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期的中国食物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飞,谭旭,周立,倪坤晓[1](2021)在《做好“减法”:节粮减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认为中国始终对粮食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十七连丰"的佳绩。增产固然重要,但减损仍不容忽视。当前,中国节粮减损具有较大的潜力和资源环境效应,能够缓解粮食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能够为本国及全球的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粮食损失更多发生于供应链的早期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三大主粮的产后损失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收获特征因素、生产特征因素、机械类因素、农户特征因素对粮食损失有着重要影响;粮食浪费发生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消费环节尤为突出,中国的粮食浪费数量约占全球粮食浪费总量的10%,消费者个人及家庭特征是影响粮食浪费行为与浪费强度的重要因素。构建系统高效的集生产、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有助于减少粮食损失;政府、社会、消费者等多主体协同发挥作用有助于减少粮食浪费。未来,应对粮食产后损失监测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的建设、食物浪费及其对资源环境影响、建立新型粮食风险防范体系等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2](2021)在《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对高温耐受性的差异及芸苔素内酯(BR)对提高不同类型杂交稻耐热性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以杂交籼稻、偏籼型籼粳杂交稻和偏粳型籼粳杂交稻各2个品种为材料,在开花期设置常温、高温和高温下喷施0.15%BR 3种处理,分析其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花粉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导致杂交稻的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显着下降,其中杂交籼稻耐热系数为0.73,显着高于偏粳型籼粳杂交稻(耐热系数0.47)。而高温下喷施BR可以显着提高水稻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杂交籼稻、偏籼型和偏粳型杂交稻恢复系数分别为1.23、1.43和2.00,以偏粳型杂交稻的缓解效果最明显。喷施BR降低了高温处理下不同基因型杂交稻的超氧阴离子含量,并提高了甲基乙二醛酶(GlyⅠ)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含量(GSH),同时改变了抗氧化酶相关基因OsAPX1、OsCATB、OsGPX3和OsGLYI8的表达水平。综上可知,杂交籼稻常温下产量表现低于籼粳杂交稻,但具有较强耐热性,高温下喷施BR对杂交籼稻产量下降的缓解效果明显低于籼粳杂交稻;籼粳杂交稻尤其是偏粳型,尽管对高温表现敏感,但与BR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抵御高温胁迫,喷施后产量可接近或达到常温对照水平。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狄强,刘渝阳[3](2021)在《食物安全观视角下的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食物安全保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主要农产品中只有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谷物等品种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水平最低,甚至在30%以下。特别是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油脂油料供需紧张,国际市场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导致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本文首先对新时期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供需层面和价格波动层面研究了大食物安全观视角下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目标应当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目标、延伸目标和综合目标。核心目标是确保食用植物油的稳定供应,防止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延伸目标是通过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供应风险;综合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促进我国食用植物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最终依据不同目标探讨了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径。
