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车乘务员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阳[1](2020)在《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现况和职业倦怠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铁路建设是国家发展大计中的基础建设,众多铁路系统劳动者参与其中,线路工程人员属于基层工作者,承担着铁路安全运转的重要责任。本研究通过调查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工作特征的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差异,了解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探索多个职业倦怠评估模型并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预测该人群职业倦怠阳性情况,筛出重点人群进行“三级预防”,为减缓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发生发展提出针对性措施奠定科学依据,实现理论研究的实践应用。方法:随机抽取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水疾控站管辖的线路工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获得1034份有效样本量,通过职业紧张测量工具调查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因素、紧张调节因素和职业紧张反应,包括职业倦怠状况。使用Excel工作表建立职业紧张数据库,SPSS 23.0、Clementine 12.0和Rstudio3.5.1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间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决策树CART算法构建职业倦怠评估模型并评价。结果:1.本次调查使用量表克朗巴赫系数在0.804~0.980之间,分半信度在0.652~0.964之间,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一致性。2.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因素中角色紧张得分(54.26±6.09)最高,职业紧张调节因素中心理弹性得分(66.17±19.73)最高、紧张反应中工作满意感得分(47.47±14.97)最高,职业倦怠阳性率为64.89%。3.不同特征的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不同人口学特征:(1)男性的躯体抱怨、每日紧张感、特质焦虑、职业倦怠得分高于女性(P<0.05),工作满意感得分低于女性(P<0.05);(2)<30岁年龄组的线路工程人员特质焦虑得分高于≥50岁年龄组(P<0.05);(3)不同学历的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未婚组和已婚组的线路工程人员每日紧张感得分均低于离婚或丧偶组(P<0.05),未婚组的线路工程人员特质焦虑得分高于已婚组(P<0.05)。(2)不同行为特征:(1)从不饮酒组的线路工程人员躯体抱怨、每日紧张感和特质焦虑得分低于经常饮酒组(P<0.05),职业倦怠得分分别低于偶尔饮酒组和经常饮酒组(P<0.05);(2)不吸烟组的线路工程人员躯体抱怨和每日紧张感得分均低于≤10支/天组和>10支/天组(P<0.05),职业倦怠得分低于>10支/天组(P<0.05)。(3)不同工作特征:(1)工龄<5年的线路工程人员特质焦虑得分低于≥25年(P<0.05),5-15年和25-25年的线路工程人员每日紧张感得分低于工龄≥25年(P<0.05);(2)在天水市工作的线路工程人员躯体抱怨、每日紧张感、特质焦虑和职业倦怠得分低于在兰州工作的(P<0.05),在定西市工作的线路工程人员躯体抱怨和职业倦怠得分低于在兰州工作的(P<0.05);(3)线路工躯体抱怨、每日紧张感、特质焦虑和职业倦怠得分高于供电工(P<0.05),工作满意感得分低于供电工(P<0.05),工务工职业倦怠得分低于钢轨工(P<0.05),管桥工特质焦虑得分低于钢轨工(P<0.05),供电工工作满意感得分高于钢轨工(P<0.05),每日紧张感、特质焦虑和职业倦怠得分低于钢轨工(P<0.05),钢轨工职业倦怠得分高于通信工(P<0.05);(4)永久白班的线路工程人员躯体抱怨和每日紧张感得分分别低于永久夜班(P<0.05)。4.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影响因素分析显示:(1)躯体抱怨:工作危险、工作需求、工作责任、角色紧张、心理弹性、工作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A型行为得分高是危险因素(P<0.05),自尊感是保护因素(P<0.05);(2)工作满意感:心理弹性、提升与参与机会和工作控制是危险因素(P<0.05),工作危险、工作心理控制源、工作负荷、工作冲突和工作需求是保护因素(P<0.05);(3)每日紧张感:工作危险、工作需求、心理弹性、工作负荷、工作心理控制源、工作控制和社会支持得分高为危险因素(P<0.05),自尊感和提升与参与机会为保护因素(P<0.05);(4)特质焦虑:工作危险、工作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角色紧张、工作负荷和工作冲突得分高为危险因素(P<0.05),自尊感、心理弹性和工作前景为保护因素(P<0.05);(5)职业倦怠:工作危险、工作冲突、工作需求、工作心理控制源、工作负荷、社会支持、A型行为和角色紧张得分高为危险因素(P<0.05),自尊感、提升与参与机会和心理弹性为保护因素(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判别分析模型和决策树CART模型三种职业倦怠阳性评估模型选入的不同特征、职业紧张因素、紧张调节因素和紧张反应有所差异,其中以决策树CART算法建立的模型较优,适用于本研究中线路工程人员职业倦怠阳性评估,该模型纳入每日紧张感、工作满意感、特质焦虑和角色紧张共4个变量,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9%、72.18%;ROC曲线下面积0.824;误判率为0.185。结论: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工作特征对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职业紧张因素引起的职业紧张反应不同,紧张调节因素能缓解职业紧张反应发生,关键在于降低工作危险、增强职工自尊感和心理弹性三种途径;相比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逐步判别模型,决策树CART模型直观简洁,能较好的预测该人群的职业倦怠阳性情况,可重点针对每日紧张感、工作满意感、特质焦虑和角色紧张四个因素进行预防控制。
陈江容[2](2019)在《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职业环境因素对火车司机高血压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旨在了解昆明铁路局火车司机5-HTTLPR基因多态性分布状况;并探讨火车司机高血压与5-HTTLPR基因多态性、职业环境因素的关系及火车司机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职业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为火车司机相关高血压的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为制定火车司机职业人群高血压防治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昆明铁路局在岗职工38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习惯资料、一般职业特征;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生活压力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火车司机特殊职业因素资料进行收集;并采集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查(DNA提取及DNA凝胶电泳)。统计学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一般人口学特征、生物学特征、生活行为习惯)、职业因素、5-HTTLPR基因多态性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来描述,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 2;采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高血压影响因素的贡献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来分析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个数与高血压的关系;采用2X4叉生分析表法分析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职业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本研究共388例研究对象,包括高血压组194人(50.00%),非高血压组194人(50.00%);两组中研究对象均为男性。高血压组平均年龄为(41.24±6.98)岁,非高血压组平均年龄为(40.82±6.92)岁。高血压组平均工龄为(21.48±7.77)年,非高血压组平均年龄为(21.90±7.78)年。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之中,年龄、工龄、工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火车司机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5-HTTLPR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7.040,P=0.030)。