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年亳州中药材市场回顾(论文文献综述)
邵康[1](2021)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财政支农长效机制研究 ——以安徽省毫州市为例》文中提出
杨苗苗[2](2020)在《基于分析程序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研究 ——以ST康美为例》文中认为2007年我国开始实施以现代风险导向为核心思想的审计准则,但仍爆发了震惊资本市场的ST康美造假案,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象。根据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直接影响审计风险的大小,而分析程序是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常用手段。ST康美的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究其原因,是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未重视分析程序的应用,对公司外部、内部环境多层次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缺少恰当的职业判断,对异常数据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由此引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即以ST康美为例,如何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应用分析程序从多个风险层面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注册会计师在评估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现有研究采用分析程序对某一行业代表性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研究的类型较少,另外,在评估时还是更多依赖公司的财务数据,对于与公司所处的外部、内部环境有关的分析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特色在于选择ST康美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重大错报风险形成的逻辑顺序作为分析主线,从企业外部环境到内部机制,再到具体认定项目,应用分析程序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基于各维度风险对最终风险结果影响的合理判断,得出财务报表层次、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发现注册会计师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发现:(1)ST康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具体领域包括行业风险、激进战略下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2)ST康美存在多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具体领域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营业收入等多个项目。(3)正中珠江对ST康美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不足。注册会计师分析程序应用不足,未能发现上述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4)运用科学、完善的重大风险评估程序可以减少评估失败的风险。具体可以做出以下改进:注册会计师应充分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内部环境风险,关注重点风险领域,扩大分析程序的应用范围与角度,对异常关系保持职业怀疑;会计师事务所应开展行业分类服务、加强行业信息库建设。本文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发现分析程序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中的不足,为同属于医药行业的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提供思路;另外,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准则在审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
曲悦[3](2020)在《木鳖子质量标准提升及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对木鳖子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提升研究,建立更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对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在“基于药典、基于市场、简便实用”的原则指导下对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进行初步划分,随后对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系统量化指标间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木鳖子药材市场流通过程中的优质优价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木鳖子质量标准提升研究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木鳖子项下规定为基础,采用《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收录的检测方法,增加常规检查项指标如水分、总灰分;含量测定项指标如脂肪油、齐墩果酸;同时建立了木鳖子及其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2.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初步划分选定长、宽、厚度和单颗重量作为木鳖子外观量化指标进行测量。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选择最终聚类中心值作为参考值,结合不可量化指标颜色和泛油程度等,同时考虑实际操作、市场需求与专家建议,对木鳖子商品规格等级进行初步划分。3.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系统量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商品规格等级的木鳖子药材的系统量化指标数据及指纹图谱进行采集与分析,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木鳖子药材的外观性状、规格等级与内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1)供试品各规定检测指标结果均符合药典要求。(2)增加木鳖子药材及木鳖子霜检查项指标,确定其含量限度为木鳖子药材水分不得过6.0%,总灰分不得过3.0%;木鳖子霜水分不得过8.0%,总灰分不得过6.0%。