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教学设计2002年《小学教学设计》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李熳[1](2021)在《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计与概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夏安琪[2](2021)在《基于生活审美化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林[3](2021)在《任务驱动模式下部编本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研究》文中提出
肖清清[4](2020)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与教学实施的重要资源,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小学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既是深化拓展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提升学生思考探究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小学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研究成为了教科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选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进行现状分析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进行探究。分析得出,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具有习题数量分布不均、习题类型衔接不强、习题情境设置不够、习题编排方式欠佳、习题呈现方式单调的局限。本研究认为,针对以上的不足主要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目标、设计策略以及具体案例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的基本构想。要突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的现有不足,提出了以下五个策略:加大“统计与概率”比例,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适当增加实践题型,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合理增设科学素材,培养学生科学理性思维;科学安排编排方式,促进学生整体把握知识;适当丰富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不仅需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需发展学生的能力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进一步优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课后习题选材需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课后习题编排需要遵循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课后习题呈现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数学素养提供平台。这样,才能逐步完善小学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真正发挥小学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
郝晓荣[5](2020)在《对歌谣类少儿汉语教材编写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文本分析和教学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际汉语教学蓬勃发展,随着教学对象的低龄化,国际少儿汉语教学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由于少儿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同于成人,因此游戏教学法、全身反应法和歌谣教学法等少儿汉语教学法广受欢迎。其中,歌谣教学法由于教学效果好且容易操作,在少儿汉语课堂中运用广泛。为配合歌谣教学法的课堂运用,歌谣类少儿汉语教材逐渐出现。然而,相较于传统的常规性少儿汉语教材(教学材料以课文为主体的综合性教材),歌谣类少儿汉语教材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研究也十分薄弱(相关研究不足5篇)。汉语教材的编写与推广是对外汉语教学在21世纪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赵金铭,2004),所以关于歌谣类少儿汉语教材的研究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在歌谣教学法和少儿汉语歌谣教材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亟需从教材文本与教学实践两方面总结经验,提炼出更为符合教学规律和学习者认知特点的教材编写思路。因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和课堂志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将静态的文本分析和动态的教学实践及调查相结合展开研究。全文一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从多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界定“少儿”和“歌谣”两个关键概念,并介绍本文理论基础。第二章为研究设计,包括本文研究对象的选取和选取原因、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维度,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以《晓康歌谣学汉语》和《朴炫英少儿汉语》为研究蓝本进行文本分析,探讨教材的编写理念、资源配置与编写体例、话题选择、韵律特征和文化因素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五章和第六章为海外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第五章为笔者在英国W小学的教学实践及思考,基于教学实践提出“四步歌谣教学法”,并根据教学实践对歌谣教学提出相关建议。第六章为对英国师生的调查,先对8位不同类型的外语教师进行访谈,然后对笔者班里的3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收集的访谈和问卷信息进行分析。第七章笔者结合文本分析的丰富内容和对教学实践的思考,从教材的歌谣设计、编写体例、教学视频和立体建设四个角度为歌谣类少儿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最后,总结本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以当前研究较为薄弱的歌谣类少儿汉语教材为选题,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涉及多国别的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旨在为歌谣教学及教材编写初级阶段的发展提供总结与反思,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同时推动少儿汉语歌谣课堂教学的发展。
