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牦牛经济杂交“三率”的研究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珊倩[1](2017)在《关中黑猪主要经济性状研究及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其肥育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中黑猪作为陕西省的优良培育品种,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和风味好等优良的特性,但多年未经系统选育,造成血统不纯,繁殖力下降等缺点。近年来,人们在追求高生长速度,高瘦肉率和低背膘厚的同时,造成猪肉品质不断下降。本试验旨在研究(1)关中黑猪目前的主要经济性状,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性能。(2)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对关中黑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肉品质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影响,从而确定关中黑猪最适宜的营养水平。(3)关中黑猪酸肉基因和氟烷基因的检测,及时淘汰存在危害的猪群。进而为下一步培育关中黑猪新品系奠定基础,本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关中黑猪的繁殖性能:总产仔数9.94±2.11头,产活仔数9.40±2.23头,初生重1.13±0.64kg,初生窝重10.69±3.59kg,20日龄窝重31.06±10.05kg,断奶重8.24±1.40kg,断奶窝重64.30±15.82kg。2、关中黑猪生长性状:2月龄体重15.79±3.21kg,4月龄体重44.92±3.74kg,6月龄体重75.14±6.00kg,4月龄体高44.99±2.05kg,体长84.74±2.20cm,腿臀围73.49±3.75cm,6月龄体高53.08±2.28cm,体长100.84±6.72cm,腿臀围79.87±2.18cm,背膘厚8.00±1.76mm。3、营养水平对关中黑猪育肥期生长性状的影响:4组猪群的初始体重并没有显着性的差异,对整个育肥期而言,第3组的育肥结束体重比第4组高5.88kg,差异极显着(P<0.01),第1组的平均日增重比第4组高54.96g/d,差异显着(P<0.05),第1组与第3组差异不显着(P>0.05),第1组的料重比比第4组低0.06,差异显着(P<0.05),第1组与第3组差异不显着(P>0.05)。4、营养水平对关中黑猪胴体品质的影响:第1组与第4组相比,屠宰率增加了3.11%,差异显着(P<0.05),第1组与第3组差异不显着(P>0.05)。5、营养水平对关中黑猪肉质的影响:营养水平对猪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p H无显着影响。第1组与第4组相比,熟肉率增加了9.58%,差异显着(P<0.05)。第1组与第3组差异不显着(P>0.05),第3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第2组和第4组相比分别增加了1.80%,1.89%,差异极显着(P<0.01),与第1组相比,增加了1.27%,差异显着(P<0.05),第3组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与第4组相比增加了1.2%,差异显着(P<0.05)。6、营养水平对关中黑猪背最长肌中My HC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3组和第4组的My HCIIx的含量显着低于第1组(P<0.05)。7、氟烷基因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7.69%,HALN的频率为96.15%,HALn的频率为3.85%。8、酸肉基因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高达42.31%,RN--的频率为21.15%,rn+的频率为78.85%。综上所述,关中黑猪繁殖性能差,生长速度缓慢;该厂关中黑猪群体内含有一定程度的酸肉基因突变,氟烷基因存在潜在的危害,需及时淘汰存在危害的猪群,保证猪群的健康;关中黑猪饲喂第3组营养水平的日粮,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较优的肉质性状,饲喂效果最优。
陈佳[2](2016)在《日粮蛋白水平对杜约八三元杂交猪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文中认为杜约八三元杂交猪能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集地方猪种与国外瘦肉型猪种的优势于一身,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比例高,肉质好,肌内脂肪含量高等优点,已成为八眉猪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蛋白水平对杜约八猪育肥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肌肉和脂肪组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的蛋白营养需要量。选择遗传背景相近(杜洛克×约克夏×八眉猪)、体重25 Kg左右的三元育肥猪27头,随机分3个处理组,每组9头猪,3头猪为一个重复同圈饲养。试验阶段处理组分别饲喂低(Low,L,CP(粗蛋白):12%)、中(Medium,M,CP:14%)、高(High,H,CP:16%)3种粗蛋白水平的日粮,试验期为122 d。