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垭大坝右岸交通洞的光面爆破(论文文献综述)
陆民安,罗继勇,卢义骈[1](2014)在《百色水利枢纽主要工程特点及创新》文中认为百色水利枢纽工程规模巨大,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高坝、大库,泄洪消能功率大。通过细致的勘查、试验、分析、研究和设计论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精心设计,取得了RCC坝工程分散式枢纽布置、大规模应用辉绿岩人工骨料、动态规划法进行大坝优化设计、复杂地基上高重力坝稳定安全评价、宽尾墩联合消能工应用于130 m高坝、碾压混凝土坝温控优化、综合措施提高溢流坝面混凝土抗裂防冲耐磨性能、浅埋大跨度密集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地下水洼槽地区地下厂房渗流控制等创新成果。
刘欣[2](2013)在《光照水电站调压井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与支护优化设计》文中认为光照水电站是北盘江干流梯级开发项目中最大的龙头电站,国家“西电东送”第二批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电站建成后在贵州电力系统中承担调峰、调频、负荷和事故备用。光照水电站右岸引水发电系统采用“二洞二井四机”布置方式。调压井及其下部洞室群包括调压井井筒、引水隧洞连接段、岔管段、压力管道上平段和1#施工岔洞。洞室群空间布置纵横交错,结构尺寸较大,洞室间岩体厚度较小(调压井高度为106.5m,井筒开挖直径24.0m,两座井筒间最小岩墩厚度20.38m)。井筒下部、岔管段受到1#施工岔洞切割及J1软弱夹层影响,690m高程以下因地下水侵蚀,岩体较破碎,围岩稳定性较差。光照水电站在本论文研究期间尚处于试运行阶段,本文根据光照水电站调压井地下洞室群布置、施工开挖措施、支护设计等参数,模拟调压井洞室工程地质条件,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调压井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后评估分析,以此验证在本工程前期设计中采用的计算分析方法以及施工支护措施的合理性。并且收集了调压井洞室自试运行以来至2012年的原型观测资料,对目前调压井洞室的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洞室布置、开挖方式和支护措施,结合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压井洞室群围岩稳定三维有限元分析;2)收集调压井洞室原型监测资料,通过分析其施工、运行中围岩应力、变形规律及发展趋势,找出支护设计和安全监测的重点部位;3)对调压井洞室前期的计算分析结论及施工支护的合理性进行评价;4)根据原型监测资料,评价调压井围岩稳定性及运行安全性;5)依据前述计算分析结果,提出类似地下工程的支护优化设计建议。光照水电站调压井属于直径20m以上规模大型调压井,通过收集、分析近年来调压井洞室群的应力变形监测资料,调压井自运行至今状况良好。表明光照调压井洞室群稳定分析结果及施工支护设计较为合理,可供类似地下工程设计参考。
沈益源[3](2006)在《大型地下厂房开挖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电、铁路、公路、国防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地下洞室工程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在地下洞室工程理论研究、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方兴末艾。在西部大开发及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上,将越来越多地要建设大型地下厂房洞室工程。 大型地下厂房洞室工程具有跨度大、边墙高度高、需分层开挖施工、与相邻洞室并列或纵横交错形成洞室群、洞室交岔口多等特点,有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需要在设计和开挖施工中加以重点研究和突破。 本文通过现场实际试验,研究预裂爆破技术在地下厂房中的应用,提出了在无限抗抵线条件下预裂爆破的最优化技术参数。通过振动测试技术和回归分析计算,研究在一道、二道预裂缝减震隔衰条件下的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据此制定在型地下厂房洞室工程开挖施工的爆破振动控制方案,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大型地下厂房洞室开挖以后,因应力重分布和开挖爆破的影响,在洞室周围形成松动圈。松动圈可通过优化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有效控制。适时进行松动圈厚度测试,据此评价围岩的稳定性、设计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对指导下一阶段的设计与施工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研究松动圈控制措施,并在工程中实施,使桐柏地下厂房围岩的松动圈的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通过研究工程监测技术在地下厂房设计施工中的应用,利用地下厂房洞室围岩变形实际监测成果,分析、评价开挖过程中围岩的总体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价施工步骤、程序、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所采用的支护结构的适宜性,为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信息化指导。 大型地下厂房洞室围岩具有张性破坏的特点,通过对围岩地层应力分布特点、硬岩破坏特性、围岩稳定安全判断准则研究,提出影响围岩安全稳定的张性破坏判断准则,分析、评价开挖过程中围岩局部稳定性,用于工程实践,指导设计和施工,达到围岩安全稳定的目的。 本课题的成果应用于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并推广应用于湖南黑麇峰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和工程的现实意义。
