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旭,刘芳,汤骐羽[1](2022)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Clinicaltrials.gov、IgakuChouZasshi(ICHUSH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7月。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以及文献资料,2名作者独立阅读所有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版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RCT,共计234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186例,对照组1154例。各项纳入研究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其中有21项采用随机方法,仅有1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且均未提及盲法和分配隐藏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奥扎格雷钠组总有效率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RR=1.28,95%CI:(1.22,1.34),P<0.000 01];14项研究(1665例患者)提供了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奥扎格雷钠组神经功能缺损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RR=-0.80,95%CI:(-1.02,-0.59),P<0.000 01];奥扎格雷钠组出血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RD=0.00,95%CI:(-0.01,0.02),P=0.48],且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急性期死亡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D=-0.01,95%CI:(-0.02,0.00),P=0.20]。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能减少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张玲玲[2](2020)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间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单独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 <0.05)。观察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且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葛晓利,张新宇,刘芳,章文[3](2020)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对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5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122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比,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有效率显着提高(RR=3.69,95%CI:2.66~5.13,P<0.001);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6.16,95%CI:-7.80~-4.52,P<0.001)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MD=-3.09,95%CI:-4.66~-1.51,P=0.001)的改善更显着。观察组患者死亡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进展性卒中时,低分子肝素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低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但由于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文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韩雪[4](2020)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氯呲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将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予以氯呲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状况以及血流变学指标,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显着低于观察组96.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发生明显改善,但观察组(9.84±2.01)改善效果更佳,结果比较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给予氯呲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效果显着。
屈征[5](2020)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患者应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治疗后的短期临床疗效与远期预后,评价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PI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PIS患者寻求一种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入住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的发病48h内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PIS患者1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阿加曲班组(研究组)与阿司匹林组(对照组)。对照组86例给与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82例给与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应用阿加曲班的剂量为60mg/d连续2d,后3d~7d降为20mg/d同时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余治疗相同,住院治疗时间均为14d,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继续服用阿司匹林至3个月。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再根据治疗14d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评价出总有效率,通过总有效率进而评价出各方案短期治疗的有效性;应用治疗期间所记录的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来评价其安全性。3个月随访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价患者的远期预后。同时将入组的LAA型PIS患者进行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进一步对比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于前、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7d、14d后NHI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治疗7d、14d后的NHI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26)。3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研究组治疗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5研究组前循环梗死治疗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2.5%,两组患者前循环梗死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研究组后循环梗死治疗有效率为65.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3.5%,研究组后循环梗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6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事件,在其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结论1应用阿加曲班的剂量为60mg/d连续2d,后3d~7d降为20mg/d同时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显着改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阿司匹林治疗方案。2与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相比,应用阿加曲班的剂量为60mg/d连续2d,后3d~7d降为20mg/d同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并未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安全的。3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于后循环梗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图0幅;表9个;参82篇。
王瑞[6](2020)在《替罗非班预防轻型致残性卒中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成功的轻型致残性卒中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评价替罗非班预防血管再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接受替罗非班治疗轻型致残性卒中(Mild disabling stroke,MDS)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时期不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轻型致残性卒中患者76例为对照组。二组均先给予标准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于静脉溶栓治疗成功(即NIHSS评分减少≥2分)后即刻复查颅脑CT,排除脑出血及其它部位的出血,于静脉溶栓1小时内给予替罗非班(12.5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首先以0.4ug/kg/min静脉泵入,持续30min,后改为0.1ug/kg/min持续泵入24h)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均于静脉溶栓24小时后复查颅脑CT,若未见出血,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抗血小板治疗,持续三个月。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剂量的降脂、稳定斑块,开放侧枝循环等常规治疗。记录临床有效性的各项评价指标,临床有效性的主要指标以血管再闭塞发生的例数表示,次要指标以治疗7天、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表进行评价,远期预后采用三个月m RS量表评分表示;同时详细记录住院期间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血尿、症状性颅内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通过上述指标情况进一步评价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同时将入组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分型)分为穿支动脉疾病(PAD)、大动脉粥样硬化(AA)、心源性卒中(CS)、其他病因(OE)、病因不确定(UE)等5型,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型下替罗非班对MDS患者临床疗效与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管再闭塞的比较:经治疗14天,观察组发生血管再闭塞4例,发生率5.7%;对照组发生血管再闭塞13例,发生率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且两组发生再闭塞时间主要集中于溶栓后24小时内。2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临床疗效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变化率评价,经过7天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8.6%,对照组为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P=0.047);治疗14天临床疗效观察组为80.0%,对照组为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4,P=0.025)。3观察组与对照组远期疗效的比较:远期预后良好以三个月m RS评分≤1分评价,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4.3%,对照组为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观察组血尿2例、黑便3例、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血尿1例、黑便2例、牙龈出血3例,两组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下,静脉溶栓成功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方案对穿支动脉疾病疗效显着(P<0.05),其它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替罗非班能够有效预防血管再闭塞现象的发生。2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3静脉溶栓成功1h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4替罗非班能够显着改善PAD型轻型致残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表10个;参93篇。
