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方加味牵正合剂中白附子僵蚕的薄层色谱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赵清,秦桂芳,桂雪虹,梁宪茂,贾天柱[1](2013)在《蜜麸炒僵蚕的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蜜麸炒僵蚕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显微鉴别、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和含量测定研究,以CIE-LAB色度值为指标,采用色彩色差计测量僵蚕炮制前后颜色的变化,薄层鉴别在已有方法基础之上适当改进,效果良好。结果:研究表明,僵蚕炮制前后显微鉴别特征变化不大。炮制后水分含量约为6.0%,总灰分含量均值为5.4%,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12%,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值为21.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3.44%。薄层鉴别显示炮制品和生品甲醇提取物没有太大差别,但色彩差别较明显,蜜麸炒僵蚕的总色度值均值为47.269,而生品僵蚕的总色度值的均值为60.595。以L*,a*,b*值为指标,蜜麸炒僵蚕的L*值的数值范围为45.984±3.998,a*值的数值范围为8.315±2.149,b*的数值范围为8.949±3.322。蜜麸炒僵蚕中指标性成分草酸铵的含量初步定为不低于4.0%。结论:除色差鉴别外,本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及结果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生品僵蚕质量标准范围内,因此可作为蜜麸炒僵蚕质量标准研究的参考。
赵清,徐月清,冯天铸,崔桂华,房慧勇,贾彩凤[2](2011)在《不同炮制方法对僵蚕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僵蚕中游离氨基酸、草酸铵的含量影响。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DNFB)为衍生剂,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僵蚕不同炮制品中游离氨基酸和牛磺酸的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各炮制品进行鉴别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僵蚕各炮制品中草酸铵的含量。结果各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以谷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为高。僵蚕各炮制品的薄层色谱未见明显差异,但僵蚕经过炮制后体内游离氨基酸和草酸铵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炮制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约为生品总量的50%~65%,其中麸炒品最低,仅为生品总量的48.8%。就草酸铵而言,各炮制品中草酸铵的含量约为生品总量的60%~82%,其中糖麸炒僵蚕的含量最低,姜炙僵蚕、姜麸炒僵蚕其次,而麸炒僵蚕中草酸铵含量下降的最少。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僵蚕各指标性成分含量都有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尽相同。不同的炮制方法功效各异,各有所长,应在实际运用中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赵清,郝丽静,马晓莉,苑文英,郭辉[3](2010)在《六种僵蚕炮制品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僵蚕中草酸铵、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影响。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僵蚕6种炮制品进行薄层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炮制品中草酸铵、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结果:僵蚕各炮制品的薄层色谱未见明显差异,但僵蚕经过炮制后体内草酸铵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糖麸炒僵蚕的含量最低,而麸炒僵蚕中草酸铵含量下降的最少。僵蚕经过炮制后所含槲皮素与山奈酚的含量变化不大,与生品较为接近,但姜炙僵蚕与姜麸炒僵蚕中槲皮素与山奈酚的含量降低得较为明显。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僵蚕的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尽相同。并且,不同的炮制方法功效各异,各有所长。为提高临床疗效和便于患者服用,可根据需要对其炮制方法灵活选择。
赵清,郝丽静,马晓莉,陈松鹤[4](2009)在《9中药僵蚕不同炮制品的颜色界定和质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中药僵蚕不同炮制品的颜色特征建立数据化判断标准,同时测定各炮制品中草酸铵的含量。方法:采用CIELAB颜色分析法研究僵蚕不同炮制品的颜色,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各炮制品进行初步比较,采用HPLC法测定僵蚕抗惊厥成分草酸铵的含量。结果:在颜色测定分析中,糖麸炒僵蚕的L值区间数值较小,亮度最暗,姜麸炒、蜜麸炒、姜麸炒L值较为接近,外观亮度比较相似;清炒僵蚕L值区间数值较大,亮度较高。清炒僵蚕的a值区间数值较小,较为接近白色,姜炙僵蚕次之,麸炒、蜜麸炒、糖麸炒、姜麸炒的a值比较接近,介于16.0至18.0之间,颜色偏红。清炒僵蚕的b值区间数值最小,最为接近白色,而姜麸炒僵蚕b值区间数值较大,较为接近黄色。在草酸铵的含量测定中,糖麸炒僵蚕草酸铵含量降低最为明显,姜炙僵蚕、姜麸炒僵蚕其次,清炒僵蚕、蜜麸炒僵蚕有所下降,麸炒僵蚕降低程度最轻。结论:基于CIELAB颜色空间技术的特征颜色提取分类方法能够表示中药炮制品的实际视觉描述分类关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各炮制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未见明显区别;中药僵蚕的各种炮制工艺对其草酸铵含量的变化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以麸炒僵蚕的影响为最小。
