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稳定性及对策探讨

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稳定性及对策探讨

一、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稳定性及对策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高云[1](2020)在《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材料组成设计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冬季道路,尤其是山区公路、桥梁隧道口等特殊地段,易产生路面凝冰,导致路面抗滑能力大幅下降,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国内外研究学者致力于研究各种除冰雪方法。针对传统的被动除冰雪方法除冰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论文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计划项目开展实验研究,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缓释型抗凝冰材料,并应用到雾封层中,有效的结合了预防性养护与主动除冰雪技术。为满足道路融冰耐久性要求,基于低冰点沥青路面冰点降低原理,提出了核-壳结构的缓释型抗凝冰材料结构设计与作用机制,并从缓释型无机盐芯材的制备与高分子聚合物外壳的合成研发出缓释型抗凝冰材料;基于多孔载体吸附性能评价指标与方法,通过吸附率试验确定多孔载体的类型及缓释型无机盐芯材的各材料配比,提出缓释型无机盐芯材制备方法;基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理论,通过原位聚合反应合成玻璃化转变温度接近0℃的聚合物外壳;针对缓释型抗凝冰材料的功能性要求,本文分别从微观性能、裹覆性能以及融冰性能等方面进一步评价缓释型抗凝冰材料性能。基于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功能及使用要求,设计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材料,提出融冰性能、力学性能与渗透性能评价方法;基于响应面法优化设计理论,以融冰性能、力学性能与渗透性能作为响应指标,采用单因素轮换法依次考察缓释型抗凝冰材料掺量、水性环氧树脂改性剂掺量、渗透剂种类、渗透剂掺量对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性能的影响;建立缓释型抗凝冰材料掺量、改性剂掺量、渗透剂掺量三个因素对融冰性能、力学性能与渗透性能的Box-Behnken模型,基于响应面分析优化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材料组成配比,得到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材料最佳配比为缓释型抗凝冰材料掺量13%,水性环氧树脂改性剂掺量20%,渗透剂掺量12%。基于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的固化特性、抗滑性能及渗透性能,确定了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材料推荐洒布量为0.75kg/m2;通过测试撒布不同岩性耐磨颗粒后的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耐磨性能,得出碱性、坚硬、强度大的石料更耐磨;通过冰点降低试验测试得出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材料经过单次冻融与碾压后的冰点为-3.8℃;通过测试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材料经过反复冻融与碾压循环后的冰点,验证了雾封层中的无机盐分能够有效持续析出,具有长效融冰除雪作用。

卢祖标[2](2020)在《复合改性抗凝冰微表处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冬季道路表面积雪凝冰不仅影响车辆通行和交通安全,还会对路面造成严重损害,对路表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目前针对道路主动除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沥青混合料上,将主动除冰与微表处结合成主动除冰微表处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针对凝冰地区路面特殊的使用环境,采用性能优良的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同时在集料中掺入抗凝冰填料,制备成复合改性抗凝冰微表处,并分析复合改性抗凝冰微表处的混合料性能、抗凝冰性能及路用性能,旨在为凝冰地区路面的主动除冰及路表功能恢复提供技术思路。本文首先优选原材料,采用先乳化后改性的工艺,在基质乳化沥青中掺入SBR和水性环氧树脂对其进行复合改性,对乳液存储稳定性、蒸发残留物的三大指标和布氏粘度等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3.5%SBR+4%水性环氧树脂掺量时,乳化沥青综合性能最好;通过荧光显微镜试验,表明两者与沥青有较好地相容性,水性环氧树脂和沥青两者形成交联互穿的网状结构。其次,分析抗凝冰填料的除冰机理,对微表处的混合料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湿轮磨耗试验和负荷轮粘砂试验探究不同水性环氧树脂与抗凝冰填料掺量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凝冰填料的掺入,延长了混合料的可拌合时间,降低了耐磨耗性能和抗车辙性能,而水性环氧树脂的掺入能有效提高耐磨耗性能和抗车辙性能。当水性环氧树脂掺量在4%及抗凝冰填料掺量为6%时,混合料性能与抗凝冰性能兼具均衡。采用电导分析法,通过测定溶解在溶液中融冰盐的浓度分析抗凝冰微表处的盐分释放规律;探究温度、水性环氧树脂、抗凝冰填料、油石比四个不同影响因素对盐分释放规律的影响;通过防覆冰试验及落球冲击试验研究融冰盐对冰层形成过程和形成后强度的影响,得出抗凝冰微表处较普通微表处相比具有显着的抗凝冰效果。最后,针对抗凝冰微表处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从抗滑性能、抗剥落性能、水稳定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四个方面分析抗凝冰微表处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抗凝冰填料的掺入对抗滑性能略微降低、对紫外老化后混合料磨耗值影响甚微,对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和水稳定性能有所降低。

孙杨[3](2020)在《冷再生用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流变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路面性能良好、低碳节能和绿色环保等优势,已成为沥青路面养护、修复和加固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性能与使用期间的路用性能息息相关,因此被用作生产乳化沥青时的主要质量控制参数。目前对乳化沥青残留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残留物的获取方法及其流变性能,然而不同蒸发条件下乳化沥青残留物性能之间的差异以及水分蒸发过程中残留物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变化情况尚不清楚,进而影响了乳化沥青残留物性能的准确评价。本文基于流变学理论对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流变特性进行分析,并借助微观分析手段对乳化沥青残留物的微观特性进行研究,结合显着性分析方法和灰熵理论对乳化沥青残留物流变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乳化沥青残留物的粘弹特性和抗疲劳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较,乳化沥青残留物具有较好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和抗疲劳性能,且由于改性剂的加入能够显着提高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的高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在三种不同的蒸发条件下,采用EN13074和ASTM D7497-09两种低温蒸发方法获取乳化沥青残留物的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优于采用直接加热法获取的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性能。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了乳化沥青残留物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探究了乳化沥青残留物的微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沥青水分蒸发过程中,由于胶质转化率较沥青质高,沥青质颗粒间的距离变宽,出现孔状结构。在三种不同的蒸发条件下,乳化沥青残留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热氧老化,残留物的羰基官能团指数和芳香官能团指数增大,内部芳香族物质增加,缩合程度加深,环状结构复杂,进而导致残留物的高温稳定性提高,而低温性能有所下降。3、不同的蒸发方法、乳化剂种类和基质沥青等因素对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流变性能均有显着影响。流变性能评价指标车辙因子与基本性能指标以及微观特性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评价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性能。

