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廉政建设评估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裔世轩[1](2020)在《公众参与视域下盐城市某县级政府廉政建设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党的执政地位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苏联解体的警钟正在长鸣,时刻警示着我们,如果不引起重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那么党员干部队伍就被遭到腐化,对国家政权造成颠覆性影响,使人民群众目前平稳的生活环境产生动荡。县级政府作为基层地方政府,其中的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是惠农政策的宣传者,也是各类政策、资金在“最后一公里”落实的执行者,关于廉政建设开展显得至关重要。另外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整治群众身边存在的各类腐败问题,促进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不仅要依靠党和政府自身力量,也可以依靠与群众结合的力量,使得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作用,让公众参与、有效监督。本文选取的县级政府位于盐城市南侧,是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20个中心城市之一,沿海城市轴重要组成部分。该县采取提升廉政氛围、构建活动平台、开展廉政教育等方式开展廉政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主要还是停留在政府自身运作的层面,公众参与较少,还存在着愿意主动参与的群众较少、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不多、无法对政府决策造成影响等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该县在公众参与地方政府廉政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绩效评估机制单一等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认真思考,并通过向身边领导、同事进行请教,得出了要加强公众参与廉政建设,可以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公众提高参与意识;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障公众参与监督权利;完善绩效评估制度,促进公众参与廉政评估等方面入手,尝试着改善当前的情况。总的来说,本文从公众参与视域下对盐城市某县级政府廉政建设情况展开研究,在总结过去己有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挖掘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此推动县级政府党组织廉政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党员干部作风廉洁化,同时为县级政府党组织廉政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李堃[2](2020)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研究》文中指出党内监督在现行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枢纽和核心地位,其监督效能直接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党内监督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党内监督,在长期的强化党内监督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直击管党治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壮士断腕的政治气魄和勇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党中央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强化党内监督,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解决,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权威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本文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强化党内监督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路径。要坚持五个党内监督主体协调发力、坚持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相结合、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配合、坚持依纪依规依法监督执纪问责。在遵循必要原则基础上,还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强化党内监督。一是优化整合党内监督要素资源。积极培育党内监督文化,转变党内监督价值理念,营造党内监督良好生态。二是完善党内监督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制度,制定诬告陷害处理办法,健全完善党内质询制度,试点施行党内听证制度,推进纪法衔接双向互动。三是推动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对纪委监督以增强内生动力,优化派驻机构改革提升监督效能,健全完善党内监督配套工作机制。四是增强党内监督方式方法针对性。注重党内监督在精准上发力,拓宽党内监督技术手段空间,提高党内问责精准性、实效性,强化突发事件处置监督保障。五是健全党内监督的效能评估体系。党内监督效能评估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建立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采取有效的评估方法,加强组织实施,保障评估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则和路径,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和改革中继续强化党内监督,完善自身建设,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权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左琳[3](2020)在《政府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杭州某区A工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集体,全面从严治党,以壮士扼腕的姿态始终站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老虎”“苍蝇”纷纷落马。但就工程领域而言,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因其掌握大量政府资金的流向,仍然是腐败行为的易发高发频发之地,串案、窝案等集体腐败特征更是表明工程领域的腐败行为尚未得到良好控制。因此,必须高度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廉政建设,深入分析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风险高发点和腐败治理的困难,以此采取有力措施治理腐败现象,降低腐败发生机率,创造一个良好的工程建设廉政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的严峻形势和相关案例,由于政府工程建设领域的资金流转数额巨大,其中不乏有很多环节的廉政建设不够完善,给腐败分子有机可乘。一般政府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五种类型。接着以杭州某区A工程为例,阐述该工程建设期间的廉政实践,通过对相关建设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查找风险漏洞,吸取经验教训。并根据调查结果根据不同类型的廉政风险进一步查找了廉政风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领导干部个体道德缺失、缺乏独立的腐败治理法律体系、市场竞争环境加剧、管理体制高度集权化、纪检监察浮于表面及问责失效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都给政府工程建设腐败埋下隐患。最后,在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廉政风险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提出廉政风险治理对策。从技术战略、组织战略、环境三个战略层面总领大局,设计廉政制度建设框架,“预”“防”结合,分析腐败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预判风险点;时刻警惕风险点,及时发现,将事态扼杀在萌芽状态,将损失降到最小。最后在腐败治理举措中提出了四个具体措施:第一是加强对项目立项、招投标和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谨防制度机制风险和业务流程风险;第二是深化教育引导并提高思想认识,采用新颖、科学的廉政建设手段,提高公职人员的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降低思想道德风险;第三是从绩效考核、纪检监察、电子政务等方面加强廉政建设的权力监督,从制度机制的角度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第四是由短期治理化为长效监管,加强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全方面控制风险。
