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域宽带接入网的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贾淼淼[1](2020)在《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能力需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整体架构的搭建均依靠工程类规划,未对能力需求进行系统评估,导致城域传送网出现了大量基础类及网络应用问题。本文基于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现状,通过加强网络与业务发展态势研究,深入剖析短板与业务需求,形成一种基于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自身特点、适合网络与业务发展的能力需求优化方案,并通过实践验证有效性,指导和支撑网络演进与业务发展。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一)提出一种城域传送网能力需求统筹分析体系,通过系统的评估网络能力需求来明确网络发展态势。根据对城域传送网网络结构、容量、安全现状的深度评估,确认各基础网络存在隐患与风险,同时根据各类业务发展需求评估体系,确认城域传送网承载能力与优化需求。综合网络隐患改造与业务承载优化需求,形成一种系统的城域传送网能力需求优化方案。这一体系对指导城域传送网规划与建设有很大价值。(二)以各类业务在城域传送网中承载量及流量的经验值为基础,提出无线、家庭宽带、集团客户业务在城域传送网中占用带宽,以此作为扩容与改造依据,并通过实验仿真判断其合理性。(三)研究了城域传送网基础网络问题与承载业务需求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分别采用OTN微蜂窝式下沉、PTN网络结构调整、PTN应急链路保护部署、OLT上行融合承载等针对性解决方案,完成网络结构优化、保护机制完善与业务合理承载。本文提出的多种解决方案对城域传送网的实际建设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杨清[2](2020)在《移动本地城域网的优化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电信行业从网络到业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于通信方式和通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域网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承载网,其建设和优化对城域网业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扩大数据城域网的网络规模,同时合理构建未来数据城域网架构,以保证未来网络承载能力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地区城域网建设和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本地城域骨干网和接入网、基础资源以及业务发展等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各项业务流量发展需求和网络及基础资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骨干网PTN一平面、PTN二平面、OTN平面和接入网PON系统、综合业务接入系统提出了扩容和优化建设方案,同时对核心机房、汇聚机房、管道等基础资源的建设以及宽带、无线和集客等主要业务接入方式提出了优化方案;最后本文以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XGPON技术应用接入建设工程为例,对城域接入网优化建设进行拓展。本文提出的城域网优化建设方案提升了网络覆盖率,提高了网络质量,增强了朔州移动的市场竞争力。
林康[3](2020)在《南昌广电IP城域网设计与优化》文中认为信息传输网络不断发展,技术日新月异,三网融合的提出打破了广电在视频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的垄断局面,电信运营商通过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跨入电视传输业务领域,广电行业内部积极地进行网络整合,拓展新的双向业务。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朝着业务相互渗透兼容的方向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正是在上述的背景下进行的。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对南昌广电城域网现状的分析,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总体技术框架为规范对广电IP(Internet Protocol)城域网建设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与对比,同时结合南昌广电城域网的用户规模与业务需求,明确了南昌广电IP城域网的基本组网原则和建设思路;通过重点研究分析广电IP城域网的网络规划与设计、设备部署与配置、组网方式等建设内容,提出了南昌广电IP城域网优化改造方案。2、参照南昌广电IP城域网建设方案,实施了南昌广电IP城域网的扩容升级改造项目。在该项目中,使用当前业界先进的路由集群技术,双机热备集中认证技术升级了城域骨干网,通过OTN(Optical Transmission Net)传输网技术增强了城域传输网,运用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接入网技术对城域接入网进行了改造,从而对整张南昌广电IP城域网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通过南昌广电IP城域网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了对原IP城域网短板的弥补,建成了一张符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总体技术规划,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趋势,高带宽,高可靠,全业务的南昌广电IP城域网,为全国各地的广电网络运营商的IP城域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陆洋[4](2018)