陈耿填[4](2020)在《排水沥青路面冷修补技术及其对渗透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排水沥青路面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起步较晚,国内针对其功能特性、结构强度的衰减规律和养护维修方面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成果较少。现有实践中,排水沥青路面出现病害后的维修一般按照密级配沥青路面的养护方案进行,导致维修后排水沥青路面外观较差、养护效果不佳和排水能力减弱等不利影响。因此,为了增加排水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保持其原有的路用性能,论文对开级配的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展开相关研究。论文通过再修正的马歇尔试验,得到了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的最佳配合比。其组分为:矿粉用量6%、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用量7.5%、水性环氧树脂用量15%和总用水量5.0%。使用该最佳配合比制作的冷补料马歇尔试件成型稳定度达到8.43k N,符合排水沥青路面的使用要求。论文制作了排水沥青路面的车辙板试件,通过开槽修补来模拟排水沥青路面的实际修补情况,并对修补效果进行了验证。竖向拉拔试验结果表明,当洒布量为0.75L/m2时,粘层油的粘结性能最好,且论文提出的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粘结性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加速加载磨耗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磨耗次数的增加,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的磨耗值增大,粘层油洒布量对磨耗值影响较小,总体磨耗值均小于1%,表明新型冷补料耐磨性能良好;随着磨耗次数的增加,冷补料的摆值初始有所提高,随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当磨耗次数为6万次时,冷补料的摆值均保留有最高摆值的86%以上。渗透试验结果表明,冷补料修补后的车辙板渗透系数随着粘层油洒布量的增加而减小,当洒布量增加到1.00L/m2时,车辙板渗透系数降低超过50%,严重影响车辙板原有的排水能力,且喷洒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车辙板渗透系数减少地更多。论文根据试验结果和路面实际工程状况,确定Seep3D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利用Seep3D计算得到排水沥青路面不同修补方案后的排水能力变化。结果表明:路面坡度一定时,随着路面宽度的增加,排水层的排水能力逐渐降低;路面宽度一定时,随着路面坡度的增加,排水层的排水能力逐渐提高;路面宽度和坡度一定时,随着粘层油洒布量的增加,修补部分路面的渗透系数逐渐降低,排水层的排水能力也随之降低。根据排水能力计算结果和暴雨强度公式,论文给出了确定粘层油洒布量的计算方法,为不同地区排水沥青路面维修工程提供指导。

王骁男[5](2019)在《塔河油田二叠系井壁失稳机理及防塌强抑制钻井液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塔河油田玉北区块位于塔里木盆地外围,是中石化集团重要勘探开发区块。特别是二叠系地层破裂压力低,承压能力低。库普库兹满组和开派兹雷克组火成岩井段的掉块严重。随着玉北区块不断勘探和开发,二叠系的井壁失稳问题更加突出,急需解决玉北区块的井壁失稳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玉北区块的井壁失稳机理,研发了防塌强抑制钻井液体系,并在玉北区块成功应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玉北区块二叠系不同组地层的岩性特征、安全密度窗口、承压能力、坍塌压力和井壁坍塌周期等地层地质环境特征。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二叠系地层岩石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同时研究了岩石的理化性能。综合地层地质环境特征、岩石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岩石的理化性能,揭示了玉北区块二叠系的井壁失稳机理。(2)针对深井,要求钻井液具有抗高温的特性,设计合成了以聚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单体为主的抗高温降滤失剂。通过调整单体比例、引发剂加量、单体加量,优化了合成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测量手段表征抗高温降滤失剂的分子结构。并对合成的降滤失进行抗温性、抗钙性和抗盐性进行了评价,同时揭示了高温降滤失机理。(3)研究了多氨基抑制剂(壳聚糖铵盐)抑制性能。通过泥页岩线性膨胀测试、页岩滚动回收、二次滚动回收和抑制膨润土造浆性能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铵盐具有优异的抑制泥页岩水化的能力,与常用的氯化钾和聚胺抑制剂相比,壳聚糖铵盐具有更好的抑制性能和长效抑制能力。(4)以合成的降滤失剂和壳聚糖铵盐抑制剂为核心处理剂,形成了防塌强抑制钻井液体系。通过优选主要组分,成膜剂、聚合物胶凝随钻堵漏剂(PSD)和刚性随钻堵漏剂等,形成了防塌强抑制钻井液体系。并对其抗温性、抗盐抗钙性、加重性能、抗污染性能和抑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价。(5)形成的防塌强抑制钻井液体系,在玉北区块成功进行了现场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选出的防塌强抑制钻井液体系能够有效解决玉北二叠系地层井壁失稳问题,有望在玉北区块广泛推广应用。

柴金鹏[6](2018)在《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地层防塌钻井液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前期勘探开发过程中,该地区钻井工程中清水河组、头屯河组等复杂地层的井壁失稳难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进程。本文针对上述关键技术难题,重点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复杂页岩地层钻井液防塌技术对策,研发了基于油田含油污泥的钻井液用封堵防塌剂、微纳米封堵剂,研制了准噶尔盆地强抑制致密封堵水基钻井液体系,为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钻井液技术支撑。针对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井壁失稳技术难题,通过复杂地层矿物组成、微观结构以及理化性能的综合分析可知,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的井壁失稳与其微观孔隙结构的“多尺度特征”具有密切关系,其中页岩微裂缝与纳米尺度裂隙发育是导致井壁失稳的内在重要因素;此外,复杂地层井段钻井液密度小于或接近于地层坍塌压力,也是导致硬脆性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微裂缝-裂隙-孔隙”的多尺度特征,提出了基于多尺度封堵的协同稳定井壁技术对策。加强封堵微裂缝与纳米尺度裂隙,提升抑制页岩表面水化能力,且有效发挥合理钻井液密度有效应力支撑井壁作用,可达到协同强化稳定井壁目的。将油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拓展到钻井液技术领域,形成了基于油田含油污泥的钻井液用封堵防塌剂制备方法,利用油田含油污泥研发出钻井液用高效封堵防塌剂SDOS,既充分利用了含油污泥的有效组分,又不产生二次污染物,也为油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新研发的封堵防塌剂SDOS的软化点在50~120℃可调,能够稳定分散在水基钻井液中,可参与形成薄而坚韧的泥饼,提高钻井液封堵防塌能力。利用ZETA电位、表面润湿性、泥饼可压缩性、泥饼针入度等实验,揭示了新研发的封堵防塌剂SDOS的物理化学微观作用机理,其主要通过油溶性变形粒子自适应物理封堵和化学吸附作用,阻缓页岩压力传递以及降低表面的亲水性等,实现有效封堵防塌作用。针对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纳米尺度”致密封堵技术需要,研制了基于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微纳米封堵剂WS-1,其粒径分布在80~200nm之间,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与钻井液配伍性。利用页岩压力传递实验、岩心压裂-封堵实验、表面润湿性测试实验等,评价了新研制的微纳米封堵剂WS-1与化学封堵剂DLP-1的协同封堵作用效果,揭示了其物理/化学协同致密封堵稳定页岩井壁作用微观机理,即微纳米封堵剂WS-1与化学封堵剂DLP-1的“物理封堵-化学胶结”协同作用,可实现高效致密封堵稳定井壁作用效果。基于多尺度封堵的协同稳定井壁技术对策,利用新研制的封堵防塌剂SDOS和微纳米封堵剂WS-1等,实验优化得到了适用于开发井、探井的两套强抑制致密封堵水基钻井液体系。现场试验表明,新研发的两套钻井液体系综合性能较好,硬脆性页岩地层井壁稳定作用效果明显,复杂地层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均小于10%,较好地解决了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地层的井壁失稳技术难题。

