.1.2 豆粕小分子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3.2 豆粕发酵前后微生物组成的变化 |
3.2.1 菌群测序原始数据质控、拼接和比对 |
3.2.2 α多样性分析 |
3.2.3 豆粕菌群结构分析 |
3.2.4 β多样性分析 |
3.3 发酵豆粕菌群的功能预测 |
3.4 发酵豆粕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5 发酵豆粕对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6 发酵豆粕对氨气和硫化氢排放的影响 |
3.7 发酵豆粕对粪便中氮磷排泄的影响 |
3.8 发酵豆粕对粪便中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3.8.1 菌群测序原始数据质控、拼接和比对 |
3.8.2 α多样性分析 |
3.8.3 粪便菌群结构分析 |
3.8.4 β多样性分析 |
3.9 粪便菌群与氨气、硫化氢、粪氮及粪磷排放的关联分析 |
4 讨论 |
4.1 豆粕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变化 |
4.2 发酵豆粕对猪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3 发酵豆粕对氨气和硫化氢排放以及粪氮磷排泄的影响 |
4.4 发酵豆粕对粪便中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4.5 粪便菌群与氨气、硫化氢、粪氮及粪磷排放的关联分析 |
5 小结与创新点 |
5.1 小结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6)日粮纤维对猪生长性能、营养代谢及肠道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日粮纤维定义及概述 |
2 日粮纤维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 日粮纤维对猪营养代谢的影响 |
3.1 日粮纤维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3.2 日粮纤维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
3.2.1 日粮纤维类型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
3.2.2 日粮纤维水平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
3.3 日粮纤维对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
4 日粮纤维对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
4.1 日粮纤维对肠道生理的影响 |
4.2 日粮纤维对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5 小结 |
(7)猪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母猪营养需要及提高繁殖性能的营养调控研究 |
1.1 能量 |
1.2 蛋白质和氨基酸 |
1.3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1.4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新型饲料和添加剂 |
2 公猪营养需要及提高精液品质的营养调控研究 |
2.1 能量 |
2.2 蛋白质和氨基酸 |
2.3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2.4 改善精液品质的新型饲料和添加剂 |
3 仔猪营养需要及抗生素替代产品的研究 |
3.1 能量 |
3.2 蛋白质和氨基酸 |
3.3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3.4 改善肠道健康的无抗饲料添加剂 |
4 生长育肥猪营养需要及改善肉品质的营养调控研究 |
4.1 能量 |
4.2 蛋白质和氨基酸 |
4.3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4.4 提高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的饲料添加剂 |
5 猪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精准饲喂技术的研究 |
5.1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
5.2 精准饲喂技术研究进展 |
5.2.1 营养需要模型 |
5.2.2 生产数据采集系统 |
6 展望 |
(8)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现状 |
(一)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 |
(二)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 |
(三)研究进展及展望 |
1 文献的获取与论证 |
2 研究阶段划分 |
3 国内外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
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
二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
1 研究目标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
1 技术路线 |
2 研究方法 |
3 试验方案 |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
2 研究区基本性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
(四)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三 不同等级石漠化背景下林草优化配置机理 |
(一)林草优化配置中牧草混播理论基础 |
(二)林草优化配置中适生性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
1 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
2 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
(三)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牧草养分差异性分析 |
1 不同配置方式下白三叶、黑麦草、鸭茅养分差异性分析 |
2 白三叶、黑麦草、鸭茅差异性分析 |
(四)高原峡谷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牧草养分差异性分析 |
1 不同配置方式下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养分差异性分析 |
2 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差异性分析 |
四 石漠化环境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耦合机制 |
(一)“以草养猪”的效益耦合机制 |
1 “以草养猪”的生态效益耦合机制 |
2 “以草养猪”的经济效益耦合机制 |
3 “以草养猪”的社会效益耦合机制 |
(二)不同牧草对猪增重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1 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 |
2 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 |
五 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
(一)石漠化环境现有成熟技术 |
1 生态养猪技术 |
2 林草间作技术 |
3 干草、青贮饲喂技术 |
(二)石漠化环境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
1 牧草留茬试验剪切装置 |
2 生态养猪抽屉式食槽 |
3 土壤植物生长模拟试验取草装置 |
4 加热功能的生态养猪食槽装置 |
5 牧草存活率试验取样装置 |
6 一种仔猪喂料槽 |
7 潜在-轻度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 |
8 中度-强度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 |
9 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对比分析 |
(三)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应用示范及验证 |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
3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
4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规划设计与应用示范过程 |
5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
六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9)富锗发酵中药制剂用于肥猪生产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现状 |
1.2 微量元素锗的研究概况 |
1.2.1 锗的发现 |
1.2.2 锗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3 酵母菌及与微量元素富集的研究概况 |
1.3.1 酵母菌在饲料添加剂中的使用 |
1.3.2 酵母菌对锗的富集作用 |
1.4 复方中药及发酵方面的使用概况 |
1.4.1 复方中药制剂的研究现状 |
1.4.2 中药发酵的优势 |
1.4.3 发酵中药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 |
2.1.2 日粮配方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
2.4 样品采集 |
2.4.1 饲料的采集 |
2.4.2 粪样的采集 |
2.4.3 血样的采集 |
2.4.4 肉样的采集 |
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
2.5.1 生长性能指标 |
2.5.2 日粮表观消化率指标 |
2.5.3 屠宰性能指标 |
2.5.4 猪肉品质指标 |
2.5.5 血液指标 |
2.5.6 猪粪便氮磷排泄指标 |
2.5.7 经济效益 |
2.6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猪肉品质的影响 |
3.4.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常规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3.4.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
3.4.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锗含量的影响 |
3.4.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4.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贮藏期猪肉新鲜度的影响 |
3.4.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4.7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
3.5.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蛋白代谢指标的影响 |
3.5.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