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宽带接入网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与关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兴起也给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宽带接入网依然是通信网发展的瓶颈之一,选用适当的接入网技术高效地进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部署是解决如今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本文围绕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展开实践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综述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分析在工程实践中合理运用接入网技术的必要性;概述了宽带接入技术架构,对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在传输效率、传输方式、部署成本、建设环境等方面的特性;(2)分析研究了FTTH技术的典型方案和部署原则,从网络结构对FTTH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OLT、ONU和ODN的功能和具体的部署策略,分析说明了FTTH所适用的应用场景;通过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建模,提出了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的多种建设方案模型;(3)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根据用户应用需求设计实现了淮阴师范学院两个校区的宽带接入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接入层OLT、BRAS设备、网管系统、双机热备和光猫的部署。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可行性、施工方法及施工验收测试结果。
张育华[5](2016)在《楚雄电信宽带IP城域网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楚雄电信的IP城域网网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用户数量和网络规模都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在网运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已经急剧增加。为了承载各种电信新业务,如集团VPN、WLAN、IMS、IPTV、全球眼等,网络结构和数据配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业务对网络的带宽、时延、抖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IP城域网除了要满足原有的互联网宽带业务需求外,还必须满足IMS语音、IPTV互联网电视对带宽、延时、丢包率的方面的需求,所以楚雄电信IP城域网优化工作也必须尽快开展。本文首先介绍了IP承载网演进成型后目标网络的组网原则和组网结构,其次对现网网络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市场对多业务发展的需求和家庭客户对高带宽接入的需求,然后结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相关IP城域网优化指导意见,最后针对楚雄电信IP城域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楚雄IP城域网的业务控制层、汇聚层和宽带接入层逐层入手,制订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案,包括对网络层次的优化、拓扑结构的优化、多业务支撑的QoS优化及接入网新技术的引进等。优化之后,能够大幅提升楚雄电信IP城域网对多业务的支撑能力和不同业务QoS的保障能力,以达到支持发展100M高带宽家庭用户、支持发展高质量要求的IMS语音业务和IPTV电视业务,并逐步向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目标网络演进。
张晨洁[6](2015)在《宽带网络接入层优化及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接入网同用户数据进行联接,是最后一公里的网络。通常来说接入网选择的是能够同所有环境相适应的技术,有光纤接入技术以及太网接入等技术。现阶段信息网络化不断加强,IP技术也逐渐发展为关键的主导技术,具备极为丰富的内容。然而接入网的发展速度较慢,使其成为对通信发展形成制约的因素。现阶段带宽业务发展速度很快,不过鉴于处在建网初期,使得我们缺乏对带宽接入网在其整体结构上的规划,进而使得在面对当前市场业务发展的环境下,带宽的可靠性以及其网络容量无法满足其要求,也就不能顺利实现下一代接入网络。本文在此背景下结合宽带接入网新技术,优化现阶段城市宽带接入网络的结构。从而对其质量以及其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进行有效促进,进而对用户的要求进行有效满足,并最终达到实现下一代接入网络的目标。本文以闵行区宽带接入网络为研究对象,对闵行区现网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及分析后,做了以下工作:1、以带宽的提升、网络结构以及设备改造3个方面介绍了闵行现在具有的ADSL接入网络与专线专网接入网络的改造方案;2、通过对于现在具有的DSLAM设备的IP化改造,并增加上联节点,对于一些重要的汇聚层设备进行了升级,在最大的限度上面缩短了铜缆距离,对于现在的网络进行了优化。3、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汇聚设备下沉、与传输网络相结合、使用IP方式上联以及EPON改造的ADSL宽带接入网的进一步优化方案。通过本次对于闵行地区宽带接入网络的改造,网络的结构变得更加的清晰与合理,上联带宽已经达到了万兆级别,可以为公众客户开通4M以上的接入宽带,为大客户开通千兆的专线网络,网络的质量达到了本质的提升。