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育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张萌萌[1](2021)在《幼儿教师专业实践中的关怀伦理困境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幼儿教师关怀伦理的实践困扰引发我们对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的关注。在本研究中,关怀伦理困境是幼儿教师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处理与自己、幼儿、家长、同事以及领导之间的关系时,对于如何选择、如何控制关怀行为作用的程度,常常感到困惑,处于难以抉择的困难处境。主要表现为关怀伦理的“两难”选择和“关怀伦理理念与行为的不一致”。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山东省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从困境维度上来看,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的维度主要包括:关怀自我困境、关怀幼儿困境、关怀家长困境、关怀同事困境以及关怀领导困境。从困境表征上来看,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M=3.2409),困境表征最高的是关怀自我困境,关怀幼儿困境和关怀家长困境紧随其后,相对而言较低的是关怀领导困境。从个体背景变量上来看,性别和任教班级在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上的主效应不显着,但教龄、学历、年龄、幼儿园性质以及幼儿园所在区域均在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的不同维度上主效应显着。对困境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后发现:从内部原因来看,幼儿教师自身关怀素养不高、专业素养不足、个人特质中的不良因素加深了幼儿教师对关怀伦理困境的感受程度。从外部原因来看,工作负荷重、幼儿园关怀氛围欠缺、关怀对象的刺激以及外部环境压力等因素也是引发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的重要原因。基于此,论文从幼儿教师、关怀对象、幼儿园以及社会四个方面提出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的解困路径:追求自身素质的提高、建立一种关怀型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幼儿教师关怀的氛围、给予幼儿教师外在环境的支持。
武佳萌[2](2021)在《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内尔·诺丁斯的幸福教育思想是其关怀伦理学思想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延伸,作为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契机中,结合诺丁斯本人早期经历,在美国社会教育变革等现实影响的推动中发展起来的。诺丁斯的幸福教育思想源起于关怀伦理学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哲学以及多元智力理论等重要理论成果也为其幸福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依托。诺丁斯认为教育的核心目的指向幸福的实现,教育者的任务应该致力于促进学生幸福,帮助学生实现幸福生活。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更多民主与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机会,同时,她还强调应通过多样化的丰富课程发展学生兴趣,重视幸福教育课程的连续性,关注学生当前的幸福体验,注重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本着从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来思考我国教育现实这一目的,在分析社会教育现状、解读幸福教育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现有的幸福教育研究成果。同时,从诺丁斯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论述了幸福教育的思想内涵,分析了该理论的不足之处,从中总结并吸收有益经验,为探索创新我国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文化参照。一方面从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的背景着手,梳理了幸福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以及理论渊源。在社会背景方面,全球多元文化的冲击、建构主义教育思潮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等社会现实,引发诺丁斯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在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汲取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多元智能理论有益智慧的同时,诺丁斯试图通过对教育追根溯源,从教育的核心目的出发探寻教育改革良方,幸福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本文重点论述了幸福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主要包括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的目的、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在解释幸福教育思想的目的和基本内容的过程中,从课程观、课程原则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幸福教育的课程内容,自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讨论了实施幸福教育的方式方法,从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两部分诠释了幸福教育环境的营造。诚然,内尔·诺丁斯的幸福教育思想在更新教育理念、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方面的思路是富有灼见的,尤其是重视教育场所的意义、强调教育过程本身就应是幸福的这一论断,为世界各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指导。但这一理论难免仍存在不足与有待完善之处,值得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进行反思和思考。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有益理论,取长补短,在对我国教育现状的思考过程中,结合社会实际总结幸福教育思想对我国的现实启示:在教育理念上,启发教育者强化幸福教育意识,完善人性论幸福观;在教育内容上,与时俱进,丰富幸福教育课程内容;在教育方法上,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拓宽教育实施渠道;在师生关系上,提高教师关怀素养,创设幸福师生关系。