刘英英[5](2005)在《柴芩乳康颗粒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及初步肠吸收研究》文中提出乳腺增生是妇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西医目前多采用手术或性激素治疗,但并不能解决病因问题,而且副作用多,术后常复发,不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不是理想的方法。中医以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的基本法则治疗本病,多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论文将多年临床实践总结的经验方,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制成颗粒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症,以利于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适应市场需求。 1 文献综述 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病因病机、分型及治则,西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及治法,中西医的临床用药三方面论述。 2 试验部分 2.1 药学部分包括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体外吸收研究。 制剂工艺研究:本处方由制剂工艺设计的理论依据和药材的性质确定选用颗粒剂,对方中的 14 味药材做如下工艺筛选:黄芩单独提取精制出有效成分,柴胡、陈皮、佛手、川椒采用双提法提取挥发油并包合,药渣与其余药材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选。得到浸膏后优选颗粒剂成形工艺。 质量标准:对颗粒剂中柴胡、黄芩、芍药、川椒、佛手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并应用 HPLC 法测定了黄芩苷和芍药苷的含量,建立了质量标准。 体外吸收研究:测定油水分布系数,采用外翻肠囊法通过测定大鼠小肠管外黄芩苷含量的减少研究小肠吸收情况。结果表明黄芩苷在小肠内 pH3.5 时吸收较好。 通过以上研究确定了柴芩乳康颗粒最佳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制定了质量标准,进行了体外吸收研究,表明黄芩苷在小肠内吸收较好。 2.2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制剂相容性研究 采用加速试验,从有效成分含量、荧光物质、挥发物及重金属四方面分别考察药物和包装材料的变化情况以研究二者的相容性。
范永春,杨光明,潘扬,王天山[6](2003)在《川芎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总结了近年来川芎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概况 ,主要有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毛细管电泳等方法。提出了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中药指纹图谱 ,展望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应用前景
孙波[7](2002)在《定晕宁颗粒临床前研究——处方组成、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而椎动脉型颈椎病在该病中所占比例较高,以眩晕为主症,目前尚无专治此病的理想制剂。“定晕宁颗粒”是由葛根、天麻、钩藤、白芍、丹参等十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解痉平肝、化瘀通络、利湿除痰、滋补肝肾、定眩醒脑的功效,主要适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头项强痛等症。经过60例临床实验观察,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达96.7%。 根据各药材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制定了该方的制备工艺。天麻和钩藤采用渗漉法用65%乙醇常温下提取,得渗漉液(Ⅰ),将渗漉后残渣和葛根、丹参、茯苓、半夏、首乌藤、白芍、僵蚕合并加水(8,6,6倍)煎提三次(2,1,1小时),煎提液冷却后加65%乙醇静置沉淀,弃去沉淀,吸取上清液(Ⅱ)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试验考察。合并渗漉液(Ⅰ)及上清液(Ⅱ),浓缩,烘干,再混入全蝎粉和辅料制成颗粒。 采用三种方法对“定晕宁颗粒”的质量检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测定“定晕宁颗粒”主药——天麻和葛根的有效成分(天麻素,葛根素)进行了研究。其最佳的色谱条件是天麻素采用大连化物所的Hypersil ODS,(4.6×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4:96)冰乙酸调pH4.4为流动相,220nm波长下检测,保留时间为13.22min。葛根素采用Waters公司的Symmetry C18(3.9×1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25:75)乙酸调pH4.2为流动相,250nm波长下检测,保留时间为15.48min。其二,采用薄层层析法(TLC)对方中白芍、首乌藤、丹参、茯苓进行了定性鉴别。最后,探索性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方成药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获得了两种液相色谱条件下的指纹图谱。以该指纹图谱为标准,通过对三批成品的对比研究,结果证明该指纹图谱对于定性判定成药中白芍、天麻、葛根、钩藤和丹参等五种药材是可行的。