与此同时,本文经过改造以后网络都是以利用IP作为核心,可以承载综合性的业务,接入的手段也是更加的多样与个性化,符合接入网络未来具有的发展趋势,顺利的为下一代接入网络升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胡磊[7](2012)在《常德IP城域网的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Internet的飞速发展,IPTV、网络游戏、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业务、电子商务以及将来的数字家庭等业务更增加了对带宽方面的需求,因为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业务融合的需求推进了城域网的演变。现有的城域网主要是采用以太网技术建成的交换型网络,网络稳定性差,操作维护复杂,无法提供差异化QOS保证。实践表明,以路由器作为城域网核心层和汇接层设备,并启动MPLS等功能,就能大幅提升城域网对企业用户业务的支持力度。作者分析了常德城域网的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可营运的工P城域网关键技术,对目前主要的路由协议、用户绑定技术、城域网的传输技术、宽带接入技术作了详细的阐述、分析及比较,还对IP城域网的IPTV、MPLS VPN业务实现做了简单分析和探讨。最后,结合常德城域网的现状,提出了常德城域网网络结构优化方案和路由设计、QOS、IPTV、MPLS VPN等业务实现。对常德城域网提出了优化改造方案,城域网的核心层采用两台核心路由器,与CHIANANET和CN2相连,采用EBGP路由协议,两台核心路由器间采用IBGP协议,城域网内采用OSPF协议;骨干网接入层在市局设置两台BRAS设备,4台SR设备(利旧),县局只设置BRAS设备(兼做SR使用),实现了由交换型城域网向路由型城域网的转变。根据常德接入网的实际情况,对电信新村、枣果模快、武陵分局三个园区的宽带接入网提出了优化改造方案,将部分园区交换机进行改造,使得宽带接入网能实现二层保护机制、用户隔离和绑定,设备QOS能力强,支持组播。通过优化改造后,实现了由交换型城域网向路由型城域网的转变,引入BRAS和SR,构架清晰的业务控制层,启用VPN、组播技术和QOS,支持多业务的开展。
蔡为[8](2012)在《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方案设计及工程实践》文中研究表明GPON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无源光网络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FTTX的改造,是未来接入网的发展方向。GPON技术可以提供下行高达2.5Gbit/s速率的带宽,可适应城域宽带网接入层改造及汇聚层传输承载方式演进的需求,满足未来宽带发展的需要;同时GPON技术理论上最高可提供高达1:128的分光比,可减少主干光缆及配套的杆路、管道的投资。GPON技术还具有良好的TMD支持能力,可用于接入层传输的TMD承载,保护铁通浙江分公司既有的投资。GPON技术作为一种无源光网络技术,从局端到用户端的光缆链路全部由无源器件组成,可减少维护使用成本。通过GPON技术可实现大于20KM的接入距离,可减少接入网局点的数量,简化城域网的网络结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铁通浙江分公司城域网GPON改造工程的方案设计以及工程实践。本文首先对电信城域网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比较,介绍了电信城域网传输、宽带、接入网主要的几种承载方式,无源光网络技术特征、种类,以及三种无源光网络之间的比较,重点介绍了GPON技术原理、特点、组网方式。然后分析了浙江铁通城域传输、宽带、接入网现状,并从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范围等方面对改造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并结合浙江铁通城域网发展现状,确定了铁通浙江分公司城域网GPON改造工程总体规划、分部实施;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降低建设成本;降低城域网的使用维护成本的设计原则。根据以上四项设计原则提出浙江铁通城域网改造的网络拓扑结构及浙江铁通城域传输、接入、宽带网承载方式改造的总体技术方案。本文根据总体技术方案提出浙江铁通城域网改造的详细设计方案,并结合浙江铁通城域网现阶段改造中常见的场景,提出了DSLAM下移FTTC+XDSL GPON改造详细设计方案、FTTH/FTTO宽带改造具体的详细设计方案、光纤专线接入改造详细设计方案等三种较为典型的详细设计方案,然后结合工程实际,具体剖析了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中的几个典型案例的设计与实践。最后对浙江铁通城域网的GPON改造进行了优化和总结,提出了其中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本文以目前进行的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试点工程为背景,结合浙江铁通城域网现状以及GPON技术自身的特点,对浙江铁通城域网传输、宽带、接入网承载方式改造的角度展开研究,从上述的研究,可以得出GPON是一项能够适合浙江铁通城域网改造的技术,能够满足浙江铁通城域网改造的需要。根据不同网络覆盖的情况,应用GPON技术对既有的城域网进行相应的改造,可以提高城域网的质量、满足用户的宽带需求、保护既有的投资、降低维护使用成本,为浙江铁通业务进一步发展、更好的适应电信市场的竞争及互联网的发展、为实施和移动上市公司协同发展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谷兴龙[9](2012)在《巴州铁通城域IP网光进铜退改造和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并得到很大的普及。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面向工作、生活和娱乐的日新月异的“多媒体业务”不但涵盖了传统业务,更基于此开展了新的业务,不论在收入,还是在业务上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语音业务。基于宽带互联网技术的视频娱乐、网络游戏、多媒体信息发布共享等服务正在被大家所接受,用户对带宽的需求也更高,目前的宽带互联网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利用新技术对原来的城域网进行大规模改造已势在必行,提升现有网络的承载力:一方面推进新老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必须优化现有的网络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在新建网络中需要充分考虑新技术的应用,做好前期规划,对各种新业务的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实现网络运营的最大利益。本文基于目前的巴州铁通网络现状,结合现有的各方面的资源,提出网络改造、建设解决方案,最后测试验收。首先充用调研巴州网络现状和需求,根据市场目标与发展规划,对巴州IP城域网做出网络调整,结合PON技术做出适合巴州状况的网络改造、建设的具体方案,最后,结合工程实际,提出技术改造后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简单阐述,最后对该论文作了总结。
