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文献综述)
蒋俊[1](2019)在《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吸氧与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复发与死亡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及时开通STEMI患者的罪犯血管,改善病情,降低复发率与死亡率。
郭鹏[2](2019)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下血栓抽吸结合抗栓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文中提出目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理改变包括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目前认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近期的EROSIONⅠ研究显示,斑块侵蚀所致的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给予有效抗栓治疗而不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冠状动脉无严重固定狭窄、罪犯病变为斑块破裂的STEMI患者仅给予抗栓治疗是否可行的大型随机、多中心登记研究(EROSIONⅡ)正在进行中。近期,我院对4例OCT证实罪犯病变为斑块破裂,且无严重固定狭窄的STEMI患者仅使用血栓抽吸结合抗栓方案治疗,现将其病例特点和预后进行总结。方法:报告4例由斑块破裂所致的STEMI患者在血栓抽吸后仅给予抗栓治疗而未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安全可行的详细临床资料。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斑块破裂、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plaque rupture”为关键词,来检索国内的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国外的Pubmed搜索引擎,对相关文献及病例报道进行概括总结。结果:1个月随访时,4例患者均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4例患者的OCT检查结果显示罪犯冠状动脉管腔直径较前增加,最小管腔横截面积均较前增加,面积狭窄程度较前减轻,FFR≥0.75。在平均5.4个月(3-7.5个月)的随访中,4例患者均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在OCT指导下,对发病机制为斑块破裂且固定狭窄程度小于70%的STEMI患者,仅采取血栓抽吸加抗栓治疗方案而不置入支架,可能是合理的。
康峰光,肖南海[3](2018)在《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溶栓治疗,分析组接受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分析组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心率、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分析组患者的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的冠心病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恢复心功能与心脏正常血流,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常书福,朱雯晴,马剑英,李晨光,戴宇翔,陆浩,葛雷,钱菊英,葛均波[4](2017)在《冠状动脉血栓高负荷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因血栓高负荷未能行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对择期PC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因靶血管血栓高负荷不能行支架置入术。分析所有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方案、术中处理方案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25±10.81)岁。吸烟史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右冠状动脉大量血栓堵塞导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多见。3例患者未行PCI,1例仅行单纯血栓抽吸,4例患者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7例患者术中、术后均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术后6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7例患者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或替格瑞洛90 mg、每日1次),1例患者阿司匹林剂量增加至200 mg,氯吡格雷增加至每日2次。平均(29.00±23.25)d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患者因仍存在血栓高负荷,未尝试行PCI;1例患者因血管扭曲,球囊不能送至闭塞病变处,未能成功置入支架;2例患者因血栓负荷过重,球囊扩张后,未行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成功行支架置入术。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因靶血管血栓高负荷初次开通血管失败,常规抗栓治疗方案对血栓高负荷的清除作用有限,血栓完全机化、择期PCI的时机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谢鹏飞[5](2017)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比两组2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微创高效,值得推广。
楚艳贞[6](2017)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方式相同。观察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优于溶栓治疗。
吕婉秋[7](2017)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45例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介入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CRP为(6.71±1.32)mg/L,FMD为(8.72±1.41)%,LVEF为(57.55±3.98)%,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45±4.22)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冠状动脉内架置入术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显着。
涂宣庆,郑元琦,吴志坚[8](2016)在《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随访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目前关于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随访研究较少。本研究拟研究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随访情况。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有79例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本研究全面收集这79例患者的住院资料及长期随访资料。结果:患者的年龄(40.5±3.8)岁。81.0%患者为男性,且绝大多数患者有吸烟史,每例患者均存在至少一种危险因素。在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2%。结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长期随访结果极佳,吸烟与传统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是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原因。
林文海,陈曦[9](2016)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分为观察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50例和对照组(常规急诊治疗)50例,就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心功能ⅠⅡ级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上还应进一步加强对该术式的研究,加强对围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改善预后。
陈泽江,黄修献,李召祺[10](2016)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采用溶栓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常规术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复发率、死亡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及时开通罪犯血管,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对溶栓治疗效果欠佳的严重病变和完全梗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提纲范文)
(1)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预后情况 |
3 讨论 |
(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下血栓抽吸结合抗栓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病例研究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的比较 |
2.3 分析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 |
3 讨论 |
(4)冠状动脉血栓高负荷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冠状动脉造影术 |
1.3 血栓负荷评分 (thrombus burden score, TBS) |
1.4 PCI及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 |
1.5 术后抗栓药物治疗 |
1.6 随访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基线资料 (表1) |
2.2 入院辅助检查 (表2) |
2.3 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特点 (表3) |
2.4 围术期抗栓治疗方案 (表4) |
2.5 随访结果及后续治疗 (表5) |
3 讨论 |
(5)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6)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发应率比较 |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
3 讨论 |
(7)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45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8)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随访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患者一般资料 |
2.2 住院期间情况 |
2.3 长期随访情况 |
3 讨论 |
(9)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
3 讨论 |
(10)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2 结果 |
2.1 总有效率和心脏不良事件比较 |
3 讨论 |
四、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论文参考文献)
- [1]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 蒋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9(26)
- [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下血栓抽吸结合抗栓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D]. 郭鹏.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3]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J]. 康峰光,肖南海. 中国当代医药, 2018(22)
- [4]冠状动脉血栓高负荷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J]. 常书福,朱雯晴,马剑英,李晨光,戴宇翔,陆浩,葛雷,钱菊英,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06)
- [5]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J]. 谢鹏飞.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4)
- [6]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楚艳贞. 中国民康医学, 2017(09)
- [7]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45例的临床分析[J]. 吕婉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07)
- [8]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随访研究[J]. 涂宣庆,郑元琦,吴志坚. 中外医学研究, 2016(35)
- [9]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观察[J]. 林文海,陈曦.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05)
- [10]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陈泽江,黄修献,李召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14)
标签:冠状动脉论文; 血栓论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论文; 心脏支架论文; 血管支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