陶冶华[4](2019)在《基于公共价值的地方廉政社会评价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反腐败绩效评估是腐败治理变革进程中探索出来的制度创新形式,引入公众参与的廉政社会评价是反腐败绩效评估重要的社会参与手段,构建基于公共价值的廉政社会评价模式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公共价值视角出发,研究地方廉政社会评价实践的公共价值实现过程,并基于公共价值理念构建廉政社会评价模式。PV-GPG理论认为政府绩效的生成沿着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系统的路径发展。政府绩效评价需要实现公共价值,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出发点在于发挥群众路线的正风反腐功能,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实现公共利益。基于该理论模型,运用多个案研究手法对A市、B区和C省廉政社会评价实践进行叙事性解释和价值分析,研究发现:实践中的地方廉政社会评价基本实现了满足集体偏好、参与、回应、公正和稳定性的多元公共价值,拓展了公众“反腐获得感”价值实现路径。在价值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公共价值的廉政社会评价模式,并提出可通过重新审视政府绩效内涵、拓宽绩效沟通渠道、推进绩效评价的制度化实施及提高公众参与能力等适用策略来完善该项工作,进一步实现多元的公共价值。
吕永祥[5](2019)在《国家监察委员会的预防腐败职能研究》文中指出在当前全面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家监察委员会面临着在腐败存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有效预防腐败来遏制腐败增量这一重要任务,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研究是一个兼具理论前沿性和实践重要性的研究议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执政为民、秉公用权为目标的政党,她在使用公共权力维护社会秩序和增进社会公共福祉的同时,还必须同公权力腐败这种公权私用的现象作长期和坚决的斗争。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是我国反腐败战略的两大支柱,随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政权对公权力腐败的成因和廉政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预防腐败在我国反腐败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成为我国反腐败的重要方针。预防腐败是比惩治腐败具有更高复杂性和前瞻性的反腐败战略,对反腐败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原本分散的预防腐败机构及其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为国家监察委员会有效预防公权力腐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何结合自己的机构属性和职能设置来有效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预防腐败战略,仍旧是摆在国家监察委员会这一新成立的国家反腐败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既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也亟待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回应。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反腐败机构,预防公权力腐败是其一项重要任务。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公权力腐败的理论逻辑是,通过消除公权力腐败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构成要件来切断公权力腐败行为的发生机制。基于此,本文在厘清公权力腐败和预防腐败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制度预防腐败理论等国内外廉政理论资源,从“公共权力—腐败动机—腐败机会→腐败行为”这一解释公权力腐败发生机理的主流范式出发,结合我国反腐败政策文件对预防腐败战略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职能设置,尝试性地构建“权力监督—廉政教育—制度建设→预防腐败”这一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职能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采取政策试点的改革方法,其政策运行过程先后经历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政策试点、国家监察委员会试点的政策扩散和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正式形成三个发展阶段。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对我国提升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前和之后的两种国家监察机关乃至两种预防腐败体系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提升预防腐败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整合分散的预防腐败职能,构建集中统一的预防腐败体系,对于我国更加有效地预防权力腐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预防腐败实践的角度看,国家监察委员会作为一个兼具预防腐败职能和惩治腐败职能的综合性国家反腐败机构,是我国预防腐败战略的主要执行者。随着预防腐败局、行政监察机关等原预防腐败机构被整合至国家监察委员会之中,国家监察委员会在我国预防腐败体系中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国家监察委员会在贯彻执行我国的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战略的同时,结合《监察法》赋予的对公职人员开展权力监督、廉政教育和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监察建议等监察职能,形成了权力监督、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三管齐下的预防腐败模式。机构是履行职能的载体,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履行权力监督、廉政教育和提出监察建议等监察职能都有相应的内设机构和外派机构作为支撑,意在通过开展预防性监督和发现性监督防范公共权力滥用,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抑制公职人员的腐败动机,通过制度建设减少公职人员的腐败机会,从而释放出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公权力腐败的治理效能。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承认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公权力腐败的实践工作取得显着成效的同时,还应客观地看到,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家监察委员会在预防公权力腐败时还会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结合纪检监察机关的调研材料、相关统计数据等经验材料和理论分析来看,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履行预防腐败职能的过程中亟需解决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强化、对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和运用监察建议推动被监督单位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的有效性亟待提升等问题。当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国家监察委员会要将其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预防腐败的效能,就需要在借鉴中国香港等高度廉洁地区的预防腐败经验的基础上,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和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三大目标,从多措并举提升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效性、构建主体协调、分类施教和高度参与的精细化廉政教育模式和积极运用监察建议督促被监督单位提升廉政制度质量及其执行力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预防腐败的有效性。虽然公权力腐败行为与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战略之间的较量和博弈将是一个长期的和复杂的过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党和人大的领导之下,加强与其他预防腐败主体的协调配合,不断提升履行权力监督、廉政教育和监察建议三项预防腐败职能的有效性,综合运用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之间的互补效应,就能够在公权力腐败和预防腐败行动之间的长期博弈中不断取得胜利。
任鹏飞[6](2019)在《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的检视与优化——基于E市实践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既有助于廉洁政治的实现,又能适应当前我国治理转型的需求。通过对E市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实践个案的分析,发现当前第三方评估在评估主体、评估流程以及评估机制等方面存有些许问题。对此,结合协作治理理论,从原则和路径两方面优化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应当遵循信任包容、实质参与和互利共赢的原则,并从建立复合型评估主体、塑造流水式评估流程以及完善评估辅助机制等方面加以优化。如此,才能培育适宜中国土壤的党风廉政第三方评估模式,继而加快廉洁政治的实现。