陈运峰[10](2012)在《梅州移动宽带接入网设计方案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宽带网络发展和电信重组对中国移动影响的介绍,结合中国移动自身的市场和网络条件,对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梅州分公司的宽带接入网建设进行了方案设计研究。论文主要包括3个方面: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梅州移动宽带接入网设计原则和依据、中国移动梅州公司宽带接入网设计方案。论文首先阐述了宽带网络的发展,介绍了宽带网络业务对中国移动的重要性。其次,基于中国移动梅州公司的客户现状,由宽带接入网的业务预测和带宽预测入手,对宽带接入网的网络结构、设备选型、保护方式、实际网络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最后,以用户预测和带宽预测为基础,结合中国移动宽带接入网设计原则和依据和实际的基础光缆管线网络现状,结合提出了适合中国移动梅州公司实际的宽带接入网骨干网设计方案。本文以梅州移动宽带接入网方案设计为课题,结合梅州移动传输承载网和光缆网资源现状,主要针对宽带接入网的骨干网部分(驻地网部分未涉及具体设计研究)做了以下几点工作:1)对2009至2011年宽带业务需求进行合理预测的,以此作为网络容量设计依据。2)介绍了梅州移动全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宽带接入网在整个广东移动网络层次中的功能,对接入网规划设计的背景和任务进行了介绍和研讨。3)按照《广东移动宽带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和《广东移动宽带接入网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对梅州移动宽带接入网的主干/配线光缆网络、接入业务区规划、光交接箱设置、OLT设置及上联、业务保护方式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4)论文的总结和下一步工作展望。
二、城域宽带接入网的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域宽带接入网的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能力需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序言 |
1.1 论文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性说明 |
1.4 论文结构 |
二、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能力现状调研 |
2.1 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网络结构 |
2.1.1 OTN网络 |
2.1.2 PTN网络 |
2.1.3 SDH网络 |
2.1.4 PON网络 |
2.2 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网络容量 |
2.2.1 OTN网络 |
2.2.2 PTN网络 |
2.2.3 SDH网络 |
2.2.4 PON网络 |
2.3 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网络安全 |
2.3.1 OTN网络 |
2.3.2 PTN网络 |
2.3.3 SDH网络 |
2.3.4 PON网络 |
2.4 本章小结 |
三、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能力不足与优化需求 |
3.1 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网络能力不足分析 |
3.1.1 OTN网络 |
3.1.2 PTN网络 |
3.1.3 PON网络 |
3.2 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网络优化需求 |
3.2.1 OTN网络 |
3.2.2 PTN网络 |
3.2.3 PON网络 |
3.3 本章小结 |
四、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发展需求分析预测 |
4.1 无线业务 |
4.1.1 无线业务量预测 |
4.1.2 无线业务带宽需求预测 |
4.2 家庭宽带业务 |
4.2.1 家庭宽带业量预测 |
4.2.2 家庭宽带业务带宽需求预测 |
4.3 集团客户业务 |
4.3.1 集团客户业务量预测 |
4.3.2 集团客户业务带宽需求预测 |
4.4 数据中心与内容网络 |
4.5 本章小结 |
五、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能力需求优化方案 |
5.1 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网络能力需求优化方案 |
5.1.1 OTN网络需求优化方案 |
案例一:OTN下沉——微蜂窝式OTN下沉 |
5.1.2 PTN网络需求优化方案 |
案例二:PTN网络结构调整——分级式立体交叉矩阵云部署 |
案例三:PTN多重保护部署——PTN应急链路保护 |
5.1.3 SDH网络需求优化方案 |
5.1.4 PON网络需求优化方案 |
案例四:OLT承载方式变更——OLT的融合承载 |
5.2 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运维能力需求优化方案 |
5.2.1 网络性能精细化管理 |
5.2.2 故障的快速定位与处理 |
5.3 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能力需求优化方案效果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六、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移动本地城域网的优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1.2 城域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城域网技术概述 |
