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名疗养院居民生活健康状况调查

300名疗养院居民生活健康状况调查

一、养老院居住者300例生活和健康现状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付益帆[1](2021)在《基于村民认知的乡村聚落营建策略研究 ——以建德新叶村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研究村民的主体性和意象认知对于保护乡村景观、提升村民生活舒适度、传承历史文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营建历程,引入认知地图理论,总结并思考村民对于乡村意象认知程度与意象的影响关系,提出针对于传统村落的营建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选用中国传统村落——建德新叶村作为研究对象。简述村落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背景,总结聚落空间的布局模式、演变过程、发展趋势等,并对新叶村现状进行详细剖析和研究。其次,通过将“意象认知”理论进行本土化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将新叶村的村落意向分为物质要素和情感要素两大类。通过对村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绘制认知地图绘制、参与式观察等,得到村民的认知地图,并通过对村民基本属性、活动空间的领域差异、意象地图差异的分析,探寻村民的行为特征及产生认知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分别利用空间意象的道路、边界、区域、地标节点四要素,探讨村落的营建与发展策略,并针对于村落中的街巷网络、公共节点、建筑资源、水体空间、绿化景观、生产景观六大方面提出优化空间的营建策略,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梳理现阶段村落的营建方式及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我国村落规划方式的演变及特征的研究,得出以村民为主体的建设方式才能使得聚落空间更契合村民的生活习惯,在营建中应更强调村民意愿,更考虑村民的生活需求。(2)新叶村村民对村落具有非常强的荣誉感,对于旅游核心区域的重要资源和节点都有着相对较强的记忆和感知,不同学历、年龄、收入的村民对村落资源、空间和活动场所存在认知差异,但对于旅游发展的看法具有相对一致性,总体上持乐观和赞成态度。(3)物质性要素中的地标节点要素和道路要素比其他要素具有更明显的意象识别价值,对村落意向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其次,传统村落的营建应将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综合考虑,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两者的协同发展是保持村落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深入探讨了村民对村落意象的认知程度,并得出以上结论和营建建议,以期为村落营建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李明帅[2](2021)在《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在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机制。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能够为老年人在舒适的社区环境中提供全面的、连续的、必要的养老服务。本文梳理了德国养老服务设施类型由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并以柏林市为例对德国养老照护服务设施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文献研究、调研成果的分析总结发现,德国多种类型的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因此,本文提出了“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这一概念,并进一步对该体系框架、构成要素、功能组成、联动机制及其智能化进行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国情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第1章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国内外已有文献的相关研究,并说明论文主要内容、目标方向、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确立研究方法。第2章分阶段梳理了德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类型由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结合不同阶段国家养老相关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德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类型发展规律。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德国、美国、日本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的共性规律。第3章以柏林地区为例,通过对柏林地区既有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进行实地调研及文献查阅,梳理总结德国不同类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组成、设施特点和代表案例。第4章基于以上调查成果,提出“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概念,以体系视角梳理了德国既有多种类型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分析其体系构成要素、功能组成、联动机制及智能化趋势。第5章结合现阶段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参考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从构成要素、功能组成、联动机制及政府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使研究具有更加切实可行的实际意义。第6章为结论,提出论文中的结论并展望我国养老事业发展前景。综上所述,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已呈现体系化特征,存在良好的内部联动运行机制。因此,对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的研究将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王佳蕾[3](2021)在《基于POE的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及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银发浪潮”的影响下,养老院注册在案的机构数量不断上涨,目前全国养老机构数量增加至15.5万家,床位现存量约有736.2万张。时代快速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带动了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以及子女所背负的赡养负担持续加重,使得在机构养老成为大多数人的新选择,养老院生活质量以及空间环境的优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直接影响养老机构空间功能和品质的环境设施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POE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了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综合评价体系以及环境设施预测模型。首先通过5所养老院预调研结果以及既往环境设施相关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构建出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体系,包括6个准则要素和21个因素层;其次设计专家问卷检验指标集内容的必要性,征询53位业内人士,对61个问题进行评判,最终确定了22个主观问题和24个客观问题的指标集;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居住者调查问卷,对西安市内10所具有代表性的养老院进行走访调查,收集涵盖了老年人、工作人员以及探访家属的使用后评价;再次利用SPSS、Matlab、R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调查结果的平均值、方差、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建立了养老院室外空间及环境设施的预测模型,将自行设计的兰州半山民族养老院的客观数据输入到预测模型中,预测出主观评分作为设计参考。本文通过数据结果分析得出,第一:信息服务设施评分最低、争议性最大,今后对该类设施的设计和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第二:因子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文构建的养老院室外环境及设施评价体系指标基本正确的同时,局部还需要进行调整;第三:休闲服务设施、照明安全设施和无障碍交通设施这三类设施对于各指标的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力,养老院室外空间的设计或管理团队相对于其他类设施应更加重视这三个部分。构建养老院环境设施综合评价体系,为今后同类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也希望对养老机构今后的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反馈意见,从而对今后的设计优化、物业管理起到正向反馈作用。