3.5.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
3.5.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
3.5.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3.5.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粪便中N、P排泄率的影响 |
3.7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4.1.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1.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1.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
4.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2.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抗氧化力的影响 |
4.2.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锗含量的影响 |
4.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猪肉品质的影响 |
4.4.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4.4.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
4.4.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贮藏期新鲜度的影响 |
4.4.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风味的影响 |
4.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5.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代谢物质的影响 |
4.5.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
4.5.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
4.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免疫力的影响 |
4.6.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免疫相关激素的影响 |
4.6.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影响 |
4.7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粪便中N、P排泄率的影响 |
4.8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肉质及肠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负离子添加剂 |
1.1.1 电气石粉的添加优势 |
1.1.2 硫磺粉的添加优势 |
1.2 中药添加剂添加优势 |
1.3 有机硒饲料添加剂概述 |
1.3.1 有机硒概述 |
1.3.2 有机硒的优点 |
1.3.3 有机硒对猪的影响 |
1.4 有机锗饲料添加剂概述 |
1.4.1 有机锗 |
1.4.2 有机锗在动物机体的分布及代谢 |
1.4.3 有机锗的生理功能及应用实例 |
1.5 试验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2.3 育肥猪的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标准 |
2.4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
2.5 样品的采集 |
2.5.1 饲料样品的收集 |
2.5.2 粪样的收集 |
2.5.3 肉样及肠组织的采集 |
2.6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
2.6.1 生产性能的指标的测定 |
2.6.2 养分消化率的测定 |
2.6.3 屠宰性能的测定 |
2.6.4 肉品质的测定 |
2.6.5 肉中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 |
2.6.6 血液的采集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
2.6.7 肉质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
2.6.8 盲肠菌群多样性分析 |
2.6.9 消化道的结构 |
2.6.10 经济效益分析 |
2.6.11 数据统计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
3.4.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3.4.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系水力及剪切力的影响 |
3.4.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贮藏期物质变化的影响 |
3.4.4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4.5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5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品质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5.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脂肪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5.2 不同组合无抗制剂对猪生肌调节因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5.3 不同组合无抗制剂对生长育肥猪风味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6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7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免疫性能的影响 |
3.8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9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肠道结构的影响 |
3.9.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小肠道结构的影响 |
3.9.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直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
3.9.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盲菌群分布的影响 |
3.10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粪中N、P含量的影响 |
3.1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
4.4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
4.4.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4.4.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系水力及剪切力的影响 |
4.4.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贮藏期物质变化的影响 |
4.5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中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
4.6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肉质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6.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6.2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生肌调节因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6.3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风味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7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8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小肠结构及菌群的影响 |
4.9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盲肠菌群分布的影响 |
4.10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猪粪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
4.11 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盈利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四、日粮中硼元素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酶解多糖和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和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D]. 朱政奇.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不同硒源对断奶小鼠和育肥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的影响[D]. 李世印.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饲粮铜、铁、锌、锰添加模式对仔猪营养过程的影响[D]. 虎千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D]. 陈晓帅. 扬州大学, 2021(02)
- [5]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种公猪生长性能与氮排泄的影响[D]. 连梦冉. 浙江大学, 2021(01)
- [6]日粮纤维对猪生长性能、营养代谢及肠道生理的影响[J]. 沈文娟,王朝风,吴国芳,王磊,韩启春,薛星星,许发芳. 猪业科学, 2020(11)
- [7]猪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王丽,叶翔杨,温晓鹿,杨雪芬,高开国,蒋宗勇. 广东农业科学, 2020(11)
- [8]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D]. 陈磊.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 [9]富锗发酵中药制剂用于肥猪生产效果的研究[D]. 邵子芮. 延边大学, 2020(05)
- [10]负离子中药制剂、硒锗制剂及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肉质及肠道的影响[D]. 李晓东. 延边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