王兆宇[7](2017)在《水性环氧微表处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已有大量公路进入养护维修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裂缝、松散、磨光等早期病害进行处理,则会导致路面更严重的损坏,降低公路服务水平,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微表处是一种可以快速解决路面早期病害,恢复表面功能的预防性养护方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微表处材料的路用性能、耐久性及层间粘结性能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使微表处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预防性养护效果,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使用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得到了一种路用性能、耐久性和层间抗剪强度均比普通微表处更加优越的微表处混合料。本文分析总结了乳化沥青的形成机理、破乳机理以及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选用阳离子乳化剂和有机稳定剂进行乳化沥青配伍设计,得到可以稳定存储的乳化沥青。对水性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改性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进行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了乳化沥青的可选用量范围,在此范围内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对微表处耐磨耗性能、抗车辙性能和抗剥落性能的影响;在浸水6d湿轮磨耗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冻融循环湿轮磨耗试验,分析水性环氧树脂和油石比对微表处水稳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加速加载磨耗试验分析了水性环氧微表处抗滑性能和长期耐磨耗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剪切试验研究了水性环氧微表处与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层间抗剪性能。在进行以上试验的同时与SBR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进行对比。最后对微表处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水性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复合剪切模量逐渐增加,相位角逐渐减小,性能得到提升;水性环氧树脂用量在8%11%之间可以明显改善微表处的路用性能、水稳性能、抗滑性能及长期耐磨耗性能,并且较SBR微表处具有明显优势;与SBR改性乳化沥青相比,使用水性环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材料可以在较小的洒布量下使微表处具有更强的层间抗剪强度。

韩继成[8](2017)在《聚氨酯(PU)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改性乳化沥青在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制备改性乳化沥青的主要有的SBR、SBS改性剂,虽然其改性效果良好,但在制备以及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采用新型材料PU树脂制备改性乳化沥青,考虑到PU乳液制备设备及工艺比较困难,成本较高,以及没有现成的符合要求的PU乳液掺入到乳化沥青中制备改性乳化沥青,本文采用PU先改性沥青后乳化的方法制备PU改性乳化沥青,研究PU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通过优化工艺条件,确定PU改性沥青制备方法,提出了最佳掺量。在最佳掺量下,PU改性剂能够很好的在沥青中进行分散,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粒径分散均匀且小于5μm,有利于乳化。制备的PU改性沥青宏观常规综合性能较好,低温抗裂性能改善最为明显。通过进行粘度进行测试得出,PU改性剂增加了沥青的粘度;对粘温曲线数据进行指数拟合,确定了三种PU改性沥青施工温度与乳化温度。采用红外光谱分析PU改性沥青存在物理改性以及化学改性两种改性方式;其中化学改性不受PU与基质沥青相容性的影响;而物理改性受PU与基质沥青相容性的影响。通过进行乳化剂进行优选,确定采用乳化剂A进行复配对三种PU改性沥青进行乳化,确定乳化剂的最佳掺量。同时进行乳化前后对比研究得出,乳化作用并没有破坏氨基甲酸酯基团结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削弱,这与常规性能与玻璃化转变温度、吸热量情况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通过以上方法制备的PU改性乳化沥青具有较好使用性能与路用性能,其中韩国SK制备的PU改性乳化沥青综合性能最佳,通过以上分析能够得出,韩国SK沥青与PU改性剂具有优异的相容性有关。因此,在道路工程中,PU改性乳化沥青能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杨航[9](2016)在《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与性能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阳离子乳化沥青在钻井行业通常作为抑制剂和降滤失剂,可以改善泥饼质量并且渗入地层可与地层黏土相作用,抑制黏土水化膨胀。阳离子类沥青处理剂在室内研究中被证实可以减小岩层污染,并且已在新疆、吉林等地得到一定的应用。目前,对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制备研究主要针对于道路、建筑施工等,针对钻井施工使用的阳离子乳化沥青研究较少。通常乳化沥青的制备都是使用胶体磨等设备进行制备,能耗大、投入高。本文运用相转变法制备沥青乳液,制备出了乳液粒径在4μm以下、分布均匀的阳离子乳化沥青,并对其工作性能进行了验证。本文进行了大量的对比验证实验,主要针对于优化沥青乳化工艺、表面活性剂复配方案和优选乳化沥青进行了实验。确定了几个结论:1、实验使用的沥青在实验室条件下,乳化温度为90℃乳化效果最好。2、使用单一的表面活性剂,对沥青的乳化能力不如复配表面活性剂好。3、对于实验所用的沥青,复配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2.325左右乳化效果最好。4、在沥青与水的比例为2:25时,得到的乳化沥青比1:50的乳化沥青粒径分布和稳定性都要好。5、反相乳化法是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的乳化沥青的方法,并且可以制备50%粒径在4μm以下的阳离子乳化沥青。6、通过将乳化沥青加入钻井液中进行验证,非离子乳化沥青不能起到降低钻井液的滤失量和抑制黏土膨胀额作用。7、在非离子乳化沥青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就可制备出阳离子乳化沥青,并且阳离子乳化沥青比非离子乳化沥青对提高钻井液降滤失性和抑制性有更好的效果。8、综合乳化效果、稳定性和对钻井液的实际作用等方面,最终优选出了油剂比为1:1,油水比为2:25,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例为Span80:Tween80:OP-10=1:2:1,并使用CTAB进行正电性转化的阳离子乳化沥青,实验证明,此种阳离子乳化沥青对钻井液流变性影响较小,可以起到降滤失和抑制黏土膨胀的作用。

