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蔬安—病毒复合生物杀虫剂稳定性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吴文哲[1](2013)在《弗洛克豪斯病毒非结构蛋白proteinA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的研究》文中认为弗洛克豪斯病毒Flock House virus, FHV)最早发现于新西兰北岛弗洛克豪斯的一个农场,从罹病的新西兰草金黾体内分离得到。FHV隶属于野田村病毒科a属野田村病毒亚科。其病毒粒子无囊膜包裹,呈正二十面体,其基因组由两条单链正义RNA组成,是单链正义RNA病毒。FHV的基因组一共有4507个碱基,是已知的基因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拥有着最小的,结构简洁的的基因组,并且可以在各种细胞中大量的高效的复制的特点,这使得FHV成为了研究各种RNA病毒基础理论的一个系统平台,如RNA的复制,基因组的特异性包装,病毒粒子的三维结构,病毒粒子的组装成熟等。RNA1包含了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RF),用于翻译protein A (112kD), protein A作为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被用来扩增病毒的基因组RAN1和RNA2以及亚基因组RNA3。序列比对发现,protein A的513-752aa含有八个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保守结构基序中的六个,其中一个是经典聚合酶活性位点基序GDD。在现有的研究中,虽然对于FHV病毒基因组复制的研究很多,但由于protein A蛋白自身的性质——N端疏水性很强,蛋白偏大——导致对于其复制的研究大部分是在体内环境下进行的,这样就无法排除细胞内源性蛋白对于病毒基因组复制起始的干扰。由于体内环境的限制,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FHV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起始方式还不清楚,位于基因组上的复制起始元件也只有初步的了解。为了确定protein A的RdRp活性及其起始病毒基因组复制的机制,我们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FHV的protein A蛋白,为了得到可溶蛋白,我们在其N端加了MBP标签,经亲和纯化得到MBP-ProtA,同时我们在GDD保守位点引入了突变,表达纯化后获得突变体蛋白MBP-mProtA。分别以RNA1正负链的3’末端序列(+)1-191、(-)1-201作为模板底物,通过Northern blot、放射自显影、RT-PC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roteinA起始FHV RNA1复制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proteinA通过非引物依赖的从头合成的方式起始FHV RNA1的复制的。以(-)1-201为模板底物,我们发现了最适反应条件:在30℃, pH8.0,1.0MmMn2+的情况,MBP-ProtA蛋白的RdRp活性最好,其中Mn2+是必须的,Mg2+不能代替Mn2+。我们还发现protein A除了具有RdRp活性还具有末端转移酶(TNTase)的活性,可以催化Digoxingenin-11-UTP结合到RNA底物分子的3’羟基端。我们还研究了RNA13’末端序列对复制起始的影响。结果表明,正链模板缺失了3’末端14-30个碱基时,复制效率大大降低,缺失了50个碱基时,复制几乎检测不到:负链模板缺失了3’末端2个碱基的时候,复制效率降低至70%,缺失3个碱基时,就不能进行复制了;负链模板3’末端3位的A突变成其他碱基对复制的影响不大;但如果对负链模板3’末端3位进行点突变,同时缺失末端2个碱基时,3种突变体模板对复制的影响就有明显的区别。同时我们用负链缺失型模板检测了MBP-Prot A的TNTase活性,结果表明,负链模板缺失了3’末端1-3个碱基的时候,TNTase活性正常,甚至比以正常的负链模板为底物时更高;负链模板缺失了3’末端4个碱基的时候,TNTase活性就几乎检测不到。但是本来几乎不支持复制的底物模板——(04-201、(-)A3U-201,经过MBP-ProtA的TNTase活性修复后,就可以成为MBP-Prot A进行RdRp的有效模板。这表明,protein A可以通过TNTase活性保护、修复病毒基因组的3’末端序列,从而保护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蔡大威[2](2009)在《菜青虫野田村病毒基因组结构及B2蛋白功能研究》文中认为武汉野田村病毒(Wuhan Nodavirus, WhNV)是我们研究组2006年从武汉市武昌县甘蓝菜地的颗粒体病毒感染罹病的菜青虫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病原病毒,对其理化性质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测定后,我们将其划为野田村病毒科的一个新成员。我们首先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了三种WhNV蛋白ProA、B2和Proα,并制备了这三种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了研究WhNV复制机制,我们用纯化的病毒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感染实验。分别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RT-PCR检测核酸和超微切片检测病毒粒子形成等三个层次证实纯化的WhNV在实验室条件下在原始宿主菜青虫体内能够高效增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菜青虫感染WhNV后会产生ProA、B2和Proα,而预测的B1蛋白则没有检测到。