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第一个环境大奖——“中华环境奖”评选活动启动(论文文献综述)
彭丹月[1](2020)在《我国环保督察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的环保督察制度基本上形成了中央环保督察、六大区域督查中心例行性督查以及环保综合督查共同发挥作用的基本模式。中央环保督察的督察主体为生态环境部下设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派出的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由省部级领导组成,督察对象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企业。我国目前的环保督察制度具有中央环保督察层级高、督察范围广、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特点,但是也存在法律依据不健全、督察主体范围过窄以及督察问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立法予以完善。第一部分是论述环保督察制度的实施现状与特征,以及相关基础理论。从“环境监察”到“环保督查”,再到党政同责、督企督政并重的“环保督察”,我国的环保督察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环保督察以政策性规范为主要法律依据,以党政同责为核心责任,并且逐步由非常规型治理模式向常规型治理模式转变。环保督察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权力制约监督理论以及责任政府理论。权力制约监督理论指出了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与方式,即权力制约权力以及权利监督权力。责任政府理论则要求政府必须承担法定职责,履行职能。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环保督察制度存在的法律依据、监督主体以及督察问责这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我国目前的环保督察制度以党政联合规范性法律文件为主要的和直接的依据,环保督察问责主要以党内法规与党内规范性文件为直接依据,狭义上的法律规定相对缺乏;且目前条文的逻辑结构存在规定不明确的情形,容易产生适用上的困难。监督主体上,目前的环保督察主要以行政机关为督察主体,以公众为主体的外部监督缺乏。因此,应当将监督主体扩大至公众。督察问责上,我国环保督察制度仍然存在行政问责的某些固有弊端,如督察问责程序缺失、问责权限范围过窄等问题。第三部分是对环保督察制度的域外经验考察以及环保督察制度的完善对策。主要借鉴了美国的大区制督察制度以及俄罗斯的土地督察制度。首先,借鉴美国关于建立有一定执法权的跨区域督察机构,以应对我国目前环保督查中心督察权限范围过窄的问题,具体是通过完善环保督察制度的相关的法律规范的方式。其次,通过考察俄罗斯土地督察制度中的沟通协调制度,提出我国应当在督察过程中加强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沟通,同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建立良好的外部沟通机制。要应对环保督察问责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完善环保督察问责程序以及督察问责救济程序两方面进行。
余凤娇[2](2017)在《百胜中国公益营销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深入,企业越来越重视“做一个优秀企业公民”的身份。为了获得更加稳固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越来越重视将产品销售与公益事业结合起来,利用社会热点进行各类公益营销活动,以推动销售增长,帮助企业盈利,同时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的这种行为即是“公益营销”。通过公益营销,企业能够将政府、消费者、非盈利组织、媒体等多方连结起来,获得不同组织机构的认同,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美誉度、认知度,进而影响购买意愿和忠诚度。公益营销概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务界与理论界均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企业多种公益营销活动层出不穷,理论界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完善。如何更好地开展公益营销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实际的公益营销活动中,企业在方式、手段、技巧方面也不断摸索进步。本文首先对营销观念的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发展进行了简短概述,并梳理了国外、国内在学术上的公益营销研究成果。其次,对不同学者对公益营销的不同定义进行了整理;总结了公益营销的意义;阐述了公益营销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关系,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再次,本文以跨国企业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胜中国)为案例,从企业文化、公益营销内容、类型、对象、公关宣传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剖析百胜中国公益营销的做法、取得的成果,期望在此基础上能够总结出一些优秀做法,发现不足之处,并在理论上提供指导意见。通过对百胜中国公益营销7个方面的分析,本文发现:(1)重视公益营销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2)百胜中国及旗下品牌以公益营销的方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慈善责任,各类营销活动都包含商业元素。(3)公关宣传在公益营销中发挥巨大作用。(4)百胜中国及旗下品牌应继续运用公益营销履行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希望本文能够在学术层面,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优秀案例,进行一定的学术探讨;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能为百胜中国在今后进行公益营销时,提供理论指导,不断完善项目执行,更多惠及中国消费者。
孔放[3](2017)在《我国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奖励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维护社会稳定的方式,自古有之。封建社会时期,"奖惩"一直是统治者治理国家、巩固政权的两大权柄,现代社会奖励更是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发展与创新,以及形成社会良好风气的重要手段。奖励制度作为界定、规范奖励行为的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建立系统、完善的奖励制度是发挥奖励作用与价值的重要举措。授奖环节产生的文件、实物,从获奖客体角度而言,是真实记录获奖成果的荣誉档案,是获奖者、获奖机构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对奖励及奖励制度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综合研究我国宏观奖励活动、奖励分类体系及奖励制度的理论和成果较少,针对荣誉档案的研究也较为宽泛。论文基于以往具体领域的奖励理论研究成果,将奖励、奖励制度与荣誉档案三者相联系,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我国目前具体奖项及奖励分类体系,从纵向角度提出以授奖主体为分类标准的奖励分类体系,并基于此分类体系分析我国荣誉档案的管理工作。