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护理理论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刘伟[2](2011)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系统总结分析护理教育等相关状况的基础上,探寻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文献挖掘;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规律趋势;通过对11所中医药院校802份调查问卷以及6所院校中医护理相关教学计划的分析,认为应围绕四年制本科主流层次,构建特色突出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结论:提出了六位一体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构建新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支撑。
杨宏敏,赵雅静[3](2000)在《整体护理理论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苏立苓[4](2020)在《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在全面梳理外科护理学传统教学弊端和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探索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评价该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促进外科护理学课程建设。方法: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护理本科专业三年级中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随机选取一个班为对照组,另一个班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改革前,保证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投入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师资与教材使用、授课学时与教学进度均一致的前提下实施教学干预。教学改革后,以组间对照、自身对照的形式比较分析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投入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和期末理论成绩变化情况,通过对试验组护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评价表,并对参与师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评价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教学改革后,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4,P=0.005),且试验组护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生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学习动机(t=-2.842,P=0.005)、计划和实施(t=-2.279,P=0.025)、自我管理(t=-2.657,P=0.009)、人际沟通(t=-2.495,P=0.014)。2.教学改革后,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护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0,P=0.005),且试验组护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问卷包括3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行为投入(t=-2.555,P=0.012)、认知投入(t=-2.463,P=0.015)、情绪投入(t=-2.770,P=0.007)。3.教学改革后,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6,P=0.004),且试验组护生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问卷的7个维度中,有5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寻找真理(t=-5.327,P=0.000)、开放思想(t=-2.987,P=0.004)、分析能力(t=-3.349,P=0.001)、系统化能力(t=-3.377,P=0.001)、批判思维的自信心(t=-2.401,P=0.018);有2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求知欲(t=0.247,P=0.806)、认知成熟度(t=0.798,P=0.427)。4.两组护生期末理论成绩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9,P=0.001)。5.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对该教学方法有较高的满意度评价。6.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授课教师对试验组护生的总体评价较好。结论:1.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中的教学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护生的学习投入、提高护生期末理论成绩,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2.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探索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方法。3.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师生较高的满意度评价,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王雪红[5](2020)在《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的学习需求,构建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与传统的学习模式进行比较,探讨混合式学习模式对中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为完善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内容1.设计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采用访谈法获取中职护生《内科护理》的学习需求。访谈对象为河南某中职卫生学校2017级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的9名护生;根据访谈结果采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逐级分析,最终总结出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的学习需求,即学习资源需求、学习活动需求、教学评价方式需求和教师角色需求。依据访谈结果得出的结论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咨询,合理构思设计适用于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2.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于中职《内科护理》教学。在该校2018级护理专业的6个班级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58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42人,年龄(16.72±0.84)周岁;对照组共57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43人,年龄(16.72±0.92)周岁。教学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是中职《内科护理》教材的五个章节。实验组使用混合式学习法,对照组使用传统学习法。结果1.依据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的学习需求,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在三个教学设计原则和四个实施策略的指导下构建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教学阶段即:课程准备阶段、课前知识内化阶段、课堂知识升华阶段和课后实践技能提升阶段。2.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对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和上学期综合测评成绩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护生具有可比性。混合式学习教学前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分别为:实验组(77.83±4.36)分、对照组(78.56±4.72)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式学习教学后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分别为:实验组(87.38±5.05)分、对照组(79.04±3.86)分,实验组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后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生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后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式学习教学前两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分别为:实验组(234.98±11.55)分、对照组(236.3±11.5)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式学习教学后两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分别为:实验组(270.72±14.54)分、对照组(237.82±10.39)分,实验组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后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生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后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在课程结束后一周进行《内科护理》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组(85.36±5.67)分、对照组(77.91±6.05)分,两组护生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实验组(87.19±5.05)分、对照组(80.07±6.5)分,两组护生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的学习需求构建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与传统学习方法相比较,能够显着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业成绩水平。