邵鹏康[10](2014)在《功能型超微表处路面养护材料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车轮荷载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反复作用,极易出现路面磨光、表面微裂纹等路面病害问题;若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导致路面抗滑能力下降,路表水渗入路面内部,造成更严重的路面损坏。目前国内外处理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进行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其中微表处、雾封层、稀浆封层等一些表面处置技术最为常见。传统的微表处路面车辆行驶噪音大,路面服务质量较差;雾封层路面存在一定的抗滑性问题,路面耐久性不良;稀浆封层路面施工工艺复杂,对于高等级路面表面功能的修复效果不佳。为了有效解决路面的早期病害问题,快速恢复路面原有表面功能,本文在传统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功能型超微表处路面养护材料的设计研究。课题基于乳液悬浮体系成膜理论,研究乳化沥青基体与固体填料、高分子聚合物、功能型填料等材料的配伍性,设计制备一种多功能的沥青乳液结合料,通过涂覆工艺在路表形成一种超薄(0.5-1mm)的养护功能层,用以填补路表微裂纹,达到路面防水、抗滑、融雪、降噪等使用目的。研究采用多类型乳化剂复配的方法,首先制备出适合填料悬浮的高效乳化沥青基体;通过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对功能型超微表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出各类添加剂的最佳掺量及配比;再结合室外试验测试以及实体工程应用,研究超微表处材料的路用性能以及功能改善措施;最后与常规路面早期养护方案进行效益对比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工程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型超微表处材料用于路面早期养护时,可以有效恢复路面表面功能,提高路面服务质量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超微表处材料施工工艺简单、环保,节省养护费用,具备良好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对于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功能恢复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适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隧道公路以及桥面铺装等交通场所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稳定性及对策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稳定性及对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材料组成设计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缓释型抗凝冰材料研发进展
        1.2.2 缓释型抗凝冰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缓释型抗凝冰材料的制备
    2.1 缓释型抗凝冰材料设计及作用机制
        2.1.1 缓释型抗凝冰材料的结构设计
        2.1.2 缓释型抗凝冰材料的作用机制
    2.2 缓释型抗凝冰材料的制备
        2.2.1 缓释型无机盐芯材制备
        2.2.2 表面化学包覆改性
    2.3 缓释型抗凝冰材料材料表征与性能研究
        2.3.1 微观性能
        2.3.2 裹覆性能
        2.3.3 融冰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材料组成设计
    3.1 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材料组成设计
        3.1.1 设计方法
        3.1.2 原材料
    3.2 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性能评价
        3.2.1 融冰性能
        3.2.2 力学性能
        3.2.3 渗透性能
    3.3 基于响应面法材料优化
        3.3.1 单因素优选法确定材料类型及配比
        3.3.2 模型的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3.3.3 响应面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缓释型抗凝冰材料雾封层性能研究
    4.1 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试件制备
    4.2 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洒布量的确定
        4.2.1 基于固化特性的洒布量确定
        4.2.2 基于抗滑特性的洒布量确定
        4.2.3 基于渗透特性的洒布量确定
    4.3 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耐磨性能探究
    4.4 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融冰性能研究
        4.4.1 单次冻融与碾压下冰点降低试验
        4.4.2 反复冻融与碾压下冰点降低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2)复合改性抗凝冰微表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道路抗凝冰技术研究现状
        1.2.2 改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1.2.3 微表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选择及其技术性质
        2.1.1 基质沥青
        2.1.2 乳化剂
        2.1.3 改性剂
        2.1.4 水
        2.1.5 稳定剂和pH调节剂
    2.2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2.2.1 乳化设备
        2.2.2 乳化沥青改性工艺
        2.2.3 改性乳化沥青制备过程
    2.3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试验分析
        2.3.1 SBR改性乳化沥青
        2.3.2 水性环氧树脂/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
    2.4 改性乳化沥青微观结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抗凝冰微表处混合料性能研究
    3.1 抗凝冰填料除冰机理
        3.1.1 稀溶液的依数性定理
        3.1.2 最低共熔点定理
        3.1.3 盐分析出机理
    3.2 原材料技术指标
        3.2.1 集料
        3.2.2 抗凝冰填料
    3.3 配合比设计研究
        3.3.1 微表处级配
        3.3.2 抗凝冰填料对可拌合时间影响
        3.3.3 最佳油石比范围
    3.4 混合料性能研究
        3.4.1 耐磨耗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4.2 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抗凝冰微表处抗凝冰性能研究
    4.1 试验方法及方案设计
        4.1.1 抗凝冰试验试件制备
        4.1.2 电导分析法
        4.1.3 试验方案设计
    4.2 盐分释放规律研究
        4.2.1 温度对盐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4.2.2 水性环氧树脂掺量对盐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4.2.3 抗凝冰填料掺量对盐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4.2.4 油石比对盐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4.3 防覆冰试验
    4.4 落球冲击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抗凝冰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
    5.1 微表处抗滑性能研究
    5.2 微表处抗剥落性能研究
    5.3 微表处水稳定性能研究
        5.3.1 浸水6d湿轮磨耗试验
        5.3.2 冻融循环湿轮磨耗试验
    5.4 微表处抗紫外老化性能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冷再生用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流变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2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制备与基本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乳化剂