李新园,唐琼,熊学敏[8](2001)在《复方加味牵正合剂中白附子僵蚕的薄层色谱鉴别》文中认为
熊学敏,唐琼,康明,曹珏[9](1999)在《复方加味牵正合剂的鉴别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控制复方加味牵正合剂质量的鉴别方法 ,为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 :该合剂中黄芪、川芎、当归、防风、白附子、僵蚕的薄层色谱均无干扰 ,6味药的综合鉴别具有很强的专属性。结论 :可作为该合剂的质控方法。
二、复方加味牵正合剂中白附子僵蚕的薄层色谱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加味牵正合剂中白附子僵蚕的薄层色谱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炮制方法对僵蚕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僵蚕不同炮制品的制备 |
2.1.1 清炒僵蚕 |
2.1.2 麸炒僵蚕 |
2.1.3 姜炙僵蚕 |
2.1.4 蜜麸炒僵蚕 |
2.1.5 糖麸炒僵蚕 |
2.1.6 姜麸炒僵蚕 |
2.2 僵蚕不同炮制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
2.2.1 色谱条件[1] Prevail C18色谱柱 ( 250 mm ×4. 6 mm, 5 μm) , 柱温40℃, 流速为1. |
2.2.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2.2.3 标准品溶液的衍生 |
2.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衍生 |
2.2.5 线性关系的考察 |
2.2.6 精密度实验 |
2.2.7 稳定性实验 |
2.2.8 回收率实验 |
2.2.9 含量测定 |
2.3 僵蚕不同炮制品薄层色谱鉴别 |
2.3.1 色谱条件 |
2.3.2 药材溶液的制备 |
2.3.3 僵蚕各炮制品薄层鉴别方法一[2] |
2.3.4 僵蚕各炮制品薄层鉴别方法二[3] |
2.3.5 僵蚕各炮制品薄层鉴别方法三[4] |
2.4 各炮制品中草酸铵的含量测定[5] |
2.4.1 色谱条件 |
2.4.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2.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4 标准曲线的制备 |
2.4.5 精密度实验 |
2.4.6 稳定性实验 |
2.4.7 加样回收率实验 |
2.4.8 样品测定 |
3 讨论 |
(3)六种僵蚕炮制品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僵蚕不同炮制品的制备 |
2.3 僵蚕不同炮制品薄层色谱鉴别 |
2.4 各炮制品中草酸铵的含量测定[5] |
2.5 僵蚕各炮制品中槲皮素与山奈酚的含量测定 |
3 讨 论 |
(5)柴芩乳康颗粒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及初步肠吸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乳腺增生的研究概况 |
1 乳腺增生的概念 |
2 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及病因病机 |
3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
4 临床治疗与用药 |
参考文献 |
试验部分 |
第一部分 柴芩乳康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 |
第一章 剂型选择 |
第二章 药材鉴别及前处理 |
第三章 制剂工艺的理论依据 |
第四章 工艺技术条件的优选 |
1 黄芩提取、精制工艺条件的优选 |
2 柴胡、陈皮、佛手、川椒提取工艺及挥发油包合条件的优选 |
3 白芍、赤芍等水提部分提取、精制工艺的优选 |
4 颗粒剂成形工艺的优选 |
5 颗粒剂的制法 |
6 温度与湿度对颗粒的影响 |
7 讨论 |
第二部分 柴芩乳康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章 药物的原料(药材)的质量标准 |
第二章 药品成品的质量标准 |
第三章 柴芩乳康颗粒的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1 仪器与试药 |
2 药品成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2.1 鉴别 |
2.2 检查 |
2.3 含量测定 |
2.3.1 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
2.3.2 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稳定性研究 |
第一章 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
第二章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制剂相容性研究 |
1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 |
2.1 药品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2.2 粘附或渗透到包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含量测定 |
2.3 荧光物质检测 |
2.4 挥发物测定 |
2.5 重金属测定 |
3 结论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柴芩乳康颗粒初步肠吸收研究 |