(3)建立了木鳖子药材及木鳖子霜指纹图谱,均匹配出14个共有峰并选择齐墩果酸峰(11号峰)作为参照峰,各批次木鳖子药材之间及木鳖子霜之间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4)补充建立了木鳖子药材及木鳖子霜的脂肪油、齐墩果酸含量测定方法,确定其含量限度为木鳖子药材脂肪油含量不得少于35%,齐墩果酸含量不得少于0.015%;木鳖子霜脂肪油含量范围为16%24%;齐墩果酸含量不得少于0.022%。2.从药材的性状中种仁的颜色、泛油程度、单颗重量等作为区别点,以种仁饱满、种仁类白色、无泛油情况者为选货,其中量化指标单颗重量≥4 g者定为选货一等,单颗重量在34 g者定为选货二等;统货种仁类白色至黄白色,饱满度、重量等各性状不作规定。3.(1)不同商品规格等级木鳖子内在质量测定结果显示,供试品均符合木鳖子药材质量标准规定,以平均值计,水分含量为选货一等品<选货二等品<统货;总灰分含量为选货二等品<选货一等品<统货;脂肪油含量为统货<选货二等品<选货一等品;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含量为统货<选货一等品=选货二等;齐墩果酸含量为统货=选货二等品<选货一等品,但三者水分、总灰分、脂肪油、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齐墩果酸范围均分别有大部分重叠。(2)30批不同商品规格等级木鳖子药材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除统货中MBZ-2-T相似度为0.837低于0.900以外,其余均大于0.900,不同规格等级的木鳖子样品HPLC指纹图谱显示出较高的相似性。(3)木鳖子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指标之间,宽度与脂肪油含量极呈显着正相关,单颗重量与齐墩果酸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其余均无显着相关性。木鳖子商品规格等级与内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脂肪油含量与木鳖子商品规格等级呈显着正相关性,其余指标均无显着相关,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脂肪油含量选货大于统货,且选货一等与统货间存在显着性差异,选货一等与二等间含量无显着性差异,其余指标等级间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通过对木鳖子质量标准检测项目的增加,实现了对木鳖子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拟定了木鳖子质量标准,该标准可准确有效的控制木鳖子药材及其饮片质量;初步建立了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标准,木鳖子商品规格等级与内在质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以“辨状论质”为依据建立的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盛芸[4](2020)在《亳州华佗五禽戏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华佗五禽戏源远流长,既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健身功法,又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健身养生功效和文化内蕴,颇具研究价值。本研究在概括华佗五禽戏产生发展的基础上,以当下亳州华佗五禽戏三类主要习练和传承群体为调查对象,尝试用身体的相关概念理论,探究华佗五禽戏的文化内涵及传承发展。身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不只是被现代社会熟知的生物性、物质性身体,更是接续人与天、地、自然万物的重要枢纽。华佗五禽戏通过五禽五行的身体类比、天人合一的身体阐释、治病养生的身体诉求、华佗信仰的身心寄托实现其文化内涵的表达。身体也是华佗五禽戏传承发展的载体,承担着其文化内涵吸收、积累、沉淀和输出功能。通过身体的在场、感知、内化、外塑四个递进维度,可探究当前华佗五禽戏传承发展的上述身体实践过程。总之,亳州华佗五禽戏的身体实践研究对促进其传承发展有着现实意义,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了鲜活个案。论文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交代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随着华佗五禽戏在亳州的蓬勃发展,其传承发展实践中文化内涵缺失的问题引发关注,身体视角的讨论可以为华佗五禽戏研究提供参考。其次对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对研究中涉及的概念使用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主要交代亳州华佗五禽戏的生成环境,从中华药都、“五禽”之乡的区位优势入手,介绍田野点概况。依据文献与田野资料,梳理亳州华佗五禽戏的起源产生发展过程,呈现其历时性变化的脉络。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华佗五禽戏文化内涵的身体表达。从身体类比、身体阐释、身体诉求、身心寄托四个方面,分析华佗五禽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思想、天人合一理念紧密相连。人们习练华佗五禽戏是为了治病养生,华佗自身的“医药符号”功能,使得华佗信仰成为民众身心的寄托。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当下亳州华佗五禽戏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内容。通过对学生、习练者、传承人三类较具代表性群体的分析,从在场、感知、内化、外塑四个身体参与程度递进式深入的维度,探讨身体实践活动如何推动华佗五禽戏的传承发展,阐明身体作为其文化内涵吸收转化的载体,在传承发展实践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最后,结合田野调查经历,分析当下亳州华佗五禽戏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群体运动片面化、社会习练群体习练周期短、传承群体之间合力不足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树立健身方式与传统文化结合、推动身体实践的整体性创新性发展、提升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体示范效力等建议,为推动华佗五禽戏健康有序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胡志[5](2019)在《华佗传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华佗是我国古代名医,世称“神医华佗”,史家文人为他赋文立传,民间百姓为其立碑建庙。华佗传说传播时间长,流传范围广,后世影响大,意义深远。本文以华佗传说为研究对象,采用民间文学研究中常用的主题类型分类的方法,首先从古代文献中记录保存的华佗传说和现代口传文本中记录保存的华佗传说入手,分析古代文献中华佗传说记录保存的情况,对华佗家乡文化爱好者所做的华佗传说搜集整理工作予以介绍,将搜集整理到的145则华佗传说归纳为六个主题、九十六个类型后作主题类型分析;然后运用民间文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华佗传说的口承民俗特征和民俗内涵予以分析;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分析了华佗传说的医药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口传文本中记录保存的华佗传说的主要脉络可概括为:青年学医——出师行医——惨遭杀害。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华佗传说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民间文学价值和民俗学意义,有利于推动华佗传说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传播。