冉新民[4](2005)在《公伯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与施工》文中研究表明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具有断面小、安全性好、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发展很快,现已广泛应用,并在设计机理、施工组织、工程观测、埋设研究和运行维护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公伯峡水电站工程为黄河干流上的第一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结合坝址地形、地址条件,公伯峡水电站设计与施工具有许多特点,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施工质量。这些特点有:大坝两岸均设置38m和50m的重力式高趾墙,满足了枢纽建筑物的总体布置要求;在主堆石区(3BI)设立强透水区,以确保坝体的抗渗稳定性;结合坝料碾压试验,采用K30方法对坝体填筑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K30方法可以快捷的检测坝体填筑质量;在垫层坡面施工中,采用挤压式混凝土边墙坡面施工方法,以替代传统工艺中复杂的工序,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使垫层料坡面压实的施工质量也有所提高。 本文全面总结了施工中积累的先进经验,论述了坝基开挖和基础处理措施、筑坝材料制备方法、坝体填筑碾压质量保证措施、度汛方案、混凝土面板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施工方法等。该经验具有普遍的适应性。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本文重点介绍混凝土挤压式边墙技术,它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坡面施工的新方法。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公伯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混凝土挤压式边墙技术,设计与施工。
曾浩[5](2005)在《新奥法理论在龙滩地下厂房的应用 ——围岩稳定控制》文中指出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规模目前属世界地下厂房之最,与其立体交叉相贯隧洞较多,洞室与洞室之间的岩柱较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如何解决好围岩的安全稳定是龙滩地下厂房设计和施工的难点问题。面对龙滩地下厂房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迫切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有效的基础理论来指导施工全过程,才能确保在施工组织、技术、程序、措施和方法上解决好围岩的稳定和工程的顺利实施。 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原理,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为基点,以锚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量测手段对开挖后地下围岩的动态进行监测,并以此来指导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它是目前广泛应用和行之有效的构筑地下工程的方法和理论。根据工程实际,为确保洞室围岩稳定,我们在龙滩地下厂房设计、施工全过程遵循“新奥法理论”,开展的分析、研究工作主要是:初期主要依据工程类比法及根据工程的特点,拟定开挖及支护有关参数并通过模型试验、理论计算予以复核;研究开挖、支护施工方案、程序、方法和控制措施;根据监测成果迅速准确分析判断围岩应力释放而引起围岩失稳形变的可能性和时间,评估支护参数,修改完善设计,实现动态化监控、信息化设计,为设计和施
李洪涛[6](2004)在《大型地下厂房施工程序及开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利水电工程中,地下厂房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一些干流水力资源的相继开发,水电工程中地下厂房及相关洞室等在向大型化或超大型的方向发展。对大型洞室施工方法,特别是在目前地下洞室开挖广泛使用了现代化施工机械的情况下,对洞室施工程序和开挖方法作比较系统的研究,将具有很实际的工程意义。本文针对大型地下洞室,特别是地下厂房的开挖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一定的认识和结论。 首先,结合国内若干地下厂房的开挖实例,分析了大型地下洞室的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次,结合水电工程中大量的洞室开挖实例,分析了大型地下洞室施工方法的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洞室体形特征、围岩稳定、施工机械等对洞室开挖方法及程序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地下洞室开挖方法选择的初步建议。 再次,研究了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程序和开挖方法,从厂房分层开挖考虑的因素出发,分析了地下厂房的典型分层方案;并且基于M.M.普罗托奇雅科洛夫(普氏)的山岩压力理论,并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和工程实例,研究了厂房顶拱层的开挖程序问题,给出了顶拱开挖方法的推荐方案。 另外,从爆破震动、岩石损伤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岩锚梁施工的相关技术问题,研究了地下厂房岩锚梁层中部、岩锚梁岩台以及岩锚梁浇筑后下部层面的开挖方法。 最后,结合国内目前在建的几个地下厂房系统的通道布置,提出了地下厂房系统施工通道布置的主要原则,并且分析了典型地下厂房系统的通道布置方法。
