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向越野应用于农村中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邱建华[1](2020)在《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上饶师范学院大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比较体育拓展课程、拓展+传统体育课程、传统体育课程等三种干预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同影响,弄清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实验结果:(1)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各实验组SCL-90量表测试各因子得分实验后较实验前均有所减少,其中拓展+传统体育课程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拓展课程,传统课程不明显。(2)对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除对照组男生的BMI(P=0.063>0.05)和腿围(P=0.465>0.05)、对照组女生腿围(P=0.904>0.05)外,其余各组学生在各项身体形态指标上均出现了显着性变化(P=0.000<0.05),其中在BMI、腰围、臀围三个指标上,三组学生(男女生趋势相同)测试结果均下降;在腿围指标上,传统体育教学+体育拓展训练组学生测试结果下降,体育拓展训练学生测试结果提高,传统体育教学组变化较为平缓;因此就改善学生身体形态而言,传统体育课程、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拓展+传统体育课程均比较明显,但拓展+传统体育课程效果最明显。(3)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三组学生在各项身体机能指标上均出现了显着性变化(P=0.000<0.05),其中肺活量、台阶测试指标上,三组学生(男女生趋势相同)测试结果均上升;安静心率、安静血压指标上,三组学生(男女生趋势相同)测试结果均下降;因此传统体育课程、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拓展+传统体育课程均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但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效果最明显。(4)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三组学生在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上均出现了显着性变化(P=0.000<0.05),其中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指标上,三组学生测试结果均上升;50米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指标上,三组学生测试结果均下降;因此传统体育课程、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拓展+传统体育课程均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拓展+传统体育课程效果最明显。结论: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干预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体质健康影响效果一般,明显弱于体育拓展课程、拓展+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干预效果;体育拓展课程教学干预对高校学生身体机能改善效果明显;拓展+传统体育课程相结合教学干预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提升显着;传统体育课程与拓展课程融合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扩大宣传,提高师生对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认识;建立机制,实现体育拓展训练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加强研究,达到现代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胡盟盟,姜定波[2](2020)在《虚拟环境中的定向越野训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使得人机界面实现,并利用现代科技技术,让人投入到计算机虚拟境界之中,可以利用手势以及语言,达到交互的目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定向越野训练多维信息空间的创设,应加强对于游戏的分析以及调整,保证的定向越野训练游戏的顺利运行。本文是针对虚拟环境中定向越野训练的相关概述、虚拟环境中的定向越野训练分析。
陶淑玲[3](2018)在《定向越野对青少年体技智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定向越野运动的起源、概念、运动形式及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以及定向越野运动对青少年学生体能、技能、智能三方面能力发展的相关资料的分析与总结,进一步了解定向越野运动对青少年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影响状况,完善定向越野运动应用于青少年学生群体素质化教育的教学体系,为青少年学生体技智能全面发展寻找更好更科学的对策。结论:1.定向越野运动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定向越野运动对青少年的识图用图,辨别方向和学习迁移能力大大提高;3.定向越野运动对青少年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和创新思维及解决困难的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孙永亮[4](2018)在《军械工程学院生长干部学员5公里跑训练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长干部学员(officer cadet)”是由军队院校、训练机构和普通高校培养,拟任军官或文职干部的学员,是国家国防军队中未来的指挥干部,肩负着保卫国家的伟大使命,是我国各大军事院校中重点培养的对象[1]。军队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保障,是一个时刻准备战斗的团体,而良好的体能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军事基础体能训练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军事基础体能考核中,5公里跑属于耐力项目,周期性强、易疲劳、学员训练积极性低,但考核成绩相对于400米障碍更容易提高,相关领导也更为重视。从目前军事院校针对5公里跑训练的方法来看,主要还是采用单纯的耐力跑,手段还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训练方法,5公里跑的整体成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为进一步优化军事院校中5公里跑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提高生长干部学员5公里跑的考核成绩尤为重要,亟需在5公里跑训练方法方面有新的突破。