李恒[6](2019)在《基于亳州药都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指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先生的这句话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幼儿园教育的“国学热”风靡一时。但千篇一律的形式也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怎样才能构建适合本地幼儿的传统文化课程呢?作为药都亳州的本地人,笔者尝试开发利用亳州药都文化课程资源,试图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一方面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地域认同感;另一方面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初识中华国粹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信心。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亳州幼师附属A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对此幼儿园关于药都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重点与大二班展开合作,进行行动研究。以神医华佗、中草药芍花、养生药膳三个主题为研究素材,研究者和合作者共同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活动内容,并进行反思总结,最终提出有效建议。本研究共分成五部分:1.绪论。阐述研究缘起、总结研究现状、界定核心概念、梳理相关文献,提出研究意义,明确研究设计。2.文化解读。根据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收集的资料,对亳州药都文化课程资源的内容进行解读,并对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进行阐述。3.现状分析。根据访谈内容,总结亳州幼师附属A幼儿园在开发利用药都文化课程资源的现状,并分析原因。4.实践探索。构建行动研究方案,并进行反复探讨,修改形成具体的主题活动方案。结合大二班,具体实施活动方案,之后进行反思调整。5.结论建议。在行动研究结束后,对方案实施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开发策略,总结出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不足。然后基于亳州药都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及本次行动研究的实践结果,从外部支持和幼儿园内部两方面提出有效建议。
王祯[7](2019)在《中药材地方标准的现状研究及完善建议》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国内中药材标准的研究,了解现存的中药材标准体系与发展现状;通过对中药材地方标准的系统研究,明确地方标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给出合理建议。有助于完善中药质量监管及中医药标准体系,保障人民用药安全,为我国中药材标准的统一规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及互联网等广泛查找地方中药材标准原文以及与中药材标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通过文献研究的整合,了解我国中药材标准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地方标准。通过对地方标准的分析研究,获得相应的数据,找到地方标准中重复的药材数以及重复药材的标准内容,获取各地区的收载药材重复率等。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发现地方标准目前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有不完善之处。2.比较研究法:比较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正式出版刊号的现行版中药材地方标准,比较地方标准之间的出版情况、收载情况、重复药材情况以及重复药材在地区之间的标准区别等情况。所比较的药材均只被地方标准收载,未被药典及部颁标准收载。3.实地调研法:走访调研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了解地方标准中重复率较高的中药材在专业市场上的流通情况,观察现有标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情况,同时观察相应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4.统计分析法:利用相关软件对整理得到的所有药材标准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筛选、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地方标准的出版情况、收载药材情况以及重复率情况。利用SPSS软件对地方标准中重复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重复的药材数与地方标准收载数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联。结果:21个地区的中药材标准里共包含3447种中药材,共573种药材在地区之间有重复标准,其中有334种药材来源不同,10个地区的药材重复率超过了50%。地方标准收载药材数与重复药材数在统计分析学上呈直线相关关系。重复率较高的前21种药材,来源完全一致的为零个,来源完全不同的有3个,其余均为部分不一致。重复率最高的药材为白花蛇舌草,在14个地方标准中均有收载,存在有7种药材拉丁名、7种检查标准、6种浸出物标准、鉴别与含量测定标准各3类、7种性味和6种归经、用法与用量、功能与主治、注意和贮藏也各有差别。其他药材品种也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的现象。结论:本论文首次对2017年12月1日之前颁布的国内中药材地方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及深入的横向对比研究,发现地方标准在出版方面、内容方面、收载品种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地方标准需要定期发行并及时更新,新版实施后旧版应当作废。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应加强基础研究,完善标准项目,提高质量检测与分析的科学性。此外也应加强药材资源保护与毒性药材管理,及时剔除相关品种,将中药材与民族药材标准分开,将散标及时纳入地方标准成书中。政府应加大宣传与推广应用,建立多渠道信息平台供公众免费查阅,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国家标准化改革总体要求,统一规范地方标准并逐步筛选和修订转化成为国家标准[1],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使得中药材质量监控有且仅有唯一的标准可依,促进中药行业健康良好发展,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杨勇[8](2019)在《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安徽省中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中医药诞生于原始社会,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医药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中医药及其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与日俱增。