论文共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从研究背景出发,提出选题的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的文献研究现状,并对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概括论文研究的三大主要对象——奖励、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一方面从奖励含义入手,重点介绍奖励的社会历史性、目的明确性和行为流程化的特点,以及奖励活动的四大阶段及其各阶段形成文件档案材料,随后分析了奖励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并分析奖励分类体系对奖励制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提出荣誉档案的概念,介绍其特征和重要价值,并分析荣誉档案与奖励类档案的关系,为第四章和第五章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古代法家和儒家的奖励思想出发,回顾了奖励制度、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历史,划分两者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先秦时期、封建时期和近现代时期,通过列举每一历史阶段典型的奖励制度、荣誉档案种类以及最常见的荣誉档案管理方式,为第四章奖励分类体系和第五章荣誉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背景信息和史料参考。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论文研究的重点,第四章主要介绍奖励分类体系,此体系是在现有奖励分类的基础上,以授奖主体为分类标准而形成的,并列举了每一类奖励的典型奖项,加深对该类型奖励的了解。此外,利用"中国智库索引(CTTI)"数据库中数千条"荣誉"、"奖励"的数据,分析了具体奖项分布的特点。第五章将第四章的奖励分类体系和我国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提出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既包括机构以整体名义获奖而形成的荣誉档案,又包括重要的个人荣誉档案;在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下,重视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成套性、开放性和效益性原则;结合奖励分类体系,界定荣誉档案的收集范围和分类,综合利用多种方法鉴定荣誉档案的真伪和价值,并对荣誉档案保管和利用工作提出些许建议。第六章结语回顾全文,总结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主要观点,并概括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并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冯凌云[4](2014)在《中国西部地级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研究 ——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公共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向前发展的重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关于“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本文以包头市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公共产品、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相关概念和理论,总结包头市近年来在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工作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西部)的要求,系统分析包头市创建国家示范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借鉴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创建经验,提出推进包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戴鑫韬[5](2013)在《国家荣誉制度研究》文中提出国家荣誉制度作为一项体现尊重生命、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的精神价值的国家奖励制度,一方面是实现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制度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彰显,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多元化的新时期背景下,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两次会议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社会民众也纷纷要求政府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来惩恶扬善,提升社会的精神价值和道德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意义的国家荣誉制度,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现实紧迫性和理论必要性的双重层面意义。本文以国家荣誉制度为研究对象,以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分析国家荣誉制度实现人才激励、社会公平的内在原理和逻辑。其次,本文对国家荣誉制度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国家荣誉制度是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旨在表彰和嘉奖为国家和社会各领域建设发展作出成绩或贡献的人士,具有统一化、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特征的国家奖励制度体系。国家荣誉制度以人才激励和社会价值引导为核心功能,以公正、法治和权威性为基本原则。再者,通过研究我国荣誉制度的历史变迁,以及现有荣誉奖项的类别、奖励内容、评选程序和法律基础的现状,认为我国现行的荣誉制度存在包括奖励主体过多,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法律保障、结构设置缺乏科学性以及荣誉制度容易异化的问题。通过充分比较美国、俄罗斯和韩国的国家荣誉制度的异同,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和模式,本文首次提出了构建我国国家荣誉制度的基本体系框架,包括国家荣誉制度的静态制度实体和动态运行机制。其中,静态制度实体的内容包括国家荣誉制度的内涵、结构、法制基础,动态运行机制包括国家荣誉制度管理、监督和改革。最后,以国家荣誉制度的体系框架为基础,提出构建体系统一、法制完善、结构合理、机制健全的国家荣誉制度的对策建议,并提出了建立国家荣誉制度的奖项分类、分级管理设想,以及设立国际影响力奖项的设想,为我国构建科学规范的国家荣誉制度提供新的思路。
张冰辉[6](2012)在《中华宝钢杯环境奖花落南宁纪实》文中认为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随着整个地球土地严重沙漠化、水土日益流失、旱灾频繁、洪涝严重、大量动植物灭绝、温室效应加剧,人类终于清醒地意识到,那种"牺牲长远利益,只顾眼前利益"的对地球资源掠夺性开发的经济模式,是一种自我毁灭的经济模式,它最终必然导致自然界失去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使人类失去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物和与之共荣共存的多样性生物基因,使人类生活在一个没有鸟儿歌唱、河流死亡、土壤被严重污染的星球上!