Northern blot分析证实WhNV在复制的过程中确实可以产生与RNA1 3’序列一致的亚基因组RNA3。由370个核苷酸组成的RNA3上只有一个ORF——ORF B2,而这个ORF有两个同框的起始密码子分别位于2795和2855位(以RNA1命名),这就提示WhNV可能在复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两种形式的B2,B2-85和B2-65。点突变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WhNV RNA3在菜青虫来源的Pr-E细胞中只会利用其第一个AUG作为起始密码子产生B2-85蛋白,而不会产生B2-65蛋白。共转染实验证实WhNV B2能够和FHV B2蛋白一样在果蝇细胞S2内抑制dsRNA和siRNA诱导的RNAi,而且WhNV B2N端的1-20氨基酸区域对于这种抑制功能是必须的。同时,我们还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了可溶性的WhNV B2,体外实验证明WhNV B2能够与dsRNA和siRNA结合,并且可以保护dsRNA免遭Dicer切割。于是我们推测,WhNV B2蛋白抑制RNAi的作用机制分为两步:第一,WhNVB2与dsRNA结合从而保护其免遭Dicer酶切割成siRNA;第二,WhNV B2也可与siRNA结合阻止其参与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为了获得WhNV基因组RNA完整的序列信息,我们对WhNV基因组RNA的末端重新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显示,WhNV基因组RNA 5’都有帽子结构,并对原有序列进行了修正,WhNV RNA1由3151个核苷酸组成,而RNA2由1572个核苷酸组成。根据修正的序列信息,我们构建了含有WhNV RNA1和RNA2全长序列的质粒pWhl [G,0]和pWh2 [G,0].在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这两个质粒可以分别转录出有真实末端的WhNV RNA1和RNA2。RT-PCR证实在Pr-E细胞和Sf9细胞内无论RNA2存在与否,WhNV RNA1都可以自我复制。同时RT-PCR结果也证明由Pr-E细胞系、重组杆状病毒AcT7N、pWh1[G,0]和pWh2[G,0]组成的WhNV感染性cDNA克隆构建成功。
姜晓军[3](2002)在《防治小菜蛾苏云金杆菌复合生物杀虫剂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小菜蛾为试虫进行生物测定,在苏云金杆菌菌株筛选基础上对菌株混用、复配剂配方筛选及其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 1.筛选出高毒力菌株2株。通过对现有的47株苏云金杆菌菌株室内以1×109芽孢/ml对2—3龄菜蛾进行生物测定,初筛出120h后对菜蛾防效达70%以上的菌种5株:20,22,DP,AL,023。每个菌株设5个浓度处理进行生物测定,根据Lc50复筛出菌株20和AL为高毒力菌株。 2.确定了两种复配剂主要成分。实验菌种为AL和L32两株菌株,通过2菌株混用与各菌株单独使用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混用后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菌株单独使用的防治效果。经室内药效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出对菜蛾有高效且低毒的生物源杀虫剂Success,Success对苏云金杆菌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3.筛选出复配剂助剂成分。经生物测定选出4%木质素磺酸钠作为紫外吸收剂,1%糖精作为增效剂,1%吐温-20作为展着剂,0.2‰凯松+0.1%尼泊金甲酯作为防腐剂。 4.两种复配剂与其它生物杀虫剂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比较。室内生物测定,300倍三蔬安、2000倍阿维菌素、2000倍田卫士、800倍Bt杀虫剂、复配制剂Ⅰ、复配制剂Ⅱ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08%、94.76%、88.51%、84.61%、87.18%、90.24%,田间实验结果表明,防效分别为75.7%、94.1%、88.1%、77.1%、85.3%、87.3%。
姚国强,侯建文,宋云峰[4](2002)在《三蔬安生物测定的标准化研究》文中认为利用甜菜夜蛾2龄幼虫对三蔬安的不同方法生物测定,研究生物测定中喂毒方祛、观察时间和计算方法的反应中值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三蔬安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在以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生物测定中以LC50方法操作较稳定,观察时间以96小时为宜,数理统计方法选用工作机率值法为好。
姚国强,侯建文,宋云峰[5](2001)在《三蔬安生物测定的标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甜菜夜蛾 2龄幼虫对三蔬安进行不同方法的生物测定 ,研究生物测定中喂毒方法 ,观察时间以及计算方法的反应中值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三蔬安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在以甜菜夜蛾 2龄幼虫的生物测定中以LC50 方法操作较稳定 ,观察时间以 96h为宜 ,数理统计方法选用工作机率值法为好。
侯建文,赵烨烽[6](2000)在《三蔬安—病毒复合生物杀虫剂稳定性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侯建文,赵烨烽[7](2000)在《三蔬安——病毒复合生物杀虫剂稳定性测定》文中认为三蔬安是根据昆虫杆状病毒与细菌科学二原复合,能使生物杀虫剂高效(毒力增高)广谱的原理研制而成。该成果于1998年通过南京市科委组织的鉴定,现由苏科农药试验厂合作中试生产。该成果产品经田间513亩次试验示范表明:对蔬菜主要鳞翅目五种抗性害虫有85%—95%的防治效果。为确定三蔬安产品的质量标准,除建立了三蔬安中Bt、杆状病毒毒力效价的生测标准外,又对
