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阅读的心理语言模式以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闫月荣[1](2021)在《基于语篇的词汇衔接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阅读不应该只被视为是一种为了学习语法、词汇的利用工具,它更重要的功能是为了获取新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难题的能力。在这一方面,它与语言学习的目的相吻合。同样对于英语学习来说,阅读可谓是重中之重。究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英语阅读不论是在英语教学中还是英语测试中都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根据《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所划分的阅读技能目标,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浏览查阅英文诗歌散文、报纸期刊、国外名着以及英文说明书等非专业性的英文阅读材料并能抓住其基本文意;找出或获取文本中心思想、作者写作意图、观点或态度的相关信息;能根据语篇情境、上下文意、构词法以及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含义;能够分析篇章层次,理解关键从句,理清事件情节发展和预测可能发生的结局。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激发阅读热情,最终提升英语阅读能力。而目前大部分传统的英语阅读授课模式过于强调对英语学科基础知识的讲解,缺乏对上述英语阅读技能目标的实现更仔细、深入的挖掘和探索。而Halliday的以语篇为依托的词汇衔接理论侧重培养学习者的篇章衔接意识,它不仅关注字词句等基础语言单位的衔接关系,还兼顾文章结构和体裁,与高中生需要达成的英语阅读技能目标相吻合。因此,本实证研究以Halliday和Hasan的词汇衔接理论为主要依据,以Hoey的词汇重复模式为辅助来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期解答“在词汇衔接模式的指导下,高中生在英语阅读成绩、阅读态度以及词汇衔接意识等方面有何种程度的变化?”的研究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回答“以语篇为基础的词汇衔接阅读教学模式下,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成绩、阅读态度以及他们的词汇衔接意识有何种变化。”本研究抽取了哈尔滨市某高中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每个班级各有50人。笔者对实验班的学生采取词汇衔接阅读教学模式,而对照班的阅读教学模式保持不变,实验时间为期4个月,在实验尾声,将之前所收集到的来自各个测量工具中的实验数据结合SPSS 24.0统计手段进行探讨。由最终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受试对象的阅读理解成绩比对照班受试对象的成绩要高,且涨幅较为显着;根据调查问卷的前后测变化情况、实验中期的受试访谈结果和课堂观察量表结论汇总来看,学生对待英语阅读变得更加积极和自信,在解决英语阅读实际问题时所展现的词汇衔接意识得到了增强。由此可知,基于词汇衔接手段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丰富高中生一贯的阅读理解技巧,使其英语阅读习惯向好发展,并且还可以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互为表里。基于本研究的发现,笔者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方面对今后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展望建议:教师应当不断精进自身对词汇衔接理论基础知识的内化、有规律地设计英语阅读操练活动并辅之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渗透;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要努力积累英语语用基础知识、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加强课后的英语写作练习,加深“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英语技能的相得益彰。
杨雨琪[2](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在2017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要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英语阅读是四大英语语言技能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英语授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依旧采用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的课堂上也只是预先对学生进行了单词和语法等方面的讲解,之后就把这篇文章全部进行了翻译,忽略了阅读策略以及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讲授英语阅读时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将关键词、图像以及符号结合在一起的可视化工具。它能够让学生把阅读中的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从而增强了对阅读理解的认识和记忆。同时,它还能够让学生从一个整体上准确把握所学知识点的结构,最后提高了阅读效率。本研究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和阅读学习重要性,在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从阅读策略和思维导图教学理论出发,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梳理与分析,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导图是否对高中阅读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对课题深入研究主要在于解决以下三个重要问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现状如何?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视角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哈尔滨市某高中的高二五班学生,历时一个学期。本研究将采用四种方法进行检测: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测试法,并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发现:首先,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是学生虽然觉得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很重要,但是他们认为教师在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枯燥,同时他们没有自己的阅读策略。其次,核心素养视角下,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最后,核心素养视角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总而言之,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思路,使阅读教学更加有效。
路欢欢[3](2021)在《问题导向法(PBL)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输入途径,是语言学习者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阅读教学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在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时应该达到以下的五级阅读技能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然而,大多数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与课标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探究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成绩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驱力—诱因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调查问卷、测试和访谈三种研究工具,对问题导向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旨在解决以下两个研究问题:问题导向法是否有助于激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问题导向法是否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的成绩?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某中学两个九年级班的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确保教学材料、课时及学习强度一致的前提下,在对照班采用现有教学法,实验班采用问题导向法实施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通过调查问卷、测试及访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问题导向法有助于激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依据问卷三个维度和访谈分析,问题导向法改变了学生阅读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探究者,对英语阅读的兴趣相比实验前有所增加。第二,问题导向法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成绩。依据测试成绩独立样本检验,从实验前sig值大于0.05到实验后sig值小于0.05,说明学生经过问题导向法的英语阅读教学之后,英语阅读成绩有所提高。