水如[7](2010)在《为了山西蓝天碧水》文中研究表明2009年的6月5日,是山西环保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太原南宫广场万里晴空、鲜花绽放、彩旗飘扬、人头攒动。中华环保基金会山西代表处在庆祝世界环境日的浓郁气氛中隆重揭牌。同时,酝酿已久的大型环保公益项目"山西绿色公益
戴振华,周丽[8](2007)在《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局荣获中华环境奖》文中研究表明2007年8月22日上午8点30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景洪市新剧院,召集机关单位副处级以上的干部,为今年7月2日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中国环保最高奖——第四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生态保护奖的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局,举行了隆重的先进事迹报告暨表彰大会。州委副书记、州长刀林荫,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刘德强,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刘功华,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兰昌华、州政协副主席玉香伦参加表彰会,并授牌、颁奖。常务副州长刘德强宣布:森林公安局集体荣立二等功,并获得了州人民政府价值50万元越野车的奖励。
桂振华,何建勇,绿缘[9](2007)在《环保 扶贫 助学 中国扶贫事业的新思路——记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格平绿色助学行动创建人曲格平教授》文中研究说明"其实我个人的生活很平淡,而整个中国的环保事业却波澜壮阔。应该说,是环保事业给我的人生增添了光彩和乐趣。"——曲格平曲格平简历1930年6月生于山东肥城,历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联合国2002年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秘书长名人专家组成员、全球环境基金高级顾问;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
贺生忠,王继明[10](2006)在《沙海煤都的绿色进行曲——来自中国首家亿吨矿区生态再造的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二、我国第一个环境大奖——“中华环境奖”评选活动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第一个环境大奖——“中华环境奖”评选活动启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环保督察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方法 |
四 本文创新点 |
第一章 环保督察制度相关基础理论 |
第一节 责任政府理论 |
一 政府责任概念厘定 |
二 政府环境责任内涵 |
第二节 权力制约监督理论 |
一 以权力制约权力 |
二 以权利监督权力 |
第二章 我国环保督察制度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现状 |
第一节 我国环保督察制度的基本特征 |
一 政策性规范为主要依据 |
(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的性质与特点 |
(二)督察问责的法律依据 |
二 党政同责为核心责任 |
三 非常规型治理模式向常规型治理模式的转变 |
(一)非常规型与常规型治理模式的区别 |
(二)常规型治理模式的确立 |
第二节 我国环保督察制度实施现状 |
一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实施现状 |
二 区域环保督查制度实施现状 |
第三章 我国环保督察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一节 法律依据的不健全 |
一 规范性文件位阶低 |
二 规范性文件内涵不明确 |
第二节 监督主体过于限缩 |
一 监督主体的范围 |
二 公众监督必要性 |
三 公众监督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
第三节 环保督察问责机制的缺陷 |
一 环保督察问责程序缺失 |
(一)督察问责程序的规范现状 |
(二)督察问责缺乏法定程序 |
二 督察问责权限范围过窄 |
(一)行政执法权的缺失 |
(二)责任承担方式单一 |
第四章 国外相关监管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设立独立的跨区督察机构——以美国大区督察制度为例 |
一 设立背景 |
二 基本职能 |
三 经验借鉴 |
第二节 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以俄罗斯土地督察体制为例 |
一 制度概况 |
二 经验借鉴 |
第五章 我国环保督察制度的完善对策 |
第一节 完善环保督察法律规范 |
一 完善环保督察国家法 |
二 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的良好衔接 |
第二节 健全环保督察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 |
一 健全环保督察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的必要性 |
(一)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 |
(二)有利于保障公众参与环境治理 |
二 拓宽环保督察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事项范围 |
(一)立法层面的完善 |
(二)具体内容的完善 |
三 完善环境听证制度与环境行政奖励制度 |
(一)环境听证制度立法现状及必要性 |
(二)环保督察听证制度的完善 |
(三)环保督察奖励制度的完善 |
第三节 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
一 完善督察问责程序 |
(一)明确督察问责对象 |
(二)扩大督察问责主体范围 |