赵亚男[7](2017)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腐败,不仅关系到政治生态的净化,更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腐败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博弈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如何通过在党内外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最终战胜全社会范围的腐败亚文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廉政文化建设也日益成熟。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研究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也要对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历史、现状及经验教训进行梳理研究,以期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论文结构上分为六章。第一章是思想源流分析。本章主要运用阶级分析法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思想及对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借鉴价值做了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政文化建设历史进行了考察。这一时期廉政文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共产党借助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增产节约运动以及系列反腐运动等方式,不断从思想上肃清封建社会的腐败文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坚定了党员干部的宗旨信念,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从而改善了社会风俗习惯,铸造了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新道德、新风尚。这一切都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第三章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历史做了考察。这一时期,廉政文化建设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在领导体制机制上,廉政文化建设由各级党委领导,各级纪委、宣传部、组织部等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非官方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在对象上,既面向全党,通过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的形式将廉政文化普及到全社会。在手段和方式上,既加强教育引导,又加强舆论宣传,同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固化廉洁理念。第四章主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廉政文化建设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去规划、去布局。将教育引导、理论宣传、文化熏陶作为廉政文件建设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党风政风与民风社风良性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第五章,基于前文的研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做了分析。经过建国六十多年的探索,廉政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廉政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优秀廉政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全面从严治党、反对腐败已成基本社会共识,节约务实重新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风尚,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心和行动力明显增强。本文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人民性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必须坚持破与立相结合、坚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相统一;重视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重视党风廉政宣传: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支撑廉政文化建设。第六章,分析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应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强化思想建党,坚持文化强党,不断务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思想道德基础。同时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廉政知识,改变群众“腐败与我无关”的观念,加强党风廉政宣传,增强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信心,健全完善参与机制,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反腐。同时不断拓展领域,创新载体,增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吸引力和感召力,以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效果。
施露[8](2017)在《党风廉政绩效考评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 ——以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迅速提升服务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政府部门增加人员数量,但也带来了负面的问题,腐败慢慢滋生,并不断蔓延。腐败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很难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国下定决心将坚决抵制这种不良风气,不断探索遏制这一现场的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党风廉政信息化建设成为新手段,成为反腐倡廉的重要工作。绩效考评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将绩效考评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了党风廉政绩效评估系统。本文在阐述了研究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重点研究了党风廉政信息化建设的现在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党风廉政绩效评估工作进行了研究说明,包括党风廉政绩效评估工作的现况,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绩效考评体系及系统设计。在这些基础上对党风廉政绩效评估系统进行研究。本文以武汉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为例,对系统产生的背景、系统构成、系统功能进行了说明,并研究了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中绩效考评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包括评估对象、绩效评估指标等。从对该系统本身以及绩效评估体系角度,提出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措施。最后,论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相信在众人不断努力下,党风廉政建设将会取得良好的成果。
杨云成[9](2016)在《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治理腐败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手段或方式的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治腐败。然而,某一手段的实践效果是否理想,是其性质、状态和运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制度而言,它在何种状态和运行环境下才能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文章分析的逻辑起点,也是贯穿文章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自身廉政建设。随着对腐败的认识逐渐深化,中共惩治腐败的思路更加清晰、策略更加科学,也更加坚定了对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信念。当中共在制度治腐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时,总结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变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回顾这一发展历程,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制度治腐的大致发展方向。在实践上,可以将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原则、借鉴国内外政党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自成立之日起就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设立了严格的监督机构,创立了一整套纪律检查制度,并在局部执政的条件对如何加强反腐制度建设予以初步探索。改革开放前,大规模群众运动、整党整风构成了治理腐败的主要内容。制度治腐虽不占主导,但是纪律检查体制和行政监察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反腐败立法和建章立制工作也取得明显成绩。中共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首先在严打经济领域犯罪中起步,后逐步形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三项工作格局。