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人工林Sloboda多态状态指数模型研究

马尾松人工林Sloboda多态状态指数模型研究

一、马尾松人工林Sloboda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玲[1](2020)在《人工林适地适树与生长收获效益评估研究 ——以贵州省杉木和马尾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林业已进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阶段,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发展,以数据为基础构建人工林经营信息化体系,使得人工林从造林到采伐的经营过程在科学的管理化体系下进行,已成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适地适树和密度控制是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两个重要内容,其中适地适树量化决策研究中最大的问题是经验主观性较大,同时由于人工林培育专家受地域性限制和知识局限性,导致的培育知识的不全面、获取困难也是需解决问题。密度控制研究中许多林业工作者对其经营过程中最优化控制研究经验比较零碎,缺乏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其组装成一个有效实用的体系。因此,有必要深入人工林经营中适地适树量化决策和密度控制决策方法,以数据为基础构建人工林经营信息化体系,从而推动营造林工作更好地开展。鉴于此,本研究以南方贵州杉木和马尾松典型人工用材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一类清查数据和解析木数据,开展人工林经营过程中适地适树量化决策、林分密度控制决策和经营效益评估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人工林经营中适地适树量化决策研究中,利用决策树CART算法从大量数据中自动提取适地适树规则,解决专家系统中宜林性立地规则知识获取和更新维护问题。实现专家系统的造林设计中适地适树规则的智能提取,为造林地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辅助决策支撑。(2)人工林经营中密度控制决策研究中,将传统回归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实现人工林经营林分密度控制决策模型库中相关模型构建,主要包括地位级指数模型、生长收获模型、直径结构动态预测模型、最优林分密度决策模型、经济效益计算模型等。结果表明利用机器学习在模拟林分生长和林分直径结构方面的预测精度优于传统方法,使用遗传算法在最优林分密度决策模型中更是提高了决策方案求解的运算速度,经济效益计算中在增加了碳汇收益后,与单一木材经济收益相比,杉木最大经济效益年均净现值增长1.36倍,林地期望值增长1.42倍;马尾松最大经济收益分别增加了1.60%(MNPV)和5.41%(LEV)。(3)结合上面的研究,实现人工林培育经营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研建,对前面构建模型以及算法进行实际应用。重点实现了规则提取编辑导入、林分生长收获效益评估、林分经营密度控制智能设计三个功能模块。

张晓文[2](2020)在《河北油松建筑材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是实现科学造林以及森林经营的关键。我国木材资源匮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当下迫切需要发展建筑材林培育技术。油松是河北省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对其进行建筑材林的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能为建筑材的培育提供指导和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河北省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布设了92块标准地,并结合191508块河北省油松二类清查样地数据,开展了油松建筑材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河北省油松人工林总面积达503922hm2,总蓄积23488855m3,其中承德市油松人工林面积和蓄积均为最多,分别达到264366 hm2和14833714m3,分别占总量的52.5%和58.3%。通过对各龄组分析发现,河北省油松人工林主要为近熟林,面积占比35.2%,其次为中龄林,面积占比32.3%,幼龄林占比较少为13.1%。基于Arc GIS软件,绘制出河北油省油松人工林资源分布图以及龄组分布图,使油松分布和龄组分布更能直观的呈现。(2)采用数量化理论I从7种立地因子(海拔、坡向、坡度、土厚、土壤类型、腐殖质厚度、枯落物厚度)中筛选主导因子,确定了河北油松人工林的主导因子为坡向和土层厚度,据此将河北油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为阳坡薄土、阳坡中土、阳坡厚土、阴坡薄土、阴坡中土、阴坡厚土6种类型。基于Arc GIS软件,绘制河北油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分布图。河北地区油松人工林主要分布在阴坡薄土上,面积达216182hm2,占总面积的42.9%,其次是阳坡薄土,占比27.42%,阴坡中土和阳坡中土分别占比17.81%和10.55%,阳坡厚土和阴坡厚土占比较少。(3)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了立地指数表,经卡方检验后证明合格,利用Arc GIS软件绘制河北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分布图。立地指数为7的面积最多,占总面积的22.4%,立地指数为8的占20.6%,立地指数4的仅占4.8%。说明河北地区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整体较好,适合培育建筑材。(4)选取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油松木材,对其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分析发现:立地质量优等和中等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均达到中等或以上水平,满足建筑用材要求。立地质量差的林地不适合培育建筑材。并据此绘制河北油松建筑材林适宜培育区图。(5)根据河北油松人工林资源分布图、河北油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分布图、河北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分布图、河北油松建筑材林立地适宜区图可知,河北地区油松资源总量丰富,总体立地质量中等偏上,适合培育油松建筑材林,河北承德市是培育油松建筑材林的最佳地点,其次是秦皇岛市、保定市、唐山市

沈钱勇[3](2019)在《浙江省毛竹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是适地适树和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的基础。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森林类型,现有毛竹林立地分类主要采用三级或四级分类系统,没有与《中国森林立地分类》完整衔接,立地质量评价多以胸径、竹高作为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单一,难以准确评价立地质量。浙江省是我国毛竹林主产区,开展毛竹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研究,可以为培育优质高效的毛竹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当前毛竹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以浙江省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浙江省一类清查数据和在全省东、南、西、北、中部10个县(市)设置的115个临时样地的调查数据,利用实测单株毛竹竹秆材积和生物量数据,建立毛竹竹秆材积、生物量模型和数量化预测模型,结合GIS技术,建立浙江省毛竹林立地分类系统,提出立地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浙江省毛竹林立地分类系统,共划分5个立地区、8个立地亚区、20个立地类型小区、65个立地类型组、110个立地类型。(2)通过竹秆材积模型的研建和评价检验,表明排水法是测定竹秆材积的有效方法。(3)利用对数回归拟合,基于胸径-胸高节长的二元模型是预估毛竹竹秆材积的最优模型,基于胸径-胸高节长-竹度的三元模型是预估毛竹竹秆生物量的最优模型,调整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64 9和0.900 4。(4)以林分优势竹单株竹秆材积和生物量分别作为因变量,建立数量化立地质量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均达显着水平(P<0.05)。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以林分优势竹单株竹秆材积为立地质量评价指标,用以评价林地立地质量和立地潜力空间。(5)根据样地优势竹单株和林分平均单株竹秆材积,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5个立地质量等级,5个适宜性等级,对应5个立地潜力空间等级。结果表明,全省74%以上的林地和79%以上的毛竹林地均适宜毛竹生长,28%左右的区域具有较高立地潜力空间。浙西—浙西北及浙西南高立地质量区是全省毛竹林立地质量较高区域。(6)浙江省8个立地亚区适宜区平均占比73.28%,具有较高立地潜力空间区域平均占比24.62%。其中,浙西南山地立地亚区适宜区占比最高,达93.87%,浙东沿海丘陵立地亚区适宜区占比最小,为58.52%;浙西中低山立地亚区较高潜力空间区域达43.19%,但浙北平原立地亚区仅有5.15%。