2.1 城域网简介 |
2.2 城域网业务分析 |
2.3 城域网传输技术分析 |
2.4 本地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
2.5 城域网网络优化意义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朔州移动城域网现状及业务需求分析 |
3.1 朔州移动发展现状 |
3.2 城域骨干网网络资源现状 |
3.3 城域接入网网络资源现状 |
3.4 基础资源现状及当前存在问题 |
3.5 业务发展现状及需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朔州移动城域网优化建设方案设计 |
4.1 城域网优化总体目标和原则 |
4.1.1 城域网优化总体目标 |
4.1.2 城域网优化原则 |
4.2 城域骨干网的优化建设方案 |
4.2.1 PTN系统一平面建设方案 |
4.2.2 PTN系统二平面建设方案 |
4.2.3 OTN系统建设方案 |
4.2.4 光缆建设情况 |
4.3 接入网的优化 |
4.3.1 接入网PON系统 |
4.3.2 综合业务接入区 |
4.4 基础资源的优化 |
4.4.1 汇聚机房 |
4.4.2 管道 |
4.5 接入业务的优化 |
4.5.1 无线站点接入方案 |
4.5.2 宽带接入方案 |
4.5.3 集客接入方案 |
4.6 优化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GPON技术的本地FTTH宽带接入工程 |
5.1 引言 |
5.2 GPON和 XGPON技术介绍 |
5.3 GPON升级XGPON网络的解决方案分析 |
5.3.1 GPON升级XGPON网络的解决方案 |
5.3.2 两种方案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
5.4 建设实施方案 |
5.5 建设效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南昌广电IP城域网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城域网发展与应用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IP城域网概述及相关技术 |
2.1 城域网与IP宽带城域网 |
2.2 IP城域网的功能与结构 |
2.2.1 核心层 |
2.2.2 汇聚层 |
2.2.3 接入层 |
2.3 IP城域网的发展趋势 |
2.4 城域网类型分析 |
2.4.1 交换型城域网 |
2.4.2 路由型城域网 |
2.5 EPON技术分析 |
2.6 Eoc技术分析 |
第3章 南昌广电城域网组网特点及业务需求 |
3.1 初期南昌广电IP城域骨干状况 |
3.1.1 初期组网结构 |
3.1.2 初期承载能力 |
3.2 南昌广电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
3.3 南昌广电业务分析 |
3.3.1 南昌广电宽带业务 |
3.3.2 南昌广电vod点播业务 |
3.3.3 移动宽带业务 |
3.3.4 网络电视wifi覆盖业务 |
3.4 业务需求与承载能力 |
3.4.1 整机热备方式 |
3.4.2 整机负载分担方式 |
第4章 南昌广电城域网升级改造方案 |
4.1 总体设计原则及优化思路 |
4.2 改造方案 |
4.2.1 骨干网万兆升级+办公网和运营网分离 |
4.2.2 各设备投资预算 |
4.2.3 单出口问题—业务出口备份 |
4.2.4 城域网安全策略 |
4.3 汇聚层方案比对 |
4.4 当前进行的网络扩容方案 |
4.4.1 核心网扩容 |
4.4.2 接入网扩容 |
4.4.3 新建网络电视WIFI覆盖业务网 |
4.5 双向城域网综合网管系统的架构及实现 |
4.5.1 南昌广电城域接入网现状 |
4.5.2 网管系统总体架构 |
4.5.3 网管系统技术架构 |
4.5.4 数据采集方式 |
4.5.5 采集数据转换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远期发展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互联网宽带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
2.1 宽带接入技术架构 |
2.2 ADSL接入技术 |
2.2.1 ADSL技术特点与性能 |
2.2.2 ADSL接入方式 |
2.2.3 ADSL调制原理 |
2.2.4 ADSL接入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
2.3 光纤接入技术 |
2.3.1 光纤接入方式的特点与结构 |
2.3.2 PON技术结构与特点 |
2.3.3 EPON接入技术 |
2.3.4 GPON接入技术 |
2.3.5 EPON与 GPON的对比 |
2.3.6 光纤接入技术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
2.4 HFC接入技术 |
2.4.1 CATV网络简介 |
2.4.2 HFC宽带接入技术 |
2.5 几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
2.6 无线接入技术 |
2.6.1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分类 |
2.6.2 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方案分析 |
3.1 基于GPON的 FTTH网络结构 |
3.2 基于GPON的 FTTH部署规划 |
3.2.1 OLT部署 |
3.2.2 ONT/ONU部署 |
3.2.3 ODN部署 |
3.3 FTTH场景方案模型 |
3.3.1 新建多层住宅方案模型 |
3.3.2 新建高层住宅方案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技术工程实践 |
4.1 淮阴师范学院FTTH接入方案设计 |
4.1.1 网络拓扑结构及设计思路 |
4.1.2 接入层OLT |
4.1.3 BRAS设备 |
4.1.4 网管系统 |
4.1.5 双机热备部署方案 |
4.1.6 设备面板 |
4.1.7 光猫 |
4.2 宽带线路工程实施 |
4.2.1 宽带线路工程概况 |
4.2.2 工程施工方案 |
4.2.3 分布施工方法 |