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思想的指导下,一些制度从无到有、从试行到修订,治腐制度不断完善,制度推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得到优化发展。中共十八大之后,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在强化监督、强化制约、强化公开和严肃惩处中,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实现了新飞跃。在理论上,毛泽东关于依靠民主跳出历史周期律以及加强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理论中的总指导和总原则。邓小平关于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理论以及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路子的思想,是在总原则的指导下对制度治腐理论的深化。如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的制度治腐思想侧重宏观架构和顶层设计,那么之后的制度治腐理论更加侧重具体操作和执行。江泽民关于廉政建设靠教育,更要靠法制以及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思想,是中共在深化对腐败认识的基础上,对制度治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中的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思想以及建设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制度体系的思想,标志着中共制度治腐理论实现了提质和升级。习近平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关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思想,表明我们党制度治腐理论更加关注治本。如何评估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成效呢?文章认为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予以分析。“质”的评估是指通过分析治腐制度的具体条文规定,考察其基本运行现状。这是对治腐制度的直接评估。“量”的评估是指通过综合分析人民法院、检察院、纪检监察机关公布的相关数据并结合相关民意调查,考察反腐败的大体形势,进而判断治腐制度的大致成效。这是对治腐制度运行成效的间接评估。其依据是在一定程度上,制度治腐的成效大小可以通过腐败程度的高低体现出来。通过综合分析,文章得出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并在为走向“战略反攻”积聚力量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治腐制度的有效运行,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制度具备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等特点为提高制度治腐成效提供了可能。为此应该按照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制度、制度必成体系的原则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但是这种可能性能否转变为现实还依赖于制度的运行环境。当存在有利的运行环境时,制度治腐的成效上升,反之则降低。在制度的诸多运行环境中,权力结构状况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运行情况尤为重要,前者以构建党内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为目标;后者注重实现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化。惩处和管理是制度治腐的两种主要形式。无论何种形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缺陷,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鉴于此,为提高制度治腐成效,应当将制度治腐与德治教化结合起来。
鲁向远[10](2014)在《黑龙江省开展立法后评估的问题研究 ——以《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直以来都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环节。反腐倡廉建设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效果不明显,制度落不到实处,达不到立法效果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着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顺利开展,还有可能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着社会的良性运行。因此,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是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着党建和民生。开展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制度立法后评估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在制定的问题上制度是否科学有效,在执行的问题上制度是否能够落实到位,通过评估,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研究,从而对现行法规制度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为廉政制度的制定、修改、废除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目前,黑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评估工作,并且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形式来开展评估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发现了执行中和执行后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在评估方法上,我省采取了统计调查法,个案分析法,专家评估法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证,查找出我省在实施《规定》的过程中的宣传教育情况,干部群众对《规定》的认同度,领导干部责任履行,检查考核与监督工作情况,责任追究情况这五个指标的落实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座谈和个人访谈的方式,对领导干部和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促进黑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水平,提供科学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二、试论廉政建设评估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廉政建设评估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公众参与视域下盐城市某县级政府廉政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
1.国外研究动态 |
2.国内研究动态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县级政府 |
2.公众参与 |
3.廉政建设 |
(二)基础理论 |
1.人民主权理论 |
2.公共选择理论 |
3.中国共产党有关廉政论述 |
二、盐城市某县政府廉政建设的现状调研 |
(一)盐城市某县政府廉政建设措施 |
1.提升廉政氛围 |
2.构建活动平台 |
3.开展廉政教育 |
(二)盐城市某县政府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现状 |
1.愿意主动参与的群众较少 |
2.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不多 |
3.无法对政府决策造成影响 |
三、公众参与视域下盐城市某县政府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
(一)存在的问题 |
1.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意识不强 |
2.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渠道不够通畅 |
3.公众无法有效参与政府人员的评估考核 |
(二)公众参与视域下盐城市某县政府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
2.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
3.绩效评估机制单一 |
四、推进公众参与县级政府廉政建设的对策 |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公众提高参与意识 |
1.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制度 |
2.全面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工作 |
3.高效利用廉政文化社会资源 |
(二)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障公众参与监督权利 |
1.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
2.建立完善制度体系 |
3.全面提高法律素质 |
(三)完善绩效评估制度,促进公众参与廉政评估 |
1.时刻坚持公民导向原则 |
2.建立科学廉政评估体系 |
3.确保廉政评估真实有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党内监督理论基础与文明成果借鉴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党内监督思想 |
一、无产阶级政党须受监督 |
二、依法撤换不称职领导人 |
三、实行党的代表大会监督 |
四、发挥党员民主监督作用 |
第二节 列宁党内监督思想 |
一、强化监督制约权力集中 |
二、健全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
三、建立专门党内监督机构 |
第三节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借鉴 |