方斌,牛善栋,黄木易[4](2021)在《吃饱和吃好语境对我国耕地保护的启示》文中认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然对粮食产出提出更高要求,综合辨析吃饱和吃好理念,运用理论分析、GM模型对耕地保护目标进行数理预判,为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背景下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在理论假设的完全理想状态下,仅解决吃饱需要的耕地数量为1.18亿hm2,实现全面吃好需要的耕地数量为1.43亿hm2,现有的耕地存量还难以满足该需求;兼顾"吃饱+吃好"双重情境下新时期耕地保有量区间为1.25×108~1.38×108 hm2。(2)吃饱和吃好作为中国语境下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是对国民需求、社会发展、耕地资源形成的自组织系统在时空跃迁过程中的整体性把握。(3)从粮食质量需求视角,到2030年我国人口高峰年,耕地需求仍有不足风险。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仍是我国必须坚守的基本国策,确保耕地质量的"纯洁性"将成为耕地保护转型的重要方向。
庞文渌[5](2021)在《补齐大豆生产短板 打造全面粮食安全》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我国目前大豆供求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大豆安全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振兴大豆生产、补齐粮安短板,进而打造新时期全面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
许钰莎,赵颖文[6](2021)在《四川省粮食自给状况及发展应对》文中指出四川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西南地区唯一粮食主产省,测评粮食自给率、辨析粮食安全状况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给和维护地区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粮食消费5个用途出发,测评了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实际消费量及自给率状况。结果显示,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趋势明显,其中人口及消费结构调整是主要因素;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下降,其中比较收益不足是重要影响因素;产消结构性矛盾突出,其中工业用粮及饲料用粮短缺是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基于此,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适度调整品种结构,提升粮食供给质量的对策建议。
王彩霞[7](2021)在《国家需求视角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研究》文中指出如何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实现不同需求层次的内外协调?本研究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在当前时代条件下,这项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就发展战略而言,成为现代化强国是中国预计于2050年实现的目标。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增强了海内外华人对中国实现该目标的信心,然而,中国当前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有鉴于此,明确现代化的引领性地位是中国今后坚定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基础与方向,这也为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理论研究提供框架与目标。为此,本文化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搭建国家需求层次分析框架,分析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国际发展合作历程,探讨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性路径。在分析框架创建方面,本文以人为标准,衡量国家建构,分别结合历史、时代与文化三种情境,推演出国家具备权力、利益与道德三类人格。由这一多元人格属性可见,国家是包含主权象征、利益集成与人本关切的复合体。因此,国家行为受多重因素制约,具有一定可观察性,可外化国家基本需求。考虑到,人的需求与国家需求具有通约性,故此,可借助人的需求类比国家需求,这构成跨学科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前提。据此,国家需求分为主权需求、发展需求、国际责任需求、国际地位需求与现代化需求,不同需求层次的内涵因时因事因国别因形势而异。在需求正向转化上,后一需求以前一需求的实现为前提;在个别情况下,可能出现由较高层次需求向较低层次需求的逆转。在国际社会化情境中,国家对自身需求的调节以及国家间需求的调和,同属国家间互动与需求协调的研究议题,这构成本文的基本架构与主要内容。具体至案例选择,本文以中国自建国至今的国际发展合作进程与转型为研究重点。改革开放是分析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演化的时间分界线,受时代认知、路径抉择与规范扩散影响,自改革开放后,国家优先需求发生调整,由主权需求优先调整为发展需求优先。当前,在中美大国竞争升级、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发展格局亟需重塑等背景下,中国进入不同层次需求均需兼顾的新时期。由此,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亟待转型。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面临多重压力。新冠疫情引发全球公共危机,百年变局变数增多,全球化逆潮与民粹主义叠加。受此冲击,新多边主义秩序重塑难度加大。面对这一外部环境变化,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处境相同,既遭受外界对于发展中国家身份的质疑,也承受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除环境不确定性、身份被质疑以及竞争多元化的外部挑战外,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外界过度关注特定经济发展指标,这会干扰国家对现代化目标的理性认识;历史已存的发展失衡程度与时剧增,这不仅阻碍国家发展模式调整,也会制约国际发展合作水平提升;国内与海外利益人为划界,这会固化国家对长远利益的统筹布局。