4.3 宽带线路工程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楚雄电信宽带IP城域网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本文工作内容 |
1.3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2.1 IP城域网组网原则和目标网络结构 |
2.1.1 IP城域网组网原则 |
2.1.2 IP城域网目标组网结构 |
2.2 QoS背景知识 |
2.2.1 QoS的基本概念 |
2.2.2 QoS的分类和标记 |
2.2.3 QoS的拥塞管理 |
2.2.4 QoS流量监管及整形 |
2.2.5 城域网QoS设计 |
2.3 宽带接入网技术 |
2.3.1 接入网技术分类 |
2.3.2 双绞线宽带接入方式 |
2.3.3 光纤宽带接入方式 |
2.3.4 宽带接入网技术对比 |
2.4 链路聚合 |
2.4.1 链路聚合概述 |
2.4.2 LACP协议 |
2.4.3 链路聚合模式 |
2.4.4 链路聚合实际运用中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楚雄电信IP城域网存在问题与优化原则 |
3.1 楚雄电信IP城域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1 城域骨干网核心层现状及问题 |
3.1.2 城域骨干网业务控制层现状及问题 |
3.1.3 宽带接入网汇聚层现状及问题 |
3.1.4 宽带接入网接入层现状及问题 |
3.2 IP城域网优化原则 |
3.2.1 骨干网核心层网络优化原则 |
3.2.2 骨干网业务控制层网络优化原则 |
3.2.3 宽带接入网汇聚层网络优化原则 |
3.2.4 宽带接入网接入层网络优化原则 |
3.3 IP城域网QoS部署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楚雄电信IP城域网优化方案 |
4.1 楚雄IP城域网核心层网络优化方案 |
4.1.1 ChinaNet平面进行上行链路的扩容工程 |
4.1.2 CN2平面核心层结构优化 |
4.2 楚雄IP城域网网络优化方案 |
4.2.1 BRAS设备新建扩容方案 |
4.2.2 SR设备新建扩容方案 |
4.2.3 汇聚交换机设备新建扩容方案 |
4.2.4 OLT设备新建扩容方案 |
4.2.5 城域网新建扩容方案实施后效果 |
4.3 楚雄IP城域网上行带宽扩容 |
4.3.1 BRAS设备上行带宽扩容及设备配置 |
4.3.2 汇聚交换机上行带宽扩容及设备配置 |
4.3.3 OLT上行带宽扩容及设备配置 |
4.3.4 上行带宽扩容方案效果 |
4.4 楚雄IP城域网311中心局光进铜退工程 |
4.4.1 实施光进铜退的重要性 |
4.4.2 光进铜退改造模式 |
4.4.3 楚雄311中心局设备现状 |
4.4.4 楚雄311局周边电缆交接箱调研 |
4.4.5 楚雄311局退网工程实施安排 |
4.5 楚雄IP城域网QoS部署 |
4.5.1 优化原则 |
4.5.2 优化范围 |
4.5.3 QoS部署要求 |
4.5.4 城域网CR设备QoS部署 |
4.5.5 城域网SR和BRAS设备QoS部署 |
4.5.6 城域网汇聚交换机、OLT设备、ONU设备QoS部署 |
4.6 QoS部署效果验证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宽带网络接入层优化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必要性 |
1.1.1 宽带接入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
1.1.2 目前闵行宽带接入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1.1.3 目前闵行专网专线接入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1.1.4 对现有网络结构进行优化的必要性 |
1.2 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 |
1.3 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2章 闵行宽带业务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
2.1 闵行宽带业务发展历程及现状 |
2.2 近期宽带业务发展需求分析 |
2.3 客户群接入业务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闵行宽带网络发展现状 |
3.1 闵行ADSL网络结构的发展历程 |
3.2 闵行专网专线网络结构的发展历程 |
3.3 闵行现阶段ADSL宽带接入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3.4 闵行现阶段专线专网接入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闵行未来宽带网络发展规划与设计 |
4.1 业务发展对闵行宽带接入网络提出的要求 |
4.2 闵行现有ADSL宽带接入网络的改造方案 |
4.2.1 闵行ADSL宽带接入网络提速的步骤 |
4.2.2 闵行RDSL宽带接入网络IP化改造 |
4.2.3 改造后的闵行ADSL宽带接入网络简介 |
4.3 闵行现有专线专网接入网络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ADSL接入网的优化设计方案及实施 |
5.1 ADSL接入网 |
5.2 ADSL接入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
5.3 ADSL接入网的组成安装与设备 |
5.3.1 ADSL接入网的构成 |
5.3.2 ADSL用户端设备安装 |
5.3.3 ADSL接入网的用户设备 |
5.4 ADSL宽带接入网优化方案 |
5.4.1 汇聚设备下沉 |
5.4.2 与传输网络相结合 |
5.4.3 使用IP方式上联 |
5.4.4 EPON网络改造方案 |
5.4.5 优化设计方案的比较 |
5.5 优化方案实施 |
第6章 闵行下阶段宽带接入网络 |
6.1 下阶段宽带接入网 |
6.1.1 更高带宽的接入网络 |
6.1.2 接入方式的综合性 |
6.2 闵行下阶段宽带接入网络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常德IP城域网的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3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本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优化改造中关键技术分析 |
2.1 典型新业务实现技术 |
2.1.1 MPLS VPN技术 |