一、探索建立监察组织机构 |
二、加强自上而下垂直监督 |
三、推进监察制度立法建设 |
四、加强监察官选任制度化 |
第四节 国外政党党内监督借鉴 |
一、严明党的纪律 |
二、发扬党内民主 |
三、注重法制建设 |
四、党内党外协同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 |
一、实现革命任务的监督 |
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 |
三、建立专门性监督机构 |
四、以整风运动强化监督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 |
一、一元化领导下的监督 |
二、以政治运动强化监督 |
三、党内民主监督遭挫折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 |
一、重建党内监督体制机制 |
二、推动监督制度化法治化 |
三、创新党内监督方式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保障 |
一、有利于保持全党先进性和纯洁性 |
二、有利于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
三、有利于继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
第二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
一、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本领和领导水平 |
二、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权威和执政地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的创新 |
第一节 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 |
一、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
二、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
第二节 完善党内监督法规建设 |
一、加强党内监督法规顶层设计 |
二、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协调 |
第三节 加快党内监督体制改革 |
一、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
二、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相结合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面临的挑战 |
一、多元社会思潮影响党内团结统一 |
二、国际敌对势力冲击党的执政地位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一、党内监督政绩观出现某些偏差 |
二、党内监督尚存在形式主义 |
三、严管与厚爱结合相对不足 |
四、执行党的纪律处分尚有疏漏 |
五、基层监督存在“熟人社会”难题 |
六、“一把手”监督依然存在难点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的路径研究 |
第一节 新时代强化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五个党内监督主体协调发力 |
二、坚持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相结合 |
三、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配合 |
四、坚持依纪依规依法监督执纪问责 |
第二节 优化整合党内监督要素资源 |
一、积极培育党内监督文化 |
二、转变党内监督价值理念 |
三、营造党内监督良好生态 |
第三节 完善党内监督配套制度 |
一、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制度 |
二、制定诬告陷害处理办法 |
三、健全完善党内质询制度 |
四、试点施行党内听证制度 |
五、推进纪法衔接双向互动 |
第四节 推动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创新 |
一、强化对纪委监督以增强内生动力 |
二、优化派驻机构改革提升监督效能 |
三、健全完善党内监督配套工作机制 |
第五节 增强党内监督方式方法针对性 |
一、注重党内监督在精准上发力 |
二、拓宽党内监督技术手段空间 |
三、提高党内问责精准性实效性 |
四、强化突发事件处置监督保障 |
第六节 健全党内监督的效能评估体系 |
一、党内监督效能评估的基本原则 |
二、党内监督效能评估的具体指标 |
三、党内监督效能评估的基本方法 |
四、党内监督效能评估的组织实施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政府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杭州某区A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公职人员 |
2.1.2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 |
2.1.3 廉政和廉政文化 |
2.1.4 廉政风险 |
2.2 主要领导人廉政思想 |
2.2.1 毛泽东廉政思想 |
2.2.2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 |
2.2.3 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 |
2.2.4 主要领导人廉政思想的对比与思考 |
2.3 理论基础 |
2.3.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3.2 寻租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政府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状和主要风险分析 |
3.1 政府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现状 |
3.1.1 政府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相关案例 |
3.1.2 政府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主要特征 |
3.2 政府工程建设领域廉政建设紧迫性分析 |
3.2.1 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
3.2.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3.2.3 维护干部队伍良好作风的基本前提 |
3.3 一般政府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分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政府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案例分析 |
4.1 杭州某区A工程廉政建设情况概述 |
4.1.1 工程简介 |
4.1.2 廉洁建设工作机制 |
4.1.3 建立明晰的责任制度 |
4.1.4 健全完备的监督教育体系 |
4.1.5 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
4.1.6 开展了廉政风险评估工作 |
4.2 杭州某区A工程廉政风险问题 |
4.2.1 调查前期准备情况 |
4.2.2 调查数据分析 |
4.2.3 调研结果 |
4.3 A工程廉政风险暴露的原因分析 |
4.3.1 领导干部个体道德缺失 |
4.3.2 缺乏独立的腐败治理法律体系 |
4.3.3 管理体制高度集权化 |
4.3.4 缺乏有效监督及问责失效 |
4.3.5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政府工程建设廉政风险治理的对策 |
5.1 廉政建设的战略选择和制度设计框架 |
5.1.1 廉政建设的战略选择 |
5.1.2 廉政制度建设设计框架 |
5.2 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有效监管 |
5.2.1 把好立项关 |
5.2.2 严控招投标 |
5.2.3 加强质量监督 |
5.3 深化教育引导并提高思想认识 |
5.3.1 以人为本,把握正确的引导方向 |
5.3.2 探索创新廉政教育模式 |
5.3.3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
5.4 加强廉政建设的权力监督 |
5.4.1 开展评议考核,加强责任追究 |
5.4.2 加强纪检监察人员执纪力度 |
5.4.3 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发挥网络监督力量 |
5.5 加强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基于公共价值的地方廉政社会评价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政府绩效评价价值取向”的研究 |
1.2.2 关于“公共价值视角下的政府绩效评价”的研究 |
1.2.3 关于“廉政社会评价”的研究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创新 |
第2章 公共价值理念下的地方廉政社会评价实践的解释框架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廉政社会评价概念 |
2.1.2 有关公共价值概念的争论 |
2.1.3 公共价值的内涵 |
2.2 基于PV-GPG模型的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公共价值分析框架 |
2.2.1 公共价值理念与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契合逻辑 |
2.2.2 地方廉政社会评价实践的公共价值评估标准制定 |
第3章 公共价值理念下的地方廉政社会评价实践过程分析 |
3.1 案例分析研究设计 |
3.1.1 我国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工作概况 |
3.1.2 案例样本的筛选 |
3.2 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生成机制——价值建构过程 |
3.2.1 A市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生成机制 |
3.2.2 B区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生成机制 |
3.2.3 C省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生成机制 |