结果表明:1、育肥性能:14%和16%蛋白组猪只育肥期间平均日增重分别达到512 g和502 g,料重比为3.53和3.51,显着优于12%蛋白组(P<0.05)。2、胴体品质:日粮蛋白水平对猪只屠宰性能指标影响无显着性差异(P>0.05)。14%、16%蛋白组猪只胴体重、瘦肉率高于12%蛋白组。随着日粮蛋白水平升高,猪只背膘厚和脂肪率有降低的趋势。3、肉质性能:日粮蛋白水平对猪只肉质相关指标无显着性影响(P>0.05)。14%、16%蛋白组肌肉保水率、pH值较优,但肉质嫩度欠佳。日粮蛋白水平对眼肌氨基酸组成影响作用未达到显着水平,表明三种肉品营养价值接近。日粮蛋白水平可调节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4%蛋白组猪只具有较优的肌内脂肪含量。4、组织形态学特征:ImageJ软件分析16%蛋白组猪只背最长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显着高于12%蛋白组(P<0.05),表明日粮蛋白水平越高,肌纤维越粗;14%、16%蛋白组猪只脂肪细胞直径显着低于12%蛋白组(P<0.05),表明蛋白水平升高,脂肪细胞直径变小。5、基因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猪背最长肌组织中,随着日粮蛋白水平升高,SCD、PEPCK、MC4R、ADRB3基因表达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与肌内脂肪含量趋势相近。表明日粮蛋白水平可通过调节肌内脂肪相关基因从而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综上所述,14%、16%蛋白组猪只育肥性能优、宰后胴体较理想;14%蛋白组猪只肌内脂肪含量较优,肉品较嫩。建议生产中采用蛋白水平为14%的日粮。
陈勇,何志琼,陈志远[3](2007)在《对牦牛杂交改良的理论性研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牦牛养殖业中现行的种间杂交种内不同亚种、品种间、品系间杂交改良的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适合于现行牦牛业杂交改良的发展思路及技术措施,为牦牛业的杂交与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姚亚铃[4](2006)在《湘西黄牛生长发育规律及杂交利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从湘西黄牛生产性能、湘西黄牛生长曲线、西门塔尔和短角牛改良湘西黄牛效果以及湘西黄牛导入外血选育效果(F1代生产性能)等四个方面研究湘西黄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杂交利用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测定了湘西黄牛公牛258头和母牛625头。湘西黄牛公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48月龄、60月龄的体重分别为15.86kg、113.7kg、161.5kg、183.63kg、231.43kg、280.03kg、323.23kg、353.25kg;母牛体重分别为14.16kg、102.5kg、152.46kg、169.04kg、208.46kg、250.86kg、278.44kg、295.64kg。成年牛体长指数为113.6,胸围指数为135.9,体躯指数为119.7。未经育肥的公牛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分别为45.5%、36.52%、1:4.45;未经育肥的母牛分别为42.91%、34%、1:4.6;经育肥的公牛分别为48.9%、38.56%、1:4.82。母牛初配年龄为24.03月,发情周期21.07天,妊娠期281.02天,繁殖率68.21%,成活率95.35%,泌乳期215.5天。(2)分别利用Logistic和Gompertz方程对562头湘西黄牛母牛和258头公牛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和Gompertz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湘西黄牛的生长过程(P<0.0001),但综合拟合优度和预测能力来看,Gompertz方程更适合于拟合湘西黄牛的生长曲线。湘西黄牛母牛和公牛Gompertz方程生长曲线的拐点分别为(6.78,124.5)和(7.37,136.3)。(3)选择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短本F1、F2、F3各30头,进行体尺测定。短本F1公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25.58kg和276.63kg,分别比湘西黄牛提高48.68%(P<0.01)和19.53%(P<0.01);短本F1母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22.34kg和264.6kg,分别比湘西黄牛提高57.77%(P<0.01)和26.93%(P<0.01)。短本F2公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26.79kg和325.44kg,分别比短本F1提高13.61%(P<0.05)和15.94%(P<0.05);短本F2母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25.9kg和315.04kg,分别比短本F1提高17.64%(P<0.05)和19.06%(P<0.05)。