        2.1.3 改性剂
    2.2 冷再生乳化沥青制备
    2.3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制备
    2.4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基本性能研究
        2.4.1 针入度试验结果分析
        2.4.2 软化点试验结果分析
        2.4.3 延度试验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流变特性分析
    3.1 试验原理与方法
    3.2 温度依赖性分析
        3.2.1 复数剪切模量
        3.2.2 相位角
        3.2.3 车辙因子
    3.3 时间依赖性分析
        3.3.1 时温等效原理
        3.3.2 基于CAM模型的乳化沥青残留物主曲线分析
    3.4 多重应力蠕变(MSCR)分析
        3.4.1 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3.4.2 蠕变恢复率
        3.4.3 应力敏感性分析
        3.4.4 基于MSCR试验的高温分级
    3.5 中温抗疲劳性能分析
        3.5.1 粘弹性连续损伤(VECD)理论
        3.5.2 疲劳参数分析
        3.5.3 疲劳寿命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微观特性分析
    4.1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微观结构分析
    4.2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化学组成分析
        4.2.1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红外光谱分析
        4.2.2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元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性能综合分析
    5.1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流变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1.1 蒸发方法对乳化沥青残留物流变性能指标的影响
        5.1.2 乳化剂种类对乳化沥青残留物流变性能指标的影响
        5.1.3 基质沥青对乳化沥青残留物流变性能指标的影响
    5.2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流变性能评价指标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排水沥青路面冷修补技术及其对渗透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排水沥青路面概述
    1.3 冷补沥青混合料概述
    1.4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强度形成机理与配合比设计
    2.1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组成结构及其强度形成机理
        2.1.1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性能特点
        2.1.2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材料组成
        2.1.3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结构
        2.1.4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强度形成机理
        2.1.5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强度影响因数
    2.2 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微观分析
        2.2.1 原材料
        2.2.2 制备工艺
        2.2.3 微观结构分析
    2.3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2.3.1 原材料
        2.3.2 矿料级配
        2.3.3 再修正的马歇尔试验方法
    2.4 矿粉用量确定
    2.5 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用量确定
    2.6 水性环氧树脂用量确定
    2.7 总用水量确定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修补性能评价
    3.1 排水沥青路面车辙板制作
        3.1.1 原材料
        3.1.2 最佳油石比
        3.1.3 排水沥青路面车辙板试件制作
    3.2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粘结性能评价
        3.2.1 拉拔试验试件制备
        3.2.2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拉拔试验
    3.3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耐磨性能评价
        3.3.1 磨耗试验试件制备
        3.3.2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磨耗试验
    3.4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渗透性能评价
        3.4.1 渗透系数测定原理
        3.4.2 渗透试验试件制备
        3.4.3 排水沥青路面冷补料渗透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eep3D数值模拟计算路面排水能力
    4.1 排水性沥青路面的排水机制分析
    4.2 三维渗流有限元模型计算参数
        4.2.1 排水层渗透系数
        4.2.2 路面几何参数
    4.3 有限元模型建立
        4.3.1 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4.3.2 边界条件设定
    4.4 排水沥青路面排水能力计算及分析
    4.5 修补方案选择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5)塔河油田二叠系井壁失稳机理及防塌强抑制钻井液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井壁稳定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井壁稳定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井壁稳定技术研究现状
    1.3 水基钻井液处理剂研究现状
        1.3.1 降滤失剂
        1.3.2 页岩抑制剂
        1.3.3 堵漏材料
    1.4 水基钻井液体系研究现状
        1.4.1 国外主要水基钻井液体系
        1.4.2 国内水基钻井液体系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主要测试仪器
    2.3 主要测试方法
第3章 玉北区块二叠系地层特征及井壁失稳状况
    3.1 地质环境特征
        3.1.1 地层岩性特征
        3.1.2 地层安全密度窗口
        3.1.3 地层承压能力
        3.1.4 地层坍塌压力
        3.1.5 井壁坍塌周期
    3.2 岩石组构特征分析
    3.3 岩石理化性能分析
        3.3.1 阳离子交换容量
        3.3.2 泥页岩线性膨胀率
        3.3.3 页岩回收率
        3.3.4 比吸水量
    3.4 井壁失稳状况
    3.5 井壁失稳机理分析
        3.5.1 地质方面
        3.5.2 钻井液与泥页岩的相互作用
        3.5.3 工程方面的原因
    3.6 井壁稳定技术对策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性能降滤失剂的合成
    4.1 合成方法
    4.2 合成条件优选
        4.2.1 单体比例优选
        4.2.2 引发剂加量优选
        4.2.3 单体加量优选
        4.2.4 其他反应条件优选
    4.3 降滤失剂表征
        4.3.1 红外光谱表征
        4.3.2 TEM表征
        4.3.3 热重分析表征
        4.3.4 水解度和分子量
    4.4 降滤失剂性能评价
        4.4.1 抗温性能评价
        4.4.2 抗盐性能评价
        4.4.3 抗钙性能评价
        4.4.4 降滤失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氨基页岩抑制剂研究
    5.1 壳聚糖铵盐简介