刘冲[4](2021)在《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年人口增长迅速,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同时“421”家庭模式呈现主流倾向,居家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机构养老。为保证老年人健康养老,“十四五”提出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起步晚、速度快,缺少热工环境建设标准指导,室内热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健康宜居和国家发展健康养老的要求。既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热感觉与年轻人存在差异,现有的热舒适标准不能代表老年人需求,而目前我国对于老年人热舒适的研究尚不充分,缺少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研究,尤其是尚无针对大连地区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的研究。2019年大连市开始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位于我国前列,据统计大连市2019年共有60岁以上人口160.6万人,占总人口的26.8%。同时大连市夏季高温多雨,环境闷热;冬季寒冷干燥,供暖时间长、能耗大,恶劣的室外环境和巨大的能源消耗对老年人健康宜居及养老建筑绿色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研究大连市养老建筑热环境问题及宜居改造策略,对提升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降低建筑能耗、发展绿色宜居的养老建筑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调研,选取三所典型养老建筑进行冬季、夏季和过渡季室内温湿度实测,分析热环境变化规律及存在问题。然后基于实测数据计算室内PMV值并评价热舒适性。接着进行室内环境满意度问卷调研,分析老年人实际热感觉并建立热舒适评价模型,计算老年人热期望温度及可接受温度范围。最后总结寒冷地区养老建筑提升改造策略,利用计算机模拟不同改造策略下建筑能耗、室内热环境提升效果,提出养老建筑功能提升改造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调研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典型养老建筑研究案例。对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从选址布局、场地设计、功能配置、无障碍设计等方面对建成环境进行总结,确定典型养老建筑研究案例。结果表明大连市养老建筑存在围护结构性能差、入住率低、室内无障碍设计不足、内部绿化率低、活动设施少等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舒适宜居的需求。(2)对典型养老建筑室内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测,分析热环境现状。对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进行冬季、夏季、过渡季室内温湿度实测,对比空气质量标准分析室内热环境现状、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大连市养老建筑夏季室内温度高、湿度大,热环境闷热;冬季室内温度舒适,但环境干燥;过渡季室内热环境较为舒适。(3)评价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并计算老年人可接受温度范围。基于实测数据和问卷调研进行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主客观评价。分析老年人热舒适需求并建立实际平均热感觉MTS评价模型,计算老年人热期望温度及80%、90%可接受温度范围。研究发现冬季老年人实际热中性温度比预测热中性温度高0.1~0.3℃,实际可接受温度范围小0.3~0.6℃,老年人对于偏冷环境比较敏感,偏向于稍暖的环境。夏季老年人实际热中性温度比预测热中性温度高1℃,实际可接受温度范围小0.2~0.4℃,老年人对于偏热环境忍受能力更强。(4)基于模拟分析提出养老建筑最佳功能提升改造策略。总结我国寒冷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构造做法及改造措施,利用Energy Plus软件从外墙、外窗、屋顶三方面对不同改造策略的节能效果、低碳效果及热舒适提升效果进行层级化模拟分析,通过优化组合确定70mm EPS保温板+Low-E+12+6中空玻璃(惰性气体)+80mm XPS保温板的典型养老建筑的最优功能提升改造策略。本文以北方寒冷城市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为研究内容,分析了室内热环境现状及老年人实际热舒适需求,构建了热舒适评价模型并计算了老年人可接受中性温度及热舒适范围,并基于模拟分析提出低碳视角下养老建筑热舒适提升策略,弥补了相同地域同类研究的不足,期望能够为大连市乃至其他寒冷地区养老建筑健康室内热环境营造及健康宜居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庚旭[5](2021)在《北京地区失智老人照料设施发展与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成为失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失智老人照料的保障体系愈加紧迫,而我国相关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各城市发展不均衡,无论是对整体还是对局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根源的梳理和分析都不够。因此,本论文研究选取北京地区,即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较早进行失智老人照料设施建设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在我国处于领先和引领作用的城市。研究立足于建筑学专业对失智老人照料设施空间环境的发展进程、节点进行文献搜集和实地调研,梳理我国养老院和养老驿站中对失智老人照料的政策导向,照料设施规范服务、程度、类型、标准等方面的统计、归纳和分析。结合国外先进成熟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参考的评价标准,分别选取五家具有失智照料专区的养老院和五家为失智老人提供服务的养老驿站作为研究对象,从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两个方面调研和分析北京地区失智老人照料设施在发展进程中的得失,通过对其失智老人照料空间环境使用现状的研究,总结失智老人照料设施的设计要点和难点,以期为我国和国内其他地区失智老人照料设施的研究和建设的未来发展提供在失智照料设施设计方向的参考思路。本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选题、研究背景,梳理我国和北京地区失智老人照料设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况,明确论文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第二章,阐明研究基础定义、研究对象的概念,以及失智老人照料空间与养老设施的关联,总结研究国外失智老人养老设施设计的成果,确定养老院和养老驿站针对失智照料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第三章,是通过互联网和实地调研的方法,结合上述确定的评价标准,选取五个相对应的养老院案例,从十一个维度分析北京养老院失智照料空间的使用,并根据现状指出其优势与不足,以此为研究基础,总结分析出各具体功能空间的设计要点和难点。第四章,也是通过互联网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根据上述确定的设计标准,从主要的六个维度,分析了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并根据现状做的调整和改善的方向,总结养老驿站中失智老人照料空间设计的重点。第五章,结合上述的案例分析,对北京失智老人照料设施中的养老院和养老驿站的整体发展进行总结、归纳,提出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北京乃至全国未来的失智老人照料设施的空间设计提供失智而不失质的设计方向。

于文婷[6](2021)在《既有住区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的实证分析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至90年代,为了缓解爆炸式人口增长带来的居住问题,我国建设了大量的适应性住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住房出现了诸多问题,已逐渐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对于老年居民,由于身体机能的不断衰弱,住区内陈旧的建筑环境给老人的生活带来重重阻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本研究着眼于老龄化背景下中国既有住区中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提升问题,采用生态系统理论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既有住区中影响老年人生活品质的环境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既有住区适老性优化策略,以期为既有住区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论文研究通过理论构建、现状分析、理论结合实际研究、提出策略四个步骤进行。首先,在论文第一、二章中,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以及理论的分析,构建本文研究的理论模型,将住区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划分为四个层面:社交、营养获取、个人卫生以及安全感。在接下来的三、四章中着重对住区现状物理及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于物理环境的分析,本文运用实地调研、测绘、观察等方式对既有住区中物理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了物理环境与老人生活品质的影响;对于社会环境的分析,本文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社会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并分别以类型化、交叉分析、独立性和相关性检验的方法分析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基于以上调研的数据,在本文第五章中应用理论模型进行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的研究,以社区养老设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可行性为切入点,通过访谈数据对住宅中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问题进行定性分析、EVOLVE工具对受访老年人住宅的适老性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社区中物理及社会环境现状,分析在本研究理论下,利用住区现有资源解决老年人生活问题的可行性及矛盾点。最后在第六章中,基于前文提出的生活品质理论模型,从理论及实践两个层面对提升既有住区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出改造原则及策略,包括既有住区适老性改造的整体性原则及公共空间改造策略、养老设施建优化策略以及规划策略。研究认为,老年人生活品质是一项综合性指标,生活品质的下降是住区中诸多社会因素及物理因素交互作用引发的结果。在解决住区中老年人生活品质问题时,应采用多元的生态观分析问题,综合考虑物理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并从住区的整体出发,以对住区外环境进行提升的方式间接解决目前住宅出现的问题。论文将生态心理学引入到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研究中,建立了既有住区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影响模型,归纳了住区生态系统的交互性、层次性、动态性的特征。重新审视了既有住区中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下提升住区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可行理论原则及改造方法,以期为既有住区的适老性改造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依据。