短本F3公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27.65kg和343.9kg,分别比短本F2提高3.21%(P<0.05)和2.01%(P<0.05);短本F3母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26.42kg和332.4kg,分别比短本F2提高5.67%(P<0.05)和5.51%(P<0.05)。(4)选择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西本F1、F2、F3各30头,进行体尺测定。西本F1公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26.14kg和307.37kg,分别比湘西黄牛提高64.82%(P<0.01)和32.81%(P<0.01);西本F1母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24.18kg和289.15kg,分别比湘西黄牛提高70.76%(P<0.01)和47.45%(P<0.01)。西本F2公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29.19kg和328.76kg,分别比西本F1提高11.67%(P<0.05)和14.68%(P<0.05);西本F2母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30.09kg和360.24kg,分别比西本F1提高10.34%(P<0.05)和13.7%(P<0.05)。西本F3公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27.14kg和340.68kg,分别比西本F2提高3.08%(P<0.05)和2.2%(P<0.05);西本F3母牛初生和24月龄体重为26.42kg和332.4kg,分别比西本F2提高1.72%(P<0.05)和3.63%(P<0.05)。(5)选18-21月龄的湘西黄牛、短本F1、西本F1公牛各12头进行90天育肥,湘西黄牛的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分别为0.52kg、48.9%、38.56%,短本F1分别为0.84kg、53.39%、40.35%,比湘西黄牛提高61.54%、21.67%、8.41%,P<0.01;西本F1分别为0.88kg、54.1%、41.42%,比湘西黄牛提高69.23%、23.29%、11.28%,P<0.01。(6)测定了湘西黄牛、短本杂、西本杂产仔母牛各10头,短本杂10日龄、30日龄、60日龄和120日龄的泌乳量分别比湘西黄牛提高150.70%、106.10%、162.12%和209.94%,P<0.01;西本杂提高158.45%、125.89%、196.21%和225.41%,P<0.01。(7)选择短本杂、西本杂11月龄公牛各15头进行18个月育肥,计算最佳育肥出栏期。结果表明,西本杂和短本杂育肥最佳出栏期为19月龄和24月龄。
黄孝玢,杨晓农,张习艺,蒋锡仕,甘继云[5](1995)在《牦母牛发情期阴道粘液pH值、粘液结晶、细胞学变化规律与受胎率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19头健康牦母牛在发情期中阴道粘液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友情盛期,牦母牛阴道粘液pH值为7;12±0.31,阴道分泌物抹片镜检可见大量无核上皮细胞,少量有核上皮细胞,很少见白细胞,并有52.6%牛只出现不同形状的粘液结晶;在发情末期,阴道粘液pH值为6.97±0.27,镜检可见上皮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粘液结晶出现率明显减少仅占31.2%;受试19头牦母牛中,受孕数13头,受胎率为68.4%,其中,10头出现粘液结晶的发情牦母牛全部受孕(100%),9头未发现粘液结晶的牛只仅受孕3头(33.3%),二者差异极显着(P<0.01),由此看出,牦母牛在友情期中阴道粘液结晶的出现率与会胎率成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为准确判定牦母牛发情期,指导过时输精及提高杂交受胎率,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和基础参考数据。
邵彬泉[6](1986)在《提高牦牛经济杂交“三率”的研究报告》文中指出牦牛种间繁殖杂交,经采用三合激素、前列腺素同期发情技术处理,适时(卵泡发育至成熟期后)配种输精,加强牧养管理,早期断奶及在冬春对瘦弱孕牛给予少量补饲等措施,使自然群(干、泌乳牛混群)受配率达到78.57%,受胎率达到64.94%,成活率达到84.09%,杂种受配繁活率达到48.05%,群体繁活率达到37.76%,超额完成繁活率35%的任务指标,跨入了国内牦牛产区冻精人工授精种间经济杂交的先进行列。且配种期由省内外70~120天,缩短到45天,配种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
中国牦牛科研协作组1984年联络员会议[7](1985)在《中国牦牛科研协作组1984年联络员会议纪要》文中研究指明 中国牦牛科研协作组1984年联络员会议于十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拉萨召开,农牧渔业部农垦局刘海波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组长单位四川省农牧厅农场处主持,付组长单位西藏农垦厅及区科委、农牧厅等有关单位为会议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使会议得以顺利召开并获