混合式学习应用于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田苓华[6](2020)在《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标准化护理语言奥马哈系统为基础,探讨奥马哈系统与项痹病保守治疗患者的病历记录的吻合度,整理项痹病保守治疗患者病历记录出现的主要护理问题及干预导向,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拟定可加入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部分优化中医护理方案,以期为项痹病患者提供更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便利抽样湖北省某三甲中医院骨伤科、针灸科及推拿科2018年3月-2019年9月项痹病保守治疗患者的病历记录188份,将护理记录与奥马哈系统的问题分类系统与干预分类系统进行比照与分析,求出奥马哈系统与项痹病患者护理内容的吻合度,分析该系统在项痹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根据研究小组回顾性分析整理的结果,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拟定可加入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以此进行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的部分优化。结果(1)研究人员通过反复对比、归类,最后得出项痹病保守治疗患者病历记录内容与奥马哈系统前两大系统的吻合度。总结出的护理记录共有3164条,护理问题记录有1636条,干预措施有1528条。与问题分类系统对比分析中,完全符合内容为60.59%,部分符合的内容为32.70%,不符合的内容为占6.66%;在与干预分类系统吻合对比中,有62.37%的内容完全符合,28.21%的内容部分符合,9.42%的内容不符合。(2)共有21名专家完成2轮的专家函询,应用奥马哈系统拟定了可加入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1.3%,100%,0.841,0.852分别为两轮的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程度各级指标范围为0.2470.431,统计学比较有差异(P<0.001),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中各级指标合适程度评分范围为3.574.94,变异系数范围为0.0380.364,赞成比范围为76.19%100%。(3)第1轮专家咨询,根据维度删改标准及专家意见与建议,完全删减的有19个二级指标,133个三级具体条目;添补内容有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具体条目;对3个二级指标,3个三级具体条目进行了修改。第二轮在前一轮基础上展开,最后有5个三级具体条目被修改。经过2轮的专家函询,最终形成的可加入中医护理方案内容一共有8个一级指标,65个二级指标,74个三级具体内容。结论本研究通过计算奥马哈系统问题分类系统、干预分类系统与项痹病保守治疗患者病历记录的吻合度,得出将奥马哈系统运用于项痹病的可行性较好,为项痹病患者拟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借助文献与指南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最终形成了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内容,为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今后需在进一步在实践中对优化的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验证和修改,完善其内容,以提高项痹病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乌吉斯古楞[7](2020)在《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健康教育对7~14岁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干预效果,为改进学龄期哮喘患儿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便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68例学龄期儿童,按接诊顺序奇偶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患儿。两组患儿均在入院24小时内发放调查表、问卷及量表(一般资料调查表、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儿科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实验组患儿根据其提供的调查表、问卷和量表,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健康教育互动手册》,为患儿开展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离院后进行常规随访和健康教育。两组患儿在出院后第1个月、第3个月时再分别发放问卷和量表,评价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儿科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等观察指标的干预效果。结果最终67例患儿完成了本次研究(包括实验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随访失访率2.94%,总失访率1.47%。干预前,对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及观察指标进行基线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两组观察指标比较:1.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干预前后比较:(1)自我管理评分总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4.059,P<0.001),不同时点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9.106,P<0.001),组间与时点之间有交互作用(F=6.597,P=0.002)。(2)日常生活维度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671,P=0.201),不同时点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32.090,P<0.001),组间与时点之间有交互作用(F=5.030,P=0.009)。(3)疾病医学维度评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470,P=0.022),不同时点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33.380,P<0.001),组间与时点之间无交互作用(F=2.589,P=0.083)。(4)社会心理维度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3.723,P=0.058),不同时点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0.006,P<0.001),组间与时点之间无交互作用(F=9.697,P=0.061)。2.用药依从性评分干预前后比较: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4.551,P=0.037),不同时点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7.937,P<0.001),组间与时点之间有交互作用(F=5.004,P=0.010)。3.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后比较:(1)生活质量评分总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5.587,P<0.001),不同时点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87.957,P<0.001),组间与时点之间有交互作用(F=16.403,P<0.001)。(2)症状维度评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3.524,P<0.001),不同时点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8.345,P<0.001),组间与时点之间有交互作用(F=8.846,P<0.001)。(3)活动受限维度评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6.779,P=0.011),不同时点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53.320,P<0.001),组间与时点之间有交互作用(F=6.293,P=0.003)。(4)情感维度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3.965,P=0.051),不同时点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9.763,P<0.001),组间与时点之间有交互作用(F=4.926,P=0.010)。结论(1)基于PCDA循环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2)为今后改进学龄期哮喘患儿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参考。
赵爱清[8](2020)在《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水平、健康教育现状;运用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干预,尝试构建以患者为主导的、个体化的全程自我健康管理方案;评价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对提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等的效果。方法(1)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结合临床现有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及临床经验,咨询并调研内分泌临床专家、护理教育专家及教学专家等相关人员,形成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方案初稿;通过临床预实验对教育方案进行修改,最终形成并将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方案应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收集2019年3月~8月就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门诊常规教育加随访,干预组实施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3)分析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别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血糖指标、糖尿病知识水平、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并应用体验式效果评价表对干预组进行评价。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描述:血糖指标、糖尿病知识水平得分、自我管理得分等计量资料根据分布特征决定,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s)表示,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18例研究对象,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在研究过程中无患者退出、失访等情况,最终完成了所有研究对象的信息收集、健康教育及随访干预。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一般临床资料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尿病知识水平得分、糖尿病自我管理得分和各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在血糖控制、糖尿病知识水平得分、糖尿病自我管理得分和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体验式教育方式得到了干预组患者的充分肯定。结论(1)应用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升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2)体验式教育效果得到了患者的充分肯定。(3)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全程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的全程教育与管理中开展应用。