伊文静[7](2021)在《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愈演愈烈,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上下都在积极讨论的问题。传统的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在长期的发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养老空间的出现为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利用服务设计的思维模式、设计方法,对国内社区养老空间的现状进行调研与总结,对使用人群进行空间需求分析,结合老年人实际的身心特点,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设计要点,以期能够对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目前,针对我国社区养老空间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与空间舒适性便利性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服务设计的思维对社区养老空间的产业发展、人文内涵,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分析缺乏完善且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从社区养老空间的现状以及发展情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对国内外养老研究现状以及老年人的空间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之后在结合服务设计的理论、工具、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探索将服务设计理论应用在社区养老空间中的可行性。通过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总结利益相关者对于社区养老空间的需求以及其在空间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从而挖掘用户更深层次需求。通过上述理论与现状的分析,从服务设计的角度出发,针对社区养老空间的整体布局的开放共享性、生活基础设施的稳定安全性、智能应用的先进全面性、空间氛围的情感性、感官设计的细腻性五个方面总结出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策略。最后,在设计策略的指导下总结各个功能空间的设计要点,开展设计实践,让设计策略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通过实践来验证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相吻合的目的。将服务设计这一新兴的思想理论融入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研究,既可以真正站在空间使用主体的立场上思考空间的舒适性与便利性,又拓展了社区养老空间设计的研究立场,对社区养老空间的适老性进一步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胡二平[8](2020)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人口正步入老龄化阶段,预计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猛增至19.6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形势愈发严重,半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逐年上升,居住与照料问题更为突出。老年人需要能提供专业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的养老机构来解决居住和照料问题。政府部门以及国家卫健委组织为解决这一现象颁布多项政策,倡导医养结合类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和创新,规范行业标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当前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养老设施设计和养老服务体系还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如何设计出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也是建筑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当前研究主要分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类型讨论、医疗方面的功能配置与组织流线、老年康复景观设计等。但是,针对医养环境现状、医养结合的深度、以及老年人对医养环境的需求研究比较欠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发展需要数据支撑,要将需求和设计策略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需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收集有关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数据,分析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环境是否满足老年人需求,有针对性的优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医疗与康养环境。本文以文献回顾为基础,将国内外关于医和养结合的相关政策和环境设计研究成果做了归纳总结,结合我国当前医养结合的模式,以及医疗和康养方面的主要关注点,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证案例调研中。本研究调研了郑州和开封两个城市共五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通过现场观察和问卷调研收集数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分析老人对环境的使用感受和认知评价等,分别从“医”与“养”两个角度展开对机构环境现状和使用满意度的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a.机构基本信息,例如机构建设时间和规模等;b.医疗服务现状,例如医疗空间配置、医养结合深度、医疗服务未满足度;c.康养服务现状,例如居住空间现状、活动空间现状、采光满意度、安静满意度、私密满意度等。根据实证调研,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郑州和开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现状和使用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状环境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筑环境优化策略。本文使用循证设计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以郑州和开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为例,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筑环境优化策略,对未来养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李雪[9](2020)在《北京机构养老设施的交往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属于老年建筑类型研究大类之下,以老年人行为与心理需求调查为依据的养老设施的交往空间设计研究。本研究观点认为交往空间的系统化构建在养老设施环境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抚养负担的加重,越来越多老年人需要依靠机构养老设施特有优势辅助日常生活,安度晚年。由于退休后与原有社会关系的切断,原有社会人脉的隔离,如何在现有生活区域构建科学合理的交往空间,重塑老年人的社会人脉,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成为现有机构养老设施环境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机构养老设施作为相对封闭的老年居住环境,加强对交往环境的建设,不断改善现有建筑环境封闭、单一的状况,塑造出原有生活空间的熟悉感、亲切感,增强老人对环境的信任感与依赖感,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缓和目前入住率较低的社会现象。纵观国内养老设施设计研究领域,更多关于交往空间的研究成果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倾向于建筑本体的空间设计、细部设计,对公共空间的简单分类与设计手法的机械描述。从行为出发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在养老设施空间环境与老年人行为、交往行为特征等个人属性与空间构成的研究仍占少数。本研究以罗杰·巴克的“行为——场所”理论以及环境行为学的“相互渗透论”为主要研究方法,着重从老年行为与空间环境相互影响的多重机制展开论文的主体,分别探讨了养老设施交往空间的不同层次,分别是交往的物理空间、行为空间以及人文空间,每一章内都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思路,并在最后一章总结归纳,从空间设计的三个层次——物境、情境、意境——进行系统化的交往环境构建,旨在为未来养老院、养护院等设施的建立提供相应的设计依据与设计对策,缓解当前封闭、单一的建筑环境,提升老年人的居住品质。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立场是建筑环境的角度,若要解决现有养老设施的种种问题,并不仅仅是建筑学的领域,还需要如心理学、生理学、管理学、老年学、社会学、康复治疗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通力协作,完善各项保险制度,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这将促进养老设施类型体系与设计标准的完善,从空间构成上满足老人对功能性和精神性的双重需求。通过着力改善现有养老设施内集中供养的护理方式,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系统与服务理念,方能与整个养老服务体系有效衔接,共同协作促进稳定、生态的养老设施服务体系建成。