邵彬泉,赵廷本[8](1984)在《牦牛同期发情初步试验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青海省是我国特有家畜——牦牛的主要产区之一,由于生态环境的制约,表现低产、晚熟、无专一生产性能。一九七五年,应用良种牛冷冻精液对耗牛进行经济杂交改良以来,局限于气候严酷,交通不便,
二、提高牦牛经济杂交“三率”的研究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牦牛经济杂交“三率”的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关中黑猪主要经济性状研究及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其肥育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国猪种种质资源 |
1.1.1 中国猪业与世界养猪业 |
1.1.2 中国猪种质资源现状 |
1.1.3 中国猪种遗传资源特性 |
1.1.4 中国猪种对世界猪育种的影响 |
1.1.5 中国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1.2 关中黑猪种质特性 |
1.2.1 关中黑猪概况 |
1.2.2 关中黑猪的研究进展 |
1.2.3 关中黑猪的保护与利用 |
1.3 日粮营养水平 |
1.3.1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 |
1.3.2 日粮营养水平对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的影响 |
1.4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 |
1.4.1 遗传因素 |
1.4.2 营养因素 |
1.4.3 饲养方式 |
1.4.4 屠宰应激 |
1.5 肌肉生理学形态、化学构成与相关基因的表达 |
1.5.1 肌肉、脂肪的组织学形态 |
1.5.2 肌球蛋白重链MyHC基因与肉品质的关系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繁殖性能 |
2.3.2 生长发育性状 |
2.3.3 肥育性能 |
2.3.4 其他性状 |
2.4 试验仪器和试剂 |
2.5 试验数据处理 |
第三章 关中黑猪主要经济性状 |
3.1 关中黑猪繁殖性能测定结果 |
3.2 关中黑猪生长发育性能测定结果 |
3.3 讨论与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营养水平对关中黑生长性能、胴体特性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
4.1 生长育肥性能 |
4.2 屠宰性能 |
4.3 肉质性状 |
4.3.1 常规肉品质性状 |
4.3.2 肉品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 |
4.3.3 肉品组织冰冻切片HE染色结果 |
4.3.4 肉质相关基因的表达 |
4.4 讨论与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的检测 |
5.1 氟烷基因检测结果 |
5.2 酸肉基因检测结果 |
5.3 讨论与分析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日粮蛋白水平对杜约八三元杂交猪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进展 |
1.1 猪品种资源概况 |
1.1.1 国外猪种质资源利用现状 |
1.1.2 近30年来中国猪种质遗传资源的结构变化 |
1.1.3 地方品种猪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
1.2 八眉猪种质特性研究 |
1.2.1 互助八眉猪概况 |
1.2.2 互助八眉猪的经济特性 |
1.2.3 互助八眉猪保种与开发利用 |
1.2.4 三元杂交猪经济特性 |
1.3 日粮蛋白水平 |
1.3.1 地方品种猪蛋白水平研究概况 |
1.3.2 猪的蛋白质代谢和吸收特点 |
1.3.3 日粮蛋白水平对猪只育肥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影响 |
1.3.4 日粮蛋白水平对沉积脂肪与肌肉的影响机制 |
1.4 肌肉生理学形态、化学构成与相关基因的表达 |
1.4.1 肌肉、脂肪的组织学形态 |
1.4.2 肉品质相关基因的表达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
2.3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
2.4 试验仪器和试剂 |
2.5 试验数据处理 |
第三章 日粮蛋白水平对杜约八三元杂交猪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
3.1 生长育肥性能测定结果 |
3.2 屠宰性能测定结果 |
3.3 肉质性状测定结果 |
3.3.1 常规肉品质测定结果 |
3.3.2 肉品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 |
3.3.3 肉品组织冰冻切片HE染色结果 |
3.3.4 肉质相关基因表达 |
3.4 成本估计 |
3.5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与总结 |
4.1 分析讨论 |
4.1.1 日粮蛋白水平对猪只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 |
4.1.2 日粮蛋白水平对猪只屠宰性能的影响 |
4.1.3 日粮蛋白水平对猪只肉质性状的影响 |
4.1.4 日粮蛋白水平对猪只肌肉和脂肪组织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