何开学[7](2003)在《江垭水电站地下厂房尾水隧洞设计与施工》文中提出江垭水电站地下厂房尾水隧洞断面尺寸大,沿洞轴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变化较大,越靠近出口围岩稳定性越差。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工程运行后状态良好。
徐小华[8](2002)在《江垭大坝右岸交通洞的光面爆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江垭大坝右岸交通洞为例 ,概述了光面爆破的有关爆破参数、施工工艺、爆效效果以及提高光面爆破效果的有关措施。
徐小华[9](2001)在《隧洞安全施工措施》文中研究表明
蒋孝平,刘辉[10](1998)在《江垭地下厂房洞室群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江垭电站厂房是目前湖南省内规模最大的地下式厂房,由大小20余条立体交叉的洞室构成的复杂的地下洞室群。文章对该厂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评价。
二、江垭大坝右岸交通洞的光面爆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垭大坝右岸交通洞的光面爆破(论文提纲范文)
(1)百色水利枢纽主要工程特点及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主要工程特点 |
2.1 工程地质特点 |
2.2 工程布置特点 |
3 工程技术创新 |
3.1 工程勘察 |
3.2 工程设计 |
4 结语 |
(2)光照水电站调压井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与支护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光照水电站在“西电东送”中的重要作用 |
1.1.2 光照水电站工程简介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地下工程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地下洞室建设与调压井规模发展现状 |
1.2.2 地下工程设计思想的发展 |
1.2.3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计算方法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调压井洞室群计算基本条件 |
2.1 工程地质条件 |
2.2 测试地应力 |
2.3 地震基本烈度 |
2.4 调压井底部洞室布置 |
2.5 开挖及一期支护 |
2.5.1 开挖布置 |
2.5.2 一期支护 |
第3章 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 |
3.1 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前期成果 |
3.2 ANSYS 有限元程序计算分析 |
3.2.1 计算模型与假定 |
3.2.2 计算成果与分析 |
3.2.3 计算小结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围岩安全监测成果分析 |
4.1 调压井围岩稳定监测布置 |
4.2 安全监测成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获奖情况 |
(3)大型地下厂房开挖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地下洞室在水电工程中的地位 |
1.2 水电站地下厂房的特点 |
1.3 地下厂房设计施工中需加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及其工程地质 |
2.1 工程概况 |
2.2 地下厂房工程地质 |
第3章 桐柏地下厂房工程开挖施工 |
3.1 概况 |
3.2 开挖施工分层 |
3.3 施工程序 |
第4章 地下厂房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研究 |
4.1 爆破振动传播规律 |
4.2 桐柏地下厂房振动波传播规律研究及振动控制 |
4.3 小结 |
第5章 地下厂房围岩松动圈控制及结果 |
5.1 关于松动圈 |
5.2 松动圈的测试 |
5.3 松动圈厚度控制 |
5.4 桐柏地下厂房围岩松动圈控制及结果 |
5.5 小结 |
第6章 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评价 |
6.1 地下洞室工程的监测 |
6.2 监测信息应用 |
6.3 位移预报 |
6.4 围岩稳定安全判断准则 |
6.5 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的位移预报、监测与稳定性评价 |
6.6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4)公伯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与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国内外建设概况 |
1.2 混凝土面板堆的特点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
2 公伯峡水电站工程勘测情况 |
2.1 区域地质条件 |
2.2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
2.3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2.4 枢纽各建筑物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2.5 天然建筑材料 |
3 公伯峡水电站工程枢纽总布置 |
3.1 工程概述 |
3.2 自然条件 |