牟晓兰[10](2020)在《沈阳市养老地产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截至2019年底,沈阳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24.2%,人口老龄化作为城市社会问题将会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困扰。从2011年全国开始实施“双独二孩”政策到2015年的“全面二孩”政策,沈阳市市区人口出生率由2011年7.70‰稳定增长到2017年9.29‰,这也影响着沈阳市市民家庭结构的变化,很多三口之家市民由于生育二孩需尚能自理的父母帮助,成为三代居(4+2+1或4+2+2)家庭类型。根据沈阳市市区人口数据分析可知,未成年人抚养系数(0-17岁少年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2011年0.162增长到2017年0.21,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从2011年0.256增长到2017年0.395,可见现在沈阳市青中年一代压力巨大,养育子女的同时也要照顾父母,生活需求、经济实力和家庭结构都成为影响养老地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指引下,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沈阳是养老产业必须要实现的目标。在国内外养老地产蓬勃发展的趋势下,本文结合沈阳市城市社会发展情况及相关法律规范,界定养老地产的概念、基础属性和开发模式。又从沈阳市城市社会养老产业现状入手,阐述了沈阳市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养老地产发展情况及省、市对养老地产行业的政策支持,并对沈阳市养老地产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为研究发展对策提供有效借鉴。然后,从市民老龄化比重、市民机械变动、年龄结构、社会关系和城市化分析沈阳市民人口特征情况,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市民实际养老需求、消费群体、客户群体、家庭结构类型和地产需求类型等关键因素,从中比较分析出沈阳市养老地产发展遇到的困难和原因。最后,针对沈阳市养老地产起步晚探索期时间长、产业现状供应与市民老龄化形势不对等、发展力不足易脱离预期轨道等困境,提出寻找市民需求和养老地产现状的矛盾点作为发展突破口、鼓励投资主体实现养老地产项目全面化对策和依据养老地产基础属性调整发展目标点、落实沈阳市政策保障措施作为支撑和对养老地产项目全过程强化监管措施等发展对策和建议。

二、养老院居住者300例生活和健康现状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老院居住者300例生活和健康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村民认知的乡村聚落营建策略研究 ——以建德新叶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乡村发展状况
        1.1.2 国外乡村发展的经验启示
        1.1.2.1 欧盟乡村建设
        1.1.2.2 日韩乡村建设
        1.1.2.3 印巴乡村建设
        1.1.3 我国乡村建设现存问题
    1.2 重点概念解析
        1.2.1 乡村聚落
        1.2.2 主体与主体性
        1.2.3 认知
        1.2.4 乡村意象
    1.3 相关研究概况
        1.3.1 乡村聚落空间
        1.3.2 村民主体性
        1.3.3 空间认知
        1.3.4 主体认知与空间聚落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技术路线
2 村民主体视角应用于聚落空间的探索
    2.1 村民主体视角的确立
        2.1.1 乡村聚落的基本认识
        2.1.1.1 乡村聚落的基本构成
        2.1.1.2 乡村演进的特征
        2.1.1.3 乡村营建的参与者
        2.1.2 主体视角的确立
        2.1.2.1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博弈
        2.1.2.2 村民主体立场的明确
    2.2 村民主体视角下的认同参与模式
        2.2.1 基于认同的参与逻辑
        2.2.1.1 群体认同
        2.2.1.2 角色认同
        2.2.1.3 个人认同
        2.2.2 认同性参与的持续性产生
    2.3 研究对象的具体化
    2.4 作为个案的新叶村研究思路
        2.4.1 研究对象选择
        2.4.2 研究对象解读
3 新叶村概况及村民认知意象分析
    3.1 新叶村概况
        3.1.1 历史发展
        3.1.2 村落规划
        3.1.2.1 村落格局
        3.1.2.2 村落理水
        3.1.2.3 建筑形制
        3.1.2.4 文化资源
        3.1.3 经济与人口概况
        3.1.3.1 经济发展
        3.1.3.2 人口概况
        3.1.4 现存问题
        3.1.4.1 住宅与洋房的矛盾
        3.1.4.2 保护与修缮的问题
        3.1.4.3 新叶历史风貌的破坏
        3.1.4.4 发展限制与空心化趋势
        3.1.4.5 保护与发展资金问题
    3.2 调研区域
        3.2.1 核心区域
        3.2.2 村落外溪房派
    3.3 认知地图数据
        3.3.1 物质地图
        3.3.2 情感地图
        3.3.3 两种认知地图的结合
    3.4 认知主体属性
    3.5 新叶村认知地图要素解读
        3.5.1 道路
        3.5.1.1 认知地图结果统计
        3.5.1.2 对外交通意象
        3.5.1.3 内部街巷意象
        3.5.1.4 村落水道意象
        3.5.2 边界
        3.5.2.1 认知地图结果统计
        3.5.2.2 边界发展历程
        3.5.2.3 村民边界认知
        3.5.3 区域
        3.5.3.1 认知地图结果统计
        3.5.3.2 古建筑群意象
        3.5.3.3 农田意象
        3.5.3.4 水域意象
        3.5.3.5 活动广场意象
        3.5.4 地标节点
        3.5.4.1 认知地图结果统计
        3.5.4.2 公共服务设施意象
        3.5.4.3 村落遗址节点意象
        3.5.4.4 微节点意象
    3.6 本章总结
4 新叶村聚落空间营建策略
    4.1 聚落空间营建的影响因素
        4.1.1 主体要素
        4.1.1.1 村民与旅游产业的共生
        4.1.1.2 村民与游客的共生
        4.1.1.3 村民与管理者的共生
        4.1.2 客体要素
        4.1.2.1 自然生境要素
        4.1.2.2 经济生产要素
        4.1.2.3 居住生活要素
        4.1.3 发展规划
        4.1.3.1 村落保护
        4.1.3.2 旅游开发
    4.2 营建策略
        4.2.1 街巷网络的提升策略
        4.2.1.1 门户空间
        4.2.1.2 道路交通设计
        4.2.1.3 街巷铺装设计
        4.2.1.4 道路设施设计
        4.2.1.5 活动节点设计
        4.2.2 公共节点的提升完善
        4.2.2.1 习惯性节点
        4.2.2.2 广场空间
        4.2.2.3 其他活动场地
        4.2.2.4 废弃庭院
        4.2.3 建筑资源的保护规划
        4.2.3.1 既有建筑整治
        4.2.3.2 尊重风水观念
        4.2.3.3 发挥自主营建能力
        4.2.3.4 强调村落符号
        4.2.3.5 采用乡土材料
        4.2.4 水体空间的生态营造
        4.2.4.1 生活型水景生态营造
        4.2.4.2 生产型水景生态营造
        4.2.4.3 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4.2.4.4 消防需求
        4.2.5 绿化景观的美化提升
        4.2.5.1 总体规划
        4.2.5.2 庭院绿化
        4.2.5.3 道路绿化
        4.2.5.4 水旁绿化
        4.2.5.5 村旁绿化
        4.2.6 生产景观的美化提升
        4.2.6.1 地形地貌的合理利用
        4.2.6.2 农作物的合理选择
        4.2.6.3 乡土材料的合理选择
        4.2.6.4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
5 结语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记录
附录B 推荐植物名录
个人简历
导师简历
致谢

(2)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3.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归纳分析法
        1.5.4 观察调查法
第二章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历程调查
    2.1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沿革:由类型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2.1.1 第一阶段(萌芽时期——20 世纪初期以前)
        2.1.2 第二阶段(形成时期——20 世纪初期至1977 年)
        2.1.3 第三阶段(完善时期——1977 年至1995 年)
        2.1.4 第四阶段(改革发展时期——1995 年至2007 年)
        2.1.5 第五阶段(成熟时期——2007 年至今)
    2.2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规律分析
        2.2.1 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各发展阶段分析
        2.2.2 德国养老政策对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影响分析
        2.2.3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规律
    2.3 德国、日本、美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历程比较分析
        2.3.1 日本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发展历程梳理
        2.3.2 美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梳理
        2.3.3 德国、日本、美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比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柏林地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现状调查