王辰[4](2019)在《湿地松脂材兼用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文中提出森林立地是对林木生长的发育及森林分布规律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的总和,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是开展森林经营与森林植被恢复的重要基础,对营造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境内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脂材兼用林主要分布区进行样地调查,运用SPSS23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林分生长的主导因子,对安徽省湿地松脂材兼用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利用理查德模型建立导向曲线模型,以此为基础编制安徽省湿地松脂材兼用林地位指数表,并结合综合效益进行立地质量评价。(1)本研究选择土层厚度、土壤类型、腐殖质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土壤湿度等立地因子为分析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各成分内的各个立地因子贡献率大小来选出主导因子,最终确定以坡度、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为立地主导因子,并以此划分出12个不同立地类型。(2)通过对理查德式、韦布尔式、坎派兹式、逻辑斯蒂式、抛物线式以及其他模型进行拟合,选用R2最大和均方残差最小的模型确定导向曲线模型,最终确定导向曲线模型为理查德模型。采用变动系数法编制地位指数表,并对地位指数表进行卡方检验和落点检验,检验结果均显示合格,因此研究结果具有推广使用价值。(3)根据样地调查情况可得,地位指数为10及以下的立地类型为陡坡薄土层薄腐殖质、缓坡薄土层薄腐殖质,地位指数为12的立地类型为陡坡中土层薄腐殖质、陡坡厚土层薄腐殖质、缓坡厚土层薄腐殖质、缓坡中土层薄腐殖质,地指数为14的立地类型为陡坡厚土层厚腐殖质、缓坡中土层厚腐殖质、缓坡厚土层薄腐殖质,地指数为16及以上的立地类型为缓坡厚土层厚腐殖质。(4)利用编制的地位指数表,结合湿地松脂材兼用林综合效益对安徽省湿地松脂材兼用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土壤类型对于湿地松生长情况的影响也十分显着,黄红壤更有利于湿地松的生长。从区域分布来看,皖南地区的湿地松长势总体要优于皖中地区。(5)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用途林分的经济效益也各不相同,通过调查得到各项投资与收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可得:脂用林年净收益在地位指数≥8的立地中均大于0;材用林净收益在地位指数≤8的立地中小于0,在地位指数≥10的立地中小于0;脂材兼用林净收益在地位指数大≥8的立地中均大于0。(6)适合脂材兼用林的立地类型为陡坡薄土层薄腐殖质、陡坡中土层薄腐殖质、缓坡中厚土层薄腐殖质、缓坡厚土层厚腐殖质,其中在缓坡中厚土层薄腐殖质、缓坡厚土层厚腐殖质立地类型中的经济收益相对更高。

李睿宇[5](2019)在《马尾松天然林生长收获预估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马尾松作为福建省的乡土树种和造材树种之一,对马尾松天然林进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以及合理经营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本次研究对象为马尾松天然林,研究基础数据为福建省马尾松天然林分布区中调查收集的138块临时样地、319块固定样地、564株样木以及以往收集的960株样木造材数据。建立了马尾松天然林材积表、径阶材种出材率模型、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单木模型,并将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与材种出材率模型相结合,探讨了择伐收益法在马尾松天然林评估中的应用。1、通过收集的马尾松样木数据和造材数据,建立了马尾松天然林材积表和径阶材种出材率模型。拟合的结果为:预估精度P>97%,T检验p值>0.05,说明建立的材积表和出材率表的精度和适用性高,可以在林业生产当中使用。2、本文在建立多形地位级指数模型时,首先对Korf、Richards、Gompertz、Logistics、Mitscherlich这5个备选方程进行筛选,通过对比相关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结果表明Richards方程最适合构建马尾松天然林的地位级指数模型。在构建模型时,分析出地位级指数SCI与Richards方程的3个参数分别呈现出幂函数、指数函数以及线性函数关系,最终构建出6参数多形地位级指数模型。拟合结果为R2=0.975,P=99.5%,p值>0.05,表明构建的6参数多形地位级指数模型拟合效果好,精度高。3、通过综合应用多形地位级指数模型、林分密度指数动态预估模型、林分断面积模型以及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以林分密度指数为变量,编制出了马尾松天然林可变密度收获表。4、以自由木胸径作为单木竞争指标,并利用解析木当中的自由木数据建立了潜在生长量函数、修正函数,以及树高曲线。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并且预估精度>99%,显着性p值>0.05。通过单木潜在生长函数、潜在生长量修正函数就可以算出不同年龄,不同立地条件下单木的胸径,带入树高曲线中得出单木高,最后根据二元材积表算出单株木材积。5、将马尾松天然林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与径阶材种出材率模型想结合,运用择伐收益法对马尾松天然林进行评估。通过建立林分恢复蓄积量Zt模型,确定择伐周期,优化了择伐收益法,并分析了不同择伐强度和利率对林木评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利率不变时,林木评估值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而上升;当择伐强度与对应的择伐周期不变时,林木评估值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