杨慧峰[3](2021)在《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研究 ——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视角来研究小学师生关系,论文首先探讨了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的应然状态,以此为出发点,进入学校现场研究当下小学师生关系的实然状态,发现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着若干异化现象。论文对这些现象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变革师生关系的可能策略。具体来说,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含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与过程;第二章阐述关怀理论及其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的应然状态,首先阐述了关怀理论的产生及其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理想师生关系的应然状态;第三章通过实地调研昆明市A小学,开闸访谈和观察,通过梳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得出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异化的表现;第四章从关怀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当下小学师生关系异化之原因,主要包括教师和学校两方面的原因;第五章针对当前学校中存在的异化师生关系,提出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变革的可能路径。
范卫卫[4](2021)在《关怀伦理视角下昆明市A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培养具有关怀品质的教师,使幼儿成为“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且值得爱的人”,营造关怀的班级环境是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质量、营造关怀型班级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关怀伦理为视角,聚焦幼儿园班级管理,以昆明市A幼儿园C班为个案,采用个案研究法、文献法、非参与式观察、访谈法展开研究;以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借鉴已有文献对幼儿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和行为进行研究,整体上探究A幼儿园C班教师班级管理方面的情况。首先,笔者在关怀伦理视角下通过访谈和观察获取C班幼儿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和行为在班级规则、奖惩、班级管理方法、幼儿自我管理、班级环境创设五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C班幼儿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观念层面表现为:强调规则并注重情感;重视奖惩并关注过程;讲求方法并关注情境;突出能力并尊重差异、重视环境并升华环境。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的行为层面表现为:尊重幼儿作为规则制定的主体且关注规则执行中幼儿的需要;奖惩以对幼儿的认可为基础且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对话贯穿于方法实施过程且方法的使用考虑幼儿差异;对幼儿自我管理做到情理并重且适度引导和支持;班级环境创设和营造体现了安全与接纳、自主与温暖。其次,在现状概括及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的效果:教师的班级管理体现了情理交融;及时关注幼儿的感受和回应;注重以幼儿为本的班级精神环境创设;善用对话进行班级管理。研究对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问题概括为教师的认识既缺乏广度又不够深入;观念与行动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教师未重视幼儿作为关怀主体的价值;环境关怀不足在班级管理中仍存在。分析并将原因归结为:社会文化重的关怀缺失;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关怀不足;A幼儿园以情感为导向的教育未落到实处、A幼儿园缺乏系统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培训、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本身的琐碎和复杂;C班教师对关怀伦理未形成系统、全面认识,教师之间尚未形成一致的态度和行动。最后,提出优化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首先,促进教师向关怀型教师迈进。通过始于知:重视教师观念层面的广度和深度;达于行:指导并鼓励教师树立积极的榜样;促于思:关注教师持续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来实现。其次,关注幼儿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重视幼儿的关怀体验,鼓励幼儿积极地表达;打造实践关怀的课程,师幼共营关怀型班级。最后,营造关怀的班级环境,通过关注和审视班级的物质环境,坚守和净化关怀的精神环境来实现。
何秋媛[5](2021)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关怀管理研究 ——以山东省Y县S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潘嫒嫒[6](2021)在《小学教师关怀行为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小学教师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充分的关怀下成长的小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在教师关怀缺失或关怀方式不当的状态下小学生很难实现其自身的健康协调成长。与此同时教师还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纽带,连接知识与学生的桥梁,很难想象在没有教师关怀的情况下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的。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关怀发生了微妙的改变。教师与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关怀不对等的状况,即教师认为自己对学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这不仅超过其自身的负荷而且还得不到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认同;而另一方面,学生则表示他们很少甚至是没有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他们认为教师只会关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不到一视同仁。在这样的现实困境下我们必须在反思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试图寻找出解决当前教师关怀问题的方法。在20世纪末关怀教育理论在西方兴起,至今仍对教育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怀教育理论以教育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现代主义社会学等理论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深刻反思了当前社会以及学校教育中“关怀”的缺失状态。关怀教育理论注重“关怀”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突出强调师生生命的成长离不来“关怀”。