4.1.5 日粮蛋白水平对猪背最长肌肉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1.6 日粮蛋白水平对猪皮下脂肪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
4.2 日粮蛋白水平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
4.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对牦牛杂交改良的理论性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牦牛种与普通牛种种间杂交 |
1.1 牦牛种与普通牛种种间杂交的发展 |
1.2 牦牛与普通牛种间杂种特性 |
1.3 不同杂交组合比较 |
1.3.1 杂交后代命名 |
1.3.2 不同杂交组合评价 |
1.3.2. 1 本地黄牛与牦牛杂交 |
1.3.2. 2 国外培育品种与牦牛的杂交 (冷配) |
1.3.2. 3 一代黄改公牛与牦牛的杂交 |
1.4 牦牛与普通牛种间杂交方案 |
1.5 种间杂交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
2 牦牛种内杂交 |
2.1 牦牛种内杂交的意义 |
2.2 野牦牛与家牦牛杂交 |
2.3 牦牛地方品种间的杂交 |
3 处理好牦牛种群纯繁与种间杂交关系 |
4 处理好饲养管理改善与牦牛杂交改良间的关系 |
(4)湘西黄牛生长发育规律及杂交利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湘西黄牛的研究 |
1.1 湘西黄牛的产地、分布及数量 |
1.2 湘西黄牛的形成历史 |
1.3 湘西黄牛的特征与特性 |
2 动物生长曲线的研究 |
2.1 生长曲线的含义 |
2.2 动物生长曲线模型的种类及特点 |
2.3 生长曲线的作用 |
3. 湘西黄牛遗传资源的利用 |
3.1 湘西黄牛本品种选育 |
3.2 湘西黄牛杂交利用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湘西黄牛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1 湘西黄牛生产性能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生长发育性能 |
1.2.2 产肉性能 |
1.2.3 母牛繁殖性能 |
1.2.4 泌乳性能 |
1.3 讨论 |
1.4 结论 |
2 湘西黄牛体重生长曲线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Logistic和Gompertz方程参数估计 |
2.2.2 参数标准误和置信区间估计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湘西黄牛杂交利用效果研究 |
1 西门塔尔和短角牛改良湘西黄牛的效果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生长发育 |
1.2.2 体尺指数 |
1.2.3 生产性能 |
1.2.4 外貌特征 |
1.2.5 适应性 |
1.2.6 杂交牛最佳育肥出栏期的计算 |
1.3 讨论 |
1.3.1 杂交对体尺、体重的影响 |
1.3.2 杂交对体尺指数的影响 |
1.3.3 杂交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4 级进杂交代次对杂交优势的影响 |
1.3.5 杂交对育肥最佳出栏期的影响 |
1.4 结论 |
2 湘西黄牛导入外血选育效果(F_1代生产性能)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初生体尺与体重 |
2.2.2 6月龄体尺与体重 |
2.2.3 12月龄体尺与体重 |
2.2.4 杂交牛体重比湘西黄牛提高的幅度比较 |
2.3 讨论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研究生期间的主要项目工作 |
在读研究生期间的获奖情况 |
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提高牦牛经济杂交“三率”的研究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中黑猪主要经济性状研究及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其肥育性能的影响[D]. 李珊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2]日粮蛋白水平对杜约八三元杂交猪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D]. 陈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3]对牦牛杂交改良的理论性研讨[J]. 陈勇,何志琼,陈志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 [4]湘西黄牛生长发育规律及杂交利用效果研究[D]. 姚亚铃. 湖南农业大学, 2006(01)
- [5]牦母牛发情期阴道粘液pH值、粘液结晶、细胞学变化规律与受胎率关系的研究[J]. 黄孝玢,杨晓农,张习艺,蒋锡仕,甘继云.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1)
- [6]提高牦牛经济杂交“三率”的研究报告[J]. 邵彬泉. 中国牦牛, 1986(01)
- [7]中国牦牛科研协作组1984年联络员会议纪要[J]. 中国牦牛科研协作组1984年联络员会议. 中国牦牛, 1985(01)
- [8]牦牛同期发情初步试验报告[J]. 邵彬泉,赵廷本. 中国牦牛, 19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