本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了军事院校中生长干部学员5公里跑专项组合训练理论和方法,其核心理念是:“提高生长干部学员5公里跑的考核成绩、考核通过率和优秀率,开创新的训练方法,培养更高素质的指挥型人才”。通过对军事院校中5公里跑训练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主要的目的是:(1)创新5公里跑的专项训练方法,让这些军队中的优等生、国家后备指挥型人才,能够顺利通过考核并取得满意的成绩;(2)为生长干部学员引入新的训练理念、掌握新的训练方法,让其在今后的基层指挥训练中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国防战士;(3)进一步丰富我国军事院校5公里跑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推动我国军事体能基础训练研究领域的发展。这不论是对生长干部学员军事体能素质和5公里训练成绩的提高,还是对军事院校高素质指挥人才的培养、部队的长远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5公里跑专项组合训练方法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2016级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学员为实验对象,在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的基础上,结合5公里跑项目特点及生长干部学员的生理特征,设计出5公里跑专项组合训练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2016级三旅参加军政联考的109名生长干部学员进行了为期12周的5公里跑训练,以期望提高生长干部学员的5公里跑考核成绩,达到培养目标。实验结果显示如下:(1)5公里跑专项组合训练法比传统训练法更能效提高生长干部学员5公里跑的考核成绩和整体水平,实验组最终考核优秀率、良好率、整体合格率更高,且不合格率为零。(2)从肺活量和基础心率的变化情况分析,5公里跑专项组合训练法和传统训练法均能提高生长干部学员的心肺机能,且专项组合训练法对肺活量的提升幅度更大。(3)5公里跑专项组合训练法和传统训练法均能提高生长干部学员的乳酸能系统和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且专项组合训练法对400米整体平均成绩的提高幅度更大。(4)5公里跑专项组合训练法相对于传统训练法更能有效地提高生长干部学员引体向上的整体考核成绩,对上肢力量耐力的作用效果更加显着。(5)5公里跑专项组合训练法是一次成功的训练方法实验,是军事体能项目训练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和提高,为军事体能考核项目训练方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周佳思[5](2018)在《交叉训练法在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定向越野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由其在比赛过程中的识图能力和越野跑能力共同决定的,而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直接决定了运动员的越野跑能力,因此,如何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安排训练以提高定向越野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是当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传统上,专项耐力的训练方法较多,但对交叉训练法(Cross-training)的应用研究却相对较少。为此,本文拟在学习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教练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运动训练学、生物科学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交叉训练在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探索,通过理论分析、调查问卷、专家访谈三个层次综合筛选出适合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的手段和检测专项耐力训练效果的指标,并依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优化设计出一套适合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提升专项耐力的交叉训练方案。本研究以北京实验学校定向越野校队中选取30名初中男子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随机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安排进行16周的对比实验,以此验证交叉训练法在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中的运用效果。得到以下结果:1.目前在初中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中,交叉训练法的应用较少。训练内容针对性不强,训练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运动员参与训练的兴趣不高。2.经过16周的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反映专项耐力水平的生理指标如肺活量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实验前后产生了显着差异或极显着差异。3.经过16周的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的FMS身体功能筛查整体指标有所提升,实验前后产生了极显着差异。特别是深蹲、过栏步和身体旋转稳定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4.经过16周的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反映心理活动的指标即运动训练参与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前后产生了极显着差异。5.经过16周的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反映专项耐力成绩的指标如1000米跑成绩和12分钟跑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实验前后产生了极显着差异。结论: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干预后运动员专项耐力测试指标的对比分析,表明运用交叉训练法在提高专项耐力水平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耐力训练法。其表现在交叉训练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同时能够较为全面协调地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降低其运动功能性障碍,预防运动损伤。也由于交叉训练法训练手段的多样性,可以很好地提升运动员参与课余训练的兴趣。