非高血压组SS基因型频率(61.34%)高于高血压组(48.45%)(χ 2=6.506,P=0.011)。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5-HTTLPR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8.835,P=0.003)。非高血压组S型等位基因频率(74.74%)高于高血压组(64.95%)。5-HTTLPR基因型构成在显性遗传模型下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506,P=0.011),携带LL+SL基因型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携带SS基因型的1.668倍。3.经单因素分析职业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显示,腰围(t=-7.514,P<0.001)、心率(t=-3.903,P<0.001)、体育锻炼(χ 2=5.211,P=0.022)、抽烟(χ2=9.107,P=0.003)、饮酒(χ 2=4.590,P=0.032)、高盐饮食(χ 2=4.131,P=0.042)外在付出程度(χ 2=18.993,P<0.001)、回报程度(χ 2=11.241,P=0.001)、内在投入程度(χ 2=3.946,P=0.047)、付出回报比(χ 2=8.868,P=0.003)、生活压力程度(χ 2=5.009,P=0.025)、工作家庭冲突程度(χ 2=5.496,P=0.019)、职业倦怠程度(χ2=14.117,P<0.001)在两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经主成分分析提示,影响火车司机高血压因素是主要由6个主成分构成。第一主成分是职业倦怠、高盐饮食、外在付出程度;第二主成分是付出回报比、回报程度、内在投入程度;第三主成分是饮酒、抽烟、5-HTTLPR基因多态性;第四主成分是腰围、体育锻炼、抽烟;第五主成分是高盐饮食、外在付出程度、付出回报比、职业倦怠程度;第六主成分心率、5-HTTLPR基因多态性、体育锻炼。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回归方程成立(P<0.001)。腰围(P<0.001)、心率(P=0.017)、回报程度(P=0.019)、职业倦怠程度(P=0.014)、5-HTTLPR基因多态性(P=0.042)进入方程。Y=-10.740+0.091X1+0.024X2-0.670X8+0.877X13+0.428 X14。腰围(OR=1.095)、心率(OR=1.025)、职业倦怠程度(OR=2.404)、5-HTTLPR 基因多态性(OR=1.534)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回报程度(OR=0.512)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职业倦怠程度高的患高血压的风险是职业倦怠程度低的2.404倍。5-HTTLPR基因的SL+LL基因型的患高血压的风险是5-HTTLPR基因的SS基因型的1.534倍。回报程度高的患病风险是回报程度低的0.512倍。6.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职业环境因素及生物学特征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腰围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S=1.196,RERI=0.671,AP=0.132),且结果显示两因素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回报程度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S=1.502,RERI=0.720,AP=0.228),且结果显示两因素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S=1.582,RERI=0.995,AP=0.289),且结果显示两因素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int=1.094),当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职业倦怠程度均为危险因素时可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7.影响火车司机高血压危险因素个数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中,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18(P<0.001),可认为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火车司机高血压危险因素个数与高血压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火车司机存在的高血压危险因素越多,则越容易患高血压。[结论]1.火车司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中的SL+LL基因型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2.腰围、心率、体育锻炼、抽烟、饮酒、高盐饮食、付出回报比,外在付出程度、回报程度、生活压力程度、内在投入程度、工作家庭冲突程度、职业倦怠程度是火车司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显示职业因素在影响高血压的发展中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生活行为习惯、生物学特征、5-HTTLPR基因多态性。3.火车司机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腰围、回报程度、职业倦怠程度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火车司机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职业倦怠程度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4.影响火车司机高血压危险因素个数与高血压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火车司机存在的高血压危险因素越多,则越容易患高血压。
索婷婷,孙会娟,任东青,赵涛[3](2018)在《西安铁路局动车组列车电磁辐射对机车乘务员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西安铁路局动车组列车电磁辐射对机车乘务员健康的影响。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西安铁路局动车组机车司机103名、列车员48名作为观察组。另取电力机车司机104名、列车员51名;内燃机车司机100名、列车员5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一般情况、健康情况及认知情况调查。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工作场所中电磁场强度。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压、心电图、血常规、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机车乘务员在自觉疲劳、晨起有怠倦感、上午会有头晕、头痛、犯困等感觉方面及对工作环境中电磁辐射认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车组机车司机室、车厢内、车厢连接处和电力机车司机室、车厢连接处存在电磁辐射,各检测点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测量结果均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内燃机车内未检测出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动车组司机、电力机车司机与内燃机车司机比较,血小板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谷氨酰胺转移酶水平升高、尿酸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车组列车员与内燃机车列车员、电力机车列车员比较,血小板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动车组列车机车乘务员神经衰弱综合征症状明显,个别生化指标有微小波动,但动车组列车电磁辐射对机车乘务员健康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张蕴[4](2018)在《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目前政策方和服务提供方对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支持情况,以及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影响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因素,为提高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访谈法、现场调查法分别对政策方、服务提供方和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进行研究。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对高血压健康管理相关政策及制度进行描述。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昆明铁路局机务段2575名机车乘务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车乘务员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生活方式、职业因素、态度和信念等,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自我管理的因素。