张晶[6](2017)在《安徽省马尾松人工林收获表编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位指数表与收获表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经营数表,是林分生长及其收获量预估的重要手段。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安徽省主要用材树种之一。本研究基于安徽省重点项目(20121016)“杉木、马尾松标准表和材积表编制”在六安、安庆、黄山、宣城等十个城市的318块马尾松临时标准地调查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构建林分平均直径、树高等因子生长模型,编制出安徽省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和收获表,为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收获预估及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采用11个导向曲线模型,以优势木高为因变量,林分年龄为自变量,用麦夸特迭代法得到各模型的参数值、决定系数以及残差平方和,依据决定系数最大、残差平方和最小的模型选择原则,选择Korf模型作为地位指数导向曲线,公式为:Ht = 34.4053·e-5.5454·A-0.5820结合马尾松主伐年龄,将安徽省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年龄定为30年,并以2m为地位指数级距,使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出安徽省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并通过检验。(2)采用 Korf 方程、Mitscherlich 方程、Gompertz 方程和 Richards 方程 4个理论生长方程作为林分平均高和平均胸径的生长模型,并将各模型参数a表示为立地指数(SI)的函数即a1SIa2,用麦夸特迭代法得到各模型的参数值、决定系数以及残差平方和。经比较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公式分别为:H = 3.3431.SI0.6657.e-1 7825e-0.0649·A= Dg13.7945.SI0 8180.e-3.1105.e-0.0148 A使用逐步回归法拟合出每公顷株数及每公顷蓄积量的模型,公式分别为:N = 18103.0973 · Dg-1.2553 · H0.3800 M = 0.00171 · Dg1.47076 · H0.92457 · N0.71905根据以上结论联立方程,编制出安徽省马尾松人工林全林分模型收获表并通过检验。(3)采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各标准地林分直径分布模拟,经x2检验,Weibull分布符合率达92.5%。依据最大似然原理计算各标准地Weibull分布三参数,构建参数a、b和c与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直径标准变动系数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为:a = 0.0207 · Dg2-0.1724 · Dg + 4.5404 b =-1.0439 · a + 1.0677 · Dg-0.4651 c = 1.0919 · cvx-1.0282(4)使用Weibull分布三参数模型对80块标准地中的各径阶林木株数进行预估,经x2检验,符合率达83.8%。证明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适用于描述安徽省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预估。并对直径分布收获表的应用作出说明。

莫燕卿[7](2017)在《桉树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与经济成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林分生长收获预估模型的表达方式为一组数学函数,它表示了林分生长因子,包括林分年龄、立地因子、林分密度指数、林分断面积、林分蓄积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成熟是森林经营过程中判断森林收获是否合算的一个重要经营指标,它对林分的主伐年龄确定起了决定性作用,是工业用材林经营的关键环节之一,关系到林地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直接影响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本文基于2015年01月和2016年10月对国营雷州林业局石岭林场、北坡林场、纪家林场华桉1号1年到7年的样地调查数据,以0.5年划分林分年龄跨度,运用SPSS 19.0、ForStat 2.0、Excel 2010建立了国营雷州林业局华桉1号林分生长收获预估模型。并通过计算得出的模型构建林分生长过程表,根据国营雷州林业局森林经营技术指标、木材市场价通过净现值法、年金值法、内部收益率、土地纯收益最大法确定华桉1号经济成熟龄。本文通过构建林分生长收获预估模型、确定森林成熟龄,对国营雷州林业局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进行林分动态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主要内容有:(1)林分生长收获预估模型:考虑到桉树速生的特性,以年为单位的生长收获预估模型相邻年龄间生长量差距大,本文所构建的桉树人工林生长收获预估模型以6个月即0.5年为节点,能反映多个时间节点的林分生长过程。本文所构建的是可变密度林分生长收获预估模型,以林分年龄、地位指数、林分密度为主要自变量,共构建了地位指数模型、林分密度指数模型、林分断面积模型、林分蓄积收获模型。运用传统导向曲线法拟合优势高导向曲线,从8个导向曲线中选取拟合效果最好的Logistic曲线作为导向曲线,通过相对优势高法反推得到地位指数模型L=(14.54×HT)/(18.5094/(1+8.5045exp(-1.1150t))。采用的b值为赖内克提出的b=1.605,根据林分密度指数与年龄的散点图走向,选取9个模型曲线以年龄为自变量、密度指数为因变量进行拟合,拟合效果最好为Gompertz曲线SDI = 1938.5559exp(-3.9794e-1.0020)。以林分年龄、地位指数、林分密度指数为自变量,林分每公顷断面积为因变量选用了Richard模型和Schumacher模型进行林分断面积模型拟合,Schumacher模型拟合效果明显优于Richard模型,得出林分断面积模型G=e-5.395-0.027/tSDI1.091-0.059/tL0.005。以林分年龄、地位指数、林分每公顷断面积为自变量、林分每公顷蓄积为因变量,选用Schumacher 模型得出M=e0.622+0.032L0.365t-1G1.3。(2)经济成熟龄的确定:以构建的林分生长收获预估模型模拟的林分生长过程表作为经济成熟龄计算的数据支撑,通过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交点所对应的林分年龄为纸浆材桉树人工林数量成熟龄,计算得出不同立地条件下数量成熟龄为3.5-4年。根据国营雷州林业局森林经营投入产出技术指标、木材市场销售情况通过净现值法、年金值法、土地纯收益、内部收益率最大法计算了 3种出材模式下的经济成熟龄,其中以旋切材和纸浆材混合出材模式下经济效益最高,经济成熟龄为6年。

唐诚[8](2017)在《西南桦人工林生长模拟及立地质量评价》文中认为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一个乡土珍贵用材树种,其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具有多种利用价值。近十余年来,我国西南桦种植业发展迅猛,其人工林面积已超过15万hm2。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的系统研究,营林实践中未能贯彻适地适树原则,从而出现林木生长不良、林分生产力低下的现象。本研究以广西大青山林区(栽培早)和云南主要栽培区(中幼林面积大)的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规模样地调查获取生长以及地形、土壤特性等立地因子信息,从树高与胸径关系、干形和树皮厚度3个方面探究西南桦的生长规律;运用数量化理论方法探索各立地因子对西南桦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筛选主导因子开展立地类型划分;应用导向曲线、差分方程(多形立地指数曲线)及数量化得分表等方法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为当前西南桦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指导,亦为未来西南桦更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科技支持。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筛选出适于模拟西南桦人工林优势高-胸径、削度、树皮厚度的模型。基于广西和云南206个样地优势木信息以及部分样地优势木树干解析资料,选取11个树高-胸径模型、28个削度方程以及13个树皮厚度模型,通过模型拟合、参数检验、残差分析等筛选出一批拟合效果好的模型用于探究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依据胸径可应用模型(?)估算优势高;(?)(可变参数削度方程Muhairwe 1999))适宜预估西南桦任意高度处直径;模型(?)以及dib=-0.147+0.933dob分别适于估算西南桦胸高处树皮厚度、任意高度处树皮厚度、相对树皮厚度、去皮直径4个树皮因子。(2)西南桦人工林对酸性、低钾、缺磷,贫瘠的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应用凭祥热林中心和云南主要栽培区西南桦林地土壤10项化学性质指标测定数据,依据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基于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土壤肥力。