3.3 枢纽总布置 |
4 公伯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
4.1 坝体设计 |
4.2 面板、趾板(高趾墙)及接缝设计 |
5 公伯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板施工 |
5.1 施工导流与度汛有关说明 |
5.2 公伯峡导流洞工程洞挖施工方法 |
5.3 围堰防渗型式简介 |
5.4 坝基处理 |
5.5 坝料施工 |
5.6 趾板与面板混凝土施工 |
5.7 挤压式边墙 |
6 公伯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板原型观测 |
6.1 原型观察项目与特点 |
6.2 观侧设备布置 |
6.3 公伯峡水电站原型观测情况 |
7 结语 |
7.1 公伯峡水电站的枢纽布置特点总结 |
7.2 公伯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板设计与施工特点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新奥法理论在龙滩地下厂房的应用 ——围岩稳定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新奥法理论应用现状、发展及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应用现状 |
1.2.2 发展及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新奥法基本理论 |
2.1 新奥法概念 |
2.2 新奥法与喷锚支护 |
2.3 基本理论 |
2.3.1 围岩的力学性质 |
一 岩石的残留强度和应变 |
二 岩石的徐变 |
三 岩体的破坏准则 |
2.3.2 支护结构设计理论 |
一 开挖对隧道围岩中应力的影响 |
二 支护结构的径向约束压应力对围岩中应力再分配的影响 |
三 开挖对开挖工作面附近围岩中应力状态的影响 |
四 支护结构种类、构筑时机、岩压、围岩变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
2.3.3 地下洞室群硬岩地层的稳定机理 |
一 复合支护的承载机理 |
二 岩柱与岩块的稳定机理 |
2.3.4 围岩变形监控标准的确定 |
2.4 新奥法设计与施工 |
2.4.1 设计的主要特点 |
2.4.2 施工主要程序 |
一 开挖 |
二 一次被覆 |
三 构筑防水层 |
四 二次被覆 |
2.5 新奥法量测 |
2.5.1 量测在新奥法设计施工中的意义和作用 |
2.5.2 量测项目及其分类 |
一 必测项目 |
二 选测项目 |
2.5.3 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
一 量测数据的处理 |
二 围岩最终位移的预测 |
三、利用量测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 |
第三章 新奥法在龙滩地下厂房的应用 |
3.1 工程概述 |
3.1.1 地下引水发电系统洞室群布置 |
3.1.2 厂区地质条件 |
3.1.3 厂区岩体力学参数 |
一 试验研究 |
二 工程地质综合分析 |
三 设计采用值 |
3.1.4 主厂房 |
3.2 洞室围岩稳定及支护设计 |
3.2.1 工程类比法 |
一 确定主厂房布置及拟定开挖分层 |
二 初步拟定洞室围岩支护参数 |
3.2.2 理论计算法 |
一 围岩塑性松驰区极限平衡分析 |
二 块体极限平衡分析 |
三 有限元计算分析 |
3.2.3 支护参数综合选择 |
一 锚喷参数选择基本原则 |
二 支护参数综合选择 |
3.2.4 现场监控法 |
3.3 主厂房开挖、支护施工 |
3.3.1 开挖施工 |
一 主厂房顶拱开挖 |
二 高边墙开挖施工 |
三 Ⅳ类围岩及不良地质部位施工 |
3.3.2 支护施工 |
一 支护系统布置 |
二 施工程序及主要方法 |
3.4 主厂房施工监测 |
3.4.1 主厂房施工监测项目及其布置 |
一 施工期监测项目 |
二 主厂房监测项目布置 |
(一) 围岩监测断面布置 |
(二) 围岩松驰变形检测断面布置 |
三 围岩稳定有关控制标准 |
(一) 变形体方法 |
(二) 稳定性分析的间接法 |
3.4.2 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 |
一 爆破振动监测布置 |
二 爆破振动监测控制标准 |
(一) 爆破振动规律 |
(二) 龙滩工程爆破振动控制标准 |
三 爆破振动控制 |
(一) 掏槽方式的选择 |
(二) 预控性爆破试验 |
(三) 开挖过程中爆破控制措施 |
3.4.3 锚杆无损检测与锚固质量控制 |
一 锚杆无损检测范围及抽检比例 |
二 锚杆无损检测质量控制标准 |
三 锚固质量控制 |
3.4.4 围岩监测成果分析及反馈应用 |
一 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一) 楔体 |
(二) 主厂房下游边墙顺层开裂 |
(三) 倾倒、剪切滑移变形对边墙稳定性的影响 |
(四) 松驰变形对围岩稳定的影响 |
二 异常部位监测成果初步分析与反馈 |
(一) 围岩松驰变形区深度检测 |
(二) 主厂房0+000桩号附近部位围岩监测 |
(1) 0+000桩号附近下游拱脚及侧墙部位围岩监测情况 |
(2) 0+000桩号附近上游侧墙部位监测情况 |
(三) 分析与反馈应用 |
(四) 处理实施效果 |
(1) 围岩松驰变形区和塑性变形区无明显变化 |
(2) 围岩位移得到较好控制 |
(3) 锚杆、锚索应力变化量级小,趋于稳定 |
(4) 测缝计开合度变化平缓 |
三 反演计算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主要研究成果 |
4.2 进一步研究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大型地下厂房施工程序及开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大型地下厂房施工实践及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地下厂房的几个典型开挖实例分析 |
2.1 国内若干地下厂房开挖实例 |
2.1.1 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 |
2.1.2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地下厂房开挖 |