作为中医药产品生产、需求的传统大省,安徽省不论是中医药企业数量还是中药材产品销量在全国都处于靠前的位置,省内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诚然,安徽省中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强劲,但依然存在着制约因素阻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其中产品标准不规范、科技附加值较低、中医药企业分布不均、产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严重掣肘了安徽省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及高效率的卫生人才培养机构,安徽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暗藏危机、前景堪忧。本文通过观察近年来有关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产业竞争力相关的研究模型和评价指标,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指标,对安徽省中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价。首先对安徽省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对当前阶段安徽省中药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中药产业发展方向给出自己的见解。之后,建立波特钻石模型,根据指标体系的系列化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对安徽省中药产业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以药材种植面积、中药产业从业人员数、中药产业生产总值、中药销售总值、医药工业总产值作为解释变量,中药产业贸易专业化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各个因素的作用大小。最后针对以上分析,对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出部分建议。
吕鹏[9](2018)在《基于药品抽验来评价药品区域市场的安全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药品抽验数据对北京市药品区域市场安全性做出科学的评价。首先,以北京、天津、吉林等9个省市的省级层面药品抽验数据分析其药品市场在全国背景下的安全状况水平;其次,按药品类别分析,以北京市药品抽验为例,分析北京市的药品市场安全风险点存在位置;最后,构建省级层次和监管方向的风险信号评价模型,为药监部门了解药品市场风险,把控监管难点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总体抽验、地方抽验以及天津、吉林、湖南、海南、广东、宁夏、贵州、甘肃、北京9省市2016、2017年度抽验情况,作此9省药品抽验相对于全国整体的比例报告比值比(PRR)分析,继而对国抽、地方、北京按药品分类进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分析,分析药品市场风险点存在情况,最后根据PRR定义,构建药品市场风险信号模型。结果:(1)北京、天津、吉林、湖南、广东、海南、贵州、甘肃、宁夏相对于全国整体抽验情况的 PRR 值,16 年分别为 0.15、2.24、0.59、NA、3.88、2.55、2.01、0.16、0.17;17 年为 0.034、1.06、NA、1.88、0.74、3.39、0.53、0.45、0.85。从统计学上,依据PRR≥2为风险检测标准,广东和海南分别为2016年和2017年风险信号最高,认为两省药品市场于该年度可能存在药品风险信号;其余省份PRR值小于2的省份,不存在风险信号,具体风险信号存在需要进一步分析。(2)按照药品分类,国抽、地方、北京化学药品2016、2017年度抽验PRR值分别为(0.5、0.6)、(0.67、0.17)、(0.89、0.43);国抽、地方、北京中成药 16、17 年度的 PRR 值分别为(0.27、0.76)、(0.82、0.36)、(0.15、0.84);国抽、地方、北京中药材和饮片 2016、2017 年度的 PRR 值分别为(4.05、4.8)(2.24、4.25)、(3.72、3.89);国抽、地方、北京生物制品2016、2017年度的PRR值分别为(0.09、1.03)、(1.35、0)、(0、0);国抽、地方、北京药品包装材料2016、2017年度的PRR值分别为(1.44、1.59)、(1.48、0.91)、(0、0);国抽、地方、北京药用辅料 2016、2017 年度的PRR值分别为(0.66、0)、(0、0.32)、(0、0)。从统计学上,依据PRR≥2为风险检测标准,国抽、地方、北京中药材和饮片的PRR值两年度均大于2,可认为全国中药材和饮片市场存在风险信号,北京市中药材和饮片市场亦存在风险信号。(3)得到省级药品市场风险信号模型和监管方向的风险信号模型结论:北京药品市场总体情况良好,但不可忽略的是中药材和饮片市场的药品质量问题,依旧需要值得加强关注和监管。利用风险模型用药品抽验数据预测药品市场风险信号存在与否。
杨金铭[10](2017)在《中药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突出特色。近年来,随着“回归自然”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和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地位的提升,传统中医药逐渐得到人们的推崇。作为中药材重要的集散地和流通中心,中药材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关注。中药材市场起着连接中药农业和中药工业环节的重大作用,关系着中药农业环节创造的价值能否顺利转移到中药工业环节,影响整个中药流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中药材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鉴于医药市场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特殊经济市场,信息在中药材市场流通的效率和质量关系着医疗资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关系着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但从目前情况看来,中药材市场面临着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诸多影响中药材价格和质量的不利因素,因此,如何更好的解决中药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维护中药材价格稳定和质量可靠,切实保证流通环节的中药材安全,是一项值得详细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蛛网理论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研、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围绕中药材市场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中药材价格异常波动和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展开详细研究,并在研究原因和影响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如何更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中药材市场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二、2000年亳州中药材市场回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亳州中药材市场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分析程序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研究 ——以ST康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