热林中心西南桦林地土壤为强酸性,其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均处于中上水平,其它养分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热林中心土壤肥力处于中下水平;云南栽培区土壤为酸性,其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亦处于中上水平,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处于低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云南土壤肥力处于中等水平。总体而言,西南桦林地土壤酸度高、缺磷,肥力处于中下水平。(3)筛选出影响西南桦人工林生长主导因子并进行立地类型划分。针对热林中心和云南主要栽培区样地各地形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结果,基于类目划分将数据(0,1)化,分别以立地指数和优势木年均高生长量为因变量,立地因子为自变量,应用数量化理论(40)方法探究影响西南桦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依据简单实用和主导因子选择海拔、坡向、坡位3个因子,将热林中心西南桦人工林划分出16个立地类型,并得出西南桦在较高海拔以及阴坡、半阴坡立地的生产潜力较高;对于云南主要栽培区,筛选坡向、坡位和坡度3个因子,划分出31个立地类型,并发现西南桦在“阴坡、半阴坡—中下坡位—缓坡”的生产潜力较高。由此可见,西南桦造林时宜首先考虑坡向、坡位地形因子,适于阴坡半阴坡种植。(4)编制出广西热林中心西南桦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基于热林中心西南桦人工林样地优势木树干解析获取的优势高-年龄数据,应用单分子型、Logistic、korf、Richards等进行拟合,比较筛选出R2大、AMR和RMSE小的Richards方程(?)为导向曲线;优势高连年生长量以及优势高变异系数约15年后基本稳定,从而确定15年为西南桦基准年龄;优势高变动范围为15.225.8m,考虑到西南桦较为速生,确定2m为指数级距,应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西南桦人工林立地指数表;检验表明立地指数表与优势高生长过程无显着差异(P≥0.05),立地指数级和林龄两个方面的误差分析得出,此表预报精度较高。可用于广西热林中心及类似林区西南桦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5)应用差分方程拟合优势高-年龄模型并研制多形立地指数曲线。基于热林中心和云南德宏样地优势木树干解析资料,选用Richards、Weibull、Korf、Logistic、Schumacher5个理论方程拟合高-年龄配对数据,5个理论方程经差分运算后生成的8个差分方程拟合双树高-双年龄配对数据,经模型统计指标分析、残差分析,结合生物学解释筛选差分方程,进而研制多形立地指数方程。参试模型中,Logistic方程并不适宜西南桦优势高生长模拟,差分方程较理论方程具更高的模拟精度,3参数Richards和Weibull的差分方程较2参数拟合效果好。综合比较得出,Korf差分方程适宜用于研制西南桦人工林多形立地指数方程,最后得出热林中心和云南德宏西南桦多形立地指数方程分别为(?)。(6)编制出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及评价表。应用数量化理论Ⅰ,以立地指数或优势木年均高为因变量,与各立地因子进行数量化拟合,依次删除偏相关系数不显着或贡献最小因子,得到系列数量化预测方程和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进而编制数量化立地质量评价表用于估算立地生产力。应用热林中心所有调查测定的立地因子预测立地指数时,其立地质量等级范围为:优34.6m26.1m,良26.1m17.5m,中17.5m9.0m,差<9.0m;应用云南西南桦中幼林所有调查测定的立地因子预测优势木年均高生长量时,其立地质量评价范围为:优2.24m1.76m,良1.76m1.29m,中1.29m0.81m,差<0.81m。

黄思猷[9](2016)在《柳杉生长收获与大径材经营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在福建省霞浦县杨梅岭国有林场379块标准地数据和97株样木数据以及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建立了柳杉全林分模型、林分直径分布模型、削度方程,建立了可变密度收获表和材种出材率表,以此确定柳杉林分的各成熟龄,研究柳杉抚育间伐技术,确定了间伐起始期、间隔期和间伐强度。综合所有成果,建立了柳杉人工林大径材的最优经营模式。根据本文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本文运用理论生长方程,建立林分年龄、立地指数、林分密度等主要林分因子之间具有相容性的全林分模型系统。其中包括地位指数模型、林分平均高模型、林分相对密度模型、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林分收获模型、自然稀疏模型。使用独立样本对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做拟合精度与适应性检验,其林分因子总相对误差(E1)在±1%左右,平均相对误差(E2)在±1%左右,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E3)在9%以下,预估精度在98%以上,F值均小于F。。说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拟合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实际生产实践的要求,可以为柳杉人工林大径材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运用本模型系统,可实现科学预估柳杉人工林的生长动态,为林业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对柳杉人工林的实际经营、科学研究、展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提供数据基础。(2)以林分相对密度P为变量,运用柳杉全林分模型编制了柳杉可变密度收获表。估算各个林分立地条件和密度下的柳杉人工林的平均生长量,从而得到柳杉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其成熟龄为21-26年。(3)为了确定合理的林分材种出材率,编制材种出材率表。本文构建合理的林分直径分布模型与削度方程,以模拟不同年龄的各个径阶的株数概率和柳杉的单株干形。以柳杉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为基础,按柳杉各材种规格的造材标准,估算了不同条件柳杉人工林的材种出材率,结合柳杉可变密度收获表,得出了不同地位指数与不同初植密度的柳杉人工林的工艺成熟龄。其柳杉大径材的工艺成熟龄为45-49年。其林分的地位指数越高,密度越小其数量成熟龄越小。而柳杉大径材的工艺成熟只有45年以上才能成熟。(4)通过净现值法结合柳杉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柳杉人工林的经济成熟,得出:18m地位指数林分经济成熟龄为24-25年;20m地位指数林分经济成熟龄为22-23年。柳杉人工林的经济成熟龄与林分地位指数成负相关。随着立地指数的增大,经济成熟龄越小。所以选择立地指数高的林分培育柳杉大径材能够有效的缩短其经济成熟的时间。综合考虑柳杉林分的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与经济成熟龄,分析得出,柳杉大径材只适合在地位指数为18、20m的林分条件下培育。(5)对抚育间伐各个重要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林分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时,作为抚育间伐的开始年龄。由于林分条件的不同,其不同条件下的林分的抚育间伐开始年龄也有差异。而抚育间伐强度将影响到林分抚育间伐间隔期的长短。通过分析得到柳杉以大径材为培育目的的人工林从12-15年左右开始间伐,强度为20-30%,间隔期为4-6年。具研究显示,不同林分条件的柳杉人工林经间伐后,其主伐年龄比未间伐的人工林要短。因此对于培育目的材种的林分进行间伐,可以缩短培育年限,可以提高其主伐时的收益。(6)本文以两种初植密度,以及适合培育柳杉大径材的两种地位指数18m、20m,结合柳杉材种出材率,计算其最终林木资产价值,得出柳杉人工林大径材优化的经营模式。培育柳杉大径材,地位指数为18m,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的林分,经过4次间伐后,即达到成熟年龄,而初植密度为3000株/hm2的林分却要5次间伐。培育柳杉大径材,地位指数为20m,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的林分,经过4次间伐,即可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初植密度为3000株/hm2的林分却要5次间伐,才能达到相同目的。