段蓉[6](2016)在《小学阶段的中长跑兴趣训练法探讨》文中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学校的首要目标。学校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重视他们身体健康水平的增强。因此,许多小学都以"中长跑"运动项目为基准,力求优化学生对运动项目的认知水平。但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对中长跑活动并没有浓厚的兴趣,而使运动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本文针对小学阶段中长跑的运动现状,对兴趣训练法进行讨论。
李婧之[7](2016)在《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北京市中学生为例》文中提出自从2004年起,定向越野被列入到了素质教育的受教育者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1],定向运动迅速在北京市中小学发展,但大多数学校发展较慢,成绩不理想。本文从北京市中学中选取了三所具代表性的学校,分别为北方交大附中、北京市八一中学、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并从每个学校中抽取20个样本为调查对象,以运动训练学的科研成果为理论依据,探讨北京市中学定向越野运动员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研究构建出中学生定向越野竞技能力结构的模型,并对技能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研究探索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指标的权重,对体能、技能、战术、运动心理、运动智能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各项指标的意义。旨在深度剖析现有的竞技能力结构的认知上的问题,建立科学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并为今后的中小学生定向运动科研和后备人才的选拔奠定理论基础,为今后各学校定向运动训练提供参考,推动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本研究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田野法的体育科研方法,确定了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级指标的权重、以及二级指标的权重。构建出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一二级指标的结构模型。其中技能有7个二级指标,体能、战术各有2个二级指标,运动心理和运动智能各有1个二级指标。对各项竞技能力指标进行探讨,用等级模型来确定运动员每个指标的能力。总的来说水平处于三级水平。北京市八一中学的越野跑技术和打卡流程战术等级突出,已经达到了四级水平,与高水平运动员相当。其他各项各学校均应当努力提高技术。调查对象中,北方交大附中的注重技能训练、北京市八一中学注重体能训练,而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对两者持平衡观点。通过对竞技能力一级指标计算权重得出,体能占41.7%,技能占38.7%,战术占5%,运动心理占5%,运动智能占10%。通过对三所学校竞技能力五项一级指标进行等权重加权平均数计算,得出竞技能力结构权重。此结果为北京市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建立了初步的指标体系。其中体能和技能所占权重最大,二者之和超过总竞技能力权重的80%,且二者各占约40%。因此在训练中应权衡二者的权重,既应所侧重,也应综合评价。充分挖掘竞技能力各个竞技能力因素的作用,使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合理化。通过对技能的7项二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定向越野运动员技能的二元结构模型,分别为设计视角因素单元和经验视角因素单元。将技能二元结构模型与一级指标结合,综合定向越野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运动心理和运动智能,分析出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大模型。
王兵柯[8](2015)在《定向越野教学与田径教学中中长跑教学效果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心肺功能是人体心脏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心肺功能又直接影响全身器官及肌肉的活动。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三个方法就定向越野教学与田径教学中的中长跑教学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学生对两个项目的喜爱程度作相关调查。其结果:我国推广长久的田径课在武汉体育学院没有定向越野的教学效果好;学生更喜爱新兴的定向越野教学。
窦震[9](2015)在《北京市初中定向越野运动员课余训练状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定向越野运动是一项结合了体育、智力、地理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体育项目,同时在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背景下,定向越野也是一项很适合在中小学开展的项目。定向越野运动既有一般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同时又有着游戏的趣味性,这使得参与者即便没有取得很好的名次,也可以轻松的从定向越野本身的过程中得到体力、智力方面的锻炼,有寻找到很多乐趣。2008年后,北京市中学生的定向越野运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2010年后,一些商业性的比赛介入中学定向运动中来,北京市中学生的定向运动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些中学纷纷开设定向越野课、定向越野兴趣班,组建定向越野队等,并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训练。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市初中生定向越野课余训练状况的调查和研究,梳理和了解目前涉及北京市初中生定向越野课余训练的部分因素的现状为一些中学开展定向越野运动提供参考。本文在作者本人多年参与指导北京市初中定向越野队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体育训练的一般理论、体育教育的一般规律,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初中生定向越野课余训练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论如下:1.北京市的初中生中,多数到了初中阶段才开始正式接触定向越野运动。2.北京市初中生定向越野运动员整体运动水平不高,有星级的运动员明显少于较其他传统项目。3.定向越野教师对定向越野项目有着比较客观的认识,体育教师普遍认为定向越野在北京市初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4.定向越野教师的专项知识学习途径主要靠自学,涉及专门的定向越野培训活动较少。5.定向越野训练的器材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但由于该项目对场地的特殊要求,因此训练场地无法满足训练所需。6.多数北京市初中定向越野队在训练时间上和每周训练频率上不能够有良好的保障,无法达到传统初中体育运动队的训练时间水平。7.北京市定向越野教师的训练内容上体能训练为主,多数教师没有完整、详细的训练计划,教师在体能训练上,手段较少;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实战训练机会过少。