1.3 研究思路与本文特色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2 文献回顾 |
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研究 |
2.2 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研究 |
2.3 分析程序的相关研究 |
2.4 概括性评论 |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3.1 重大错报风险概念 |
3.2 分析程序概念 |
3.3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4 案例概况 |
4.1 案例选择 |
4.2 案例概述 |
4.2.1 公司概况 |
4.2.2 公司会计造假情况 |
4.2.3 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 |
4.3 案例研究设计 |
5 ST康美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5.1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5.1.1 外部环境风险分析 |
5.1.2 战略风险分析 |
5.1.3 经营风险分析 |
5.1.4 内部控制环境风险分析 |
5.2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5.2.1 具体项目分析 |
5.2.2 异常关系 |
6 注册会计师对ST康美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不足及改进 |
6.1 注册会计师对ST康美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不足分析 |
6.1.1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不足 |
6.1.2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不足 |
6.2 注册会计师对ST康美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改进 |
6.2.1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改进 |
6.2.2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改进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木鳖子质量标准提升及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木鳖子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木鳖子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木鳖子霜质量标准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木鳖子质量标准(草案) |
第二章 基于外观性状评价的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初步划分 |
第一节 木鳖子市场基本情况及样品收集 |
1 木鳖子药材市场基本情况 |
2 木鳖子样品收集情况 |
3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外观性状评价的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初步划分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系统量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一节 不同商品规格等级木鳖子药材系统量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不同商品规格等级木鳖子药材指纹图谱采集与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系统量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 木鳖子药材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 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内在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 木鳖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内在质量指标的多重比较分析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4)亳州华佗五禽戏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相关问题的说明 |
二、亳州华佗五禽戏的概况 |
(一)生成环境 |
1.中华药都 |
2.“五禽”之乡 |
(二)华佗五禽戏的产生发展 |
1.萌芽阶段:导引术的传播 |
2.过渡阶段:“二禽戏”到“六禽戏” |
3.形成阶段:华佗创编“五禽戏” |
4.成熟阶段:民众广泛参与 |
5.新时期的“亳州华佗五禽戏” |
三、身体表达:亳州华佗五禽戏的文化内涵 |
(一)五禽五行的身体类比 |
1.秦汉的五行之说 |
2.五禽、五脏与五行 |
(二)天人合一的身体阐释 |
1.身体与万物的对应 |
2.形似到神似的和谐 |
(三)治病养生的身体诉求 |
1.“治未病”的核心价值 |
2.“百步汗戏”的运动理念 |
(四)华佗信仰的身心寄托 |
1.亳州地区的华佗信仰 |
2.华祖庵——华佗信仰的仪式空间 |
3.日常祭拜活动 |
四、身体实践:亳州华佗五禽戏的传承发展 |
(一)身体的在场 |
1.宣传推广形成规模化身体运动 |
2.身体在场推动五禽戏基础保护 |
(二)身体的感知 |
1.三类代表性群体的身体感知 |
2.五禽戏和谐自然的认知体验 |
(三)身体的内化 |
1.模仿与习练的不断积累 |
2.拜师仪式与认同的内化 |
(四)身体的外塑 |
1.五禽戏传承人的身体示范 |
2.各类五禽戏文化输出活动 |
五、亳州华佗五禽戏身体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
(一)身体实践面临的问题 |
1.学生群体身体运动片面化 |
2.社会习练群体身体习练周期过短 |
3.传承群体身体实践效力不足 |
(二)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
1.树立健身方式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理念 |