在学校教育中,应时刻把握以“关怀”为核心和立足点,教师给予充分恰当的关怀,以实现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目标。本文以关怀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小学教师关怀现状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遵循伦理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市小学部分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出当前小学教师关怀行为的现状,试图寻找出教师关怀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改进教师关怀行为的有效策略。调查发现,教师对关怀认知存在偏差,缺少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关怀,对学生的关怀存在着差异以及存在虚假行为下的伪关怀。本文在借鉴关怀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小学教师关怀现状,对改进教师关怀行为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是立足于教师层面,教师应当重新树立关怀角色提升关怀理论认识水平,树立关怀教育理念、强化教师情感关怀同时注重关怀的持续性以及掌握关怀艺术灵活把握关怀的人文性。在学生层面应提高学生接受关怀的能力,增强感知关怀的人文素养、掌握回应关怀的技巧同时加强自身关怀他人的能力。最后在客观上构建关怀支持体系,构建关怀型学校及关怀型家庭。
赵力慧[7](2021)在《严师新论 ——基于关怀伦理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
陈茜[8](2020)在《关怀理论视域下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研究》文中认为
笪红薇[9](2020)在《学会关怀 ——内尔·诺丁斯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内尔·诺丁斯的以学会关怀为核心内容的道德教育思想享誉世界并且对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全球化浪潮下,多元文化碰撞,社会竞争压力空前,人与人的疏离感与冷漠心理肆虐横行,道德危机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提倡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培养友善公民视角出发,结合高校在道德教育中关怀不足的现状,借鉴关怀道德教育的思想和模式让高校道德教育重焕生机,提高关怀意识,培养友善公民,助力和谐社会建设。笔者在阅读了大量诺丁斯的着作和吸收了众多学者关于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本解读法、比较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诺丁斯的以关怀为要旨的道德教育思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首先从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缘起入手,较为简明透彻地阐释了关怀、关怀关系、关怀道德教育等概念的内涵,从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交融、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美国学校教育的现实困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关怀思想产生的背景,从存在主义的关联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四个层面探讨了其思想的理论渊源。其次具体论述了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建构,分析了其思想的逻辑起点——人本主义;阐述了其思想的现实依据——对品格教育的批判。重点阐述了其思想的核心内容:自然关怀及伦理关怀的双重维度;道德教育的核心——学会关怀;关怀的主题——六大对象;关怀的原则——连续性。详细介绍了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榜样示范、灵活对话、参与实践和有效认可。最后对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探讨了其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客观分析了诺丁斯的以学会关怀为关键内核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价值与缺陷:其思想的价值包括打破男性“理性”的桎梏,以女性主义视角关照道德教育;强调道德教育双方的主体间性关系,突出师生之间的平等主体地位;注重道德教育中的情感效用、强调道德教育中的幸福感等,其思想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关怀伦理取代正义伦理的危险性;情感至上导致道德教育片面性;女性视角引发性别分歧争议。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道德教育关怀缺失的问题,主要包括关怀理念不足、关怀能力欠缺、关怀范围狭窄。文章的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在关怀道德教育的视域下,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提出了可行性的改进路径:提升关怀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构建以关怀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关怀型社会实践等。
刘宇欣[10](2020)在《基于关怀教育理论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怀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词汇,教育是对生命塑造,是对学生生命的关心,是使人成为更好的人。富含人文关怀的教育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开放包容的氛围中实现全方面发展。本文以关怀教育理论为视角,挖掘关怀之于教育的深层内涵,以关怀为切入点,立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梳理,为其发展做出可行性分析,帮助职业院校在教育竞争中选择合适的拓展空间,赋予其新的动能与活的灵魂,凸显教育本真,焕发教育本然色彩。本文共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在此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其次,阐述并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首先界定了本文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关怀、关怀教育、人才培养及关怀教育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接着分析了关怀教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介绍了关怀教育理论的内容和特点。第三部分以诺丁斯关怀理论的视角剖析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培养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人文关怀不足;课程设置以职业知识和技能为本,缺乏关怀;教学过程忽视个体差异,缺乏个体关怀;人才评价以专业成绩为主,忽视关怀能力;注重制度化校园管理,缺少人性化柔性关怀。