张帅[10](2014)在《定向越野运动与中学体育课相结合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我们把定向越野运动项目应用于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以期探索形成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体育课程。经过为期4周的实验结果发现,这种新型体育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耐力素质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中学体育课与定向越野运动相结合是可行的。
二、定向越野应用于农村中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定向越野应用于农村中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高校开展体育拓展课程的相关研究 |
2.1.1 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2 高校开展体育拓展课程的现状 |
2.2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相关研究 |
2.2.1 体质概念界定 |
2.2.2 健康概念界定 |
2.2.3 体质与健康的相关性 |
2.2.4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
2.2.5 大学生体质促进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测量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 |
4.1.1 实验前期学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 |
4.1.2 实验中期学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 |
4.1.3 实验后期学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 |
4.2 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分析 |
4.2.1 对学生BMI指数的影响分析 |
4.2.2 对学生身体围度的影响分析(腰围、臀围、腿围) |
4.3 高校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分析 |
4.3.1 肺活量变化情况分析 |
4.3.2 台阶试验变化情况分析 |
4.3.3 安静心率变化情况分析 |
4.3.4 安静血压变化情况分析 |
4.4 高校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
4.4.1 对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分析 |
4.4.2 对学生50米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
4.4.3 对学生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成绩的影响分析 |
4.4.4 对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的影响分析 |
4.4.5 对学生1000米跑成绩和800米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A 教学进度表 |
附件B 访谈提纲 |
附件C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附件D 部分测试数据统计结果 |
附件E 实验过程部分照片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虚拟环境中的定向越野训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虚拟环境中定向越野训练的相关概述 |
3 虚拟环境中的定向越野训练分析 |
3.1 加强定向越野训练系统的开发 |
3.2 关注定向越野训练虚拟环境的研究以及实现 |
3.3 明确游戏系统设计的原则 |
4 结束语 |
(3)定向越野对青少年体技智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
1.1、定向越野的起源及概念、运动形式和特点 |
1.2、定向越野在青少年体育运动中的发展状况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研究对象: |
2.2、研究方法: |
2.2.1、文献资料法 |
2.2.2、专家咨询法 |
2.2.3、访谈法 |
2.2.4、逻辑分析法 |
3、结果与分析 |
3.1、定向越野对青少年体能的影响分析 |
3.2、定向越野对青少年技能的影响分析 |
3.3、定向越野对青少年智能的影响分析 |
4、总结与对策 |
4.1、大力在中小学推广定向越野运动项目。 |
4.2、大力推行青少年业余定向越野运动比赛。 |
4.3、创编更多科学合理的、适合青少年体技智能发展的定向越野训练方法。 |
(4)军械工程学院生长干部学员5公里跑训练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中长跑常用训练方法的历史概述 |
1.2 有关军事基础体能训练的研究 |
1.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生长干部学员 |
1.4.2 任职培训 |
1.4.3 三方联考 |
1.4.4 组合训练法 |
1.4.5 5公里跑专项组合训练法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实验法 |
3 实验设计 |
3.1 实验指导思想 |
3.2 实验分组 |
3.3 实验课时安排 |
3.4 实验指标的筛选 |
3.5 实验器材 |
3.6 实验控制 |
3.7 实验训练模式 |
3.8 实验方案 |
3.9 两种训练方法基本原理分析 |
3.10 两种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分析 |
3.11 五公里跑专项组合训练方法的优势分析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教学实验前后5公里跑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5公里跑成绩对比分析 |
4.1.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5公里跑成绩对比分析 |
4.2 五公里训练对心肺机能的影响分析 |