二、三蔬安—病毒复合生物杀虫剂稳定性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蔬安—病毒复合生物杀虫剂稳定性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弗洛克豪斯病毒非结构蛋白proteinA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昆虫病毒简介 |
1.1.1 昆虫病毒分类 |
1.1.2 研究昆虫病毒的意义 |
1.2 野田村病毒的研究进展 |
1.2.1 野田村病毒科的分类 |
1.2.2 野田村病毒的宿主 |
1.2.3 野田村病毒的细胞内复制 |
1.3 Flock house virus(FHV)的研究进展 |
1.3.1 FHV基因组的复制 |
1.3.2 FHV抵御宿主天然免疫 |
1.3.3 FHV基因组的识别及包装 |
1.3.4 FHV病毒粒子作为外源多肽的展示系统 |
1.4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研究进展 |
1.4.1 DNA依赖的DNA聚合酶(DdDp)、DNA依赖的RNA聚合酶(DdRp)以及逆转录聚合酶(RT)的结构特征 |
1.4.2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结构特征 |
1.4.3 RdRp对模板及引物的识别 |
1.4.4 RdRp的起始方式 |
1.4.5 RdRp可以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靶目标 |
1.5 研究FHV protein A的RdRp活性的重要意义 |
2 FHV protein A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 |
摘要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方法 |
2.3 结果 |
2.3.1 FHV病毒protein A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 |
2.3.2 pMAL-protein A及pMAL- m protein A表达质粒的构建 |
2.3.3 MBP-Prot A及MBP-mProt A蛋白的纯化 |
2.4 讨论 |
3 FHV protein A蛋白的RdRp活性研究 |
摘要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3 结果 |
3.3.1 MBP-Prot A蛋白RdRp活性检测 |
3.3.2 RNA引物对蛋白RdRp活性的影响 |
3.3.3 反应条件对蛋白RdRp活性的影响 |
3.3.4 抑制剂对蛋白RdRp活性的影响 |
3.4 讨论 |
4 FHV protein A蛋白末端转移酶活性(TNTase)研究 |
摘要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试剂及溶液 |
4.2.2 方法 |
4.3 结果 |
4.3.1 MBP-Prot A蛋白TNTase活性检测 |
4.3.2 基因组RNA1末端序列对复制起始的影响 |
4.3.3 基因组RNA1负链3’末端序列对MBP-Prot A介导的末端转移的影响 |
4.3.4 MBP-Prot A蛋白通过TNTase活性修复模板 |
4.4 讨论 |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2)菜青虫野田村病毒基因组结构及B2蛋白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昆虫病毒 |
1.1.1 昆虫病毒的分类 |
1.1.2 昆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 |
1.1.3 昆虫病毒研究的意义 |
1.2 野田村病毒研究进展 |
1.2.1 野田村病毒科分类现状 |
1.2.2 野田村病毒的理化特性 |
1.2.3 野田村病毒的宿主范围 |
1.2.4 野田村病毒的基因组特性 |
1.2.5 野田村病毒的复制 |
1.2.6 非结构蛋白的功能 |
1.2.7 野田村病毒基因组识别和组装 |
1.2.8 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 |
1.2.9 野田村病毒的应用前景 |
1.3 武汉野田村病毒研究进展 |
1.3.1 武汉野田村病毒理化及分子生物学特性 |
1.3.2 武汉野田村病毒RNA1序列及编码蛋白 |
1.3.3 WhNV RNA2的核苷酸序列及分析 |
2 武汉野田村病毒亚基因组RNA3的鉴定及结构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方法 |
2.3 结果 |
2.3.1 菜青虫的感病症状 |
2.3.2 三种病毒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抗体制备和组织检测 |
2.3.3 WhNV感染过程中负链RNA的检测 |
2.3.4 超微病理观察 |
2.3.5 基因组RNA3的鉴定 |
2.3.6 基因组RNA3结构的鉴定 |
2.4 讨论 |
3 武汉野田村病毒非结构蛋白B2功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3 结果 |
3.3.1 Pr-E瞬时转染实验 |
3.3.2 dsRNA诱导的RNAi的抑制实验 |
3.3.3 siRNA诱导的RNAi的抑制实验 |
3.3.4 可溶性WhNV B2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3.3.5 dsRNA结合实验 |
3.3.6 siRNA结合实验 |
3.3.7 RNase Ⅲ酶切保护实验 |
3.4 讨论 |
4 武汉野田村病毒感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材料 |
4.2.2 方法 |
4.3 结果 |
4.3.1 RACE结果 |
4.3.2 pWh1[G,0]和pWh2[G,0]质粒的构建 |