第一章 柴芩乳康颗粒中黄芩苷油/水分布系数的测定 |
1 利用AFC 方法预测LogP 值 |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
2.1 溶剂的预饱和 |
2.2 平衡时间确定 |
2.3 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二章 柴芩乳康颗粒的大鼠肠膜体外吸收研究 |
1 试验方法 |
1.1 仪器、药品与材料 |
1.2 试验方法与结果 |
1.3 体外相关性分析 |
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定晕宁颗粒临床前研究——处方组成、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概况 |
1.1 西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
1.2 中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及诊断依据 |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
2 处方理论依据 |
2.1 处方组成 |
2.2 处方论述 |
2.2.1 天麻的药理作用 |
2.2.2 葛根的药理作用 |
2.2.3 其它各药的药理作用 |
3 十种中药材的药性与植物化学研究 |
3.1 天麻 |
3.2 葛根 |
3.3 钩藤 |
3.4 半夏 |
3.5 茯苓 |
3.6 丹参 |
3.7 首乌藤 |
3.8 白芍 |
3.9 僵蚕 |
3.10 全蝎 |
第二章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1 材料、药品与仪器 |
1.1 植物材料 |
1.2 仪器与药品 |
2 实验内容 |
2.1 定晕宁颗粒的制备工艺 |
2.1.1 制法 |
2.1.2 工艺流程 |
2.2 定晕宁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
2.2.1 定性鉴别 |
2.2.2 天麻素的含量测定 |
2.2.3 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
2.2.4 指纹图谱的研究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1 定晕宁颗粒的制备工艺的研究 |
1.1 渗漉工艺的研究 |
1.2 水提醇沉工艺的研究 |
2 定晕宁颗粒的质量控制的研究 |
2.1 定性鉴别 |
2.1.1 白芍的薄层鉴别 |
2.1.2 首乌藤的薄层鉴别 |
2.1.3 丹参的薄层鉴别 |
2.1.4 茯苓的薄层鉴别 |
2.2 含量测定 |
2.2.1 天麻素的含量测定 |
2.2.2 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
2.3 指纹图谱 |
2.3.1 方法1中的HPLC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
2.3.2 方法2中的HPLC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复方加味牵正合剂中白附子僵蚕的薄层色谱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仪器 |
2 定性鉴别 |
2.1 僵蚕 |
2.2 白附子 |
3 讨论 |
(9)复方加味牵正合剂的鉴别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仪器 |
2 定性鉴别 |
2.1 黄芪 |
2.1.1 供试液制备 |
2.1.2 层析及定性 |
2.2 川芎 |
2.2.1 供试液制备 |
2.2.2 层析与定性 |
2.3 防风 |
2.3.1 供试液制备 |
2.3.2 层析与定性 |
2.4 当归 |
2.4.1 供试液制备 |
2.4.2 层析与定性 |
2.5.1 供试品制备 |
2.5.2 层析与定性 |
2.6 白附子 |
2.6.1 供试液制备 |
2.6.2 层析与定性 |
3 讨论 |
3.1 |
3.2 |
3.3 |
四、复方加味牵正合剂中白附子僵蚕的薄层色谱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蜜麸炒僵蚕的质量标准研究[J]. 赵清,秦桂芳,桂雪虹,梁宪茂,贾天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08)
- [2]不同炮制方法对僵蚕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影响研究[J]. 赵清,徐月清,冯天铸,崔桂华,房慧勇,贾彩凤. 时珍国医国药, 2011(03)
- [3]六种僵蚕炮制品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研究[J]. 赵清,郝丽静,马晓莉,苑文英,郭辉. 辽宁中医杂志, 2010(12)
- [4]9中药僵蚕不同炮制品的颜色界定和质量研究[A]. 赵清,郝丽静,马晓莉,陈松鹤.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5]柴芩乳康颗粒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及初步肠吸收研究[D]. 刘英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6]川芎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概况[J]. 范永春,杨光明,潘扬,王天山. 时珍国医国药, 2003(09)
- [7]定晕宁颗粒临床前研究——处方组成、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孙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1)
- [8]复方加味牵正合剂中白附子僵蚕的薄层色谱鉴别[J]. 李新园,唐琼,熊学敏.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1(06)
- [9]复方加味牵正合剂的鉴别方法[J]. 熊学敏,唐琼,康明,曹珏. 中国新药杂志, 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