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一、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尹海全[1](2020)在《医疗建筑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疗建筑作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病原体较多的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不可忽视。为明晰冬季期间不同类型医疗建筑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基础上,于2019年冬季对北京地区不同类型医疗建筑包括医院、社区卫生医疗站、高校校医院和诊所内空气中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浓度通过Andersen型六级撞击式采样器进行了测试分析,同时对室内空气流速、CO2浓度进行了测试并记录了通风、人员和测试现场等情况。然后分析了医疗建筑不同场所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水平、粒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等。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类型医疗建筑冬季室内细菌气溶胶浓度水平呈现出小型诊所>中型医疗机构>大型医院,其分别为853.481898.74cfu/m3、384.841543.77cfu/m3和340.03691.01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三类医疗建筑中无显着规律性。2)大型医院内96%测试区域的细菌气溶胶浓度大于真菌,细菌污染源强度高于真菌,且医院的走廊和挂号大厅内细菌气溶胶浓度普遍高于其他区域。3)细菌气溶胶在大型医院挂号大厅、急诊大厅和走廊内各级粒径所占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大小规律,真菌气溶胶在大中型医疗建筑不同测试区域内各级粒径所占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大小规律;医院内细菌气溶胶主要分布在>1.1μm的粒径范围,真菌气溶胶主要分布在1.14.7μm的粒径范围;中小型医疗机构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粒径分布范围较广泛。4)医疗建筑冬季室内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的规律为大型医院>中型医疗机构>小型诊所,其分别为3.285.10μm、3.063.46μm和2.422.95μm;真菌气溶胶中值直径分布无明显规律。5)医疗建筑所测区域达到清洁水平规定的细菌气溶胶浓度限值1000cfu/m3、真菌500cfu/m3和微生物总数3000cfu/m3的总体比例为大型医院84%、中型医疗机构77%和小型诊所72%;微生物气溶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各部位的百分比为支气管69.77%,鼻腔和上呼吸道25.20%,肺泡5.03%。6)大中小三类医疗建筑内空气流速分别为:0.0890.182m/s、0.060.18m/s和0.0480.060m/s,CO2浓度为:10171162ppm、528958ppm和9371899ppm。其中大型医院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与空气流速呈较显着的负相关,与CO2浓度呈现较显着的正相关,中小型医疗机构内无显着相关性。7)对所测场所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医院中,单位面积人数较多的功能区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也相对较高;人员活动量的增大会使得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水平升高。

杨金燕,夏婷婷,陈元宾,施施,匡慧慧,索继江,刘运喜[2](2019)在《热带地区某综合医院院内真菌感染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中医院内真菌感染病例4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住院患者医院内非真菌感染病例1 514例为对照组,对可能的影响因素用χ2检验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0岁年龄段发生真菌感染的比例最高,占66.50%。>70~80岁患者中死亡例数所占的比例最高,占26.67%。真菌感染患者中以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为主,占88.04%。真菌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居首位,占47.6%。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占47.07%。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χ2检验显示,9个变量是影响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将9个变量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按照OR值的大小,分别为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年龄、是否曾住ICU、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结论加强老年患者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病房环境消毒隔离,对于高龄、接受侵入操作治疗患者应加强病原学监测,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有助于控制医院内真菌感染。

陈妍雯,胡世芸,潘宗琴,吕红,陈宇,肖政,邱隆敏[3](2014)在《我国肝衰竭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荟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肝衰竭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预防肝衰竭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改善预后。方法分别检索CBM、CNKI、VIP、Wanfang、Pubmed、ISI、Embase、Cochrane数据库文献,采用NO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肝衰竭1 284例,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642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肝衰竭患者死亡比例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9),感染组发生死亡比例更高;肝衰竭患者使用激素(OR=2.72)、广谱抗菌药物(OR=4.14)、应用侵入性操作(OR=3.80)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衰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比例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5);MELD评分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1.28)。结论医院内真菌感染是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使用激素、抗菌药物、进行侵入性操作、白细胞减少及MELD评分升高为肝衰竭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成莲,罗建伟[4](2011)在《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及对策》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调查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感染真菌的种类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在临床工作中对医院内真菌感染的控制策略。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真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免疫抑制剂治疗、多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气管切开或插管、昏迷、留置导尿、基础疾病等;分离出的真菌主要包括假酵母样真菌和丝状真菌,它们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分别为98.0%、96.4%、91.3%和82.7%,对咪康唑、酮康唑敏感性较差,敏感率分别为61.7%和60.2%。结论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昏迷、体内留置导管的患者容易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医疗中,应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尽量减少创伤性操作,以控制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