根据访谈提纲对昆明市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卫科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结合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1.政策方2014年4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出台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职工体检和健康管理办法》,使机车乘务员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更趋规范化,但是《办法》并没有对进行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具体管理人员及其职责进行细化。2.服务提供方2.1针对机车乘务员提供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机构主要是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机车乘务员进行每年1次的定期体检,包括常规健康体检和职业性健康体检,但是缺乏对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相关测试。2.2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机车乘务员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但机车乘务员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31.65%,且定性访谈知大多数机车乘务员没有时间去参加或者不知道讲座的开展。2.3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有高血压的机车乘务员进行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执行,忽略对职业因素的评估和干预。3.机车乘务员3.1机车乘务员受检人数是2575人,收缩压平均值是(117.56±14.37)mmHg,舒张压平均值是(76.94±11.30)mmHg。其中高血压检出人数为725人,高血压检出率为24.23%。3.2机车乘务员中知晓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31.65%。其中高血压基础知识的知晓率为23.88%;高血压治疗措施的知晓率为21.28%;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40.74%。经χ2检验分析发现,机车乘务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与年龄(χ2=8.934,P<0.05)、婚姻状况(χ2=8.025,P<0.05)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机车乘务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也随之上升;已婚的机乘务员高血压检出率(33.17%)高于未婚的机车乘务员(28.40%)。3.3机车乘务员行为生活方式得分为46.70±17.07,得分介于29.63-63.77分。不同行为生活方式管理情况与是否检出高血压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P=0.047),行为生活方式管理好的机车乘务员高血压检出率(23.28%)低于行为生活方式管理差的机车乘务员(27.19%)。3.4经χ2检验分析发现,机车乘务员高血压检出率与工种(χ2=23.826,P<0.001)、值乘列车(χ2=22.193,P<0.001)、车型(χ2=12.683,P=0.005)、工作合同(χ2 = 11.885,P=0.001)、职称(χ2=56.694,P<0.001)、工龄(χ2= 167.874,P<0.001)有统计学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工龄(OR=2.114,P<0.001)是机车乘务员检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工龄长的机车乘务员检出高血压的风险是工龄短的机车乘务员的2.114倍。3.5经χ2检验检验分析发现,机车乘务员不同工作压力管理情况与高血压检出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8.797,P=0.003),工作压力管理好的机车乘务员高血压检出率(21.70%)低于工作压力管理差的机车乘务员(26.71%)。3.6机车乘务员身心健康管理较差,仅有16.24%的机车乘务员生理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状况,14.10%的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状况。经χ2检验分析发现,机车乘务员是否检出高血压与生理健康有统计学差异(χ2=20.232,P<0.001),检出高血压的机车乘务员生理健康差于未检出高血压的机车乘务员。经χ2检验分析发现,机车乘务员高血压检出是否与心理健康没有统计学差异(χ2=1.818,P=0.403)。从心理健康各纬度分析,机车乘务员是否检出高血压与情感职能(t=2.304,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高血压的机车乘务员情感职能纬度得分(39.25±8.49)低于未检出高血压的机车乘务员(40.17±8.74)。3.7机车乘务员对高血压健康管理的5种需求均在65%以上,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高于其它几种需求,其它几种需求由高到低的排名依次是指导合理运动、指导合理饮食、指导正确测量血压、定期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结论]1政策方虽然中国铁路总公司出台了针对机车乘务员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办法》,但其完善程度有待加强。2服务提供方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基础上对机车乘务员进行高血压健康管理。其对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注重身体健康体检。虽然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机车乘务员仍然有较低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时忽略职业因素。3机车乘务员3.1机车乘务员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随着年龄的增加,机车乘务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也随之上升;已婚的机乘务员高血压检出率高于未婚的机车乘务员。3.2机车乘务员行为生活方式管理状况与高血压检出率有关。行为生活方式管理好的机车乘务员高血压检出率低于行为生活方式管理不好的。影响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自我管理的原因表现在职业因素有工种、值乘列车、车型、工作合同、职称、工龄。3,3机车乘务员压力管理状况与高血压检出率有关。工作压力管理好的机车乘务员高血压检出率低于工作压力管理差的机车乘务员;机车乘务员检出高血压对身体健康状况影响较大,对心理健康也造成一定地影响。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需求较高,尤以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为主。[建议]1强化政府和卫计行政部门职能职责。2加强服务提供方对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3提高机车乘务员自身高血压健康管理行为。
赵永[5](2016)在《铁路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失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调查某铁路局在岗机车乘务听力损失现状,了解机车乘务员个体噪声暴露强度及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现状,分析CNE与听力损失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为预防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的发生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降低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发生,保障火车的安全运营。[方法]本次调查研究采用横断面现况研究,运用整群抽样的流行病学方法,利用机车乘务员个体噪声暴露强度测量、纯音听阈测试、听力-噪声量表收集定量。利用EDEG4个体无线噪声计测量个体暴露强度,AA222型听力测试仪进行听力检测,根据《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2014)和《铁路机车司机职业健康检查规范》(TB/T3091-2008)进行判断。采用EpiData3.1和Excel录入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导入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机车乘务员个体噪声暴露强度检测:本次共计检测各类型机车乘务员22辆车次,机车乘务员个体噪声暴露强度平均值为84.98±4.04 dB(A),超标率为36.36%;其中DF型机车(DF4型、DF8B型)超标率为100.00%。内燃机车机车乘务员个体噪声暴露强度[92.68±4.08 dB(A)]高于电力机车[83.76±2.39dB(A)]。2.纯音听阈检查结果2.1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情况:机车乘务员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2.73%;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为5.14%,其中轻度噪声聋、中度噪声聋分别占总人数4.26%、0.58%,重度噪声聋占总人数的0.29%。