李沛[10](2015)在《木荷人工林常用数表以及经济成熟的研究》文中指出木荷作为福建省主要的常绿阔叶树种在省内各地均有分布,木荷这一树种在森林防火、绿化、建筑等领域均有极大的利用价值。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各种各样的优良木材资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高。为了对木荷人工林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本次研究在福建省主要的木荷分布地区建立了217个不同年龄、立地、密度的木荷人工林标准地,调查并收集了相关数据。本文从林业方面常用的数表,如材积表、生长收获预估表和经济成熟几个方面入手,研究福建地区木荷人工林在不同条件下的经济效益问题。使用多模型选优的方法选择和建立木荷人工林的一元材积表和二元材积表。模型的评价指标有2个(相关系数、预估精度),用于分析各个材积模型的优劣,使模型选择的结果更加客观。分析最后得出结论:18个木荷人工林二元材积模型中,最优的为山本式,一元材积表拟合度最高的是伯克霍特方程。这两个方程在精度高、适用性强、编表结果可靠的基础上,方程的结构比较简捷,完全符合福建省木荷人工林生产上的要求。在建立与地位指数和密度有关的木荷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的过程中,使用Sloboda多形地位指数方程,以此来克服一般多形地位指数方程中的缺点。讨论和比较了林业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斯蒂方程、理查德方程、Korf方程在拟合木荷人工林断面积以及胸径生长方程的优劣性,最终选择了Korf方程。在生长收获模型的参数求解过程中使用了免疫进化算法。最后建立不同地位指数、不同初值密度条件下的木荷人工林生长收获预估表。为了确定木荷人工林的出材量,必须要建立其材种出材率表,而出材率表的建立又离不开合适的削度方程。在木荷人工林削度方程的选择中,因为样木个数较少所以使用了交叉建模和交叉检验的方法,使得选择的结果更加可靠,并结合以逻辑斯蒂方程为基础建立的直径分布模型和相对树高模型,研制了木荷人工林材种出材率表,为经济成熟的研究做好铺垫。结合木荷人工林生长收获表、材种出材率表,讨论和比较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净现值法、指率法、年平均收益法所计算的木荷人工林经济成熟龄。接着,以年平均收益法为例子,讨论了木荷人工林的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收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最后比较和讨论了营林生产中木材价格、成本、利率对木荷人工林经济成熟的影响。

二、马尾松人工林Sloboda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尾松人工林Sloboda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林适地适树与生长收获效益评估研究 ——以贵州省杉木和马尾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适地适树宜林性研究进展
        1.2.2 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研究进展
        1.2.3 人工林经营密度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2.4 人工林经营效益评估研究进展
        1.2.5 人工林经营决策系统研究进展
        1.2.6 问题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2.1.1 贵州省概况
        2.1.2 锦屏县概况
    2.2 数据收集与整理
        2.2.1 贵州省一清数据收集整理
        2.2.2 锦屏县小班数据收集整理
        2.2.3 贵州省解析木数据收集整理
    2.3 研究涉及理论方法
        2.3.1 重要概念辨析
        2.3.2 研究方法
3 人工林适地适树宜林性规则研究
    3.1 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
        3.1.1 研究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讨论
    3.2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宜林性立地规则提取
        3.2.1 研究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3 本章小结
4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
    4.1 地位级指数模型
        4.1.1 研究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讨论
    4.2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
        4.2.1 研究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林分直径结构动态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5.1 林分直径结构动态预测模型
        5.1.1 研究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1.3 讨论
    5.2 林分材种出材率的确定
        5.2.1 树高-胸径模型
        5.2.2 削度方程
        5.2.3 林分材种出材率确定
    5.3 本章小结
6 人工林经营密度控制研究
    6.1 林分密度效应分析
        6.1.1 全林分蓄积模型密度效应分析
        6.1.2 抛物线型密度效应模型分析
    6.2 抚育间伐技术
        6.2.1 抚育间伐起始年龄
        6.2.2 林分抚育间伐强度
        6.2.3 抚育间伐间隔期
    6.3 最优林分密度决策模型
        6.3.1 最优林分密度决策模型建立
        6.3.2 动态规划模型求解
        6.3.3 人工林经营过程密度控制遗传算法决策
    6.4 本章小结
7 人工林经营效益评估
    7.1 人工林经营技术指标
    7.2 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估
    7.3 人工林多功能效益评估
        7.3.1 人工林多功能评价模型
        7.3.2 人工林多功能效益评估
    7.4 本章小结
8 人工林培育经营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研建
    8.1 系统需求分析
    8.2 系统设计
        8.2.1 系统流程
        8.2.2 功能结构
        8.2.3 数据库设计
    8.3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8.3.1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规则提取器
        8.3.2 基于遗传算法的密度控制决策
        8.3.3 基于间伐参数的效益评估算法
    8.4 系统实例
        8.4.1 规则提取编辑导入
        8.4.2 林分生长收获效益预测
        8.4.3 林分经营密度控制智能设计
    8.5 本章小结
9 主要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创新点
附件A
附件B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2)河北油松建筑材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建筑材林研究进展
        1.2.2 森林立地分类研究进展
        1.2.3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3 国内油松人工林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条件
        3.1.3 气候气象
        3.1.4 植被状况
    3.2 样地设置与样地调查
        3.2.1 样地布设
        3.2.2 样地调查
    3.3 数据采集