3.3 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实施模式——组织管理过程 |
3.3.1 A市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实施模式 |
3.3.2 B区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实施模式 |
3.3.3 C省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实施模式 |
3.4 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结果运用机制——协同领导系统 |
3.4.1 A市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结果运用机制 |
3.4.2 B区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结果运用机制 |
3.4.3 C省地方廉政社会评价的结果运用机制 |
第4章 地方廉政社会评价实践的公共价值性实现效果分析 |
4.1 公共价值性实现效果分析的具体维度 |
4.1.1 地方廉政社会评价实践的评价思路及目标 |
4.1.2 地方廉政社会评价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 |
4.1.3 地方廉政社会评价实践的绩效沟通主体及渠道 |
4.1.4 地方廉政社会评价实践的评价数据获取及处理手段 |
4.1.5 地方廉政社会评价实践的评价结果运用方式 |
4.2 实践效果的总结性分析 |
第5章 公共价值理念下廉政社会评价模式构建 |
5.1 基于PDCA循环的“PV”型政府廉政社会评价模型 |
5.1.1 评价制定过程阶段:社会价值的建构 |
5.1.2 评价实施过程阶段:第三方评估的引入与优化 |
5.1.3 评价检查过程阶段:数据处理公正性与系统化的形成 |
5.1.4 评价结果运用阶段:价值冲突的解决与价值重塑 |
5.2 廉政社会评价模型适用策略 |
5.2.1 重塑政府绩效内涵 |
5.2.2 拓宽绩效沟通渠道 |
5.2.3 推进绩效评价的制度化实施 |
5.2.4 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国家监察委员会的预防腐败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价值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家监察委员会相关研究 |
(二)预防腐败相关研究 |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与预防腐败交叉性研究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方法 |
(二)论文结构 |
四、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的可能创新 |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一、核心概念的厘定 |
(一)腐败与公权力腐败 |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与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 |
(三)预防腐败与惩治腐败 |
二、理论基础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理论 |
(二)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 |
(三)制度预防腐败理论 |
三、理论分析框架 |
(一)切断公权力腐败发生链条:预防腐败的理论逻辑 |
(二)权力—动机—机会→腐败行为:公权力腐败发生机理 |
(三)监督—教育—制度→预防腐败: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及其对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 |
一、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 |
(一)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政策试点 |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试点的政策扩散 |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正式形成 |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对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 |
(一)提升预防腐败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
(二)整合分散的预防腐败职能 |
(三)构建集中统一的预防腐败体系 第三章 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的职能设置 |
一、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的监督职能 |
(一)监督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能 |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履职机构及其履职方式 |
(三)以事前监督防范公权力滥用:权力监督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 |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的廉政教育职能 |
(一)廉政教育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廉政教育职能的履职机构及其履职方式 |
(三)以廉政教育抑制腐败动机:廉政教育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 |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的监察建议职能 |
(一)监察建议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监察建议职能的履职机构及其履职方式 |
(三)以制度建设减少腐败机会:监察建议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 第四章 国家监察委员会履行预防腐败职能亟需解决的问题 |
一、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强化 |
(一)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强化的表现 |
(二)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强化的原因 |
二、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
(一)对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表现 |
(二)对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 |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运用监察建议的有效性亟待提升 |
(一)运用监察建议的有效性亟待提升的表现 |
(二)运用监察建议的有效性亟待提升的原因 第五章 提升国家监察委员会预防腐败有效性的实践路径 |
一、多措并举提升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有效性 |
(一)提升国家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提名和考察权限 |
(二)提高国家监察委员会财政经费供给的独立性 |
(三)保障国家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 |
二、构建主体协调、分类施教与高度参与的精细化廉政教育模式 |
(一)加强对廉政教育主体的内部整合与外部协调 |
(二)对不同类型的廉政教育对象分类施教 |
(三)以创新廉政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对象的参与度 |
三、运用监察建议督促被监督单位提高廉政制度质量及其执行力 |
(一)以科学化的监察建议帮助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弥补制度缺陷 |
(二)将制度执行不力作为提出监察建议的一种主要情形 |
(三)逐步运用监察建议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
(6)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的检视与优化——基于E市实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
二、理论依据: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优化的基础 |
(一) 协作治理理论 |
(二) 协作治理理论在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优化中的适用性 |
三、案例检视: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实践的引介 |
(一) 评估主体 |
(二) 评估流程 |
(三) 评估方法与技术 |
四、问题呈现: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的现实困境 |
(一) 评估主体缺乏自主性 |
(二) 评估流程有违节约型理念 |
(三) 评估过程缺乏辅助机制 |
五、优化策略: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的调整完善 |
(一) 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的优化原则 |
(二) 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的优化路径 |
1. 建立复合型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主体 |
2. 塑造流水式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流程 |
3.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的辅助机制 |
六、总结与思考 |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依据和意义 |
(一) 选题依据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对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述评 |