    3.1 调查途径及方法概述
        3.1.1 国内外文献及官网调研
        3.1.2 实地走访调查
    3.2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基本居住设施
        3.2.1 原有住宅无障碍改造
        3.2.2 服务型公寓
        3.2.3 嵌入式的照料护理式住宅
        3.2.4 多代混和共建住宅
        3.2.5 养老居住设施现状分析
    3.3 德国社区养老护理设施调查
        3.3.1 嵌入型社区入住护理设施
        3.3.2 老年日间照料设施
        3.3.3 护理支撑网点
        3.3.4 养老护理设施现状分析
    3.4 德国社区养老活动设施调查
        3.4.1 社区教堂
        3.4.2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等设施及开放空间
        3.4.3 养老活动设施现状分析
    3.5 德国社区养老医疗设施现状调查
        3.5.1 社区诊所
        3.5.2 老年日间诊所
        3.5.3 社区临终关怀中心
        3.5.4 养老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第四章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
    4.1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概念形成
    4.2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构成及其功能
        4.2.1 设施体系构成要素
        4.2.2 设施体系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
        4.2.3 养老服务设施及其功能
    4.3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联动机制
        4.3.1 设施体系内照护服务流程分析
        4.3.2 设施体系框架分析
        4.3.3 设施体系联动机制分析
    4.4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智能化
        4.4.1 生活设施智能化
        4.4.2 建筑设施系统智能化
        4.4.3 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体系网络平台信息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5.1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现状及问题
        5.1.1 社区居家养老设施数目不足、分布不均衡
        5.1.2 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功能类型不全、设施体系不完善
        5.1.3 问题总结
    5.2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发展建议
        5.2.1 发挥政府的指导引领作用
        5.2.2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5.2.3 先“医疗设施”后“社区护理设施”逐步发展
        5.2.4 建立协同服务联动机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价值与用途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柏林市符合SGB XI条款的护理网点设施区位信息
附录 B 柏林市临终关怀设施(STATION(?)RE HOSPIZE)区位信息.
附录 C 柏林市具有长期护理保险认证的短期护理设施的区位信息
附录 D 柏林市符合SGB XI条款的老年日间照料设施区位信息
附录 E 柏林市符合SGB XI条款的社区疗养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参与课题
致谢

(3)基于POE的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1.4 国内外发展既往研究
        1.4.1 国内发展现状及理论研究
        1.4.2 国外发展现状及理论研究
    1.5 本章小结
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使用后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室外环境设施综述
        2.1.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适老性研究
        2.1.3 综合评价
    2.2 使用后评价(POE)理论
        2.2.1 POE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2.2.2 使用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2.2.3 使用后评价在养老院的应用
    2.3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AHP)
        2.3.2 德尔菲法
        2.3.3 信度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3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使用后评价综合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的初选
        3.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1.2 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
        3.1.3 养老院环境设施预调研指标提取
        3.1.4 评价指标集初建
    3.2 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3.2.1 预实验
        3.2.2 专家问卷信度分析(alpha信度系数法)
        3.2.3 预实验结果分析
    3.3 评价因子的确定及问卷设计
        3.3.1 评价因子的确定
        3.3.2 环境设施评价标准
    3.4 本章小结
4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调研
    4.1 调研内容及方法
        4.1.1 调研对象
        4.1.2 调研内容
        4.1.3 调研时间和方法
        4.1.4 调研问卷设计
    4.2 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调研概况
        4.2.1 荣华清荷园
        4.2.2 汉唐老年公寓
        4.2.3 灞桥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
        4.2.4 青华山庄老年公寓
        4.2.5 碑林区第三爱心护理院
        4.2.6 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定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使用后状况评价分析
    5.1 养老院居住者基本情况评价分析
    5.2 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析及方差分析
        5.2.1 平均值分析法
        5.2.2 各养老院数据平均值分析
        5.2.3 方差分析
        5.2.4 各养老院数据方差分析
    5.3 居住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5.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5.3.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满意度因素的因子分析
    5.4 各养老院居住者特性的差异分析
        5.4.1 独立样本T检验
        5.4.2 单因素ANOVA分析
    5.5 评价指标与满意度关系的分析
    5.6 环境设施重要性及表现程度分析
        5.6.1 重要性及表现程度分析法
        5.6.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及预测
    6.1 SVM神经网络概述
    6.2 SV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构
    6.3 SVM神经网络在半山民族养老院中的预测实践
        6.3.1 设计对象介绍
        6.3.2 预测前期分析
        6.3.3 预测数据分析
    6.4 SVM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对设计的影响进程
        6.4.1 SV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评价过程
        6.4.2 SVM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对设计的反馈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西安养老院环境设施评价指标体系重要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 西安养老院环境设施使用意向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养老院调研客观指标
附录四 养老院环境设施概况
附录五 SVM 预测模型

(4)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
        1.1.2 养老建筑的发展需求
        1.1.3 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问题
        1.1.4 绿色建筑发展要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4.1 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
        1.4.2 不同年龄段热感觉研究
        1.4.3 养老建筑研究
    1.5 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老年人概念
        1.6.2 养老建筑
        1.6.3 热舒适
    1.7 论文框架
2 理论基础及评价体系研究
    2.1 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分析
        2.1.1 影响老年人热环境舒适的因素
        2.1.2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1.3 老年人心理特征
        2.1.4 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