吴心怡[6](2020)在《基于多文档建设性应用原则的在线学习支架设计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已成为教育技术和学习科学领域众多学者关注的话题。在多文档、多信息的网络环境下,在线学习的挑战越来越关注于如何培养学习者资源检索与有效运用的能力。多文档的有效运用不仅是学习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CSCL中学习者利用信息进行知识转化实践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权威文档的建设性应用原则及多文档学习活动理论,结合在线学习的特征,笔者设计了适用于个人及集体的多文档在线学习支架,以某高校大四本科生(N=30)为研究对象,以KF平台为工具,通过案例研究多文档支架应用于大学生线上个人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过程与效果。研究历时九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具体学习活动和规则。其中,学生在KF平台上的知识建构活动主要以个人学习和集体讨论方式体现。研究表明,基于多文档建设性应用的在线学习支架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有帮助,学习者能够更好的解决学习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进而促进了个人和集体知识的增长;学习者能够通过建设性的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意义协商建构集体知识,体现了对文献资料更深层的理解,讨论中体现了更深层次的思维特征;多文档协作学习支架有利于学生的发帖交互,能够提升学生的讨论参与频次及交互网络密度,对于改善在线讨论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学生在线学习中知识建构效果得到了提升。
张雪[7](2019)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彝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发达地区教师都没有有效解决该方面问题,我们知道发达地区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以及交通发展程度都处于中上等水平,在发达地区教师都无法解决阅读教学方面的问题,那对于位于大山里的少数民族的教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些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更加偏僻,交通也因为地形问题更加不发达,这样的地理因素就直接影响了该少数民族的经济水平,使得他们的阅读教学举步维艰。然而随着国家的强大,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现代信息化教学在教学领域普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读书受教课也因为现代化信息教学变得稍微容易一些。现代信息化教学的优点有很多,其中有两大优势尤为突出:第一是文字图片化,文字的形容远没有画面有冲击力,而传统教学无法做到这一点;第二是文字声音化,在现代信息化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上讲到的事物转化为音频,增加学生的印象。这篇文章是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在少数民族山区的一所小学进行读书理解教学实践项目,通过亲身实践来研究分析当前山区少数民族在小学生读书理解时存在的问题,对现代信息化教学在小学生读书理解中的应用中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详细地阐述了多媒体技术、阅读教学、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基础。其次,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本研究针对彝族地区当前的的语文课程授学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在现代信息化教学的技术下对该民族的小学生读书理解课程进行量身定做的设计。提出设计重点原则,借鉴ADDIE设计本研究的教学模型,并从需求、内容设计、内容制作、实践运用以及实践后对现代信息化教学的综评定来设计该少数民族的适用于年幼学生的读书理解课程。之后根据这些数据策划的课程,通过引入小学较高年级语文具体课程,完成多媒体技术下彝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并通过问卷调查,从语文阅读能力、学习成绩、学生情况及教师情况获取多媒体技术下彝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情况,得出其可以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不足以及提升学生学习信心的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彝族地区小学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解决当前彝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已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邹宝红[8](2019)在《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的体与用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五、六年级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姜安琳[9](2019)在《中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许多碎片化阅读的现象,教学理论难以真正进入一线教师的教学课堂,实际教学中也未能完全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忽略学生的真实阅读感受等,许多问题的暴露要求我们要不断反思改进,寻求理论的支撑以落实实践的要求,真正去解决当前学生的阅读问题。本文首先从当前阅读教学现状、整体性阅读研究进展着手,发现当前整体性阅读研究偏重理论层面的突破,在真正的教学实践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这一部分的论述旨在说明整体性阅读思路进入中学语文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三个大方面论述整体性阅读可采取的教学策略,但要注意的是整体性阅读的含义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结合文本的特点抓住核心教学点提纲挈领,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统一,文本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客观知识建构与个人情感体验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篇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文本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该如何把握,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提纲挈领;二、阅读教学中常见却易被忽略的教学点,叙事学、符号学、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如何融入教学过程中;三、如何挖掘文本的隐藏叙事空间,真正理解文章的核心价值。