总之,诸多因素导致国家发展需求界定滞后。其次,国家自身需求认知失调。受主客观因素所限,国内与国际需求的分化大于整合;受国内外舆论影响,国际责任与国际地位需求所获关注不均;因目标宽泛,现代化需求与其他需求关联不足。再次,国际社会对国家需求的认可不足。外界在关注中国发展的同时,对多边发展倡议存疑;制度性话语不足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外交在由双边互动向多边参与拓展的进程中,缺乏社会基础。最后,国家多元需求实现存在制度建设欠缺,长期延续的优惠型国际发展合作原则、实践与主流国际发展话语体系存在张力,尚无应对全策;在管理上,专业机构尚待加强能力建设;多边合作的路径选择受到既有经验的制约。为推进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稳慎转型,本文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应对举措。其一,为明确发展需求,基于科学了解的实际,创新发展质量评估;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不同区域人力资源积累;基于海内外利益关联性,增拓中国利益;基于对内生性需求的关注,培养随时而动的定力。其二,为整合需求层次,将国际责任需求及时适度纳入可持续发展范畴;将维护主权完整与坚定发展需求作为追求大国地位的前提;将国民理性培育与大国崛起难度,用于协调内外对发展中国家身份的认知。其三,为提升国家需求的国际认可,以切实的合作成效,破除外界疑虑;以运用话语扩散规律为前提,提升多边参与话语效能;以实际互动,消除各方假想,通过国际组织积累正向互动资源;以应对气候变化与疫情为契机,开展国际公共外交。其四,为完善国家需求实现机制,结合自身实际,针对性采纳国际发展规范;结合已有条件,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全面评估;结合能力与时机,推进三方合作制度化;结合内外机制现状,提高国际竞争抗风险能力。综上,这些路径有助于中国通过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向现代化目标稳健迈进。
侯鹏,张丹,成升魁[8](2021)在《城市家庭食物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以郑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食物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行为。以中原地区典型城市郑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跟踪称重方法,获取了309户城市家庭的一手食物消费数据,定量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典型城市家庭食物消费的差异。研究表明:(1)郑州城市家庭人均食物消费总量为372.32 g/餐。其中,植物性食物的消费量约为动物性食物的3倍。(2)三个样本城区中,惠济区水产品和水果的人均消费量远低于金水区和二七区;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蔬菜、主食的人均消费量占人均食物消费总量的比例趋于减小,而水产品、奶类和水果的比例趋于增加;人口规模较小的家庭比规模较大的家庭人均食物消费量大。(3)通过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物摄入量对比发现,郑州城市家庭主食类和蔬菜类消费量合理,畜禽肉和蛋类的消费量过高,粗杂粮、水果、奶类和大豆摄入不足。实证研究为进一步准确获取居民食物消费基础数据提供了参考,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朱瑜朝,李升平,张帆,赵勇[9](2021)在《新时期乡村地区营养促进的策略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营养扶贫逐渐得到学界和政府的重视。到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态势,乡村地区营养促进的策略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从营养健康促进、营养科普促进及营养产业促进3个维度探讨新时期乡村地区营养促进的策略,并提出推进互联网+营养促进、加强乡村地区营养促进学术研究、行业培训与智库服务等策略,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推进提供参考。
陈秧分,王介勇,张凤荣,刘彦随,成升魁,朱晶,司伟,樊胜根,顾善松,胡冰川,李先德,于晓华[10](2021)在《全球化与粮食安全新格局》文中提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全球的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为了系统认知全球化与粮食安全的新格局、新问题和新路径,邀请了十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就耕地增产潜力、农业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食物浪费、国际农产品贸易、重点农产品保供稳供、全球农业食物系统、双循环与企业行动、全球粮食生产与消费、国际粮安治理、粮食安全研究前沿等领域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全球农业食物系统进入复合型高风险时代,国际粮安治理面临资源、约束力、行动力等方面的挑战,凸显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进口依赖型农产品的保供稳供压力,需要加强国内农业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全球化发生新变化,考验中国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粮安治理、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水平。