    2.2 热舒适相关理论及评价标准
        2.2.1 美国-ET、ET*、SET指标
        2.2.2 丹麦-PMV、PPD指标
        2.2.3 ASHRAE标准
        2.2.4 ISO标准
        2.2.5 中国热舒适评价标准
    2.3 健康室内环境评价标准
        2.3.1 英国BREEAM
        2.3.2 美国WELL
        2.3.3 德国DGNB
        2.3.4 国内健康环境评价标准
    2.4 本章小结
3 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调研
    3.1 大连市地理条件及气候特征
    3.2 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
        3.2.1 大连市老年人口发展现状
        3.2.2 大连市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3.3 大连市养老建筑现状调研
        3.3.1 大连市社区养老建筑现状
        3.3.2 大连市机构养老建筑调研
    3.4 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热环境实测方法
        3.4.1 实测对象
        3.4.2 实测设备及实测时间
        3.4.3 测点布置
    3.5 本章小结
4 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测分析
    4.1 冬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2 夏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3 过渡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评价
    5.1 室内热舒适性实测数据分析
        5.1.1 冬季室内热舒适分析
        5.1.2 夏季室内热舒适分析
    5.2 典型养老建筑健康环境评价
    5.3 室内热舒适性主观评价
        5.3.1 冬季热舒适问卷分析
        5.3.2 夏季热舒适问卷调研
    5.4 室内热舒适性评价模型建立
        5.4.1 冬季MTS模型与PMV模型
        5.4.2 夏季MTS模型与PMV模型
    5.5 本章小结
6 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提升策略模拟分析
    6.1 影响热舒适的宜居改造设计策略
        6.1.1 外墙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1.2 屋面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1.3 外窗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2 养老建筑低碳改造策略计算机模拟
        6.2.1 低碳模拟模型的建立
        6.2.2 模拟参数设置
        6.2.3 建筑全年热负荷及节能效果模拟分析
        6.2.4 建筑室内热舒适提升效果模拟分析
    6.3 典型养老建筑最优低碳改造方案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主观问卷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北京地区失智老人照料设施发展与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范围内失智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2 我国和北京失智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3 我国和北京失智老人养老模式及其相关政策
        1.1.4 研究课题及切入点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1.3.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1.5 论文框架
2 失智症及失智老人照料设施
    2.1 失智症及相关概念
        2.1.1 失智症的基础知识及BPSD
        2.1.2 失智老人及失智老人照料设施
    2.2 失智老人照料空间与养老设施的关联
        2.2.1 失智老人的照料空间需求
        2.2.2 失智老人照料空间与养老院
        2.2.3 失智老人照料空间与养老驿站
3 北京地区养老院失智照料的发展与现状研究
    3.1 北京养老院失智照料的发展概况
        3.1.1 养老院失智照料的政策发展
        3.1.2 养老院失智照料的规范要求
        3.1.3 养老院失智照料的建设发展
    3.2 北京养老院失智照料单元的现状调研
        3.2.1 调研内容、目的及方法
        3.2.2 调研案例的选取
        3.2.3 调研案例中失智照料单元的解析
    3.3 失智老人照料单元内起居空间的研析
        3.3.1 居室空间对比分析
        3.3.2 盥洗空间对比分析
    3.4 失智老人照料单元内公共空间的研析
        3.4.1 交通空间对比分析
        3.4.2 公共活动空间对比分析
        3.4.3 用餐空间对比分析
        3.4.4 服务站空间对比分析
        3.4.5 户外空间对比分析
    3.5 北京地区养老院失智照料的难点和要点
        3.5.1 失智照料整体层面上的难点和要点
        3.5.2 失智照料单元内具体空间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4 北京地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失智照料的发展与现状研究
    4.1 北京地区养老驿站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4.1.1 养老驿站的相关政策及演变
        4.1.2 养老驿站的类型、规模和设计要求
        4.1.3 养老驿站的失智老人照料需求
    4.2 北京养老驿站失智照料的现状调研
        4.2.1 调研内容、目的及方法
        4.2.2 调研案例的选取
        4.2.3 调研案例的解析
    4.3 养老驿站中失智照料的融合研析
        4.3.1 改善生活用房更适宜失智老人
        4.3.2 划分专门的失智康复与医疗区域
        4.3.3 安排适宜失智老人的文娱活动
        4.3.4 打造亲近自然的室内外空间
    4.4 养老驿站针对失智老人BPSD的细部设计研
        4.4.1 居家氛围的营造
        4.4.2 色彩与标识设计
        4.4.3 怀旧场景的应用
        4.4.4 非必要出入口的隐蔽处理
    4.5 北京地区养老驿站失智照料的难点和要点
        4.5.1 养老驿站整体层面上失智照料的难点和要点
        4.5.2 养老驿站具体空间设计针对失智照料的难点和要点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既有住区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的实证分析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特点及老龄化趋势
        1.1.2 我国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外老年人居住环境研究综述
        1.3.1 国外老龄化社会发展概况
        1.3.2 国外老年人居住环境现状及法规
        1.3.3 国外相关研究总结
    1.4 国内老年人居住环境研究综述
        1.4.1 养老模式相关研究
        1.4.2 老年人居住环境建设相关研究
        1.4.3 老年人居住建筑相关政策及法规
        1.4.4 国内研究总结
    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6 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1.6.1 论文框架
        1.6.2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住区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影响模型
    2.1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环境心理学
        2.1.2 生态系统理论
        2.1.3 Mary Shaw住房健康模型
        2.1.4 相关概念界定
        2.1.5 理论基础的应用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方法
        2.2.2 数据收集方法
    2.3 住区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影响模型建立
        2.3.1 物理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
        2.3.2 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
    2.4 既有住区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的生态观
        2.4.1 既有住区环境的整体性原则
        2.4.2 老年人生活品质影响因素的生态联系
    2.5 本章小结
3 物理环境现状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
    3.1 既有住区调研样本概况
        3.1.1 全国既有住区概况
        3.1.2 大连市既有住区发展
        3.1.3 调研对象整体概况
    3.2 住区外环境现状及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
        3.2.1 住区外环境概况
        3.2.2 住区外环境现状分析
        3.2.3 外环境现存问题及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
    3.3 住区养老设施现状及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
        3.3.1 大连市社区养老设施概况
        3.3.2 社区养老设施现状分析
        3.3.3 社区养老设施存问题及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
    3.4 住宅内环境现状及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
        3.4.1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
        3.4.2 住宅现状分析
        3.4.3 住宅内部现存问题及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社会环境现状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