方丝文[4](2021)在《核心素养下“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英语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往往偏向于词汇和语法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更重视精读,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较少。在做英语阅读时,学生普遍存在读不懂问题、找不到主旨、逻辑关系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不尽人意。近年来,教育部要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学科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修订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起着关键的作用。但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以“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教学模式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如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英语学科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文献阅读,笔者发现“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相契合,国外对于“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且该模式较多应用于语文学科。基于此,笔者在“文学圈”教学模式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将其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社会文化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将“文学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探讨该模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哈尔滨某高中高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每班40人,实验班采用“文学圈”教学模式;控制班采用PWP教学模式。实验为期15周,实验教材为外研社英语必修第一册。实验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问卷、阅读测试卷、访谈提纲为研究工具。实验前后,笔者对两个班都进行了阅读测试和问卷调查,实验后进行访谈。实验结果表明,“文学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推进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目的落实。希望本研究能够使“文学圈”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为一线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教学启示和参考价值。
徐婉莹[5](2021)在《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鸡西市第十九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标准》(2017)对英语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英语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词汇、具体信息、主旨要义、作者观点态度等。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策略,不仅要全面理解语篇内容,也要对会话信息有所掌握。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在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领域,由于支架式教学法相对比较完善,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并在研究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的中心研究对象为鸡西市第十九中学的两个班级,这两个班级我们称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比分析两个班取得的问卷调查结果与阅读成绩,通过进行访谈与数据分析之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即:(1)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发挥出支架式教学的作用?(2)采用此种教学方式是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成绩?(3)学生对于支架式教学有何反馈?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即问卷调查、测试以及访谈等。查找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总结,利用两个班的调查结果作为研究数据,采用SPSS分析数据信息,期望可以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参考。结果表明:历经8周的实验研究之后,实验班相较于对照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可以得出,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会得到很好的反响,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在完成实验之后,实验班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策略的应用也更加熟练,可以快速完成阅读任务,所产生的阅读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这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孩子们就会越来越喜欢学习,并产生更多的自信心。基于本实验的实施,笔者得出了一些启示。第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采用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深入了解。第二,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第三,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采用不同种类的支架,由此一来,方可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郝卿[6](2021)在《隐性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难以分割的。在这之中,阅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语言输入方式,它在提高语言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学生的起点不同,资质各异,他们的英语阅读成绩参差不齐。针对这种差异,如若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为满足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教师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借助分层教学法,教师能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全部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被划归到了某个层次,这就容易导致高层次学生学习压力增大,低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兴趣下降等消极结果,所以近年来分层教学法一直饱受批评。相较于以往显性的分层教学法,隐性分层教学法重点在“隐”,即不告知学生他们正处于分层中,分层结果仅教师一人知晓。它既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又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同时,隐性分层教学法可以很好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为探究隐性分层教学法对高中生英语阅读成绩和阅读学习兴趣的影响,笔者依托“差异化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中进行了隐性分层教学实验。根据实验前的测试成绩与问卷结果,两个班级的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学习兴趣没有明显差别,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班(56人)为对照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14班(56人)为实验班,采用隐性分层教学法,将学生暗中分为三个层次后再实施教学。为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两个班级皆由笔者进行授课,并保证教学教材与教学进度的一致。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结合测试、问卷和访谈结果,笔者得到以下结论:(1)隐性分层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虽然对照班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所提升,但不如实验班学生的提升效果显着。(2)隐性分层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并且,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幅度各不相同。其中,C层学生的进步最大。笔者希望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深化对隐性分层教学法的研究,为今后的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王欣[7](2021)在《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的影响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阅读作为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是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初中生英语阅读兴趣不够浓厚,阅读动机不够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学习效果。因此,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语篇交际中,语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上,其中非语言因素在语篇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物理特征和非物理特征。