        3.3.1 样地资料整理
        3.3.2 河北省油松资源二类清查数据
    3.4 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3.4.1 立地因子分级
        3.4.2 主导因子筛选
    3.5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3.5.1 基准年龄的确定
        3.5.2 指数级距的确定
        3.5.3 导向曲线拟合
        3.5.4 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3.5.5 立地指数表的检验
    3.6 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3.6.1 样木采取
        3.6.2 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4.结果与分析
    4.1 河北省油松人工林资源概况
        4.1.1 油松人工林总体分布概况
        4.1.2 油松人工林资源龄组分布概况
    4.2 油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
    4.3 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4.3.1 拟合优势高平均高曲线
        4.3.2 立地指数等级分布图的绘制
    4.4 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4.4.1 油松木材物理性质分析
        4.4.2 油松木材力学性质分析
    4.5 油松建筑材林培育区分布图
5.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3)浙江省毛竹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森林立地分类研究进展
        1.2.1.1 植被因子途径
        1.2.1.2 环境因子途径
        1.2.1.3 多因子综合途径
        1.2.2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2.2.1 直接评价法
        1.2.2.2 间接评价法
        1.2.2.3 综合评价法
        1.2.3 毛竹林立地分类与评价研究进展
        1.2.4 毛竹竹秆材积与生物量模型研究进展
        1.2.4.1 毛竹竹秆材积模型研究
        1.2.4.2 毛竹生物量模型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与样地概况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样地选择及设置
    2.2 数据采集
        2.2.1 样地调查
        2.2.2 样竹调查
        2.2.2.1 毛竹构件因子测量
        2.2.2.2 毛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测定
        2.2.2.3 毛竹竹秆材积测定
    2.3 毛竹林立地分类方法
        2.3.1 立地分类原则
        2.3.2 立地分类主导因子筛选
        2.3.3 立地分类系统构建
    2.4 毛竹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2.4.1 立地质量评价原则
        2.4.2 毛竹林立地质量评价指标
        2.4.2.1 毛竹竹秆材积和生物量模型研建
        2.4.2.2 毛竹竹秆材积与生物量模型误差结构分析
        2.4.2.3 模型评价与检验
        2.4.3 数量化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2.4.3.1 立地因子选择与类目划分
        2.4.3.2 毛竹林立地质量预测模型
        2.4.4 毛竹林立地质量分布图制作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毛竹林立地分类系统
    3.2 毛竹林立地质量评价
        3.2.1 毛竹不同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占比
        3.2.2 毛竹竹秆材积和生物量模型
        3.2.2.1 模型误差结构分析
        3.2.2.2 模型拟合参数与评价检验
        3.2.2.3 对数模型校正
        3.2.3 毛竹林立地质量评价指标
        3.2.4 毛竹林立地质量评价等级划分
        3.2.5 毛竹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
        3.2.5.1 毛竹林立地质量预测模型
        3.2.5.2 毛竹林立地潜力空间评价
        3.2.5.3 毛竹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选择
        3.2.6 毛竹林立地质量评价结果
    3.3 毛竹林立地适宜性与潜力空间评价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湿地松脂材兼用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森林立地分类研究进展
        1.1.1 植被因子分类法
        1.1.2 物理环境因子分类法
        1.1.3 综合多因子途径分类法
    1.2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2.1 直接评价法
        1.2.2 间接评价法
        1.2.3 综合评价法
    1.3 湿地松立地研究进展
第二章 引言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背景
    2.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4 主要研究内容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地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条件
        3.1.3 土壤条件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设置
        3.2.2 样地调查
        3.2.3 样品处理
        3.2.4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3.2.5 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湿地松立地类型划分
        4.1.1 立地分类原则
        4.1.2 立地分类主导因子的确定
    4.2 湿地脂材兼用林林立地质量评价
        4.2.1 用地位指数法评价立地质量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介

(5)马尾松天然林生长收获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研究现状
        1.2.2 材积表和出材率表研究现状
        1.2.3 马尾松天然林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概况与材料收集
    2.1 研究地概况
    2.2 数据收集与整理
        2.2.1 临时样地数据
        2.2.2 固定样地数据
        2.2.3 样木数据
        2.2.4 样木造材数据
3 材积表与材种出材率模型的研制
    3.1 材积表的研制
        3.1.1 一元材积表
        3.1.2 二元材积表
    3.2 材种出材率模型的研制
        3.2.1 一元材种出材率模型
        3.2.2 二元材种出材率模型
    3.3 小结
4 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
    4.1 地位级指数模型
        4.1.1 模型构建
        4.1.2 参数估计
        4.1.3 建模结果
    4.2 林分密度指数模型
        4.2.1 最大密度线
        4.2.2 林分基准胸径的确定及密度指模型的建立
        4.2.3 林分密度指数动态预估模型的建立
    4.3 林分平均胸径模型
        4.3.1 模型筛选
        4.3.2 模型构建
        4.3.3 建模结果
    4.4 林分断面积模型