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粮食安全治理需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国际、瞄准全产业链、强调风险管控、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食物系统和粮食安全、生态系统和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与粮食安全、农业对外开放与粮食安全、双循环新格局与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方式路径,为新时期建立健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二、新时期的中国食物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期的中国食物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做好“减法”:节粮减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节粮减损势在必行 |
1.1 节粮减损的潜力巨大 |
1.2 节粮减损的资源环境效应大 |
1.3 中国粮食刚性需求不断扩大 |
2 粮食损失的相关研究 |
2.1 粮食损失的定义 |
2.2 粮食损失的定量测算 |
2.3 粮食损失的影响因素 |
3 粮食浪费的相关研究 |
3.1 粮食浪费的定义 |
3.2 粮食浪费的定量测算 |
3.3 粮食浪费的影响因素 |
4 如何减少粮食损失与浪费 |
4.1 减少餐前环节的粮食损失 |
4.2 杜绝舌尖上的粮食浪费 |
5 研究展望 |
5.1 注重粮食产后损失监测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的建设 |
5.2 加强对食物浪费及其对资源环境影响的系统研究 |
5.3 强化风险意识,探索建立新型粮食风险防范体系 |
(2)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1 产量及其构成 |
1.3.2 花粉活力 |
1.3.3 AsA、GHS含量和GlyⅠ活性测定 |
1.3.4 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
2.2 高温和激素处理影响花粉活力 |
2.3 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 |
3 讨论 |
4 结论 |
(4)吃饱和吃好语境对我国耕地保护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念辨析 |
1.1 粮食单产的现实诊断 |
1.2 吃饱和吃好概念内涵 |
2 吃饱和吃好的内在逻辑 |
2.1 “人-地-粮”的空间关联 |
2.2 吃饱和吃好的价值意蕴 |
3 耕地保护目标的数理预判 |
3.1 基于吃饱和吃好的耕地保护理论框架 |
3.2 耕地保护数量概算 |
3.2.1 耕地需求量预测值的综合判定 |
3.2.2 多元情境下的耕地保护目标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5)补齐大豆生产短板 打造全面粮食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刻理解粮食安全内涵:全面安全才是真正安全 |
1.1 新时期粮食安全的新内涵 |
1.2 大豆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
2 清醒认识大豆供求形势,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
2.1 超九成的进口比例与过亿吨的进口量 |
2.2 高度集中而又不可靠的进口来源 |
2.3 有限供给与我国不断增长的需求 |
3 全面系统规划大豆产业,建立长效配套发展机制 |
3.1 抓紧制定配套政策,落实大豆振兴计划 |
3.2 科学制定粮豆比价,使种豆收益优于种粮 |
3.3 自主培育优良品种,争取把握生产主动权 |
3.4 建立国家级生产基地,打造大豆生产主产区 |
3.5 合理布局粮豆规模,使粮豆产量均衡提高 |
3.6 大力开展节约用粮,弥补粮食减量缺口 |
4 结语 |
(6)四川省粮食自给状况及发展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1 研究方法 |
1.1.1 粮食自给率 |
1.1.2 粮食消费量 |
1.2 数据来源 |
2 实证分析结果 |
2.1 四川粮食实际消费量 |
2.1.1口粮消费量趋于下降,城镇居民口粮消费占比提升 |
2.1.2 饲料用粮消费量较大,稳居粮食主要消费体 |
2.1.3 工业用粮需求不断上升,占比强势抬升 |
2.1.4 种子用粮数量趋于下降,在总消费中占比较小 |
2.2 四川粮食产消情况 |
2.3 四川粮食产消状况预测 |
3 主要结论与建议 |
3.1 主要结论 |
3.1.1 人口增长及资源趋紧使粮食缺口扩大成为客观现实 |
3.1.2 粮食种植成本快速提升及比较收益持续下跌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
3.1.3 粮食产消结构错位导致结构性短缺日益凸显 |
3.2 建议 |
3.2.1 加强耕地保护,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
3.2.2 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 |
3.2.3 适度调整品种结构,提升粮食供给质量 |
(7)国家需求视角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述评 |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 |
(一)主要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国家需求层次的理论建构 |
一、国家人格化:以人的视角建构国家 |
(一)国家建构的多维逻辑 |
(二)国家行为与动机的人格属性 |
二、人与国家的需求通约性 |
(一)人与国家的多元需求 |
(二)人与国家需求相通约的依据 |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国家应用 |
(一)“需求层次论”的理论内涵 |
(二)“需求层次论”的应用考量 |
(三)国家需求视角下的国际合作 |
(四)国际发展合作中的国家需求 |
四、国家需求层次的分析框架 |
(一)国家需求的界定与层次 |
(二)多层需求的平衡与均衡 |
第二章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进展与方向 |
一、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历程 |