因此要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饱含关怀情感的丰盈的教育,可以从培养目标理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过程、人才评价体系、校园文化氛围、实践活动六方面来改进。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关怀教育理论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部分探讨了关怀教育理论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建议。首先要树立以关怀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使关怀之情,关爱之意渗入到每个人心底;其次,把关怀教育内容纳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一批拥有关心能力的职业教育人才;在此基础上,把关怀教育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关怀;再者,构建以关怀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逐渐改变以往片面的评价方式;此外,学校、教师和学生需协力合作,共同营造仁爱和谐的校园关怀文化氛围;最后,鼓励学校和社会多开展感恩关怀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学会关心。
二、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育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育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幼儿教师专业实践中的关怀伦理困境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概述 |
一、选题缘由 |
(一)政策层面:国内外相关教师教育政策聚焦幼儿教师关怀伦理 |
(二)理论层面:幼儿教师关怀伦理的学术研究趋势 |
(三)实践层面:幼儿教师关怀伦理的实践困扰 |
(四)个人层面:个人对关怀伦理的研究旨趣 |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教师专业伦理困境的相关研究 |
(一)教师专业伦理困境的类型研究 |
(二)不同教师群体的专业伦理困境研究 |
二、教师关怀伦理相关研究 |
(一)教师关怀素养方面的研究 |
(二)教师关怀能力方面的研究 |
(三)教师关怀行为方面的研究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关怀 |
二、关怀伦理 |
三、幼儿教师 |
四、关怀伦理困境 |
第二节 理论基础-关怀伦理理论 |
一、关怀伦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
(一)西方关怀伦理思想的发展 |
(二)中国传统关怀伦理探究 |
二、关怀伦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一)内涵:以人为本 |
(二)核心:关怀性关系的建立 |
(三)特色:情境的氛围与情感的力量 |
(四)方法:榜样、对话、实践和求证 |
三、关怀伦理理论应用本研究的适切性 |
第三章 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结构维度与问卷设计 |
第一节 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结构维度的初步确立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材料 |
(三)研究程序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与分析:确定关怀伦理困境结构维度 |
(一)当前关怀伦理困境研究维度的主要观点 |
(二)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维度的确定 |
第二节 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问卷的编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材料 |
(三)研究程序 |
(四)研究工具 |
三、结果与讨论:问卷信效度分析 |
(一)问卷的信度分析 |
(二)问卷的效度分析 |
四、结论 |
第四章 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的特点 |
第一节 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的表征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材料 |
(三)研究工具 |
三、结果与讨论 |
(一)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的总体表征 |
(二)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的子维度表征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二节 个体背景变量在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中的差异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材料 |
(三)研究工具 |
三、结果与分析 |
(一)个体背景变量在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中的主效应分析 |
(二)主效应显着的个体背景变量的进一步分析 |
四、讨论:个体背景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一)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各维度的教龄差异 |
(二)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各维度的学历差异 |
(三)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各维度的年龄差异 |
(四)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各维度的幼儿园性质差异 |
(五)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各维度的幼儿园所在区域差异 |
(六)本章方法论探讨 |
五、结论 |
第五章 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的原因探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及程序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材料 |
(三)研究方法和工具 |
(四)研究伦理 |
(五)研究过程 |
三、结果与分析 |
(一)关怀素养不高 |
(二)专业素养不足 |
(三)个人特质中的不良因素 |
(四)工作负荷重 |
(五)幼儿园关怀氛围欠缺 |
(六)关怀对象的刺激 |
(七)外部环境压力 |
四、讨论: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成因探讨 |
(一)内部原因分析 |
(二)外部原因分析 |
(三)本章方法论探讨 |
五、结论 |
第六章 幼儿教师关怀伦理困境的解困路径 |
第一节 幼儿教师:追求自身素质的提高 |
一、提升自身的关怀素养 |
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
三、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
第二节 关怀对象:建立一种关怀型的关系 |
一、关怀型师幼关系的构建 |
二、注重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对话 |
三、建立同事“共同体”组织文化 |
四、幼儿园领导自身的转变 |
第三节 幼儿园:营造有利于幼儿教师关怀的氛围 |
一、为幼儿教师减负 |
二、给幼儿教师专业自主的空间 |
三、培训中纳入关怀伦理的内容 |