2.推动身体实践的整体性创新性发展 |
3.健全华佗五禽戏传承人长效示范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华佗传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选题意义及目的 |
(一)研究对象 |
(二)选题意义 |
(三)选题目的 |
二、相关学术研究现状 |
(一)人物传说研究 |
(二)名医传说研究 |
1.研究论文 |
2.研究着作 |
(三)华佗研究 |
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
(一)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类型研究法 |
3.田野调查法 |
(二)资料来源 |
第一章 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华佗传说 |
第一节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文献对华佗传说的记录 |
第二节 唐宋时期文献对华佗传说的记录 |
第三节 明清时期文献对华佗传说的记录 |
小结 |
第二章 当代华佗传说的搜集整理 |
第一节 全国范围内的华佗传说搜集整理情况 |
第二节 亳州当地的华佗传说搜集整理情况 |
小结 |
第三章 华佗传说主题与类型 |
一、华佗学医 |
(一)得宝 |
(二)拜师 |
(三)隐名学医 |
(四)雨水治病 |
(五)大葱治病 |
二、华佗行医 |
(六)文武医生 |
(七)桑木接腿 |
(八)用耳治病 |
(九)酒鬼试医 |
(十)相面断病 |
(十一)起死回生 |
(十二)子病治母 |
(十三)把脉知胎 |
(十四)真假华佗 |
(十五)救画家 |
(十六)药渣识病 |
(十七)心慈手巧 |
(十八)不请自来 |
(十九)不务虚名 |
(二十)寻病人 |
(二十一)痛人先痛己 |
(二十二)治贫 |
(二十三)巧法正胎 |
(二十四)巧法祛热毒 |
(二十五)巧法治胖 |
(二十六)巧法治笑 |
(二十七)巧治心病 |
(二十八)误打误撞治绝症 |
(二十九)巧用鸬鹚 |
(三十)巧方治虫 |
(三十一)智医姑娘 |
(三十二)巧治男婴 |
(三十三)巧治怪病 |
(三十四)巧治寒湿症 |
(三十五)以信作药 |
(三十六)巧治军需官 |
(三十七)智取“龙凤镯” |
(三十八)巧计救济百姓 |
(三十九)巧用“银丝液” |
(四十)白前 |
(四十一)白芍 |
(四十二)黄精 |
(四十三)茵陈草 |
(四十四)紫苏 |
(四十五)金针菜 |
(四十六)安乐菜 |
(四十七)为母寻偏方 |
(四十八)赌臂 |
(四十九)试医丧命 |
(五十)猛虎报恩 |
(五十一)救白龙 |
(五十二)龙王求医 |
(五十三)改头换胆 |
(五十四)财主换肺 |
三、华佗的发明 |
(五十五)麻沸散 |
(五十六)创编“五禽戏” |
四、华佗与风物习俗 |
(五十七)醋大蒜 |
(五十八)青苔膏 |
(五十九)屠苏酒 |
(六十)缝香包 |
(六十一)华祖焖鸭 |
(六十二)金针菜烧仔鸡 |
(六十三)惠夷槽 |
(六十四)神农药架 |
(六十五)问路石 |
(六十六)华佗槐 |
(六十七)泰山石敢当 |
(六十八)麻沸山 |
(六十九)美公泉 |
(七十)东名医 |
(七十一)小华庄 |
(七十二)驴头山 |
(七十三)龙王床 |
(七十四)“看病”的由来 |
(七十五)忌茶 |
五、华佗与家人徒弟 |
(七十六)曾氏教子 |
(七十七)以药做媒 |
(七十八)行医结缘 |
(七十九)九斤十二两的脚 |
(八十)老师奶奶 |
(八十一)神医之子 |
(八十二)收徒 |
(八十三)传密本 |
六、华佗之死与其他 |
(八十四)错杀华佗 |
(八十五)半部《青囊经》 |
(八十六)葬华佗 |
(八十七)妻女哭佗 |
(八十八)悔杀华佗 |
(八十九)试药 |
(九十)沙土化坟 |
(九十一)显灵行医 |
(九十二)梦中赐药 |
(九十三)王庵庙 |
(九十四)燮理通微 |
(九十五)审疑案 |
(九十六)卖马 |
小结 |
第四章 华佗传说与民俗文化 |
第一节 华佗传说与口承民俗 |
一、华佗传说对民间文学常见主题、类型的运用 |
二、华佗传说对三段式的民间口头叙事结构的运用 |
第二节 华佗传说的民俗文化内涵 |
一、华佗传说与精神民俗 |
二、华佗传说与岁时节日和饮食民俗 |
三、华佗传说与民间科学技术 |
小结 |
第五章 华佗传说的医药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一节 华佗传说的医药学价值 |
一、精湛神奇的医诊方式 |
(一)“四诊”法 |
(二)针灸法 |
二、发明麻醉药物与外科手术 |
三、发明养生之术 |
第二节 华佗传说的现实意义 |
一、立志学医的坚韧品格 |
二、对医术精益求精的追求 |
三、一心为民的仁心仁术 |
四、帮贫扶弱的高尚情怀 |
小结 |
结论 |
附录1 华佗传说情节梗概一览 |
附录2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华佗传说田野调查小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亳州药都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幼儿园课程资源 |
1.3.2 亳州药都文化 |
1.3.3 课程资源开发 |
1.4 文献综述 |
1.4.1 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 |
1.4.2 亳州药都文化的相关研究 |
1.4.3 中医药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相关研究 |
1.4.4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对象 |
2 亳州药都文化课程资源解读及其价值 |
2.1 解读亳州药都文化课程资源 |
2.1.1 亳州市概况 |
2.1.2 亳州药都文化课程资源 |
2.1.3 亳州药都文化课程资源的特点 |
2.1.4 基于亳州药都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
2.2 亳州药都文化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 |
2.2.1 德育价值——萌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
2.2.2 智育价值——激发幼儿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
2.2.3 体育价值——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
2.2.4 美育价值——引导幼儿感受植物美 |
3 A幼儿园利用亳州药都文化课程资源的现状及分析 |
3.1 A幼儿园利用亳州药都文化课程资源的基本现状 |
3.1.1 对亳州药都文化的内容了解不足 |
3.1.2 对开发药都文化课程资源的价值认识不清 |
3.1.3 对开发药都文化课程资源的形式设想不全面 |
3.2 相关原因分析 |
3.2.1 开发药都文化课程资源的意识薄弱 |
3.2.2 学习了解药都文化的途径缺乏 |
3.2.3 未形成开发药都文化资源的内外部系统 |
4 基于亳州药都文化开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行动研究 |
4.1 行动研究方案设计思路 |
4.1.1 初次设计思路 |
4.1.2 二次完善构思 |
4.2 行动研究方案实施历程 |
4.2.1 华佗——神医人物主题开发的设计与实践 |
4.2.2 芍花——草药文化主题开发的设计与实践 |
4.2.3 药膳——饮食文化主题开发的设计与实践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基于亳州药都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
5.1.2 基于亳州药都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成效 |
5.2 研究反思 |
5.2.1 选取的实践内容有待补充 |
5.2.2 环境创设和活动延伸有待加强 |