听力曲线结果显示机车乘务员听力曲线从3000Hz开始显着下降。2.2机车乘务员个体噪声暴露对听力损失影响分析:机车乘务员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随CNE的增加而增加(p<0.001);CNE是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OR=1.365);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与CNE无统计学差异(p=0.251)。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噪声作业危害程度严重而增加(p=0.041),噪声危害作业是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中度危害作业vs安全作业OR=1.426);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与噪声作业危害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754)。2.3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与职业特征比较分析:机车乘务员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随现岗位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现岗位工龄是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OR=1.361);职业性噪声聋与现岗位工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8),但机车乘务员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与现岗位工龄呈增加趋势。内燃机车司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5.03%)高于电力机车司机(11.56%),工种是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OR==1.353)。内燃机车司机(5.12%)与电力机车司机(5.18%)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956)。机车乘务员没有换岗发生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3.70%)高于换过1个以上(8.11%),换岗情况是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保护因素(OR=0.555);机车乘务员没有换岗发生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5.65%)高于换过1个以上(2.70%)换岗情况是发生职业性噪声聋的保护因素(OR=0.464)2.4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与个人生活习惯比较分析:吸烟的机车乘务员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3.80%)高于不吸烟(10.06%),吸烟与CNE联合作用OR值为2.815大于两个独立变量之和(2.799);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与吸烟无统计学差异(p=0.462)。机车乘务员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与饮酒无统计学差异(p=0.069);饮酒的机车乘务员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5.97%)高于不饮酒(3.34%),饮酒与CNE联合作用OR值大于两个独立变量OR之和。3.机车乘务员听力-噪声量表评估结果3.1机车乘务员听力问题现状:机车乘务员耳鸣问题检出率为62.97%;听力困难检出率为5.32%;听力问题(耳鸣问题或听力困难)检出率为63.38%,听力问题(耳鸣问题且听力困难)检出率为4.91%。3.2工作场所噪声对机车乘务员听力问题影响分析:耳鸣问题(p<0.001)、听力困难(p<0.001)、听力问题(p<0.001)检出率随工作场所噪声程度增加而增加;耳鸣问题(p<0.001)、听力困难(p<0.001)、听力问题(p<0.001)检出率随工作场所噪声对机车乘务员干扰程度增加而增加。3.3现岗位工龄对机车乘务员听力问题影响分析:听力困难检出率随现岗位工龄增加而增加(p=0.041);听力问题(耳鸣且听力困难)检出率随现岗位工龄增加而增加(p=0.038),现岗位工龄是发生听力问题的危险因素(OR=1.229)。3.4使用耳机程度对机车乘务员听力问题影响分析:耳鸣问题(p=0.002)、听力困难(p<0.001)、听力问题(p=0.001)检出率随机车乘务员使用耳机频率增加而增加;工作场所噪声与使用耳机联合作用OR(42.043)大于两个独立变量之和(9.177)。4.噪声对听力影响暴露年限的估测:根据回归模型公式计算10.00%个体发生高频听力损失CNE暴露阈值为94.48[dB(A)·年],平均暴露年限为8.91年。[结论]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严重,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现岗位工龄、CNE、吸烟、饮酒、使用耳机、噪声危害作业、工种是机车乘务员发生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换岗情况是机车乘务员发生听力损失的保护因素。噪声暴露年限阂值可能为8.91年。[建议]按照三级预防措施使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失状况得到改善。管理者应该采用新技术降低噪声,调整劳动组织制度;健康管理部门要加强机车乘务员的听力健康教育,增强机车乘务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体检标准,及时发现异常者,加强健康监护;机车乘务员应该改变吸烟、饮酒、长时间使用耳机等不良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卫晋红,刘春艳,王建青[6](2016)在《重载机车乘务员心血管功能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重载机车乘务员心血管功能,对某电力机务段有关职工进行了相关检查。结果显示:重载机车乘务作业对机车乘务员心血管功能有一定程度影响。建议:做好重载机车乘务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加大对机车乘务员的健康干预力度,确保重载机车乘务员身体健康。
荣欣,惠兆斌,赵永,何思圻[7](2015)在《铁路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状况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机车噪声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特点是噪声源多、噪声强度高。随着机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和机车乘务员双班单司机值乘方式的推广,机车普遍存在大负荷、高速状态运行,机车工作噪声高达100dB(A)以上,司机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工作16h,甚至更长时间,恶劣的工作环境严重危及机车乘务员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为保证铁路运输畅通,安全、正点地运送旅客及货物列车的牵引任务,降低机车噪
龚晓洁[8](2014)在《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昆明铁路局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健康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了解该人群心血管健康的基本现状;进一步揭示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心血管健康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增进火车司机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现况研究。以2012年6月—2012年8月昆明铁路局全体火车司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普查的方法,对火车司机进行问卷调查、健康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同时结合定性访谈获得相应资料。最后应用Epidata和Excel录入相应资料,导入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共调查1967人,全为男性。35-45岁年龄段的人群所占人数最多984(50.02%)。超重的人数为917(46.61%);中心性肥胖和正常人数分别为1054(53.58%)、913(46.42%)。轻度、中度和重度生活压力的人数分别为106(5.39%)、1552(36.70%)、309(42.91%)。职业特征:本次调查中,火车司机工种分为电力机车司机和内燃机车司机,人数分别为1212(61.62%)、755(38.38%):工龄超过15年的人数为1251(63.60%):一周的平均工作时间大于50小时的人数为1568(79.72%);需要轮班且上夜班的人数为1348(68.53%);2.1967名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的基本情况:火车司机血压异常407人,异常检出率为20.69%;血糖异常458人,异常检出率为23.28%;血脂异常167人,异常检出率为8.94%;心率异常183人,异常检出率为9.30%;心电图异常242人,异常检出率为12.30%。