陈旺旗[10](2019)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演进的认知归因解读(1904-2017)》文中提出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以及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演进,这些因素必然要求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师准确把握2017版《新课标》内涵要旨,品读出其中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目标,政策宗旨和文件精髓,以便更加科学高效地把《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之中,为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要的素质的全面英语专门人才服务。无论以地域还是历史的视角观察,对于课程标准或者课程的研究都让教育者无法形成一个课程标准演进的完整清晰的历史脉络和可视规律。有鉴于此,笔者以晚清至今的国家层面的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的历史演进为切入点,在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归因理论的视角下,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标准作解读。期望在今后高中英语教学中,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旨和精髓,以便为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借鉴。以泰勒原理的四个问题作为考察不同历史时期课程标准是否合理的四个维度,从而为我们怎样设计教学计划,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提供了依据。从晚清至今,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经历了一百余年的演变和进化。回顾这段历史,探讨其归因和发展规律,对研究和促进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国英语教育史上,各个时期的课程编排方式和设置体例主要通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体现出来。将百年来反映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发展的主要资料进行历史比较研究,期望为广大课程编制人员以及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教育科研人员在研究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中提供有益借鉴。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简介研究背景,陈述研究目的,探讨研究意义和规划论文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首先,扼要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组织手段,和教学评价等。其次,综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含教学大纲)及其演进的研究成果;最后对这一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进行概括介绍。第三章为理论依据。比较系统详尽的介绍了认知归因理论及其适用范围,同时阐释了泰勒原理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章是研究设计部分。第五章是论文的核心所在,集中展示了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首先,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课程标准(含教学大纲)的规定性描述:运用编年史体例的形式比较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演进特点。其次,较为详尽地解读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演进归因。最后,通过比较2003年和2017年两个版本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归结出2017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具有三各鲜明的特点。第六章是最后一部分,也是本文的结论,总结主要的研究发现,提出研究启示,并对今后课程标准的发展趋势和演进走向做出设想和前瞻。
二、小学教学设计2002年《小学教学设计》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教学设计2002年《小学教学设计》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4)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数学学科素养及其相关研究的兴起 |
1.1.3 新时代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重视 |
1.1.4 我国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现状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的学理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科书 |
2.1.2 教科书习题设计 |
2.1.3 小学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 |
2.2 理论依据 |
2.2.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2.2 数学学科素养 |
2.2.3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 |
2.2.4 多元智能理论 |
2.3 小学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对学生的价值意蕴 |
2.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
2.3.2 巩固拓展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
第3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的现状分析 |
3.1 设计现状 |
3.1.1 课后习题设计的表层分析 |
3.1.2 课后习题设计的深层分析 |
3.2 设计特点 |
3.2.1 重视“数与代数”知识领域,强调基础性 |
3.2.2 注重实践训练,体现应用性 |
3.2.3 紧密联系实际,凸显生活性 |
3.2.4 循序渐进编排,注重发展性 |
3.2.5 体现图文结合,发挥可读性 |
3.3 设计局限 |
3.3.1 习题数量分布不均,不利于学生素养发展 |
3.3.2 习题类型衔接不强,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 |
3.3.3 习题情境设置不够,不利于科学精神培养 |
3.3.4 习题编排方式欠佳,不利于学生思维开拓 |
3.3.5 习题呈现方式单调,不利于学习兴趣激发 |
3.4 问题归因 |
3.4.1 编写理念落后,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
3.4.2 应试观念固化,忽视习题设计长远价值 |
3.4.3 偏离课程标准,影响习题设置有效落实 |
第4章 优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的基本构想 |
4.1 基本理念 |
4.1.1 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
4.1.2 坚持数学素养理念 |
4.1.3 体现生活发展需求 |
4.2 基本原则 |
4.2.1 基础性与拓展性原则 |
4.2.2 综合性与开放性原则 |
4.2.3 情境性与实践性原则 |
4.2.4 灵活性与多样性原则 |
4.2.5 科学性与趣味性原则 |
4.3 基本目标 |
4.3.1 聚焦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素养发展 |