    4.1 社会环境调研概况
        4.1.1 社会环境与老年人行为特征概述
        4.1.2 社会环境数据收集
        4.1.3 社会环境数据分析方法
    4.2 住区社会环境数据分析
        4.2.1 住区基本社会环境因素
        4.2.2 社会环境因素间的相关性
    4.3 社会环境对老年人行为类型的影响
        4.3.1 老年人行为类型特征
        4.3.2 社会环境与老年人行为类型的相关性
        4.3.4 老年人行为类型的差异性
        4.3.5 老年人行为类型对生活品质的影响
    4.4 社会环境对老年人场所选择影响
        4.4.1 老年人场所选择的特征
        4.4.2 社会环境与老年人场所选择的相关性
        4.4.3 老年人场所选择的差异性
        4.4.4 老年人场所选择对生活品质的影响
    4.5 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社区评价的影响
        4.5.1 老年人社区评价的相关性特征
        4.5.2 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社区评价的相关性
        4.5.3 老年人社区评价的差异性与生活品质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5 物理及社会因素协同作用下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的可行性
    5.1 基于EVOLVE的住宅物理环境适老性评估
        5.1.1 EVOLVE工具概述
        5.1.2 评价对象整体状况
        5.1.3 住宅分因素适老性评价
        5.1.4 住宅功能空间适老性分析
        5.1.5 住宅适老性评估总结
    5.2 社区老年人生活品质分析
        5.2.1 老年人社交行为及空间分析
        5.2.2 老年人营养获取行为及空间分析
        5.2.3 老年人个人卫生行为及空间分析
    5.3 社区现有设施影响下的老年人生活品质模型分析
        5.3.1 社区养老模式及日间照料设施发展历史简析
        5.3.2 社区养老设施作用概述
        5.3.3 养老设施对老年人生活品质影响模型
    5.4 基于现有设施资源的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的可行性
        5.4.1 物理环境的可行性
        5.4.2 供需关系的可行性
        5.4.3 社会环境的阻碍
        5.4.4 以设施为中心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可行性总结
    5.5 本章小结
6 既有住区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策略
    6.1 住区适老性规划体系策略
        6.1.1 规划体系框架
        6.1.2 健全养老政策以及社会保障机制
        6.1.3 规划体系运作模式建议
    6.2 住区养老设施优化策略
        6.2.1 住区养老设施体系框架
        6.2.2 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设施需求
        6.2.3 住区养老设施配建类别及指标建议
    6.3 住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方法
        6.3.1 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类别
        6.3.2 住区公共空间老年人行为特征
        6.3.3 住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方法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7.1.1 主要研究成果
        7.1.2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
    7.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住区调研数据
附录B 住区养老设施调研
附录C EVOLVE住宅数据
附录D 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1.1.2 我国的主流养老模式
        1.1.3 服务设计的兴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2 社区养老空间与服务设计
    2.1 社区养老空间的概述
        2.1.1 社区养老空间的概念
        2.1.2 社区养老空间的现状
        2.1.3 社区养老空间的组成要素
    2.2 服务设计的概述
        2.2.1 服务设计的概念及发展
        2.2.2 服务设计的原则、流程及方法
        2.2.3 服务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联
    2.3 社区养老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
        2.3.1 智慧养老空间
        2.3.2 复合化养老空间
        2.3.3 情感关怀的室内空间
    2.4 本章小结
3 将服务设计思维引入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分析
    3.1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分析
        3.1.1 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分析
        3.1.2 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分析
    3.2 利益相关者的深度访谈
        3.2.1 利益相关者的确定及分析
        3.2.2 深度访谈的问题设计
        3.2.3 深度访谈结果整理
    3.3 利益相关者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3.3.1 问卷的设计与制作
        3.3.2 问卷结果与分析
    3.4 利益相关者的空间需求分析
        3.4.1 老年人的空间需求分析
        3.4.2 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空间需求
    3.5 社区养老空间的中存在的问题
    3.6 服务设计思维下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原则
        3.6.1 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3.6.2 与老年人共同创造的设计原则
        3.6.3 整体化的设计原则
    3.7 本章小结
4 服务设计思维下的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策略
    4.1 整体布局开放共享性策略
        4.1.1 妥善利用已有资源的规划选址
        4.1.2 开放包容动静结合的场地布局
        4.1.3 高效性与私密性相结合空间布局
    4.2 生活基础设施稳定安全性策略
        4.2.1 符合老年人体工学的设施尺度
        4.2.2 符合绿色安全要求的设施材料
        4.2.3 符合适老稳定要求的设施性能
    4.3 智能设备先进全面性策略
        4.3.1 无障碍设计
        4.3.2 安全监控与健康管理
        4.3.3 功能辅助
        4.3.4 智能交互与情绪照顾
    4.4 空间氛围情感性策略
        4.4.1 功能性情感氛围的营造
        4.4.2 视觉性情感氛围的营造
        4.4.3 形式性情感氛围的营造
    4.5 多感官整合的细腻性策略
        4.5.1 视觉设计
        4.5.2 听觉设计
        4.5.3 触觉设计
        4.5.4 嗅觉设计
    4.6 本章小节
5 服务设计思维下的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实践
    5.1 选题依据与设计定位
        5.1.1 选题依据
        5.1.2 设计定位
    5.2 设计方案的探究
        5.2.1 用户访谈
        5.2.2 用户画像
        5.2.3 用户旅程图
    5.3 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要点
        5.3.1 公共活动空间
        5.3.2 餐饮空间
        5.3.3 休养空间
        5.3.4 康复空间
        5.3.5 卫浴空间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学术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8)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老龄化现状及养老特点
        1.1.2 中国老龄化现状
        1.1.3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前景和研究趋势
    1.2 研究问题、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的定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回顾法
        1.4.2 实证调研法
    1.5 研究的创新性
    1.6 论文的基本框架
2 研究回顾
    2.1 相关概念和现状阐述
        2.1.1 老年人的特点
        2.1.2 养老机构的类型特征
        2.1.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类型特征
    2.2 国内外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2.1 国内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2.2 国外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
    3.1 国内外老年人环境评估量表简述
    3.2 医疗方面的环境评估方法
        3.2.1 医疗空间配置方面的评估方法
        3.2.2 医养结合深度方面的评估方法
        3.2.3 医疗需求未满足度方面的的评估方法
    3.3 康养方面的环境评估方法
        3.3.1 居住空间的评估方法
        3.3.2 活动空间的评估方法
    3.4 调研和分析方法
        3.4.1 观察表
        3.4.2 问卷
        3.4.3 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证案例
    4.1 案例1 开封市某邦健康公寓
        4.1.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1.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2 案例2开封某光老年之家