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压的影响因素是:年龄(OR=2.96)、文化程度(OR=0.68)、超重(OR=2.94),中心性肥胖(OR=4.33),抽烟(OR=1.50)、饮酒(OR=1.15),工种(OR=1.93)、工龄(OR=2.43)工作压力(OR=4.32);血糖的影响因素是:超重(OR=1.42)、生活压力(OR=1.70),饮酒(OR=1.24),工作压力(OR=1.42);血脂的影响因素是:年龄(OR=1.92)、生活压力(OR=2.67),吃油腻的食物(OR=1.23),工龄(OR=1.71),一周工作时间(OR=2.29),工作压力(OR=1.96),工作家庭冲突(OR=1.79);心率的影响因素是:生活压力(OR值=2.47),工作压力(OR=1.92);心电图的影响因素是:超重(OR=1.34),生活压力(OR=1.80),一周工作时间(OR=1.63),工作压力(OR=1.94),职业倦怠(OR=1.34);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年龄(OR值=1.03),超重(OR值=1.98),中心性肥胖(OR值=1.61),抽烟(OR值=1.10),工种(OR值=1.46),工龄(OR值=1.02),工作压力(OR值=1.63),职业倦怠(OR值=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压的影响因素是:年龄、中心性肥胖、抽烟、工种、工作压力;血糖的影响因素有:超重(OR=1.53)、生活压力(OR值=1.28)、饮酒(OR=1.26);血脂的影响因素有:工作压力(OR=2.26),一周工作时间(OR=2.11)、生活压力(OR=2.06)、工龄(OR=1.56)、吃油腻的食物(OR=1.23);心率的影响因素有:生活压力(OR=2.49)、工作压力(OR=1.96);心电图的影响因素有:工作压力(OR=1.97),生活压力(OR=1.76)、一周工作时间(OR=1.57)、职业倦怠(OR=1.17);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因素是:中心性肥胖(OR=1.71)、抽烟(OR=1.10)、工种(OR=1.29)、工作压力(OR=1.30),职业倦怠(OR=1.69)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分析提取出两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是职业因素: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工种;第二主成分是中心性肥胖和抽烟。第一主成分反映的是职业因素的影响,第二主成分反映的是体重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结论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一周工作时间、年龄、中心性肥胖、超重、工龄、抽烟、饮酒、吃油腻的食物。其中年龄、超重、中心性肥胖、抽烟、饮酒、吃油腻的食物属于普通人群心血管健康的共同危险因素,由于火车司机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工作压力、一周工作时间、工龄、属于火车司机这一职业所特有的心血管健康危险因素,因此,火车司机心血管的健康干预首先要从控制职业有害因素着手,同时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保持健康体重,才能有效的降低火车司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的干预应从两个方面入手:1.职业有害因素干预措施:针对火车司机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改造列车作业空间、积极推进乘务制度改革,完善劳动组织管理,合理安排夜间乘务的工作时间,适当增加休息时间,缓解火车司机的疲劳和工作压力,重点监测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火车司机,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保证火车司机的身体健康。2.一般风险因素干预措施:针对男性火车司机年龄大于35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早采取干预措施,加强健康宣传教育知识讲座,专题讲座、个别指导、健康教育宣传栏、网络传播等方法进行健康宣教。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做起。锻炼身体,合理膳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宗琳芳[9](2014)在《火车司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调查昆明铁路局全体火车司机,从中选取出病例组和对照组,了解两组火车司机身心健康的基本情况,探讨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为相关部门预防火车司机身心健康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达到减少火车司机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火车司机的生命生活质量,保障火车的安全运行。方法本研究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自填式问卷调查、职业健康体检以及访谈的方式收集定量和定性资料。病例组的选取按照同时满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SF-8生理得分≤30.44分,心理得分≤24.59以及职业体检不合格’的共同要求筛选出110名身心健康状况不良的火车司机。110名身心健康状况良好的对照组火车司机是按同年龄组(±3岁)、同工作地区,按1:1配对选出,还需同时满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SF-8生理得分>30.44分,心理得分>24.59以及职业体检合格的要求。访谈为分层访谈对管理层、执行者以及部分火车司机进行访谈。最后应用Epidata和Excel录入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两组火车司机筛选结果的比较:110名病例组火车司机的平均年龄为(39.61±7.43)岁,110名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39.52±8.15)岁,配对t检验得,t=0.19(P=-0.85),两组的平均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分层的比较中经卡方检验得到χ2值为1.10(P=0.78),两组火车司机的年龄分组构成也无差异;两组火车司机主要来自昆明铁路局的昆明、宜良、广通和开远四个区间,经卡方检验得到χ2值为0.00(P=1.00),两组火车司机所在的机务段分组构成也无差异。2.两组火车司机个体危害因素的比较: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主要有婚姻状况(OR=2.66),吸烟(OR1=2.45, OR2=4.07)2,饮酒(OR1=1.99, OR2=3.57)3,高脂饮食(OR2=2.63),高盐饮食(OR2=4.47),生活压力(OR2=37.28, OR3143.00)4;保护因素有教育程度(OR1=0.26,OR2=0.20)5,参加体育锻炼(OR1=0.27, OR2=0.10)6;3.两组火车司机作业条件的比较: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作业条件的5个因素全为火车司机身心健康危险因素,工龄(OR1=4.22, OR2=2.98)7,工作时间(OR1=3.97, OR2=11.61)8,轮班情况(OR1=3.13, OR2=4.13)9,职称(OR1=3.15, OR2=3.81)10,工种(OR=3.13);4.两组火车司机职业危害因素的比较: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危险因素的有职业倦怠(OR1=27.14),个人防护(OR2=5.74)11,卫生习惯(OR1=2.97,OR2=7.29, OR3=4.49)12,消极态度(OR1=6.55,OR2=11.82, OR3=43.17)13,外在付出(OR2=14.26,OR3=69.00)14,付出回报比(OR2=13.29)15,家庭工作冲突(OR1=8.74,OR2=51.06,OR3=217.00)16,工作满意度(OR2=17.09,OR3=43.79)17,适应体力要求(OR1=5.97,OR2=30.10)18,适应脑力要求(OR1=4.07,OR2=13.57)19,自感工作压力(OR2=14.04,OR3=54.72)20,离职意愿(OR1=8.11,OR2=6.49, OR3=26.28)21;保护因素有安全操作(OR2=0.10,OR3=0.10)22,对安全政策支持态度(OR1=0.04,OR2=0.09)23,对管理者支持态度(OR1=0.10,OR2=0.10)24,乐观态度(OR1=0.19,OR2=0.08,OR3=0.04)25,内在投入(OR2=0.29,OR3=0.43)26,回报(OR1=0.02,OR2=0.13)27;5.火车司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主要受职业倦怠、工作家庭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反映了职业影响因素的情况:第二主成分反映了作业条件的情况;第三主成分反映了安全作业的情况;第四主成分反映了生活行为方式的情况;第五主成分反映了安全态度的情况。结论昆明铁路局机务段的火车司机存在有一定程度的身心健康问题,其受个体因素、职业因素以及作业条件的影响,其中职业影响因素以及作业条件是特殊职业人群身心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其对火车司机的危害强于个体因素。