2.1.2 IPTV |
2.2 城域网的传输技术 |
2.2.1 目前普遍使用的城域传输技术 |
2.2.2 几种新的城域传输技术 |
2.2.3 新时期城域传输技术的选择 |
2.3 宽带接入技术 |
2.3.1 XDSL |
2.3.2 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 |
2.3.3 以太网接入技术 |
2.3.4 WLAN |
2.3.5 城域网接入网技术的比较和选择 |
2.4 路由选择协议 |
2.4.1 OSPF路由协议 |
2.4.2 IS-IS路由协议 |
2.4.3 BGP-4的相关技术 |
2.5 QOS及用户/业务标记技术 |
2.5.1 QOS |
2.5.2 用户/业务标记技术 |
2.5.3 VLAN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常德城域网现状分析 |
3.1 常德城域网的业务现状 |
3.2 常德城域网的现行网络结构 |
3.2.1 城域骨干网现状 |
3.2.2 宽带接入网现状 |
3.3 常德城域网现网存在的问题 |
3.3.1 网络覆盖问题 |
3.3.2 网络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3 对业务支持与管理 |
3.3.4 用户接入控制 |
3.3.5 网络安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常德城域网优化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 |
4.1 优化改造总体思路与目标 |
4.1.1 总体思路 |
4.1.2 优化改造目标 |
4.2 常德城域网结构优化改造方案 |
4.2.1 城域骨干网优化 |
4.2.2 宽带接入网优化 |
4.2.3 宽带接入网优化试点小区 |
4.2.4 MSTP接入建设方案 |
4.3 路由设计方案 |
4.4 QOS设计实现及用户的精确绑定 |
4.4.1 设计原则 |
4.4.2 城域网服务等级 |
4.4.3 QOS实现 |
4.4.4 用户的精确绑定 |
4.5 优化投资估算 |
4.5.1 IP城域网优化设备改造情况 |
4.5.2 IP城域网优化投资估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常德城域网优化前后效果分析 |
5.1 宽带IP城域网优化后网络结构 |
5.2 宽带IP城域网优化后的相关指标参数 |
5.3 宽带IP城域网优化后的成效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方案设计及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电信城域网技术基础 |
2.1 城域网传输技术 |
2.1.1 城域网传输技术概述 |
2.1.2 SDH/MSTP同步时分复用技术 |
2.1.3 PDH技术 |
2.1.4 光纤通信技术 |
2.1.5 微波通信技术 |
2.1.6 新的城域网传输技术 |
2.2 接入网技术 |
2.2.1 接入网技术概述 |
2.2.2 现有固定接入网技术 |
2.2.3 无线接入网技术 |
2.2.4 接入网技术未来的发展 |
2.3 城域宽带网技术 |
2.3.1 城域宽带网技术概述 |
2.3.2 城域宽带网核心层技术 |
2.3.3 城域宽带网汇聚层技术 |
2.3.4 城域宽带网接入层技术 |
2.3.5 城域宽带网技术未来的发展 |
2.4 无源光网络技术基础 |
2.4.1 无源光网络技术概述 |
2.4.2 APON技术、EPON技术、GPON技术三者的对比 |
2.5 GPON技术基础 |
2.5.1 GPON技术的阐述 |
2.5.2 GPON技术的体系结构 |
2.5.3 GPON技术特点和优势 |
2.5.4 GPON技术主要组网方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的总体方案 |
3.1 浙江铁通城域网发展现状 |
3.1.1 浙江铁通城域传输网发展现状 |
3.1.2 浙江铁通接入网发展现状 |
3.1.3 浙江铁通城域宽带网发展现状 |
3.2 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需求分析 |
3.2.1 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的必要性研究 |
3.2.2 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的可行性研究 |
3.2.3 浙江铁通城域网改造范围及实现目标 |
3.3 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设计原则 |
3.4 城域网物理拓扑结构及改造方案 |
3.4.1 城域传输网拓扑结构与总体改造方案 |
3.4.2 城域接入网拓扑结构与总体改造方案 |
3.4.3 城域宽带网拓扑结构与总体改造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的详细设计 |
4.1 详细设计说明 |
4.2 OLT及配套的规划 |
4.2.1 OLT的站点布局和配置规划设计 |
4.2.2 OLT的设备选型 |
4.2.3 OLT的上联设备规划设计 |
4.2.4 OLT的电源设备 |
4.3 GPON网管系统的布局和配置设计 |
4.3.1 GPON网管的配置 |
4.3.2 GPON网管的设备选型 |
4.4 ODN、ONU/ONT OLT的站点布局和配置规划设计及改造示意图 |
4.5 FTTC DSLAM下移改造详细设计方案 |
4.6 光纤到户/光纤到办公室宽带改造详细设计方案 |
4.7 企业光纤专线接入GPON改造详细设计方案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工程实践 |
5.1 杭州铁通贾家弄新村光进铜退GPON改造工程 |
5.1.1 项目实施背景 |
5.1.2 未来业务预测 |
5.1.3 FTTC+ADSL方式的确定 |
5.1.4 站点布局 |
5.1.5 ODN设置方案 |
5.1.6 详细方案 |
5.1.7 设备及主材选型 |
5.1.8 电源配置方案 |
5.1.9 电缆割接方案 |
5.1.10 最终的功能和性能测试 |
5.1.11 工程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
5.1.12 工程概括与总结及改造示意图 |
5.2 杭州铁通乡邻村FTTH宽带接入光纤到户GPON改造工程 |
5.2.1 项目背景 |
5.2.2 未来市场分析 |
5.2.3 站点设置 |
5.2.4 光分配网设置 |
5.2.5 电源设置方案 |
5.2.6 电缆割接方案 |
5.2.7 设备选型 |
5.2.8 工程测试 |
5.2.9 工程概括与总结及改造示意图 |