        4.2.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2.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3 案例3 河南省某养老公寓
        4.3.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3.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4 案例4 某馨阳光城老年公寓
        4.4.0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4.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4.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4.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4.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4.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5 案例5 郑州某弘养老院
        4.5.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5.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5.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5.5 调研数据分析与讨论
    4.6 案例总结
    4.7 本章小结
5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优化策略
    5.1 医疗空间
        5.1.1 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的建议
        5.1.2 细节设计层面的建议
        5.1.3 智能化设计层面的建议
    5.2 康养空间
        5.2.1 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的建议
        5.2.2 细节设计层面的建议
        5.2.3 智能化设计层面的建议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北京机构养老设施的交往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二、北京市养老设施建设需求增加
        三、北京市养老设施存在的空间环境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交往空间的理论基础
        二、交往空间的概念界定
        三、交往空间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章 机构养老设施的物理交往空间设计
    第一节 北京市机构养老设施交往空间现状调研
        一、机构养老设施的基本信息
        二、机构养老设施交往空间的典型布局
        三、机构养老设施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要素对老年行为的引发
        一、空间构成与交往
        二、空间距离与交往
        三、空间形态与交往
        四、空间质量与交往
    第三节 机构养老设施内部交往空间设计对策
        一、具有适宜节点的交通空间设计
        二、细化交往层次的门厅空间设计
        三、强化交往特征的活动空间设计
    第四节 机构养老设施外部交往空间设计对策
        一、保持交往连续的边界空间设计
        二、具有导向作用的步行空间设计
第二章 机构养老设施的行为交往空间设计
    第一节 机构养老设施老年人交往行为类型
        一、亲密性交往
        二、必要性交往
        三、自发性交往
        四、社会性交往
    第二节 机构养老设施老年行为对交往空间的反馈
        一、对空间多样性的完善
        二、对空间层次性的补充
        三、对空间场所性的介入
    第三节 机构养老设施行为交往空间的层次化设计
        一、公共交往空间
        二、半公共交往空间
        三、私密交往空间
    第四节 机构养老设施行为交往空间的连续化设计
        一、内部交往空间连续化
        二、外部交往空间连续化
第三章 机构养老设施的人文交往空间设计
    第一节 机构养老设施人文交往空间的内涵
        一、“老有所为”的主体意识
        二、多元化的运营服务理念
    第二节 “院落精神”——传统邻里交往关系的启示
        一、开拓庭院式的公共活动区
        二、联动社会功能的共享空间
        三、结合交通系统密切邻里关系
    第三节 “持续照料”——运营服务理念的人性化设计
        一、融入社区的养老设施规划
        二、服务空间的高效配置
        三、开放包容的照料内容
        四、智能服务产品的应用
第四章 机构养老设施的多维度交往空间设计趋势
    第一节 “物境”——交往空间的普遍性设计原则
        一、整体设计的原则
        二、无障碍的原则
        三、全生命周期的原则
    第二节 “情境”——交往空间与老年行为的动态互动
        一、交往空间的开放性设计
        二、交往空间的回游路线设计
        三、交往空间的模糊性设计
    第三节 “意境”——场所精神的追求与表达
        一、运营理念的转变
        二、主体精神的折射
        三、象征意义的表达
        四、地域文化的体现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沈阳市养老地产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社会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沈阳市养老地产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人口老龄化
        2.1.2 养老产业
        2.1.3 房地产业
        2.1.4 养老地产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基于城市社会学理论分析与养老地产行业关系
        2.2.2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养老地产需求
3 沈阳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市民需求分析
    3.1 沈阳市养老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3.1.1 沈阳市机构养老情况及分析
        3.1.2 沈阳市社区养老情况分析
        3.1.3 省市养老产业政策支持情况分析
    3.2 沈阳市养老地产项目情况和典型案例分析
        3.2.1 万科沈阳怡园项目
        3.2.2 华润置地润馨汇项目
        3.2.3 泰康之家沈园项目
        3.2.4 五彩阳光城“全龄化”养老社区
    3.3 沈阳市城市人口老龄特征情况分析
        3.3.1 沈阳市居住环境概况分析
        3.3.2 沈阳市人口特征情况分析
    3.4 沈阳市市民养老需求调查问卷
        3.4.1 问卷调查的设计形式和数据来源
        3.4.2 问卷调查的对象及基本情况
    3.5 沈阳市市民养老需求问卷结果分析
        3.5.1 市民养老意愿分析
        3.5.2 市民养老地产消费群体和购买力分析
        3.5.3 市民家庭期望类型分析
        3.5.4 市民养老地产需求类型分析
    3.6 小结
4 沈阳市养老地产发展面临困境和原因分析
    4.1 沈阳市养老地产起步晚探索期时间长
    4.2 养老产业现状与市民老龄化形势不对等
        4.2.1 市场供应与消费人群不对等
        4.2.2 市民需求与政策支持不对等
    4.3 沈阳市养老地产发展力不足易脱离预期轨道
        4.3.1 养老地产投资单位初期进入市场开发成本高
        4.3.2 养老地产投资单位后期运营利润点不明确
5 发展沈阳市养老地产的对策与建议
    5.1 寻找市民需求和养老地产现状的矛盾点作为突破口
    5.2 投资主体实行养老地产项目全面化对策
    5.3 投资主体依养老地产属性调整发展目标点
    5.4 建立沈阳市养老地产政策落实保障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重难点与创新点
        6.2.1 重难点
        6.2.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沈阳市养老地产现状分析横向对比表
附录 B 沈阳市养老地产市民需求问卷调查
附录 C 沈阳市养老地产市民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养老院居住者300例生活和健康现状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村民认知的乡村聚落营建策略研究 ——以建德新叶村为例[D]. 付益帆.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2)
  • [2]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研究[D]. 李明帅.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基于POE的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及预测研究[D]. 王佳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刘冲.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5]北京地区失智老人照料设施发展与现状研究[D]. 庚旭.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6]既有住区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的实证分析与策略研究[D]. 于文婷.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7]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社区养老空间的设计研究[D]. 伊文静.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8]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D]. 胡二平. 河南大学, 2020(06)
  • [9]北京机构养老设施的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 李雪.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01)
  • [10]沈阳市养老地产发展对策研究[D]. 牟晓兰.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300名疗养院居民生活健康状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