王丛[7](2019)在《调气法干预痰瘀内阻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应用调气法治疗痰瘀内阻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ng ischemic Stroke,PIS),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总结评价其治疗效果,并尝试分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特别是PIS开拓思路,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明确诊断为痰瘀内阻证型,并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P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研究过程中脱落3例,最终共记录并分析69例患者数据。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两组均给予规范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调气汤剂,共服14天。治疗前统计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BI指数、mRS分级;治疗7天、14天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再次评价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14天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评估;随访30天进行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评价;随访90天进行神经功能恢复状况(mRS分级)评价。建立数据库,应用IBM 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P<0.05有显着差异,P<0.01有非常显着差异。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布的采用秩和检验;有等级的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无等级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安全性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期间无显着不良反应。2.疗效指标:两组患者经治疗7天、14天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两组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疗效无差异(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方面,随访30天评定,两组患者的BI指数较治疗前均好转(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神经功能恢复(mRS分级)方面,随访90天评定,两组较治疗前均好转(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调气法治疗痰瘀内阻型PIS患者,临床应用安全,且能够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提高证候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临床中应用调气法治疗痰瘀内阻型PIS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陈雨,谢懿,张榕,陈丽平[8](2018)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讨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抽取100例,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常规组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流动力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血流动力学均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率较好,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葛近峰[9](2017)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临床选择低分子肝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2例对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42例对患者给予基础治疗之外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治疗后1、3、7、14天NIHSS结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栓形成系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血细胞压积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FIB、APTT、PT凝血指标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卞科宇[10](2017)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117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应用,控制血压,调节血糖及改善脑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针剂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d;两组药物疗程除低分子肝素为7 d外,其余均为14d。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比较。同时采用ADL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均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问(APTT)、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1.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1.54%,高于对照组43.59%(P<0.05)。2.NHISS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NHISS评分分别为(24.70±8.70)分、(24.10±6.92)分,治疗后的NHISS评分分别为(9.9±7.23)分、(17.20±6.80)分。两组治疗前的N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HI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ADL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ADL水平根据量表评价分别为(39.23±2.81)和(60.24±2.33)。对照组经治疗前后的ADL水平根据量表评价分别为(41.11±3.07)和(76.15±2.67)。两组治疗前ADL水平根据量表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水平根据量表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损害、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泌尿系统出血以及明显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可能有效,安全性高。
二、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情况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急性期死亡率 |
2.5 临床疗效 |
2.6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
2.7 出血相关不良反应 |
2.8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1 进展性卒中发生的原因及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 |
3.2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3.3 安全性 |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2)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
2.2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
3 讨论 |
(3)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2.1 文献检索和筛选策略 |
1.2.2 文献提取 |
1.2.3 干预措施与结局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情况 |
2.2 纳入研究的一般资料与偏倚风险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治疗有效率 |
2.3.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2.3.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 |
2.3.4 安全性 |
2.4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4)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
3 讨论 |
(5)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基线调查 |
1.1.3 分组方法 |
1.1.4 治疗方案 |
1.1.5 结局评价 |
1.1.6 统计分析 |
1.1.7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研究对象临床基线特征分析 |
1.2.2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
1.2.3 安全性分析 |
1.3 讨论 |
1.3.1 进展性脑卒中发病机制 |
1.3.2 进展性脑卒中治疗现状 |
1.3.3 新型抗凝药物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机制 |
1.3.4 研究结果及临床意义 |
1.3.5 不足与展望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抗凝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
2.1 急性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的现状 |
2.2 抗凝药物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
2.2.1 肝素类 |
2.2.2 维生素K拮抗剂 |
2.2.3 凝血因子Xa抑制剂 |
2.2.4 凝血酶抑制剂 |
2.3 抗凝药物的选择 |
2.4 抗凝时机的选择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附录 B 脑梗死OCSP分型 |
附录 C 改良Rankin量表(mRS)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6)替罗非班预防轻型致残性卒中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基线调查 |
1.1.3 分组方法 |
1.1.4 治疗方案 |
1.1.5 结局指标 |
1.1.6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临床基线特征分析 |
1.2.2 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闭塞率的比较 |
1.2.3 治疗7天临床疗效评价 |
1.2.4 治疗14天临床疗效评价 |
1.2.5 治疗三个月的m RS评分比较 |
1.2.6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下静脉溶栓7天临床疗效比较 |
1.2.7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下静脉溶栓14天临床疗效比较 |
1.2.8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下静脉溶栓三个月预后比较 |
1.2.9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 |
1.3 讨论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闭塞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
2.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机制 |
2.2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
2.2.1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阿司匹林 |
2.2.2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氯吡格雷 |
2.2.3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
2.2.4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GPⅡb/Ⅱa受体拮抗剂 |
2.3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抗凝治疗 |
2.3.1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抗凝血酶激活剂 |
2.3.2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
2.3.3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维生素K拮抗剂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量表) |
附录B 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 |
附录C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标准(1995 年) |
附录D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分型)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7)调气法干预痰瘀内阻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内容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础资料比较 |
3.2 安全性指标比较 |
3.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5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NIHSS评分) |
3.6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 |
3.7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比较(BI指数) |
3.8 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比较(mRS分级) |
讨论 |
1 PIS的定义 |
2 PIS的病因病机 |
3 调气法治疗痰瘀内阻型PIS的理论依据 |
4 方义详解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临床疗效分析与评价 |
6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性卒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8)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
3 讨论 |
(9)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基本资料 |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对照 |
2.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
2.3 血液流变学 |
2.4 凝血功能比较 |
3 讨论 |
(10)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分组方式 |
2.4 分组结果 |
2.5 治疗方法 |
2.6 疗效判定 |
2.7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ADL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
3.4 两组治疗前后头颅CT、MRI成像情况比较 |
3.5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情况比较(见表4) |
3.6 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四、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李晓旭,刘芳,汤骐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01)
- [2]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J]. 张玲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0(32)
- [3]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葛晓利,张新宇,刘芳,章文.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09)
- [4]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韩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7)
- [5]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D]. 屈征.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替罗非班预防轻型致残性卒中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临床效果分析[D]. 王瑞.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调气法干预痰瘀内阻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D]. 王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分析[J]. 陈雨,谢懿,张榕,陈丽平. 当代医学, 2018(28)
- [9]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 葛近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8)
- [10]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D]. 卞科宇. 苏州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