5.3 彩工纺家具用品公司、706公司等GPON光纤接入工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的优化和总结 |
6.1 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
6.2 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工程优化方案 |
6.3 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工程总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巴州铁通城域IP网光进铜退改造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城域IP网接入技术 |
1.2 互联网发展状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概述 |
第二章 巴州铁通IP承载网改造 |
2.1 巴州铁通业务发展现状及预测 |
2.2 原有网络介绍 |
2.3 现存问题 |
2.4 铁通巴州分公司网络改造目标 |
2.5 网络结构调整改造方案 |
2.5.1 总体调整原则 |
2.5.2 目标网络结构 |
2.5.3 路由组织 |
2.5.4 QoS业务等级和保障策略 |
2.5.5 网络带宽减压方案 |
2.6 巴州铁通网络部署 |
2.6.1 核心层设备QoS部署策略 |
2.6.2 巴州铁通城域网IP地址规划 |
2.6.3 网络数据分流方案 |
2.7 巴州铁通业务实现方案 |
2.7.1 PPPOE业务实现 |
2.7.2 专线业务实现 |
2.7.3 MPLS VPN业务实现 |
2.7.4 NGN语音业务 |
第三章 巴州铁通城域接入网光进铜退改造建设 |
3.1 接入网现状 |
3.2 接入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光接入网系统改造设计要求及目的 |
3.2.2 接入网改造建设方案 |
3.3 巴州铁通网络规划及网络结构 |
3.3.1 巴州铁通OLT部署 |
3.3.2 网络连接结构图 |
3.4 网络数据规划 |
3.4.1 城域网SVLAN规划 |
3.4.2 PON网络IP地址规划 |
3.4.3 QoS部署 |
3.4.4 业务配置规范 |
3.4.5 网络故障自愈能力设计 |
3.4.6 网管系统设计 |
3.6 业务测试 |
3.6.1 用户上网感知度测试 |
3.6.2 网络质量测试 |
3.7 网络系统改造后效益对比分析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GPON技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梅州移动宽带接入网设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背景 |
1.2 方案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1.2.1 必要性 |
1.2.2 可行性 |
1.2.3 现状问题分析 |
第二章 宽带接入网基础和发展现状 |
2.1 接入网的定义特点 |
2.2 建设接入网的重要意义 |
2.3 国内外接入网近期发展状况及发展目标 |
2.3.1 国外光纤到户的发展 |
2.3.2 FTTH在国内的进展 |
2.4 PON技术基础介绍 |
2.4.1 PON系统介绍 |
2.4.2 GPON技术特点及成本比较 |
2.4.3 GPON系统构成 |
第三章 中国移动梅州公司宽带接入网设计依据和原则 |
3.1 设计依据 |
3.1.1 梅州移动宽带接入用户数预测 |
3.1.2 宽带接入网带宽需求预测 |
3.2 设计原则 |
3.2.1 宽带接入网总体设计原则 |
2.2.2 网络技术选择 |
3.2.3 OLT设备性能要求 |
3.2.4 网络总体架构原则 |
3.2.5 综合业务接入点选取原则 |
3.2.6 光缆网络规划建设要点 |
3.2.7 PON网络设备规划建设要点 |
3.2.8 用户驻地网规划建设要求 |
第四章 中国移动梅州公司宽带接入网设计方案 |
4.1 宽带接入基础网络设计方案 |
4.1.1 设计思路 |
4.1.2 综合接入区设计方案 |
4.1.3 综合业务接入点的设置 |
4.1.4 综合业务接入区主干光缆交接箱分布设计 |
4.1.5 主干/配线光缆环设计方案 |
4.2 宽带接入网OLT设备组网设计方案 |
4.2.1 上层城域数据网络现状 |
4.2.2 OLT设备设计方案 |
4.2.3 PON网络上联城域网设计方案 |
4.3 网络拓扑结构 |
4.4 宽带接入网网络保护 |
4.4.1 PON网络组网模型 |
4.5 网络设备选型 |
4.5.1 设备选型 |
4.5.2 MA5680T/MA5683T产品特点 |
4.6 PON网络业务配置规范设计 |
4.6.1 PON业务命名规范 |
4.6.2 PON网络主要参数设置规范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城域宽带接入网的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巴彦淖尔移动城域传送网能力需求的研究[D]. 贾淼淼. 内蒙古大学, 2020(04)
- [2]移动本地城域网的优化及应用研究[D]. 杨清.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3]南昌广电IP城域网设计与优化[D]. 林康. 南昌大学, 2020(11)
- [4]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D]. 陆洋.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5]楚雄电信宽带IP城域网优化研究[D]. 张育华.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6]宽带网络接入层优化及发展研究[D]. 张晨洁.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7]常德IP城域网的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D]. 胡磊.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8]浙江铁通城域网GPON改造方案设计及工程实践[D]. 蔡为.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9]巴州铁通城域IP网光进铜退改造和建设研究[D]. 谷兴龙.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10]梅州移动宽带接入网设计方案研究[D]. 陈运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