第四节 社会:给予幼儿教师外在环境的支持 |
一、社会各界端正对幼儿教师的态度 |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物质待遇 |
第七章 总的讨论与结论 |
第一节 总的讨论 |
一、本研究的方法学思考 |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三、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二节 总的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开放式调查问卷 |
附录 B 正式调查问卷 |
附录 C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2)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标与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的形成 |
一、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
(一)全球多元文化潮流的冲击 |
(二)建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
(三)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推动 |
(四)诺丁斯的早期个人经验 |
二、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一)存在主义哲学 |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 |
(三)关怀伦理学 |
(四)多元智能理论 |
第二章 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
一、幸福教育目的的确定 |
(一)塑造美好心灵 |
(二)实现幸福人生 |
二、幸福教育课程的设置 |
(一)基于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观 |
(二)强调连续性的课程组织原则 |
(三)重视幸福氛围的课程教学设计 |
三、幸福教育方法的整合 |
(一)充满关怀的教学方法 |
(二)多元民主的学习方法 |
(三)强调过程的评价方法 |
四、幸福教育环境的营造 |
(一)依托私人生活 |
(二)连通公共生活 |
第三章 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的评析 |
一、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 |
(一)促进教育工具价值到本体价值的转向 |
(二)引导教育主体激发获取幸福的内在动力 |
(三)提供关涉学生生活幸福的教育范例 |
(四)实现教育中生活与幸福的和谐统一 |
二、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的局限 |
(一)易陷入道德相对主义论域 |
(二)幸福教育思想仍需接受实践检验 |
第四章 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
一、强化幸福教育意识,完善人性论教育观 |
(一)增强幸福教育自觉意识 |
(二)树立完善人性的教育观 |
二、与时俱新,丰富幸福教育课程内容 |
(一)立足当下,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
(二)指向未来,完善心理健康内容体系 |
三、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拓宽幸福教育实施渠道 |
(一)创设支持性教育情境,推进家校协同育人 |
(二)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关注非正式学习形式 |
四、提高教师关怀素养,创设幸福师生关系 |
(一)提升教师关怀素养,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 |
(二)加强幸福情感培养,实现共生性师生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研究 ——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学校中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
(二)学校中师生关系的异化 |
(三)小学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关怀理论 |
(二)师生关系 |
(三)师生关系异化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关怀理论视角下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 |
(三)对已有研究的小结 |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过程 |
第二章 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的应然形态 |
一、关怀理论的产生及其基本内容 |
(一)关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
(二)关怀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二、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理想师生关系的应然状态 |
(一)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的本质 |
(二)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的特点 |
(三)用关怀理论来研究小学师生关系的适切性 |
第三章 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异化的表现: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 |
一、脆弱的公正 |
(一)教师对待学生并非“一视同仁” |
(二)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正 |
(三)学生天赋被不公正对待 |
(四)学校中效率与公正的冲突 |
二、褪色的尊重 |
(一)不平等的对话 |
(二)压抑的个性 |
三、缺席的自由 |
(一)干涉与控制 |
(二)个人闲暇减少 |
四、匮乏的快乐 |
(一)功利教育忽视了师生交往的情感需求 |
(二)知识灌输压抑学生的幸福体验 |
五、缺失的关怀 |
(一)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关怀缺失的表现 |
(二)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师的关怀缺失的表现 |
(三)学校关怀环境缺失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
第四章 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异化之原因分析 |
一、部分教师缺乏关怀素养 |
(一)教师自身缺乏关怀理念 |
(二)教师自身缺乏关怀能力 |
(三)教师自身缺乏关怀行为 |
二、教育失本:当前学校教育观念和目标迷失 |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 |
(二)学校教育的目标与制度上的偏差 |
第五章 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变革的可能路径 |
一、关怀理论视角下师生关系变革的要素 |
(一)关怀理论视角下学校观念与教育目标的变革 |
(二)关怀理论视角下学校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变 |
(三)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
二、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变革的关键:教师自身的改变 |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