4.3.2 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兴趣氛围 |
4.3.3 强化探究实践,引领学生自主建构 |
4.4 基本策略 |
4.4.1 适度加大统计比例,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
4.4.2 适宜增加实践题型,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
4.4.3 合理增设科学素材,培养学生科学理性思维 |
4.4.4 科学安排编排方式,促进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
4.4.5 适当丰富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附录 B |
致谢 |
(5)对歌谣类少儿汉语教材编写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文本分析和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全球汉语学习者呈低龄化 |
二、歌谣教学法广受欢迎 |
三、歌谣类少儿汉语教材应运而生 |
四、相关研究比较薄弱 |
五、研究者个人因素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关于少儿汉语教材的研究 |
二、关于国际汉语教学中歌谣教学的研究 |
三、关于歌谣类少儿汉语教材的研究 |
第四节 关键概念界定 |
一、少儿 |
二、歌谣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汉语韵律理论 |
二、情感过滤假说 |
三、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
四、大脑机能分担理论 |
五、多元智能理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及其原因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原因 |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维度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维度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调查法 |
五、实地观察法 |
六、课堂志研究法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一、研究主题较为新颖 |
二、研究材料较为鲜活 |
三、研究方法较为丰富 |
四、研究国别较为多元 |
第三章 对《晓康歌谣学汉语》的文本研究 |
第一节 编写理念 |
一、视听说唱相结合 |
二、语言和文化相结合 |
三、教材内容本土化 |
四、知识多样化复现 |
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
第二节 资源配置与编写体例 |
一、资源配置 |
二、编写体例 |
第三节 话题分析 |
一、话题汇总 |
二、话题分类 |
第四节 韵律分析 |
一、语音知识 |
二、押韵规律 |
三、节奏规律 |
第五节 文化分析 |
一、文化主题 |
二、文化呈现方式 |
第四章 对《朴炫英少儿汉语》的文本研究 |
第一节 编写理念 |
一、歌谣本土性 |
二、内容适龄性 |
三、呈现直观性 |
四、内容综合性 |
五、共同参与性 |
第二节 资源配置与编写体例 |
一、资源配置 |
二、编写体例 |
第三节 话题分析 |
一、话题汇总 |
二、话题统计 |
第四节 韵律分析 |
一、歌谣音节 |
二、歌谣节奏 |
三、歌谣押韵 |
第五节 文化方面 |
一、目的语文化 |
二、共性文化 |
第五章 基于英国W小学的汉语歌谣教学实践 |
第一节 教学背景 |
一、英国重视汉语教学 |
二、英国W小学的汉语教学 |
第二节 教学情况 |
一、教学方法 |
二、教学内容 |
第三节 教学步骤 |
一、每个主题的教学步骤 |
二、歌谣教学类型及步骤 |
第四节 歌谣教学建议 |
一、灵活使用歌谣教材 |
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
三、丰富歌谣输出形式 |
第六章 对歌谣教学情况的调查 |
第一节 对教师的访谈调查及分析 |
一、访谈调查的对象 |
二、访谈调查的过程 |
三、对访谈调查的分析 |
第二节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一、问卷调查的对象 |
二、问卷调查的过程 |
三、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七章 对歌谣类少儿汉语教材的总体思考 |
第一节 教材歌谣设计 |
一、歌谣歌词方面 |
二、歌谣曲调节奏方面 |
第二节 教材编写体例 |
一、语言学习版块 |
二、文化认知版块 |
三、巩固练习版块 |
四、课堂活动版块 |
第三节 教材的教学视频 |
一、歌谣伴奏 |
二、视频字幕 |
三、视频风格 |
四、TPR引导 |
第四节 教材的立体建设 |
一、教材介质立体化 |
二、教材种类立体化 |
三、编写组织立体化 |
四、使用对象立体化 |
本文局限性及今后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笔者关于汉语歌谣教学日志8篇 |
附录二 对英国W小学学生调查问卷30份 |
附录三 学生课后汉语自学笔记照片2张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成绩 |
(6)基于多文档建设性应用原则的在线学习支架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在线学习要求学生建设性地应用信息 |
1.1.2 多文档学习支架为信息应用过程提供重要支持 |
1.2 概念界定 |
1.2.1 权威文档的建设性应用 |
1.2.2 多文档建设性应用原则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问题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知识建构理论中的权威文档建设性应用 |
2.2 多文档学习活动模型 |
2.2.1 支持多文档阅读的理论模型 |
2.2.2 基于模型的活动步骤设计 |
2.3 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的在线学习支架 |
2.3.1 知识建构原则 |
2.3.2 在线学习支架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学情分析 |
3.1.1 学生文献利用方式 |
3.1.2 课前在线协作讨论情况 |
3.2 在线多文档学习平台 |
3.3 在线多文档学习支架设计 |
3.3.1 个人学习支架设计 |
3.3.2 协作学习支架设计 |
第4章 在线学习活动实践 |
4.1 教学环境构建 |
4.2 教学实践方案 |
4.3 多文档学习支架的应用 |
4.3.1 个人学习阶段的支架应用 |
4.3.2 集体学习阶段的支架应用 |
第5章 实践效果评析 |
5.1 学习者在线交互行为分析 |
5.2 学习者知识增长情况 |
5.2.1 个人知识增长情况 |
5.2.2 集体知识增长情况 |
5.3 基于信息的建设性应用理论的在线讨论效果 |
5.4 学习者知识建构效果 |
5.5 学习支架的使用反馈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文献查阅方式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协作讨论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协作知识建构分析模型 |
致谢 |
(7)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彝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组织 |
2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多媒体技术 |
2.1.2 阅读教学 |
2.1.3 教学设计 |
2.2 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特点 |
2.2.1 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
2.2.2 多媒体教学的特征 |