4.2.1 实验组和对照组5公里跑训练前后肺活量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 |
4.2.2 实验组和对照组5公里跑训练前后基础心率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
4.3 五公里跑训练对乳酸能系统和磷酸原系统的影响分析 |
4.3.1 实验组和对照组5公里跑训练前后400米成绩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 |
4.3.2 实验组和对照组5公里跑训练前后100米成绩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 |
4.4 5公里跑训练对上肢力量耐力的影响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交叉训练法在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定向越野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现状 |
1.4.3 定向越野训练方法研究现状 |
1.4.4 交叉训练法研究现状 |
1.4.5 已有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的理论基础 |
3.1.1 适应与迁移理论 |
3.1.2 定向越野的项目特征 |
3.1.3 专项耐力的决定因素和训练任务 |
3.1.4 初中生的身体及心理特点 |
3.1.5 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原则 |
3.1.6 交叉训练法在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中的作用 |
3.2 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的现状 |
3.2.1 教练员对交叉训练法的了解程度 |
3.2.2 教练员对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认识 |
3.2.3 定向越野专项耐力训练的场地设施条件 |
3.2.4 定向越野专项耐力训练的安排(时间、内容) |
3.2.5 定向越野专项耐力训练常用的方法和手段 |
3.2.6 当前在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专项耐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
3.3 交叉训练法在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中的方案设计 |
3.3.1 训练手段的筛选 |
3.3.2 训练方案的设计 |
3.3.3 训练安排 |
3.3.4 训练负荷的监控 |
3.4 交叉训练法在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中应用的结果对比分析 |
3.4.1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专项耐力生理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3.4.2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专项耐力成绩对比分析 |
3.4.3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FMS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对比分析 |
3.4.4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训练兴趣对比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附件五 |
附件六 |
附件七 |
(6)小学阶段的中长跑兴趣训练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阶段开展中长跑运动项目的必要性 |
1.1、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
1.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2、中长跑运动在小学阶段的开展现状 |
2.1、中长跑运动在小学的宣传性不强 |
2.2、应试教育的影响 |
2.3、场地因素的制约 |
3、小学阶段的中长跑兴趣训练法探讨 |
3.1、在耐力训练中提升兴趣 |
3.2、在速度锻炼中提升兴趣 |
3.3、在力量练习中提升兴趣 |
4、结论 |
(7)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北京市中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2.1 选题的目的 |
1.2.2 选题理论意义 |
1.2.3 选题的现实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调查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资料法 |
2.3.2 专家访谈法 |
2.3.3 问卷调查法 |
2.3.4 统计分析法 |
2.3.5 田野法 |
2.4 与本文有关概念的界定 |
2.4.1 定向越野 |
2.4.2 竞技能力 |
2.4.3 北京市中学生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中学生定向越野训练体系的现状 |
3.1.1 中学生参加定向越野训练的途径 |
3.1.2 定向越野师资队伍 |
3.2 北京市中学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现状总体分析 |
3.3 北京市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体能方面的现状分析 |
3.4 北京市中学生定向运动员越野技能方面的现状分析 |
3.4.1 定向技能 |
3.4.2 距离判断技能 |
3.4.3 等高线解读技能 |
3.4.4 读图技能 |
3.4.5 路线选择技能 |
3.4.6 越野跑技能 |
3.4.7 指北针使用技能 |
3.4.8 小结 |
3.5 北京市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战术能力方面的现状分析 |
3.5.1 比赛策略 |
3.5.2 打卡流程 |
3.6 北京市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运动心理能力方面的现状分析 |
3.7 北京市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运动智能方面的的现状分析 |
3.8 定向越野竞技能力分析结果 |
3.8.1 定向越野竞技能力各方面相互联系与制约 |
3.8.2 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分析 |
3.8.3 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技能二元结构模型 |
3.8.4 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
3.9 制约北京市中学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障碍因素 |
3.9.1 定向越野教练员执教水平不均衡 |
3.9.2 训练场地、器材资源严重不足 |
3.9.3 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的科学性不足 |
3.9.4 运动员监护人对运动员参赛的支持力度不足 |