4.3.3 转染pWh1[G,0]的RT-PCR检测结果 |
4.3.4 共转染pWh1[G,0]和pWh2[G,0]的RT-PCR检测结果 |
4.3.5 上清感染的RT-PCR检测结果 |
4.4 讨论 |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3)防治小菜蛾苏云金杆菌复合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1 引言 |
1.1 生物杀虫剂的研究概况 |
1.1.1 苏云金杆菌的致病机理及Bt杀虫剂生产 |
1.1.2 病毒杀虫剂的研究概况 |
1.1.3 农用抗生素的研究概况 |
1.2 生物杀虫剂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现状 |
1.2.1 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现状 |
1.2.2 Bt杀虫剂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现状 |
1.2.3 阿维菌素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现状 |
1.2.4 病毒杀虫剂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现状 |
1.3 小菜娥的发生危害特点及抗药性现状 |
1.3.1 小菜娥的猖獗为害因子 |
1.3.2 小菜娥的抗药性现状 |
1.3.3 小菜娥的抗性治理对策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生物测定 |
2.2.1 小菜蛾的饲养方法 |
2.2.2 Bt菌液的制备方法 |
2.2.3 生物测定方法 |
2.3 高活性Bt菌株的筛选 |
2.3.1 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初筛方法 |
2.3.2 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复筛方法 |
2.4 复配剂室内实验 |
2.4.1 菌株混用对小菜蛾防治效果的影响 |
2.4.2 苏云金杆菌与Success混用 |
2.5 复配剂助剂筛选 |
2.5.1 紫外保护剂的筛选方法 |
2.5.2 增效剂的筛选方法 |
2.5.3 展着剂的筛选方法 |
2.5.4 防腐剂的筛选方法 |
2.6 复配剂配方组成 |
2.7 复配剂防治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 |
2.7.1 复配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
2.7.2 复配剂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试验方法 |
2.8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筛选 |
3.1.1 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初筛 |
3.1.2 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复筛 |
3.2 复配剂室内实验 |
3.2.1 菌株混用对菜蛾防治效果的研究 |
3.2.2 苏云金杆菌与Success混用效果 |
3.3 复配剂助剂筛选 |
3.3.1 紫外保护剂的筛选 |
3.3.2 增效剂的筛选 |
3.3.3 展着剂的筛选 |
3.3.4 防腐剂的筛选 |
3.4 复配剂防治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 |
3.4.1 复配剂室内毒力测定 |
3.4.2 复配剂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试验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三蔬安生物测定的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三蔬安 |
1.1.2 供试昆虫 |
1.1.3 供试器皿 |
1.2 生物测定方法 |
1.2.1 LD50测定 |
1.2.2 LC50测定 |
1.3 数理统计方法 |
1.3.1 Reed-Muench法[3] |
1.3.2 最小二乘法[4, 5] 用浓度或剂量的对数与死亡机率值求出回归方程:y=a+bx |
1.3.3 工作机率值法[4, 5] |
2 结果讨论 |
2.1 LD50和LC50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2.2 生物测定 (LC50) 实验时间的比较和选择 |
2.3 LD50、LC50的数理统计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3 结语 |
四、三蔬安—病毒复合生物杀虫剂稳定性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弗洛克豪斯病毒非结构蛋白proteinA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的研究[D]. 吴文哲. 武汉大学, 2013(01)
- [2]菜青虫野田村病毒基因组结构及B2蛋白功能研究[D]. 蔡大威. 武汉大学, 2009(04)
- [3]防治小菜蛾苏云金杆菌复合生物杀虫剂的研究[D]. 姜晓军. 东北农业大学, 2002(02)
- [4]三蔬安生物测定的标准化研究[A]. 姚国强,侯建文,宋云峰. 新世纪(首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技术论坛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 2002
- [5]三蔬安生物测定的标准化研究[J]. 姚国强,侯建文,宋云峰. 南京农专学报, 2001(04)
- [6]三蔬安—病毒复合生物杀虫剂稳定性测定[J]. 侯建文,赵烨烽. 中国病毒学, 2000(S1)
- [7]三蔬安——病毒复合生物杀虫剂稳定性测定[A]. 侯建文,赵烨烽. 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0