5.3 建议 |
5.3.1 外部支持方面 |
5.3.2 幼儿园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7)中药材地方标准的现状研究及完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医药标准化要求 |
1.1.2 中药材标准化目标 |
1.1.3 地方中药材标准研究进展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比较研究法 |
1.4.3 实地调研法 |
1.4.4 统计分析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研究范围与内容 |
1.6.1 研究范围 |
1.6.2 研究内容 |
1.7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理论及政策法规 |
2.1 相关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中药材相关理论 |
2.2.2 相关分析理论 |
2.3 相关政策法规 |
3 中药材地方标准的现状及实施情况研究 |
3.1 国内中药材标准基本概况 |
3.1.1 中药材标准的历史沿革 |
3.1.2 中药材ChP标准基本概况 |
3.1.3 中药材局(部)颁药品标准基本概况 |
3.1.4 中药材进口药材标准基本概况 |
3.1.5 中药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基本概况 |
3.2 地方标准总体对比研究 |
3.2.1 出版年份与版次情况 |
3.2.2 收载中药材数量情况 |
3.2.3 体例情况 |
3.2.4 各地区收载品种重复率研究 |
3.2.5 573种药材的部分来源比较研究 |
3.3 部分药材的地方标准比较研究 |
3.3.1 比较品种的筛选 |
3.3.2 重复率较高的21 种药材部分来源比较研究 |
3.3.3 白花蛇舌草在地方标准中的比较研究 |
3.4 地方标准对于特殊管理药品及野生药材资源的涵盖情况 |
3.4.1 地方标准对于特殊管理药品的涵盖情况 |
3.4.2 地方标准对于野生药材资源的涵盖情况 |
3.5 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调研情况 |
3.5.1 访谈法 |
3.5.2 观察法 |
3.6 地方标准研究小结 |
4 中药材地方标准问题分析 |
4.1 出版问题 |
4.1.1 发行版次少、更新较慢 |
4.1.2 新版实施,旧版是否作废不统一 |
4.1.3 标准不易获取 |
4.2 内容问题 |
4.2.1 标准具体内容不全 |
4.2.2 同一项标准,内容不统一 |
4.2.3 质量检测与分析不够科学、完善 |
4.2.4 基础研究仍较浅薄 |
4.3 收载品种问题 |
4.3.1 地方标准之间重复率较高 |
4.3.2 特殊管理药品及野生药材资源品种需加强筛选与对待 |
4.3.3 中成药中的药材品种标准亟待建立与完善 |
4.3.4 中药材与民族药材未完全分开 |
4.4 相关法律法规问题 |
4.4.1 官方推广、普及欠缺 |
4.4.2 地区习用药材存在违规销售使用现象 |
4.4.3 法规内容单薄 |
5 完善中药材地方标准的对策建议 |
5.1 出版建议 |
5.1.1 定期发行,及时更新 |
5.1.2 新版发行,旧版统一停止使用 |
5.1.3 建立多渠道信息平台供公众免费查阅 |
5.2 内容建议 |
5.2.1 补充、完善标准项目 |
5.2.2 加强基础研究、统一标准内容 |
5.2.3 提高质量检测与分析的科学性 |
5.3 收载品种建议 |
5.3.1 高重复率品种及时从“地标”升“国标” |
5.3.2 剔除相关品种、加强药材资源保护与毒性药材管理 |
5.3.3 将散标纳入地方药材标准 |
5.3.4 将中药材与民族药材分立标准 |
5.4 相关法律法规建议 |
5.4.1 加大宣传与推广应用 |
5.4.2 建议使地区习用药材跨地区流通更加便利 |
5.4.3 建议完善法规中的相关内容 |
5.5 建议逐步统一地方标准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安徽省中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理论选择 |
2.2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
3 产业竞争力研究 |
3.1 产业竞争力研究历程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3.3 国外研究现状 |
4 安徽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4.1 安徽省中药产业的优势分析 |
4.1.1 政策优势 |
4.1.2 经济优势 |
4.1.3 社会因素优势 |
4.1.4 技术因素优势 |
4.2 安徽省中药产业的劣势分析 |
4.2.1 政策劣势 |
4.2.2 经济劣势 |
4.2.3 社会因素劣势 |
4.2.4 技术因素劣势 |
4.3 安徽省中药产业的机遇分析 |
4.3.1 政策机遇 |
4.3.2 经济机遇 |
4.3.3 社会因素机遇 |
4.3.4 技术因素机遇 |
4.4 安徽省中药产业的威胁分析 |
4.4.1 政策威胁 |
4.4.2 经济威胁 |
4.4.3 社会因素威胁 |
4.4.4 技术因素威胁 |
4.5 构建安徽省中药产业的SWOT-PEST矩阵 |
4.6 结论 |
5 中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5.1 资源要素 |
5.1.1 中药材种植面积 |
5.1.2 从业人员情况 |
5.1.3 中药材种植种类 |
5.1.4 产品结构 |
5.2 需求条件 |
5.2.1 国内需求 |
5.2.2 国外需求 |
5.3 辅助行业 |
5.4 企业战略 |
5.5 其他因素 |
6 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 |
6.1 安徽省中药材净出口额 |
6.2 贸易竞争力指数 |
7 中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7.1 变量选取 |
7.1.1 生产要素:中药材种植面积、中药产业从业人数 |
7.1.2 需求条件:中医药出口交货值 |
7.1.3 辅助行业:医药制造业资产、医药制造业销售值 |
7.1.4 企业发展战略、机遇以及政府政策 |
7.1.5 中药产业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 |
7.2 数据来源 |
7.3 模型选择 |
7.4 数据的预处理 |
7.4.1 出口交货值的单位根检验 |
7.4.2 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单位根检验 |
7.4.3 中药种植面积的单位根检验 |
7.4.4 从业人数的单位根检验 |
7.4.5 医药制造业销售值的单位根检验 |
7.4.6 医药制造业资产值的单位根检验 |
7.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7.5.1 多元线性回归的一般形式 |
7.5.2 回归方程的误差 |
7.5.3 实证分析 |
7.5.4 模型预测 |
7.6 结果分析 |
8 结论及对策建议 |
8.1 结论 |
8.2 对策建议 |
8.2.1 扩大中药产品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
8.2.2 加强中药产业人才培养力度 |
8.2.3 优化中药产业结构,提升中药产业规模 |
8.2.4 完善支持产业建设,推动中药产业发展 |
8.2.5 加强医药企业交流互进,推动产业平衡发展 |
9.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9.1 创新点 |
9.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基于药品抽验来评价药品区域市场的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我国药品抽验的情况分析 |