(二)教师关怀素养的提升 |
(三)教师关怀行为的转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关怀伦理视角下昆明市A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忽视幼儿的问题亟待关注 |
二、班级管理要求幼儿教师提高关怀素养 |
三、在关怀伦理视角下研究幼儿园班级管理忽视幼儿的问题有重要价值 |
四、个人的研究兴趣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三、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分析框架 |
第二章 A幼儿园及其C班概况 |
第一节 A幼儿园概况 |
一、亲文化·活教育 |
二、讲求专业情意,注重人文关怀 |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注入情感的管理 |
第二节 A幼儿园C班概况 |
一、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
二、自主与约束并存的班级 |
三、共促师幼成长的管理 |
第三章 关怀伦理视角下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分析 |
第一节 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 |
一、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之班级规则观念 |
二、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之奖惩观念 |
三、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之管理方法观念 |
四、C班教师班级管理之幼儿自我管理观念 |
五、C班教师班级管理之班级环境创设观念 |
第二节 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分析 |
一、强调规则并注重情感 |
二、重视奖惩并关注过程 |
三、讲求方法并关注情境 |
四、突出能力并尊重差异 |
五、重视环境并升华环境 |
第四章 关怀伦理视角下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行为分析 |
第一节 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行为 |
一、C班教师班级规则的执行 |
二、C班教师的奖惩行为 |
三、C班教师班级管理方法的实施 |
四、C班教师对幼儿自我管理之管理 |
五、C班教师的班级环境创设 |
第二节 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行为分析 |
一、教师的管理行为体现着关怀关系 |
二、教师的管理行为渗透着“非理性” |
三、教师的管理行为赋予班级活力 |
四、教师的班级管理行为反映了管理观念 |
第五章 关怀伦理视角下A幼儿园C班班级管理的效果、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关怀伦理视角下A幼儿园C班班级管理的效果 |
一、C班的班级管理体现了情理交融 |
二、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感受和回应 |
三、注重以幼儿为本的班级精神环境创设 |
四、教师善用对话进行班级管理 |
第二节 关怀伦理视角下A幼儿园C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C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二、C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六章 关怀伦理视角下优化A幼儿园C班班级管理的建议 |
第一节 促使教师向关怀型教师迈进 |
一、始于知:重视教师观念层面的广度和深度 |
二、达于行:指导并鼓励教师树立积极的榜样行为 |
三、促于思:关注教师持续不断的反思和改进 |
第二节 关注幼儿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
一、重视幼儿的关怀体验,鼓励幼儿积极地表达 |
二、打造实践关怀的课程,师幼共营关怀型班级 |
第三节 营造充满关怀的班级环境 |
一、关注和审视班级的物质环境 |
二、坚守和净化关怀的精神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小学教师关怀行为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社会、教育对教师关怀的呼唤 |
2.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
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桥梁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关怀伦理理论 |
2.教师关怀理论研究 |
3.教师关怀行为研究 |
4.师生关系研究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假设 |
3.研究方法 |
4.研究工具 |
5.研究对象 |
二、教师关怀行为 |
(一)关怀教育理论的基础 |
1.理论基础 |
2.现实基础 |
(二)教师关怀行为的内涵及特征类型 |
1.教师——发出关怀行为的主体 |
2.学生——感知教师关怀行为的主体 |
3.教师关怀行为的特征类型 |
三、小学教师关怀行为现状调查 |
(一)研究调查设计 |
1.调查对象 |
2.有关问卷与访谈的调查设计 |
(二)小学教师关怀行为研究调查结果分析 |
1.总体分析之小学教师关怀行为现状 |
2.总体分析之学生感知教师关怀行为现状 |
3.小学教师关怀行为尽责性分析 |
4.小学教师关怀行为包容性分析 |
5.小学教师关怀行为支持性分析 |
(三)小学教师关怀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师生双方对教师关怀的认知存在误区 |
2.师双方对教师关怀的情感偏差 |
3.小学教师关怀行为的实现困境 |
四、应对小学教师关怀行为问题的改进策略 |
(一)教师层面重新树立关怀意识 |
1.树立正确的关怀教育理念 |
2.强调教师对学生情感上的关怀 |
3.优化教师关怀行为的方式,掌握关怀艺术 |
(二)学生层面提升接受关怀的能力 |
1.强化感知关怀的能力 |
2.强化回应关怀的能力 |
(三)环境层面构建关怀支持体系 |
1.构建关怀型家庭 |
2.构建关怀型学校 |
3.构建关怀型社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学会关怀 ——内尔·诺丁斯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的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分析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缘起 |
2.1 关怀道德教育的界定 |
2.1.1 关怀的含义 |
2.1.2 关怀关系释义 |
2.1.3 关怀道德教育阐释 |
2.2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背景 |
2.2.1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交融 |
2.2.2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 |
2.2.3 美国学校教育的现实困境 |
2.3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
2.3.1 存在主义关联教育理论 |
2.3.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 |
2.3.3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 |
2.3.4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建构 |
