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叶松鞘蛾科学管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艳南[1](2021)在《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方案探析》文中认为落叶松鞘蛾属于鳞翅目鞘蛾科,常以幼虫形态啃食落叶松针叶,对落叶松生长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为探究河北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技术方案,简要阐述了落叶松鞘蛾的表现,论述了河北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技术方案及效果,希望为河北落叶松营林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郝小勇[2](2021)在《落叶松鞘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探讨》文中认为落叶松鞘蛾是北方地区落叶松树木较为常见的食叶害虫之一,在虫害控制措施不到位、大范围发生的情形下,会在局部范围内对落叶松林区造成严重影响。在对落叶松鞘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简要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及对策,以期为害虫防治提供参考,有效防止病虫害的蔓延扩散。
徐小锋[3](2020)在《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文中研究表明落叶松鞘蛾是一种属于鳞翅目,鞘蛾科的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等地区。落叶松鞘蛾的幼虫食害落叶松针叶,当落叶松受虫害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片枯黄。落叶松鞘蛾主要寄生的植物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以及华北落叶松等等。本文就落叶松鞘蛾的防治做出探究,以望参考。
师菊梅,蔡平,王俊[4](2020)在《太子山林区落叶松鞘蛾烟剂防治技术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20年来,太子山林区共营造落叶松人工林8万多亩。由于当初苗木和种子调运检疫工作滞后,导致太子山林区落叶松鞘蛾害虫侵入,不仅严重影响落叶松林木的生长,更有大面积发展蔓延的趋势。有效防治落叶松鞘蛾危害,已是太子山林区甚至全省分布落叶松林区的首要任务。但由于大多数落叶松人工林密度大,树高达10米以上,机械喷洒农药防治困难大、成本高,人工防治药剂无法喷洒到位。因此采用烟剂(烟雾剂)防治是太子山林区防治落叶松鞘蛾最实用、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宗彦平[5](2020)在《管涔林区怀道林场华北落叶松鞘蛾生物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在管涔林区怀道林场大干沟龙王脑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受到华北落叶松鞘蛾的侵害,2015年开始设立多个调查观察期样地,对华北落叶松鞘蛾的发生与华北落叶松受害株率及华北落叶松受害后自我补偿效应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鞘蛾在怀道林场每年发生一代,主要为害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平均有虫株率为70%,最高达95%;成虫每年6月4日至6月30日在林间扬飞一次;阳坡林地比阴坡受害严重,林缘比林内更易受华北落叶松鞘蛾危害,郁闭度低的林分比高的林分受害严重;华北落叶松具有高度耐害性和自我恢复生长效应。
马会荣[6](2019)在《落叶松鞘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文中研究说明落叶松鞘蛾是华北落叶松树木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在渭源县莲峰、会川和五竹3个国有林区落叶松人工纯林中大面积发生,局部危害严重,幼虫取食落叶松叶肉,大发生时针叶被蚕食75%以上,林分一片枯黄,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种实产量。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落叶松鞘蛾对渭源县森林资源的危害,防止进一步蔓延、扩散,通过对该害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细致观察,制定了科学的化学农药和烟剂薰杀防治,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赵晋龙[7](2018)在《华北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华北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sinensis Yang是我国华北地区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应用性引诱剂诱捕器监测华北落叶松鞘蛾成虫发生期,并进行大量诱杀防治。结果表明:2011—2012年,在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好地方林场和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石桥林场,华北落叶松鞘蛾成虫在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的始见期推后37 d,盛期推后24 d,末期一致,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发生期集中的趋势。应用性引诱剂诱捕器大量诱捕后,华北落叶松鞘蛾幼虫虫口密度极显着降低,平均虫口减退率为60.07%;翌年平均诱蛾量极显着下降。
吴珊,张杰,胡成,林健[8](2018)在《日本落叶松病虫害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主要对我国日本落叶松的病虫害研究进行了概述,列举了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以及近年来研究的相应防治方法。旨在为进一步制定日本落叶松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杜文[9](2017)在《基于落叶松鞘蛾生物学特性论述其防治技术》文中提出本文详细介绍了落叶松鞘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并总结分析了几种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其指导意义值得林业同仁借鉴、探讨。
程立超[10](2017)在《立地和林分因子对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的影响》文中提出以黑龙江黑河地区兴安落叶松鞘蛾、黄褐天幕毛虫、舞毒蛾、落叶松毛虫4种主要森林害虫为研究对象,设置84块调查样地,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调查分析2011年至2013年间4种森林害虫虫口密度。二是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数学回归模型、两两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4种森林害虫样地内的立地因子、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性指数,并分析它们对4种森林害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提出了黑龙江黑河地区4种森林害虫的主要防控建议,为造林绿化设计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指导作用。