(三)完善督察问责责任承担方式 |
二 健全督察问责救济程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百胜中国公益营销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动机 |
1.1.1 为什么选择公益营销 |
1.1.2 为什么选择百胜中国 |
1.2 研究背景 |
1.2.1 营销观念的发展 |
1.2.2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公益营销国外研究成果 |
1.3.2 公益营销国内研究成果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本理论与概念 |
2.1 相关定义解释 |
2.1.1 公益营销的定义 |
2.1.2 公益营销的意义 |
2.2 公益营销与企业社会责任 |
第3章 案例介绍 |
3.1 百胜中国简介 |
3.2 旗下品牌介绍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百胜中国企业文化分析 |
4.2 百胜中国公益营销内容分析 |
4.2.1 主要公益营销成果 |
4.2.2 内容分析 |
4.3 百胜中国公益营销类型分析 |
4.4 百胜中国公益营销对象分析 |
4.5 百胜中国公益营销团队分析 |
4.6 百胜中国公益营销合作伙伴分析 |
4.7 百胜中国公益营销公关宣传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研究限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总体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2 奖励、奖励制度及荣誉档案概述 |
2.1 奖励及其制度 |
2.1.1 奖励概念 |
2.1.2 奖励的特点 |
2.1.3 奖励流程和奖励类档案 |
2.1.4 奖励制度 |
2.2 荣誉档案 |
2.2.1 概念 |
2.2.2 特征及其价值 |
2.2.3 荣誉档案与奖励类档案的关系 |
2.3 奖励、奖励制度与荣誉档案的联系 |
3 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的历史沿革 |
3.1 古代典型的奖励思想 |
3.1.1 先秦法家的"信赏必罚"、"重刑厚赏"思想 |
3.1.2 先秦儒家的"明德慎罚"、"赏罚必信"思想 |
3.1.3 封建社会儒家的"阳赏阴刑"、"赏不逾时"思想 |
3.2 奖励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
3.2.1 先秦萌芽时期 |
3.2.2 封建发展成熟时期 |
3.2.3 民国重构时期 |
3.2.4 新中国新发展时期 |
3.3 荣誉档案及其管理工作的历史沿革 |
3.3.1 先秦时期 |
3.3.2 封建社会时期 |
3.3.3 民国成立后至今 |
4 奖励分类体系研究 |
4.1 奖励分类的含义、标准与原则 |
4.2 我国奖励的具体分类 |
4.2.1 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奖励种类 |
4.2.2 奖励分类体系——按照授奖主体标准划分 |
4.2.3 具体奖项分布特点 |
5 荣誉档案管理工作——以奖励分类体系为基础 |
5.1 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与原则 |
5.1.1 对象 |
5.1.2 原则 |
5.2 荣誉档案的收集 |
5.3 荣誉档案的分类 |
5.3.1 奖励分类体系标准 |
5.3.2 载体形态标准 |
5.4 荣誉档案的鉴定方法 |
5.4.1 真伪鉴定 |
5.4.2 价值鉴定 |
5.5 荣誉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单表 |
附录2 基于奖项分类体系的具体奖项分布表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简介 |
致谢 |
(4)中国西部地级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研究 ——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1. 国外研究动态 |
2. 国内研究动态 |
(三)论文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
1. 论文的基本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1. 可能的创新 |
2. 存在的不足 |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1. 公共产品 |
2. 公共文化产品 |
3. 公共服务 |
4. 公共文化服务 |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
1. 概念 |
2. 组成 |
二、包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
(一)包头市基本概况 |
(二)包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
1.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
2. 广播影视惠民工程不断深入 |
3.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一步丰富和多元化 |
三、包头市创建国家示范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创建国家示范区的有关要求 |
1. 时间及范围安排 |
2. 创建具体步骤 |
3. 创建标准 |
4. 内蒙古自治区示范区创建情况 |
(二)包头市创建国家示范区存在的问题 |
1. 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 |
2.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滞后 |
3. 已建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未充分发挥 |
4. 人才支撑能力急需提升 |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观念认识不高,重视不够 |
2. 财政经费投入不足、文化经费安排使用不合理 |
3. 缺乏相对稳定的体制机制 |
4. 社会力量参与较少,政府扶持政策不配套、难落实 |