    5.2 结构表征
        5.2.1 红外光谱表征
        5.2.2 分子量测定
    5.3 抑制性能评价
        5.3.1 泥页岩线性膨胀率
        5.3.2 页岩滚动回收率
        5.3.3 二次滚动回收率
        5.3.4 抑制膨润土造浆性能
    5.4 流变性能评价
    5.5 抑制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防塌强抑制钻井液体系的构建
    6.1 钻井液体系优化思路
    6.2 钻井液体系优选
        6.2.1 主要处理剂加量的优选
        6.2.2 其它处理剂加量的优选
    6.3 钻井液体系性能评价
        6.3.1 抗温性能评价
        6.3.2 抑制性能评价
        6.3.3 抗盐性能评价
        6.3.4 抗钙性能评价
        6.3.5 抗污染性能评价
    6.4 随钻堵漏配方优选及评价
        6.4.1 聚合物胶凝堵漏剂PSD加量优选
        6.4.2 超细碳酸钙CSC-100 加量优选
        6.4.3 弹性石墨Rebound加量优选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现场应用情况
    7.1 SHB1-5H井
        7.1.1 工程地质概况
        7.1.2 随钻堵漏技术现场应用
        7.1.3 应用效果
    7.2 YB2井
        7.2.1 工程地质概况
        7.2.2 钻井液处理维护措施
        7.2.3 应用效果
    7.3 YB8井
        7.3.1 工程地质概况
        7.3.2 钻井液处理维护措施
        7.3.3 应用效果
    7.4 YB9井
        7.4.1 工程地质概况
        7.4.2 钻井液处理维护措施
        7.4.3 应用效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6)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地层防塌钻井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地层防塌钻井液技术研究
        1.2.2 硬脆性页岩井壁稳定技术研究
        1.2.3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1.3 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准噶尔盆地复杂地层钻井液防塌技术对策探讨
    2.1 准噶尔盆地复杂地层井壁失稳机理
        2.1.1 复杂地层的矿物组成
        2.1.2 复杂地层的微观结构特征
        2.1.3 复杂地层的岩石孔径分布
        2.1.4 复杂地层的理化性质
        2.1.5 复杂地层钻井液密度分析
        2.1.6 复杂地层井壁失稳机理分析
    2.2 基于多尺度封堵的协同稳定井壁技术对策
        2.2.1 “多尺度”致密封堵-固结井壁作用
        2.2.2 合理密度有效应力支撑井壁作用
        2.2.3 强化抑制页岩表面水化作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油田含油污泥制备钻井液用封堵防塌剂实验研究
    3.1 油田含油污泥组构分析
        3.1.1 含油污泥的组分相对含量
        3.1.2 泥砂矿物组成分析
        3.1.3 原油的四组分分析
    3.2 基于油田含油污泥的钻井液用封堵防塌剂SDOS制备
        3.2.1 含油污泥的沥青化处理方法
        3.2.2 含油污泥改性沥青的软化点调控
        3.2.3 含油污泥改性沥青的均质化处理
        3.2.4 含油污泥改性沥青的表面改性处理
        3.2.5 钻井液封堵用防塌剂的制备方法
    3.3 高效封堵防塌剂SDOS的性能评价
        3.3.1 膨润土基浆性能影响
        3.3.2 封堵防塌性能评价
        3.3.3 抑制页岩水化性能评价
        3.3.4 抗温稳定性能评价
        3.3.5 配伍性能评价
        3.3.6 不同沥青类处理剂的性能对比评价
    3.4 高效封堵防塌剂SDOS的作用机理探讨
        3.4.1 物理封堵作用机理
        3.4.2 化学吸附作用机理
        3.4.3 SDOS微观作用机理分析
    3.5 新研制的高效封堵防塌剂SDOS的工业化中试
        3.5.1 中试原料与设备
        3.5.2 中试工艺流程
        3.5.3 中试产品的性能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纳米封堵剂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4.1 微纳米封堵剂WS-1 的制备与评价
        4.1.1 微纳米封堵剂WS-1 的制备
        4.1.2 红外光谱分析
        4.1.3 透射电镜与粒径分析
        4.1.4 钻井液分散稳定性
    4.2 化学封堵剂DLP-1 优选实验
    4.3 物理/化学致密封堵稳定井壁作用微观机理实验探讨
        4.3.1 页岩压力传递实验
        4.3.2 核磁共振岩心孔径分析
        4.3.3 岩心压裂-封堵模拟实验
        4.3.4 表面润湿性测试实验
        4.3.5 物理/化学致密封堵稳定井壁作用微观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准噶尔盆地强抑制致密封堵水基钻井液体系优化研究
    5.1 准噶尔盆地现场钻井液体系性能评价
        5.1.1 流变滤失性能评价
        5.1.2 抑制页岩水化性能评价
        5.1.3 封堵防塌性能评价
    5.2 准噶尔盆地强抑制致密封堵水基钻井液体系优化实验
        5.2.1 钻井液配方优化
        5.2.2 钻井液综合性能评价
    5.3 现场试验
        5.3.1 评价井D-72 井现场试验
        5.3.2 预探井D-12 井现场试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水性环氧微表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性乳化沥青
        1.2.2 微表处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配伍设计及性能研究
    2.1 乳化沥青机理分析
        2.1.1 乳化剂的分类
        2.1.2 乳化沥青的形成机理
        2.1.3 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其他影响因素
        2.1.4 乳化沥青的破乳机理
    2.2 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
        2.2.1 乳化设备
        2.2.2 改性乳化工艺
    2.3 乳化沥青配伍设计
        2.3.1 主要试验基材
        2.3.2 乳化沥青技术性质试验方法
        2.3.3 油水比确定
        2.3.4 乳化剂用量确定
        2.3.5 稳定剂用量确定
        2.3.6 乳化沥青的微观结构分析
    2.4 水性环氧树脂机理分析
        2.4.1 水性环氧树脂简介
        2.4.2 固化剂及固化机理
    2.5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性能研究
        2.5.1 水性环氧树脂改性机理
        2.5.2 水性环氧树脂对乳化沥青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性环氧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
    3.1 微表处混合料级配的选择
        3.1.1 国外常用微表处级配对比
        3.1.2 我国微表处级配
        3.1.3 本文试验级配
    3.2 最佳油石比范围确定
        3.2.1 试验方法
        3.2.2 试验结果分析
    3.3 耐磨耗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3.1 水性环氧用量的影响
        3.3.2 乳化沥青种类及油石比的影响
    3.4 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4.1 试验方法
        3.4.2 水性环氧用量的影响
        3.4.3 油石比及乳化沥青种类的影响
    3.5 抗剥落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5.1 试验方法
        3.5.2 水性环氧用量的影响
        3.5.3 油石比及乳化沥青种类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性环氧微表处耐久性研究
    4.1 沥青路面的基本设计要求
    4.2 沥青路面耐久性的含义
    4.3 微表处耐久性的含义
        4.3.1 水稳性能
        4.3.2 抗滑性能
        4.3.3 长期耐磨耗性能