对兴安落叶松鞘蛾的分析,调查样地22块,不同坡位、坡向、坡度、海拔,不同郁闭度、林型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影响显着(P<0.05),不同林龄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影口响不显着(P>0.05)。立地因子、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指数单一变量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无显着影响(P>0.05)。坡向和林型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坡度、海拔、郁闭度、林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对黄褐天幕毛虫的分析,调查样地22块,不同坡向、海拔,不同郁闭度、蒙古栎所占比例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影响显着(P<0.05),不同坡位、坡度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影响不显着(P>0.05)。立地因子、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性指数单一变量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无显着影响(P>0.05)。坡位、坡向、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海拔、蒙古栎所占比例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对舞毒蛾的分析,调查样地22块,不同坡位、坡向、坡度、海拔,不同郁闭度、蒙古栎所占比例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影响显着(P<0.05)。立地因子、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指数单一变量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无显着影响(P>0.05)。坡位、坡向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坡度、海拔、郁闭度、蒙古栎所占比例、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对落叶松毛虫的分析,调查样地18块,不同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郁闭度、林型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影响显着(P<0.05)。立地因子、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指数单一变量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无显着影响(P>0.05)。林型、Simpson指数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坡位、坡向、坡度、海拔、郁闭度、林龄、Shannon-Wiener指数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在造林绿化工作中,造林地块的选择,兴安落叶松鞘蛾应避开光照强度大和平坡地块,舞毒蛾应选择坡度大的地块。在森林抚育工作中,合理密植和加快林分郁闭是防控兴安落叶松鞘蛾、黄褐天幕毛虫、落叶松毛虫的有效方法;抚育伐除林分内胡枝子和刺玫是降低兴安落叶松鞘蛾种群密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落叶松鞘蛾科学管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落叶松鞘蛾科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方案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北落叶松鞘蛾的表现 |
2 河北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技术方案 |
2.1 悬挂人工鸟巢箱 |
2.2 喷施生物农药 |
2.3 黑光灯诱捕 |
2.4 性引诱剂释放器 |
2.5 科学营林 |
3 河北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 |
4 结语 |
(2)落叶松鞘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落叶松鞘蛾的形态特征 |
1.1 成虫 |
1.2 卵 |
1.3 幼虫 |
1.4 蛹 |
2 落叶松鞘蛾的生物学特征 |
2.1 生活史 |
2.2 生活习性 |
2.3 为害特点 |
3 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方法及对策 |
3.1 生物防治 |
3.2 化学防治 |
3.3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
3.4 加强产地检疫检查 |
(3)落叶松鞘蛾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划分落叶松鞘蛾的治理区域 |
1.1 落叶松鞘蛾重灾区 |
1.2 落叶松鞘蛾中灾区 |
1.3 落叶松鞘蛾轻灾区 |
2 落叶松鞘蛾虫情调查 |
2.1 预测预报 |
2.2 定期测报 |
2.3 调查方法 |
2.4 切实掌握落叶松灾害区的害虫变化情况,及早确定防治时间 |
3 落叶松鞘蛾的防治 |
3.1 调节各个危害区落叶松鞘蛾种群密度 |
3.2 综合防治 |
4 结语 |
(4)太子山林区落叶松鞘蛾烟剂防治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物学特性 |
二、危害症状及生存环境分析 |
三、落叶松鞘蛾烟剂防治方法 |
(一)适时防治: |
(二)适量用药: |
(三)合理布点: |
(四)适度风向、风速: |
(五)科学设置了望点: |
四、防治注意事项 |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 |
(二)加强火源管理,严防森林火灾。 |
(三)规范操作,确保人员安全。 |
(四)科学防治,确保质量。 |
(5)管涔林区怀道林场华北落叶松鞘蛾生物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调查林地概况 |
1.2 研究方法 |
1.3 受害等级划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华北落叶松鞘蛾生活史及为害习性 |
2.2 扬飞习性 |
2.3 华北落叶松鞘蛾为害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
2.4 林分状况与华北落叶松鞘蛾为害关系 |
2.4.1 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鞘蛾为害的情况 |
2.4.2 不同郁闭度的林分受华北落叶松鞘蛾为害的情况 |
3 结论与讨论 |
(6)落叶松鞘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观察方法 |
1.1 野外观察 |
1.2 室内观察 |
2 形态特征、发生规律 |
2.1 形态特征 |
2.2 发生规律 |
2.3 危害特点 |
3 防治方法 |
3.1 生物防治 |
3.2 化学防治 |
4 建议及对策 |
4.1 加强全县落叶松鞘蛾的预测预报工作 |
4.2 提高防治科技水平,改进防治手段 |
4.3 加强产地检疫检查,加大资金投入 |
(7)华北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成虫发生期监测 |
1.3.2 大量诱杀防治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成虫发生期 |
2.2 大量诱杀防治 |
3 讨论与结论 |
(8)日本落叶松病虫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害及其防治 |
1.1 落叶松枯梢病 |
1.2 落叶松根腐病 |
1.3 落叶松心止病 |
1.4 落叶松早落病 |
1.5 落叶松褐锈病 |
2 日本落叶松的虫害及其防治 |
2.1 日本落叶松球蚜 |
2.2 落叶松毛虫 |