物理特征包括肢体动作、手势、面部表情等。非物理特征主要包括PPT、多媒体设备、语篇的页面布局、空间布局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不再是简单地通过语言来进行,而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模态一起进行。因此,多模态教学对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中学的八年级某班共5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共持续16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通过对初中生英语阅读进行多模态教学,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初中生的英语阅读动机现状如何?(2)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的阅读动机是否产生影响,如果有,在哪些方面会产生影响?(3)多模态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初中生的阅读动机的影响有何不同?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笔者发现:(1)初中生的阅读动机总体来讲强度不够,阅读水平不同的学生动机水平不同,主要表现在自我效能感、内在动机方面;(2)多模态教学会对初中生的阅读动机产生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自我效能感、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以及社会互动动机四个方面;(3)多模态教学对阅读水平不同的同学所产生的动机影响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阅读动机的四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高水平学生的阅读内在动机提升最为显着;中等水平学生和低水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最为显着。
张弛[8](2021)在《基于微视频-对分课堂的初中英语阅读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方式有效结合,将两者优势互补。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由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环节构成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本质上超越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落实课堂革命、打造金课的必由之路。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阅读学习能力和阅读学习动机两个方面。本研究将微视频与对分课堂相结合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旨在改善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进一步融合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在查阅梳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深度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以48名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验,运用实验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如何应用微视频-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该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否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果及阅读学习动机。通过对学生前中后三次测试结果、学生课堂表现观察结果、阅读学习动机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教师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总结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微视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第二,微视频-对分课堂的英语阅读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果产生显着的优化作用。第三,微视频-对分课堂的英语阅读混合式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初中生的阅读学习动机。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不同视角验证了微视频-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的优化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对一线初中英语教师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也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如研究时间有限,研究对象的样本容量小,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不足等。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希望进一步对基于微视频-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研究。
闫洁[9](2021)在《文字云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处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教育而言,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文字云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应运而生,被国外研究者广泛运用于医学、金融、教育等诸多领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内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总量少且将其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加以量化的研究更为缺乏,因此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在知识可视化理论、双重编码理论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尝试运用文字云图与英语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旨在运用文字云图来丰富英语阅读活动,优化原有阅读教学模式,为阅读教学注入活力的同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文字云图通过培养学生看与观察的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其思考的目的,这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契合,但“看”的能力在目前教学中却很容易被忽略。在基础教育阶段,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文字云图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符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基于此,确定如下两个研究问题:(1)采用文字云图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式对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有何影响?(2)文字云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对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有何影响?延安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学生共100名为本次研究对象,实验为期一学期。为了对比了解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的阅读兴趣,通过向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运用SPSS17.0进行百分比分析的方式加以解决;通过向研究对象发放英语阅读测试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实验前后阅读成绩的变化,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经过分析与讨论,进而得出研究结论: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活动以及沉闷的课堂氛围会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低下,而文字云图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式能调解学生认知压力,创新原有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活动,促进师生言语情感交流,对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有一定的作用;文字云图对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及其对词汇潜移默化识记的辅助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成绩。