四、推进包头市创建国家示范区的对策与建议 |
(一)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经验及启示 |
1.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
2. 投入文化事业经费费大幅增加 |
3. 较好地落实了中央的决策部署 |
4. 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
5. 部分省市、地区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二)加快包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对策建议 |
1. 加快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
2.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以及服务供给 |
3.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项保障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国家荣誉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家荣誉制度内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家荣誉制度的内涵 |
一、 国家荣誉制度的概念 |
二、 国家荣誉制度的功能 |
三、 国家荣誉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国家荣誉制度的理论基础 |
一、 激励理论 |
二、 公平理论 |
三、 新公共行政理论 |
四、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荣誉制度的变迁与现状 |
第一节 我国荣誉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二节 我国现行荣誉制度的现状 |
一、 我国现有荣誉奖项的类别 |
二、 我国现行荣誉制度的奖励内容 |
三、 我国主要荣誉奖项的评选程序 |
四、 我国现行荣誉制度的法制基础 |
第四章 我国荣誉制度面临的困境 |
第一节 缺乏统一的制度体系 |
一、 奖励主体过多,缺乏统一管理 |
二、 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 |
第二节 结构设置缺乏科学性 |
一、 缺乏持续性的激励效应 |
二、 奖项设计缺乏合理性 |
三、 奖励评审标准不明确 |
第三节 荣誉制度的异化 |
一、 荣誉奖励的“职权化异变” |
二、 荣誉奖励的“马太效应” |
第五章 国外国家荣誉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
第一节 俄罗斯、美国和韩国的国家荣誉制度比较 |
一、 概况 |
二、 综合比较 |
第二节 国外国家荣誉制度的启示 |
一、 体系统一,制度规范 |
二、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评审章程,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
三、 荣誉奖项的分类、分级设置合理 |
第六章 构建国家荣誉制度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构建国家荣誉制度的思路 |
第二节 构建国家荣誉制度的对策 |
一、 构建体系统一的国家荣誉制度 |
二、 构建法制完善的国家荣誉制度 |
三、 构建结构合理的国家荣誉制度 |
四、 构建机制健全的国家荣誉制度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一、 研究创新点 |
二、 研究不足之处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6)中华宝钢杯环境奖花落南宁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10)沙海煤都的绿色进行曲——来自中国首家亿吨矿区生态再造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环境保护, 世界性的话题。煤矿环保, 世界性的难题。 |
绿色奇迹, 荣膺“中华环境奖” |
神东的绿色奇迹, 是怎样创造的 |
绿色再造, 绿化面积比开采区大一倍半 |
绿色使命, 大企业要担当社会责任 |
四、我国第一个环境大奖——“中华环境奖”评选活动启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环保督察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D]. 彭丹月.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百胜中国公益营销案例研究[D]. 余凤娇.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3)
- [3]我国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研究[D]. 孔放. 南京大学, 2017(09)
- [4]中国西部地级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研究 ——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D]. 冯凌云. 内蒙古大学, 2014(10)
- [5]国家荣誉制度研究[D]. 戴鑫韬. 云南财经大学, 2013(07)
- [6]中华宝钢杯环境奖花落南宁纪实[J]. 张冰辉. 红豆, 2012(02)
- [7]为了山西蓝天碧水[J]. 水如. 记者观察(上半月), 2010(06)
- [8]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局荣获中华环境奖[J]. 戴振华,周丽. 版纳, 2007(04)
- [9]环保 扶贫 助学 中国扶贫事业的新思路——记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格平绿色助学行动创建人曲格平教授[J]. 桂振华,何建勇,绿缘. 中国绿色画报, 2007(01)
- [10]沙海煤都的绿色进行曲——来自中国首家亿吨矿区生态再造的报告[J]. 贺生忠,王继明. 当代矿工,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