彭亮,刘静,高志良[5](2011)在《中国南方地区乙肝肝衰竭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初步分析中国南方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导致的肝衰竭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10年6月诊断为乙肝肝衰竭的87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乙肝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真菌感染的种类、部位等。分析乙肝肝衰竭患者合并真菌感染与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白细胞减少、侵入性操作与检查、人工肝治疗、病情轻重等因素的关系。观察检出真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度。结果:876例乙肝肝衰竭患者,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138例,病死率为65.2%(90/138);未合并真菌感染者病死率为50.3%(371/738),前者显着高于后者(P<0.01)。医院内真菌感染未得到控制者病死率为75.9%,明显高于治愈者的病死率(47.1%,P<0.01)。检出真菌中,最常见的是假丝酵母属的白假丝酵母(54.3%)和近平滑假丝酵母(11.6%)。呼吸道和消化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分别占45.7%和30.4%。检出的138株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度最高,其次是氟康唑、依曲康唑和酮康唑。138例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者中,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白细胞减少、接受侵袭性操作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者(P均<0.05),两组接受人工肝治疗者所占比例相近(P>0.05),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为(32.4±7.8)分,明显高于未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者的(25.5±6.5)分(P<0.05)。结论:中国南方地区乙肝肝衰竭患者常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呼吸道与消化道是常见的感染部位。假丝酵母属是主要的感染菌株,感染病原学呈多样性分布。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白细胞减少、接受侵袭性操作、病情重等是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而人工肝支持治疗并非其高危因素。

李晨,王慧芬,林芳,苏海滨,赵鸿,李雷,牟劲松,闫涛[6](2010)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为此类患者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的353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257例(72.80%)患者在真菌感染前发生了细菌感染,感染部位以腹腔、肺部、血液多见,感染细菌以大肠杆菌(30.94%)、克雷伯杆菌(19.42%)多见。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前使用过抗感染药者319例(90.37%),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多见,存在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现象。共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510例次,以肺部(46.67%),口腔(24.71%),咽部(8.43%)多见,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50.74%)多见。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后323例患者(91.50%)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以氟康唑、大蒜素多见。患者抗真菌感染疗效与最终的转归存在正相关性(P<0.01,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0.6421)。结论: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由于存在机体抵抗力差、并发症、细菌感染、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长期使用激素等原因导致容易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后患者预后差,患者抗真菌感染疗效与其总体预后情况密切相关,临床需要重视此类患者抗感染药物应用问题。

汪利华[7](2010)在《云浮市医院3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云浮市医院2007-2009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真菌菌种分布,感染途径,高危因素。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为真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年间真菌培养阳性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统一表格,通过查阅每份病例原始记录,对性别、年龄、感染部位,感染相关因素作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结果:3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平均发病率9.34%,患者以男性居多,男:女=91:43,年龄平均61.2岁,中位数为67.00岁,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51.9%,其次为泌尿道和皮肤,感染因素以抗生素的应用最多,占43.4%,其次为呼吸机使用,占16%。病原体种类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占89.5%。

张常然,谭妙莲,邢艳利,牛媛媛,谭清华,林建聪,刘霞,李鸣[8](2009)在《医院4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4年间的医院内真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查阅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了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内真菌感染情况。结果4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平均发病率为8.0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55.07%,其次为泌尿道和皮肤;感染因素以抗菌药物的应用最多,占42.03%,其次为呼吸机使用,占17.87%;病原菌种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93.72%),207例真菌感染培养中,只有64例(30.92%)做过药敏试验,各菌株对5-氟胞嘧啶最为敏感,对伊曲康唑耐药性最强;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两种抗菌药物联用占21.26%,3种抗菌药物联用占9.66%。结论以呼吸道医院内真菌感染最多见;最主要的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并存在忽视病原学检查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因此应加强管理,以减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