刘畅[10](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要素组成,四者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中“思维品质”首次列入其中,它能够促进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发展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然而传统应试教育型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对其语言学习过程中思维发展的关注远远不够。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积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途径,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以图式理论、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以及布鲁姆认知目标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受试高中生的英语思维品质现状如何?2)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是否存在相关性?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以实习所在班级的高二年级某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三个维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同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前后测问卷等数据表明,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受试高中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三个维度上都有提升;通过阅读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发现学生的阅读成绩有一定提高,课堂观察量表和前后测问卷证实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思维品质三个维度的增幅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针对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进行探索,以期为提升高中生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但是该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样本量较小、教学实验相对较短等问题,实验结论有待于未来大样本,教长时间的教学研究来加以检验。
二、英语阅读的心理语言模式以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阅读的心理语言模式以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语篇的词汇衔接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词汇衔接模式与英语阅读的研究综述 |
一、词汇衔接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语篇衔接的界定 |
(二)词汇衔接的界定 |
(三)词汇衔接模式的国外研究综述 |
(四)词汇衔接模式的国内研究综述 |
二、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阅读的定义 |
(二)英语阅读态度的界定 |
(三)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词汇衔接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国内外应用研究 |
(一)国外应用研究成果 |
(二)国内应用研究成果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韩礼德和哈桑的词汇衔接理论 |
(一)复现 |
(二)搭配 |
二、侯易的词汇重复模式 |
(一)连接和粘结的重复 |
(二)中心句和边缘句 |
(三)词汇重复类型 |
三、语言输入假设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测试法 |
(三)访谈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四、实验过程 |
(一)词汇衔接教学模式下的实验班 |
(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的对照班 |
五、数据收集过程 |
(一)前测数据收集 |
(二)中测数据收集 |
(三)后测数据收集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分析 |
(二)可信度分析 |
(三)因子相关性分析 |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五)问卷前后测对比分析 |
二、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
(一)前中后三次成绩对比分析 |
(二)实验班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三)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三、访谈结果与讨论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一、主要发现 |
二、词汇衔接模式对英语阅读教学及学习的启示 |
(一)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
(二)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启示 |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态度及词汇衔接意识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阅读理解前测 |
附录3 阅读理解中测 |
附录4 阅读理解后测 |
附录5 访谈提纲 |
附录6 访谈转录 |
附录7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8 三次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观察量表结果汇总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测试法 |
四、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思维导图 |
(三)阅读 |
二、文献综述 |
(一)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二)思维导图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核心素养与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图式理论 |
二、知识可视化理论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问卷调查 |
(二)访谈 |
(三)试卷测试 |
(四)数据统计工具 |
四、研究准备 |
(一)思维导图结构图类型 |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五、研究过程 |
六、教学案例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问卷信效度分析 |
(一)问卷信度分析 |
(二)问卷效度分析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测试卷结果分析 |
(一)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二)学生阅读成绩变化原因的讨论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结论 |
一、研究发现 |
二、教学启示 |
(一)对教师的启示 |
(二)对学校的启示 |
(三)对阅读课堂教学的启示 |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一)本研究的不足 |
(二)本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及访谈记录 |
附录3 阅读理解测试题 |
附录4 阅读理解成绩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问题导向法(PBL)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问题导向法的概念 |
2.1.2 问题导向法的特点 |
2.2 问题导向法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问题导向法国外研究综述 |
2.2.2 问题导向法国内研究综述 |
2.3 英语阅读教学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1 英语阅读教学国外研究综述 |
2.3.2 英语阅读教学国内研究综述 |
2.4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
2.5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依据 |
3.1 驱力—诱因理论 |
3.1.1 驱力—诱因理论简介 |
3.1.2 驱力—诱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
3.1.3 驱力—诱因理论对问题导向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
3.2 建构主义理论 |
3.2.1 建构主义简介 |
3.2.2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
3.2.3 建构主义理论对问题导向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调查问卷 |
4.3.2 测试 |
4.3.3 访谈 |
4.4 研究过程 |
4.4.1 实验前期准备阶段 |
4.4.2 实验教学实施阶段 |
4.4.3 实验后期数据分析与讨论阶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初中生英语阅读兴趣分析与讨论 |
5.1.1 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2 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3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
5.2 初中生英语阅读成绩分析与讨论 |
5.2.1 实验前学生阅读成绩分析与讨论 |
5.2.2 实验后学生阅读成绩分析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实验前) |
附录二 关于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态度的调查问卷(实验后) |
附录三 2018 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试题(前测) |
附录四 2019 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试题(后测) |
附录五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4)核心素养下“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创新之处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二、 “文学圈”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关于“文学圈”教学模式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文学圈”教学模式的研究 |
