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引起肠外损害的临床分析

轮状病毒引起肠外损害的临床分析

一、轮状病毒致肠道外损害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范佳欣,李丹地[1](2021)在《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肠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除造成胃肠道症状外还可通过病毒血症和呼吸道传播途径侵袭脑、肝脏、肺、心脏、肾脏等器官,引起相应病症。本研究针对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呼吸系统、心脏损伤及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临床表现等进行系统阐述,为肠道外感染机制的探索提供参考。

赵红丽[2](2020)在《心肌酶谱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患儿心肌酶谱的生化指标,全面认识心肌酶谱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观察组,同期于我院就诊的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急性腹泻患儿180例为对照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病毒检测主要利用胶体金的方法进行检测。进一步利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rease,AST)以及 α-羟丁酸脱氢酶(Alpha-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的水平。比较轮状病毒阳性和阴性患儿心肌酶谱之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心肌酶谱的差异;比较不同脱水和酸中毒程度与患儿心肌酶谱的关系;对心肌酶升高的患儿进行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物理器械检查,判断患儿心脏损伤的情况。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组资料之间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程度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治疗前观察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心肌酶谱水平较未感染轮状病毒患儿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值均下降趋于正常,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无显着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脱水程度以及酸中毒程度的加重,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随着脱水程度升高,CK和LDH水平升高,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ST、α-BHDH、CK-MB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随着酸中毒程度的升高,对照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升高,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心肌酶升高患儿随着脱水程度的升高,患儿的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结果异常增多。提示该类患儿出现心脏损伤的可能性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普遍高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2.随着脱水程度以及酸中毒程度的增加,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相应升高,表明心肌酶谱的变化与患儿腹泻的严重程度有关。3.观察心肌酶谱指标的变化,结合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能够明确诊断心肌炎,对于指导治疗以及利用心肌酶谱指标的变化预测患儿的预后,判断轮状病毒的感染程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阿布都瓦衣提·艾比布拉,艾力哈木·吾甫尔[3](2019)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并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符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的患儿共计62例,并选取同时期确诊的无肠道外损害且非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共计67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患儿的肠道炎症与肠道外的损害。结果以轮状病毒为病因的肠炎患儿会出现呼吸、肝脏、肾脏、心脏、神经等系统的肠外损伤。具体临床表现中,实验组呼吸损伤的患儿出现呕吐和腹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现神经、肝脏、肾脏、心脏系统损伤的患儿在发热和脱水的比较中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和肾脏患者除发热、脱水以外,呕吐比例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肠炎会导致肠道外损伤,且损伤的程度与炎症存在关联性,应尽早确诊并进行治疗,降低肠道外损伤的发生。

唐丽,张超[4](2018)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研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胃损害的临床状况。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抽取200例进行讨论,分析其肠道感染与肠道外损害的关系。结果分析肠道外多脏器损害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心脏损害、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中发热时间≥3d、中重度脱水率高于对照组,呼吸系统损害、肾脏损害的呕吐时间≥3d高于对照组,呼吸系统损害腹泻≥10次/d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生肠道外损害与肠道感染程度存在关系,建议临床诊治疾病时,明确掌握患儿症状,以便准确诊治。

李鹏,刘杰,吴红丽,李兰,刘冬妹[5](2017)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RP、心肌酶谱、肝功能的检测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谱、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及同期收治的85例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20名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幼儿为对照。比较三组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肌钙蛋白(hs-c Tn 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L-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差异及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外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轮状病毒感染(RV)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皮疹、心肌损伤以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RV组和细菌感染组组患儿的血清CRP、IL-6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RV组患儿的上述指标显着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RV组患者肌钙蛋白(hs-c Tn 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L-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显着高于细菌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患儿(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心肌酶谱、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与细菌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金涛[6](2017)在《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5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住院的非轮状病毒肠炎的腹泻患儿77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肝功能、心肌酶谱及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结果观察组患儿肝功能损害29例(27.6%)、心肌损害52例(49.5%)、惊厥15例(14.3%)、脑电图异常11例(10.5%),对照组患儿肝功能损害9例(11.7%)、心肌损害11例(14.3%)、惊厥4例(5.2%)、脑电图异常1例(1.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并发肠道外多器官和系统损害,重视患儿肝功能、心肌酶谱、脑电图等的检查,对监测患儿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卫丽,白涛敏,高颖,白玉,韩伟[7](2017)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肠道外损害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外各系统损害发生情况以及心肌酶水平。方法:将轮状病毒感染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轮状病毒感染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肠道外各系统损害发生情况以及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心肌损害分别为34例(56.67%)和17例(28.33%);肝功损害分别为23例(38.33%)和12例(20.00%);小儿良性惊厥分别为7例和2例(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K、CK-MB、LDH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外各系统损害以心肌损害发生率最高,其心肌酶各项指标较非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水平明显增高,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期控制病情,以减少对患儿的身心损害。

张迪,肖韵[8](2017)在《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小儿肠道外损害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小儿肠道外损害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小儿肠道外损害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小儿肠道外损害的同时,有65例患儿不同程度的引发了呼吸系统的疾病,有40例患儿出现了鼻塞流涕以及咳嗽等症状,有3例患儿出现了急性喉炎的症状,有18例患儿患有支气管炎,出现毛细支气管炎症状的有6例患儿,有5例患儿引发了肺炎。对患儿进行肝功能的检查,有15例患儿的谷丙转氨酶偏高。对患儿进行X射线胸片检查,有25例患儿的肺纹理出现了增粗的现象,双肺出现斑点或者有阴影现象的有5例患儿。对患儿进行脑电图的检查,有异常情况的有2例患儿。对患儿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现象的有25例患儿。结论轮状病毒感染不但可以致使小儿的肠道损害,而且对小儿的呼吸系统、心肌、肝脏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江超雄,杨长青,王慧,白卉,苏建华,许春娣[9](2017)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外损害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外脏器损害的状况,分析可能引起肠外脏器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多脏器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3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感染组)和同时期的65例非感染的急性腹泻患儿(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肠外脏器损害的情况;同时对轮状病毒感染后可能引起肠外脏器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血清PCT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结果感染组罹患呼吸道感染、心肌损害以及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热是心肌损害的高危因素。而PCT水平在多脏器损害组中明显高于未损害组以及仅有一个脏器损害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易引起肠道外的脏器损害;高热是心肌损害的高危因素;而PCT的升高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肠外多个脏器功能损害。