3.1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人本主义 |
3.1.1 人本主义哲学传统 |
3.1.2 诺丁斯对人本主义的超越 |
3.1.3 人本主义与关怀道德教育的关系 |
3.2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依据——批判品格教育 |
3.2.1 品格教育释义 |
3.2.2 诺丁斯对品格教育的反思 |
3.2.3 从品格教育到关怀教育 |
3.3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
3.3.1 关怀的双重维度——自然关怀和伦理关怀 |
3.3.2 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学会关怀 |
3.3.3 关怀的主题——六大对象 |
3.3.4 关怀的原则——连续性 |
3.4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 |
3.4.1 榜样示范 |
3.4.2 灵活对话 |
3.4.3 参与实践 |
3.4.4 有效认可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中国回响 |
4.1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价值与缺陷 |
4.1.1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价值 |
4.1.1.1 打破男性“理性”的桎梏 |
4.1.1.2 确立道德教育双方的主体间性关系 |
4.1.1.3 强调关怀教育中的幸福意义 |
4.1.2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
4.1.2.1 关怀伦理取代正义伦理的危险性 |
4.1.2.2 情感至上导致道德教育片面性 |
4.1.2.3 女性视角引发性别分歧争议 |
4.2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关怀缺失的表现 |
4.2.1 关怀理念不足 |
4.2.2 关怀能力欠缺 |
4.2.3 关怀范围狭窄 |
4.3 关怀道德教育视域下高校道德教育的改进路径 |
4.3.1 提升关怀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 |
4.3.2 构建以关怀为重要内容的课程体系 |
4.3.3 发挥教师的关怀示范作用 |
4.3.4 引导关怀型的社会实践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10)基于关怀教育理论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3.3 现有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关怀 |
2.1.2 关怀教育 |
2.1.3 人才培养 |
2.1.4 关怀教育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
2.2 关怀教育理论解读 |
2.2.1 关怀教育理论的时代背景 |
2.2.2 关怀教育理论的理论背景 |
2.2.3 关怀教育理论的内容 |
2.2.4 关怀教育理论的特点 |
第三章 关怀教育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查结果 |
3.2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3.2.1 培养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人文关怀不足 |
3.2.2 课程设置以职业知识和技能为本,缺乏关怀教育 |
3.2.3 教学过程忽视个体差异,缺乏个体关怀 |
3.2.4 人才评价以专业成绩为主,忽视关怀能力 |
3.2.5 注重制度化校园管理,缺少人性化柔性关怀 |
第四章 关怀教育理论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4.1 职业院校关怀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
4.1.1 回归教育本真,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健康成长 |
4.1.2 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完全舒展 |
4.1.3 体现育人价值,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
4.2 职业院校关怀教育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
4.2.1 政策基础:教育部门政策支持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
4.2.2 思想基础:教育理念的优化使关怀教育的推行成为可能 |
第五章 关怀教育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 |
5.1 树立以关怀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 |
5.2 把关怀教育内容纳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
5.3 把关怀教育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
5.4 构建以关怀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 |
5.5 营造仁爱和谐的校园关怀文化氛围 |
5.6 开展感恩关怀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 |
结语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四、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育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幼儿教师专业实践中的关怀伦理困境调查研究[D]. 张萌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思想研究[D]. 武佳萌.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研究 ——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D]. 杨慧峰.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关怀伦理视角下昆明市A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D]. 范卫卫.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关怀管理研究 ——以山东省Y县S小学为例[D]. 何秋媛.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小学教师关怀行为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D]. 潘嫒嫒.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严师新论 ——基于关怀伦理的视角[D]. 赵力慧.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关怀理论视域下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研究[D]. 陈茜. 湖北大学, 2020
- [9]学会关怀 ——内尔·诺丁斯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 笪红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10]基于关怀教育理论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D]. 刘宇欣. 山西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