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文学圈”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文学圈”教学模式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文学圈”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二) “文学圈”教学模式 |
(三)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学圈”教学模式 |
二、理论基础 |
(一)社会文化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读者反应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测试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阅读测试卷 |
(二)调查问卷 |
(三)访谈提纲 |
五、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问卷调查与阅读试卷前测 |
(二)文学圈教学法教学过程 |
(三)教学示例 |
(四)实验后问卷调查与阅读试卷后测 |
(五)访谈 |
第五章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一、阅读试卷数据分析 |
(一)实验班和控制班阅读试卷前测成绩分析 |
(二)实验班和控制班阅读试卷后测成绩分析 |
(三)实验班与控制班阅读试卷前测、后测成绩配对样本数据分析 |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一)问卷信效度检验 |
(二)实验班与控制班实验前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三)实验班与控制班实验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四)实验班实验前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
结论 |
一、研究结论与发现 |
二、研究的启示 |
(一)对教师的启示 |
(二)对学生的启示 |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前测试卷 |
附录二 后测试卷 |
附录三 调查问卷 |
附件四 访谈记录 |
附件五 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成绩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鸡西市第十九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论文基本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英语阅读与阅读教学的研究 |
(一)英语阅读的研究 |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
二、支架式教学的相关概念 |
(一)支架的种类 |
(二)支架的定义 |
(三)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
(四)支架式教学的实施环节 |
三、支架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一)支架式教学国外研究概况 |
(二)支架式教学国内研究概况 |
四、支架式教学在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最近发展区 |
二、元认知策略 |
(一)元认知计划策略 |
(二)元认知监控策略 |
(三)元认知调节策略 |
三、建构主义 |
(一)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
(二)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实验法 |
(二)问卷调查 |
(三)访谈 |
四、数据收集 |
五、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测阶段 |
(二)实验阶段 |
(三)实验后测阶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关于学生阅读成绩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阅读成绩前测的相关分析 |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阅读成绩后测的相关分析 |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阅读成绩前后测的相关分析 |
(四)讨论 |
二、有关学生阅读策略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阅读策略前问卷结果分析 |
(二)实验班阅读策略前后问卷结果分析 |
(三)对照班阅读策略前后问卷结果分析 |
(四)实验班和对照班阅读策略后问卷结果分析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一、对本研究的总结 |
二、教学启示 |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 |
(一)实验时间较短,实验人数较少 |
(二)最近发展区的不确定性 |
(三)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 |
(四)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学习者自主性问卷调查 |
附录B 期中考试阅读试题(前测) |
附录C 期末考试阅读试题(后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隐性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阐释 |
(一)分层教学法 |
(二)隐性分层教学法 |
(三)阅读教学 |
二、国内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 |
(一)国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 |
三、国内外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
(一)国外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
四、隐性分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差异化教学理论 |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三、掌握学习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测试法(Test) |
(二)问卷调查法(Questionaire) |
(三)访谈法(Interview) |
四、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准备阶段 |
(二)具体实验阶段 |
(三)实验后收尾阶段 |
五、数据收集 |
六、教学案例 |
(一)对照班教学案例 |
(二)实验班教学案例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前测结果与分析 |
(二)后测结果与分析 |
(三)对照班前测与后测对比分析 |
(四)实验班前测与后测对比分析 |
(五)隐性分层教学对实验班各层次的影响分析 |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
(一)实验前问卷结果分析 |
(二)实验后问卷结果分析 |
(三)对照班前测与后测对比分析 |
(四)实验班前测与后测对比分析 |
(五)实验班前测与后测原始数据分析 |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
结论 |
一、研究主要发现 |
二、教学启示 |
三、研究局限性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阅读前测试题(满分95) |
附录 3 阅读后测试题(满分95) |
附录4 访谈提纲 |
附录5 实验班实验前后阅读成绩 |
附录6 对照班实验前后阅读成绩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的影响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法 |
(三)文献分析法 |
(四)数据分析法 |
五、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多模态的概念 |
(二)多模态教学的概念 |
(三)阅读动机的相关概念 |
二、多模态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多模态教学的国外研究综述 |
(二)多模态教学的国内研究综述 |
三、阅读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阅读动机的国外研究综述 |
(二)阅读动机的国内研究综述 |
四、多模态教学对英语阅读动机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多模态教学对英语阅读动机影响的国外研究综述 |
(二)多模态教学对英语阅读动机影响的国内研究综述 |
(三)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影响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 |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
三、情感过滤假说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SPSS数据分析软件 |
(三)访谈 |
四、研究过程 |
(一)准备阶段 |
(二)实验阶段 |
(三)实验后阶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问卷信效度分析 |
(二)前测数据分析 |
(三)后测数据分析 |
(四)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
(五)不同水平学生在阅读动机的不同方面提升情况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一)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的影响及原因 |
(二)初中生对实施多模态教学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 |
一、主要发现 |
二、教学启示 |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基于微视频-对分课堂的初中英语阅读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对分课堂 |
(二)混合式教学 |
(三)微视频 |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国内研究综述 |