(一)主权需求优先的阶段(1949-1978年) |
(二)发展需求优先的阶段(1979-2018年) |
(三)多层需求兼顾的新时期(2019年至今) |
二、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动因 |
(一)时代主题判断 |
(二)改革开放实践 |
(三)国际规范内化 |
三、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方向 |
(一)由选择自立走向逐步开放 |
(二)由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倡导 |
(三)由双边互动趋向多方参与 |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面临的挑战 |
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
(一)后疫情时代百年变局变数增多 |
(二)逆全球化下疫情民粹主义兴起 |
(三)新多边主义秩序重塑尚需时间 |
二、发展中国家身份引发质疑 |
(一)中国的身份定位存在分歧 |
(二)外界混淆中国的需求层次 |
(三)身份质疑导致行为的误判 |
三、新发展格局面临多重国际竞争压力 |
(一)权力转移下的大国竞争 |
(二)新兴崛起国群体内竞争 |
(三)区域强国间的机制竞争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存在的问题 |
一、国家发展需求界定滞后 |
(一)过度聚焦规模与速度 |
(二)地域差距的不断扩大 |
(三)跨国利益边界模糊化 |
二、国家需求层次的认知失调 |
(一)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相分隔 |
(二)国际不同层次需求关注不均 |
(三)现代化需求与其他需求疏离 |
三、国家需求的国际认可不足 |
(一)战略设计引发外界疑惑 |
(二)国际制度话语处于劣势 |
(三)国际社会交往基础薄弱 |
四、实现国家需求缺乏制度保障 |
(一)国际发展体系规范压力 |
(二)专业机构管理经验欠缺 |
(三)多边合作路径选择受限 |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路径抉择 |
一、明确发展需求优先方针 |
(一)重视发展质量创新评估 |
(二)均衡各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三)全方位调和海内外利益 |
(四)增强环境变化中的定力 |
二、统合国内外需求层次 |
(一)发展与国际责任适度关联 |
(二)国际地位基于主权与发展 |
(三)现代化需求贯穿于其他需求 |
(四)坚定发展中国家身份立场 |
三、增进国家需求的国际认可 |
(一)提升发展战略释疑成效 |
(二)提高多边外交话语效能 |
(三)积累国际社会互动资源 |
(四)长效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
四、完善国家需求的实现机制 |
(一)善用国际体系部分规范 |
(二)健全机构建设全面评估 |
(三)推进三方合作机制建设 |
(四)夯实国际竞争的制度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
致谢 |
(8)城市家庭食物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以郑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数据来源 |
1.3 计算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郑州城市家庭食物消费总体特征 |
2.2 郑州城市家庭食物消费差异 |
2.2.1 不同城区家庭食物消费差异 |
2.2.2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食物消费差异 |
2.2.3 不同家庭规模食物消费差异 |
3 结论与讨论 |
(9)新时期乡村地区营养促进的策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期的新形势 |
1.1 脱贫攻坚成功实践 |
1.2 新冠疫情形势严峻 |
1.3 大健康产业爆发式增长 |
2 新时期营养促进的策略 |
2.1 营养健康促进方面 |
2.2 营养科普促进方面 |
2.3 营养产业促进方面 |
2.4 互联网+营养促进 |
2.5 加强学术研究与行业培训 |
2.6 推进营养促进智库服务 |
四、新时期的中国食物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做好“减法”:节粮减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王晓飞,谭旭,周立,倪坤晓. 世界农业, 2021(11)
- [2]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J].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 核农学报, 2021(12)
- [3]食物安全观视角下的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体系构建[J]. 狄强,刘渝阳. 农村经济, 2021(10)
- [4]吃饱和吃好语境对我国耕地保护的启示[J]. 方斌,牛善栋,黄木易.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10)
- [5]补齐大豆生产短板 打造全面粮食安全[J]. 庞文渌. 粮食加工, 2021(05)
- [6]四川省粮食自给状况及发展应对[J]. 许钰莎,赵颖文. 农学学报, 2021(09)
- [7]国家需求视角下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研究[D]. 王彩霞. 吉林大学, 2021(01)
- [8]城市家庭食物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侯鹏,张丹,成升魁. 自然资源学报, 2021(08)
- [9]新时期乡村地区营养促进的策略思考[J]. 朱瑜朝,李升平,张帆,赵勇.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3)
- [10]全球化与粮食安全新格局[J]. 陈秧分,王介勇,张凤荣,刘彦随,成升魁,朱晶,司伟,樊胜根,顾善松,胡冰川,李先德,于晓华. 自然资源学报,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