陈雨萍[9](2020)在《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探讨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理指标、高血压相关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以及积极老龄化水平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推广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达到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压力与照护负担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分别选取了成都市青羊区、龙泉驿区所管辖的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场所。以社区为单位,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已在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慢病档案并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共计120例。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实施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生理指标测量、高血压相关知识评分表、高血压自我效能评分表、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表、积极老龄化量表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进行生理指标与自我管理行为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两两比较。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干预过程中,试验组脱落2例患者,对照组剔除3例患者,故本研究最终共纳入115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试验组58例,对照组57例。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疾病情况、生理指标、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积极老龄化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1)试验组干预3、6个月后的血压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血压水平与BMI值在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服药行为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健康行为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服药行为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健康行为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及用药管理、病情监测、饮食管理、工作与休息管理、情绪管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运动管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1)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除运动管理维度外)均高于干预前(P<0.05);(2)试验组干预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除运动管理维度外)均高于干预前(P<0.05);(3)对照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积极老龄化的比较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自理能力、开发心灵智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学习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积极融入社会、建立经济保障、巩固家庭关系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自理能力、积极融入社会、开发心灵智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学习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经济保障、巩固家庭关系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能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提升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转变,减轻家庭照护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帮助患者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疾病管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积极老龄化,缓解社会的经济与照护压力。
王洋[10](2019)在《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 ——以中职《外科护理》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加深,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领域重点研究的主题。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医药卫生类人才培养的基地,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从《外科护理》课程的教学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并结合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设计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具体过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综述对分课堂教学研究的现状,阐述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的对象、意义、思路和具体方法。概述现有文献中对分课堂的概念、对分课堂基本流程,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功能和使用现状,阐述本研究所涉及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本研究在《外科护理》课程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策略、开发教学资源,设计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通过行动研究,收集课堂评价数据,分别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动机、教学资源使用、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剖析,根据具体问题对教学具体过程进行三轮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具体过程。将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应用于《外科护理》的课程中,与不运用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传统课堂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对三个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课堂满意度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本研究结论为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本研究设计开发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的教学资源,并研究设计的具体教学流程,以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进一步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二、整体护理理论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整体护理理论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古近代中国护理思想及教育研究 |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 |
一、中医护理学溯源 |
二、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
三、中医护理学在中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
四、中医护理教育与中医教育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护理思想研究 |
一、"医乃仁术"的护理道德观 |
二、"未病先治"的预防护理观 |
三、"天人合一"的整体护理观 |
四、"相因相宜"的辨证护理观 |
五、"形神共养"的情志护理观 |
六、"阴阳中和"的和谐护理观 |
第三节 中国古代护理教育探析 |
一、先秦中医护理教育 |
二、师承式中医护理教育 |
三、官办式中医护理教育 |
第四节 近代护理教育探寻 |
一、中国近代护理事业的发展 |
二、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发展 |
三、近代护理教育的特征 |
第二章 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中外护理教育模式的比较 |
一、培养层次比较 |
二、培养目标比较 |