2.3 落叶松鞘蛾 |
2.4 伊藤厚丝叶蜂 |
2.5 落叶松八齿小蠹 |
2.6 落叶松实小卷蛾 |
3 问题与讨论 |
(9)基于落叶松鞘蛾生物学特性论述其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落叶松鞘蛾形态特征 |
2 落叶松鞘蛾生物特性 |
3 防治措施 |
3.1 营林措施 |
3.2 生物措施 |
3.3 物理措施 |
3.4 化学措施 |
4 小结 |
(10)立地和林分因子对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物种多样性 |
1.2.2 生态系统多样性测度 |
1.2.3 生物多样性与森林害虫的发生 |
1.2.4 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与森林害虫的发生 |
1.3 研究区概况 |
1.3.1 黑河地区自然概况 |
1.3.2 黑河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概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方法 |
2.1 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发生情况固定监测样地 |
2.2 研究方法 |
2.2.1 调查方法 |
2.2.2 数据统计分析 |
3 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发生情况 |
3.1 黑河地区2011年至2013年兴安落叶松鞘蛾发生情况 |
3.2 黑河地区2011年至2013年黄褐天幕毛虫发生情况 |
3.3 黑河地区2011年至2013年舞毒蛾发生情况 |
3.4 黑河地区2011年至2013年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 |
4 立地因子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兴安落叶松鞘蛾的影响 |
4.1 立地因子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
4.2 林分因子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
4.3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单一因子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相关影响 |
4.4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主成分分析 |
4.5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两两相关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对黄褐天幕毛虫的影响 |
5.1 立地因子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
5.2 林分因子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
5.3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单一因子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相关影响 |
5.4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主成分分析 |
5.5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两两相关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对舞毒蛾的影响 |
6.1 立地因子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
6.2 林分因子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
6.3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单一因子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的相关影响 |
6.4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主成分分析 |
6.5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的两两相关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对落叶松毛虫的影响 |
7.1 立地因子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
7.2 林分因子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
7.3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单一因子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相关影响 |
7.4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主成分分析 |
7.5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两两相关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主要防控建议 |
8.1 不同年份四种森林害虫发生情况讨论 |
8.2 立地因子影响四种森林害虫平均虫口密度讨论 |
8.3 林分因子影响四种森林害虫平均虫口密度讨论 |
8.4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影响四种森林害虫平均虫口密度讨论 |
8.5 立地和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性指数四种森林害虫平均虫口密度两两相关性讨论 |
8.6 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主要防控建议 |
8.6.1 兴安落叶松鞘蛾主要防控建议 |
8.6.2 黄褐天幕毛虫主要防控建议 |
8.6.3 舞毒蛾主要防控建议 |
8.6.4 落叶松毛虫主要防控建议 |
8.7 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 |
四、落叶松鞘蛾科学管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方案探析[J]. 胡艳南. 现代园艺, 2021(21)
- [2]落叶松鞘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探讨[J]. 郝小勇. 种子科技, 2021(05)
- [3]落叶松鞘蛾的防治[J]. 徐小锋. 花卉, 2020(06)
- [4]太子山林区落叶松鞘蛾烟剂防治技术初探[J]. 师菊梅,蔡平,王俊. 甘肃林业, 2020(01)
- [5]管涔林区怀道林场华北落叶松鞘蛾生物学调查[J]. 宗彦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20(01)
- [6]落叶松鞘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J]. 马会荣.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16)
- [7]华北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研究[J]. 赵晋龙. 中国森林病虫, 2018(05)
- [8]日本落叶松病虫害研究进展[J]. 吴珊,张杰,胡成,林健. 防护林科技, 2018(01)
- [9]基于落叶松鞘蛾生物学特性论述其防治技术[J]. 杜文. 花卉, 2017(18)
- [10]立地和林分因子对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的影响[D]. 程立超.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2)
标签:落叶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