2.1.3 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 |
2.1.4 三板溪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 |
2.1.5 水布垭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 |
2.1.6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 |
2.1.7 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 |
2.1.8 小湾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 |
2.1.9 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 |
2.2 基于实例工程的分析和思考 |
2.2.1 地下厂房施工特点 |
2.2.2 地下厂房开挖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大型地下洞室开挖的影响因素及程序优化 |
3.1 断面尺寸及体形特征 |
3.2 围岩稳定因素 |
3.3 施工机械 |
3.3.1 施工机械对总体施工方案的影响 |
3.3.2 施工机械性能对开挖程序的影响 |
3.4 爆破震动因素 |
3.5 其他因素 |
3.6 地下洞室开挖方案的选择 |
第4章 地下厂房的开挖程序及开挖方法分析 |
4.1 地下厂房开挖分层影响因素 |
4.2 地下厂房典型分层方案的确定 |
4.3 顶拱层开挖方法 |
4.3.1 厂房顶拱受力特征分析 |
4.3.2 厂房顶拱层开挖方案比选 |
第5章 地下厂房岩锚梁施工技术问题讨论 |
5.1 主要技术问题分析 |
5.2 岩锚梁层中部开挖 |
5.2.1 国内岩锚梁层一般开挖方法 |
5.2.2 施工预裂及预留保护层问题 |
5.3 岩锚梁层岩台开挖 |
5.3.1 两种开挖方案比较 |
5.3.2 保护层及岩台开挖钻爆问题 |
5.4 岩锚梁浇筑后下部层面开挖 |
第6章 大型地下厂房系统施工通道布置 |
6.1 国内几个地下厂房系统的施工通道布置 |
6.1.1 百色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施工通道布置 |
6.1.2 水布垭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施工通道布置 |
6.1.3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施工通道布置 |
6.1.4 三板溪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施工通道布置 |
6.1.5 小湾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施工通道布置 |
6.1.6 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施工通道布置 |
6.2 施工通道布置的主要原则 |
6.3 大型地下厂房系统的施工通道布置方法 |
6.3.1 地下厂房系统的施工通道布置依据 |
6.3.2 地下厂房系统的施工通道布置要点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江垭大坝右岸交通洞的光面爆破(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 |
3 施工工艺 |
3.1 炸药种类 |
3.2 掏槽形式 |
3.3 炮眼深度 |
3.4 钻孔作业 |
3.5 装药 |
3.6 装药结构 |
3.7 起爆作业 |
3.8 炮眼布置 |
3.9 爆破参数 |
4 爆破效果 |
5 影响光面爆破效果的主要因素及相应措施 |
5.1 机具的影响 |
5.2 人为因素的影响 |
5.3 装药结构的影响 |
5.4 地质条件的影响 |
(9)隧洞安全施工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明确安全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
2 建立安全组织机构 |
3 采取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
3.1 选择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
3.2 防水、防尘 |
4 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检查 |
四、江垭大坝右岸交通洞的光面爆破(论文参考文献)
- [1]百色水利枢纽主要工程特点及创新[J]. 陆民安,罗继勇,卢义骈. 广西水利水电, 2014(05)
- [2]光照水电站调压井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与支护优化设计[D]. 刘欣. 清华大学, 2013(07)
- [3]大型地下厂房开挖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 沈益源. 浙江大学, 2006(08)
- [4]公伯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与施工[D]. 冉新民. 西安理工大学, 2005(03)
- [5]新奥法理论在龙滩地下厂房的应用 ——围岩稳定控制[D]. 曾浩. 广西大学, 2005(06)
- [6]大型地下厂房施工程序及开挖方法研究[D]. 李洪涛. 武汉大学, 2004(04)
- [7]江垭水电站地下厂房尾水隧洞设计与施工[J]. 何开学. 湖南水利水电, 2003(02)
- [8]江垭大坝右岸交通洞的光面爆破[J]. 徐小华.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2(S1)
- [9]隧洞安全施工措施[J]. 徐小华. 地质勘探安全, 2001(01)
- [10]江垭地下厂房洞室群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J]. 蒋孝平,刘辉. 湖南水利, 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