建议火车司机身心健康按三级预防措施进行改善,职业危险因素的预防以一级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健康体检,建议相关部门重视健康监护,建立健康档案;作业条件以规范安全操作、防护为主,并且建议相关部门改善工作环境、调整劳动组织安排等,根据作用条件适当调整工作时间安排;个体危险因素以优化生活行为方式为主,戒烟戒酒,适当运动,自我调节,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袁学玲[10](2014)在《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工作环境及健康状况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武广高铁现有高速铁路的司机室的工作环境和广州机务段全体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高速铁路列车机车室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了解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改善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劳动条件、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和保证行车安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随机抽取10辆武广高速铁路广州南至长沙南段的CRH2和CRH3型高速铁路机车司机室的环境进行监测,主要监测指标有微小气候、噪声、电磁辐射、工频电磁场、甲苯、苯系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和菌落总数。对广州机务段全体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170名男性为调查对象,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284名男性普通铁路机车乘务人员为对照组,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工作能力和疲劳状况进行调查,使用的调查问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工作能力指数表(work ability index, WAI)、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instrument,FAD。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结果:(1)对高速铁路机车司机室的环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微小气候、噪声、电磁辐射、工频电磁场、甲苯、苯系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和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对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和普通铁路机车乘务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排在前3位的是心电图异常、脂肪肝和尿酸偏高;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和普通铁路机车乘务员的BM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铁路机车乘务员,并且随着高铁工龄的增加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SCL-90各因子得分和各因子阳性率均呈增加趋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月平均运动次数、兴趣爱好、机车驾驶工龄、高铁驾驶工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因素对SCL-90得分的影响,最后进入回归方程的有高铁工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文化程度和年龄;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工作能力优、良、中所占的比例均低于普通铁路机车乘务员,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主观工作能力评价、与工作需求相关的工作能力、现患病情况、疾病对工作的影响和心理健康状态因子的得分均低于普通铁路机车乘务员,而且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WAI总分也明显低于普通铁路机车乘务员的WAI总分,机车驾驶工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文化程度和年龄对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WAI得分有影响;对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和普通铁路机车乘务员的FAI个因子得分进行分析,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和普通铁路机车乘务员的S、SS和PC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铁路机车乘务员,不同高铁工龄的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FAI各因子得分不同,且随着高铁工龄的增加的各因子得分也增加。
二、机车乘务员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车乘务员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现况和职业倦怠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前言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二、结果 |
(一)问卷信度分析 |
(二)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现况 |
1.线路工程人员一般情况 |
2.不同特征的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得分比较 |
3.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三)线路工程人员职业倦怠评估模型构建及评价 |
1.三种职业倦怠评估模型的构建 |
2.不同职业倦怠评估模型评价 |
三、讨论 |
四、结论 |
五、研究不足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铁路职工职业紧张与健康研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职业环境因素对火车司机高血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来源 |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1.1 火车司机高血压现状 |
1.2 火车司机高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1 职业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
1.2.2 5-HTTLPR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的影响 |
1.3 火车司机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职业环境因素对高血压影响的研究方法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4.课题来源 |
5.理论框架 |
材料与方法 |
1.文献研究 |
2.调查研究 |
2.1 调查对象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4.1 一般情况调查 |
2.4.2 职业状况调查 |
3.实验室检测 |
3.1 血样的采集 |
3.2 DNA提取 |
3.2.1 主要仪器 |
3.2.2 主要试剂 |
3.2.3 DNA提取步骤 |
3.2.4 DNA定量检测 |
3.3 PCR扩增及凝胶电泳 |
3.3.1 主要仪器 |
3.3.2 主要试剂 |
3.3.3 PCR扩增及凝胶电泳 |
4.统计学分析 |
4.1 5-HTTLPR基因多态性及职业环境因素对血压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
4.2.1 相乘模型交互作用的指标 |
4.2.2 相加模型交互作用的指标 |
5.质量控制 |
5.1 设计问卷 |
5.2 调查人员 |
5.3 现场控制 |
5.4 实验室检测 |
5.5 数据录入分析 |
6.伦理学问题 |
7.技术路线 |
结果 |
1.火车司机可比性分析 |
2.火车司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血压值的关系 |
2.1 火车司机5-HTTLPR基因多态性电泳图 |
2.2 火车司机5-HTTLPR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 |
2.3 火车司机5-HTTLPR基因多态性在不同遗传模型下的分布特征 |
3.火车司机职业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 |
3.1 火车司机基本情况 |
3.1.1 火车司机一般人口学及生物学特征 |
3.1.2 火车司机生活行为习惯特征 |
3.1.3 火车司机职业特征 |
3.2 火车司机职业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的单因素分析 |
3.2.1 火车司机一般人口学及生物学特征的单因素分析 |
3.2.2 火车司机生活行为习惯的单因素分析 |
3.2.3 火车司机职业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4.影响火车司机高血压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4.1 主成分特征根分析结果 |
4.2 主成分特征向量分析结果 |
5.火车司机影响高血压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5.1 赋值表 |
5.2 火车司机影响高血压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6.火车司机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与血压值的关系 |