(一) 国内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
(二) 国内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重点内容 |
(三) 境外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
(四) 总体研究述评 |
三、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 廉政建设 |
(二) 廉政文化建设 |
四、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本文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资源与理论依据 |
一、中国古代优良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一) 中国古人“廉之思” |
(二)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特点及现代借鉴 |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观点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 |
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一) 毛泽东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二) 邓小平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三) 江泽民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三) 胡锦涛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五) 习近平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开端与曲折发展(1949—1976) |
一、建国初期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开端(1949—1956) |
(一) 建国初期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
(二)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务实其思想基础 |
(三)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反对资产阶级腐化堕落思想 |
(四) 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 |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发展(1956—1966) |
(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 |
(二) 结合增产节约运动,开展勤俭节约教育 |
(三) 开展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腐蚀 |
(四) 在“大跃进”运动中,开展反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教育 |
(五)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抵制贪污腐化变质 |
(六)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挫折(1966—1976) |
(一) “文化大革命”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 |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曲折推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恢复与全面开展(1976—2012 ) |
一、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恢复与展开(1976—1982) |
(一) 整顿班子,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
(二)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为廉政文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
(三) 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
(四) 进行爱祖国、反走私教育,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
二、改革开放逐步展开阶段廉政文化建设的继续发展(1982——1987) |
(一) 警惕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二) 全面开展整党运动,实现党风的好转 |
(三) 开展各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 |
三、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阶段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1987—1992) |
(一)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
(二) 积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化(1992—2002)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
(二) 制定实施廉政自律准则,以制度固化廉洁理念 |
(三) 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 |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廉政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2002—2012) |
(一) 积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
(二) 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 |
(三) 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展开(2012—至今) |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 |
(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部署 |
二、教育引导,坚定信念 |
(一)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内思想教育 |
(二) 明确党员干部教育重点,增强教育实效性 |
三、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
(一) 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二)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宣传 |
(三) 重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澄清各种不正当言论 |
四、文化熏陶,涵养心灵 |
(一) 依靠文化自信,强基固本 |
(二)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 |
(三)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培厚党内政治生态净化的土壤 |
(四) 以优秀的廉政文艺作品,传播廉洁价值观念 |
五、拓宽领域,做细做实 |
(一) 廉政文化进家庭 |
(二) 廉政文化进校园 |
(三) 廉政文化进农村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总结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和成效 |
(一) 廉政文化建设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与规范化 |
(二) 党风社风明显好转,政治生态明显改善 |
(三) 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心和行动力明显增强 |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
(一) 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一般经验 |
(二) 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经验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
一、当前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
(一) 廉政文化建设主体多元,未能形成整体合力 |
(二) 基层单位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
(三) 不少地区、部门廉政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容 |
(四) 廉政文化建设针对性不强 |
(五) 廉政文化建设评估工作存在问题 |
二、新形势下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
(一) 明确主体和责任,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
(二) 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对象 |
(三 )廉政文化建设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
(四) 拓宽领域,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
(五) 创新载体,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后记 |
(8)党风廉政绩效考评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 ——以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绩效考评系统研究 |
2.1 廉政绩效评价概念 |
2.2 党风廉政建设中绩效考评工作现况 |
2.3 党风廉政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4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绩效考评体系及系统设计 |