三、课程体系比较 |
四、教学方法比较 |
五、教育评价比较 |
六、思考与对策 |
第二节 国内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
一、国内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
二、国内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
三、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
第三节 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为适应医学模式的变革发展规律 |
二、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保持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的重要途径 |
三、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三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质量控制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二、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中医护理课程设置现状的文献分析结果 |
讨论 |
一、问卷调查部分 |
二、文献分析部分 |
第四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 |
第一节 模式构建相关概念界定 |
一、培养模式 |
二、培养目标 |
三、课程设置 |
四、课程结构 |
五、课程内容 |
六、实践教学 |
七、教育评价 |
第二节 模式构建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则 |
一、基本思路 |
二、主要原则 |
第三节 模式框架设计 |
一、框架构想 |
二、具体内涵 |
第四节 模式的具体构建 |
一、培养目标确立 |
二、课程体系建设 |
三、实训体系建设 |
四、保障体系建设 |
五、评价体系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论文摘要 |
(4)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2.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3 外科护理学教学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意义 |
4.1 理论意义 |
4.2 现实意义 |
第一部分 相关教学模式概述及研究理论依据 |
1 相关教学模式概述 |
1.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
1.2 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
2 研究理论依据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自主学习理论 |
2.3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5 掌握学习理论 |
第二部分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
1 外科护理学课程分析 |
1.1 课程简介 |
1.2 教材分析 |
1.3 教学资源 |
1.4 学情分析 |
2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素 |
2.1 教学目标设计 |
2.2 教学内容设计 |
2.3 教学策略设计 |
2.4 教学过程设计 |
2.5 教学评价设计 |
3 外科护理学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施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4 实施过程 |
3.5 统计分析 |
3.6 质量控制 |
3.7 伦理要求 |
3.8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基线资料比较 |
2 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2.1 组间对照 |
2.2 自身对照 |
3 学习投入水平比较 |
3.1 组间对照 |
3.2 自身对照 |
4 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
4.1 组间对照 |
4.2 自身对照 |
5 两组护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
6 教学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评价 |
7 访谈结果 |
7.1 学生访谈结果 |
7.2 教师访谈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2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
3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 |
4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 |
5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满意度 |
6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护生线上学习行为分析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性 |
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5)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网络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日益受到重视 |
(三)中职护理教学现存的问题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相关概念 |
(一)混合式学习 |
(二)自主学习能力 |
(三)批判性思维能力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法 |
(四)观察法 |
六、理论基础 |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首要教学理论 |
(三)泛在学习理论 |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七、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中职《内科护理》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一)中职护生《内科护理》学习需求分析 |
(二)中职《内科护理》应用混合式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实施策略 |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 |
(二)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
三、相关教学要素 |
(一)学习资源 |
(二)学习活动 |
(三)教学评价 |
(四)教师角色 |
四、教师小组 |
五、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框架构建 |
六、各个教学阶段设计 |
(一)课程准备阶段 |
(二)课前——知识内化 |
(三)课堂——知识升华 |
(四)课后——实践技能提升 |
第三章 中职《内科护理》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效果检验 |
一、研究对象 |
(一)纳入及排除标准 |
(二)抽样方法及分组 |
(三)样本含量估算 |
二、研究工具 |
(一)护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 |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 |
(三)学业成绩测评 |
三、教学内容与时间 |
四、教学方法 |
(一)对照组采用传统学习法 |
(二)实验组采用混合式学习法 |
五、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六、质量控制与伦理原则 |
(一)质量控制 |
(二)伦理原则 |
七、研究结果 |
(一)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
(二)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后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三)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后两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
(四)两组护生《内科护理》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
八、讨论 |
(一)混合式学习对中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
(二)混合式学习对中职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
(三)混合式学习对中职护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
九、教学总结与反思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职护生《内科护理》学习需求访谈提纲 |
附录 B 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
附录 C 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
(6)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奥马哈系统在项痹病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析方法 |
3.2 成立研究小组 |
3.3 整理与归类 |
3.4 统计条目,计算吻合度 |
3.5 质量控制 |
3.6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患者基本资料 |
4.2 病历记录与奥马哈系统的吻合程度 |
4.3 病历记录中护理问题分类 |
4.4 病历记录中干预措施分类 |
5 讨论 |
5.1 病历护理性资料与奥马哈系统重合度较好 |
5.2 奥马哈系统的条目内容较为广泛 |
5.3 回顾性资料中共同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出现频次高 |
5.4 关于环境领域评估较少 |
5.5 除精神健康之外的其他心理社会领域问题评估缺乏 |
5.6 缺少护理结局评价模式 |
6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 |
1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整体护理理论 |
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3 奥马哈系统理论 |
3 研究程序 |
3.1 成立研究小组 |
3.2 初拟专家咨询条目内容 |
3.3 制定专家咨询问卷 |
3.4 确定咨询专家 |
3.5 进行专家咨询 |
3.6 评价指标 |
3.7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专家一般资料 |
4.2 专家积极系数 |
4.3 专家权威程度 |
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4.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4.6 专家咨询结果 |