7.火车司机高血压与危险因素个数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火车司机高血压现状 |
2.5-HTTLPR基因多态性对火车司机高血压的影响 |
3.职业环境因素对火车司机高血压的影响 |
3.1 基本情况对及生物学特征对火车司机高血压的影响 |
3.2 职业因素对火车司机高血压的影响 |
4.影响火车司机高血压各个危险因素的贡献率 |
5.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职业及生物学特征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 |
6.影响火车司机高血压危险因素个数与高血压的关系 |
7.建议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现场调查与实验图片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西安铁路局动车组列车电磁辐射对机车乘务员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问卷调查 |
1.2.2 工频电磁场强度检测 |
1.2.3 职业健康检查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1.1 一般情况 |
2.1.2 健康情况 |
2.1.3 对电磁辐射的认知情况 |
2.2 工频电磁场强度检测结果 |
2.3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
2.3.1 血压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
2.3.2 实验室检查结果 |
3 讨论 |
(4)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及其流行现状 |
1.2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对高血压防治的影响 |
1.3 境外职业人群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 |
1.4 我国职业人群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 |
2 研究目的 |
3 课题来源 |
4 理论框架 |
研究方法 |
1 文献研究法 |
2 专家咨询法 |
3 调查研究 |
3.1 调查地点 |
3.2 问卷调查 |
3.3 定性访谈 |
4 统计分析 |
5 质量控制 |
5.1 设计问卷 |
5.2 调查人员 |
5.3 现场控制 |
5.4 数据录入与分析 |
6 伦理学 |
7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相关政策与制度 |
2 服务提供方管理 |
3 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自我管理现状 |
3.1 机车乘务员一般人口学特征及高血压检出情况 |
3.2 机车乘务员高血压知识知晓管理现状 |
3.3 机车乘务员高血压行为管理 |
3.4 机车乘务员高血压态度信念管理 |
4 访谈结果 |
4.1 昆明市铁路疾控公卫科管理者访谈结果 |
4.2 机车乘务员访谈结果 |
讨论 |
1 政策方 |
2 服务提供方 |
3 机车乘务员 |
3.1 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及高血压检出现状探讨 |
3.2 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一般情况探讨 |
3.3 机车乘务员高血压知识知晓管理现状探讨 |
3.4 机车乘务员行为生活方式管理现状探讨 |
3.5 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职业因素管理现状探讨 |
3.6 机车乘务员压力管理现状与血压关系探讨 |
3.7 机车乘务员身心健康管理现状与血压关系探讨 |
3.8 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需求探讨 |
结论 |
1 政策方 |
2 服务提供方 |
3 机车乘务员 |
建议 |
1. 强化政府和卫计行政部门职能职责 |
2. 加强服务提供方对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 |
2.1 完善机车乘务员慢性病信息管理模式,进行全人群系统管理 |
2.2 提升功能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加强职业人群健康管理 |
2.3 加强多样化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的宣传力度 |
2.4 改善功能社区劳动环境 |
3. 提高机车乘务员自身高血压健康管理行为 |
3.1 提高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意识 |
3.2 采取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现场调查照片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铁路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失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2 理论框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流行病学方法 |
3.2.2 问卷调查 |
3.2.3 纯音听阈测试 |
3.2.4 机车乘务员个体噪声暴露强度检测 |
3.3 伦理学问题 |
3.4 质量控制 |
3.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3.6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机车乘务员个体噪声暴露强度检测 |
4.1.1 机车类型基本情况 |
4.1.2 机车型号与机车乘务员个体噪声暴露强度检测结果 |
4.1.3 车型、列车类型与机车乘务员个体噪声暴露强度检测结果 |
4.2 纯音听阈检查 |
4.2.1 机车乘务员基本情况 |
4.2.2 纯音听阈检查结果 |
4.2.3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与个体噪声暴露比较分析 |
4.2.4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与职业特征比较分析 |
4.2.5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与个人生活习惯比较分析 |
4.2.6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与职业健康知识需求比较分析 |
4.2.7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
4.3 机车乘务员听力-噪声量表评估 |
4.3.1 机车乘务员听力-噪声量表评估结果 |
4.3.2 工作场所噪声评估对机车乘务员听力问题影响分析 |
4.3.3 现岗位工龄对机车乘务员听力问题影响分析 |
4.3.4 使用耳机对机车乘务员听力问题影响分析 |
4.3.5 机车乘务员听力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
4.4 《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健康检查规范》听力检测结果分析 |
4.5 噪声对听力影响暴露年限的估测 |
4.5.1 机车乘务员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与CNE曲线拟合 |
4.5.2 噪声对听力影响暴露年限的估测 |
5 讨论 |
5.1 机车乘务员个体噪声暴露剂量 |
5.2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特征 |
5.3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与个体噪声暴露剂量比较分析 |
5.4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与职业特征比较分析 |
5.5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与个人生活习惯的关系 |
5.6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与职业健康知识需求关系探讨 |
5.7 听力-噪声量表在机车乘务员中的运用 |
5.8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失不同诊断标准分析探讨 |
6 结论 |
7 建议 |
7.1 机车乘务员听力问题一级预防措施 |
7.2 机车乘务员听力问题二级预防措施 |
7.3 机车乘务员听力问题三级预防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问卷调查表 |
附录2:噪声现场检测记录表 |
附录3:听力检查登记表 |
附录4:现场调査照片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重载机车乘务员心血管功能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 1 调查对象 |
1. 2 方法 |
1. 2. 1 一般职业健康检查 |
1. 2. 2 心电图检查 |
1. 2. 3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 1 血压测试结果 |
2. 1. 1 血压异常情况 |
2. 1. 2 不同工龄段血压异常检出率的比较 |
2. 2 心电图检查结果 |
2. 2. 1 心电图异常情况 |
2. 2. 2 不同工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的比较 |
3 讨论 |
(7)铁路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状况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机车的发展状况及噪声水平 |
2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伤测定标准的商榷 |
3 机车乘务员听力损伤状况 |
3.1 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现状 |