        4.4.1 方程的筛选及构建
        4.4.2 建模结果
    4.5 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
        4.5.1 模型构建
        4.5.2 建模结果
    4.6 可变密度收获模型的应用
    4.7 小结
5 单木生长模型
    5.1 竞争指标CI
    5.2 潜在生长函数
        5.2.1 模型构建
        5.2.2 参数估计
    5.3 潜在生长量修正函数
    5.4 树高曲线
    5.5 二元材积方程
    5.6 小结
6 天然林资产评估研究
    6.1 天然林评估方法
        6.1.1 择伐收益法
        6.1.2 市场比较法
    6.2 择伐周期的确定
    6.3 评估案例
        6.3.1 评估技术经济指标
        6.3.2 成熟林分评估案例
        6.3.3 未成熟林分评估案例
    6.4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安徽省马尾松人工林收获表编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课题来源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立地质量评价研究概述
        1.1.1 直接评定法
        1.1.2 间接评定法
        1.1.3 综合评定法
    1.2 收获模型研究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地位指数表研究概况
        1.3.2 收获表研究概况
2.引言
3.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地形地貌
    3.3 气候
    3.4 土壤
    3.5 植被概况
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1.1 标准地设置
        4.1.2 标准地数据采集
        4.1.3 标准地数据处理
    4.2 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4.2.1 导向曲线模型的选择
        4.2.2 地位指数表的编制方法
        4.2.3 地位指数表的检验
    4.3 收获表的编制
        4.3.1 全林分收获表
        4.3.2 直径分布收获表
    4.4 技术路线
5.结果与分析
    5.1 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5.2 收获表的编制
        5.2.1 全林分收获表的编制
        5.2.2 直径分布收获表的编制
6.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桉树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与经济成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林分生长收获预估模型研究综述
        1.2.2 桉树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研究综述
        1.2.3 经济成熟研究综述
        1.2.4 桉树经济成熟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3.1 桉树人工林生长收获预估模型研究
        1.3.2 桉树人工林经济成熟确定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材料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林分生长收获预估模型
        2.3.2 参数拟合
        2.3.3 精度检验
        2.3.4 经济成熟龄确定
3 地位指数模型拟合
    3.1 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3.1.1 导向曲线的选择及检验
        3.1.2 基准年龄与级距确定
        3.1.3 结果分析与适用性检验
    3.2 地位指数模型的推导
4 林分密度指数模型拟合
    4.1 林分密度指数模型选择
    4.2 林分密度指数模型检验
5 林分断面积模型拟合
    5.1 林分断面积模型选择
    5.2 林分断面积模型检验
6 林分蓄积收获模型拟合
    6.1 林分蓄积收获模型选择
    6.2 林分蓄积收获模型检验
7 林分蓄积预估模型
    7.1 林分蓄积预估模型拟合
    7.2 林分蓄积预估模型检验
8 森林成熟龄确定
    8.1 数量成熟龄确定
    8.2 胸径模型构建与经济技术指标确定
    8.3 混合材桉树人工林经济成熟龄确定
        8.3.1 净现值法(年金法)
        8.3.2 土地纯收益最高法
        8.3.3 内部收益率法
    8.4 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经济成熟龄确定
        8.4.1 净现值法(年金值法)
        8.4.2 土地纯收益最高法
        8.4.3 内部收益率法
    8.5 旋切材桉树人工林经济成熟龄确定
        8.5.1 净现值法(年金值法)
        8.5.2 土地纯收益最高法
        8.5.3 内部收益率法
    8.6 三种培育目标桉树人工林经济成熟对比
9 结论与讨论
    9.1 主要结论
        9.1.1 桉树人工林生长收获预估模型系统
        9.1.2 经济成熟龄确定
    9.2 问题讨论
        9.2.1 存在的问题
        9.2.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西南桦人工林生长模拟及立地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南桦人工林生长模型模拟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数据收集
        2.1.3 模型形式
        2.1.4 模型拟合和检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优势木高-胸径模型研究
        2.2.2 西南桦削度方程
        2.2.3 西南桦树皮厚度模型
    2.3 小结
第三章 西南桦主要栽培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地选择
        3.1.2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3.1.3 变异系数划分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广西热林中心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3.2.2 云南西南桦人工林栽培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3.3 小结
第四章 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调查、取样与测定
        4.1.2 立地类型划分原则及依据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广西凭祥热林中心立地类型划分
        4.2.2 云南西南桦中幼林立地类型划分
    4.3 小结
第五章 西南桦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立地指数表编制
        5.1.2 多形立地指数方程模拟
        5.1.3 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编制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立地指数表
        5.2.2 多形立地指数方程
        5.2.3 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优势高-胸径模型研究
        6.2.2 削度方程模拟
        6.2.3 树皮厚度模型模拟
        6.2.4 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6.2.5 立地质量评价—立地指数表
        6.2.6 立地质量评价—多形立地指数
        6.2.7 立地质量评价—数量化得分表
    6.3 主要创新点