4.7 形成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内容 |
5 讨论 |
5.1 优化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的意义 |
5.2 优化内容的科学性、可靠性及优化性分析 |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6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患者一般情况统计表 |
附录三 奥马哈系统 |
附录四 Delphi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五 原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节选) |
附录六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内容(部分)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PDCA循环理论的发展现状及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概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操作性定义 |
4 理论基础 |
5 研究目的 |
6 研究意义 |
7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干预方案的确定 |
1 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干预方案的形成 |
2 专家咨询 |
3 组建干预团队 |
4 临床预实验 |
5 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干预方案的确定 |
6 体验式教育效果评价表的制定与专家函询 |
第二部分 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干预方案的应用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与应用分析 |
综述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高血压流行病学形势严峻,患者生存质量普遍堪忧 |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防治老年高血压面临重大挑战 |
(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健康教育效果欠佳 |
(四)社区现有健康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患者的真正需求,亟需创新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
(二)减轻家庭和社区的照护负担 |
(三)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
四、操作性定义 |
(一)老年高血压 |
(二)Teach-back |
(三)自我调节学习 |
(四)健康教育 |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
一、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概述 |
(一)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形式 |
(二)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内容 |
二、“Teach-back”的概述 |
(一)“Teach-back”的内涵 |
(二)“Teach-back”的国外研究现状 |
(三)“Teach-back”的国内研究现状 |
三、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概述 |
(一)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内涵 |
(二)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
(三)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一)研究对象的来源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类型 |
(二)样本量的估算与分组方法 |
(三)技术路线图(见图6) |
(四)研究方案 |
(五)研究指标与工具 |
(六)资料收集 |
(七)质量控制 |
(八)研究伦理 |
(九)统计学方法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一、两组患者资料回收与剔除情况 |
二、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一)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二)两组患者疾病情况比较 |
(三)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比较 |
(四)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
(五)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六)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三、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比较 |
(一)组间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理指标的比较 |
(二)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理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
(三)组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理指标比较 |
四、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
(一)组间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
(二)组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
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一)组间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二)组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六、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一)组间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二)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自我管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
(三)组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一)组间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二)组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积极老龄化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
一、研究讨论 |
(一)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分析 |
(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 |
(三)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分析 |
(四)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 |
(五)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分析 |
(六)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积极老龄化的影响分析 |
二、研究结论 |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及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周期 |
(二)测量指标 |
二、研究展望 |
(一)扩大研究规模,延长干预周期 |
(二)进一步拓展测量指标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五年我国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 ——以中职《外科护理》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 |
第五节 研究的方法 |
第六节 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三章 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外科护理》课程教学分析 |
第二节 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 |
第三节 行动研究进行教学设计 |
第四节 教学评价设计 |
第四章 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 |
第一节 实验目的与对象 |
第二节 实验效果分析 |
第三节 实验结论 |
第五章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
第四节 研究的反思 |
第五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学习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四、整体护理理论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刘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3]整体护理理论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杨宏敏,赵雅静. 开封医专学报, 2000(04)
- [4]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D]. 苏立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雪红. 河南大学, 2020(02)
- [6]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研究[D]. 田苓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7]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D]. 乌吉斯古楞.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体验式教育联合Orem支持教育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D]. 赵爱清.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Teach-back方法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D]. 陈雨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运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 ——以中职《外科护理》课程为例[D]. 王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