3.9.5 赛后的结果分析不系统 |
3.9.6 学校对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支持力度不大 |
3.10 提升北京市中学定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对策选择 |
3.10.1 平衡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权重 |
3.10.2 重视训练方法的多样化 |
3.10.3 强化赛后分析与总结 |
3.10.4 从战略管理角度研究并建立针对中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系统 |
3.10.5 重视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加强专业培训 |
3.10.6 开发现有资源 |
3.10.7 实现资源共享 |
3.10.8 与国际接轨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附录 7 |
附录 8 |
附录 9 |
(8)定向越野教学与田径教学中中长跑教学效果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1. 问卷调查法 |
2. 文献资料法 |
3. 数理统计法 |
二、定向越野选修课对比田径课的优势 |
(一) 发展大学生的中长跑能力和心肺功能 |
(二) 提高大学生视图和辨别方向的能力 |
(三) 提升大学生的相关心理素质 |
(四) 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 |
(五) 宣传并推广定向越野, 比肩世界先进水平 |
三、结果与分析 |
(一) 测试前后学生中长跑能力和心肺功能对比 |
(二) 学生对定向运动和田径运动的热爱程度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9)北京市初中定向越野运动员课余训练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0 选题依据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课余体育训练概念的界定方面的研究 |
2.1.1 课余体育训练概念的界定 |
2.1.2 课余体育训练与运动训练的界定与区别 |
2.2 有关开展定向越野作用与意义方面的研究 |
2.3 有关定向越野运动员训练及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 |
2.4 有关定向越野课余训练教练员方面的研究 |
2.5 有关定向越野课余训练资源方面的研究 |
2.6 有关学校开展定向越野课程与课余训练方面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3 调查法 |
3.3.1 问卷调查法 |
3.3.2 实地考察法 |
3.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北京市初中定向越野运动员情况 |
4.1.1 参加定向越野运动的运动员数量 |
4.1.2 参加定向越野运动学生的训练年限及运动等级情况 |
4.1.2.1 学生参与定向越野运动的年限及年级分布 |
4.1.2.2 学生运动等级情况 |
4.1.3 北京市初中生对定向越野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 |
4.2 初中体育教师从事定向越野教学和训练的基本情况 |
4.2.1 体育教师对在中学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认识 |
4.2.2 参训体育教师对定向越野的学习和培训情况 |
4.2.3 体育教师参训定向越野的动机 |
4.2.4 体育教师关于定向越野的科研情况 |
4.3 北京市初中定向越野课余训练运动队的外部条件分析 |
4.3.1 学校对定向越野队的定位 |
4.3.2 定向越野训练活动的经费及来源情况 |
4.3.3 北京市初中定向越野训练的场地及设备情况 |
4.3.4 家长对学生参与定向越野训练的支持情况 |
4.4 北京市初中定向越野运动员课余训练活动基本情况 |
4.4.1 学生定向越野训练时长和训练频率情况 |
4.4.2 初中生定向越野训练的训练学特点 |
4.4.2.1 初中生定向越野体能训练的特点 |
4.4.2.2 初中生定向越野运动的技术特点 |
4.4.2.3 初中学生定向越野训练的心理特点 |
4.4.3 初中生定向越野训练计划情况 |
4.4.4 目前初中生定向越野训练采用的主要训练手段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10)定向越野运动与中学体育课相结合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 1 研究对象 |
1 . 2 研究方法 |
1. 2. 1 文献资料法 |
1. 2. 2 问卷调查法 |
1. 2. 3 数理统计法 |
2 研究结果与对比分析 |
2 . 1 定向越野运动简介 |
2 . 2 定向越野运动与中学体育课相结合的实验研究 |
2.2.1 实验设计 |
2.2.2 实验测试结果与分析 |
2.2.2.1 学生实验前后 1500m测试成绩分析 |
2. 2. 2. 2 学生积极性调查 |
2.2.2.3 课后学生主观感觉调查 |
2.2.2.4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锻炼感觉对比调查 |
2.2.2.5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
2.2.2.6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对比分析 |
3 结论与建议 |
四、定向越野应用于农村中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D]. 邱建华.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2]虚拟环境中的定向越野训练分析[J]. 胡盟盟,姜定波.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0(04)
- [3]定向越野对青少年体技智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陶淑玲.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15)
- [4]军械工程学院生长干部学员5公里跑训练方法研究[D]. 孙永亮.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7)
- [5]交叉训练法在初中男子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 周佳思. 首都体育学院, 2018(09)
- [6]小学阶段的中长跑兴趣训练法探讨[J]. 段蓉.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24)
- [7]中学生定向越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北京市中学生为例[D]. 李婧之. 首都体育学院, 2016(01)
- [8]定向越野教学与田径教学中中长跑教学效果对比研究[J]. 王兵柯.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5(08)
- [9]北京市初中定向越野运动员课余训练状况研究[D]. 窦震. 首都体育学院, 2015(07)
- [10]定向越野运动与中学体育课相结合初探[J]. 张帅. 当代体育科技, 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