(一)理论成熟阶段(2014-2015年) |
(二)实践应用阶段(2016年) |
(三)创新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 |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国外研究综述 |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国内研究综述 |
四、英语阅读教学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英语阅读教学国外研究综述 |
(二)英语阅读教学国内研究综述 |
五、微视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微视频国内外研究综述 |
(二)微视频-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国内研究综述 |
(三)本论题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微视频-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一)人本主义理论概述 |
(二)人本主义理论与微视频-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
三、深度学习理论 |
(一)深度学习理论概述 |
(二)深度学习理论与微视频-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实验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四、实验研究过程 |
(一)实验准备阶段 |
(二)实验实施阶段 |
五、教学案例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三)教学方法 |
(四)教学过程 |
第五章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实验前、中、后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
(二)实验前、中、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二、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一)课堂讲授阶段 |
(二)课堂讨论阶段 |
三、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二)问卷结果讨论与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一)访谈问题1 |
(二)访谈问题2 |
(三)访谈问题3 |
(四)访谈问题4 |
结论 |
一、研究发现 |
二、教学启示 |
(一)提高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积极拓展教学资源 |
(二)训练学生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
(三)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
(四)创造良性互动课堂,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
三、研究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文字云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文字云图的相关研究 |
2.1.1 文字云图的定义 |
2.1.2 文字云图的制作方法 |
2.1.3 文字云图的国外研究现状 |
2.1.4 文字云图的国内研究现状 |
2.2 阅读的相关研究 |
2.2.1 阅读的定义 |
2.2.2 阅读教学模式 |
2.3 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
2.4 文字云图在英语阅读教学领域的应用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知识可视化理论 |
3.2 双重编码理论 |
3.3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调查问卷 |
4.3.2 测试卷 |
4.4 运用文字云图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
4.4.1 读前活动设计 |
4.4.2 读中活动设计 |
4.4.3 读后活动设计 |
4.5 研究过程 |
4.5.1 实验前期 |
4.5.2 实验实施 |
4.5.3 实验后期 |
4.6 文字云图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设计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文字云图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阅读兴趣的影响分析与讨论 |
5.1.1 实验班前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2 实验班实验前后兴趣变化分析与讨论 |
5.2 文字云图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分析与讨论 |
5.2.1 实验前阅读测试成绩分析与讨论 |
5.2.2 实验后阅读测试成绩分析与讨论 |
5.2.3 实验前后阅读测试成绩分析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1.1 文字云图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激发高中生英语阅读兴趣 |
6.1.2 文字云图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成绩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生英语阅读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前测阅读试卷 |
附录三 后测阅读试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核心素养的要求 |
(二)阅读教学的现实需要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核心素养 |
(一)概念界定 |
(二)国外研究 |
(三)国内研究 |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一)概念界定 |
(二)国内研究 |
三、思维品质 |
(一)概念界定 |
(二)国外研究 |
(三)国内研究 |
四、英语阅读教学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五、思维品质与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 |
(一)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 |
(二)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 |
(三)形式图式(structure schema) |
二、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
三、布鲁姆认知目标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实验法 |
(五)课堂观察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思维品质量表 |
(二)访谈提纲 |
(三)阅读前测及后测试卷 |
(四)数据分析软件SPSS22.0 |
(五)课堂观察量表 |
五、研究过程 |
(一)准备阶段 |
(二)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
(三)课堂观察 |
(四)实验后测 |
(五)教学案例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思维品质问卷实验前后测分析 |
(一)问卷信度效度检验与分析 |
(二)问卷前后测结果分析 |
二、课堂观察量表分析 |
(一)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课堂观察得分对比 |
(二)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课堂观察得分对比 |
三、学生前后测阅读成绩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一)教师前测访谈 |
(二)教师后测访谈 |
五、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启示 |
(一)巧妙设计,积极预测 |
(二)深入文本,赏析评价 |
(三)尊重学生,持之以恒 |
结论 |
一、研究发现 |
二、研究启示 |
(一)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
(二)对学生学习的启示 |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附录九 |
附录十 |
附录十 一 |
附录十 二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英语阅读的心理语言模式以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语篇的词汇衔接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闫月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雨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问题导向法(PBL)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路欢欢. 延安大学, 2021(12)
- [4]核心素养下“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方丝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鸡西市第十九中学为例[D]. 徐婉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隐性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郝卿.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的影响探究[D]. 王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基于微视频-对分课堂的初中英语阅读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D]. 张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文字云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闫洁. 延安大学, 2021(12)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D]. 刘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