3 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
3.1 汉阳区政府机构简介 |
3.2 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概况 |
3.3 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的主要功能 |
3.4 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中绩效考评体系设计 |
3.5 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的信息化实现 |
4 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设计的科学性问题 |
4.2 指数评估系统为电子化而电子化 |
4.3 系统推广及信息公开的问题 |
5 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问题解决对策 |
5.1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 |
5.2 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作用 |
5.3 加大系统推广及信息公开力度 |
5.4 资源支持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注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制度治腐及其成效的要素构成 |
第一节 腐败的概念界定 |
一、西方社会对腐败的相关认识 |
二、中国社会对腐败的相关解读 |
第二节 制度及制度治腐的相关要素构成 |
一、制度的概念界定 |
二、制度治腐涉及的相关要素--权力、环境、人、腐败 |
第三节 评估制度治腐成效的基本要素 |
一、制度治腐成效的评估标准 |
二、制度治腐成效的评估方法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探索与实践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
一、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构的创立与演变 |
二、中国共产党反腐制度的初步建立 |
三、依靠民主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支配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探索与实践 |
一、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的设立 |
二、群众信访和舆论监督制度 |
三、大规模群众运动中的制度治腐因素——以“三反”和“新三反”运动为例 |
四、反腐败立法与建章立制 |
第三节 中共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转折与突破 |
一、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路子 |
二、廉政建设靠教育,更要靠法制 |
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
四、纪律检查机关的恢复与重建 |
五、十四届中纪委二次会议开启治理腐败的三项工作格局 |
六、修订宪法和党章,不断完善制度治腐的根本准则 |
七、以制度为核心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优化发展 |
八、相关治腐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例 |
第四节 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提质与升级 |
一、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
三、实现不敢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 |
四、坚持不懈,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
五、尊崇党章,修订“准则”和“条例” |
六、相关治腐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巡视制度为例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实践的成效评估及相关解释 |
第一节 治腐制度的运行现状——以反腐败机制为例 |
一、预防机制 |
二、监督机制 |
三、惩处机制 |
第二节 制度治腐战略的具体成效 |
一、学术界关于我国腐败程度的两种判断 |
二、评估现阶段我国腐败程度的新探索 |
三、制度治腐成效的一般分析 |
第三节 制度治腐成效的原因分析 |
一、党内法规混同于国家法律 |
二、腐败并非全是行为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 |
三、依据涉案金额、涉案人员及行为后果等因素划分腐败类型并不全面 第四章 提高制度治腐成效的路径探析 |
第一节 构建科学合理的党内权力结构 |
一、党内权力结构的运行现状 |
二、党内权力结构的理想状态: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
三、科学合理权力结构的要件支撑 |
第二节 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 |
一、定标:双重领导体制顺畅运行 |
二、定位:党的纪检体制的现状考察 |
三、定法:完善纪检体制的路径探析 |
第三节 建设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 |
一、党内法规的分类、重点及运行环境 |
二、党内法规体系上的法规“点”、“线”和“面” |
三、党内法规体系下的法规制定 |
第四节 制度治腐和德治教化相结合 |
一、惩处制度现状、完善及惩处策略的不彻底性 |
二、培育组织道德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后记 |
(10)黑龙江省开展立法后评估的问题研究 ——以《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
(一) 论文研究的背景 |
(二) 论文研究的价值 |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
(一) 国内外关于立法后评估的研究 |
(二) 黑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立法后评估研究与不足 |
三、 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创新之处 |
(一) 写作思路 |
(二)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规定》与立法后评估相关理论界定 |
第一节 立法后评估涵义 |
一、 立法后评估 |
二、 立法后评估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立法后评估的理论基础 |
一、 民主立法理论 |
二、 法律实效理论 |
三、 政策评估理论 |
四、 成本效益理论 |
第二章 《规定》立法后评估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内容与研究工具 |
一、 调查内容 |
二、 研究工具 |
三、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一、 性别构成 |
二、 年龄构成 |
三、 政治面貌构成 |
四、 学历构成 |
五、 所在单位类型 |
六、 职务类别 |
七、 职级构成 |
八、 工作单位性质 |
第三节 黑龙江省《规定》立法后评估调查结果 |
一、 宣传教育情况调查结果 |
二、 干部群众对《规定》的认同度调查结果 |
三、 领导干部责任履行情况调查结果 |
四、 检查考核与监督工作的调查结果 |
第四节 黑龙江省《规定》执行中存在问题 |
一、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用不够明显 |
二、 监督主体有待进一步明确 |
三、 责任追究刚性约束力不够 |
四、 日常监督督导缺位 |
第三章 黑龙江省《规定》立法后评估的建议和意见 |
第一节 各级纪委实践经验 |
一、 强化责任考核 |
二、 注重标本兼治 |
三、 抓好源头治理 |
四、 推进廉政建设 |
五、 纠正不正之风 |
六、 加强责任追究 |
第二节 对《规定》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
一、 明确党委主体责任 |
二、 强化纪委监督责任 |
三、 改进纪检体制 |
四、 完善《规定》配套措施 |
五、 修改相关条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
附录 2 |
四、试论廉政建设评估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公众参与视域下盐城市某县级政府廉政建设研究[D]. 裔世轩. 长安大学, 2020(06)
- [2]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监督研究[D]. 李堃.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3]政府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杭州某区A工程为例[D]. 左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基于公共价值的地方廉政社会评价模式研究[D]. 陶冶华. 南昌大学, 2019(02)
- [5]国家监察委员会的预防腐败职能研究[D]. 吕永祥. 吉林大学, 2019(10)
- [6]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估的检视与优化——基于E市实践的分析[J]. 任鹏飞.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9(01)
-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 赵亚男. 武汉大学, 2017(06)
- [8]党风廉政绩效考评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 ——以汉阳区廉政建设指数评估系统为例[D]. 施露.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7)
- [9]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问题研究[D]. 杨云成.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10]黑龙江省开展立法后评估的问题研究 ——以《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为例[D]. 鲁向远. 黑龙江大学,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