狄军波,徐志伟,陈益平,李孟荣[10](2017)在《轮状病毒感染乳鼠的肠道外损害及其CpG ODN干预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乳鼠肠道外损害及Cp G ODN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肠道外轮状病毒感染乳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感染组(腹腔注射轮状病毒)、Cp G ODN组(连续腹腔注射50μg Cp G ODN后腹腔注射轮状病毒悬液);处理前后检查各组心、肝、肺组织改变,HRV VP7 mRNA水平以及心肝功能。结果感染组乳鼠心、肝、肺组织出现严重病理学改变,且心、肝组织HRV VP7 mRNA呈阳性,肺组织呈阴性。Cp G ODN组乳鼠心、肝、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心、肝组织HRV VP7 mRNA为弱阳性,肺组织为阴性。Cp G ODN组乳鼠FS、EF显着高于感染组但显着低于对照组,ALT、AST和LVESD显着低于感染组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轮状病毒损伤了乳鼠心、肝、肺组织及心肝功能;Cp G ODN预处理减轻了轮状病毒的损伤,对乳鼠具有保护作用。

二、轮状病毒致肠道外损害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轮状病毒致肠道外损害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2 肝脏损伤
3 1型糖尿病
4 呼吸系统损伤
5 心脏损伤
6 结语

(2)心肌酶谱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诊断依据
    2.5 方法
    2.6 一般治疗
    2.7 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
    3.3 两组患儿不同腹泻程度(不同程度脱水及酸中毒)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3.4 心肌酶升高者同时行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器械检查结果
4、讨论
    4.1 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与心肌酶谱之间的关系
    4.2 腹泻严重程度与心肌酶谱之间的关系
    4.3 轮状病毒感染的肠外表现
    4.4 轮状病毒心肌损伤的预后
5、展望与不足
    5.1 展望
    5.2 不足
6、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与疫苗应用研究进展
    1、概述
    2、轮状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2.1 免疫球蛋白Y的应用进展
        2.2 抗病毒治疗进展
        2.3 益生菌
        2.4 植物及中草药
    3、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3.1 轮状病毒疫苗使用现状
        3.2 轮状病毒疫苗对肠外疾病的影响
        3.3 我国轮状病毒疫苗使用情况
        3.4 目前轮状病毒疫苗应用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3)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儿临床表现
    2.2 实验组患儿临床表现
3 讨论

(4)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指标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RP、心肌酶谱、肝功能的检测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指标
    1.3 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肠道外损伤的发生情况比较
    2.2 三组血清CRP、IL-6水平比较
    2.3 三组心肌酶、肝功能水平比较
3 讨论

(6)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肠道外脏器损害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及心肌酶谱比较
    2.2 两组患儿惊厥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7)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肠道外损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8)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小儿肠道外损害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2.1 一般表现:
        1.2.2 呼吸系统表现:
        1.2.3 神经系统表现:
        1.2.4 循环系统表现:
    1.3 临床观察
        1.3.1 大便检查:
        1.3.2 血气及电解质:
        1.3.3 X射线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轮状病毒感染乳鼠的肠道外损害及其CpG ODN干预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病毒培养
        1.3.2 乳鼠分组
        1.3.3 乳鼠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模型的建立及Cp G ODN预处理
        1.3.4 各组乳鼠心、肝、肺组织病理观察
        1.3.5 各组乳鼠心、肝、肺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1.3.6 逆转录PCR(RT-PCR)检测乳鼠心、肝、肺组织HRV VP7 mRNA复制情况
        1.3.7 各组乳鼠心、肝功能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乳鼠心、肝、肺组织病理学切片
    2.2 各组乳鼠心、肝、肺组织电镜超微结构变化
    2.3 RT-PCR检测各组乳鼠心、肝、肺组织HRV VP7 mRNA复制情况
    2.4 各组乳鼠心、肝功能变化
3 讨论

四、轮状病毒致肠道外损害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研究进展[J]. 范佳欣,李丹地. 疾病监测, 2021
  • [2]心肌酶谱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 赵红丽. 郑州大学, 2020(02)
  • [3]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J]. 阿布都瓦衣提·艾比布拉,艾力哈木·吾甫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68)
  • [4]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J]. 唐丽,张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77)
  • [5]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RP、心肌酶谱、肝功能的检测意义[J]. 李鹏,刘杰,吴红丽,李兰,刘冬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27)
  • [6]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观察[J]. 宋金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9)
  • [7]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肠道外损害分析[J]. 卫丽,白涛敏,高颖,白玉,韩伟. 陕西医学杂志, 2017(09)
  • [8]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小儿肠道外损害的分析[J]. 张迪,肖韵. 中国医药指南, 2017(23)
  • [9]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外损害的临床研究[J]. 江超雄,杨长青,王慧,白卉,苏建华,许春娣.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7(03)
  • [10]轮状病毒感染乳鼠的肠道外损害及其CpG ODN干预的机制研究[J]. 狄军波,徐志伟,陈益平,李孟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04)

标签:;  ;  ;  ;  ;  

轮状病毒引起肠外损害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