1 药品抽验情况简介 |
2 药品抽验政策的发展 |
3 药品抽验现状 |
4 我国药品抽验面临的问题 |
5 欧盟与美国药品上市后检验模式 |
6 药品抽验结果应用 |
第二节 比值比的应用 |
1 比值比的概念 |
2 比值比的提出与应用 |
3 比值比的计算 |
4 药品抽验引入比值比概念 |
第三节 药品区域市场安全性 |
1 药品区域市场 |
2 药品安全的评判标准 |
3 北京的药品市场基本情况 |
前言 |
第二部分 药品抽验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
1 药品抽验数据收集 |
1.1 确定收集范围与时间 |
1.2 抽验数据的收集方式 |
1.3 两年度国家药品抽验 |
1.4 两年度地方抽验数据 |
1.5 两年度北京抽验数据 |
2 总结 |
第三部分 比值比分析 |
1 全国抽验总体情况 |
2 各省省抽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 |
2.1 吉林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
2.2 天津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
2.3 湖南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
2.4 广东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
2.5 海南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
2.6 贵州省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
2.7 甘肃省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
2.8 宁夏省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
2.9 北京市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
2.10 小结 |
3 讨论 |
4 药品分类的比值比分析 |
4.1 国家药品抽验各类药品的比值比计算 |
4.2 地区抽验各类药品的比值比计算 |
4.3 北京市抽验各类药品比值比计算 |
4.4 北京药品市场的风险分析 |
4.5 小结 |
第四部分 风险信号模型的建立 |
1 风险信号的判定 |
2 省级药品市场风险模型的构建 |
3 监管方向风险模型的构建探讨 |
4 依据风险信号模型判断北京药品市场安全 |
第五部分 讨论 |
1 讨论 |
2 风险信号模型对监管的指导作用 |
第六部分 对药品抽验工作建议 |
1 明确风险定位,加大探索性研究力度 |
2 提高抽验队伍风险意识,适应新的药品监管形势 |
3 发挥技术支撑优势,探寻药品风险存在位置 |
4 理清风险责任主体,确认责咎归属 |
5 扩大抽验覆盖面,提高风险发现率 |
6 提高风险处理及时性,风险最小化处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10)中药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4.1 文献研究法 |
4.2 案例分析法 |
4.3 访谈调研法 |
5 创新与不足 |
5.1 创新之处 |
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中药材市场 |
1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简介 |
2 亳州中药材市场交易中出现的问题 |
2.1 中药材价格虚高 |
2.2 中药材质量不佳 |
2.3 市场管理混乱 |
第三章 理论依据 |
1 信息不对称 |
1.1 信息不对称起源与发展 |
1.2 概念与特点 |
1.3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 |
2“蛛网模型”理论 |
2.1“蛛网模型”概念 |
2.2“蛛网模型”分类以及与中药材市场的关系 |
第四章 中药材市场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
1 中药材质量的多样性 |
2 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缺失 |
3 中药材流通链条冗长且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
第五章 信息不对称对中药材市场的影响 |
1 劣药驱逐良药 |
2 市场失灵,公平交易受阻 |
3 中药材遭遇舆论围攻 |
第六章 解决中药材市场问题的对策 |
1 多举措整治中药材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 |
1.1 建立价格预警监测体系和反周期仓储制度 |
1.2 促进电子平台建设,加快信息透明化建设 |
1.3 建立健全信息交流机制 |
2 严格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
2.1 严格中药材市场准入制度 |
2.2 加快中药材质量标准法制化进程,依法治药 |
2.3 实施“黑名单”制度 |
3 优化中药材流通链条 |
3.1 从源头把控中药材质量 |
3.2 引入第三方物流 |
3.3 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 |
4 提高中药材市场人员素质,创新中药材检验检测技术 |
4.1 提高中药材市场人员素质 |
4.2 创新中药材检验检测技术 |
5 加强市场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着作 |
四、2000年亳州中药材市场回顾(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视域下财政支农长效机制研究 ——以安徽省毫州市为例[D]. 邵康.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2]基于分析程序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研究 ——以ST康美为例[D]. 杨苗苗.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木鳖子质量标准提升及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研究[D]. 曲悦.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4]亳州华佗五禽戏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D]. 马盛芸.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5]华佗传说研究[D]. 胡志.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6]基于亳州药都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李恒. 杭州师范大学, 2019(12)
- [7]中药材地方标准的现状研究及完善建议[D]. 王祯.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安徽省中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D]. 杨勇.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基于药品抽验来评价药品区域市场的安全性[D]. 吕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4)
- [10]中药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研究[D]. 杨金铭.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