    4.4 水稳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4.4.1 评价指标
        4.4.2 试验方法
        4.4.3 浸水 6d湿轮磨耗试验
        4.4.4 冻融循环湿轮磨耗试验
    4.5 抗滑性能及长期耐磨耗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4.5.1 试验方法
        4.5.2 抗滑性能
        4.5.3 长期耐磨耗性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性环氧微表处层间抗剪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法
        5.1.1 试验仪器
        5.1.2 试件制备
        5.1.3 试验步骤
    5.2 微表处层间抗剪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5.2.1 水性环氧用量的影响
        5.2.2 油石比及乳化沥青种类的影响
        5.2.3 粘层油种类及用量的影响
        5.2.4 水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性环氧微表处施工性能研究
    6.1 可拌和时间研究
        6.1.1 试验方法
        6.1.2 可拌和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6.2 粘聚力研究
        6.2.1 试验方法
        6.2.2 粘聚力影响因素研究
    6.3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聚氨酯(PU)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PU改性沥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U改性剂的介绍
        1.2.2 PU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1.3 乳化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沥青乳化剂的分类
        1.3.2 沥青乳化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改性乳化沥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PU改性乳化沥青影响因素分析和性能评价方法
    2.1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
        2.1.1 先改性后乳化制备工艺
        2.1.2 改性乳化同时进行制备工艺
        2.1.3 先乳化后改性制备工艺
    2.2 改性乳化沥青原材料
        2.2.1 基质沥青
        2.2.2 改性方式
        2.2.3 乳化剂及助剂
    2.3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2.4 改性沥青及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性能评价
        2.4.1 温度敏感性
        2.4.2 高温性能
        2.4.3 低温性能
        2.4.4 贮存稳定性
    2.5 改性乳化沥青性能评价
        2.5.1 蒸发残留物含量
        2.5.2 筛上剩余量
        2.5.3 储存稳定性
        2.5.4 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
    2.6 改性沥青及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微观结构、形态研究
        2.6.1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的原理及研究方法
        2.6.2 荧光显微镜原理与研究方法
        2.6.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原理与评价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U改性沥青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3.1 原材料
        3.1.1 基质沥青
        3.1.2 改性剂
        3.1.3 扩链剂
        3.1.4 相容剂
    3.2 PU改性沥青的制备
        3.2.1 制备步骤
        3.2.2 制备PU改性沥青主要的化学反应
        3.2.3 实验仪器
    3.3 剪切温度研究
    3.4 剪切速率研究
    3.5 剪切时间研究
    3.6 发育时间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U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4.1 原材料
    4.2 制备方法与步骤
    4.3 实验仪器
    4.4 常规性能研究
        4.4.1 针入度
        4.4.2 软化点
        4.4.3 延度
    4.5 贮存稳定性
    4.6 PU改性沥青微观形态研究
        4.6.1 制备方法
        4.6.2 PU改性韩国SK沥青在不同PU掺量下微观形态研究
        4.6.3 PU改性克拉玛依沥青在不同PU掺量下微观形态研究
        4.6.4 PU改性国创沥青在不同PU掺量下微观形态研究
    4.7 PU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的研究
        4.7.1 试验方法
        4.7.2 样品制备
        4.7.3 PU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研究
    4.8 PU改性沥青施工与乳化温度确定
        4.8.1 仪器参数设置
        4.8.2 沥青的粘度测试与研究
        4.8.3 施工温度与乳化温度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U改性沥青的乳化研究
    5.1 原材料
        5.1.1 PU改性沥青
        5.1.2 乳化剂
        5.1.3 稳定剂
        5.1.4 实验仪器
    5.2 PU改性沥青乳化温度确定与乳化步骤
        5.2.1 PU改性沥青乳化温度确定
        5.2.2 PU改性沥青乳化步骤
    5.3 荧光显微镜样本制备
    5.4 PU改性沥青乳化配方研究
        5.4.1 乳化剂筛选与用量范围确定
        5.4.2 乳化剂用量与筛上剩余量、5d存储稳定性关系
        5.4.3 乳化剂用量与粒径分布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乳化过程对PU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原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2 对常规性能的影响研究
    6.3 对微观结构影响研究
    6.4 对热性能影响研究
    6.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授权的专利
致谢

(9)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与性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乳状液简述
        1.1.1 乳状液的概念
        1.1.2 乳状液的类型
        1.1.3 乳状液的应用
    1.2 乳化沥青简述
    1.3 乳化沥青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4 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制备原理
        1.4.1 表面活性剂的简介
        1.4.2 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制备原理
    1.5 立题思想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非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2.1.1 主要实验设备与仪器
        2.1.2 主要实验试剂及其简介
    2.2 乳化温度对乳化沥青制备的影响实验研究
        2.2.1 实验方法
        2.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 表面活性剂配方优选实验
        2.3.1 单一表面活性剂乳化实验
        2.3.2 Span80和Tween80复配乳化实验
        2.3.3 Span80与OP-10复配乳化实验
        2.3.4 Span80、Tween80与OP-10复配乳化实验
    2.4 油剂比对乳化沥青制备的影响实验研究