    6.4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9)柳杉生长收获与大径材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林业数表与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研究现状
        1.3.2 柳杉的生长模型与树表研究
        1.3.3 柳杉人工林经营培育研究现状
        1.3.4 人工用材林大径材经营培育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概况与材料收集
    2.1 研究地概况
    2.2 数据收集与整理
        2.2.1 数据收集
        2.2.1.1 样地数据
        2.2.1.2 解析木的选取与测量
        2.2.2 模型的拟合
        2.2.2.1 备选模型的确定方法
        2.2.2.2 参数估计
        2.2.2.3 模型拟合精度检验
        2.2.2.4 模型适应性检验
3 柳杉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
    3.1 地位指数模型
    3.2 林分平均高模型
    3.3 林分密度指标
    3.4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3.5 林分收获模型
    3.6 自然稀疏模型
        3.6.1 建模方法
    3.7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检验
    3.8 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的应用
    3.9 小结
4 柳杉合理经营轮伐期
    4.1 资料收集和整理
        4.1.1 造材规格
        4.1.2 技术经济指标
    4.2 柳杉材种出材率研究
        4.2.1 柳杉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
        4.2.2 直径分布模型
        4.2.3 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4.2.4 削度方程
        4.2.5 柳杉去皮胸径预估模型
        4.2.6 柳杉人工林材种出材率表
    4.3 柳杉人工林数量成熟龄研究
    4.4 柳杉人工林工艺成熟龄研究
    4.5 柳杉人工林经济成熟龄研究
        4.5.1 柳杉人工林经济成熟龄
    4.6 柳杉大径材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确定
    4.7 小结
5 柳杉大径材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
    5.1 抚育间伐原理
    5.2 柳杉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的确定
    5.3 柳杉人工林抚育间伐起始年龄与结束期的确定
    5.4 柳杉人工林抚育间伐间隔期的确定
    5.5 柳杉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
    5.6 小结
6 柳杉人工林大径材经营模式
    6.1 柳杉人工林经营模式的建立方法
    6.2 柳杉人工林大径材经营模式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木荷人工林常用数表以及经济成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材积表
    2.2 削度方程
    2.3 森林成熟
3 基础数据和研究方法
    3.1 基础数据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方法
    3.4 技术路线
4 材积表
    4.1 二元材积备选模型
    4.2 模型评价指标
    4.3 二元材积方程参数求解与检验
    4.4 木荷人工林二元材积表
    4.5 木荷人工林一元材积表
    4.6 小结
5 木荷人工林全林分模型
    5.1. 地位指数模型
        5.1.1 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建立
        5.1.2 免疫进化算法
    5.2 林分密度指数模刑的建立
    5.3 木荷人工林生长模型的建立
        5.3.1 生长理论方程的选择
        5.3.2 断面积方样的建立
        5.3.3 胸径生长方程的建立
        5.3.4 蓄积生长方程的建立
        5.3.5 木荷人工林林分动态密度指数模型
        5.3.6 林分平均高方程
    5.4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应用
    5.5 小结
6 林分材种出材率表的研制
    6.1 造材规格
    6.2 木荷人工林材种出材率确定的原理
    6.3 木荷人工林直径分布
        6.3.1 林分直径分布概述
        6.3.2 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6.4 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6.5 削度方程
        6.5.1 数据的整理
        6.5.2 备选削度方程的建立
        6.5.3 削度方程的建模与检验
        6.5.4 模型的残差随机性检验分析
        6.5.5 去皮胸径方程的建立
    6.6 木荷人工林材种出材率的确定
    6.7 小结
7 森林成熟
    7.1 森林成熟和经济成熟
    7.2 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7.3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7.4 林分材种出材量计算
    7.5 经济成熟龄的计算
        7.5.1 常用的经济成熟评价指标
        7.5.2. 不同评价方法的经济成熟龄
    7.6. 不同评价方法的结果以及分析
    7.7 木荷人工林经济成熟龄的确定
    7.8 森林经济成熟影响因素分析
        7.8.1 木材价格对经济成熟龄的影响
        7.8.2 森林经营成本对经济成熟龄的影响
        7.8.3 利率对经济成熟龄的影响
8.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马尾松人工林Sloboda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林适地适树与生长收获效益评估研究 ——以贵州省杉木和马尾松为例[D]. 陈玉玲.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2]河北油松建筑材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D]. 张晓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3]浙江省毛竹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研究[D]. 沈钱勇.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2)
  • [4]湿地松脂材兼用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D]. 王辰.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5]马尾松天然林生长收获预估技术研究[D]. 李睿宇. 福建农林大学, 2019(10)
  • [6]安徽省马尾松人工林收获表编制的研究[D]. 张晶.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2)
  • [7]桉树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与经济成熟研究[D]. 莫燕卿.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西南桦人工林生长模拟及立地质量评价[D]. 唐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12)
  • [9]柳杉生长收获与大径材经营模式研究[D]. 黄思猷.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9)
  • [10]木荷人工林常用数表以及经济成熟的研究[D]. 李沛.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马尾松人工林Sloboda多态状态指数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