邹春华,田坤,周青春,冯玮,曾强,黄涛金,胡远兵[9](2009)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19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诊断分为真菌感染组和无真菌感染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先进行单因素比较,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在肿瘤科发生率为26.94%,主要发生在呼吸道、口腔和肠道。2组单因素比较显示,在伴随基础疾病、年龄、日常活动能力(PS)评分、白细胞减少、抗菌素的使用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住院天数、年龄、PS评分、白细胞减少、抗菌素的使用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与恶性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密切相关。推测其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住院天数、年龄、PS评分、白细胞减少、合并基础疾病及抗菌素的使用6个因素可能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徐森胤,林平[10](2008)在《96例院内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讨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菌种的变迁及为制定相关预防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州市某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者,≥60岁的患者占73.96%,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并不同程度地使用过抗生素,24例恶性肿瘤患者均使用过化、放疗,31例留置各种导管,22例接受动静脉插管,19例气管插管或切开;感染的病原性真菌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9.4%,但克柔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感染率明显上升,分别占9.4%和7.3%。[结论]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除与基础疾病相关外,尚与年龄、长期住院、不合理抗生素的应用及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广泛开展等密切相关;真菌感染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有所下降,而克柔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感染明显增高;面对此情况应加强控制措施以预防医院内真菌感染,如健全管理体系、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及缩短放置时间、定期监测及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以调整患者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二、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建筑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室内空气微生物的主要来源
        1.2.2 医疗建筑内空气微生物的浓度水平
        1.2.3 室内空气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1.3 空气微生物污染的评价标准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法
        2.2.1 仪器和药品
        2.2.2 测试方法
        2.2.3 样品培养
        2.2.4 质量保证
    2.3 统计分析方法
        2.3.1 差异性分析
        2.3.2 相关性分析
        2.3.3 拟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类型医疗建筑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及评价
    3.1 大型医院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及评价等级
        3.1.1 医院1
        3.1.2 医院2
        3.1.3 医院3
        3.1.4 医院4
        3.1.5 医院5
        3.1.6 医院空气微生物评价等级
    3.2 中型医疗机构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及评价等级
        3.2.1 社区卫生医疗站
        3.2.2 高校校医院
        3.2.3 中型医疗机构空气微生物评价等级
    3.3 小型诊所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及评价等级
        3.3.1 诊所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
        3.3.2 诊所空气微生物评价等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
    4.1 大型医院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
        4.1.1 细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
        4.1.2 真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
    4.2 中型医疗机构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
        4.2.1 细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
        4.2.2 真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
    4.3 小型诊所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
        4.3.1 细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
        4.3.2 真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空气流速及与气溶胶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5.2 二氧化碳及与气溶胶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5.3 人员因素及对气溶胶浓度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热带地区某综合医院院内真菌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死亡情况
    2.2 真菌感染发生率年度分布情况
    2.3 真菌感染部位
    2.4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情况
    2.5 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3 讨论

(3)我国肝衰竭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检索策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纳入质量评价标准
    1.4 筛选及质量评价
    1.5数据提取及整合
2 研究结果
    2.1文献检索、筛选及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2纳入研究质量分布特征
    2.3肝衰竭医院内真菌感染与预后的关系
    2.4 肝衰竭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荟萃分析
        2.4.1 医疗因素与肝衰竭医院真菌感染的关系
        2.4.2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与肝衰竭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关系
        2.4.3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肝衰竭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关系
3 讨论

(4)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标本来源
        1.1.2 培养基
        1.1.3 ATB-Fun Gus真菌药敏试验板
        1.1.4 仪器
        1.1.5 质控菌株
    1.2 方法
        1.2.1 调查对象的确认
        1.2.2 标本送检
        1.2.3 真菌培养鉴定
        1.2.4 真菌药敏试验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真菌检出率
    2.2 196例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统计
    2.3 196株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3 讨 论

(5)中国南方地区乙肝肝衰竭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医院内真菌感染诊断标准
    2.3 真菌感染治愈的判断
    2.4 真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2.5 研究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 果
    3.1 医院内真菌感染率及其相关病死率分析
    3.2 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种类
    3.3 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部位
    3.4 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
    3.5 检出真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
4 讨 论

(7)云浮市医院3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真茵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2. 结果
    2.1 真菌感染者性别比例。
    2.2 年龄分布。
    2.3 真菌感染率。
    2.4 医院内真菌感染的感染部位。
    2.5 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2.6 医院内真菌感染菌种分布。
3. 讨论

(8)医院4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2 结 果
3 讨 论

(9)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96例院内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入选
    1.3 实验室检查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真菌感染发生率
    2.3 真菌感染与基础疾病的关系
    2.4 医院真菌感染部位
    2.5 医院真菌感染与临床诊疗关系
    2.6 常见致病性真菌检出情况
    2.7 治疗与转归
3 讨论
    3.1 真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
    3.2 真菌感染的主要菌种
    3.3 对策

四、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建筑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研究[D]. 尹海全.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1)
  • [2]热带地区某综合医院院内真菌感染情况调查[J]. 杨金燕,夏婷婷,陈元宾,施施,匡慧慧,索继江,刘运喜. 中国热带医学, 2019(12)
  • [3]我国肝衰竭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荟萃分析[J]. 陈妍雯,胡世芸,潘宗琴,吕红,陈宇,肖政,邱隆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10)
  • [4]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及对策[J]. 高成莲,罗建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17)
  • [5]中国南方地区乙肝肝衰竭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 彭亮,刘静,高志良. 新医学, 2011(05)
  • [6]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A]. 李晨,王慧芬,林芳,苏海滨,赵鸿,李雷,牟劲松,闫涛. 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0
  • [7]云浮市医院3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 汪利华.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02)
  • [8]医院4年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 张常然,谭妙莲,邢艳利,牛媛媛,谭清华,林建聪,刘霞,李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24)
  • [9]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调查[J]. 邹春华,田坤,周青春,冯玮,曾强,黄涛金,胡远兵. 实用老年医学, 2009(05)
  • [10]96例院内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讨论[J]. 徐森胤,林平. 现代预防医学, 2008(19)

标签:;  ;  ;  ;  

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