        2.4.1 油剂比为 2:1 制备乳化沥青
        2.4.2 油剂比为 1:1 制备乳化沥青
        2.4.3 油剂比为 2:3 制备乳化沥青
    2.5 油水比对乳化沥青制备的影响实验研究
        2.5.1 油水比为 2:75制备乳化沥青
        2.5.2 油水比为 1:25制备乳化沥青
        2.5.3 油水比为 2:25制备乳化沥青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
    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3.1.1 主要实验设备与仪器
        3.1.2 主要实验试剂
    3.2 阳离子乳化沥青制备实验
        3.2.1 Span80、Tween80和CTAB复配乳化实验
        3.2.2 Span80、Tween80、OP-10和CTAB复配乳化实验
    3.3 高浓度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制备
        3.3.1 Span80、Tween80和CTAB复配实验
        3.3.2 Span80、Tween80、OP-10和CTAB复配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离子乳化沥青与阳离子乳化沥青性能研究与评价
    4.1 乳化沥青性能研究方法
        4.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4.1.2 实验基浆的配制
        4.1.3 钻井液流变性测定方法
        4.1.4 钻井液滤失量测定方法
        4.1.5 钻井液抑制性测定方法
    4.2 非离子乳化沥青的使用性能研究
        4.2.1 加水量对钻井液各参数的影响
        4.2.2 非离子乳化沥青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
        4.2.3 非离子乳化沥青对钻井液滤失量的影响
        4.2.4 非离子乳化沥青对钻井液抑制性的影响
    4.3 阳离子乳化沥青的使用性能研究
        4.3.1 阳离子乳化沥青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
        4.3.2 阳离子乳化沥青对钻井液滤失量的影响
        4.3.3 阳离子乳化沥青对钻井液抑制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10)功能型超微表处路面养护材料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课题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试验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试验方法
        2.2.1 乳化沥青制备方法
        2.2.2 悬浮试验分析方法
        2.2.3 材料使用性能分析方法
        2.2.4 微观分析方法
第三章 乳化沥青制备及技术性质分析
    3.1 乳化沥青的乳化机理
        3.1.1 离子型乳化沥青乳化稳定机理
        3.1.2 复配型乳化沥青乳化稳定机理
        3.1.3 乳化沥青的破乳与分裂
    3.2 乳化沥青原材料分析
        3.2.1 基质沥青对乳化效果的影响分析
        3.2.2 乳化剂种类及掺量对乳化沥青技术性能的影响分析
        3.2.3 稳定剂类型及掺量对乳化沥青技术性能的影响分析
        3.2.4 PH 值调节剂对乳化沥青技术性质的影响分析
        3.2.5 水对乳化沥青技术性质的影响分析
    3.3 乳化沥青制备
        3.3.1 乳化分散设备
        3.3.2 乳化沥青制备
    3.4 乳化沥青技术性质试验分析
        3.4.1 乳化沥青残留物含量试验
        3.4.2 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
        3.4.3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性能试验
        3.4.4 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
        3.4.5 乳化沥青的标准粘度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能型超微表处添加剂技术性质分析
    4.1 悬浮剂技术性质分析
        4.1.1 悬浮作用机理分析
        4.1.2 悬浮试验分析
    4.2 高分子添加剂技术性质分析
        4.2.1 增稠剂技术性质分析
        4.2.2 增韧剂技术性质分析
        4.2.3 成膜剂技术性质分析
        4.2.4 改性剂技术性质分析
    4.3 表面活性剂技术性质分析
    4.4 抗滑填料技术性质分析
    4.5 其他填料技术性质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功能型超微表处材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5.1 功能型超微表处材料乳液性能设计
        5.1.1 悬浮性设计
        5.1.2 稳定性设计
        5.1.3 粘度设计
        5.1.4 成膜性设计
    5.2 功能型超微表处材料基于路用性能的设计及评价
        5.2.1 基于施工性能的设计及评价
        5.2.2 基于抗滑性能的设计及评价
        5.2.3 基于降噪性能的设计及评价
        5.2.4 基于融雪性能的设计及评价
    5.3 功能型超微表处材料基于耐久性能的设计和评价
        5.3.1 基于耐磨耗性能的设计
        5.3.2 基于耐水性能的设计
        5.3.3 基于耐候性能的设计
        5.3.4 基于耐老化性能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功能型超微表处材料用于路面早期养护优化设计研究
    6.1 沥青路面超微表处养护材料优化设计
        6.1.1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分析
        6.1.2 沥青路面超微表处材料耐久性机理分析
        6.1.3 沥青路面超微表处材料的优化设计
    6.2 水泥混凝土路面超微表处养护材料优化设计
        6.2.1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环境分析
        6.2.2 水泥混凝土路面超微表处材料的优化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功能型超微表处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分析
        7.1.1 原材料价格
        7.1.2 施工价格分析
    7.2 环境效益分析
        7.2.1 材料选择方面
        7.2.2 功能设计方面
        7.2.3 工艺过程方面
    7.3 社会效益分析
    7.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稳定性及对策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缓释型抗凝冰雾封层材料组成设计及性能研究[D]. 高云.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复合改性抗凝冰微表处技术研究[D]. 卢祖标. 广西大学, 2020(02)
  • [3]冷再生用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流变性能研究[D]. 孙杨. 郑州大学, 2020(02)
  • [4]排水沥青路面冷修补技术及其对渗透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 陈耿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5]塔河油田二叠系井壁失稳机理及防塌强抑制钻井液体系研究[D]. 王骁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6]准噶尔盆地硬脆性页岩地层防塌钻井液技术研究[D]. 柴金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1)
  • [7]水性环氧微表处技术研究[D]. 王兆宇. 长安大学, 2017(02)
  • [8]聚氨酯(PU)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及性能研究[D]. 韩继成. 长安大学, 2017(02)
  • [9]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与性能评价研究[D]. 杨航.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10]功能型超微表处路面养护材料设计研究[D]. 邵鹏康. 长安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稳定性及对策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