3.2 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的性别差异 |
3.3 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与接噪工龄、年龄的关系 |
3.4 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听与累积噪声暴露量的关系 |
3.5 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 |
4 预防措施 |
(8)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前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3 调查内容 |
3.4 质量控制 |
3.5 资料的整理分析 |
3.6 伦理学 |
4 理论框架 |
5. 技术路线 |
6. 结果 |
6.1 火车司机基本情况 |
6.2 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指标的基本情况 |
6.3 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指标的单因素分析 |
6.4 定性访谈 |
7. 讨论 |
7.1 火车司机基本情况 |
7.2 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指标的基本状况 |
7.3 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情况分析 |
8. 结论 |
9. 建议 |
9.1 职业有害因素干预措施 |
9.2 一般风险因素干预措施 |
10.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调查表 |
附录2: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健康检查表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现场调查的照片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火车司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火车司机身心健康的研究概况 |
1.1.2 国内外火车司机身心健康的研究方法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2 理论框架 |
3 调查对象及方法 |
3.1 调查对象 |
3.1.1 病例组的选择 |
3.1.2 对照组的选择 |
3.1.3 诊断标准 |
3.2 调查地点 |
3.3 研究方法 |
3.3.1 问卷调查 |
3.3.2 职业健康体检 |
3.3.3 访谈 |
3.4 调查过程中的伦理学问题 |
3.5 质量控制 |
3.5.1 设计阶段 |
3.5.2 现场阶段 |
3.5.3 资料的整理阶段 |
3.6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3.7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两组火车司机筛选结果的比较 |
4.1.1 两组火车司机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
4.1.2 两组火车司机所在机务段构成情况比较 |
4.1.3 两组火车司机血压分布情况比较 |
4.1.4 两组火车司机身心健康状况比较 |
4.1.5 两组火车司机职业健康体检情况比较 |
4.2 两组火车司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的单因素比较 |
4.2.1 两组火车司机个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比较 |
4.2.2 两组火车司机作业条件的单因素比较 |
4.2.3 两组火车司机职业危害因素的单因素比较 |
4.3 两组火车司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比较 |
4.3.1 两组火车司机个体危害因素的多因素比较 |
4.3.2 两组火车司机作业条件的多因素比较 |
4.3.3 两组火车司机职业危害因素的多因素比较 |
4.4 火车司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4.5 访谈结果 |
4.5.1 管理者访谈结果 |
4.5.2 执行者访谈结果 |
4.5.3 火车司机的访谈结果 |
5 讨论 |
5.1 两组火车司机筛选结果分析 |
5.1.1 火车司机血压分布情况分析 |
5.1.2 火车司机职业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
5.2 火车司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5.2.1 个体危害因素对火车司机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 |
5.2.2 工作条件对火车司机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 |
5.2.3 职业危害因素对火车司机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 |
5.2.4 火车司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主成分结果分析 |
6 结论 |
7 建议 |
7.1 火车司机身心健康的一级预防措施 |
7.1.1 火车司机职业危害因素的一级预防措施 |
7.1.2 火车司机作业条件的一级预防措施 |
7.1.3 火车司机个体危害因素的一级预防措施 |
7.2 火车司机身心健康的二级预防措施 |
7.2.1 火车司机职业危害因素的二级预防措施 |
7.2.2 火车司机作业条件的二级预防措施 |
7.2.3 火车司机个体危害因素的二级预防措施 |
7.3 火车司机身心健康的三级预防措施 |
8 本研究的局限性 |
9 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表 |
附录2: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健康检查表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现场调查照片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工作环境及健康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高速铁路工作环境调查 |
3.1.1 微小气候 |
3.1.2 噪声 |
3.1.3 电磁辐射 |
3.1.4 工频电场 |
3.1.5 化学指标、可吸入颗粒与生物学指标 |
3.2 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身体健康状况调查 |
3.2.1 机车乘务员一般资料 |
3.2.2 机车乘务员体检资料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
3.3 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3.3.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分析 |
3.3.2 工作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3.3.3 疲劳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高速铁路工作环境调查 |
4.2 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身体健康状况调查 |
4.3 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4.4 对策和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5.1 高速铁路工作环境调查 |
5.2 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身体健康状况调查 |
5.3 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机车乘务员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现况和职业倦怠评估研究[D]. 王阳. 东南大学, 2020(01)
- [2]5-HTTLPR基因多态性和职业环境因素对火车司机高血压的影响[D]. 陈江容.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3]西安铁路局动车组列车电磁辐射对机车乘务员健康的影响[J]. 索婷婷,孙会娟,任东青,赵涛. 职业与健康, 2018(24)
- [4]机车乘务员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调查研究[D]. 张蕴. 昆明医科大学, 2018(01)
- [5]铁路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失现状调查研究[D]. 赵永. 昆明医科大学, 2016(02)
- [6]重载机车乘务员心血管功能调查与分析[J]. 卫晋红,刘春艳,王建青.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6(01)
- [7]铁路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状况研究进展[J]. 荣欣,惠兆斌,赵永,何思圻.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5(03)
- [8]火车司机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D]. 龚晓洁. 昆明医科大学, 2014(01)
- [9]火车司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宗琳芳. 昆明医科大学, 2014(01)
- [10]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工作环境及健康状况的研究[D]. 袁学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