2.3 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基础 |
2.3.1 掌握学习理论 |
2.3.2 认知负荷理论 |
3 多媒体技术下彝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教学设计 |
3.1 教学现状 |
3.1.1 教学概况 |
3.1.2 教学现状分析 |
3.2 教学设计原则 |
3.2.1 重点突出原则 |
3.2.2 启发性原则 |
3.2.3 趣味性原则 |
3.2.4 丰富性原则 |
3.3 教学模型设计 |
3.4 教学步骤设计 |
3.4.1 前期需求分析 |
3.4.2 教学内容设计 |
3.4.3 教学内容制作 |
3.4.4 教学应用实施 |
3.4.5 教学效果评价 |
4 多媒体技术下彝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
4.1 教学实践基础条件 |
4.1.1 教学目的 |
4.1.2 教学内容 |
4.1.3 教学对象 |
4.1.4 教学假设与时间安排 |
4.2 教学实践情况 |
4.2.1 需求分析 |
4.2.2 内容设计 |
4.2.3 内容制作 |
4.2.4 应用实践 |
5 多媒体技术下彝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
5.1 教学效果分析 |
5.1.1 语文阅读能力分析 |
5.1.2 学习成绩分析 |
5.1.3 学生情况分析 |
5.1.4 教师情况分析 |
5.2 研究结论 |
5.2.1 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足 |
5.2.2 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
5.3 对策建议 |
5.3.1 注重差异性 |
5.3.2 培养阅读能力 |
5.3.3 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
5.3.4 掌握制作和运用课件方式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中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内容及意义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整体性阅读概述 |
第一节 整体性阅读研究综述 |
一 整体阅读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
二 整体性阅读的策略实施 |
第二节 整体性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 从格式塔理论看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内在指向 |
二 从情境教学理论看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层级 |
三 从叙事学语言学理论看整体性阅读的实践理论 |
第三节 整体性阅读的内涵 |
一 整体性阅读内涵界定 |
二 整体性阅读教学的适用范围 |
第二章 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学情分析不足,知识体系建构断层 |
二 教学内容误差,知识系统整合难 |
三 教学模式单一,牺牲了文本的独特性 |
第三章 整体性阅读教学实施建议 |
第一节 紧扣文本,关注故事层面 |
一 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
二 细化文本,解构文体 |
第二节 理清结构,关注叙事层面 |
一 关注文本的叙述层次 |
二 关注叙述视角 |
三 关注时间与叙述顺序 |
第三节 辨析能指,关注语言层面 |
一 叙事语式 |
二 语言风格 |
三 能指与所指 |
(一)在能指和所指的对比中辨析语言 |
(二)在文本的空白处挖掘内涵 |
(三)在具体的语境中还原语义 |
第四节 整体性阅读教学实际应用—以《变色龙》为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演进的认知归因解读(1904-201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其演进研究的文献综述 |
2.1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界定 |
2.2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
第三章 理论依据 |
3.1 泰勒原理 |
3.2 归因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样本 |
4.2 研究问题 |
4.3 研究工具 |
4.4 研究过程 |
第五章 |
5.1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演进的特点和规律 |
5.2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演进的四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规律 |
5.3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演进的三个时代的认知归因特点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2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中的新问题 |
6.3 未来新课程标准实现形式的预测与前瞻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小学教学设计2002年《小学教学设计》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计与概率”为例[D]. 李熳. 西南大学, 2021
- [2]基于生活审美化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D]. 夏安琪.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任务驱动模式下部编本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研究[D]. 杨林.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4]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课后习题设计研究[D]. 肖清清.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对歌谣类少儿汉语教材编写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文本分析和教学实践[D]. 郝晓荣.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基于多文档建设性应用原则的在线学习支架设计与实践[D]. 吴心怡.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7]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彝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 张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4)
- [8]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的体与用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五、六年级教材为例[D]. 邹宝红. 深圳大学, 2019
- [9]中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研究[D]. 姜安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10]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演进的认知归因解读(1904-2017)[D]. 陈旺旗. 延安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